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最新7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459421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最新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最新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最新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最新7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最新7篇】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 篇一 八年级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 2.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两部分构成,机

2、械效率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使学生真正认识机械效率的含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经历测量的全过程,如让学生经历组装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 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学策略 以“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为背景,提出问题:动力对绳子做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让学生猜测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是大于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进一步分析讨论,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效率

3、的概念。通过理解、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两种方法:减小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在讨论了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之后,把效率问题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明白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图1 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法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

4、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经过讨论明确第一种方法太不方便。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它比第二种方法用的力小。提升相同高度做的功少。 创设真实的情景,容易激发学生兴趣,顺利进入教学。 通过讨论,为下面学习有用功与额外功做好铺垫。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结合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过程的视频。思考: 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2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

5、做的功? 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板书:一般来说,机械对外所做的功为有用功,机械克服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为总功。 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指出:前面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讨论: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的功一样吗?(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沙子做的功相等吗?)怎样探究这个问题? 1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G的钩码。 2为了探究上述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钩码

6、上升的高度h。 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4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次数 手的拉力F/N 手移动距离s/m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1 2 3 5分析实验数据: (1)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2)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 (3)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进一步思考并回答。 边实验边填表。 分析实验误差,指出要使重物重一些,误差就会小一些。 (1)不相等 (2)手拉绳做的功多 (3)有摩擦,在提起重物时还要提起动滑轮。 进一步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并会测量有用功和总功。 二、机械效率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

7、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 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1。 组织学生讨论: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 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达机械效率,你认为那种表达更好? 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 利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摩擦不计。 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图2 (1)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计算 (2)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3)总结、评价 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 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

8、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 3步骤: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 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 W总功、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 G (N) h(m) W有用(J) F (N) s (m) W总(J) 1 2 3 4 结论: 1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高。 2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讨论后得出: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

9、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经过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 总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 意在练习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学生动手实验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 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课堂小结 (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分小组发言,教师对学生归纳发言较好的给予表扬,并指出其中的不足。 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且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

10、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一定的基础。 重点难点

11、1、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概念教学和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 2、难点: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方法 W=FS 二、新课教学 1、思考: 有什么办法可以将建筑工地上的一堆沙子运上三楼? 通过比较三种做法哪些是有用的功,哪些是没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引出机械的三种功,并总结出三种功之间的关系。引入机械效率。 2、有用功的定义: 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Gh 3、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W总W有

12、任何机械本身都受到重力作用,相对运动的零件间又存在磨擦,所以使用任何机械,不仅要作有用功,还不得不作,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这时动力所做的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 4、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W总=FS 5、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例如总功是500J,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就是400J/500J=0.8=80%。 6、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40%50%,滑轮组的效率是50%7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60%80%。 7、例题: 用一个动滑轮,将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高,拉力F为120N

13、,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W有=Gh=200N2m=400J W总=Fs=120N4M=480J =W有/W总100 =400J/480J100%=83.3% 8、如保提高机械效率 通过对例题进行改动得出使用同一动滑轮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及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从而得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出示幻灯片,对本课内容进行检测 四、小结:让学生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五、作业:同步练习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篇三 1、有用功: 2、额外功: 3、总功: 4、机械效率: 定义: 表达式: 理解、强调: 练习题分析,作图,说明,草稿等 机械效

14、率教学设计 篇四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综合教学法。 【教学仪器】 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想想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把砂子运上去? 在电脑上映出下图: 生:可以把砂子装在桶里或装在袋子里,人提上去。可以用起重机吊上去。还可以用

15、动滑轮或滑轮组等简单机械将砂子运上去。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可以有许多办法将砂子运上楼。 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一种做个模拟实验,请大家讨论。(电脑模拟动画) 这是一个利用滑轮组提升砂子的装置图,请观察和思考: 1、几段绳子承担物体和滑轮的总重? 2、砂子升高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是多少? 3、把100N重的砂子运上6m高的楼上,需要做多少功? 4、通过滑轮组,绳子末端用了40N的拉力将砂子运上去,实际做了多少功? 5、想一想,这两个功为什么不相等? 学生讨论的结果。 生:提砂子上楼时也要把桶、动滑轮提上去,还要对桶和动滑轮做功;另外绳和滑轮之间还有摩擦,也需要做功。 师:我们的目的是把

16、砂子运上楼,所以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这是有用的功。用滑轮组将砂子运上去,在完成运砂子的同时,还不得不对桶和动滑轮也做了功,此外还要克服各种摩擦做功,这部分对砂子提上楼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板书: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 二、引入机械效率 1.实验;把动滑能重G=6N的砝码提高到h=0.2m的高度时,的拉力为多少? 通过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总功。 2.讨论与分析 (1)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 (没有

17、) (2)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 (3)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越少越好) 师: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生:有用功多。 师: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做机械效率。 板书: (二)机械效率的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板书: (三)机械效率的公式: 练习: 1.计算课本例题中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2.计算学生分组实验中所用的简单机械效率。 师:由计算结果推知。 板书: (四)机械效率是个百分数,一

18、定小于100%,没有单位。 三、小结 师:以上我们讨论了机械的效率,其实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效率”的含义很广泛。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效率问题。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是讲效率的社会,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求高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去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我们在学习中,也应注意学习的效率,特别是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这是我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材分析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机械效率;3实验探究滑轮组本节主要包括“ 的机械效率”三大方面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

19、这两大内容又是“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机械效率的学习也为学生在初三学习热机效率和电机效率打下伏笔,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教材乃至整个初中物理教材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分析,学生在前面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功的计算为本节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在初二上学期学习速度概念时学生经历了利用比值的思维去解决两个相关变量的关系为本节引入机械效率概念做了铺垫。 从心理发展阶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初级发展阶段,教学设计主要从学生已学知识出发,循序渐进,由

20、浅入深的进行研究。 从非智力因素分析,划片招生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有着较大差别,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的需要、兴趣、动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有的放矢,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群体,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习物理的信心与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讨论法,体验引入机械效率的完整过程、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3、在小组合作展示环节中,学会利用机械效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并逐步养成用机械效率评价机械的意识。 四、教法学法 1、教法:讲

21、授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比较法、讨论法、理解记忆法、联系学习法等 五、教学用具 水桶、沙子、矿泉水瓶子、单个滑轮、滑轮组 六、教学过程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

22、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仪器】 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相同木块和细线各20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在投影仪上映出下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一分钟后,教师: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第三种方法最省力。 教师:如果从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呢? 首先,让学生一起分析,这三种工作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沙子从地面运到三楼,这是

23、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同学们计算一下,单纯完成此任务,需要做多少功呢? 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W1=G沙h=600J 第三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3)W2=G总h=690J 第二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2)W2=G总h=780J 第一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 1)W2=G总h=3120J(此处学生遇到了困难,这也是安排上面计算顺序的目的。困惑一:需要计算楼梯的长度吗?提示学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分解成先水平移动不做功,再竖直升高做功。困惑二:人的体重该不该算上?) 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三种方式做的功都比W1多,额外多做的功不一样,可见第三种方式最好。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24、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在脑中初步形成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为新课讲授做好充足准备。 师:我们的目的是把砂子运上楼,所以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这是有用的功。用滑轮组将砂子运上去,在完成运砂子的同时,还不得不对桶和动滑轮也做了功,此外还要克服各种摩擦做功,这部分对砂子提上楼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板书: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 典型练习: 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 做的功是有用功,对 做的功是额外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

25、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 功,对水做的功是功。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搬沙子明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然后通过典型习题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三个概念。 二、引入机械效率 1、学生分组实验(共20个小组,分2个内容,每10个小组做1个内容,2个实验并进。) 测定:把重G=1.5N的木块,提高到h=0.2m的高度时, 通过一定一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总功。 通过两定两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总功。 每个实验的记录结果选12组,在投影仪上映出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做实验,既能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又为引出机械效率做好铺垫。 2、讨论与分析 教师提问:(1)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

26、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提问:(2)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 教师提问:(3)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学生回答:(越少越好) 教师提问: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学生回答:有用功多。 教师提问: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做机械效率。 板书: (二)机械效率的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板书: (三)机械效率的公式: 练习: 1、计算课本例题中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2、计

27、算学生分组实验中所用的简单机械效率。 师:由计算结果推知。 板书: (四)机械效率是个百分数,一定小于100%,没有单位。 三、小结 师:以上我们讨论了机械的效率,其实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效率”的含义很广泛。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效率问题。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是讲效率的社会,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求高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去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我们在学习中,也应注意学习的效率,特别是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这是我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 设计意图:把机械效率和学习效率进行类比,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同时还渗透学习要讲究效率的方法。 四、内容深化: 老师适当指导讨论如下问题:

28、 1、功率大的机械它的效率是否一定越高?提高功率是否就等于提高效率? 2、机械效率越高是否一定越省功? 3、做功越多是否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4、增加总功是否即可提高机械效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初步区别功、功率、机械效率这三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从而对全章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布置作业 1、认真复习课文。 2、预习下节教材,做好分组实验准备。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 通

29、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仪器】 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相同木块和细线各20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在投影仪上映出下图:引导学生先观察

30、图片,一分钟后,教师: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第三种方法最省力。 教师:如果从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呢? 首先,让学生一起分析,这三种工作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沙子从地面运到三楼,这是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同学们计算一下,单纯完成此任务,需要做多少功呢? 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W1=G沙h=600J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在脑中初步形成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为新课讲授做好充足准备。 师:我们的目的是把砂子运上楼,所以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这是有用的功。用滑轮组将砂子运上去,在完成运砂子的同时,还不得不对

31、桶和动滑轮也做了功,此外还要克服各种摩擦做功,这部分对砂子提上楼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板书: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 典型练习: 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 做的功是有用功,对 做的功是额外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 功,对水做的功是功。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搬沙子明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然后通过典型习题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三个概念。 二、引入机械效率 1、学生分组实验(共20个小组,分2个内容,每10个小组做1个

32、内容,2个实验并进。) 测定:把重G=1.5N的木块,提高到h=0.2m的高度时, 通过一定一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总功。 通过两定两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总功。 每个实验的记录结果选12组,在投影仪上映出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做实验,既能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又为引出机械效率做好铺垫。 2、讨论与分析 教师提问:(1)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提问:(2)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 教师提问:(3)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学生回答

33、:(越少越好) 教师提问: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学生回答:有用功多。 教师提问: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做机械效率。 板书: (二)机械效率的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板书: (三)机械效率的公式: 练习: 1、计算课本例题中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2、计算学生分组实验中所用的简单机械效率。 师:由计算结果推知。 板书: (四)机械效率是个百分数,一定小于100%,没有单位。 三、小结 师:以上我们讨论了机械的效率,其实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效率”的含义很广泛。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效率问题。我们生

34、活的社会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是讲效率的社会,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求高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去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我们在学习中,也应注意学习的效率,特别是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这是我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 设计意图:把机械效率和学习效率进行类比,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同时还渗透学习要讲究效率的方法。 四、内容深化: 老师适当指导讨论如下问题: 1、功率大的机械它的效率是否一定越高?提高功率是否就等于提高效率? 2、机械效率越高是否一定越省功? 3、做功越多是否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4、增加总功是否即可提高机械效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初步区别功、功率、机械效率这三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从而对全章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布置作业 1、认真复习课文。 2、预习下节教材,做好分组实验准备。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