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
2、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一定的基础。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概念教学和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 2、难点: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方法 W=FS 二、新课教学 1、思考: 有什么办法可以将建筑工地上的一堆沙子运上三楼? 通过比较三种做法哪些是有用的功,哪些是没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引出机械的三种功,并总结出三种功之间的关系。引入机械效率。 2、有用功的定义: 对人们有用
3、的功叫有用功。W有=Gh 3、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W总W有 任何机械本身都受到重力作用,相对运动的零件间又存在磨擦,所以使用任何机械,不仅要作有用功,还不得不作,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这时动力所做的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 4、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W总=FS 5、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例如总功是500J,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就是400J/500J=0.8=80%。 6、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40%50%,滑轮组的效率是50%7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
4、60%80%。 7、例题: 用一个动滑轮,将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高,拉力F为120N,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W有=Gh=200N2m=400J W总=Fs=120N4M=480J =W有/W总100 =400J/480J100%=83.3% 8、如保提高机械效率 通过对例题进行改动得出使用同一动滑轮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及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从而得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出示幻灯片,对本课内容进行检测 四、小结:让学生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五、作业:同步练习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
5、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理解S与h的关系。 3、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器材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刻度尺,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二、预习
6、提问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三、实验指导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必须在拉动中读数。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 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离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钩码前后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数。 3、弹簧测力计通过距离的测量,可以仿照测量钩码提升高度h的方法进行,或者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做个带色的记号,
7、再拉弹簧测力计,量出记号到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s 。 4、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启发实验 回顾已学知识,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为动手实验做准备。 四、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实验分工 四人小组成员好分工: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观察、指挥。 安排实验 学生“各尽其职”,相互合作,学会合作学习。 五、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 1、分组实验:要实事求是地
8、记录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2、数据分析: 由于W总总是大于W有用,所以1; 从实验可见,不同的滑轮组,的值一般不同; 在实验中,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只要用尺测出了钩码上升的高度h,数出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就可以算出来,即s=nh。 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教师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观察、动手、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尊重科学的态度,掌握实验方法。 能通过实验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六、学生实验情况小结 总结实验中的优缺点,及时纠正。 七、习题和实验探究(内容见
9、实验报告) 1、习题讲解:(略) 2、实验探索: 即使没有刻度尺,h和s可以不测出具体的数值,因为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的比值为:s:h=n,n是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再结合测得的重力G、拉力F就可以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表示为: 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并非是固定的,的值随滑轮组所提升的重物的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用不同的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越省力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采用的主要方法是:A.减小动滑轮的质量;B.减小整个装置的摩擦。 分析、讨论,对知识再探索。 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拓广学生的视野和实验内容。体会“发展与创造”的乐趣。实验
10、创新 八、实验设计或改进建议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根据实际,提出实验设计的方案或实验改进建议。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机械效率;3实验探究滑轮组本节主要包括“的机械效率”三大方面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这两大内容又是“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机械效率的学习也为学生在初三学习热机效率和电机效率打下伏笔,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教材乃至整个初中物理教材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1、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分析,学生在前面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功的计算为本节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在初二上学期学习速度概念时学生经历了利用比值的思维去解决两个相关变量的关系为本节引入机械效率概念做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讨论法,体验引入机械效率的完整过程、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3、在小组合作展示环节中,学会利用机械效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并逐步养成用机械效率评价机械的意识。 四、教法学法 1、教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任
12、务驱动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比较法、讨论法、理解记忆法、联系学习法等 五、教学用具 水桶、沙子、矿泉水瓶子、单个滑轮、滑轮组 六、教学过程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 篇四 今天早上我在初三(1)班上了机械效率,初三(1)班学生知识基础较差,虽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思维还明显的依赖于直观形象的材料,理解能力有待加强。 机械效率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并非深奥的概念,学习机械效率有较强的实用性。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施的课堂教学,教学力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创设“和谐、平等、探究合作”的教学情境。因而在教学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的作用,动
13、手、动脑,从而提高学习效益,故本节课我采用直观式加启发式教学,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加以分析引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成因,讨论解决的办法,并运用多媒体节约课内时间,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生活实例,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上,我采用提问思考实验分析小结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然后进一步建立机械效率的概念。如我用一个运沙子的三种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思考除三种之外你还有什么好方法,来激活课堂气氛。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思维非常活跃,想法独特,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特别是男同学表现得更加出色,课堂上注重了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
14、的教育。 由于学生较多,在组织探究实验过程中,课堂显得有些乱。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探究活动以及选择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我还要不断地去探索。 晚修期间辅导学生时,我感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规范解题与学会解题分析技能。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300N的物体提到6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1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求总功、求有用功、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
15、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因此,物理习题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篇五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综合教学法。 【教学仪器】 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有用
16、功、额外功、总功 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想想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把砂子运上去? 在电脑上映出下图: 生:可以把砂子装在桶里或装在袋子里,人提上去。可以用起重机吊上去。还可以用动滑轮或滑轮组等简单机械将砂子运上去。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可以有许多办法将砂子运上楼。 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一种做个模拟实验,请大家讨论。(电脑模拟动画) 这是一个利用滑轮组提升砂子的装置图,请观察和思考: 1、几段绳子承担物体和滑轮的总重? 2、砂子升高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是多少? 3、把100N重的砂子运上6m高的楼上,需要做多少功? 4、通过滑轮
17、组,绳子末端用了40N的拉力将砂子运上去,实际做了多少功? 5、想一想,这两个功为什么不相等? 学生讨论的结果。 生:提砂子上楼时也要把桶、动滑轮提上去,还要对桶和动滑轮做功;另外绳和滑轮之间还有摩擦,也需要做功。 师:我们的目的是把砂子运上楼,所以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这是有用的功。用滑轮组将砂子运上去,在完成运砂子的同时,还不得不对桶和动滑轮也做了功,此外还要克服各种摩擦做功,这部分对砂子提上楼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板书: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18、。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 二、引入机械效率 1.实验;把动滑能重G=6N的砝码提高到h=0.2m的高度时,的拉力为多少? 通过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总功。 2.讨论与分析 (1)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 (没有) (2)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 (3)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越少越好) 师: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生:有用功多。 师: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做机械效率。 板书: (二
19、)机械效率的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板书: (三)机械效率的公式: 练习: 1.计算课本例题中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2.计算学生分组实验中所用的简单机械效率。 师:由计算结果推知。 板书: (四)机械效率是个百分数,一定小于100%,没有单位。 三、小结 师:以上我们讨论了机械的效率,其实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效率”的含义很广泛。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效率问题。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是讲效率的社会,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求高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去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我们在学习中,也应注意学习的效率,特别是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这是我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
20、。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利用斜面拉物体时,有用功与总功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2会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的兴趣以及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亲身经历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
21、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实验教具】 学生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木板斜面、毛巾、玻璃、带钩的方木块、长方体铁块、砝码。 老师用实验器材:器材同上。 软件: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工人往高处搬重物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 生:用木板搭成一个斜面,把重的东西推上去或拉上去。 师:为什么这么做呢? 生:因为斜面可以省力。 师:斜面这种省力的机械,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同学们都见过哪些斜面? 生:盘山公路就是一个大斜面。(大屏幕) 师:还有吗? 生:我们骑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会更容易一些。也是利用了斜面可以省力。 师
22、:这盘山公路像不像S形? 师:桥梁的引桥也是一个斜面,而且桥面越高,引桥也越长。(大屏幕) 师:既然使用斜面可以省力,那能不能省功呢? 生:不能。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师:说得很好。实际上使用任何机械都会不可避免的做一些额外功,这样使得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就是机械效率,我们用它来描述利用机械做功的效率,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它的省力情况与它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关系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提出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师:我们利用斜面做功时,目的是把物体抬到一定高度处。我们不把它竖起提升,而是沿着斜面把它拉上去,这是为了
23、省力。演示:请看这里,沿斜面拉物体时,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如何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生: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拉力所做的功是总功。 师:我们需要哪些测量仪器?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呢? 生:需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要测出物体重力,斜面高度,拉力,斜面长度。 斜面的机械效率:(大屏幕) 师:你们准备怎样测量拉力的大小? 生:用弹簧测力计钩住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拉,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拉力的大小。 师:知道了如何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了,同学们猜想一下,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进行猜想: 生: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斜面长度、倾斜程度、斜面坡度、斜面粗糙程度、所拉物体
24、重力有关。(大屏幕) 师:能说说你们的猜想依据吗? 生:我觉得可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斜面越粗糙,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就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师:有道理。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摩擦力越大,做的额外功就越多,机械效率就越低。 生:我觉得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把物体提升得也越高,机械效率就越高。 生:我认为可能与斜面的坡度有关。坡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生:我觉得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所以机械效率高(或越低)。 生:我认为可能与斜面的长度有关,斜面越长,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也越多,机械效率就越低。 生:我认为可能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有关,压力
25、越大,机械效率越低(或越高)。 生:我认为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斜面越高,做的有用功就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师:很不错,同学们猜想了这么多因素,而且说得有理有据。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因素中相类似的因素合并合并,把问题简化一下呢?谁来说? 生:我觉得斜面的坡度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可以合并。 师:坡度与倾斜程度是不是一个意思呀? 生:我觉得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可以合并。 师:物体越重,对斜面的压力也越大,那我们把它们合并为重力,因为压力不太好测量。 生:我认为斜面的高度与斜面的长度也都可以合并为斜面的倾斜程度,因为固定高度,只改变长度或固定长度只改变高度都相当于改变了斜面的倾斜程度,效果是一样的。
26、 师:说得有道理,你能来演示给我们看看吗? 生:演示并解说。把斜面长度固定,只改变斜面高度,斜面的倾斜程度变了;把斜面高度固定,只改变斜面的长度,斜面的倾斜程度也变了。这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师:这两种方法都改变了斜面的倾斜程度。但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生:固定高度,改变斜面的长度更简便。 师:按照同学们的讨论结果,进行合并后,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几个? 生: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重力。(大屏幕) 3设计方案: 师:要证明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实验,因为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先设计好实验方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实验有条不
27、紊的进行。 师: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有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探究呢? 生:控制变量法。 师:当一个量与多个因素有关,在探究其中一个因素时,我们要控制其它的因素一定,这就是控制变量法。由于探究的因素较多,我们的时间也有限,所以各小组的同学只能就其中一个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进行探究,各小组讨论一下,我来分分组,同时请各小组组长来领取实验报告单。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写下来,画出实验的图例和实验表格。 生设计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与帮助。 4展示交流结果: 生1: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时,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重力一定,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分别就较缓、较陡、最陡做三次。这是我们
28、的设计方案图和表格。 师:大屏幕展示方案一。(强调材料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动画及表格) 5进行实验: 师:方案已经制定出来了。下面就开始实验吧。同学们边做实验边记录数据。 生:做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 6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的实验做完了吗?做完了。把你们的数据及结论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让大家来分享你们的实验成果吧。哪个小组先来?你们小组先来吧。 生:展示实验。先把实验报告拿到展示台下展示,然后一个同学做演示,一个同学解说。 生1:我们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倾斜程度的关系。我们首先测出了物体重力,记入了表格。实验时,我们选择的是斜面。先让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把物体沿斜面匀速
29、拉上斜面,读出拉力的大小,记入表格,再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度和高度也分别记入表格。然后逐渐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按同样的方法重做两次实验。最后算出较缓时为,较陡时为,最陡时为。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师:真不错,说得这么详细。为他们鼓掌。 师:其它探究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关系的小组得出的结论与他们的相同吗? 生:我们选择的是毛巾斜面,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师:下面哪个小组上来展示? 生2:我们小组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物体重力一定,也是先测出了物体重力,记入了表格中,实验时,先在木板表面铺上毛巾,把物体沿毛巾斜面匀速拉
30、上斜面,记下拉力大小,记入表格,用刻度尺测出斜面长度和斜面高度分别记入表格中。然后再在木板斜面和玻璃斜面重复上面的实验。最后分别算出在毛巾表面上时为,木板表面上时为,玻璃表面上时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 师:其它探究这个因素的小组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吗? 生3:我们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先测出木块重力,记入表格中,把它沿斜面匀速拉上斜面,测出拉力的大小记入表格中,同时测出斜面长度和斜面高度,也分别记入表格中,然后逐渐在木块上加砝码,改变物体重力,重复上面的实验。最后算出较轻时的为,较重时为,最重时为。这三次
31、的近似相等,所以在误差范围内,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无关。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综合一下同学们的实验结论。我们可以得出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只有两个,即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具体的关系怎样说才算是严密的呢? 生:在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生:在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生:斜面的倾斜程度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师:说得非常好。(大屏幕展示结论) 7评估与交流 师:我们回到刚才第一个表格中,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还发现,倾斜程度越小,拉力越小,也就是越省力。 师:那综合分析一下省力情
32、况与机械效率大小,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斜面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斜面越费力,机械效率越高。 师:既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机械效率越低,那盘山公路为什么还要把斜面修得那么长呢? 生:为了更省力。 师:特别是对于较重的物体做功考虑更多的应该是省力的问题,因为如果你不能搬不动动物体,你做的功就等于0,你的机械效率也将为零。这样看来,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的让斜面更陡一些,更光滑一些,这样就能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了。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想知道有关斜面的哪些方面问题?(大屏幕) 生:我还想知道斜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师:还有生活中不太起眼的螺丝钉,千斤顶,楼梯
33、等等都是斜面。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就越大。 师;我们可以采用极端思维法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斜面的倾斜程度为零,也就是水平,当我们沿水平方向拉物体,不可能让物体升高,在提升物体这方面做的功为0,即机械效率为0。如果斜面的倾斜程度最大,也就是竖直,沿竖直方向提升物体时,不需要克服斜面摩擦力做额外功了,此时的机械效率就等于100%。所以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机械效率越低;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师:这是因为拉力与重力成正比,关于为什么成正比,同学们到高中就明白了。 生:我还想知道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运动速度是
34、否有关。 师:你觉得呢? 生:我觉得有关(或无关) 师:你想一下啊,无论速度大还是速度小,只要是匀速,拉物体的力变不变? 生:不变。 师:那你觉得机械效率与速度有关吗? 生:我觉得无关。 生:我还想知道物体在斜面上滚动时的机械效率与滑动时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区别? 师;那你猜一下,滚动时高还是滑动时高? 生:我觉得滚动时高,因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师:嗯,很喜欢动脑筋,不错啊。 师:不过,这些只是同学们的猜想,真正的验证过程就只能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探究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觉得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不足呢?(大屏幕) 生1:通过探究我知道了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而且还知道了斜面
35、的省力情况与斜面机械效率的关系。 生2:这次探究实验,我们先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猜想,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设计了实验方案,再通过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这个探究方法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师:方法上的收获确实很重要,我们除了要学习实验的探究方法,也要学习别人好的学习方法,你们说是不是呀?有什么不足? 生:我觉得实验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测量拉力的时候,不能保证匀速拉动物体,而且弹簧测力计不是固定的,而是运动的,不便于读数,拉力的测量误差比较大。 生:斜面长度和斜面高度的测量也存在一些误差。 师:所以我们在测量的时候,都要非常的细心,这样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三、应用迁
36、移,延伸拓展: 师: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高机械效率,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因为可以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效率就是时间,效率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无论做什么都会有效率,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尽量的提高效率。 阅读理解:效率 除了机械做功有效率问题外,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效率问题。一家人吃饭,不可能把每粒米都吃进肚里,这里我们可用效率表示对米的有效利用程度。用铅笔写字,一支铅笔的铅芯都能完全利用吗?人们总希望这根铅笔芯被利用的程度越大越好,因而这里的效率反映了对铅笔芯的有效利用程度。用炉子烧水的时候,煤炭不可能都完全燃烧,燃烧的煤炭放出的热量只有一部分被水吸收,很多热量浪费
37、掉了,在这里我们可用“效率”的高低来表示对煤炭和放出的热量的有效利用率的大小。吹电风扇时,消耗的电能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电风扇的机械能之外,电动机中的线圈由于电流通过会发热,夏天,电风扇工作久了,电机发热就是很好的证明,但产生的这些热量都白白散失到空气中了。所以也可以用效率来表示电能利用率的大小。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作效率”、“学习效率”、“办事效率”等等,都是从一定角度反映对某些事物的有效利用程度。(大屏幕展示文字并配音) 看完这段方字,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呢?另外,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想想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 师: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吧,今天这节课
38、我们就上到这儿。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教学重点 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
39、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
40、,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41、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
42、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
43、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仪器】 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相同木块和细线各20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在投影仪上映出下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一分钟后,教师: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第三种方法最省力。 教师:如果从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呢? 首先,让学生一起分析,这三种工
44、作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沙子从地面运到三楼,这是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同学们计算一下,单纯完成此任务,需要做多少功呢? 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W1=G沙h=600J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在脑中初步形成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为新课讲授做好充足准备。 师:我们的目的是把砂子运上楼,所以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这是有用的功。用滑轮组将砂子运上去,在完成运砂子的同时,还不得不对桶和动滑轮也做了功,此外还要克服各种摩擦做功,这部分对砂子提上楼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板书: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 典型练习: 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 做的功是有用功,对 做的功是额外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