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习贯彻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言稿(三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学习贯彻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言稿(三篇汇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贯彻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发言稿岁月峥噪,山河为证;文脉悠悠,于古为新。近日,习 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指出,“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 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J“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 来,文化传承需承百代之流,会当日之变。乘时代之风云, 汲取千年底蕴唱响文化繁荣“新曲”,以自信自强、与时偕 行的传承姿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忆来路,写流光一瞬亦写华表千年;以“自信”的传承 姿态延续“文化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从历 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 好今
2、天的事业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无不体现着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的精神特质,浸润着中华 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指引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追寻复兴的百年 求索,回响着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铿锵足音。党员干部 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 召和滋养中激扬澎湃血脉的中国力量。把一道拼、一道干、 一道奋斗的奋进雄姿定格在“肩负文化使命”的雄心壮志中, 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 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 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中推
3、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 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 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 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更 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 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让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2023先后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
4、国历史研究院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学习心得体会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 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 使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中华文化千年 历史底蕴背景下,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应传承传统文化,珍 惜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立文化自信于心、文化传承于行、 文化创新于脑,挺起民族脊梁,与文化携手前行。观千秋,写壮阔风雅亦写古风遐缅,当立文化自信于根, 奏万古弦歌不辍。“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5、“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历经数千年风雨的洗 礼,中华传统文化流传悠久。从蕴含着“民为邦本、本固邦 宁”的治国理念到积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 道;从烹煮“饼忆茄羹美,茶思岳瀑煎”的茶艺之道到吟唱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的闽南戏曲;从彰显 “壮士风雅,咫尺筑天堂”的苏州园林到镌刻“速踩古今, 并鉴四大文明”的敦煌莫高窟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 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若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当前,党和国 家高度重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更加需要认清文化自信的重要 性,朝着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 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从
6、浩浩荡荡的中华文化长河中汲取成 长养分,树立起文化自信,向世界弘扬中国精神。鉴当下,写千年盛况亦写琼楼玉宇,当立文化传承于心, 弘千秋伟业不坠。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言到:“二百年 的积存,可散之于一朝;三千里的搜聚,可焚之于一夕J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万不能让它在岁月的车轮 中慢慢地消亡。因此,我们要关注传统,继承民族文化,让 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新的活力,当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去传 承。独自摸索13年,遍访名师的90后麦秆画制作技艺“非 遗”传承人郭畅旭;在考古一线奋战30年,让文物走出国 门的湖南博物馆馆长方勤;舍半生给茫茫大漠,潜心守护莫 高窟的“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等,他们坚守传承初
7、心,躬身 奉献于文化传承事业。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也要立足岗位实 际做文化传承的践行者、引领者、先行者。持续加大中华文 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优秀的中华文化流入人心。对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和汲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做到古为今用,使其更为丰富、更加多样。望未来,写古人规矩亦写自己生面,当立文化创新于行, 融现代春风不停。传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 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万事万物无不变化发展,文化的发 展也始终不曾停歇。而于传统文化发展而言,文化创新的重 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为响应时代发展浪潮,越来越多的地域 在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特色的文化优势的基础上,注入先进 思想和创新元素
8、,打造文化精品,形成文化品牌;而中华传 统老字号也纷纷响应国潮号召,打造多样性创新赋能平台, 迎来传统品牌的二次翻红。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 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 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坚定历史自 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深化对“两个结合”的认识,不断增 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 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发展的眼光树立文化传承观念。近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后, 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 讲话高屋建航地对中
9、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系列重大理论和现 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 的文化发展方向。在系列讲话中,“历史”作为一个重要关 键词被反复提及。广大青年干部若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 养分,就必须要观澜索源、洞鉴古今,认真学好历史这门必 修课。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是简单粗糙地堆砌五千年史实, 而是要振叶寻根,深刻把握中华文明从发端到兴盛,再到延 续千年的生命之脉;要好古敏求,从传统道德观、天下观、 义利观等精神文化中培养深厚的历史思维;更要继古开今, 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新历史起点,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谱 写当代历史新篇章。“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J 一个民族 的起源和发展史,既写
10、就了古老的历史知识,也塑造了现代 文明的根基意识。在楚辞天问篇中,屈原就曾追问道: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无古不成今,要读懂今日之中国, 则须谙习中国之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座谈会前,特地 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这两大国家级文 化地标都落成于新时代,一者保存中华文明的果实,一者追 溯中华文明的脉络。其后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 连续性置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首位,并强调,如果不从源 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 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广大青年 干部需要把学史当作必修课,从偃师二里头都邑格局新发现、 三星堆遗址再发掘等系列重
11、大考古成果中感受中华民族“川 流不息,渊澄取映”的持久性和包容性,从一批批新出土竹 简、一册册传世珍本中领悟“得知千载事,正赖古人书”的 薪火传承。学贵常,又贵新。历史需要常读常学,历史总是 常学常新,要使文化认同之树根壮叶茂,要使文化自信之花 嫣红始紫,学史正在首位。“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中华民族积累下来 的经验与智慧,既是往昔灿烂文明的重要见证,也是开启未 来之门的活密码、金钥匙。中华民族古来就有向历史学习的 品质,尚书中多次提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我不 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礼记中亦数度强调 “所监不远,视迩所代”,“见尔前,虑尔后:这种敬古鉴 古的忧患意识形成了
12、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观,也孕育了中华 民族深厚的历史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曾强调党 员干部要利用好历史思维这一重要武器,他指出,具有历史 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即想问 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 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广大青 年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于中华民族五 千年的历史沃土中,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要开辟前路, 也要看看来路。“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学史是为 了观今,青年干部应重视历史这门必修课,积极提高历史素 养,不断锤炼历史思维,力达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境界, 使工作水平迈上新高度,
13、让未来之路走得有深度!“以不息为本,以日新为道。”中华民族如今站在一个 新的历史起点上,既有盛世修文的愿景和自信,也有建设现 代文明的雄心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在五 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库,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让传 统文化激发出无限可能。这一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 统文化现代化的结合。广大青年干部需要深刻领会这一结合 的重要意义,立足新起点,在强大理论的引领下加强历史学 习。既要守正,又要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
14、好、发展好、 转化好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常存是心,必有所得。将伟大历史和当前实践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和鲜活的表达形式,青年干部大有可为,也当有所作为。挥洒在“践行群众路线”的田间地头里,镌刻在“民族要复 兴,乡村要振兴”的历史丰碑上,真正做到山高水长,不改 守护人民的赤子之心;斗转星移,不变民族复兴的如磐信念。看今朝,写沧海桑田亦写千锤百炼;以“自强”的传承 姿态建设“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 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历 史的进程浩浩汤汤,我们历经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 难,但中国精神总能适时焕发出不可战胜的力量。2008年
15、的 汶川大地震,震不垮“青山一道同云雨”守望相助的中国人; 2003年的非典,2020年的新冠,袭不倒“爱人利物之谓仁” 生命至上的中国人;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扰不乱“乱云飞 渡仍从容”自立自强的中国人在这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 并存的新时代,应继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深入学习领会,坚持学以致用,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 以包容的胸怀博采众长,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明 成果。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 铸就不断焕发崭新生命力的文化强国。望前路,写薪火相传亦写继往开来;以“创新”的传承 姿态谱写“现代文明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 五千年文脉涵养了巍巍中
16、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深 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 文明提供借鉴。”过去已过,未来已来,我们历经历史风雨的洗礼,推陈出新、庚续发展。幻化了千里江山图只 此青绿跨越千年的丹青意韵,演绎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的诗画隐居,打造了 “数字敦煌”的科技奇观,呈 现了广寒宫古今结合的精妙绝伦我们要继续以古人 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让收藏 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 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 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康续历史文脉,讲好中国故事,在新 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传承
17、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 会“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 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我们在新 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明确 要求,对于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 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指出“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明
18、确“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路,增强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 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 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 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 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 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 不断丰富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持学以致用,更好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
19、文化繁荣、 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 心和自豪感J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 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 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 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 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具有 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 的前进定力。新征程上,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 践,用中国道理总
20、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 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不断增 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秉持开放包容。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 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J中华文明在 长期演进过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也铸就 了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 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 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 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新 征程上,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21、代化,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 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促进外来文化本土 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 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 领时代J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 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J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征程上,要坚持守正创 新,更好把坚
22、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继 续推进“两个结合”,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度续历史文 脉、谱写当代华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 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 的辉煌J奋进新征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 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 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激扬自信自强的 精神力量,展现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我们一定能够更好担 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铸 就中
23、华文化新辉煌,在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学习领会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两个结 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 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 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 义重大,影响深远。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 主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 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
24、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两个 结合”,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 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 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 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 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 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历史和实践充分表 明,在
25、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 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J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 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J要深刻认识到,“结合”的 前提是彼此契合。尽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 不同,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 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 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同科学社
26、会主义价值观主 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要深刻认识至U, “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 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 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 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要深刻认识到,“结合”筑牢了道路 根基。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 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结合”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 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 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
27、代化以深厚底 蕴。要深刻认识到,“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本身 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让我 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 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 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要深刻认识 到,“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 们,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 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不断谱写
2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 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间、人民之间、时代之 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 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 赋予了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实践充分证明,“第二个结 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