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文优秀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最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文优秀6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最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文优秀6篇社会养老保险条例 篇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养老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条例所称参加工作的时间是指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的起始计算时间。 第三条 参保人不得在两个以上统筹地区同时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在市外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经本人申请,可不参加本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户籍迁入本市的人员,不纳入本市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居民养老保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在市外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纳入本市社会养老保险范围。 第四条 参保人在两个以上统筹地区重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应按
2、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清退手续;选择清退本市重复缴费的,其个人缴费部分的本金和利息退还本人,其余划入本市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参保人在本市重复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由其本人选择保留一个养老保险关系,其他重复缴费部分予以清退,其中个人缴费部分的本金和利息退还本人,其余划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已缴纳的地方补充养老保险费不予清退。 第五条 在本市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时已在市外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停止享受本市养老保险待遇;已在本市享受的养老保险待遇,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市社保机构)追回;市社保机构追回相应待遇后,清退其在本市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其中个人缴费部分的本金和利息退还本人,其余划
3、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已缴纳的地方补充养老保险费不予清退。 在本市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后在市外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市社保机构停止发放其养老保险待遇;本人提供终止享受市外养老保险待遇的相关证明材料后,可申请恢复享受本市养老保险待遇,市社保机构核实后,自市外社保机构停止发放的次月恢复发放养老保险待遇。 第六条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居民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参保人在条例适用范围内的用人单位与本市机关事业单位(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之间流动的,自流动次月起改按其流入单位所适用的规定参加养老保险。 第八条 用人单位由机关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
4、单位,下同)或由企业转制为机关事业单位的,自转制下月起改按其转制后所适用的规定参加养老保险,转制前已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市社保机构应当完善网上个人社会保险服务平台,方便参保人查询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参保人与市社保机构约定以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纸质信件等形式获取个人权益记录的,市社保机构应当每年定期提供一次;未约定或约定所提供的联系信息不准确的,参保人可以直接向市社保机构获取。 第二章 缴费年限 第十条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与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有重叠的,重叠部分的基本养
5、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不重复计算。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为企业和职工个人在当地实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后按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包括本市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按照国家及广东省相关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转移到本市的市外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 第十二条 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为当地实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时仍在国有或者县以上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职工,其在当地实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 当地实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后,未向当地社保机构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固定职工,未缴费期间不计算为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 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由
6、市社保机构依据原固定职工本人档案记载、相关文件规定的应缴费起始时间以及转出地社保机构做出的记载等予以确认。 第十三条 在1997年12月31日前,参保人取得本市户籍并已参加本市养老保险的,其在原国有或者县以上集体所有制单位作为固定职工的工作年限,按本细则第十二条规定不能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的,可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 第十四条 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的,其从事特殊工种期间的缴费年限在计算养老保险待遇时不予折算。 第三章 缴费指数 第十五条 按照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计算统筹养老金时,缴费年限未满1年的,每缴费1个月按1/12年折算缴费年限。 第十六条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办法为:参保人
7、基本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指数参保人退休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参保人基本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指数为:参保人退休时缴费年限的每月缴费指数之和缴费年限的月数。 参保人基本养老保险每月缴费指数为:参保人每月缴费工资缴费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本市的参保人,其缴费指数按本细则重新计算。 第十七条 下列情形的月缴费指数为: (一)1992年7月31日前在本市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其1992年7月31日前本市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月缴费指数均按1计算。 (二)经本市县(区)级以上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批准调入本市(以下称调入)的参保人,以及安置到本市的退役军人和部队在编
8、职工,其参加工作至1992年7月31日前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各月缴费指数均按1计算。 (三)非经调入而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本市的参保人,转入的1992年7月31日前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月缴费指数按0.4计算。 (四)1992年8月1日至20_年1月31日期间调入且已按原规定补交共济基金或个人账户的参保人,其1992年8月1日至调入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各月缴费指数均按1计算;1992年8月1日至调入前已缴费且缴费指数高于1的月份,按实际缴费指数计算。 (五)1996年7月1日至20_年12月31日期间已缴纳超龄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其超龄年限中属于1992年8月1日后的缴费年限的各月
9、缴费指数均按1计算;已缴费且缴费指数高于1的月份,按实际缴费指数计算。 (六)1992年8月1日至20_年6月30日前安置到本市的退役军人和部队在编职工,其1992年8月1日至安置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各月缴费指数均按1计算;已缴费且缴费指数高于1的月份,按实际缴费指数计算。 (七)20_年12月31日前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本市的参保人,1992年8月1日后没有转移缴费工资记录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月缴费指数按0.4计算;转移了缴费工资记录但按缴费工资计算缴费指数低于0.4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月缴费指数按0.4计算。20_年1月1日后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本市的参保人,没有转移缴费工
10、资记录的1997年12月31日前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月缴费指数按0.4计算。 (八)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人员,按其应缴费期间的工资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补缴年份的月缴费指数为:月补缴工资基数应缴费期间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非按其应缴费期间的工资总额而按补缴时的缴费基数补缴养老保险费的,补缴年份的月缴费指数为:月补缴工资基数补缴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补缴年份的月缴费指数最高不超过3。 第十八条 按广东省有关规定计发养老保险待遇的参保人,缴费指数按广东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九条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未在本市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本市户籍人员,依照国家、广
11、东省有关规定确定待遇领取地在本市的,其待遇计发按广东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按照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调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上半年退休的人员,从退休当年开始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下半年退休的人员,从退休下一年开始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调整金额在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一条 供养亲属的范围参照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执行。 条例所规定的遗属是指参保人或者离退休人员的配偶、直系亲属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二十二条 参加本市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累计满六个月的参保人或者离退休人员死亡的,其遗属领取丧葬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为
12、其死亡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 参加本市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累计满六个月的参保人或者退休人员死亡的,其死亡时符合供养条件的供养亲属领取抚恤金。抚恤金以其死亡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供养亲属为一人的,支付基数的六倍;供养亲属为两人的,支付基数的九倍;供养亲属为三人及以上的,支付基数的十二倍。 本细则实施后,国家对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的标准和享受条件出台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 符合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政策规定的丧葬补助金、抚恤金领取条件,或者在市外已领取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不支付丧葬补助金、抚恤金。 第五章 地方补充养
13、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四条 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待遇包括过渡性补助和地方补助,由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支付。 第二十五条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取得本市户籍,且具有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享受地方补助。 地方补助=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参保人基本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指数18.5+20(元)。 第二十六条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具有本市户籍,且具有1992年7月前的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享受过渡性补助: (一)1994年7月31日前在本市招录为固定职工和合同制工人的; (二)1994年7月31日前在市外招录为固定职工和合同制工人,经本市县(区)级以上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批准调
14、入本市的。 过渡性补助=1992年7月31日前的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参保人基本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指数11+60(元)。 第二十七条 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为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与地方补充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之和。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以年为单位计算,不足一年的,每月按1/12计算。 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为参保人20_年2月1日以后缴纳本市地方补充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地方补充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20_年1月31日前具有本市户籍且在本市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其取得本市户籍之日至20_年1月31日期间的本市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但不包括因调入、安
15、置到本市而补缴基本养老保险共济基金或个人账户的年限; (二)调入本市且已经缴纳超龄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的超龄年限; (三)调入本市的参保人1992年7月31日前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以上年限重叠部分不重复计算。 第六章 养老保险管理 第二十八条 参保人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可向市社保机构提出申请。申请前本人应当核实其养老保险的缴费情况,对缴费情况有异议的,应当及时向市社保机构提出。 市社保机构在受理申请后的30个工作日内按照受理当月的规定和标准核定养老保险待遇。因情况特殊不能如期核定的,经市社保机构负责人批准,可延期核定,但延期最长不超过30个工作日。 市社保机构从受理的次月开始计发
16、养老保险待遇,受理以前的不予补付。 第二十九条 符合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继续缴费人员,应当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30日前由用人单位或者本人向市社保机构办理申报手续;未申请的,市社保机构从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次月停止其缴费,停止缴费后申请继续缴费的,从申请的次月恢复缴费。 第三十条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已在本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本市户籍人员、在本市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满10年的非本市户籍人员继续缴费的,按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的标准执行;其他继续缴费人员按广东省相关规定的继续缴费人员缴费标准执行。 第三十一条 参保人在办理基本养老金、病残津贴领取手续时,应当按市社保机构规定的指纹采集方式提供其本人的指纹,
17、并在以后每年的相应月份内向市社保机构提供1次指纹;未提供的,市社保机构自次月起暂停支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待遇;补充提供指纹后,市社保机构自提供次月起继续支付,并补付暂停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本金、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待遇本金。 市社保机构应当妥善保存退休人员、病残津贴领取人员的指纹资料,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退休人员、病残津贴领取人员无法提供指纹的,应当采取其他方式每年提供有效生存证明。 第三十二条 申请领取病残津贴的人员应当提交本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出具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结论。 第三十三条 在本市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或病残津贴的出国定居人员、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每
18、年定期提供一次有效生存证明,或者到市社保机构自行证明其生存状况。 在本市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或病残津贴的出国定居人员、外国人、港澳台人员,未按时提供有效生存证明或者自行证明的,市社保机构自次月起暂停支付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待遇;补充提供生存证明后,市社保机构自提供次月起继续支付,并补付暂停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本金、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待遇本金。 第三十四条 市社保机构为符合领取条件的遗属、供养亲属发放丧葬补助金、抚恤金以及个人账户余额,其他遗属、供养亲属对上述金额的领取和分配有异议的,应循法律途径向领取人追索。 第七章 个人账户管理 第三十五条 参保人个人账户每年按广东省规定的计息
19、办法计算利息,利息划入个人账户。 在广东省调整计息标准前终结个人账户的,按终结时的计息标准计算未计息期间的利息。 第三十六条 参保人在条例适用范围内的用人单位之间流动的,不更换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参保人停止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未转移出本市的,其个人账户积累额继续计息。 第三十七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不得提前支取。参保人或离退休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或者余额可以依法继承,由办理养老保险关系终结手续的遗属领取。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港、澳、台人员和外籍人员参加本市基本养老保险按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标准执行。 退休前出国或者赴港、澳、台地区定居的员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保留在本市,重
20、新返回本市就业并按规定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积累额可以累积计算。 外籍人员和港、澳、台人员女性年满50周岁、男性年满60周岁的,不参加本市社会养老保险。 第三十九条 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城市化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过渡办法中规定的城市化人员的养老保险按照条例和本细则执行。 第四十条 本细则所称本市户籍人员是指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日前取得本市户籍的人员。 第四十一条 条例实施之日至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56号)实施之前,在本市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的人员,其退休后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和基金支付渠道按原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21、 条例实施之日至本细则实施之日期间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手续的人员,其养老保险待遇按本细则重新计算。重新计算的待遇高于原待遇的,按新待遇发放并补发差额;重新计算的待遇低于原待遇的,按原待遇发放。 第四十三条 符合条例第五十三条情形的,依照本细则重新计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待遇不作调整。 第四十四条 参保人补缴养老保险费的,补缴不改变本人首次缴费时间和参加工作时间。 第四十五条 关于养老保险补缴的具体办法由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六条 本细则自20_年1月1日起施行,20_年7月2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20号发布、20_年12月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60号修改的若干
22、实施规定同时废止。 社会养老保险条例 篇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集体合同行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以及对集体合同实施管理、监督的部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集体合同是指以企业职工集体为一方与企业为另一方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双方平等协商订立的书面协议。 第三条 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集体合同制度。 签订集体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 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
23、职工具有约束力。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约定的劳动标准的,按照集体合同约定的标准执行。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负责集体合同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负责指导、帮助职工一方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并对集体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 第二章 集体合同的订立 第五条 集体合同包括下列内容: (一)劳动报酬; (二)工作时间; (三)休息休假; (四)劳动安全与卫生; (五)保险福利; (六)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七)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八)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 (九)合同的期限; (十)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的条件和程
24、序; (十一)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十二)解决争议的方法; (十三)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集体合同的期限为一至三年。 第六条 企业职工一方或者企业方提出签订集体合同书面要求的,另一方应当在十五日内与对方进行平等协商。 第七条 集体合同由双方平等协商。参加平等协商的双方代表人数对等,每方三至十一人,包括一名首席代表。每方应当另行确定一名书记员,负责协商过程中的文字工作。 职工协商代表由工会决定,或者由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议定。有女职工的企业,职工一方代表中应当有女职工代表参加。企业方协商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指派。企业工会主席、企业法定代表人分别担任职工一方和企业方的首席代表;因故不能担任的,
25、应当书面委托一名代表担任。 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建立工会组织。尚未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由所在地的地方工会或者产业工会指导职工民主推荐职工一方代表,职工一方首席代表从参加协商的代表中推选产生。职工一方首席代表因故变更的,应当从参加协商的代表中重新推选。 企业职工一方和企业方在平等协商中均可以聘请顾问。 第八条 协商代表一经产生,应当书面告知对方。协商代表的任期与集体合同期限相同。协商代表因故缺额的,应当及时补选。 企业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如实表达职工的要求。 第九条 企业应当保证协商代表履行职责必需的工作时间,协商代表在工作时间履行职责占用的时间视
26、为正常出勤。 企业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除有重大过失,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害或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企业不得解除或者变更劳动合同。 第十条 双方代表在平等协商过程中均有义务向对方提供真实的情况和资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经平等协商形成的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讨论和表决。 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讨论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代表或者职工出席,经全体职工代表或者全体职工的过半数同意即获通过。获得通过的集体合同,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集体合同草案未获通过的,应当重新协商,双方达成一致后再提交职
27、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讨论和表决。 第十二条 企业集体合同应当自签字之日起七日内,由企业报有管辖权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并送地方工会或者产业工会。 第十三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的下列内容进行审核: (一)双方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集体协商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 (三)合同的内容是否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审核时应当听取同级地方工会或者产业工会的意见。 审核不合格的,将书面异议送达集体合同双方代表,双方应当另行协商。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书面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自集体合同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
28、全体职工公布集体合同文本。 第三章 集体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第十五条 集体合同在有效期限内,不因双方首席代表的变动而变更、解除。 第十六条 集体合同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双方协商一致后,应当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一)订立集体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被修改或者废止的; (二)企业改制、破产、拍卖或者被兼并等使集体合同不能履行的; (三)因不可抗力使集体合同部分或者全部不能履行的; (四)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集体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应当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集体合同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该集体合同即行终止。
29、第十八条 集体合同期满前六十日内,企业职工一方或者企业方提出续签集体合同要求的,双方应当进行协商,签订新的集体合同。 第四章 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地方工会或者产业工会应当对集体合同的平等协商、签订和履行实施监督检查。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将企业建立集体合同制度的情况纳入劳动执法年审的内容。 第二十条 企业和企业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建立集体合同监督检查机构,负责对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双方首席代表,每年至少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报告一次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 对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提出的问题,双方应当协商处理。 第二十
30、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地方总工会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对企业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进行监督、指导和协调。 第五章 集体合同争议处理 第二十三条 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双方应当协商解决;经协商未达成一致的,可以中止协商,但中止协商的期限不得超过六十日。协商解决不成的,由有管辖权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签订集体合同争议,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处理完毕。情况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第二十四条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
31、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五条 签订或者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双方应当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拒绝或者拖延签订集体合同的; (二)不执行集体合同约定的劳动标准或者其他事项的; (三)不提供或者不如实提供签订或者履行集体合同所需真实情况和资料的; (四)不当变更或者解除职工一方代表的劳动合同的。 第二十七条 企业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
32、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八条 企业或者职工一方不履行集体合同或者履行集体合同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订集体合同依照本条例执行。 签订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依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制度 篇三 国家统筹型(universalprograms)分为两种类型: 1)福利国家所在地普遍采取的,又称为福利型养老保险,最早为英国创设,目前适用该类型的国家还包括瑞典、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该制度的特点是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
33、度 ,并按“支付确定”的方式来确定养老金水平。养老保险费全部来源于政府税收,个人不需缴费。享受养老金的对象不仅仅为劳动者,还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养老金保障水平相对较低,通常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而不是基本生活水平,如澳大利亚养老金待遇水平只相当于平均工资的25%。为了解决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问题,一般在力提倡企业实行职业年金制度,以弥补基本养老金的不足。 该制度的优点在于运作简单易行,通过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抵销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该制度也有明显的缺陷,其直接的后果就是政府的负担过重。由于政府财政收入的。相当于部分都用于了社会保障支出,而且经维持如此庞大的社会保障支
34、出,政府必须采取高税收政策,这样加重了企业和纳税人的负担。同时,社会成员普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缺乏对个人的激励机制,只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 2)国家统筹型的另一种类型是苏联所在地创设的,其理论基础为列宁的国家保险理论,后为东欧各国、蒙古、朝鲜以及我国改革以前所在地采用。 该类型与福利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样,都是由国家来包揽养老保险活动和筹集资金,实行统一的保险待遇水平,劳动者个人无须缴费,退休后可享受退休金。但与前一种所在地不同的是,适用的对象并非全体社会成员,而是在职劳动者,养老金也只有一个层次,未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一般也不定期调整养老金水平。 随着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解体以及我国进行经济体
35、制改革,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也越来越少。 强制储蓄型 篇四 强制储蓄型主要有新加坡模式和智利模式两种。 1)新加坡模式是一种公积金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自我保障,建立个人公积金账户,由劳动者于在职期间与其雇主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劳动者在退休后完全从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国家不再以任何形式支付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基金在劳动者退休后可以一次性连本带息领取,也可以分期分批领取。国家对个人账户的基金通过中央公积金局统一进行管理和运营投资,是一种完全积细小的筹资模式。除新加坡外,东南亚、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采取了该模式。 2)智利模式作为另一种强制储蓄类型,也强调自我保障,也采取了个人账户的模式,但与
36、新加坡模式不同的是,个人账户的管理完全实行私有化,即将个人账户交由自负盈亏的私营养老保险公司规定了最大化回报率,同时实行养老金最低保险制度。该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在智利推出后,也被拉美一些国家所效仿。强制储蓄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效率,但忽视公平,难以体现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 基本制度 篇五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该制度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形式,社会统筹部分由国家和企业共同筹集,个人帐户部分则由企业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的,其目的是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界各国实行养老保
37、险制度有三种模式,可概括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 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 篇六 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与雇佣相关性模式(employment-relatedprograms)或自保公助模式,最早为德俾斯麦政府于1889年颁布养老保险法所创设,后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所采纳。然后再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然后再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与缴费义务联系在一起,即个人缴费是领取养老金的前提,养老金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前雇员历年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和不同档次的替代率来计算,并定期自动调整。除基本养老金外,国家还通过税收、利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基本上也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