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韩城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春秋时期戎和狄与华夏杂居,互相融合,人们把畜力和农耕技术结合起来,遂发明了牛耕。于是,牛 便由单纯用于祭祀变为农业生产工具。据此可知,春秋时期()A.民间冶铁业技术较先进B.民族融合推动生产发展C.各地农业发展趋于均衡D.国家统一进程不断加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戎和狄与华夏互相融合,促进了畜力和农耕技术的结合,体现了民族 融合推动生产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间冶铁业技术,排
2、除A项;材料强调春秋时期民族融合推 动生产发展,未体现各地农业发展趋于均衡,而且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国家统 一进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 .唐代少府监管理百工制作皇室器物,下辖染织署等5署,染织署又下辖25个作坊,包括织造丝绸的10个作坊,5个制带作坊,4个细线作坊和6个练染作坊。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官营纺织业A.代表当时最高技术水平B.垄断全国市场C.组织较完善且分工细致D.产品种类多样【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唐代的官营纺织业中有各大类机构分别负责纺织业中某一项工作,分工细致,统 管于少府监,层层管理,组织较完善,C项正确;没有相关数据,我们得不出唐代官
3、营纺织业技术水平最 高,排除A项;官营手工业产品不在市场流通,不能说“垄断全国市场”,排除B项;材料强调生产分 工细致严密,排除D项。故选C项。3 .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进行细致的管理,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 密州5个市舶司,市舶司下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这说明宋朝()A.禁止民间对外贸易B.朝贡贸易体制确立C.政府推行工商皆本D.政府重视对外贸易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棉 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材料二:城市在18世纪60年
4、代之前就已经遍布英伦各地了,不过按现在的标准,只能称其为“乡镇”。曼彻斯特因其自然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很快发展为初具规模的手工业城镇。18世纪 80年代,第一家蒸汽动力棉纺厂在曼彻斯特建立,到1821年时已经不少于66家,曼彻斯特随即成为当 之无愧的棉纺织业中心,成长为大型工业城市。摘编自朱家俊从曼彻斯特的发展历程看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发展的因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 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曼彻斯特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答案】(1)变化:苏州由全国经济中心城
5、市转变为依附于上海的城市。原因:传统手工业的衰落,近代 工业发展的滞后,阻碍了苏州的发展;西方商品的大量涌入,冲击了苏州的传统经济;传统行会制度的限 制;上海以及其他通商口岸的开设,使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答对任意两点即可)(2)原因:自然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工业革命(或蒸汽机的应用或科技的发展);原有的手工业基 础。(答对任意三点即可)认识:城(镇)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镇)市化是世界各国 发展的共同趋势。(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可分 析出苏州由
6、全国经济中心城市转变为依附于上海的城市。原因:根据材料“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可分析出传统手工业的衰落,近代工业发展的滞后,阻碍了 苏州的发展;根据材料“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虫可分析出西方商品的大量涌 入,冲击了苏州的传统经济;根据材料“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 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可分析出传统行会制度的限制;结合所学 可分析出上海以及其他通商口岸的开设,使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彻斯特因其自然资源丰富”可分析出自然资源丰富;根据材料“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
7、可分 析出交通条件便利;根据材料“蒸汽动力棉纺厂”可分析出工业革命(或蒸汽机的应用或科技的发展);根 据材料“很快发展为初具规模的手工业城镇”可分析出原有的手工业基础。(答对任意三点即可)认识:根据材料“曼彻斯特随即成为当之无愧的棉纺织业中心,成长为大型工业城市”可分析出城(镇)市 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城(镇)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答出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即可)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年1月15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
8、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 热闹。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 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 将拉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 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 图O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材料二:1978年以后,党和国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成功方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在解放
9、生产力的同时, 调整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规避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 污染与高能耗等问题。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统筹兼顾,处理好工业化建设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重 要关系。飞速发展的工业化使中国由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蜕变为制造业大国。摘编自徐坤、王智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不同之 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答案】(1)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
10、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不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成功方案;把工业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强调科技 创新对工业化的重要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历史作用:丰富和发 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为世界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答对任意一点即可)【解析】【详解】(1)成就:根据材料“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可分析出社 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根据材料“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 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可分析出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不同:根
11、据材料“1978年以后,党和国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成功方案,”可分析出借鉴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成功方案;根据材料“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调整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 筑。”可分析出把工业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根据材料“以规避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环 境污染与高能耗等问题。,可分析出强调科技创新对工、业化的重要性;根据材料“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统筹兼顾,处理好工业化建设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重要关系。”可分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可持 续发展。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 理论;为世界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12、和中国方案。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推行农业现代化是罗斯福政府的重要任务。“1929年已经处于萧条状态的农业收入下降到 大约五十五亿美元”。在这一时期,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苏联的发展对美国的农业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政府给予农场主大量补贴以购买机械,1930T940年,拖拉机的数量从92万台增长到156. 67万台。在 1930年用上电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0%,这个占比到1940年年和1948年分别为34%、50%和近90%。罗 斯福政府还设立了 土壤侵蚀局,成立了一支资源保护团来防止肥力衰竭和土壤侵蚀。摘编自拉尔夫德贝茨19337973:美国史(上卷)等材料二 为了扭转农业的
13、落后状况,赫鲁晓夫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刺激农业的发展。1953年 1954年和1955年的农业投资在国家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5. 5% 19. 6%和23. 5%1959年与1952年 相比,农产品平均价格提高了两倍。19547956年,苏联开垦了近3600万公顷生荒地和熟荒地,1956年垦 区收获了 6300万吨粮食,占当年国家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 风沙侵蚀。1962年,苏联自留地虽占全部耕地的3%,却生产了肉类产品的44%,牛奶的45%,蛋类的76%,蔬 菜的42%摘编自高成兴战后苏联经济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
14、时期推行农业现代化的原因及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答案】(1)原因:农业的萧条;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表现: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电气化程度提高; 保护农业资源的意识增强。(2)主要措施:提高农业投资和农产品价格;开垦荒地;影响:粮食产量提高;破坏了环境。【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1929年已经处于萧条状态的农业收入下降到大约五十五亿美元”可知农 业的萧条成为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农业现代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苏联的发展对美国 的农业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可知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成为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农业现代化的原因
15、;表 现:根据材料一“拖拉机的数量从92万台增长到156.67万台”可知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一“在 1930年用上电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0%,这个占比到1940年年和1948年分别为34%、50%和近90%” 可知农业电气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一“罗斯福政府还设立了土壤侵蚀局,成立了一支资源保护团来防止肥 力衰竭和土壤侵蚀”可知保护农业资源的意识增强。(2)措施:根据材料二“1953年1954年和1955年的农业投资在国家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5.5%、19.6%和23.5% 1959年与1952年相比,农产品平均价格提高了两倍”可知赫鲁晓夫提高农业投资和 农产品价格;根据材料二“
16、1954-1956年,苏联开垦了近3600万公顷生荒地和熟荒地”可知赫鲁晓夫开垦荒 地;影响:根据材料二“1956年垦区收获了 6300万吨粮食,占当年国家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可知赫鲁晓夫 农业改革使得粮食产量提高;根据材料二“从1955年到I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可知赫 鲁晓夫农业改革破坏了环境。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背后的关键动力。远距离贸易在塑造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至 少在过去的500多年里,它是一种整合的力量。新出现的术语“自由贸易”,其含义是国家不再对跨越 边界的贸易设置限制条件。自由贸易问题带来了一场争论,即自由贸易在多大程
17、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繁 荣。二战之后,工业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领袖们,在这一问题上表现了果断的立场。美国的政治家们和商 业领袖想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更重 要的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当然,全世界都十分明白,美国主导 权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的易手,事实上,任何单一的国家都无法取代美国的地 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能在多
18、层次的主体间开展多层次的博弈。摘编自关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期及战后美国积极筹建“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的典型 事例。以美国为视角,简析这一 “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原因。【答案】(1)事例: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银行;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并实施关贸总协 定;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特点: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 力上;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或美国在其中拥有特 殊的地位)。(答对任意一点即可
19、)(2)原因:西方及美国的衰落;原有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缺陷;新兴国家崛起的需求。【解析】【小问1详解】事例:结合所学可知,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银行;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并实施关贸总协定;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特点:结合二战后的史实可分析出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上;根据材料“它是一种整合的力量“可分析 出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根据材料“美国的政治家们和商业领袖想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利益的国 际金融和贸易体系”可分析出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或美国在其中拥有特殊的地 位)。(答对任意一点即可)【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西方
20、,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 的。”可分析出西方及美国的衰落;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原有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缺陷;根据材料“新兴国 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可分析出新兴国家崛起的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进行细致的管理,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可知政府对海外 贸易的管理和重视,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禁止民间对外贸易、朝贡贸易体制确立,排除AB项;重农抑 商一直是政府的基本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4 .由于植棉的普遍和棉纺织技术的提高,至明代中叶,上海地区已经是全国棉纺织中心松江府的一个组 成部分。它不
21、仅是纺织中心,而且是棉布和棉花的集散地。到清朝初年,上海的棉纺织业,号称“衣被 天下”。这反映了上海地区()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成为重要对外贸易中心C.棉纺织业日益衰落D.经济发展的专业化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植棉的普遍和棉纺织技术的提高”、“已经是全国棉纺织中心松江府的一个组成部 分,“不仅是纺织中心,而且是棉布和棉花的集散地”可以得出,上海地区的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其经济 发展呈专业化趋势,D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近代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 外贸易,排除B项;C项说法与材料内容相悖,排除C项。故选D项。5 .黄金是驱使西班牙人远渡重洋的符咒,哥伦
22、布曾宣称“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 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新航路开辟时,欧洲人迫切地寻求黄金反映了 () A.黄金是解决商业危机的关键因素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唯一动力C.新航路开辟根源于封建经济发展D.商品经济加速对财富积累的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是因为15、16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 加速了对财富积累的需求,D项正确;商业危机是因为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传统商陆,排除A项;“唯一 动力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根源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6 . 16世纪起,葡萄牙、西班牙先
23、后从东南亚低价买入胡椒、苏木等物品,到中国高价卖出后换取丝、茶 再贩运到美洲大陆。这一做法()A.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B.体现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C.直接导致美洲物种的扩散D.制约了工业资本原始积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葡萄牙、西班牙先后从东南亚低价买入胡椒、苏木等物品,到中国高价卖出后换取 丝、茶再贩运到美洲大陆“可知,葡萄牙、西班牙在全球做贸易,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经济联系,A项 正确;B项出现在18世纪,排除B项;C项错在“直接”一词,是间接扩散了美洲的物种,排除C项;D 项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 .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发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
24、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 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说明工业化A.逐渐消除了阶层差别B.推动了文明的发展进步C促进整体世界的发展D.提高了民众的社会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我看到 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可得出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文 明的发展进步,B项正确;阶级差别并没有消除,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世界的整体发展,排除C 项;民众的社会地位并没有
25、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8.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 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A.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之间紧密联系B.美国科技研发力量最为雄厚C.公司制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D.美国已经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20世纪,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是将科研与技术、生产建立起紧密的联 系、融为一体,A项正确;题干仅仅提到了美国,而没有提到其他国家,没有比较,所以不能说美国科 研开发力量最雄厚,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工业研究实验室,而不是其物质基础,排除C项;D项与 题目主旨无关,
26、排除D项。故选A项。9. 19世纪下半叶,随着通商以后洋布输入的增加,城镇市民穿用洋布日渐普及,原来只在东南沿海地区 流行的洋布,也扩展到了北方和内地广大地区。这反映出近代中国()A.民族工业发展曲折B.传统手工业优势丧失C.西方经济侵略加深D.生活习俗的观念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原来只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的洋布,也扩展到了北方和内地广大地区。”可得出中国人用西 方的物品越来越多,反映出西方经济侵略加深,更多的商品流入到中国,c项正确;材料与民族工业无 美,排除A项;BD项都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D项。故选C项。10.1895年,清政府发出一道“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上谕;1903
27、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同时鼓励各地 设立商会,并制定了奖励工商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这些举措A.带动了民间投资设厂热潮出现B.导致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C.客观上延迟了反清革命的爆发D.推动了洋务企业的较快发展【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同时鼓励各地设立商会,并制定了奖励工商业发展的一系列政 策”体现的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A项正确;实 业救国思潮的出现与民族危机加深有关,排除B项;材料与延迟反清革命爆发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1.如表是1915
28、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表,造成这种较大盈利势头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盈利指数-4. 387.6136. 9321.4370. 56A.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B.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C.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D. “实业救国”新思想的大推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持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151919年处于 一战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 利的外部条件,出现“短暂的春天”因此出现表格现象,B项正确;ACD三项均是主观原因,不是客观原 因,排除
29、。故选B项。12.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 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这一规定()A.表明国民政府开始谋划抗战事宜B.促进了国民党官僚资本发展C.表明国民政府对社会主义的认同D.使中国矿业摆脱了列强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可分析出政府高官直接或间接拥有大量的社会生产资 本,可促进国民党官僚资本发展,B项正确;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国民政 府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列强,排除D项。故选B项。13.1962年初,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工作会议决定,缩
30、短工业生产建设战线,大量减少城镇人口,加 强农业战线,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等。中共中央的此举意在A.调整措施改善经济困难形势B.反思错误着手改革经济体制C.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工业道路D.放弃行政手段凸显市场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由于大跃进运动等原因,我国1959年到1961年面临严重困难。由材料“缩短工业生产建设战线, 大量减少城镇人口,加强农业战线,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体现了我国调整措施 改善经济困难形势,故选A;材料尚无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起,开始探 索社会主义工业道路,排除C;当时我国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不可能放
31、弃行政手段,排除D。14.自1979年起,可口可乐公司依据之前与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签订协议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 设备建厂并销售,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外企。可口可乐成功进入中国主要得益于() A.中国政策的转变B.中美建交的便利C.营销策略的成功D.人民群众的需求【答案】A【解析】【详解】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政策转变,进行改革开放,可口可乐公司才能在国内建厂,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A项正确;B、C、D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项。15.1992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个以加速沿海、沿江、沿边(重点发展新疆、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和广 西的边境地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交流)、沿路
32、(连云港至新疆阿拉山口)区域发展为重点的“四 沿”战略。这一战略决策有利于()A.改善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B.迈出实施外向型经济战略第一步C.推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确立D.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普遍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92年提出以加速沿海、沿江、沿边、沿路区域发展为重点的“四沿”战略,有 利于改善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A项正确;外向型经济亦称出口主导型经 济,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排除C项;21世纪初提出一 带一路建设,且材料没有体现共识,排除D项。故选A项。16 .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通令全
33、国使用阳历,但在农村仍然使用旧历;抵制剪辫运动在偏远农村十分普 遍,在城市也司空见惯:不少妇女对放足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生产力发展不平衡B.群众对民主革命漠不关心C.政府政策脱离民众D.守旧与革新贯穿社会生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通令全国使用阳历、剪辫、放足是社会革新, 但群众的守旧思想在社会生活中仍普遍存在,D项正确;使用阳历、剪辫、放足等反映的是百姓生活中衣 食住行等社会现象,并不是经济现象,且题干中有“在城市也司空见惯”,排除A项;生活习惯的守旧不能 反映群众对民主革命漠不关心,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政策是否
34、脱离民众,排除C项。故选I) 项。17 .有学者说,自行车的大规模生产使那些因贫困而消费不起马车或汽车的民众能够购买,他们只需花 费步行时间的1/4就能够去他们想去的地方,他们的工作机会和与社会的接触不再局限于村庄。由此可 知,自行车的推广()A.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B.促进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体现了物质生活的时尚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自行车的大规模生产使那些因贫困而消费不起马车或汽车的民众能够购买,他们只 需花费步行时间的1/4就能够去他们想去的地方,他们的工作机会和与社会的接触不再局限于村庄”可知 人们可以花费更少,却可以去较远的地方,反映了自行车大
35、大缩短了空间距离,A项正确;自行车推广 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关系不大,排除B项;C项说法夸大了自行车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与时尚化无 美,排除D项。故选A项。18 .近代以来,随着外国势力侵略加剧,边防危机接连出现,传统驿传体系受到挑战;1897年大清邮政 官局成立;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期传人中国。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说明()A.晚清信息传递方式的近代化转型B.晚清走出了以往驿传体系的迷梦C.西方近代通信方式对主权的侵犯D.近代通信方式拉近了与世界距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清邮政官局成立和近代通讯工具的传入,体现了晚清信息传递方式的近代化 转型,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36、B项;C项说法夸大了近代通讯的作用,材料也未体现对 主权的侵犯,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与世界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9 .1896年8月9日,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分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时务报发行一年后,发行量从创刊时的3000多份增加到12万份,最高达L 7万份。时务报的创 刊与发行()A.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B.有助于读者了解国家的重要大事C.改变了当时人们的阅读方式D.开创了国人创办近代报刊的先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分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的创刊与发行有助于人们打开眼界,
37、了解时事,B项正确;时务报并非娱 乐消遣的报刊,排除A项;C项说法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早在19世纪70年 代,国人就已经创办了近代报刊,排除D项。故选B项。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此 后,以瑞典为代表的许多西方国家完善各种保险制度,建成了 “福利国家”。这一政策 A.有利于稳定资本主义社会秩序B.消除了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C.解决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现象D.根治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二战后英国、瑞典等西方国家建立了各种社会保障制度,造就了“福利国家”,福利 国家的出现有利于保障
38、和稳定社会秩序,A项正确;福利国家的出现并不能消除贫富差距,也不能解决 收入分配不均,排除BC项;“根治”的说法也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A项。21 .从1921年到1924年,苏俄(联)共进口来自美、英、法、意、西班牙等国军机和教练机645架,发 动机1 300余台。这一做法()A.体现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源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大大缓和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D.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苏俄(联)之所以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口飞机和发动机,是因为它实行 了新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允许利用货币市场关系发展国家经济,因此能够与资本主义国家展开贸易,B 项正
39、确;这一做法是在俄国国内战争胜利以后,而且材料内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排除A项; 这一举措是为了加强苏俄(联)的国防实力,并不是为了缓和国家和农民的关系,排除C项;苏联宪法 的颁布才标志着苏联模式的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22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该模式A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B.优先发展轻工业C.推动了经济短期快速发展D.实行多种所有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在短期内实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即推动了经济短期快速发展,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
40、工业,导 致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不协调,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 业,而不是轻工业,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 制,而不是多种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3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着手改革苏联的农村经济关系,主要是在推行集体承包的同时,广泛实行 家庭承包和个人承包的形式,允许农民终身占有和继承土地,鼓励农户独立经营。但由于苏联的农村人 口只占1/4左右,且多是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 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苏联努力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41、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成效甚微C.苏联改革完全模仿中国农村改革D.农业集体化造成生产积极性低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但由于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且多是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人愿意 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及所学知识可得,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有 成效但是成效是有限的,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实行家庭承包和个人承包,并未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 权,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中国的改革模式,同时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的状况,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4 .据统计,1996年一2017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
42、)的简单平均最惠国关税从11%下降到5. 3%,零关 税产品税目占比提高到47. 9%。2017年,APEC成员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17. 7万亿美元,其中成员国内部 的贸易约占69.4%。这说明亚太经合组织A.贸易自由化建设成效显著B.区域合作具有较强的排他性C.形成了统一的区域市场体系D.关税政策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关税税率下降、零关税产品占比增加,促进了集团成员之 间 贸易发展,这符合亚太经合组织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宗旨,A项正确;排他性的说法和关税政府具有统 一性和强制性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符,排除BD项;亚太经合组织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市
43、场体系,排除C 项。故选A项。25 .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发展中成员方用较长的时间履行其义务,或者可以有较长的过渡期。如在农产品关 税削减上,规定发达国家在6年内要使关税减低43%,而发展中成员方可在10年内使关税降低23%。这 说明世界贸易组织()A.损害了发达国家的利益B.遵循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C.满足了发展中成员方需求D.由发展中成员方制定规则【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由成员国共同商定,有照顾发展中国家的规定,B项正确;发达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品竞争力强,关税减让虽然较多较快,但并不会损害本国利益,排除A项; 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只是对发展中国家给予一定的照顾,并不是满足其需求,排除C项;世界贸易组织 虽然有照顾发展中国家的规定,但是其规则由成员国共同商定,排除D项。故选B项。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 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 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 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