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笔记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笔记整理).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张: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全过程有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等四个要素构成。一、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的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对学前儿童及家长进行指导者和组织管理者二、 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等四个过程。三、 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客观因素:指学前儿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织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主观因素:指
2、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等。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业。四、 制约家庭教育的社会大背景:社会背景也是一种环境因素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 情报研究:情报研究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 调查研究法:对家庭教育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研究。调查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和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调查研究的类型:(1、现状研究、2、相关研究、3、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4、发展研究)三、 经验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总结是家庭教育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经验总结,积累家庭教育的经验,获得对家庭教育规律的认识,对提高家长自身教育素养、改进家庭教育过程、促进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四、 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作品分析法、观察法)五、 行动研究:是指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的、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行动研究具有的特点:1、自然性2、行动性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一、 现代教育发
4、展的特点:1、学会认识、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现代教育四大支柱)5、终身学习二、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发展趋势:1、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旋律。2、教育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3、依托社区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4、创建学习型家庭拓宽了家庭教育的思路。5、在学习型家庭中,学习是非正式状态下,没有压力并处于低权威下进行的。第二章:家庭第一节:家庭的概述一、家庭:本质是婚姻和血缘关系,是夫、妻、子、女以及其他生活在一起的近亲所组成的小团体。1、婚姻是家庭的起点,是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也是判断是否是家庭的首要指标。2、血缘是家庭的纽带
5、,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因血缘关系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判断家庭的有一个重要指标。3、共同生活、有密切的经济交往是家庭成立的必要条件。家庭并不是与人类社会产生同时出现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三、 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它是普那路亚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过渡形态)、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过渡形态。四、 一夫一妻制家庭:人类家庭形式从对偶家庭再向前就发展成为一夫一妻制家庭。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后一种婚姻家庭形式。第二节:家庭结构一、家庭结构的概念:是指家庭成员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二、家庭结构的类型:核心
6、家庭、主干家庭、隔代家庭、残缺家庭、联合家庭核心家庭:家庭内只有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这种类型的家庭较有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具有较强的内聚力,容易协调,有利于为子女成长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父母与子女发生互动的频率和机会相对其他类型的家庭更高、更多,更容易建立亲子之间的感情,绝大多数核心家庭夫妇都是双职工,随着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加他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主干家庭:是指父母和一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在一个家庭中有两代以上,而且每一代只有一对夫妇组成的家庭。其特点:代际关系较为复杂,一般来讲,人口也相对于核心家庭较多,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关系
7、、婆媳关系、翁婿关系等等,有利一面主要表现为:可以弥补双职工家庭在料理生活及照顾、抚育孩子时间、精力的不足。老一辈人往往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两代人可以取长不短,不利的一面主要体现:不同代际,由于年龄、观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方面有差异,在家庭教育时会出现矛盾。这种教育的不一致会削弱家庭教育功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三、我国现代家庭发展的趋势:小型化、核心化第三节:家庭关系一、 家庭关系的特点:1、家庭关系是以婚姻血缘为纽带的。2、家庭关系最为持久、稳定。3、家庭关系表现出任何一种社会关系都不曾有的连续性和承先启后性。4、家庭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和道德的监督。二、 家庭关系的类
8、别: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亲子关系是以血缘或收养为基础的,亲子关系在家庭中直系血亲中最近的一种关系,它是不可选择的,他是永久的。它有特定的权利与义务。父母必须抚养子女(从法律上肯定了家庭教育功能),子女必须赡养父母,亲子关系是人生最初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深刻影响。三、 家庭功能:1、生育功能、2、性生活功能、3、抚养和赡养功能、4、情感交往功能、5、物质产物功能、6、教育功能、7、娱乐功能、8、宗教和政治功能四、 家庭功能的变化:1、生育功能逐渐退化、2、生产力从丧失到恢复。3、消费功能由平均到多元、4、教育
9、功能分化: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更体现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生活习惯等方面,而过去偏重的知识技能更好的是有学校承担,家庭教育功能的分化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后果。5、赡养功能弱化。五、 家庭教育功能的演变:同其他社会形态的家庭教育相比,社会主义家庭家庭有许多新特点,越来越多的家长非常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而且自觉地用民主态度教育孩子,儿童青少年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家庭教育中传授产生技能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小,而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处事能力的培养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第三章:家庭教育第一节:家庭教育的概述一、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国民
10、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教育与影响过程,家庭教育的这种教育和影响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占据主要地位。二、 家庭教育的性质:1、它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2、它是一种充满了亲情的教育。3、它是一种稳定的持久性教育。三、 家庭教育的特点:1、教育内容包罗万象。2、教育形式无固定模式。3、家庭教育因素复杂多样四、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起着奠基作用。3、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内的个体行为,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五、 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1、家庭物质
11、环境的影响:居住条件对幼儿身心发展会有影响,居住面积大,孩子的活动场地大,有利于幼儿身体发展。居住面积狭小,采光、通风条件不好会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2、家庭的经济收入多少虽然不是家庭生活幸福的唯一条件,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条件,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六、 家庭精神环境对子女的影响:家庭的精神环境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素养等方面。家庭成员能和睦相处,夫妻恩爱感情深厚,家长爱学习,自觉不断地最求新知识,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父母也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并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形成热爱真理、尊重知识、勤奋好学的氛围,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益的。相反之。七、 家庭教育对子女
12、的影响(终生的)第二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正规、更科学、更系统。二、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工作,发挥整体合力。(1)、使家长了解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相应地做出配合。(2)、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表现情况。(3)、努力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2、要充分调动家长主动关心子女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发扬家庭教育的优势。3、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要加强可操作性,落到实处。4、家庭教育指导要面向全体性三、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得到重视与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信息化时代使得学校、家庭不过是少年
13、儿童接受信息的诸多渠道中的一条途径。四、 幼儿园如何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利用传媒?(选择性、有限性)第三节:学习社会中的家庭教育一、 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首先是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持续加快,每个人都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问题,人们所学的知识老化的过程不断提前。要实现家庭的终身教育目标,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1、家庭成员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2、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保持高涨的学习欲望和能力。3、塑造新的生活形态二、 学习型家庭的界定:学习型家庭是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是一种家庭文化,它塑造着家人彼此期待的行为模式,共同愿望,并提供新生代社会化的基础,学习型家庭是现在和未来家庭的理想图景、
14、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三、 学习型家庭的特点:1、家庭成员有终身学习的理念。2、要有主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3、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投入。4、能正确评价学习成果。第四章家长与子女第一节:父母的职责(指角色地位和责任)一、家庭角色分为两种:一种不可选性,一种可选性生活中影响角色的因素:1、社会地位对父母角色的影响。2、教育背景对父母角色的影响。3、性格对角色的影响。4、成长经历对角色的影响。二、父母的作用:1、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举足轻重的作用。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为什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第一个直接模仿的对象,首先,家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决定
15、了他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他们能给孩子树立一个怎样的榜样。从孩子身心发展来看,幼年的孩子不仅身心依赖父母,同时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眼里都是对的。幼年期孩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模仿,模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主要学习形式。四、 称职父母的典型特征:1、身体素质。2、道德品行。3、观念意识。4、文化修养。5、人生态度。五、 父母的角色分工及教育责任:父亲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父亲能给孩子带来稳定、安全的心里感觉,是力量的象征,父亲主动参与家庭教育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和自信。现代的观念认为父亲应更加重视子女的自主行为。母亲的教养作用:传统的观念认为母亲
16、在家庭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料理家务,解决生活琐事、抚养孩子、满足孩子生理需要,培养孩子生活和行为习惯,使子女有良好的品行。现代的观念认为母亲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训练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第二节:祖辈的职责一、 祖辈家长是指比父母长一辈的家长。二、 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1、主干家庭的祖辈家长。2、隔代家庭和留守家庭的祖辈家长三、 祖辈家长的作用:1、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在生活上帮助子女解决后顾之忧,满足孩子对亲情的渴望。2、弥补年轻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3、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将我国优秀的道德观念一代代传输下去。四、 祖辈家长教育的特点:1、与年轻家长相比,他们的教育特点,隔
17、代亲,与年轻父母相比,他们的文化知识、外界信息、身体状况等较为欠缺,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应处于配合、弥补的地位。2、祖辈家长家庭教育的优势:有充足的实践与孙辈进行互动接触,祖辈家长在家庭中特殊的权威性往往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效果。较好的继承“家风”一个家庭在历代的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道德规范等。五、 祖辈家长教育的局限性:局限性首先表现在祖辈家长教育条件的不平衡,祖辈家长相对比较封闭,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能力较弱。第四节:亲子关系一、 社会转型期的亲子关系特点的新发展:1、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流动性增加,亲子之间交流接触的机会降低。2、子女的自主意识加强,他们追求
18、亲子之间的平等对话。3、家庭结构小型化,亲子关系更趋直接、集中。二、 亲子互动:互动的基本特征是两个不同主体间相互的行动、行为,亲子互动是亲子关系的动态展示。三、 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父母自身的因素:父母的观念意识中儿童观、生育观、教育观是否正确对亲子关系影响很大,父母的文化程度也会影响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也是影响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父母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四、 子女方面因素五、 环境因素:指传统文化背景和时代风尚第五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第一节: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与类别一、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所谓观念,是指一个人的看法、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观念是人对外部事物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看
19、法,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家长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在怎样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和认识。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规定着学前儿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它包括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二、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合理的期望值可以给孩子与家庭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孩子更快、更好地成长。三、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类别:1、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是学前儿童家长对学前儿童的认识和看法。主要指学前儿童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权利和地位、儿童的特质和能力以及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四、传统儿童观:学前儿童父母往往把子女放在完全依附自己的地位上,以为子女必须一切
20、听从大人的安排,接受家长的灌输。现代儿童观(儿童公约):1、无歧视原则。2、儿童利益优先原则。3、保障儿童生存权、生命和发展的原则。4、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的原则。现代的学前儿童家长承认儿童也是独立的社会成员,应该有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其人格应得到尊重,并自觉地遵循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1、孩子是一个非成年人。2、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尊重他的权利和人格。3、孩子是一个有潜力的人,家长应该信任和培养他。4、孩子与孩子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学前儿童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科学教教育观:1、首先,儿童是独立的个体。2、其次,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素质发展的需要。3、最后,家长应了解学前儿童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个体
21、,支撑其躯体、协调其行为的是丰富的精神世界。学前儿童家长的人才观:学前儿童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包括人才的标准、人才的价值等。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的影响一、 对儿童实行“六解放”:脑、眼睛、耳朵、嘴、手、脚二、 不同的教育观对其教育行为的影响:应是引导孩子去追求真理,启发他的智慧,指示给他人生的正确目标和意义,防止和纠正他们的恶劣习惯和行为,引导他们向上和进取,使孩子们的精神和身体都能够充分合理地成长。三、 不同的人才观对其教育行为的影响:高期望、低期望、期望适当。四、 皮格玛利效应(期望效应):需要父母真诚的爱,耐心的爱、信任和合理的期望
22、,始终相信孩子会达到希望的目标,不管他当前遇到多少失败和挫折,这时最重要的是安慰和指导。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因素一、 学前儿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教育观念的影响所谓学前儿童家长受教育程度,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受教育的年限、状况。父母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具有的教育观念:1、不同受教育程度幼儿父母的儿童观不同。2、不同受教育儿童父母的人才观不同。二、 学前儿童家长不同的职业对其教育观念的影响:1、不同职业幼儿父母的儿童观不同。非脑力劳动幼儿家长比脑力劳动幼儿家长更无原则地爱孩子。2、不同职业幼儿父母的教育观不同。3、不同职业幼儿父母的人
23、才观不同。第六章:学前儿童家长的家养方式第一节: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与类型一、 方式:人们水花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我们认为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家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二、 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类型:1、民主权威型,2、绝对权威型。3、娇惯溺爱型,4、忽视冷漠型第二节: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对其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一、 民主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家长的教养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儿童有独立性、积极性、态度友好、情绪安定等性格特征。民主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在其教育行为上注意给孩子创设理
24、解、民主、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的发展提供兴趣与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自由与独立,接纳孩子的行为,并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尝试。二、 绝对权威性教养方式对家长的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家长在教育行为上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要求过分严厉,过多限制,缺少宽容,奉行棍棒教育,造成幼儿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自我依赖程度也较低,往往不能接纳自我,情绪不安定,极易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表现为逃避或反抗、胆怯或粗暴。他们既依赖、顺从被人,又常常对别人反抗、凶残。三、 娇惯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家长的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父母吧孩子摆在高于父母的不恰当的位置上,倾注给孩
25、子的爱抚程度很强,超过了一般的限度。过多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依赖性强、骄纵、神经质、缺乏独立性、懒惰、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任性、为所欲为,缺乏责任感和忍耐心,不适应集体生活,遇事优柔寡断,形成一系列不适应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四、 忽视冷漠型教养方式对家长的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家长地孩子不闻不问,容易产生分歧与代沟,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情绪不稳定,富有攻击性,对人冷酷,自我控制力很差。也有些人有较强的自理精神和创新性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一、 家长本身特点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家庭中要倡导一种恩爱、和谐
26、的夫妻关系)二、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三、 孩子本身的特点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1、孩子的性格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四、 孩子的年龄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3-6岁儿童母亲的家养方式在多数方面尚未出现明显分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母亲教养方式的分化是以儿童当前的特点,发展任务及社会的要求为转移的,3-6岁儿童而言,保障生存与身体健康一直是他们的基本任务,而且幼儿期的就教育是以愉快轻松的游戏为主。五、 孩子性别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第七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第一节: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概念、类别一 、学前儿童教育能力的概念:家长教育能力是家长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教育子女
27、的科学知识,解决在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培养使子女 身心健康的机智、策略、技巧和技能。二、性质: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是解决具体怎样教的问题,是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三、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类别:1、了解儿童需求的能力(1、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孩子。2、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孩子。3、在劳动活动中了解孩子。4、在学习活动中了解孩子)。2、评价儿童发展(1、评价幼儿发展额趋势。2、评价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认,情,行)。3、协调亲子关系。4、处理儿童问题。四、如何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弄清情况,分清是非,作出恰当的判断,分析情况和问题的原因,再着手去处理、解决。对待子女的进步或过失,要抓好“第
28、一次”家长要特别重视对孩子第一次错误和过失的处理,抓好不放,谨慎处理,严加管教。第二节: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一、了解幼儿需求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1、了解儿童安全感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1、首先是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来自父母的和睦,2、其次了解幼儿的安全感来自于同伴和团体的信任。3、最后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孩子的自信心)二、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家长的教育行为有哪些?答:1、首先要保护孩子,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家庭感觉。2、了解儿童安全感需要能力强的学前儿童家长,会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满足孩子获得同伴认可的需要。3、了解儿童安全感要能力强的学前儿童家长重视对孩子自
29、信心的培养,能提供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锻炼、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逐步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4、家长创造交往条件,往往无条件地鼓励孩子呼朋唤友,无条件地欢迎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5、在孩子不顺利和成功时给予信任,当孩子在遭受到失败和挫折时更给予信任。三、了解儿童创造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建立孩子的创造能力了家长的教育行为有哪些?答:1、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有创造的需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去创造。四、了解儿童成功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建立儿童成功需要的能力家长的教育行为有哪些?答:1、成功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他是孩子建立自信必不可少的条件。了解儿童成
30、功需要能力强的学前儿童家长,当孩子得到成功时,父母则由衷地赞赏孩子,由衷地为孩子的梅一点进步高兴。五、了解儿童探索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了解儿童探索需要的能力家长的教育行为有哪些?答:1、对孩子的一幼稚的动作,如用手掏墙角的沙泥,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并允许孩子进行这样的探索,对孩子提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各种各样问题,耐心解答,有的实在回答不出来,或查阅字典,或亲身实践,直到孩子满意为止。六、 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评价儿童发展能力强的学前儿童家长,能用家庭教育得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对孩子做出纵向大发展性评价。1、做出纵向评价。2、评价儿童发展有依有据。3、就事论事不借题发挥。4、
31、评价时坚决不感情用事,而是非常客观和理智。5、从自身找原因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家长了解儿童需求能力的因素一、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了解儿童需求能力的因:1、家长的主观随意性2、忽视沟通,拒绝沟通3、轻信、胡猜二、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评价儿童发展能力的因素:1、评价缺乏家庭教育得基本知识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知识。2、评价缺乏依据,贬低孩子。3、带有过重的感情色彩。4、错误归因评价。三、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协调亲子关系能力的因素:1、亲子关系没有一定的宽容和松弛度。2、家庭教育没有规约。四、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处理儿童问题能力的因素:1、片面了解、掌握情况。2、未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
32、点的知识第八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原则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一、 家庭教育的目的:人的社会化为什么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答:1、未成年人通过家庭教育最早获得最基础的生活技能和知识。2、未成年人通过家庭教育获得对社会的最初认识。3、未成年人通过家庭教育逐步懂得一些最基本的社会规范。二、 反向社会化(后喻文化)三、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1、幼儿在体力、智力、品德、审美诸方面发展。2、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幼儿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四、 学前教育的目的作用:1、学前家庭教育目的的控制、促进着学前儿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2、学前儿童
33、家庭教育的目的指导着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原则、任务、内容和方法。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健康教育、任职教育、品行教育和审美教育四个方面。一、 健康教育与的任务与要求:在学前儿童个体的发展中,生命的健康是保证其发展的物质条件。二、 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任务:1、交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2、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3、激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三、 健康教育的要求:1、首先应关注孩子饮食的安全,不要给孩子吃不洁食物或变质食物,防止病从口入。2、其次,应注意孩子游玩
34、的安全。3、应关注孩子大脑的安全。4、应关注孩子看电视的安全。四、 认识教育的任务及要求学前儿童家庭认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丰富孩子的认识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动口、动脑习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五、 认知教育的要求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和交往的工具,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认知教育的时候,要格外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发展孩子倾听语言的能力。其次,应发展孩子理解语言的能力。第三,应发展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第四应发展孩子识字的能力六、 品行教育的任务在孩子还处于学前教育期就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完全符合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客观规律。学前儿童家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
35、子文明的行为,陶冶孩子积极的情操,提高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七、 品行教育的要求:首先应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其次,应培养孩子的合群性。最后应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八、 审美教育的任务及要求九、 审美教育可以陶冶性情,开发智力,培养意志、增进健美。下去儿童家庭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表现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十、 审美教育的要求:1、首先,应加大孩子的艺术投资。2、其次应尊重孩子的艺术爱好。3、再次应鼓励孩子的艺术创造。第三节:下去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一、 寓教于生活和娱乐中的原则:1、由于学前儿童还很幼小,他们不能独立生活,需要成人照料,孩子
36、的任务就是成长和玩。2、寓教于生活和娱乐的原则,并不要求家长花费专门的时间和精力。学前儿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只需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就可以了。二、 理性施爱和要求适度相结合原则1、 理性施爱(的作法)?答:要贯彻理性施爱的原则,学前儿童家长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而且要有正确的儿童观,具有正确儿童观的家长,既看到儿童身心不成熟、幼稚的一面,又看到他们具有极大可塑性,更理解孩子身心迅速发展,拥有巨大潜能,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的方面,根据正确的教育目标,严格要求孩子。2、 要求适度原则:(的作法)?答:1、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可行性、渐进性和实效性几方面。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提出的教育要求有助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个性的成熟,完善,教育要求的可行性,是指家长所提的驾驭要求应符合孩子的发展水平,使之稍作努力便可获得成功,3、教育要求的渐进性,是指家长所提的教育要求符合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顺序,考虑知、情、意、行相互关系形成系列。4、教育要求精选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