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税壁垒的新发展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关税壁垒的新发展与对策研究.docx(9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学 隹 疮 文 非关税壁垒的新发展与对策研究 申 请 学 位 级 别 硕士 专业名 称 国 际 贸 易 研究生 林晓军 指导教 师 黄 克 安 教 授 学 位 授 予 单 位 福州大学 论文提交曰期 2006年 5月 论文答辩日期 2006年 6月 学位授予时间 _ 答辩委员会主席 _ 评阅 人 _ 分类号 F74 学号 030720367 学校编码_ 10386 U C 非关税壁垒的新发展与对策研究 非关税壁垒的新发展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在 GATT和 WTO的协调和推动下,全世界的关税大幅度削减,同时传统的 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也受到限制,从而使其在贸易保护中的 地位和作用日
2、趋下降,因此,以传统贸易壁垒为象征的旧的贸易保护主义 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环保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两反 一保、绿色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劳工标准、动物福利等花样繁多的非关 税壁垒措施日益成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而且除了具备传统非 关税壁垒的灵活性、针对性、隐蔽性、歧视性等特征外,还具备了有效性、 争议性、连锁性、动态性、复合性等新特点。从长期看,非关税壁垒将长 期存在并向纵深发展。 目前,由于国际经贸形势所迫 ,科技水平差异,消费者质量、安全和 环保意识差异等原因,国外针对中国出口商品实施非关税壁垒保护措施的 现象日益普遍,使我国的出口贸易遭受严重的影响,我国已成为非关税
3、壁 垒最大的受害者,遭受非关税壁垒的产品类别涉及到钢铁金属制品、轻工 产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农产品等等。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本文的目的旨在深化对非关税壁垒的理论研究, 分析当今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WTO框架下非关税壁垒 的新发展及其产生的原因;揭示非关税壁垒的经济效应和外国频繁对华实 施非关税壁垒的博弈分析,并对贸易博弈中设 置非关税壁垒的数量特征进 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就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存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客观评价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威胁与现实损害,最后结合实际提 出了两点对策建议:一是政府、行业协会、企业 “ 三位一体 ” 的应对体系, 指出政府、行业
4、协会、企业应对非关税壁垒中应分别发挥主导作用、协调 作用和主体作用,并就政府、协会、企业在三位一体的应对体系中的互动 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二是构建非关税壁垒的应对平台,从提高政策的可 操作性角度,分析了其总体框架及功能及运行机制等。 关键字 : WTO,非关税壁垒,发展趋势,影响,对策n A study on new development of non-tariff barriers and the responding _ policies _ _ A study on new development of non-tariff barriers and the responding po
5、licies Abstract With the coordination and push from GATT and WTO, the worlds tariffs have been reduced by large margin. At he same time, the traditional non-tariff barriers such as quota and import license, etc, have also been contained, making its 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trade protection increasin
6、gly declining. Thus, trade protectionism symbolized with traditional trade barriers gradually dies out, being taken place by diversified non-tariff barrier measures such as environment standards, quality standards, technique standards, sanitation standards, double anti-measure and one safeguarding,
7、green barrier, I PR barrier, labor standards, animal welfare, etc, which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main content of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It possesses new characters such as efficiency, disputableness, chaining, dynamic, compositeness, in addition to such features owed by the traditional non-tariff
8、barriers as flexibility, targeting, hiding, discrimination. In a long run, non-tariff barriers will exist for a long time and developed to a deeper level. Recently, because of the reasons of international pressure from economic and trade situation, difference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ique levels, con
9、sumers quality, differences in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notions, the phenomenon is becoming prevalent that foreign countries effect protection measures of non-tariff barriers against Chinese export commodities, making Chinas export suffer seriously. China has become the biggest victim of
10、non-tariff barriers and the suffered product genres include iron and metal products, light industrial products, mech-electric products, textil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etc. Therefore, under current situation,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deepen the theoretic research, analyzing the main contents an
11、d characters of non-tariff barriers in nowaday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new development and the origin of non-tariff barriers in WTO frame; disclosing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non-tariff; exploring the numerical features ofAbstract HI non-tariff barrier set-up in trade gaming by gaming analysis of f
12、requent foreign non-tariff barriers against China.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n China from non-tariff, objectively evaluates the threat and existing damage from non-tariff barriers on Chinas export. In the end, the paper comes up with two pieces of suggest
13、ion reflecting the real fact: first, the integrated 3-position responding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 the trade association and the enterprise, which means the leading function, coordinative function and fulfilling function should be carri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trade association and the enterprise
14、respectively.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 among the Government, the trade association and the enterprise in the integrated 3-position responding system is analyzed dialectically. Secondly, the responding platform of non-tariff barriers shall be constructed, the paper analyzed its general frame, functi
15、on and working mechanism from the angle of increasing the policys operation. Key words: WTO, Non-tariff barriers, Development tendency, Influence, Responding policies刖 目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 三、 文章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5 第一章非关税壁垒新发展 . 6 一、 传统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 7 二、 非关税壁垒的新形式及发展趋势 . 9 三、 非关税壁垒新发展的特点 . 3
16、1 四、 非关税壁垒新形式迅速兴起的原因 . 33 第二章非关税壁垒的经济学分析 . 36 一、 非关税壁垒对进出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 36 二、 外国频繁对华实施非关税壁垒的博弈分析 . 43 三、 贸易博弈中设置非关税壁垒的数量特征 . 48 第三章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及原因 . 54 一、 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 . 54 二、 我国出口产品遭受非关税壁垒的原因 . 60 第四章我国应对非关税壁垒的对策 . 64 一、 构建政府、协会、企业 “ 三位一体 ” 的应对体系 . 64 二、 构建非关税壁垒的应对平台 . 73 ife . 81 参考文献 . 82 itili . 85
17、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86Contents v Contents Guiding introduction . 1 1 .The emergence of the question an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 1 2. The research situation home and abroad . 1 3. The main contents and innovative points of the paper . 5 Chapter 1 new developments of NTB . 6 1.1 The main contents and fea
18、tures of traditional NTB . 7 1.2 The new forms and developments trend of NTB . 9 1.3 The characters of NTB?s new developments . 31 1.4 The reasons of rapid emergence of NTB9s new forms . 33 Chapter 2 Economics analysis of NTB . 36 2.1 Analysis of NTB economic effects on im-& export nations . 36 2.2
19、Gaming analysis of foreign countries9 imposing NTB on China . 43 2.3 Numerical features of setting up NTB in trade gaming . 48 Chapter 3 The impact from NTB to Chinas export and its reasons . 54 3 J The impact from NTB to Chinas export . 54 3,2 The reasons for Chinas export product suffering from NT
20、B . 60 Chapter 4 Chinas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responding to NTB . 64 4.1 To construct the integrated 3-position responding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 the trade association and the enterprise . 64 4.2 To construct the responding platform to NTB . 73 Conclusion . 81 References . 82 Presentation of th
21、anks . 85 Resume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 . 86前言 刖 目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 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各国为了争夺世界市场和经济贸易利 益,致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但由于近几十年来,在原关税与贸易总 协定和后来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和推动下,全世界的关税大幅度削 减,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也受到限制,从而使其 在贸易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下降,因此,以传统贸易壁垒为象征的旧 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环保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 卫生标准、两
22、反一保、绿色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劳工标准、动物福利等 花样繁多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日益成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 2001年 12月 11曰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这是中国融入 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 入世 ” 将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生革命 性的变化,随着 我国对外贸易还会持续、全面、高速地发展,中国必将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的主要贸易伙伴,它给世贸组织成员带来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的同时, 也必将与其产生激烈的竞争,非关税壁垒己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与中国的主 要竞争手段。目前,我国已成为非关税壁垒最大的受害者,遭受非关税壁 垒的产品类别涉及到钢铁金属制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农产 品等
23、等。这对于中国外贸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有必要 对 WT0框架下的主要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效应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以 采取强有力的应对之策。 二、国内 外研究状况 () 国外研究状况 自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越来越多使用非关税壁垒作为新贸 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有关的非关税壁垒的研究也随之兴起。 美国 Robert. Grosse和 Duane. Kuj awa简要叙述了几种主要的非关税壁 垒,并用图示的方法探讨了配额和补贴的经济贸易效应。以 Hillman (Technical Barriers TO Agricultural Trade)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从非关税壁
24、垄的 非关税壁垒的新发展与对策研究 价格和数量效应的角度来分析非关税壁产生的影响;以 Baldwin (Measuring NJontariffTrade Policies)为代表的学者则从福利的角度对非关税壁垄进行界 定。戴米尼 纳文 (Damien J. Neven)在 “ 非关税壁鱼影响评估 :对 WT0争端 中贸易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 ( 2000)中,用经济模型对违反 WT0国民待遇原则 的贸易争端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本国产业的保护 程度与本国和国外产品之间的替代性以及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的关系。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方面 :基思 马斯克斯 (Keith E. Mas
25、kus)、 约翰 威 尔逊(John S. Wilson)和茨内歇尔 奥茨昆 (Tsunehiro Otsuk)在 “ 对技术 性贸易壁垒影响的定量分析 ” ( 2000)中认为,技术壁垒是贸易摩擦的根源, 政府实行强制性标准和技术法规会严重扭曲市场,技术法规对贸易方式、 生产者进入新的出口市场的能力和消费者消费成本都会产生影响,同时还 分析了作为贸易政策工具的技术法规的影响范围。一些学者从政策与制度 层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如谢丽 斯蒂芬森 (Sherry Stephenson)的 “ 标准合格评定与发展中国家 ”( 1997)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关 标准的 问题作了全面的研究,
26、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第一选择是采纳现有的国 际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国际标准化指导原则,如 果还未有国家标准,那么发展中国家的最佳选择是采纳它们主要贸易伙伴 市场上使用的标准,而不是制定他们自己的本地标准,这一结论对发展中 国家的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反倾销研究方面 .对于反倾销的存在是否具有合理性,理论界也一直 颇有争议,主要形成两种派别:赞成派和反对派。以美国著名的国际贸易 学家瓦伊纳 戴尔道夫等为代表的赞成派认为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对进 口国和第三国经济产生消极的影 响,是种贸易领域内的不公平竞争,应该 通过反倾销立法予以追究。而以戴威、戴尔等为代表的反对派则认为倾销 不
27、一定是不公平的贸易行为,经常动用反倾销法律措施是实行国际贸易保 护主义的表现,己经到了废除反倾销法的时候,并且现行的国际贸易体制 己经规定了一些防止或抵制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措施,如保障措施、反托拉 斯措施等,因而反倾销己经失去其存在的必要。 保障措施研究方面:桑普森 (Gary Sampson, 1987)对 GATT第 19条历史 作了精彩回顾;第多夫 (Alan Deardorf, 1987)探讨了保障措施政 策与保守 的社会福利功能,以及霍克曼 (Bernard Hoekman)和米歇尔 勒迪 (Michael Leidy, 1990)将设计紧急保护制度作为改变比较优势的对策,讨论了为什
28、么政府需要保障措施手段,并探究了一种有效机制的可能方案;罗伯特 鲍 得温 (Robert Baldwin, 1992)从贸易理论和政治经济学分析出发对公平贸 易及保障措施作了评估。 知识产权壁皇研究方面 : Do Patents Prevent Access to Drugs for HIV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在此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数字、实例说明了由于一些发达 国家盲目的保护专利,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缺医少药,人民的疾病得不到 医治,因而背离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最
29、根本目的。 Lincoln, Jun2001在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中,指出:一些跨国公司滥用专利法在某些 领域编织了专利网络以限制模仿与竞争。 (二)国内研究状况 吴涛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的 对策中对新贸易保护主义 的形式及中国在攻克新贸易保护壁垒,维护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面 所具有的优势和应采取的对策作了一些探讨。邹凤岭法治与标准:非关 税壁垒的应对之策中针对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经营状况与发展研究,认 为 “ 突出存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反倾销壁垒和知识壁垒等四 大非关税壁垒问题,亟待采取法治应对之策加以解决。 ” 同时借鉴国外作法,
30、用法制保障推进我国加入 WT0后国际化经济的健康发展。 反倾销研究方面:何静等在 2003年的浅谈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作 用介绍了我国行业协会的现状和存 在的问题,并且具体论述了行业协会 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刑宝华,姚忠福 (2004)认为中国企业自入世以来, 日益面临反倾销的困扰。中国企业在屡屡遭到反倾销诉讼的同时,也在受 到国外产品倾销的侵害。他们认为,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 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贸出口的迅猛增长是重要原因,中国出口市场过分 集中、缺乏出口秩序管理和反倾销协调机制也是诱导因素。因此,应该在 加快各项管理协调机制的同时,鼓励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行国际化生产, 提高
31、产品的技术层次和全球化程度,规避反倾销措施。张军 (2003)在其一 系列文章中对反倾销战中政府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在应对反倾销 的挑战中,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中心,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减 少反倾销的发生及危害。 保障措施方面:张玉卿等 (2001)对国际保障措施案例、法律制度和中 国因应对策作了全面分析;王新奎 (2003)研究了贸易救济、争端解决机制 和市场准入承诺与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张汉林等 (2003)阐释了 保障措施的基本原理及其立法,对保障措施争端典型案例作了详细分析, 从中国现行立法及其调整出发,研究了中国运用保障措施的策略;杨国华非关税壁垒的新发展与对策研
32、究 (2004)对中国入世第一案一一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从争端解决谅解的磋 商、专家组阶段和上诉审议阶段等法律程序作了详尽的评述。 技术贸易壁垒方面:张海东 (2004)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得以形成的 基本经济学依据是,通过建立不同于出口国的技术法规与标准、合格评定 程序或卫生检疫措施,迫使出口企业增加成本、降低出口竞争力,从而形 成事实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策是尽快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服务体 系,积极采纳国际标准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建立与国外权威认证机构 的互认机制,积极适应 WTO有关规定,构筑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 张华云 (2004)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对我国外贸的发展产生
33、较大的不利 影响,但也应充分认识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经济发展所起到 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往往是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 序组合配套使用,对于与人的安全、健康等密切相关的要求,往往选用强 制性的技术法规,而对于一般技术指标要求,则可通过自愿性标准,给出 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达到预期目标。仲鑫 (2001)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无 孔不入,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科技水平的差异导致贸易技术壁垒的强 化 ; 关 税的大幅度削减及数量限制的消除使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武 器;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性强,对质量要求高,对款式变化敏感,对卫生、 安全指标的要求严格,相应地促使贸易中的技术壁
34、垒成为合理合法的存在; 世界贸易组织某些协议中的例外规定给贸易技术壁垒的设置大开方便之 门。 绿色贸易壁垒方面:对于绿色壁垒的研究,在中国经济学界是自 20世 纪 90年代后期。杨昌举 ( 1999)提出在 WT0规则内如何规避绿色壁垒的办法; 李树 ( 2001)讨论了设置绿色壁垒的理论依据及存在价值;冯宗宪 ( 2001) 从环境生态与可 持续发展角度阐述了政府应发挥的作用;王占伟认为其主 要特点有 :绿色技术壁垒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健康,保护环境为出发点, 常具有政府强制性或向强制性方向发展。一国政府按透明度和非歧视性原 则把绿色技术标准转为技术法规,其它国家只能遵守之。绿色技术壁垒往
35、往从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和废旧处理全过程对产品本身及与环境相互作 用进行全面考虑而设置。绿色技术壁垒是动态的,随着人们所生活水平的 提闻而趋于扩大提尚之势。 知识产权壁垒方面:郑秉秀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中对知 识产权壁垒进行了定义并简要的分析了它的特 性及实施的方式。郑成思、 韩秀成在知己知彼,打赢知识产权之战中通过上下两篇分别论述了我 国知识产权法与 TRIPS协议之间的差距;以及我国知识产权各方面的现状, 特别指出了发达国家已经利用知识产权在中国市场上筑建 “ 知识产权壁 垒 ” ,而中国产品要想冲出国门必须首先守住国内市场,这就需要国人提 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
36、价值。王新奎,刘光溪在 WTO与知识产权争端中,论述并评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知识产权争端案 例,从中可以了解到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构建知识产权壁垒以限制发展中国 家的国际贸易的 实践情况及知识产权壁垒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进入 21世纪以来,由于非关税壁垒的大量使用,国内外对 非关税壁垒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创造出许多研究成果,丰富了理论界 对这一课题的认识,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对非关税壁垒的研究仍存在着以下三点的不足:一是研究主要集中在 具体和个别的措施上,而缺乏综合系统的理论分析;二是以政府为主体的 宏观应对方案多,而以政府、企业、行业 “
37、 三位为一体 ” 的应对措施 少;三是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 三、文章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本文力求以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吸收国内外非关税壁垒理论 的合理成分,运用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四部分就非关税 壁垒的形式、发展趋势、特点,非关税壁垒的经济学分析,非关税壁垒对 我国外贸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较深入全面的分析讨论,并提出了思考建议。 第一部分:非关税贸易壁垒新发展。着重介绍新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主 要内容与特点及 WTO规则下非关税壁垒新发展和迅速兴起的原因。 第二部分:非关税壁垒的经济学分析。通过对大、小国假设下非关税 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阐述了非关税壁垒对进出口国的经济影响,
38、并用博 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国外对华实施非关税壁垒的原因。 第三部分: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分析中国出口产品遭受新 非关税壁垒的现状,进而指出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出口发展的影响,最后分 析了我国出口产品遭遇非关税壁垒的原因。 第四部分:中国应对非关税壁的对策。通过对中国政府部门,企业和 协会三者地位和作用的探讨,为中国应对非关税壁垒提出对策。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 1、文章综合分析了新形式下非关税壁垒的新形式 及其发展的趋势; 2、通过模型和博弈论方法分析国外对华实施非关税壁垒 的原因; 3、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述了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4、 从政府、企业、协会 “ 三位一体 ” 的角度提出
39、应对非关税壁垒的对策。 非关税壁垒的新发展与对策研究 第一章非关税壁垒新发展 非关税壁全 ( Non-TariffBarriers, NTBs), 是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 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 和手段的总和。町 85是 20世纪 70年代新保护主义兴起的产物。在肯尼迪 回合 ( 1964 1967年)之前,国际间除美国与欧盟曾因农产品的补贴发生 争议外,非关税壁垒所造成的贸易问题并不显著。之后由于非关税壁垒的 效果较关税壁垒更为直接、有效,且实施时通常不为人们所重视、察觉, 因而较不会遭到报复,加之当时按 GATT日内瓦回合 ( 1947年)临时
40、适用 议定书的规定,给非关税壁垒的存在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因此各缔约方 竞相采取各种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导致了非关税壁垒的泛滥。所以到 肯尼迪回合时,始将非关税措施纳入议题,但因各国对非关税壁垒缺乏谈 判经验,因此这方面除了达成反倾销协议外,其他部分 都无成果。到20世 纪 70年代,非关税壁垒的数量随着关税水平的下降而大量增加,据 1968 年的资料显示,非关税壁垒的数量约有 800多种,因此,在东京回合 ( 1973 1979年)谈判中第一次大幅度检讨非关税措施。凡是不属于关税形态的贸 易壁垒或措施一律称为非关税壁垒。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非关税壁垒的协 议,试着加以约束和限制。但这些守则中的
41、权利和义务并不适用于 GATT所 有的成员国,而仅仅适用于接受守则的成员国。很多发展中成员国认为新 协议的义务过于苛刻,或他们可以得到的利益并不多,致使很多发展中成 员国并未 加入这些协议。所以当时对非关税壁垒的限制还是具有很大的局 限性。直至历时 8年的乌拉圭回合 ( 1986 1993年 ),各国间的谈判终于取 得了显著的成效,使 “ 东京回合守则 ” 中的多数内容被纳入到多边贸易规 则的总框架中。虽然经过上述过程,非关税壁垒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约束, 但进入 90年代后,由于非关税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世界贸易组织的认可, 因此, NTBS又以其灵活、隐蔽、有效等特点,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并表
42、现 出各种各样的形式,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战略武器。非关 税壁垒的广泛存在阻碍了了各国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对于经济基础薄弱 和技术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影响尤为严重。基于这个原因,就有必要对 非关税壁垒的新形式、特点、发展趋势及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第一章非关税壁垒新发展 一、 传统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非关税措施与关税措施相比,体现出较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隐蔽性, 能够针对外国企业的竞争为本国企业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保护,加之世 界整体关税水平己大幅度降低,这些因素都极大的刺激着非关税壁垒的发 展。据统计, NTBS的种类,在 20世纪 60年末有 850余种, 70年末是 90
43、0 佘种, 90年初 达到 1000多种, 20世纪末更是激增到 2500多种,到 21世 纪初,这一增长趋势也将不会减弱。 (一)非关税壁垒的种类 非关税壁垒数量繁多,形式各异,为便于对某种或一组非关税贸易壁 垒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从非关税制定的主体来,可以分为内生性非关税壁垒和外生性非关税 壁垒两大类。前者是指所有本国政府设立的,影响与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 非关税壁垒;后者是指所有外国政府设立的,影响与限制本国商品进口的 非关税壁垒。 从影晌方式与程度上看,它可以分为直接性的非关税壁垒、间接性的 非关税壁垒、和溢出性非关税壁垒三类。直接性的非关税壁垒是指进口国 直接规定
44、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或通过施加压力迫使出口国自觉限制其 产品出口的非关税壁垒。如许可证、配额等。间接性的非关税壁垒是指进 口国通过制定各种严格的规章、条例及措施,间接的影响商品进口的非关 税壁垒。如贸易性投资措施,技术标准和水平等。溢出性非关税壁垒是指 进口国的政策一般来说并不是出于贸易政策上的动机,然而由于溢出效应 对商品或服务的贸易产生了副作用。如工业和结构政策、外汇平衡措施等。 其中直接性非关税壁垒对进口贸易的影响非常明显。间 接性的非关税壁垒 作用的影响比较隐蔽,间接影响进口贸易。溢出性的非关税壁垒一般并不 是出于要限制进口贸易的政策,但事实上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 从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机制看,较为权威的有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所 做的七类区分,分别为价格控制措施、技术性壁垒、数量控制措施、与进 口有关的非关税壁垒、财政金融措施、自动许可措施、垄断措施等。详见 表 1 1 非关税 壁垒的新发展与对策研究 (二)传统非关税壁垒的特征 第一、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针对性。一般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