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1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3、古诗两首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 2课时 设计人 教学目标设计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坚韧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快。体会诗人宠爱春天、宠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爱好。 教学方法设计 1、有节奏地诵读诗句。 2、运用已有的识字阅历,开展识字活动,沟通识字方法。 3、借助图画和字义理解诗句的大意。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觉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稀稀的。今日我
2、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觉。 (二)小组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在朗读过程中解决一些不懂的问题,如,对“离离、岁、枯、荣、走”等词语的理解。 (四)小组赛读 留意鼓舞有共性的朗读。 (五)老师范读 教学本课,要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引导同学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 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同学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悟、理解。特别是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读后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激发同学依据插
3、图或诗意开放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坚韧的生命力。 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密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其次年春天又会长得特别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一)导入之后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熟识或简洁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老师检查认读状况,随机订正读音。留意“荣”不要读成y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疏”要读翘舌音。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
4、篱、味未。 3.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烧(sho)荣(rng);平舌音:菜(ci)宿(s)。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看发觉。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同学仔细观看、发觉,引导同学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同学留意听老师读的语音、语气,体会怎样读更好。 (六)同学美读 读后说说自己感觉哪些地方读得最好。 (七)畅谈发觉
5、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状况有什么新的发觉?你对暮春季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觉?让同学自由争辩,自主发觉,自由表达。 (八)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坚韧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气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浓密。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伸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
6、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开放。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其次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二)朗读感悟教学这两首古诗,可以借助插图,关怀同学或许了解诗意。 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跑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其次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密;第三行语调稍扬,坚韧;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严峻,第三行用欢快、跳动的节奏;第四行“无处寻
7、”读得慢而稳,表现出无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板书设计 枯 野火烧不尽 景 美丽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荣 春风吹又生 人 可爱 课后反思 首先,让同学在“问”中发觉古诗奥妙无穷。 爱惜同学的惊奇心,擅长“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育同学的想象力。 其次,让同学在“沟通”中理解诗意。 我为同学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同学分小组争辩,让同学在合作、沟通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同学个个兴致勃勃。 再有,让同学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用多种方法指导同学进行朗读。通
8、过读,同学体会了春天的美丽,野草坚韧的生命力。 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2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这首诗的观看挨次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同学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同学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同学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9、 3、理解诗的内容,使同学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预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情愿吗?今日,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
10、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争辩,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沟通:(每句诗都先请同学来说,老师只做适当指导) 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同学先说,老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布满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
11、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行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速地直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
12、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概。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奇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奇异、宏大的赞颂。细细品尝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悟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宠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
13、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四周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老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老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争论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
14、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留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留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同学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
15、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气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比,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同学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宠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爱好。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预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
16、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爱好。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绚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日,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留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
17、、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同学说出荷叶绿得布满生气,绿的无边无际。荷花特别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 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赞扬:“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三、体会诗情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争辩) 2、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悦耳地表达对伴侣的眷恋之情。) 3、齐诵古诗。(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伴侣林子方听) 四、拓展学习 1、回
18、顾古诗。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自主学习 3、沟通汇报师生互动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日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学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擅长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觉,多查找,吸取更多的学问,来促进我们的学习。最终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吟诵一番吧。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绝句 、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沟通自学所得: 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生
19、字(鼓舞同学用多种方法识字)扩词呈现读,正音。 三、朗读感悟 、默读古诗,假如用诗配画的方式学习古诗,你觉得该画哪些画? 、沟通理解,说理由,老师相机简笔画: 同学畅所欲言。老师引导同学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感悟语言之美: 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语言又什么特色? 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同学发觉后再让同学拓展。 在语言的比较中,让同学明白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呈现了杜甫草堂四周多姿多彩、清爽开阔的自然景观。 四、美读成诵 、自读、小组合作推举读。 、配乐读。 、背诵。 五、书写指导 书写剩下的字,强调“含”与“岭”,一个不要多点,一个
20、不要漏点 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4 【设计理念】 从素养教育的角度说,语文教材不只是传授学问,培育力气的载体,更是美的矿藏。其中,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更是这矿藏中的珍宝。读诗能使人灵秀。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制造一切条件,引导同学“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尝古诗,深化其中,吸取养分,探究真谛。让同学的心灵真正空虚、灵秀起来,真正体现“以同学的进展为主体,以同学为本”的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爱好。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
21、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身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时布置】 2课时。 【课前预备】 庐山瀑布风景课件。草堂春景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一、谈话激趣,导入释题 1、同学们,在开展今日的学习活动前,俺们先去庐山巡游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同学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同学谈谈自身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 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巡游过庐山。结合介绍李白(你了
22、解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诗吗?) 李白巡游庐山后题写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5、读题,解题: 读题,理解“望”的意思(远看)。再一次带感情地读题。 二、初读全诗,解字词,明诗意 1、同学自能读诗,自同学字,并结合课前预习自主释疑,就有怀疑的字词质疑问难。 2、正音:(紫、岭),字形:(瀑、庐、炉) 说说自身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3、沟通理解局部词句的意思,初步理解诗意: 遥:远,与题目中的“望”相呼应。银河:天河。 九天:天的最高层。 三、品字词,谈感受,诵诗句 1、引导同学分组品尝诗中写得好、写得美的重点字词,并指导朗读。 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
23、升起的“升”? “挂前川”的“川”指的是什么?“三千尺”是不是精确的数字“三千尺”? “疑”字俺们在李白的哪一首诗中也学到过?(疑是地上霜)背背静夜思结合旧知理解“疑”。 2、同学吟读古诗,用自身的话赞美庐山瀑布: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速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3、扣住重点字词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开放想象,谈谈感受,体会诗歌意蕴及诗人倾注的情感。 四、返读全诗,熟读成诵 1、再次播放课件,关心背诵全诗。 2、指名背诵全诗,直至全体熟读成
24、诵。 五、书写生字 炉、银、烟、窗、绝。 “炉、烟”的“火”在字左边,捺变点。 “银”字有两个竖提,金字旁的竖提高,右边的竖提略向下。 “窗”字字形简洁,留意小撇不能丢。 其次课时 绝句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俺国古诗中的一种,他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你知道本诗的作者吗?同学介绍,老师再依据同学所讲作补充。 这首诗是唐代又一位宏大诗人杜甫写的。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伴侣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这个时候,他的心情特别好,面
25、对着草堂四周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小诗。 4、课件呈现草堂外的春景。 二、自读自悟初步感受美 1、感受节奏美: 引导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留意好节奏。 指名读: 对有关字进行正音,识记字形后通过范读把握好诗句节奏。 2、感悟意境美: 引导同学借助解释和图,边读古诗边想,看看自身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小组同学争论? 引导沟通,读懂了什么? 引导生质疑,梳理出重点问题。例如:诗人为什么用“含”? 三、自主探究 深化体验美 1、明确方法: 你预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引导同学小结归纳:查资料、争辩,合作画简笔画,也可以依据老师供应的词句练习写话。 (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
26、!天空xxxxxx。柳树xxxxxx。黄鹂xxxxxx,白鹭xxxxxx。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xxxxxx。) 2、引导探究,初步体验美: 同学们用自身宠爱的方法连续深化学习这首诗,把合作作画的一个小组请到黑板旁,提示小组画前协商该怎样画?为什么这样画? 3、突破难点: 你认为他们画得怎么样? 引导理解“西岭”。 理解“含”: 课件出示“雪山”图,后在此图上消逝“窗框”。“窗框”慢慢变化到恰好成为“雪山图”的画框。看图,感悟雪山的壮丽。 理解“万里船”实际上说明什么? 生看图,感悟作者的心情。 4、自主开放,深化体验美: 补充资料:借助解释自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一步感悟杜甫回草堂时的兴奋。
27、 引导同学为画起名,加深体验。 让同学面对图,回味古诗,用自身的语言说说这首古诗。 四、诵读古诗,活化表示美 美读古诗: 1、再现古诗,要求想象生动活泼画面,感情朗读,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2、引导背诵。 3、扮演诵读: 仿照古人吟诵之势,依据自俺感受看图,扮演诵读。 4、补充诵读: 早发白帝城绝句(迟日江山丽) 五、书写生字 鸣、吴、含、泊、流、柳、岭 仔细观看“鸣、吴、含”的一起部件“口”,区分它们的不同点。(“口”在左边高又小,“口”在上下小而扁。) 泊、流:三点水中三点的形态不同,但延长后相交于一点。 岭:形声字,右边表音是“令”。 柳:看字形,想象柳条下垂的样子,记住一撇别遗忘。 二
28、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5 学习目标 1、熟识6个字:咏、妆、惜、荷、蜻、蜓;会 写6个字:惜、柳、丝、照、泉、柔,以及“泉眼”一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4、通过学习,初步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漂亮。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接受朗读感悟法,情景教学法。 预习作业: 朗读古诗;查字典或资料先了解古诗大意。 教具预备: 课文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古诗,把诗句读流利。 2、识字,用自己宠爱的方法识记汉字。 3、读古诗,想: a两首古诗分别写的什么季节? b结合插图,分别说说
29、图上画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赞美。 c细读古诗,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同桌沟通,或请教老师,或查工具书。 d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e想象诗句的意思,试背诵。 二、质疑定向(小组长检查) 三、自主合作探究咏柳 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同学受到宠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预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俺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 望庐山
30、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俺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出示整首诗。 指名读一读。 再读,可以争辩,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沟通: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身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
31、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壮美山河 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次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沟通,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适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考虑:诗人看到了什么? 争辩,理解“西岭”“千秋
32、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挨次写的? 小结: 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颜色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适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近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舒适快乐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远景 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7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4古诗两首 课时
33、 1课时 设计人 教学目标设计 1、熟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奇妙,培育同学宠爱春天、宠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导入揭题。 1、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通。 1、作者简介。 2、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关怀理解)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
34、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沟通争辩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关怀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惋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四、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
35、忙儿童 (读准音沟通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沟通一下,不懂的地方相互争辩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沟通。 (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会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
36、读,读出放风筝的欢快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意在调动同学的生活阅历,激活同学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教学应建立在同学已有学问阅历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指名读准词沟通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师: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学问。谁情愿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沟通一下? 生自由沟通。 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宠爱,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宠爱,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
37、、诗、首”两个字。 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生:齐读诗题。 师: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竞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生:自由读诗。 师:谁能起来背诵一下? 生: 师:你能用组词或猜一猜的方法说说这些字的意思吗?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生:沟通。 师: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生:自由朗读。 师: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生:鸟、风雨、花 师: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处处”“闻”“啼” 师: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 生:知多少 师:这
38、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是风雨把花给吹落了。 师: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 生:很惋惜、很美 师:那你能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读。 师: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生:朗读全诗,背诵。 师:示范写 生:练习书写 师:村居是什么意思? 生:在村里居住。 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8 教学目标: 1、熟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奇妙与生气。 教学重点:熟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预备:挂图。观看大自然中的小草。 课时支配:2课时 教
39、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预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熟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诞生字。 四、教同学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争辩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
40、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其次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诞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稀稀: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熟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坚韧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快。体会诗人宠爱春天、宠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爱好。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同学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支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由同学课前积累的古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