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0篇_1.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459126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0篇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0篇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0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0篇_1.doc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一秘范文整理的10篇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这是一节推导与计算相结合来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和圆的初步认识以及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作了

2、铺垫。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圆的周长,在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了用割、补、移等方式,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因此教学本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教学目标(课件) (1)理解圆的面积含义,推导出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并会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和运用转化的思想,初步渗透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及集体观念。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弄清拼成的图形各部分与原来圆的关系

3、。 教学难点:是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极限思想的渗透; 四、学情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本课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主要采用了以下4个教学策略: 1、知识呈现生活化。以草坪中间的自动喷灌龙头为草坪喷水为主线,让学生提出问题让生活数学这一条主线贯穿于课的始终。 2、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学生学习自主化。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方法合作化。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中采用4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从而真正实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

4、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五、教学过程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引导探究,构建模型分层训练,拓展思维总结全课,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使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让学生既认识了自身,又大胆而自然地提出猜想。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自动喷水头浇灌草地得出一个半径是5米的圆”这一情境(课件),让学生在情境中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课件

5、),在思考“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体会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并引发研究圆的面积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构建模型 第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启发猜想,明确方向化曲为直,扫清障碍实验探究,推导公式展示成果,体验成功首尾呼应,巩固新知五大步进行: 第一步:启发猜想,明确方向。 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在第一步:启发猜想,明确方向中。我启发学生猜想(课件):“比较两个圆谁的面积大,你觉得圆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对

6、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自然的会作出合理猜想。但对于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许能想到将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至于如何转化,怎样化曲为直,因受知识的限制,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我抓住这一有力契机,进入下一步教学。 第二步:化曲为直,扫清障碍。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大小相等的圆分别沿半径剪开,先分成8等份、然后拉直,再分成16等份拉直、最后分成32等份,再拉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成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底就越接近于线段(课件)。这一规律的发现,不仅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彻底扫清了“转化”的障碍。这时我适时放手,

7、进入下一步教学。 第三步:实验探究,推导公式。 首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能不能将圆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试着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议一议拼成的图形的各部分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里,我没有硬性规定让学生拼出什么图形,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拿出已分成16等份的圆形卡纸小组合作去剪,去拼摆,并鼓励学生拼摆出多种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四步: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进入第四步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三角形或梯形的,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然

8、后由学生自己,同学和教师给予评价。同时对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情况,教师再结合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并结合板书。 (课件)首先让学生明确圆周长的一半相当于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半径等于宽,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这是教学的关键,再此基础上进行推导(课件),得出圆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半径,再让学生弄清圆周长的一半等于r,从而得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化简后用字母表示为S=r2。 第五步:首尾呼应,巩固新知 在学生获得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龙头最多能喷灌多大草坪呢”?求出它的面积。从而达到了对新知的巩固。 四、分层训练,拓展思维 为了深化探究成果,在第三环节: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性练习,第二层:综合性练习,第三

9、层:发展性练习。实现层层深入,由浅入深。逐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第一层:基本性练习 1、求下面各个圆的面积。(课件出示) (1)半径为3分米; (2)直径为10米。 (3)周长为13厘米。 第二层:综合性练习 2、一张圆桌的桌面直径是1.5米,油漆师傅要在圆桌面的边上贴一圈铝合金,并在正面漆上油漆。请问,油漆师傅要买多长的铝合金,油漆的面积有多大? 第三层:发展性练习 3、王大伯想用31.4米长的铁丝在后院围一个菜园,要使面积大一些,该围成正方形好还是圆形好呢?你能当回小参谋吗? 4、一块正方形草坪,边长10米、草坪中间的自

10、动喷灌龙头的射程是5米。 (1)这个龙头最多可喷灌多大面积的草坪? (2)喷灌后至少可剩下的面积有多大? 六、评价和反思 这节课紧紧抓住了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把一个圆通过分、剪、拼等过程,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长方形的联系,这种从多角度思考的教学理念,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

11、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利用已

12、有知识并结合渗透“极限”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板书:转化) 5、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补充感知、理解意义 (1)(出示圆片):那位同学来指一指圆的面积是哪一部分? (2)同学们再用手指一

13、指自己带来的圆的面积。 (3)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板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学生齐读。 2、比较猜测、探明方向 (1)提问:猜猜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下面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是否与半径有关: 你们想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互相说说。) (3)活动要求:折一折手中的圆片能折出什么图形? (4)把16等份圆和32等份圆分别剪开(在黑板上贴出这两个圆),拼成两个长方形,拼好后一起思考黑板上的两个问题: 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面积相等) 课件演示: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什么图形?(分

14、的份数越多就越像长方形)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并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更接近长方形。 小结:它们的面积没有改变,圆的面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面积是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以前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都是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而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教学关键之处在于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自主探索、推

15、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转化”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属于直观几何的学习阶段,而几何本身比较抽象的。本节内容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又是一次飞跃,但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现实

16、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

17、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相应;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范围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生:是一个圆形。 师: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范围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生: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马儿的困惑”这一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同时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

18、关于圆的面积你想了解什么? (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计算公式怎样推导?)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

19、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 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8、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借助电脑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

20、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面积)不变? 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吗?尝试用“因为所以”类似的关联词语。 师:你们明白要求了吗?(明白)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寻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师: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那么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

21、3)揭示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r2 (4)齐读公式,强调r2=rr(表示两个r相乘)。 从公式上看,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在计算过程中应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 (再次出示牛吃草图) 师:这匹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现在会求了吗? 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教学例1。 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每平方米草

22、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要求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要先求什么呢?(先要求出圆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草坪的面积吧! 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圆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出示第三题) 3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评价反馈) 同学们真棒,解决完上面的三个问题后敢不敢来挑战下面的问题? 4已知半圆中三角形ABC的高是5厘米,面积是30平方厘米,半圆的直径是多少?求阴影部分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

23、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师:你们对于圆面积的疑问现在解开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哪些条件就可求圆的面积? (知道半径、直径或是周长) 知道半径:S=r2 知道直径:S=(d2)2 知道周长:S=(C2)2 师:同学们,猜想验证、操作发现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探索未知领域时经常要用到的方法,用好它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全课总结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回顾再现,也要关注学习经验的反思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五、课后延伸 圆除了转化为长方形,还能转化为什么图

24、形呢?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Srr r2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平面几何的最后阶,(教材6768页)它既是前面所学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及有关计算的延续和发展,又为今后逐步由实践几何转入论证几何作了渗透和准备。因此,在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进行操作、观察和比较,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让他们初步学会用确切、简明的数学语言表述概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归纳推导出公式并理解并掌握公式的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

25、推导方法,具有一定的转化和类比推理能力,并具对圆和圆的周长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易于在转化和类比推理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但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学生很难跟以往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利用转化和类比推理基础上,要结合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增加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且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

26、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过“感知动脑观察合作探究”等系列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魅力,让学生领会图形转化的神奇和魅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注重情境创设,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实际情境,既创设了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而且在直观的动画情境中很好地展示了圆的

27、面积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2、注重实践操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其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其学习过程,学生的创造潜能,存在于学习过程、探究过程之中,而不存在于数学结论中,只有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探究过程,才能有所创造,培养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紧紧抓住“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整理。通过学生的剪拼,转化,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成了其他的平面图形,进而归纳、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既打通了新

28、、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注重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转化的方法:本节课中,在求圆面积公式时,不是教师灌输式地教会学生S=r2,而是由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分析探究”, 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转化”的思想,将圆变成已学的图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剪拼,然后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实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整节课,始终围绕这个主题,从创设生活情境,到提出研究的方向与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公式,教师只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适当进行点拨,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从而培

29、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4、注重教具和学具的应用,有意识地突破学生学习知识的难点 利用圆的面积这一节的教学用具辅助课堂教学,有其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特点,它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同时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节课恰当地运用教学用具和教材学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圆形卡片学具 六、教学过程 关键词:情境教具 学具准备 操作 转化 推导 猜测观察讨论 运用交流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学校的花坛的半径为10米,我们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揭示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圆的面积”好不好

30、? 板书:圆的面积 3,说一说 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你知道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生答: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用以前我们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来算一算圆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动手操作,尝试转化 1),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圆)什么叫圆的面积?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 2),如果把圆平分成8等份、16等份,那请你们拿出自己动手剪开后的学具,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小纸片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3),用教具演示,把圆平分成16份,让学生观察圆面

31、积的“转化”。(圆近似成了长方形) 4)、通过上面的操作,你们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推导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从上面的操作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3、探究联系,推导公式 现在来看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联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 1),猜测,再一次观察老师的示范 2),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每一组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拼成的作品 3),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圆的面积采用的是“化曲为直”的“转化”法。如果把圆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分得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4),小组讨论总结出: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5),观察,小

32、组讨论得出公式:(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 圆的面积 = 周长的一半 半径 S =r r = r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下面我们就应用圆的面积公式来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出练习让学生做,巩固所学知识 2、再次出示上课前提出的情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帮助学生订正。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全班汇报交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既能达到巩固的作用,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正确认识,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一)组织交流 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1)本节所学的主要公式是什么? (2)如果求圆的面积

33、,必须知道什么量? (二)总结 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一般都用到“转化法”这种数学思想。圆的面积公式,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如计算:环形面积、圆形花坛的面积、麦田自动喷灌的面积、树干的横截面积、圆形蒙古包的面积、圆形凉亭的面积、圆形饭桌的面积、水桶底面积、圆锥沙堆的底面积等都用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希望大家多留意观察身边周围的事情,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它,这样你的学习成绩会大有进步的! 七,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1)长方形的积 = 长 宽 圆的面积 = 周长的一半半径 S = rr = r2 八、教学评价设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力争做到: (一)在

34、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在复习旧知识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在运用旧知识时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五 一、内容简介及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圆的各部分的特征和掌握了园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圆面积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下基础。本课的教学要求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能力。 本节课设计了三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活动,通过折一折和剪拼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35、第二次探究活动,围绕着“怎样使折出的图形更像三角形”、“使剪拼后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这些问题开展操作、想象活动,充分体验了“极限思想”。 第三次探究活动,学生借助数字、字母、符号等,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3、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

36、题 二、探究新知。 1、第一次探究,明确思路,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第二次探究,明确方法,体验“极限思想” 3、第三次探究,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4、解决问题 5、小结 三、知识应用(出示一个圆)大家看,这是什么图形? 师:你已经掌握圆的哪些知识? 师:关于圆你还想探讨什么?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师:谁能摸一摸这个圆片的面积。 师:那这个圆的面积怎么求呢?(学生沉默),请你在大脑中搜索一下,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 师:那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圆纸片,先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圆”作为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37、,与学生头脑中熟悉的由直线段围成的图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差别比较大,因此当老师提出“怎么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感到很茫然。此时,学生最渴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作为教师,如何施展自己的“点金”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这里,老师没有直截了当地讲“方法”,而是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入手,引导学生从头脑里检索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这样设计,既在学生迷茫时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方法,又让学生把“圆”这个看似特殊的图形(用曲线围成的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图形(用直线段围成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成了迁移。 师:好,同学们停一停。刚才老师发

38、现有的小组已经有想法了。我看你们小组的想法就很好,谁代表小组上来说一说?大家认真听,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师:噢,你想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三角形来求它的面积。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师:这像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师:你想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求它的面积,是不是? 师:刚才同学们有了两种思路,可以把圆折一折,想转化成三角形,还可以通过剪拼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不论哪种方法,都是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面积。 师:同学们刚才也发现了,不管是折出的图形,还是剪拼出的图形,都不是很像三角形,怎样让它更接近这些图形呢?是不是得进一步研究。请每个小组在两种思路中选择一种继续研究。 师:各个小组都研究

39、出结果了,谁想先来展示一下?请你们小组先说。 师:为什么要折这么多份? 师:你们同意吗?这就是把圆折成16份时其中的一份(贴在黑板上),和刚才平均分成4份中的一份相比,确实像三角形了。如果想让折出的形状更接近三角形,怎么办? 师:你继续折给大家看看。(学生折起来很费劲)看来同学们再继续折纸有困难了,老师在电脑上给大家演示一下。这是同学们刚才把圆平均分成16份的形状(课件演示“正十六边形”),这一份看起来像是三角形了。现在我们再把它平均分成32份,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并突出其中一份的形状。)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如果分的份数再多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

40、分的份数越来越多,那其中的一份会是什么形状? 师: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成功地把求圆的面积转化成求三角形的面积,你们的方法真好。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一个小组迫不及待地举手想发言)请你们小组派个代表展示你们的成果。 师:这个方法还真不错,这个小组把圆剪成8份(把这个小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和刚才剪成4份拼成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师:能让拼成的图形更接近平行四边形吗? 师:哪个小组分的份数更多? (教师让另一组展示自己平均分成16份后拼成的图形。) 师:和前两次拼成的图形比,又有什么变化? 师:如果要让拼成的图形比它还接近平行四边形,怎么办? 师:我们让电脑来帮忙。大家看,老师在电脑上把这圆平

41、均分了32份,看拼成新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呢?(课件演示。) 师:把这圆平均分了64份,看拼成新的图形呢?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971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

42、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相应课件;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是一个什么图形呀? 生:是一个圆形。 师: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生: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马儿的困惑”这一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同时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圆

43、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那圆

44、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 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课件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借助电脑课件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面积)不变? 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吗?尝试用“因为所以”类似的关联词语。 师:你们明白要求了吗?(明白)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寻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师: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那么圆周长的一半用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