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0篇) 上午,县校长培训班在学校活动,上了一节讨论课“千米的熟悉”。自我感觉,总体来说还是到达了自己预想的效果,但是仍有很多需要改良的地方。几点想法,暂且登记: 1、不行低估孩子。在预习单中,设计了提问的环节,目的是培育学生的质疑力量,盼望提高学生预习时思索的深度。从两次上课来看,学生提出的问题许多还是很有价值的。比方,千米和吨有什么区分?有没有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了?1公里等于多少里?说明我们的学生是带着思索在学习的。孩子的学问面也不行小看,两个班都有学生知道比米更大的单位是纳米,追问怎么知道的,答复是看新闻袋袋裤知道的。还有学生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楼是80
2、0多米。这些都是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而且,对其他孩子来说,这些学问由同学口中讲出来,比教师讲给他听,留下的影响更深。所以,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2、充分建立学生的表象。今日两个闭眼想象的效果挺好,在很宁静的气氛中,随着教师的口令,走了1千米的路程、叠了1千米的大楼,又通过随后的一组图片加以强化,应当说孩子的体验是充分的,表象的建立是胜利的。 3、从学生看课堂。一节课的主要衡量标准要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其次是学生参加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仔细、情感是否投入。今日的课堂上,应当说后一点是做到了,孩子们的发言根本很完整,很自信。更让我快乐的是,这种语言的完整性表
3、达已经不是停留在浅层面了。 4、心中有学生,眼里有小组。课堂教学中真正能做到这两点,我想,离“以学定教,先生后师”的目标就更近了一步。或许“寻根课堂”的“根”也就在此吧。 一点感慨: 高效课堂,形式在课堂,功夫在课外。无论是导学单、预习单,还是学生座位的转变,都是形式上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没有这个本质,任何教学改革都是一句空话。但是,对一般教师来说,真刚要做到这一点,谈何简单啊。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 篇2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展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
4、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学问根底上,强调新、旧学问的融会贯穿。从根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头,在新旧学问的引申、进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学问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缺乏,我让学生课后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 篇3 千米的熟悉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熟悉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学问阅历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
5、知观。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始终在担忧,由于米、分米、厘米、毫米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学生也可以用眼睛去看。那千米怎么办呢?学生既不能用手比划,也不能用眼睛来看。苦于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所以就始终拖着没有上。最终征求高教师的意见,我打算在上这节课时留意做到以下两点: 1、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加学习 我们的教学楼到校门口一个来回刚好100米的距离,我就让每一个学生从教学楼走到校门口再走回来,体验100米有多远,再想象一千米就是走10个100米那么远。学生听说要走路,快乐的都举起了小手,生怕教师把自己遗忘,当得知每个人都要体验时,有学生条件反射性的一跃而起,看到学生们笑容绚烂的面孔,我知道我这样安排是正确
6、的。学生只有对这件事真正的感兴趣了,才会专心的去学习它。()走路这个环节取得了胜利,学生把自己走的步数登记,很快的就算出了1000米要走多少步。从而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用“抢做小教师”的嬉戏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加的积极性。 这节课在学生明白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的根底上进展稳固练习,为了不让学生气械地做题,我们全班一起来做“抢做小教师”的嬉戏。(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假如有错误的地方,其他同学就可以主动来抢改。)一经公布,下面立即沸腾起来,每个人都想做小教师来给别人修改错误,被点到做题的学生也憋着一股劲,我就是不让你们来改错。这样一来,课堂就很活泼,学生也在嬉戏中稳固了“
7、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 回忆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加是比拟积极的,参加面也是比拟广泛的。根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难点也根本克制了。学生也觉得比以往好玩多了。从作业状况来看,正确率也是可以的。但是,整节课各局部的连接,内容的过渡等等存在很多缺乏。在这方面我将会进一步的加强与提高。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 篇4 千米的熟悉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根底上学习的。千米虽然在生活中学生们都见过,简单承受。但是,千米不能用教具表示长度,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课的难点。本课我带着全班同学经受实际测量操场一圈的过程,让他们感知、了解操场十圈、2300步、走20分钟是1千
8、米。围绕教材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在经受中感知。同时,注意了单位换算,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在反复说算理的过程中进展稳固。熬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的规律力量。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们回忆了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进率关系,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提出新问题,引入测量比拟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接着,让学生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加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然后,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实践两种方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分别是估量:“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和实际测量操场一圈。从想象到实践
9、,使学生逐步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最终,让学生通过绕操场走5圈是1千米这个例子,自己发觉米与千米之间的关系。真正将“变教为学”这个教学理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紧接着,通过练习,稳固换算算理。 教学反思: 1、学生方面,参加面不是很广泛,个别生留意力不集中。教师应多关注,并帮忙养成好习惯! 2、教师教学方面 (1)研读教材、教参不细致,例如:10*100=1000米,不能与1000米=1千米连写。 (2)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假如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留做思索题。教师应敏捷应变课堂上的各种问题,明确教学目标。 (3)在总结概念性的学问时,让学生了解一下书中是怎么说的,加深印象。并画下来,提
10、示学生留意,作为以后做题的参考。 (4)不要重复学生的话,不仅铺张时间,还会养成学生不留意听讲的习惯。 盼望自己在不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中快速成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 篇5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根底上进展的。在此根底上,让学生熟悉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拟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把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忙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提醒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
11、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非常注意学生已有的根底,强调新、旧学问的关系,从根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头,在新旧学问的引申、进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促成新旧学问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 本节课,假如只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熟悉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究竟学生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对教学过程进展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索。 在上课伊始,我便带着学生站在能够看到学校跑道全景的教学楼上进展整体观看,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熟悉,然后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给他们记时,为学生熟悉1千米作
12、好一个铺垫。 回到教室汇报时,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由于究竟没有亲身体验“走1千米”的感受,为了帮忙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时间,估量出走1千米大约需要花15分钟,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有个比拟形象的感知。 为了帮组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为学生举了一个比拟熟识的实例:每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学生通过计算,发觉21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千米。 在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我明显的感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拟精确的熟悉。 回忆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加是比拟积极的,参加面也是比拟广泛的。但是,整节课各局部的连接准时间的掌控存在很多缺乏,在稳固练习
13、时没能适当绽开,还有个别学生还是需要亲自引导他实地走一走,才能建立1千米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 篇6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根底上进展的。在此根底上,让学生熟悉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拟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把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忙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提醒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把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
14、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非常注意学生已有的根底,强调新、旧学问的关系,从根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头,在新旧学问的引申、进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促成新旧学问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固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常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熟悉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固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
15、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假如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熟悉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熟悉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殊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制。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缺乏,我对教学过程进展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索。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四周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 篇7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
16、、毫米等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了解。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等长度学生都可以用手比划出来,通过尺子去测量,但1千米的长度既不行能用手去比划,测量的难度也非常大,只有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因此,如何帮忙学生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首先,我与学生一起回忆了有哪些长度单位,并让学生按肯定的挨次排列这些长度单位。在此根底上,我出示了一些填长度单位的练习让学生练习,如橡皮擦4( ),学校跑道一圈长400( ),东莞到广州的距离大约是70( ),回忆学问,并引出千米作为长度单位。接着,我通过三处设疑:“为什么用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17、?”、“1千米有多长呢?”通过这样的环节,让更好了解“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忱。 缺乏:1千米究竟有多长,你能否详细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以后应增设这样环节,从学生最熟识事物动身,这样能够更简单让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在课前设计时,我考虑到了两个方面: 1。结合学生课前走操场跑道(环行)来帮忙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 距离的感知: 感受并目测100米,建立10个100米是1000米,即是1千米。 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是1000米,即是1千米。 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即是1千米。 通过与学生身边事物去感受1千米,如一起
18、走100米,(10个100米才是1千米),一起跑200米(5圈这样的跑道才是1千米),并通过来帮忙学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 时间的感知: 假如走100米需要1分钟左右,估量一下,走1千米大约走多少时间? 缺乏:由于只让学生感受200米,课后应当让学生走一走,真正感受1千米的长度与所花费的时间,这样学生对1千米的熟悉肯定更加精确。 2、要结合生活中比拟熟识的路段(直线型)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 在制作时,通过百度地图,绘制了一幅我们学校四周的路线示意图,由于那些都是学生最为熟识的线路,大局部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在这些路线上来回,所以更能使他感受到1千米的长度,从学校门口动身到嘉荣商场直线距离大约是100
19、0米。 缺乏: 假如能路线图制造成录像,学生会清晰地看到1千米的直线距离。 对于这类概念建立课型,自己更努力: 1、课前感受要有规划,够充分。课前,我带着学生来到操场,首先告知学生从哪里到哪里是100米,走一走需要几步,看看需要几分钟,登记你走的状况。然后要求学生沿着学校操场跑道走5圈(一圈200米),让学生登记走完后的感觉。活动要做到有条理,学生才更好地联系生活阅历,并将生活阅历转化为认知构造。 2、整个过程,应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受了一个从模糊到准确的动态生成过程。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 篇8
20、“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常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阅历比拟远,对学生来说比拟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拟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悉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与运动会等生活阅历,这就使得本节课很简单和学生的生活阅历结合起来。教材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说明了主题。考虑到学生对学校比拟熟识,所以我告知学生我们在开运动会
21、时,50米的迎面接力,一个来回是100米,需要跑10个来回。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对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进率,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争论、汇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相互转化,放手让学生独立思索,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使学生明
22、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拟自然地引入“千米”。 回忆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加是比拟积极的,参加面也是比拟广泛的。根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觉得比以往好玩多了。但是,由于条件有限,没有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只是让学生在课后,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算出100米所需的时间大约是几分钟。然后算一算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这样学生在做一些连线题时就不会出笑话了。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 篇9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个片断中可以作出一些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的关系如何处理? 目前,课堂教学中
23、很多教师“放得很开”,目的是想培育学生的制造、创新力量,然而,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放得很开,收得匆忙;时间难控,拖堂屡屡;看似喧闹,效果平平。这位教师让学生猜测1千米有多长,这个环节应当是放得很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领悟、熟悉1千米毕竟有多长,因此,教师应当在这里着力引导学生从“乱猜”过渡到“有详细长度的可比事物”上来,如:学校操场的跑道长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长度。校园的长度大约是120米,1千米是校园长度的8倍多一点。学生家里的承包田长度大约是80米,1千米是承包田长度的12倍多。等第。条件许可,还可以带学生实地去“体念”一下。惋惜的是,教师在这里“匆忙而收”,学生在这
24、里没有真正感受到“计量较长长度时应使用千米”,以下还影响到“进率的熟悉”,因此,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消失了“哈尔滨北京昆明”的路程计算中使用“米”的错误,并且不是个别学生。 2、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方案实施的关系如何处理? 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发觉,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得相当抱负,但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事与愿违,设计中的“活”演化成授课时的“死”,甚至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造成这种状况的缘由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思索:一是备课时考虑不全,没有充分估量到课堂教学时师生交互过程中可能会消失的种种状况;二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应变力量”偏弱,即“教育机灵”欠缺。如这位教师在一学生对尝试题的说理
25、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按教师设计的要求答复(教师要求学生答复尝试题1,学生却答复尝试题2,可能是教师交代不明,也可能是学生领悟不清),教师急急打断学生答复,强制学生答复尝试题1,不能不说是课堂教学的“败笔”。假如教师不存在上述两点“思索”中的问题,那么他就会顺着学生的思路,允许学生任选一题说理,把课上“活”。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 篇10 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阅历上,但这里的阅历,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阅历;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受中或从教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阅历。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忙学生获得学习数学需要的直接阅历;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阅
26、历,与当前的数学学习建立联系,学习数学。在学习“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熟悉,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熬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展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需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知学生。最终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习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自主生成1
27、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帮忙。 通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阅历,我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受了一个从模糊到准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假如一个人的两臂伸开长度约1米的话,那要多少人这样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学问,形成数学技能,进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突出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习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看、思索、探究和沟通等活动中,生成数学学问,进展数学思维,到达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进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力量。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米的熟悉,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