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模块学习)(十九)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94504554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模块学习)(十九)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模块学习)(十九)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模块学习)(十九)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模块学习)(十九)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1据学者考证,陕西岐山出土的青铜器(卫盉、卫鼎)铭文中分别记载了周共王时贵族裘卫向邦君厉买田和与矩伯进展土地交易并通过在场的执政官界定土地四至的史实。这反映出当时( )A. 贵族成为土地交易主体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峻B. 土地私有观念深入民间D土地商品化的社会趋势解析:选D依据周共王时期贵族裘卫向邦君厉买田,以及与矩伯进展土地交易可知,当时的土地已经成为商品,这反映了土地商品化的历史趋势,应选 D 项;材料仅反映了贵族之间的土地交易,并没有其他阶层的参与,不能得出当时贵族是土地交易的主体,排解 A 项;题干

2、中的土地交易反映了土地私有观念的存在,但只是在贵族之间,并没有深入民间, 排解B 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买卖现象,并不是土地兼并,排解C 项。2(2023宁德二模)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写道:“中国人以为富强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由 此可以看出,影响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是()A. 地理位置C生产技术B. 农耕经济D统治政策解析:选 B 据材料“中国人以为富强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可知中国小农经济影响了中国人的富强安定观念和田园诗风,应选 B 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具

3、有封闭性,因此地理位置很少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排解 A 项;生产技术属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影响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排解 C 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可能会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但并不是主要因素,排解D 项。3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井田时期,就是以小农户为根本生产单位,尽管土地是公有,根本的操作单位却是这些独立的小农这种五口之家,耕田百亩的标准小农户,无法形成生产者一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商品交换发生极早, 非如此个体小农户无法生存。”作者认为( )A先秦时期就已具备自由经济的特征B小农户作为自然经济的根底 C个体农户较早就开头进展商品贸易D商品经济促进

4、农业生产进展解析:选 A 依据材料“这种五口之家,耕田百亩的标准小农户,无法形成生产者一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商品交换发生极早”可知,作者认为早在井田制实行的先秦时期就已经进展出了自由的商品贸易,应选A 项。4(2023福州期中)以以下图是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石。画面中心为一农夫驱除二牛力耕,上部一妇人举锄耘田,左上角还有一头小牛犊在玩耍。材料描述的是( )A. 牛耕技术普及全国C曲辕犁进一步完善B. 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状况D精耕细作的家庭农业生产解析:选 D据图片可知,东汉时一家一户小家庭从事农业的生产场景,即铁犁牛耕与人力相结合,应选D 项;“普及全国”说法过于确定,排

5、解A 项;材料只提到生产的耕, 并没有涉及生活的织,排解B 项;曲辕犁在唐代才消灭,排解C 项。5下表是局部西周遗址开掘出土的农具状况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选项是()遗址地点长安张家坡所属时代石器93蚌器173骨器82铜器0出处沣西开掘报告长安客省庄6921610沣西开掘报告扶风云塘18870文物1980(4)磁县下潘汪西周4417740小计2243791540考古学报1975(1)A西周时期农业进展集中在关中一带B当时农业仍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C西周时期农具以自然工具为主 D西周农耕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解析:选 C依据材料信息看出出土文物主要是以石器、蚌器和骨器这些自然存在的材料为主,说明西周时期

6、农具以自然工具为主,应选C 项。6(2023厦门二模)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天下置预备仓,并购粮储存以备救荒;设置营田司,专掌水利,使“遇旱涝,民不为病”。此外,朱元璋也重视对灾区的赈济,措施主要有调粟、养恤、除害等。这些措施() A有效地维持了社会长期安定 B成效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权威 C重在防救结合化解灾荒风险 D是疗养生息重视农业的表现解析:选 C材料“令天下置预备仓”重在预防,“重视对灾区的赈济”重在灾难发生后的救济,表达出防救结合化解灾荒风险,应选C 项;这些措施只是有利于维持社会安定,“长期”的效果无法得出,排解 A 项;皇帝的个人权威影响成效,并非打算性因素,排解 B 项;材料强调防

7、灾救灾,与轻徭薄赋的疗养生息政策无关,排解D 项。7. 汉书食货志记载董仲舒对汉武帝说:“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 名田,以赡缺乏,塞并兼之路。”汉宣帝时颁行的令甲规定:诸侯在国,名田他县, 罚金二两。这说明当时()A诸侯国实力增加严峻威逼中心集权B政治权力与经济实力消灭严峻分别C经济手段是稳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D抑制土地兼并是稳固统治的重要措施解析:选 D材料中“限民名田”“塞并兼之路”“名田他县,罚金二两”反映了西汉不同时期都实行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抑制土地兼并到达稳固统治,应选D 项。8. 班昭(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针线赋中载,“熔秋金之钢精,形微妙而

8、直端”。作为例证,材料可以说明( )A汉赋的风格受到史学观的影响B铁制品已应用于汉代日常生活C古代技术创推动手工业进展D汉代兵器制造已到达较高水平解析:选 B 据材料“熔秋金之钢精,形微妙而直端”,可知钢针做工精巧,说明铁制品已应用于汉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应选B 项;班昭是汉代人,针线赋并非史学著作, 排解 A 项;材料只提到钢针的制作,并没有提到是否推动手工业进展,排解C 项;铁针并非兵器,排解D 项。9. 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格外简洁,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简洁,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

9、()A. 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C农业进展推动饮食变迁B. 生产工具消灭根本变革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解析:选 C 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秦汉时期的农业比先秦时期有了较快的进展,如铁犁牛耕被广泛使用、代田法的推广、各种水利工程的兴建等,这些都促进了农业的进展,当农业获得较快进展之后,反映在饮食领域就消灭了题干中的现象:即从“粮食加工方式格外简洁,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进展到“由两餐制渐渐向三餐制过渡”“磨制面粉越来越简洁,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应选 C 项。10. 中唐以后,南方各个丘陵山区大量垦辟茶园,不少农家以栽茶、种茶为生,称为“园户”。陆羽茶经的记载说明,唐代的茶树栽培、茶叶采摘

10、和培制加工技术已相当成熟。可见,这一历史时期( )A. 民营手工业已实现规模化的经营C茶叶生产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B. 经济重心根本南移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解析:选 C 依据材料“南方各个丘陵山区大量垦辟茶园,不少农家以栽茶、种茶为生”可知,茶叶生产规模扩大,并且成为一些地区和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应选 C 项;材料“大量垦辟茶园”“茶树栽培、茶叶采摘和培制加工技术已相当成熟”反映的是茶叶的生产和技术,与民营手工业规模化经营无关,排解 A 项;经济重心根本南移是在宋朝,与“中唐以后”时间不符,排解 B 项;材料“大量垦辟茶园”“茶树栽培、茶叶采摘和培制加工技术已相当成熟”反映的是茶叶的生产和技术,

11、与商业环境无关,排解D 项。11(2023莆田一模)考工记认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这是对()A. 工匠精神的绝佳阐释C地域经济的准确记载B. 社会产业分工的准确描述D产品制作所需条件的阐述解析:选 D 由材料可知造物应当顺应天时,适应地气,材料上佳,工艺精巧,合此四项条件才能制造出精良的器物,强调产品制作所需的条件,应选 D 项;工匠精神只是材料中提及的一个方面,不能以偏概全,排解 A 项;材料强调的是生产所需条件,并未提及社会产业分工,排解B 项;“准确记载”表述过于确定,排解C 项。12. 沿海走私的现象在整

12、个明代始终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形态:(1)民间商人出远洋,载货径赴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贩卖 (2)沿海官兵私自遣人或役使军士带货到国外从事走私贸易(3)出访外国的官员载运私货或夹带商人至国外走私(4)沿海民众与海盗勾结,向国外贩卖商品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海外贸易的范围扩大B海禁政策未真正实行D传统手工业优势明显解析:选 D 据上说明代的四种走私形态,可知明代走私贸易根本是中国产品向外输出,反映了我国传统手工业产品在当时具有较强竞争力,应选 D 项;鸦片战斗后中国自然经济才开头解体,排解 A 项;海禁政策的实施助推沿海走私贸易进展,排解B 项;材料说的是明朝走私活动猖獗,并不

13、能说明海外贸易范围扩大,排解C 项。13. 宋代制瓷业突破了青白二色,成功烧制出各色瓷器,器型也千变万化,纹饰则刻、印俱全;因此名窑四起,除东京的官窑外,还有民营的汝州汝窑、禹州钧窑、定州定窑、 浙东龙泉县的哥窑、浙西余杭窑以及江西吉窑、福建建窑等。这反映出当时()A. 民营手工业得到进展 C手工业片面追求形式变化B. 制瓷业占据主导地位 D工商食官制度最终的解体解析:选 A据材料“因此名窑四起,除东京的官窑外,还有民营的汝州汝窑、禹州钧窑、定州定窑、浙东龙泉县的哥窑、浙西余杭窑以及江西吉窑、福建建窑等”可知,宋代民营手工业得到进展,应选A 项。14.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各郡设铁官 44 处,

14、而封国更以冶铁为利,如“赵国以冶铁为业”。汉武帝时博士徐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其理由是“欲及春耕种, 赡民器也”。这说明汉代()A. 铁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C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B. 冶铁业进展利于农业生产D农业已普遍实现精耕细作解析:选 B 设立铁官有利于冶铁业的进展,“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可知铁器是农业生产的利器,即冶铁业的进展有利于农业生产,应选 B 项;材料未涉及汉代其他材质农具的使用状况,无法比照,排解 A 项;设立冶铁官、鼓舞冶铁并不等同于冶铁技术提高, 排解C 项;“普遍实现”一词说法确定,排解D 项。15. 汉初,丝织品专供贵族消费。到汉朝中后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奴仆

15、婢妾皆可衣丝文绣。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 C先进纺织技术的推广B等级观念的消亡D平民政治的进展解析:选 C 由材料可知汉代丝织品从专供贵族消费到人人可用,说明纺织技术的进展和丝织品产量的增加,应选 C 项;人人可以衣丝不能说明汉代中后期的贫富差距缩小,排解A 项;汉代社会等级观念并未消亡,排解B 项;丝织品的增多不能说明平民政治的进展, 排解D 项。16. 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下,假设没有农民的辛苦和才智,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生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 20% 的浩大人口。”其强调的主旨是()A. 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C剖

16、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B. 评价中心集权的制度优势D确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解析:选 D材料确定了农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勤劳与才智,结合所学,他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才智地制造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产量,故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 17 题 20 分,第 18 题 12 分,共 32 分)17(2023三明一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进展。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20分)材料一 当时人们已生疏到水与土是农业的根底,“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宋国的农业浇灌条件也比较优越,宋境内有睢水、获水、汳水等水流,当时人们在睢水筑起堤防,旱时便可决水灌田。这些水流不仅利于宋境的农田

17、浇灌,也使水上交通得以便利。摘编自民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经济材料二 “西门豹引漳水灌邺,以富魏之河内”,“(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渠就, 用注填瘀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 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摘编自司马迁史记河渠书(1) 依据材料一,分析宋国经济进展的重要缘由,并说明其时代背景。(12 分)(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商鞅变法的有关学问,说明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意义。(8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得出重视水利兴修和浇灌。其次小问,据 材料出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经济结合所学可从总体时代背景、政治、经济

18、等角度说明。第(2)问,据材料二得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进展了农业生产;结 合所学可从有利于商业、交通运输的进展;使诸侯国富强起来,兼并其他国家,从而实现局部统一角度答复;据材料二“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结合商鞅变法得出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嘉奖耕织,兴修水利,国力增加,最终统一中国。答案:(1)缘由:重视水利兴修和浇灌。时代背景:大动乱、大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经济也渐渐摆脱奴隶制的桎梏,得到空前进展,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2)主要意义: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进展了农业生产;有利于商业、

19、交通运输的进展;使诸侯国富强起来,兼并其他国家,从而实现局部统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嘉奖耕织,兴修水利,国力增加,最终统一中国。18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12 分)材料章节主要内容第 1 章早期工业化、近代工业化等概念解读纺织业、食品工业、服装制作业、日用百货制造业、烟草加工业、造第 26 章纸业与印刷业以及重工业(工具制造业与建材工业、造船业)的进展状况早期工业化的能源与材料问题(动力、燃料、铁、木材)、原料输入与第 79 章产品输出问题、人口与工业劳动力问题第 10 章工业进展的特点,即节能省材型的进展模式第 11 章英国模式与江南工业的进展,“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上表为李伯重所著江南的

20、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一书的内容梗概。从中提取信息,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通过题干中所提及的时间段,即 15501850 年,可知李伯重所著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一书主要表达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早期工业化现象;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在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领域消灭了资本主义萌芽现象,但是这种生事物并没有进展成为生产力领域的资本主义经济,据此我们可以把论题定为“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不能走上真正的近代工业化道路”;在阐述过程中,我们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具体分析“为什么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不能走上真正的近代工业化道路”这一问题。在阐述的结尾局部,还要做一个小结,以照顾论题,使阐述构造更加完整。答案:论题: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不能走上真正的近代工业化道路。阐述: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早期工业化成就突出,但这是建立在农耕经济高度进展的根底上的。这一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使早期工业进展缺乏必要的政治保障;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照旧实行,使早期工业进展缺乏必要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等要素;社会上的农本商末观念和消费观念制约早期工业的进一步进展。综上所述,由于政治、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不能走上真正的近代工业化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