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60475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第21课庄子二则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在 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 一书中。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 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庄子一书风格 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 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于对 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鲁迅 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逍遥

2、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 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庄 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 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逍遥游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北冥有鱼重点字词及翻译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鲸。重点词语:冥:同”溟, 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其:它的。为:叫作。翻译:北海里 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稣。原文:鲸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重点探究1 .本文论述了叁与圭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C2 .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

3、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 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即通过比喻,引入至道, 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删去。3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 弓I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 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4 .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例子:我一你” 师生关系的确立表现出互惠的崭新特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 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 教育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提高。(需要学生

4、结合具体 的经历谈)大道之行也重点字词及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重点词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助词,不译。行:施行。为:是。公:公共的。选, 选拔。贤,指品德高尚的人。与,同举。能,指才干出众。讲: 讲求。信:诚信。修:培养。睦:和睦(气氛)。翻译:在大道施行的 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 事情),(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原文: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重点词语:故:因此。独:只。 亲:以为亲。亲:父母。子:以为子。子:子女。 翻译: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原 文:使老

5、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重点词语: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 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者: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的人。者,的人。皆:者院养:供养。翻译:要使老人有终 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 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 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原文:男有分,女有 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重点词语:分(f6n):职分,职守。归,女子出嫁。 货:财货。恶:厌恶、憎恨。于:在。于:被。身:自 己。为:为了。翻译: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

6、及时婚配。财物,厌 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 己的私利。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重点词语:是故:因此。谋:图谋之心。闭:闭塞。兴:兴起。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作乱。贼,指害人。作,兴起。故:所以。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闭:用门闩插上。翻译:因此,图谋之 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发生,(家家户 户)都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原文:是谓大同。 重点词语:是:这。谓(w6i):是。大同:指理想社会。同, 有和、平的意思。翻

7、译:这就叫作大同社会。文章主题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之情。同时,也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点探究1 .文学常识。(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2)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2 .”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 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括,以 下三句是分述。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 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 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

8、和能,”贤指品 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作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 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3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 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 ”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 现了对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

9、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 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 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 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 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 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4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 的大同”社会作对比

10、,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 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 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 非常鼓舞人心。5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 认识?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 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 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 个词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6 .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 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

11、利之心(或:货尽其用、人尽其力)。7 .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 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 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 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 世。8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 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

12、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0 .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爰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爰,能安 居乐业的句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11 .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 哪一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2 .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语:天下为公、老有所终、矜(鳏)寡 孤独。13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这个大同社会有何相似之处?从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 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 有所终

13、“幼有所长。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 看出“桃源中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 归从设酒杀鸡作食皆出酒食可看出桃源中百姓热情好客, 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第23课马说文学常识”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 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文 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 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诗与 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著有昌黎先生集。重点字词及翻译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故虽有名马,重点词语:而:表转折

14、,但是。故:所 以。虽:虽然。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 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原 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重点词语:祗:只,仅。辱:(受)屈辱。于:在。 奴隶人:奴仆。骈(p话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 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槽才历:马槽。以称:以著称。以, 凭。翻译:也只能在奴仆的手里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 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重点词语:之:定语后 置的标志。一食:吃一次。食,吃。或:有时。尽:吃尽。 石:容量单位。食(si)

15、:同饲,喂。其:指千里马。而: 表承接。翻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 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原文: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 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重点词语:是:这。 虽:虽然。能:才能。食:吃。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外见: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露、表现。且:犹,尚且。 欲:想要。常马:普通的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 做不到。得,能够。安:哪里,怎么。翻译:这样的马,虽有日 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 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 行千里呢?原文

1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重点词语: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 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 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尽:竭尽。材:同才,才 能、才干。鸣:马叫。之:音节助词,不译。食之”与策之中的 之都指代千里马。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明白。 翻译: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 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原文:执策 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 不知马也!重点词语:策:名词,马鞭。而:连词,表修饰。 临:面对。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表示加强

17、 诘问语气。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其:表 推测,恐怕。翻译:(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 里马!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理解式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描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怀才不遇的人发出的感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才历之间。(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本文中心句:其真不知马也!(7)写食马者愚昧无知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8、,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文章主题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 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 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硬和控诉。重点探究1 .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第一段: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千里马 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三段:痛斥执策者的愚蠢,勾画出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

19、马也。2 .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千里马有才能的人。伯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文学常识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 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西南)。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 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代 以后被尊为“诗圣”。代表作有兵车行春望“三吏” “三 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杜工部集。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

20、。一男附书至,二男 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译文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重点词语:之:助词,不译。其:表推测 语气。化:变化。而:表顺承关系。为:成为。其:它的。翻译: 稣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稣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朋鸟。原 文: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 之云。重点词语:之,助词,的。其,代词,指鹏的背。怒: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而:表修饰关系。其:它的。 之,助词,的。翻译: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

21、飞的 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原文:是鸟也,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重点词语:是:指示代 词,这。海运:古今异义词,古指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 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分南飞。今多指海上运输。则: 连词,就。徙:迁徙。于:到。翻译: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 将要飞到南海去。原文:齐谐者,志怪者也。重点词语:志 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怪,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 物。翻译: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 异事物的书。原文: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 也。”重点词语:之,的。言,话。之,主谓间助

22、词,取消 句子独立性,不译。于,至九水击:击水,拍打水面。水,水 面上。拉,盘旋飞翔。扶摇,旋风。而,表修饰关系。上, 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飞。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以, 凭借。息,气息,这里指风。翻译:这本书上记载说:“当鹏鸟迁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 老妇出门查看。官吏呼喝得多么狂怒,妇人啼哭得多么悲苦。我听 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戌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 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 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 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好的衣 服。虽然

23、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紧 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 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 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内容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它以耳闻为线 索,按时间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 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 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 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诗的首尾 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 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诗人的叙述、老妇的

24、说白, 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诗人虚实交映,藏问于答, 不写差吏的追问,而只写老妇的哭诉,从哭诉中写出潜台词、画外 音,将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妇的前致词中,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境界。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个典故也不用,很 切合老妇的口吻,且随着内容的多次转韵,形成忧愤深广、波澜老 成,一唱三叹,高低抑扬的韵致,使沉郁顿挫达到极致。全诗述情 陈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爱憎之外,都是对客观 事物的描述。在这里,诗人通过新颖而巧妙的艺术构思,将丰富的 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化在具体的形象里,浇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 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这种以

25、实 写虚,以虚补实,虚实相映的艺术手法,使全诗显得简洁洗练,而 又蕴涵丰富。文章主题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 暴,反映人民的苦难。写作特点(1)以精炼的叙述和描写渲染差吏捉人的气势。(2)在老妇哭啼的语言描写中暗写差更捉人的情状。(3)将主观的评价和深沉的感情寓于事件的叙述之中。(4)虚实两方面配合极为恰当,以实写虚,以虚补实,虚实相 映,使全诗显得简洁洗练,而又蕴含丰富。理解性默写1 .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 .石壕吏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3 .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 存者且偷生,死者

26、长已矣4 .概括全诗的句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5 .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句子: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6 .描写战争需要大量人力的句子: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7 .战争使人民生活贫困的句子: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问题探究1.”1=1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吐回和境息。8 .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全文。3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捉字暗示了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们不顾及百姓 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的凶残 和霸道。9 .官府捉人为什么在夜间出动?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百姓在白天躲藏或者反抗, 难以捉”到;

27、二则表明官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 突然袭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 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 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 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天下寒土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 眼前突见此屋,吾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深秋,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 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 梢上,飞

28、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 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偷窃的事来,毫无顾忌地 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 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 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 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里蹬破了。因为 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 天亮!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 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 样。唉

29、!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 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内容赏析第一段中共有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句子 的韵脚传来阵阵风声。风怒号三字,起势迅猛,音响洪亮,犹如 秋风咆哮。怒字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 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然后茅草分散地、雨点似的“洒在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很难 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胃 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 地牵动读者的视线,拨动读者的心弦。第一段场景是:一个衣衫单 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

30、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 洒在江郊的各处。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 者心灵上的共鸣。第二段中共有五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 贼,意思是群童竟然忍心在他的眼前做偷窃的事。其实,这不过是 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 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判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 得,也就无可奈何了。归来倚杖自叹息”: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 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 ”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他自己 在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淡薄就意在言外了, 因而他

31、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 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却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 人。第三段共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黯淡愁惨的氛围, 从而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 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 句,没有穷困的生活体验,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 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也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自经丧乱少睡 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 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 繁、残破不

32、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 加上长夜沾湿,诗人自然不能入睡。长夜是作者由于自己屋漏因 而更觉夜长,还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而觉得夜长。”何 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 心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 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 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当地 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 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 希望,咏歌不足以表达

33、,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 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 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理解性默写1 .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 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 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 的句子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南村群童 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抒发作者虽

34、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 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 .抒发作者忧国忧民,表现他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安得广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 .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 昏黑。6 .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7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蜃 焦口燥呼

35、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的诗句是:唇焦 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1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旨句、表现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美 好心愿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n.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作者的博大胸怀、济世情怀和 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2 .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在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呼喊。13 .茅屋为秋风所破

36、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 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1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1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唇焦口 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诗歌主题这首诗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 难眠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 民的情感。卖炭翁文学常识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与元稹

37、齐名,并称元白。 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写作背景卖炭翁: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 二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宫市的宫指皇宫,市 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 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 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 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 掠夺。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 的时候。课文原文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 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 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

38、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 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 称,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 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词句注释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三十二首,题注云:苦 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到市场上去拿,随便给 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2)伐:砍伐。薪:木柴。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 城南。(3)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4)苍苍:灰白。(5)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6)可怜:使人怜悯。(7)愿:希望。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

39、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 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时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原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重点词语:野 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以: 介词,用。翻译: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 拂的结果。原文: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 极邪?重点词语:之: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苍苍: 深蓝色。其:表示选择。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 问语气词。极:尽。翻译: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 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原文:其视下也,亦若是则 已矣。重点词语:其:代词,指大鹏。下:向下。亦:也。 是:这样。已

40、:罢了。翻译: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 面上看天一样罢了通假字字例句释义冥”通“溟”北冥有鱼:海“邪”通“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语气词,相当于“呢”古今异义词词语古义今义句子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愤怒;形容气势很盛怒而飞(8)晓:天亮。B(nia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 痕迹。(9)困:困倦,疲乏。(10)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 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1)翩翩:轻快的样子。骑):骑马的人。(12)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 的爪牙。(13)把:拿。称:说。敕(chi):指皇帝的命令。(14)回:调转。叱:吆

41、喝。牵向北:指牵向宫中。(15)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16)驱:赶着走。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惜不得:吝惜不得。 惜,舍。得,能够。(17)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当时钱贵绢贱, 半匹纱和一丈绫,与一车炭的价值相比相差很大。这是官方用贱价强 夺民财。(18)系。):挂。直:同值,价钱。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 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因烧炭变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 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 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

42、碾轧冰冻的 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地骑着两匹马的人是 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说 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 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 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诗歌赏析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 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 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 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

43、樵 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 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不容易烧出千余 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 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 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 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 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 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 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

44、清楚地看到: 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 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 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J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 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 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 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 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 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 待朔风凛冽,大雪

45、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吩到了 ! 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 !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 暖,不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 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 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 却一句也没有写,这是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 广阔天地。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 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结果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 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 牛声,卖炭翁在从“伐

46、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 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 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 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 走回终南山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 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 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 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首诗具有深刻 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 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这 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