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状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状元.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状元 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状元 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万众仰慕的状元中,既有饱读诗书之士,也不乏侥幸取胜之徒,可谓种种人物,留下种种轶闻。一.公主力荐的状元王维唐代大诗人王维20岁前就遐迩著名,且精通音律,善弹琵琶。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很器重他。开元九年(722年),王维想参与科举考试,但听说状元已内定给当时很出名气的张九皋。岐王替王维出办法,让他选十篇佳作,打算琵琶一曲,五天后带他去见公主。到了这一天,王维身着锦服,同伶人一起到公主府上。岐王让王维独奏了一曲,满座动容。岐王抓紧向公主夸赞他文才更好。王维将诗卷奉上,公主读后更为惊异,说:“这些都是我平常常诵习的,以为是古人佳作,
2、想不到都是你写的。”岐王趁机说,若能让他成为今科状元,那真是国家社稷之幸。只怕他少年气盛,得不到首荐不去应试,而听说公主已举荐了张九皋。公主笑着说,这也是别人托她的。随后对王维说:“你假如真的去应试,我肯定为你力荐!”正是有了公主的力荐,21岁的王维成了这年的状元。有人说他的状元是“粉墨登场”得来的,但须知王维这一古代“公关”的后面却蕴含着他的真才实学。二.最能自封的状元陆康晚唐时,有位叫陆康的书生进京赶考,不巧赶上当朝皇帝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离长安。为了表现对朝廷的忠贞,陆?便跟随皇帝御驾逃到了成都。等到黄巢战败后,他又随朝廷返回长安,然而行至半路,却传来朱温在长安旁边发动叛乱的消息。这下可急
3、坏了陆?,眼看自己靠着保驾的功劳捞个进士头衔的希望落空了。然而,他转念心生一计。几天之后,他找到了当时的宰相韦昭度,建议就地实行一次科举取士,说这样既可以显示朝廷的权威仍在,又可以稳定人心。韦昭度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乱中开科取士能造成朝廷正常运转的假象,朝廷保住了,自己的乌纱帽也更加牢靠,于是从逃难的队伍和四周各县中拉来一批考生,设个临时考场。虽然考试进行着,可外面照旧兵荒马乱,并未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到了写金榜时,官员们都在为自己的性命担忧不已,无人顾得了此事。最终,还是陆康自告奋勇地接了写榜的任务,而且不忘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榜单的最前面。就这样,陆?顺当地将自己操作成了状元。三.蜜糖水滴出的
4、状元冯文简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冯文简在乡试和会试中都取得了第一的好成果,但在殿试中,却名列第五,第一名是一个叫“马文简”的考生。那天晚上,主考官写完榜文后休息了一会儿,按平常习惯调了一杯蜜糖水,一边啜饮一边审核写好的榜文,不当心把蜜糖水滴到了榜文上但未觉察。其次天再审核时,突然发觉第一名的马文简竟变成了冯文简,这一惊非同小可。再细致一看,原来“马”字左边的两点是两团蚂蚁。他也没多想,就把蚂蚁驱散了。不料,一会儿蚂蚁又聚了上来。于是,这位主考官就认为这是天意要让冯文简当状元。他和其他考官商议后,一样认为要顺应天意,就自作主见让冯文简当了状元。早朝时,主考官就擅改状元一事向仁宗皇帝奏明,
5、仁宗皇帝了解原委后,尽然也不怪罪,反而兴奋地赞扬他顺应了天意。结果,冯文简便因这两滴意外的蜜糖水中学了状元。四.最能吃的状元李蟠李蟠是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丁丑科的状元。他长得身材高大,特殊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意思是,今日无论如何,赖也要赖在考场里把文章写完,怕到时挨饿,所以要带足干粮。果真,天黑了,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他交卷。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渐渐写完。”监考官见他可怜,就发给他几支蜡烛。这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已吃完,又厚着脸皮要了几个馒头,挑灯夜战,始终写
6、到深夜才交卷。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一点儿都没指责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竟破例让他当上了状元。与他同榜的探花作诗一首调笑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士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此后,“饽饽状元”李蟠的名声便传遍了士林。五.记忆超群的状元舒芬舒芬博览群书,记忆超凡,明正德十二年(1518年)参与科考,得中鳌头。但正德皇帝看其貌不扬,准备更换状元。主考官比较正直,极力举荐,说他才华出众,且能过目不忘,引起了皇帝想对他亲自测试的爱好,下令舒芬骑马在京城一条街上从头走到尾,然后要他把街上全部店铺的铺号按依次一一写下来,没想到舒芬竟写得一字不差。皇帝大为惊异,问他读了多少书,回答竟是“无书不读”。皇帝就有意犯难他,让他背诵一本翰林院新编的通书,没想到那些考官事先得知关节,已把此书让舒芬看了一遍,所以舒芬也是背得一字不漏。正德皇帝叹服不已,于是当时便钦点了舒芬为状元。舒芬做了官后,清正廉洁,政绩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