人体解剖名词解释最全版本!.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68336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名词解释最全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体解剖名词解释最全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名词解释最全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名词解释最全版本!.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体解剖之名解问答第一章骨和骨连接1、箭软骨(epiphysial cartilage):位于长骨的干骨后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 称箭软骨,舐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舐软骨骨化后 遗留下来的较为致密的线称箭线。2、板障(diploe):颅盖骨外层和内层的密质分别称为外板和内板,两板之间的 松质称板障。3、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 在体表摸到,此角两侧平对第二肋,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 重要标志。4、肋弓(costal arch):第810肋软骨的前端部不直接与胸骨相连,而是依 次与上位肋软骨构成软骨连结,两

2、侧各形成一个肋弓,是扪肝、脾的重要标 志。5、部管裂孔(sacral hiatus):舐管为舐椎的椎孔连接而成,纵贯舐骨,为椎 管向下的延续,下端的开口为舐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舐角,可在 体表摸到。临床上进行舐管穿刺时,常以舐角为确定舐管裂孔的标志。6、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相邻两个锥体的纤维软骨盘,由周 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椎间盘不仅能使脊柱增加弹性,同时具有缓 冲震荡,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等功能。椎间盘的厚薄不同,中胸部最薄,颈 部较厚,腰部最厚,则颈,腰椎活动度较大。由于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 如果纤维环变形,加之受压过大,如弯腰过猛,该部

3、纤维环容易破裂,髓核 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痛(椎间 盘脱出症)。7、坐骨大(小)孔(greater/lesser sciatic foramen):舐结节韧带分别于 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围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肌肉、血管和神经等从 盆腔经此两孔达臀部和会阴。8、界线(terminal line):是由舐骨岬向两侧经舐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 梳、耻骨结节、耻骨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区分了大小骨盆,同 时构成了小骨盆的上口。9、半月板(meniscus):为股骨内、外侧牌与胫骨内、外侧牌的关节面之间的两 块纤维软骨板,分别称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

4、。半月板下面平坦,上面 凹陷,外缘厚,内缘薄,两端借韧带附着于胫骨牌间隆起的前、后方。内侧 半月板较大,呈“C”形,前端窄后端宽,外缘与关节囊及胫侧副韧带紧密相 连;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0”形,外缘亦与关节囊相连。半月板使股骨和 胫骨间关节面更为相适,增大了关节窝的深度;能缓冲压力,吸收震荡,起 弹性垫作用;并连同股骨对胫作旋转运动。10、 翼点(pterion):颍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颍、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 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常有血管 沟),外力伤及此处易引起颅内血肿,临床线检查及手术中应注意。11、 颗下窝(infratemporal foss

5、a):是上颌骨体与;颈骨后方,下颌支内侧 的不规则腔隙,容纳咀嚼肌和血管神经等,向上与颈窝通连。此窝向上借对光反射。是瞳孔反射的中枢。109、小脑扁桃体(tonsil of cerebellum):蚓垂两旁,靠近延髓背面的小脑 半球向下膨隆,称小脑扁桃体。位置靠近枕骨大孔。当颅脑外伤,水肿或 肿瘤等导致颅内压升高时,该部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从而使 延脑受压,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危及生命。110新小脑(paleocerebelllum):是小脑半球外侧部,它在进化中出现最晚、 最新的部分,在灵长类最发达;该部的出现与大脑皮质的发展有关,主要 接受大脑皮质经由桥脑核中继的信息,故称之为大

6、脑小脑或桥脑小脑。111、小脑核:小脑髓质中央部埋藏的灰质核团。112、后丘脑:位于丘脑的后下方,中脑顶盖的上方,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 状体,分别借下丘臂和上丘臂与下丘和上丘相连。113、基底核:在端脑半球底部中央的白质中存在的较大的灰质核团,外置靠近 脑底。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体。狭义的基底核仅指纹状体。114、纹状体(corpus striatum):有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尾状核和壳是较新的 结构,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是纹状体较古老的部分,称旧纹状体。纹状 体在哺乳类以下的低等动物是调节躯体和内脏的活动,并对环境作本能性 适应的高级中枢。在高等哺乳动物和人,成为皮质下调节躯体运动的重要

7、 中枢,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维持肌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115、116脐月氐体(corpus callosum):位于大脑纵裂底,由连合左、右半球新皮质 的纤维构成。在正中矢状切面上,略呈弓形。骈月氐体前端尖细呈钩状,称 脐服体嘴,弯曲部称脐月氐体膝,中间部称脐服体干,后部圆钝称肿胀体压 部。在经骈脏体所作的水平切面上,可见其纤维向两半球内部的前后左右 辐射,广泛联系额、顶、枕、撅叶。117内囊(internal capsule):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在两侧半 球水平切面上,两侧内囊呈开口向外侧横放的双“”形。前半较短,伸 向前外为内囊前肢(额部),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8、。后半较长,伸向 后外,称内囊后肢(枕部)。内囊后肢又分豆丘部、豆状核后部和豆状核 下部。内囊前肢与内囊后肢相交处为内囊膝。当内囊损伤广泛时患者则会 出现“三偏”综合征状: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对侧偏瘫 (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和(两眼视野对侧同向)偏盲(视辐射受 损)。118、边缘叶:在大脑半侧内侧面有一由扣带回、海马旁回及海马回钩等在大脑 与间脑交界处的边缘连接成一体,称边缘叶。边缘叶与邻近皮质及与它联 系密切的皮质下结构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间有密切的联系,构成一个功能 系统,为边缘系统。119、上运动神经元(supper motor neurons):起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

9、叶前 部,经内囊膝和后肢、中脑大脑脚底、脑桥基底、延髓锥体,组成皮质脊 髓束和皮质核束120下运动神经元(lower motor neurons):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 其轴突参与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骨骼肌。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和轴 突构成传导运动冲动的最后公路。121、锥体系:主要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尤其是高度精细的技巧性随意运动, 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122、核上瘫: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瘫痪。核下瘫: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 的瘫痪。123、硬膜外膜(epidural space):位置: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内容: 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和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

10、。临床意义:硬 膜外麻醉。124、蛛网膜下隙(subarachnoid space):位置: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 自脊髓下端至第2舐椎水平扩大为终池。内容:腔内充满脑脊液,有脊神 经根通过,终池内有马尾,无骨髓,故临床上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 间进行蛛网膜下隙穿刺,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脊髓蛛网膜下隙向上与脑 蛛网膜下隙相通。125、大脑镰:呈镰刀形,伸入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里,其前部较窄附 着于鸡冠,后部较宽在正中线与小脑幕相连,下缘游离于睇脏体上方。126、小脑幕:伸入小脑和大脑半球枕叶之间,后外侧缘附于枕骨横沟和凝骨岩 部上缘,前内侧缘游离形成幕切迹。幕切迹与鞍背之间形成以环

11、形孔,其 内有中脑通过。小脑幕将颅腔不完全地分隔成上、下两部。当上部颅脑病 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形成小脑幕切迹疝而压迫大脑脚和动眼神经。127、蛛网膜粒(arachnoid granulations):蛛网膜靠近硬脑膜,特别是在上 矢状窦两侧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上矢状窦内,称蛛网膜粒。脑脊液 经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128、脉络丛:脉络组织的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 皮一起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129、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cerebral arterial circle):位于脑底下方, 蝶鞍上方,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

12、。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 内动脉末端、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借前后交通动脉吻合组成。使两侧颈内动 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形成交通。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流减少或被阻 断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大脑动脉环使血液重新分配,以维持脑的血液 供应。130、海绵窦(cavernous sinus):位于蝶鞍两侧,为硬脑膜两层间的不规则腔 隙,两侧海绵窦借横支相连。内侧壁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窦的外侧 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分支眼神经和上颌神 经通过。海绵窦与周围的静脉有广泛联系和交通。前方接受眼静脉,两侧 接受大脑中动脉,向后外侧接岩上窦、岩下窦。面部感染可逆行蔓延至海 绵窦,引

13、起海绵窦炎和血栓形成;海绵窦向后与颈内静脉从相通,故腹、 盆腔感染或肿瘤也可经此进入颅内。第十二章周围神经系统131颈从(cervical plexus):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 部的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前方,由从支发出皮支和肌支。臂丛(brachial plexus):由第5-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 成。分前,中,后干以锁骨为界,臂丛分支可分为锁骨上分支和锁骨下分 支两类。腰丛(lumbar plexus):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 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第4腰神经前支的余部与第5腰神经 前支合成腰舐干,加入舐丛。腰丛位于腰

14、大肌深面。舐丛(sacral plexus):由腰舐干、舐、尾神经前支编织而成。在骨盆腔 内它位于舐骨和梨状肌的前面,骼内动脉的后方。舐丛略呈三角形,尖端 朝向坐骨大孔。132鼓索(chorda tympain):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约6nlm处发出,行向前上 进入鼓室,再穿岩鼓裂除鼓室至颗下窝,行向前下加入舌神经。鼓索由两 种纤维组成。特殊内脏感觉纤维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味蕾司味觉;副 交感纤维位于舌神经和下颌下腺间的下颌下腺神经节,在节内换元后,分 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司腺体分泌。133、三叉神经节:位于额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表面,为两层硬脑膜所包 裹。由假单极神经元组成,其周围突

15、组成三叉神经三大分支,即眼神经、 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出颅分布于面部的皮肤以及眼、鼻腔、口腔、鼻旁 窦的黏膜和牙齿、脑膜等,传导痛、温、触觉。134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左喉返神经发出的位置较低, 在经过主动脉弓前方处发出,并绕主动脉弓下方返至颈部。右喉返神经发 出位置略高,在经过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处发出,并勾绕此动脉返回颈部。 进入喉内,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全部喉肌及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损伤时, 声门裂几乎闭合,引起窒息。135内脏大神经(greater splanchnic nerve):起自第5或第6-9胸交感干 神经节,向前下方走行并合成一干,并沿

16、锥体前面倾斜下降,穿过膈脚, 终于腹腔节。内脏小神经(lesser splanchnic nerve):起自第1072胸交感干神经节, 下行穿过膈脚,终于主动脉肾节。136、灰交通支:连于交感干与31对脊神经前支之间,由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组 成,多无髓鞘,色灰暗。白交通支:主要由有髓鞘的节前纤维组成,呈白色。白交通支只存在于 T1-L3共15对脊神经的前支与相应的交感干神经节之间。137交感干(sympathetic trunk):上起颅底,下至尾骨,在尾骨的前面两干 合并。交感干分颈、胸、腰、舐、尾五部。交感干神经节由多极神经元组 成。卵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相通,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上颌骨与

17、蝶骨翼 突之间的翼上颌裂通翼腭窝。12、 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为翼上颌裂向内侧深入的狭窄间隙, 由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围成,有神经血管由此通过。此窝与颅腔、 眶、鼻腔、口腔和颈下窝相通。13、 前卤(anterior fontanelle):(额囱)最大,呈菱形,位于矢状缝与冠 状缝相接处。对颅内高压起缓冲作用,前卤在生后1-2岁时闭合。第二章肌学14、 斜角肌间隙(scalene spac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空隙称斜角 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15、 腹直肌鞘(skeath of rectus abdominis):包绕腹直肌,由腹外

18、侧壁三 块阔肌的腱膜构成。鞘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 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脐 下5cm以下部分,鞘的后层腱膜完全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鞘的前层。 所以至此以下是由三个阔肌腱膜愈合成鞘的前层,而无后层。后层的游离 下缘呈凸向上的弧形线,称弓状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16、 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 个肌和腱之间的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斜向内下方,在腹股 沟韧带中点上方,长约4. 5cm。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在腹股 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为腹横

19、筋膜向外的突口。管的外口即腹股沟 日浅(皮下)环,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由腹外斜肌腱膜构成。17、 三边孔 (trilateral foramen) 和四边孔 (quadrilateral foramen): 为位于肩胛下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上端之间的两个间隙。肱 三头肌内侧的间隙为三边孔,有旋肩胛动脉通过;外侧的间隙为四边孔, 有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通过。18、 肘窝(cubital fossa):位于肘关节前面,为三角形凹窝。外侧界为肱梯 肌,内侧界为旋前圆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镰的连线;窝内有肱二头肌 腱、肱动脉、正中神经。19、 腕管(carpal canal):位于腕掌侧,由屈肌

20、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 沟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20、 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在大腿的前上部,呈尖向下的三角形,由 上界的腹股沟韧带、内侧界的缝匠肌内侧缘和外侧界的长收肌内侧缘围 成,它的前壁为阔筋膜,底壁为骼腰肌、耻骨肌、长收肌。股三角内有股 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21、 胭窝(adductor canal):在膝关节的后方,呈菱形。由股二头肌、半腱 肌和半膜肌、腓肠肌内、外侧头围成,窝底为膝关节囊。内有胭血管、胫 神经、腓总神经、脂肪和淋巴结。第四章消化系统22、 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

21、腭舌弓和舌根围 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23、 十二指肠悬韧带(Trcitz韧带):由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的腹膜皱 裳共同构成,是手术中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二指肠与空肠的 分界。24、 齿状线(dentate line):为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的锯齿状的环形 线,此线以上为黏膜,以下为皮肤,齿状线上、下部分的肠管在动脉来源、 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支配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在临床上有很大的 实际意义。25、 白线(white line):肛梳下缘有一不甚明显的环行线。活体肛门指诊检 查时可触知此白线处有一条环形浅沟,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线。白 线以下不远处便是肛门。26、

22、肝门(portahepatis): 乂称横沟,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 右管,肝左、右管,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出入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 缔组织包绕,称肝蒂。27 肝胰壶腹(hepatopancreatic ampulla):胆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 降,经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至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与胰管汇合形 成的膨大处。斜穿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胆 汁和胰液经此进入十二指肠,其周围增厚的肝腹壶腹括约肌使胆囊收缩舒 张。28、 胆囊三角(Calot三角):为肝总管、胆囊管与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共同 围成的二三角区,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

23、找胆囊 动脉的标志。第五章呼吸系统29、 嗅区(oflactory region):位于上鼻甲内侧面以上和其相对应的鼻中隔 上部黏膜,活体呈苍白色或淡黄色,内含有嗅细胞,具有嗅觉功能。30、 声门裂(fissure of glottis):左右声裳及杓状软骨底部之间的裂隙称 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声门裂的前2/3位于两侧声裳之间与发音 有关的膜间部;后1/3位于杓状软骨底部之间的软骨间部。31、 气管隆崎(carinaof trachea):在气管杈内面形成的一向上凸的略偏向左侧的半月状靖,是支气管镜检查的重要标志。32、 肺门(hilum of lung):内侧面邻贴纵膈,中份凹陷处称

24、为肺门,有主支 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33、 肺段(pulmonary segment):每一段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 织,构成一个支气管肺段。一般将左右肺各分为10个肺段。根据肺段结 构和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临床上可以肺段为单位进行定位诊断及肺段切 除。34、 肋膈隐窝(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最大的胸膜隐窝,位于肋胸膜和膈胸膜的转折处,乂称肋膈窦。此窦左右各一,整体呈半环状,是胸 膜腔位置最低的部分,胸膜发生炎症时,渗出液首先积聚于此处。35、 肾门(renal hilum):为肾内侧缘的中央部的凹陷,是肾动、静脉、肾盂、 神经和淋

25、巴管等出入之处,这些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称为肾 蒂。36、 弹性圆锥(conus elasticus):又称环甲韧带,下缘附于环状软骨弓上缘; 上缘游离,紧张于声带。一侧近似三角形,整体呈上窄下宽的圆锥状,又 因由弹力纤维构成,故称弹性圆锥。其前部较厚,称环甲正中韧带,在体 表可触及,当急性喉阻塞时,可在此处进行穿刺或切开以建立暂时性的呼 吸通道。第六章泌尿系统37、 肾门(renal hilum):上端与肾上腺相接,内侧缘的中央部凹陷,称肾门, 是肾动、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出入之处。38、 肾蒂(renal sinus):这些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称为肾蒂,肾 蒂内的主要

26、结构由前到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由上到下依次为 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因下腔静脉紧靠右肾,故右肾蒂较左肾蒂短。39、 肾窦(renal sinus):肾门伸入肾实质的空隙,窦内有肾盂、肾大盏和肾 小盏、肾血管的分支及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组织。40、 肾区(renal region):临床上,将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 区。此处为肾门在腰背部的体表投影区。肾炎和肾盂肾炎时肾区可有叩击 痛。41、 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在膀胱底的内面,其外上角的两个输 尿管口与其下角的尿道内门之间的三角区域,黏膜始终平滑而无皱裳,称 为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

27、部位。第七章生殖系统42、 精索(spermatic cord):为柔软的圆索状结构,从腹股沟管腹环穿经腹 股沟管,出皮下环后延至睾丸上端。精索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血管(睾 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腹膜鞘突的残余等。 精索表面包有三层被膜,从外向内依次为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 膜。43、 射精管(ejaculatory duct):由输精管末端与精囊的排泄管汇合而成, 长约2cm,向前下斜穿前列腺实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44、 子宫峡(isthmus of uterus):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较为狭细的部分。非 妊娠时,子宫不明显,长约1cm;妊娠期,子宫峡逐渐

28、伸展变长,形成“子 宫下段,至妊娠末期,此部可延长至771cm,峡壁逐渐变薄,产科常在 此处进行剖腹取胎术,可避免进入腹膜腔,减少感染的机会。45、 阴道穹(fornix of vagina):阴道的上端宽阔,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两 者之间的环形陷凹称阴道穹。阴道穹分为互相连通的前部、后部和侧部, 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其后上方即为直肠子宫陷凹,两者间仅隔以阴道后壁 和一层腹膜。临床上可经阴道后穹穿刺以引流直肠子宫陷凹内的积液或积血,进行诊断和治疗。46、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在乳腺周围的纤维组织发出的分别向深面连 于胸筋膜,向浅面连于皮肤和乳头的结缔组织纤维束,对乳头起支持和固 定作用

29、,称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当乳房癌侵及此韧带时,纤维组 织增生,韧带缩短,牵引皮肤向内凹陷,致使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点状小凹, 类似橘皮,临床上称橘皮样变,是乳腺癌早期常有的一个征象。47、 盆膈(pelvic diaphragm):盆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肛提肌和尾骨肌共 同组成盆膈,盆膈封闭小骨盆下口的大部分,中央有直肠穿过,对承托盆 腔脏器有重要作用。48、 尿生殖膈(urogenital diapnragm):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 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共同组成尿生殖膈,封闭尿生殖三角。男性的尿道及 女性的尿道和阴道穿过尿生殖膈,尿生殖膈有加强盆底,协助承托盆腔脏 器的作用。

30、第八章腹膜49、 肝十二指肠韧带(hepatoduodenal ligament):从肝门连于十二指肠上 部的部分称十二指肠韧带,其内有进出肝门的三个重要结构通过:胆总管 位于右前方,肝固有动脉位于左前方,两者之后为肝门静脉。周围伴有淋 巴管、淋巴结和神经丛。外伤性肝破裂时,可压迫小网膜的右侧部分(即 肝十二指肠韧带)以暂时减少肝的出血量。50、 直肠子宫陷凹(rectouterine pouch): Douglas腔,为女性子宫与直肠 之间较深的腹膜陷凹,凹底距肛门约3. 5cm,与阴道后穹之间仅隔以阴道 后壁和腹膜。是女性站立或坐位时腹膜腔的最低部位,故腹膜腔内的积液 多聚存于此,临床上可

31、进行直肠穿刺或阴道后穹穿刺加以诊断和治疗。51、 网膜孔(omental foramen):其高度约在第12胸椎至第二腰椎体的前方, 成人可容1-2手指通过。上界为肝尾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前界为肝 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网膜囊借网膜孔与腹 腔其余部分相通。肝、胆手术时,注意防止感染经网膜孔蔓延至网膜囊; 手术时,遇有外伤性肝破裂或肝门附近动脉出血,可将示、中指伸入孔内, 拇指在小网膜游离缘前方加压,进行暂时止血。52、 肝肾隐窝(hepatorenal recess):位于肝右叶和右肾之间,左界为网膜 孔和十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在仰卧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的

32、 最低部位,腹膜腔内的液体易积存于此。第九章心血管系统53、 体循环(systemic cirulation):当心室收缩时,动脉血自左心室射入主 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输送到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 织和细胞之间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在经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 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的血液流经路径。其特点是循环路径长,流经范围广, 又称大动脉,完成动脉血营养全身各部,又将其代谢产物运回心的功能(营 养性循环)。54、 卵圆窝(fossa ovalis):右心房的后内侧壁为房间隔,其下部有一浅凹 称卵圆窝,为胎儿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窝底较薄,房间隔缺损(先 天性心脏病之一)多发

33、生于此处。55、 隔缘肉柱(septomarginal trabecula):从室间隔下部右侧面连于前乳头肌根部的弓形肌束,内有心传导系纤维(右束支)通过。56、 二尖瓣复合体(mitral complex):由纤维环(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 和乳头肌组成。其中部分发生病变可引起二尖瓣疾病,如二尖瓣狭窄和闭 锁不全。57、 三尖瓣复合体(tricuspid complex):由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 肌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为一整体,保证血液单向流动,防止血液向心房 逆流。三尖瓣复合体的部分发生病变,均可造成三尖瓣闭锁不全或狭窄。58、 房间隔(interatrial septum):较

34、薄,由双层心内膜夹以结缔组织和少 量心肌所组成。位于左、右心房之间,位置与身体正中平面向左斜约45 角。房间隔在卵圆窝处最薄。59、 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较厚,大部分由心肌和心内膜组 成的肌部,其上方中部有一不规则形膜性结构的膜部。位于心房和心室交 界部位,其右侧面被三尖瓣隔侧瓣附着缘分为上下两部,后上部介于右心 房和左心室之间的为房室部;前下部介于左、右心室之间的为室间部,是 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室间、后缘与前、后室间沟相当,室间隔膜部后 下缘处有房室束通过,其位置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0、 窦房结(sinuatrial node):位于上腔静脉根

35、部与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 部的心外膜深面,略呈长椭圆形或梭形,是心的正常起博点,具有自动节 律性。61、 主动脉窦(aortic sinusus):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的内腔,可区分为左、右、后三个窦。其中左、右窦的主动脉壁上,分别有左、右冠状动脉窦口, 给自身供血。62、 冠状窦(coronary sinus):位于心膈面冠状沟内,是心大静脉在左心房 和左心室之间的膨大部分,右端借冠状窦口开口于右心房,窦口有冠状窦 瓣,可防止血液逆流。主要属支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63、 心包横窦(transverse pericardial sinus):脏层将主动脉升部和肺动脉干共同包绕,使其后

36、方与上腔静脉和左心房前壁之间留有的一横形空 隙,是心脏手术的通路。64 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 ):在肺动脉分叉处的稍左侧,有一束短 的纤维结缔组织索连于主动脉弓的下缘,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 迹;动脉导管在出生后不久即闭锁,若在出生后6个月尚未闭锁,则称动 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65、 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 窦壁外膜较厚,其中有压力感受器。当动脉压变化时,经窦壁而刺激感受 器,通过中枢反射性地调节心跳以及末梢血管的变化,使血压保持平稳。66、 颈动脉小球(carotid glomus):是借

37、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杈处后方 的椭圆形小体,属化学感受器,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分压的变化。 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或氧气分压降低时,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 快。67、 掌浅弓(superficial palmar arch):位于掌腱膜的深面,由尺动脉的 末端和楼动脉的掌浅支吻合构成。在弓的凸缘发出三条指掌侧总动脉和一条小指尺掌侧动脉。68 掌深弓(deep palmar arch):位于屈指肌腱深面,有楼动脉的末端和尺 动脉的掌深支吻合构成。弓凸缘在掌浅弓近侧,约平腕掌关节高度由弓发 出3条掌心动脉。当手自然握拳时,中指尖与掌面所触的位置约为掌浅弓 投影,其稍近侧为掌深弓投影。69、

38、 静脉角(venous angle):同侧的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 合形成头臂静脉,汇合处形成的夹角称静脉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 位。右侧注入的是右淋巴导管,左侧注入的是胸导管。70、 静脉瓣(venous valve):静脉管壁内成对的形如半月状小袋,袋口向心, 利于血液回流,防止其逆流的结构。人体凡受重力影响较大,血液回流困 难的部位,静脉瓣较多。71、 奇静脉(azygos vein):是胸部静脉的主干。起于右腰升静脉,经右膈脚 后方和第12胸椎的右侧进入胸腔,在食管后方沿胸椎体右前方上行至第 4胸椎体高度,弓形向前跨过右肺根的上方,注入上腔静脉。收集右侧肋 间后静脉、

39、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及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的血液回流。 是沟通上、下腔静脉的重要通道之一。72、 肘正中静脉(median cubital vein):粗而短,变异较多,斜行位于肘部 皮下,常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并收纳前臂正中静脉,临床常经肘部浅 静脉作药物注射、输血或取血。第十章淋巴系统73、 乳糜池(cisterna chyli):由于肠干收纳了来自小肠消化吸收的含有脂 肪颗粒的淋巴,呈白色,称乳糜,因而汇合处的膨大称乳糜池。常位于第 12胸椎至第一腰椎的前方。74、 胸导管(thoraticduc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起始部由左、右腰干和 肠干汇合而成。自乳糜池上行,注入左静脉角。

40、收集两下肢、腹部、左上 肢、左胸部和左头颈部的淋巴,约占全身3/4部位的淋巴回流。75、 右淋巴导管(right lymphatic duct):为一短干,由右颈干、右锁骨下 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其收集右上肢、右胸部和 右头颈部的淋巴,约占全身1/4部位的淋巴回流。76 脾切迹(splenic hilum):脾上缘锐利,向前上方,并有23个深陷的脾 切迹,是触诊时辨认脾的标志。77、 瞳孔(pupil):虹膜中央的一圆孔。在弱光下或看远处时,瞳孔开大,在 强光下或看近处时则瞳孔缩小,以调节进入眼球内的光亮。78、 睫状体(ciliary body):是眼球壁中膜的最肥厚部

41、分,位于虹膜和脉络 膜之间。睫状体内有平滑肌,称睫状肌(由副交感神经支配),该肌的收 缩和舒张,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睫状体可产生房水。79、 视神经盘(optic disc):在视网膜内面,于视神经起始处有一直径为1. 5mm 的白色圆盘状隆起,称视神经盘,其中央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出入,此 处无感光细胞,故称盲点。80、 黄斑(macula lutea):在视神经盘的颜侧稍下方约3. 5mm处,有一直径 为2nmi的黄色圆形区域称黄斑,活体呈褐色或红褐色,其中央有一凹陷称 中央凹,此区无血管,感光细胞最为密集,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81、 眼房(chamber):位于角膜和晶状体、睫状体之间的

42、间隙,被虹膜分隔为 眼前房和眼后房。82、 咽鼓管(auditory tube):是连通鼻咽部与鼓室的一条管道,可分为两部: 前内下2/3为软骨部,以咽鼓管咽口开口于鼻咽部侧壁;后外上1/3为骨 部,以咽鼓管鼓室口开口于鼓室前壁。其作用为通咽腔和鼓室,保持鼓膜 内外压力的均衡,以利于鼓膜的振动。当鼻咽部炎症引起咽口阻塞时,鼓 室内的空气逐渐被吸收,内压下降,鼓膜内陷而影响听力,并伴有耳痛。 小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接近水平位,故咽部感染易经咽鼓管侵入鼓 室而致中耳炎症。83、 壶腹崎(cristaampullaris):在骨壶腹处膜半规管有相应的膨大称膜壶 腹,其壁上有的上皮隆起为壶腹崎。它

43、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旋转变 速运动时的刺激。84、 螺旋器(spiral organ):位于基底膜上,又称Corti器,为听觉感受器。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85、 神经元(neuron):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86、 神经胶质(Neuroglia):是神经组织内除神经元外的另一大类细胞,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体积一般比神经元小,数量远较神经元为多。 具有突起,但胞突不分树突和轴突,亦没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包括中 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和周围神经系统胶质细胞。87、 灰质(greymatter):为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胞体及其

44、树突的集聚部 位,富有血管,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在脑部,灰质集中于表层,称为 皮质。88、 白质(white matter):是泛指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内集聚而成。由于神 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含有类脂质,故色泽亮白而得名。大脑及小脑的白质位 于皮质的深部而称髓质。89、 神经核(nusleus):在中枢,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90、 纤维束(fasciculus):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 成束,称纤维束。91、 神经节(ganglion):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形成神 经节。其中,由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等感觉性神经元胞体聚集起所形成的 为感觉性神

45、经元,由内脏运动神经元的胞体聚集在一起所构成的为内脏神 经节。92、 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腰舐膨大向下则急剧缩小,成为一个圆锥形的末端。93、 脊髓节:每一个脊髓节的前根和后根的外侧端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经过相应的椎间孔离开椎间孔。94、 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自第4或第5颈节到第1胸节,腰箭膨 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自第2腰节起到第3舐节。颈膨大及腰 舐膨大的形成,分别与上肢和下肢的出现有关,是由于此两处细胞和纤维 数目增多所致。95、 终丝(filumterminale):自脊髓圆锥向下延为一根细长的

46、无神经组织的 终丝,止于尾骨背面的骨膜。96、 马尾(cauda equina):腰、舐和尾神经根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围绕 终丝周围形成马尾。因第一腰椎以下已无脊髓,故临床上常在第3、4腰 椎间或第4、5腰椎间进行穿刺,可以避免刺伤脊髓。97、 白质前连合(anterior white commissure):在中央管前方,左右前索 间的白质部分称白质前连合。损伤后表现:出现两侧对称性、节段性的比 损伤平面低;2节段的温痛觉丧失。98固有束(proper fasciculus):紧贴灰质的表面,在白质的三个索内均有, 即前固有束、外侧固有束和后固有束,分别位于前索,外索和后索,固有 束主要由

47、后角细胞的轴突构成,它们的行程不超越脊髓,往往在同侧或对 侧灰质边缘集聚,升降一定距离后,又返回灰质内终止。固有束具有联系 脊髓不同节段的作用,脊髓借固有束可完成节段或节间反射。99、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下旗帆和菱形窝下外侧界之间的大部分第四脑室顶后部没有神经组织,室管膜后面直接由软膜和血管被覆,它们共同形成第四 脑室脉络组织。脉络组织上的一部分血管反复分支缠绕成丛,成为第四脑 室脉络从,产生脑脊液。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上有三个孔,不成对的第四脑 室正中孔,成对的第四脑室外侧孔,向后借这三个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100、锥体交叉(decussation of pyramid):在延髓和脊髓交界处,锥体

48、内由 端脑发出的皮质脊髓束纤维大部分交叉至对侧脊髓侧索下行,形成锥体交 叉。此交叉呈发辫状,部分填塞了前正中裂。101桥脑小脑三角(pomtocerebellar trigone):延脑、桥脑和小脑的交角 处,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根恰好位于此处,该部位的肿瘤(多为听神经 瘤)可涉及这些脑神经和小脑而引起相应症状。102、面神经丘(facial colliculus):在靠近髓纹上缘的内侧的特别膨隆,内 含面神经膝和展神经核。103、迷走神经三角(vagal triangle):在髓纹以下靠外下方,内含迷走神经 背核。104、大脑脚:中脑腹侧面的两侧个形成一个粗大的柱状隆起,由大脑皮质发出 的两行下行纤维束构成。105、内侧丘系交叉(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薄束核和楔束核 发出纤维弯绕中央灰质的外缘至腹侧形成内弓状纤维,在中央管腹侧的中 线上左右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转折上行形成 内侧丘系。106、斜方体(trapezoid body):听觉冲动经蜗神经传入蜗神经核,后者发出 第二级纤维,大部分横过桥脑被盖前缘形成斜方体,交叉至对侧后与对侧 不交叉的纤维合在一起上行成为外侧丘系。107、三叉丘系(trigeminal 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