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55122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南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 (20212025年)(国发2021) 11号)和广西全民健身实施 计划(20212025年)(桂政发2021) 46号),更好地满足全 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 身运动,进一步提高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推进新时代首府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体育强市建设新 局面,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视察广西427

2、”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 要求,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贯 彻落实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加快体育强市建设,争创 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构建更高水平的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南宁人民健康 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展示文化软实力 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为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壮美广西首善之地做出积极贡献。(二)发展目标。时间不少于1小时。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建设,开展民族传 统体育进校园活动,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按照“一校 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创建体

3、育传统特色学校。 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 展。支持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建立和培育学校体育项目代表队。 建立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推动每年举办市级中小学生运动 会和体育项目联赛。建立校内联赛、校际联赛、夏令营(冬令营) 三级联赛一体化竞赛体系,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工作不断发展。配 合自治区筹备举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加强统筹协 调,落实、落细、做好南宁赛区赛事活动各项工作。推动体卫(医)融合发展。完善大众健康管理向依靠体育健 身“主动、前端的健康干预的发展,健全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 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推动体卫融合服务 机构向基层覆盖

4、延伸,支持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 门诊。推进体卫融合理论、科技和实践创新,推广常见慢性病运 动干预项目和方法。大力发展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加强运动处 方师培养,试点推进“体医融合”社区体育健康促进项目,健全“体 医融合”医生队伍,推广应用运动处方。促进体旅融合发展。结合各县(市、区)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美食、非遗、特产资源,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体 育旅游业。鼓励乡村统筹规划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山 地户外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航空飞行营地等特色体育设施, 植入乡野特色体育赛事活动和乡村体育旅游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普及推广山地户外、水上、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

5、托车 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 供给,鼓励开发以体育为主,融合文化、健康养生、娱乐等综合 内容的组合产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 赛事和示范基地,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市。(十一)创新性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挥民族体育示范项目引领。按照对传统优秀文化系统性保 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路,坚持分类指导与统筹规划 原则,开展区域合作,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形成保护的合力, 不断挖掘和传承少数民族体育特色项目。打造民族传统体育品牌 赛事、活动和节庆,办好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壮族三月 三民族体育活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支持各类学 校

6、开展少数民族传统项目教学和展示活动。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 体育与旅游产业结合模式,将竹竿阵、会鼓、打扁担、抛绣球、 滚铁环、舞龙、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等群众参与度高、娱乐性强 的民族体育项目引入旅游景点,进学校,提升其文化内涵,弘扬 传统文化,使其真正融入群众生活得以传承和发扬。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深度挖掘。充分利用壮乡首府少数 民族传统文化富集优势,深度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身 文化优秀资源,鼓励各县(市、区)结合民族、地域文化及地理、 自然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方便参与、具有民族特色、地域 特点、可持续性发展的全民健身活动。继续打造宾阳县舞炮龙, 马山县会鼓、打扁担,隆安县龙舟,青秀

7、区芭蕉香火龙、壮族斗 竹马,邕宁区壮族抢花炮、高脚竞速,良庆区香火龙、香火球, 武鸣区抢花炮、珍珠球、抛绣球、舞狮、舞龙等具有少数民族特 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十二)深化体育健身对外交流合作。开创体育对外交流新格局。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 全民健身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体育交流融入“南向、北联、东融、 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体育交流合作力度,共同举办各类体 育赛事活动。深化与体育强市在体育人才、体育训练、体育康复、 体育旅游、体育学术科研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气候、生 态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区外省市运动队到南宁开展训练。增强城

8、市国际体育赛事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加强与东盟国 家运动员互访,组织双边体育竞赛、培训,鼓励民间体育组织交 流,开展具有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持续打造并丰富中国一东盟 系列赛事,以体育为媒、以棋会友、以球传情,不断增强与东盟 国家体育文化交流,打造面向国际特别是面向东盟的重要区域赛 事中心城市,增强城市国际体育赛事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服务 “南宁渠道”升级。(十三)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社会氛围。繁荣体育文化,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相结合,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以及互联 网、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并借助各类重大体育赛事及节庆 体育活动,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

9、果,提高全社会对全民健身 价值的认识和关注,推广普及科学健身运动预防和促进疾病康复 的知识和方法。力口强“三微一端”建设,依托各类媒介搭建健身文化 交流平台。讲好群众健身故事,每年宣传一批群众身边的健身健 康模范人物、家庭、组织,营造健康文明的全民健身社会氛围。三、保障措施(十四)加强全民健身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树立“大体育”理念,构 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全民 健身多元共治的“大群体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实施。发挥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 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县(市、区) 人民政

10、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 台本辖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 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全民健身空间用地统筹纳入 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对其优先保障。鼓励各级财政 加大体育事业投入力度,重点用于全民健身工作。(十五)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 培训中的作用。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吸纳医务人员、社区文体工作者、退役运动员、体育教师、健身 教练等专业人才加入,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畅通各类 培养渠道,引

11、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加大对体 育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培训力度,搭 建全民健身线上培训和交流平台,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 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职 称评定工作。(十六)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重视运动安全的科普教育,开展运动安全线上和线下教育活 动,提高群众增强安全锻炼意识。加强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 监管,确保符合应急、疏散和消防安全标准。对各类健身设施的 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设运动健康促进站点, 配备简易医疗设施,有条件的馆场建议配置除颤仪等急救设备, 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

12、产品质 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健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 机制,执行“一赛事一方案”制度。健全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 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 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坚持防控为先、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 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十七)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全民_ 14 一健身和公共体育服务中的应用与融合,完善“互联网+全民健身服 务平台一运动绿城,打造集全民健身电子地图、体育场馆运营、 体育赛事活动、体育教育培训、健身指导、国民体质监测等为核 心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化、智慧化、数字化的全民健身公共 服

13、务体系,为市民的体育休闲、健身场馆、赛事活动等提供全方 位及完善的信息资源及互动服务。对于新建(改扩建)的公共体 育场馆,同步实施场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场 馆开放使用效益,鼓励加大智能健身设施建设。(十八)强化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加强监督检查。科学安排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推进步骤,落实工作责任。市体育 局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本计划 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做好年度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 工作。健全完善市、县(市、区)两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进 展情况监

14、督与检查制度,在2025年对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 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此件公开发布抄送:市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5月30日印发到2025年,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主线,全面提 升全市全民健身工作水平,形成健全完善的市、县(市、区)、乡 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经常参加体 育锻炼人数比例保持在46%以上,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 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建有体育公园(体 育综合体)12个以上,全民健身中心12个以上,健身步道8

15、00公 里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5块以上。城乡居民达到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2%以上。构建 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 化,建成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 服务体系,开创壮乡首府全民健身新篇章。二、主要任务(三)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模范县(市、区)。以创建全民运 动健身模范市为主线,将创建工作融入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突出 高点谋划,强化组织领导,对接群众健身需求,注重顶层设计, 贴近时尚引领,勇于争先创优,以更高、更远的视角,全面提升 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的满意度及全民健身活动

16、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度,力争成功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推进一批模范县(市、 区)创建工作。(四)健全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优化城乡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推进全市辖区城乡体育设 施专项规划编制,明确计划实施各年度目标任务,优先规划建设 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支持完善未达标的乡 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健身设施建设,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积极推进体育公园、口袋公园规划 建设,组织实施健康惠民工程服务群众健身项目,为公园、社区 配套建设篮球场、气排球场、羽毛球场、健身路径、乒乓球桌等 一批体育场地和设施,满足周边群众健身娱乐需求。力争到2025 年,各县(市

17、、区)建有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田径 场、游泳馆(池)、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城区建有中型全民健身 活动中心、游泳馆(池)、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乡镇建有灯光篮 球场、小型全民健身广场;街道建有小型全民健身广场、多功能 运动场;行政村建有室外篮球场、室外乒乓球场;社区建有多功 能运动场地、健身路径,实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 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构建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 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 0.3平方米的标准严格规范配套群众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 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未达

18、标的老城区与已建 成居住区,要通过城市更新、改造配建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地 配建体育健身设施。支持盘活城市空闲土地和挖掘存量建设用地 潜力,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改造建 设健身场地设施。结合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二期工程、水城建设、街头绿地建设、绿道建设等工作,增设体育健身场地和设 施,着力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倡导委托社会力量运营 公共体育场馆新模式,挖掘和释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潜 力。持续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支持场地设施向 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完善绩效评价及资金补助政策。鼓励 支持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新高 地

19、,引导群众科学健身、就近健身。加强户外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在邕江等城市内河沿岸建设体 育公园、健身步道,建设摩托艇、皮划艇、桨板、龙舟、路亚垂 钓等水上健身休闲运动项目设施。在马山、上林等县(市、区) 的山地、丘陵地区建设登山步道、攀岩、拓展等运动场地。鼓励 和支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冬季项目运动场地。继 续推进社会足球场地建设专项行动。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足球 场地数量达到0.5块以上。(五)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继续办好元旦冬泳活动、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青少年阳光 体育大会、“酷动先锋”南宁城市运动系列挑战赛、体育黄金联赛、 龙舟赛、解放日长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及老年

20、人健身养 生嘉年华等具有南宁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赛事,积极发掘形 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参与度更高的全民健身活动,健全“一地 一品”“一地多品”系列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发展足球、篮球、羽毛 球、气排球、乒乓球、广场舞、太极拳、健身气功等群众喜闻乐 见的项目,开发漂流、皮划艇、桨板、帆船帆板、尾波冲浪、摩 托艇等休闲项目,扶持推广珍珠球、建球、投绣球、武术、高脚、 板鞋、花炮、龙舟、舞龙、陀螺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社区 体育赛事活动,打造线上与线下比赛相结合、全社会参与、多项 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社区运动会,推动实现“天天有活动,人人 能运动推进南宁户外运动核心区域建设,持续打造马拉松、自 行

21、车、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及低空运动等赛事活动品牌,鼓 励各县(市、区)、开发区、各部门及社会力量利用当地特色优势 和自然资源禀赋,依托民俗节庆和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举办全民健 身赛事活动,形成“一地多品”发展格局,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的内 容供给。全市每年举办县级以上赛事活动达300场次以上。(六)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健全市、县(市、区)两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国民体质监 测站(点),做好国民体质检测服务。实现国民体质检测、国家体育 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的常态化。依托 南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各县(市、区)监测中心(站),采取 固定站点监测和体质监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等

22、方式,推动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定期公布国民体质监测数据。 深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 设,充分发挥体育指导员队伍组织体育运动、指导科学健身方面 的骨干作用。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优化社会健身指导 员结构,提升科学健身指导能力和质量,大力弘扬全民健身志愿 服务精神,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开 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切实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构建全民 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网络,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 体育、医疗领域专家的权威效应以及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健身 达人的引领效应,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到2025

23、年底,城市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全市城乡居民达到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七)健全体育健身组织服务体系。发展壮大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完善市本级、指导各县(市、 区)依法成立本级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青少年体育协会、 足球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体育志愿者协会及若干具有本 地特色或群众需求的体育协会,支持群众性体育组织、城镇社区 及行政村体育组织和健身站点建设发展。拓展乡镇(街道)综合 文化站、社区文化室(中心)和文明实践所(站)的体育服务功 能,扩大基层体育组织覆盖面。鼓励健身团队向所在地乡(镇) 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备案。鼓励体育组织向乡镇(街道)

24、、 行政村(社区)延伸,构建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群众身边的全 民健身社会组织网络。到2025年底,全市在民政部门、行政审批 部门登记注册的体育社会组织数量达到300家以上。提升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推 动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发展,鼓励和支持构建有支部、有场地、 有活动、有经费、有服务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发展新格局,培育 一批知名度高、示范效应明显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发挥全民健 身社会组织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和参与体育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等级评定,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 和参与人次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八)促进重点人群健身均衡发展。支持重点人

25、群开展健身活动。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点, 多渠道、多层次引导和支持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 进城务工人员和妇女等重点人群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制定实施重 点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健身指导力度。 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人、未成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提升 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适老化、适幼化水平。开发推广适合老年人参 与的健身休闲项目,丰富社区养老健身服务。完善公共健身设施 无障碍环境,促进体育社会组织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机 关、进企业,提供适合重点人群的公共体育服务,推动重点人群 积极参与健身、乐于健身、受益健身。实施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青少年近视、肥胖、脊 柱

26、侧弯等问题的体育健身干预,鼓励各类学校成立体育项目青少 年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和俱乐部,组织开展体育夏令营、冬令营 等活动。健全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跨区域县(市、区) 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 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 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帮助青少年掌握1至2项体育运动技能。加快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大动作发 展和身体锻炼的设备设施。(九)加快打造南宁体育产业核心区。建立健全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以建设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 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为契机,根据自治区体育产业发展空间 布局,完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

27、展政策支撑体系,优化县(市、区) 体育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各类体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 体育产业集聚区,构建特色鲜明、良性互动的体育产业发展布局, 加快推进南宁体育产业核心区建设。着力培育打造一批创新能力 强、有竞争力的体育龙头企业,支持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 坚持“项目为王”,加快体育重大项目建设和新项目落地实施,促 进体育行业投资稳定增长。鼓励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参与投资 体育产业项目。扶持发展一批体育赛事运营公司,深挖赛事经济。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 建设、“三企入桂”行动工作部署,招引国内的体育龙头企业和重 大项目落户南宁。推动建立以健身休闲

28、、体育旅游、竞赛表演、 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为主、门类多样 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丰富体育产业发展业态。深化体育与旅游、康养、文化、农 业、林业、商住、会展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运动休闲 集聚区,建设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示范 基地、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路线。支持建设体育特色鲜明、-8 -服务功能完善的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运动康复和医学相结合, 探索建设一批体医融合综合体;争取将中国(南宁)一东盟体育 产业博览会纳入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系列展会活动;积极培育户外 运动、智能体育等产业,催生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体育健身消费升级。充分利用体育影响

29、力大、参与性强 的特点,增加体育在健康、体验、新奇、互动、娱乐等方面的元 素,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 丰富线上线下体育产品供给,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扩大体育 消费。大力发展健身休闲、户外、航空等时尚并具有消费引领的 运动项目,不断增加全市体育产业示范品牌,增强体育消费的内 在动力。鼓励探索向群众发放体育消费券,拓展体育健身、体育 观赛、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促进健身休闲、竞赛 表演产业发展。培育夜间休闲健身聚集地,拉动“夜健”消费水平。(十)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推进“体育+”融合发展。落实“健康广西2030”规划与健 康广西全民健身行动方案,进一步树立“大健康、大体育”理念, 促进体卫融合、体教融合、体旅文融合、体农商融合、体育与民 族融合以及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扎实开展全民健身与各行业在 理念、机制、政策、规划、组织、设施、队伍、活动、信息等方 面的“九大”融合。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基本实现青少 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