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pdf(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江苏省徐州市 2022-2023 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 30 小题,每
2、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北京时间 2022 年 11 月 17 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在中国空间站的全部出舱任务。下图为该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收到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画面。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执行任务时需穿上特制的舱外航天服,航天服主要功能包括()隔热防风防雨防火防辐射 A.B.C.D.2.对航天器向地面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输出舱活动影像信号干扰最大的是()A.昼夜交替 B.太阳活动 C.日地距离 D.太阳辐射 3.与“地球一中国空间站”天体系统同一级别的是()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2 答 案1.B 2.B 3.A 解 析 1 题详 析 宇航员执行出舱任务时,受太阳辐射照射较强,需要具备隔热和防辐射功能;但是该层大气极其稀薄,没有水汽和杂质,不会有大风和云雨现象,不需要防雨和防风;航天员在空气中保持一定速度运动,会与大气层产生摩擦,因此舱外航天服还要具备防火功能。综上所述,正确,错误,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2 题详 析 航天器向地面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出舱活动影像信号,会被太阳活动中的高能粒子影响,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3 题详 析“地球一中国空间站”天体系统属于行星系,地月系也属于行星系,A 正确;太阳系属于恒星系,B 错误;银河系和
4、河外星系属于星系,CD 错误。故选 A。点石成金 太空环境除有超低温、强辐射和高真空等特点外,还有高速运动的尘埃、微流星体和流星体。某校地理小组在野外考察中发现了一块化石,查找资料后认为该化石为古生代晚期的植物化石,该植物为性喜阴湿的蕨类植物。下图为地理兴趣小组发现的化石照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4.计划进行野外自然地理考察,首先应()A.确定考察地点 B.规划考察路线 C.准备考察装备 D.搜集相关文献 5.该植物生长时期,当地地理环境最可能是()A.戈壁 B.沙漠 C.沟谷 D.冰川 6.含有该化石地层中还可能发现()A.被子植物化石 B.鱼类化石 C.哺乳动物化石 D.恐龙化石 3 答 案
5、4.A 5.C 6.B 解 析 4 题详 析 计划进行野外自然地理考察,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应确定考察地点,然后搜集相关文献确定考察目标,接着规划考察路线,最后准备考察装备,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5 题详 析 结合材料“该植物为性喜阴湿的蕨类植物”,沟谷相对戈壁、沙漠和冰川,更加湿热适合其生长,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6 题详 析 古生代晚期主要生活鱼类和两栖类,B 正确;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AC 错误;恐龙出现在中生代,D 错误。故选 B。点石成金 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时间变化:从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
6、元古中新”加以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2022 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携带探空仪的探空气球每天会规定时间升起,上升到约 30km 高空后自行爆裂。探空仪可以探测大气各层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值,为气象预警提供支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一般情况下,探空气球顺利升空后记录的温度变化情况是()A.持续升高 B.持续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8.探
7、空气球爆裂时所在的大气层()A.雨雪等天气多发 B.紫外线被大量吸收 C.水汽和杂质较多 D.大气对流运动强烈 9.气象遥感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的原因是遥感技术可以()A.识别准确,信息无需解译分析 B.导航路线准,实现迅速救援 C.定位精准,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D.探测范围大,资料获取快速 答 案7.D 8.B 9.D 解 析 7 题详 析 4 根据材料,气球上升到大约 30km 的高空,对流层最大高度为 18Km,说明已经上升到平流层,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所以正常情况下,探空气球顺利升空后记录的温度变化情况是先降低后升高,D 正确,AB
8、C 错误。故选 D。8 题详 析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探空气球爆裂时所在大气层为平流层。对流层杂质较多,水汽含量大,大气对流运动强烈,雨雪等天气多发,ABC 错误;平流层杂质和水汽都较少,以大气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紫外线被大量吸收,B 正确。故选 B。9 题详 析 遥感技术的优势是可以大范围快速获取图像资料,D 正确;识别需要电脑参与,属于 GIS技术,A 错误;导航、定位利用的是 GNSS 技术,BC 错误。故选 D。点石成金 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高层大气气
9、温随高度增加先递减后递增。对流层的厚度为:低纬度地区:17-18 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 千米。低势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下图为徐州某住宅小区两幢居民楼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低势绿地可以使()A.水汽输送增多 B.地表径流增多 C.下渗作用增强 D.蒸腾作用减弱 11.建设低势绿地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小区内涝 B.增加太阳光照 5 C.美化小区环境 D.拓展小区空间 12.低势绿地中的绿化植被应为()A.观赏性好的植被 B.遮阳性好的植被 C.本地耐渍植被 D.外来耐旱植被 答 案10.C 11.A 12.C 解 析 10 题详
10、析 据材料“低势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低势绿地由于地势低,利于地表径流汇入,下渗作用增强,C 正确;水汽输送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与绿地无关,A 错误;地表径流的多少来自水源补给,与低势绿地无关,B 错误;低势绿地中绿色植被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D 错误。故选 C。11 题详 析 建设低势绿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雨季蓄水,减少小区内涝,A 正确;不能增加太阳光照,B 错误;可以美化小区环境,但不是主要目的,C 错误;低势绿地建设占用了部分小区的空间,D 错误。故选 A。12 题详 析 低势绿地经常有水,故绿地中的绿化植被应为本地耐渍植被,不适合外来耐旱植被,C 正确,D 错
11、误;观赏性好的植被、遮阳性好的植被不一定耐渍,不适合作为低势绿地的植被,AB 错误。故选 C。点石成金 下凹式绿地(低势绿地)透水性能良好,可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具有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和滞洪以及削减径流污染物的作用。秋冬时节,人们经常发现早上有雾的时候,往往昼夜温差较大,当天多半是晴天,因此有“十雾九晴”的说法。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 l314 题。1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6 A.B.C.D.14.晴天昼夜温差大的原因之一是()A.白天较强 B.白天较弱 C.夜晚较强 D.夜晚较弱 答 案13.C 14.D 解 析 13 题详 析 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和位置
12、判断,图中、分别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能力弱,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因此近地面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因此近地面大 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图中,C 符合题意,排除 AB;大气逆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损失能量的方式,不是主要直接热源,排除 D。故选 C。14 题详 析 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和位置判断,图中、分别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晴天白天时,空中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则近地面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晴天夜晚时,空
13、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和近地面大气损失的能量多且快,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大。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排除 ABC。故选 D。点石成金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通过选择性吸收、半选择性散射和无选择性的反射,削弱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大气透明度越低,大气削弱作用越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能量截留在大气中,然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的能量损失,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一般大气透明度越低、温室气体含量越高,气温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在天气晴朗无云或少云的气象条件下,山地与平原之间的昼夜风向发生反向转变
14、的风系称为山地一平原风。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城市 20132015 年观测到的秋季山地一平原风平均风速(箭头长短表示风速大小)和风向日变化示意图,其中夜间以偏北风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15.山地和城市的位置关系最可能为()A.B.C.D.16.平原风转为山地风的时间在()A.9:00 左右 B.12:00 左右 C.18:00 左右 D.24:00 左右 17.观测期内,该地()A.平原风大于山地风;白天山地平原温差大 B.平原风大于山地风;夜间山地平原温差大 C.山地风大于平原风;夜间山地平原温差大 D.山地风大于平原风;白天山地平原温差大 答 案15.B 16.C 17.A 解 析 15
15、 题详 析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判定,白天吹平原风,夜晚吹山地风,夜晚的风向以偏北风为主,由此推断,山地位于平原的北侧,城市位于山地的南侧,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16 题详 析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判定,白天吹平原风,夜晚吹山地风。读图可知,白天的风向是以偏南风为主,夜晚的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偏南风转偏北风的时间在 18:00 左右,故平原风转为山地风的时间在 18:00 左右,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17 题详 析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判定,白天吹平原风,夜晚吹山地风。据材料“箭头长短表示风速大小”,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白天平原风的箭头长,夜晚山地风的箭头短,故平原风大于山
16、地风,CD 错误;白天,山地海拔高,接受太阳辐射强,空气增温较多,而平原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距离地面远,增温较少,温差大,A 正确,B 错误。故选 A。8 点石成金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洋流附近海域 8 月表层海水等温线是()A.B.C.D.19.受洋流影响()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乙群岛出现雨林景观 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丁海域冬季海雾多发 答 案18.D 19.D 解 析 18
17、 题详 析 由图中经纬度和洋流流向可知,为暖流,为寒流,图中区域为北半球,向高纬度海水温度降低,错误,B、C 错;该区域处于中纬度地区,海水温度中等,方向背离流动,起始位置温度应该相同,符合条件的是组合,A 错,D 对。故选 D。19 题详 析 甲区域为寒暖流背向流动而不是交汇,不会形成大型渔场,A 错;乙为加纳利群岛,位于30N,为寒流,不会使其出现雨林景观,B 错;丙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冬季增温 9 明显,C 错;丁海域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暖流经过冷水海面,冬季海雾多发,D 对。故选D。点石成金 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欧洲西部的气候,增温增湿,使气候更加温暖湿润;也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
18、至北极圈以北。北大西洋暖流与来自北冰洋的冷海水交汇,温差大,利于水汽冷凝;北欧地区,纬度高,陆地气温低,与温暖的海水之间也存在温差,利于水汽冷凝,所以经常多大雾天气。北大西洋暖流与来自北冰洋来的冷海水碰撞,搅动底部海水上泛,将矿物质带至表层;暖流也提升海水的温度;所以特别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所以渔业资源丰富,如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大,一直到达北冰洋边缘,使北欧北部北极圈内,海水不易结冰,形成不结冰的港口,如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垫状植物,该植物叶面覆盖有蜡质层,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下图为该垫状植物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20.该植物叶面蜡质层的主要作用是()A.增强光合作用 B.减少水分蒸腾 C.贮存营养物质 D.便于热量散失 21.该植物贴地生长反映了当地的生境是 A.风力强劲 B.土质疏松 C.光照强烈 D.气候寒冷 答 案20.B 21.A 解 析 20 题详 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植物表面覆盖蜡质层主要是为了增加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植物叶片的温度,减少水分蒸发,B 正确,D 错误;与贮存营养物质、光合作用关系不大,AC错误。故选 B。21 题详 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植物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该地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光照强,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该植物叶面覆盖有蜡质层可减少水分蒸发;该植物
20、贴近地面 10 或岩石生长,是为了适应高山地区多大风的条件,增强抗风能力,A 正确,C 错误;该植物贴地生长与土质疏松、气候寒冷关系不大,BD 错误。故选 A。点石成金 植物特征需要就气候、温度、海陆位置、降水、光照等角度进行分析。云贵高原多石灰岩洞穴,洞内外温差影响着洞内沉积作用和溶蚀作用。当洞内气温高于洞外时,洞内外空气交换活跃,洞内 CO2 浓度降低,导致碳酸钙沉积;当洞内气温低于洞外时,洞内外空气交换受到抑制,洞内 CO2 浓度升高,溶蚀作用加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箭头示意空气流动的方向和范围,能反映 4 月晴天洞内外空气交换状况的是()A.B.C.D.23.自然状态下,洞穴
21、内沉积作用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4.伴随石灰岩洞穴的发育,云贵高原()A.居住空间变大 B.地表径流增多 C.沉积作用增强 D.地表塌陷增多 答 案22.C 23.D 24.D 解 析 22 题详 析 4 月,洞外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升温快、夜间降温快,而洞穴相对封闭,增温降温均慢;白天,洞内气温低于洞外,洞内外空气交换受到抑制,洞内气流下沉,洞外气流上升,由于洞口较小,洞外气流上升,所以难以在洞内外之间形成大范围的热力环流,只能在洞口附近形成小范围逆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AB 错;夜间,洞内气温高于洞外,洞内外空气交换活跃,洞内气流上升,洞外气流下沉,此时洞
22、内热空气可大量逸出洞外,洞外冷空气可大量进入洞内,形成大范围顺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C 正确,D 错。故选 C。11 23 题详 析 读材料可知,洞穴内冬暖夏凉,当洞内气温高于洞外时,洞内外空气交换活跃,洞内 CO2浓度降低,导致碳酸钙淀积,自然状态下,该洞穴冬季的气温高于洞外,淀积作用最明显的季节是洞外气温最低的季节,是冬季,D 正确,春季、夏季、秋季气温都高于冬季,淀积作用比冬季弱,ABC 错误。故选 D。24 题详 析 伴随石灰岩洞穴的发育,空间扩大到一定程度,洞顶产生塌陷,云贵高原地表塌陷增多,居住空间变少,A 错误、D 正确;洞穴发育使得岩层裂隙增多,下渗作用增强,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
23、流变多,B 错误;洞穴发育沉积作用减弱,碳酸钙难以形成,C 错误。故选 D。点石成金 本题组难度较大,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信息“当洞内气温高于洞外时,洞内外空气交换活跃,洞内 CO2 浓度降低;当洞内气温低于洞外时,洞内外空气交换受到抑制,洞内 CO2 浓度升高”。同时,注意洞外的气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强,气温的昼夜变化较大,而洞内的气温昼夜变化相对较小。白天,洞外气温高于洞内,夜晚,洞内气温高于洞外。胡焕庸线作为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大发现之一,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重要特征。下表为“不同时期中国胡焕庸线两侧区域人口分布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 总人口(亿人)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人口
24、比重(%)人口密度(人/km2)人口比重(%)人口密度(人/km2)1953 年 58796 9480 13951 520 583 1982 年 101654 9423 23025 577 1082 1990 年 114333 9413 259 587 1240 2000 年 126743 9389 28398 611 1418 2010 年 134091 9368 30392 632 1572 25.1953 年到 2010 年()A.西北半壁人口密度逐渐降低 B.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量多于西北半壁 12 C.东南半壁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东南半壁的人口增长率比西北半壁更高 26.影响胡焕庸
25、线所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至今未发生突破性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经济发展 B.政策导向 C.历史传承 D.自然环境 答 案25.B 26.D 解 析 25 题详 析 从人口分布变化统计表可以看出,1953 年到 2010 年,西北半壁的人口密度增长了近三倍左右,A 错误;东南半壁的人口增长速度虽没有西北半壁增长速度快,差异不大,但东南半壁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占绝对优势,因此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量多于西北半壁,B 正确;东南半壁人口比重虽有少量下降,但整体人口比重仍在 93%以上,且人口密度增长了近二倍,结合我国人口总数从 5.8796 亿增加到 13.4091 亿左右,故东南半壁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26、,C 错误;东南半壁的人口密度增加了近二倍,西北半壁的人口密度增长了近三倍左右,故东南半壁的人口增长率比西北半壁低,D 错误。故选 B。26 题详 析 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而随着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西部经济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却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A 错误;政策导向所导致的人口迁移占总人口比重非常小,不能改变人口分布的大格局,B 错误;人口分布格局与历史传承关联度并不大,随着诸多条件的改变,人口的分布可能会发生有所改变,C 错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平坦,自然条件优越,而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燥,自然环境恶劣,是制约人口分布的根本因素,D 正确。故选 D。点
27、石成金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与全球其他季风气候区一样,由于夏季风影响范围所限,在内陆深处存在一个显著的夏季风影响过渡带。这个区域不仅具有奇妙的气候环境特征和独特的陆-气相互作用过程,而且还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气候环境空间分布格局,甚至还造就了明显分割我国经济社会水平和人口密度的“胡焕庸线”。下图为我国西北某风成地貌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27.该区域地貌景观多为()A.B.C.D.28.该区域主导风向为()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答 案27.B 28.A 解 析 27 题详 析 该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西北地区深居中国西北部内陆,具有面积广大、干旱
28、缺水、荒漠广布、风沙较多。根据等高线特征分析,该地貌为沙丘,对应 B 图中的景观,B 正确;A 选项图中景观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常见于我国西南地区,错误;C 选项图中景观为平原地貌,常见于我国东部地区,C 错误;D 选项图中景观为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D 错误。故选 B。28 题详 析 一般来说,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新月形沙丘的凸出方向,即为迎风坡。结合指向标,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主导风向为西北风,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石成金 新月形沙丘判断风向主要有三种方法:缓坡、陡坡。新月形沙丘的缓坡,即为风向的迎风坡;两翼的延伸方向。新月形沙丘的
29、两翼(两个尖角),顺着风向延伸;沙丘的凸出方向:沙丘凸出的方向,即为迎风坡。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 29.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A.B.C.D.30.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A.B.C.D.答 案29.A 30.C 解 析 29 题详 析 本题要看清图例,住宅区一般面积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面积最大,所以它最有可能是住宅区。故选 A。30 题详 析 城市有热岛效应,市区温度高;地租一般来说城市中心较高,交通便利的地方较大,C 较符合。故选 C。点石成金 解答城市功能分区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图中的图例,看看各图例在图中表示的区域范围和位置
30、。一般来说城市中面积最大的是住宅区,面积小的在城市中心的为商业区,工业区一般在城市的外围、交通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二、综合题(本部分共 3 小题,共 40 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受黄河夺淮的影响,黄淮合流,东入黄海,但黄河所携巨量泥沙逐渐淤塞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河床抬高,汛期无法迅速泄洪,淮河被迫改道南下汇入芒稻 15 河、廖家沟注入长江,变为长江支流。材料二长江镇扬河段位于长江三角洲顶端,上起仪征,下至三江营,沙洲数量众多。下图为长江镇扬河段区城略图。(1)分析淮河入江口外沙洲形成的原因。(2)简述镇扬河段沙洲形成的影响。答 案(1)长江丰水期水量大,携带大量泥沙;此
31、处地势低平,河道展宽,河道弯曲,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北岸(淮河)支流携带大量泥沙汇入;干支流交汇处支流受长江顶托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2)淤积新的土地,可利用土地增加;使长江和淮河流速减慢,汛期排水受阻;河床淤积增强,河流水位升高;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阻塞航道,使航道变窄。解 析本题以长江镇扬河段区域图为材料,设置 2 道小题,涉及沙洲的成因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 1 详 析 沙洲的形成与泥沙沉积有关。淮河入江口处是长江、淮河交汇的地方;长江水量大,携带的泥沙较多;此处两河交汇,地
32、势平坦,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北岸(淮河)支流芒稻河、廖家沟携带大量泥沙汇入长江;干支流交汇处,支流受长江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在此沉积形成沙洲。小问 2 详 析 镇扬河段沙洲的形成,增加了新的土地资源,可利用土地空间增加;沙洲阻挡河水,使长江和淮河流速减慢,汛期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河床泥沙淤积增强,河流水位抬 16 高,蓄水能力降低;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沙洲大多位于河流中间,使长江航道变窄,影响长江航运等。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直立性强。黄土塬为我国黄土分布区的一种典型地貌,是传统民居“地坑院”的主要分布区。地坑院由地面向下深挖黄土层
33、而建,有“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之称。近年来,随着人口外出务工、外出定居人口的增多以及居住观念改变,一些地坑院被闲置废弃,甚至因缺少维护而坍塌。材料二左图为某黄土塬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地坑院景观图 (1)描述黄土塬的地貌特征。(2)说明黄土塬面上的“地坑院”是如何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相适应的。(3)请为地坑院村落的发展提供建议。答 案(1)海拔较高;面积较大;塬面平坦,起伏小;边缘坡度陡。(2)塬面平坦缺少直立崖面;塬面土层深厚,黄土直立性好,挖洞不易坍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木材较少;黄土高原冬冷夏热,地下窑洞冬暖夏凉;就地取材,节省建筑投入。(3)政府出台政策和具体措施,保护有代表性
34、的地坑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地坑院村落居住环境;“地坑院”特色民居旅游开发,增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回迁;对废弃的地坑院填埋,改造成耕地等。解 析本题以某黄土塬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坑院景观图为材料,设置 3 道小题,涉及地貌特征、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地域文化的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7 小问 1 详 析 读“黄土塬等高线地形图”可知,黄土塬位于海拔 700 米以上,海拔较高;等高线稀疏,塬面地势平坦,起伏小;面积较大;边缘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小问 2 详 析“地坑院”建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塬面上;塬面海拔较
35、高,黄土土层深厚;黄土直立性好,垂直节理发育,建“地坑院”不易坍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森林覆盖率低,木材较少;“地坑院”就地取材,建设成本低;黄土高原冬冷夏热,“地坑院”冬暖夏凉等。小问 3 详 析“地坑院”村落是当地的特色民居,政府出台政策和具体措施,保护有代表性的地坑院;“地坑院”周边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房屋建设历史长,居住环境较差,可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地坑院村落居住环境;“地坑院”作为特色民居,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增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回迁,提高居民收入;对废弃的“地坑院”进行填埋,改造成耕地等,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等。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绿洲是镶嵌在沙漠、
36、戈壁等脆弱生态环境区域内,能满足人类生存需要条件的地区。河西走廊是我国绿洲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区域总面积约 27.64 万 km2,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 5 个地级市,共 20 个县级行政单元,城市总体分布呈串珠状,2021 年河西走廊常住人口约 439 万人,区城总体城镇化水平约为 59%。材料二 下图为“河西走廊绿洲分布示意图”。(1)分析河西走廊绿洲众多的原因。(2)简述河西走廊城镇呈串珠状分布的原因。18 (3)有专家认为城镇化的发展可以提高绿洲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简述该判断的依据。答 案(1)河西走廊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少,沙漠、戈壁面积较大;祁连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北
37、坡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山上冰雪融水和降水发育成多条河流,流到山麓地带,在河西走廊形成水分条件较好、满足人类生存需要条件绿洲。(2)祁连山上河流在山麓地带形成沿山脉走向的绿洲;在绿洲上和资源丰富地区形成规模较大的聚落,在河西走廊地区分布着 5 个地级市,20 个县级行政单元;这些城市被交通线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串珠状分布的格局。(3)城镇化的发展使人口集中居住,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绿洲的环境承载力;便于污染物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减少对绿洲环境的破坏;可以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地区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便于集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对外联系水平。解 析 小问 1 详
38、 析 绿洲是镶嵌在沙漠、戈壁等脆弱生态环境区域内,能满足人类生存需要条件的地区,所以绿洲都是分布在环境较差的干旱地区的。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少,生态环境差,沙漠、戈壁面积较大,属于生态脆弱地区;祁连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北坡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其山麓地区有发展绿洲的水分条件;山上冰雪融水和降水发育成多条河流,流到山麓地带,在山麓的河西走廊形成水分条件较好、满足人类生存需要条件绿洲。所以河西走廊绿洲众多。小问 2 详 析 串珠状是由线状事物连接的点状分布,祁连山上多条河流在流至山麓地带时,改善水分条件,形成沿山脉走向的绿洲;在绿洲上和资源丰富地区,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
39、展的区域,形成规模较大的聚落,最终形成在河西走廊地区的 5 个地级市,20 个县级行政单元;河西走廊地区都是平缓,聚落较多,发展了多种多条交通运输线路,这些城市被交通线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串珠状分布的格局。小问 3 详 析 城镇化的发展使人口更加集中的居住在城市中,可提高城市所在绿洲的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用有限的资源养更多的人口,提高绿洲的环境承载力;人口集中便于污染物集 19 中处理,借助技术的发展,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影响,提升环境质量,减少对绿洲环境的破坏,使绿洲可持续供养更多人口;城镇化可以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经济和技术的提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40、环境承载力;人口向城市集中便于集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对外联系水平,外部资源输入也可以提高绿洲的环境质量和承载能力。江苏省徐州市 2022-2023 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41、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北京时间 2022 年 11 月 17 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在中国空间站的全部出舱任务。下图为该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收到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画面。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执行任务时需穿上特制的舱外航天服,航天服主要功能包括 20()隔热防风防雨防火防辐射 A.B.C.D.2.对航天器向地面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输出舱活动影像信号干扰最大的是()A.昼夜交替 B.太阳活动 C.日地距
42、离 D.太阳辐射 3.与“地球一中国空间站”天体系统同一级别的是()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答 案1.B 2.B 3.A 解 析 1 题详 析 宇航员执行出舱任务时,受太阳辐射照射较强,需要具备隔热和防辐射功能;但是该层大气极其稀薄,没有水汽和杂质,不会有大风和云雨现象,不需要防雨和防风;航天员在空气中保持一定速度运动,会与大气层产生摩擦,因此舱外航天服还要具备防火功能。综上所述,正确,错误,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2 题详 析 航天器向地面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出舱活动影像信号,会被太阳活动中的高能粒子影响,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3
43、题详 析“地球一中国空间站”天体系统属于行星系,地月系也属于行星系,A 正确;太阳系属于恒星系,B 错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属于星系,CD 错误。故选 A。点石成金 太空环境除有超低温、强辐射和高真空等特点外,还有高速运动的尘埃、微流星体和流星体。某校地理小组在野外考察中发现了一块化石,查找资料后认为该化石为古生代晚期的植物化石,该植物为性喜阴湿的蕨类植物。下图为地理兴趣小组发现的化石照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1 4.计划进行野外自然地理考察,首先应()A.确定考察地点 B.规划考察路线 C.准备考察装备 D.搜集相关文献 5.该植物生长时期,当地地理环境最可能是()A.戈壁 B.沙漠 C.沟谷
44、 D.冰川 6.含有该化石地层中还可能发现()A.被子植物化石 B.鱼类化石 C.哺乳动物化石 D.恐龙化石 答 案4.A 5.C 6.B 解 析 4 题详 析 计划进行野外自然地理考察,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应确定考察地点,然后搜集相关文献确定考察目标,接着规划考察路线,最后准备考察装备,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5 题详 析 结合材料“该植物为性喜阴湿的蕨类植物”,沟谷相对戈壁、沙漠和冰川,更加湿热适合其生长,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6 题详 析 古生代晚期主要生活鱼类和两栖类,B 正确;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AC 错误;恐龙出现在中生代,D 错误。故选 B。点石成金
45、 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时间变化:从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2022 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携带探空仪的探空气球每天会规定时间升起,上升到约 30km 高空后自行爆裂。探空 22 仪可以探测大气各层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值,为气象预警提供支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46、一般情况下,探空气球顺利升空后记录的温度变化情况是()A.持续升高 B.持续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8.探空气球爆裂时所在的大气层()A.雨雪等天气多发 B.紫外线被大量吸收 C.水汽和杂质较多 D.大气对流运动强烈 9.气象遥感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的原因是遥感技术可以()A.识别准确,信息无需解译分析 B.导航路线准,实现迅速救援 C.定位精准,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D.探测范围大,资料获取快速 答 案7.D 8.B 9.D 解 析 7 题详 析 根据材料,气球上升到大约 30km 的高空,对流层最大高度为 18Km,说明已经上升到平流层,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升
47、高而下降,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所以正常情况下,探空气球顺利升空后记录的温度变化情况是先降低后升高,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8 题详 析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探空气球爆裂时所在大气层为平流层。对流层杂质较多,水汽含量大,大气对流运动强烈,雨雪等天气多发,ABC 错误;平流层杂质和水汽都较少,以大气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紫外线被大量吸收,B 正确。故选 B。9 题详 析 遥感技术的优势是可以大范围快速获取图像资料,D 正确;识别需要电脑参与,属于 GIS技术,A 错误;导航、定位利用的是 GNSS 技术,BC 错误。故选 D。点石成金 根据温度、运动状况
48、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递减后递增。对流层的厚度为:低纬度地区:17-18 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 千米。低势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下图为徐州某住宅小区两幢居民楼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10.低势绿地可以使()A.水汽输送增多 B.地表径流增多 C.下渗作用增强 D.蒸腾作用减弱 11.建设低势绿地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小区内涝 B.增加太阳光照 C.美化小区环境 D.拓展小区空间 12.低势绿地中的绿化植被应为()A.观赏性
49、好的植被 B.遮阳性好的植被 C.本地耐渍植被 D.外来耐旱植被 答 案10.C 11.A 12.C 解 析 10 题详 析 据材料“低势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低势绿地由于地势低,利于地表径流汇入,下渗作用增强,C 正确;水汽输送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与绿地无关,A 错误;地表径流的多少来自水源补给,与低势绿地无关,B 错误;低势绿地中绿色植被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D 错误。故选 C。11 题详 析 建设低势绿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雨季蓄水,减少小区内涝,A 正确;不能增加太阳光照,B 错误;可以美化小区环境,但不是主要目的,C 错误;低势绿地建设占用了部分小区的空间,D
50、错误。故选 A。12 题详 析 低势绿地经常有水,故绿地中的绿化植被应为本地耐渍植被,不适合外来耐旱植被,C 正确,D 错误;观赏性好的植被、遮阳性好的植被不一定耐渍,不适合作为低势绿地的植被,AB 错误。故选 C。24 点石成金 下凹式绿地(低势绿地)透水性能良好,可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具有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和滞洪以及削减径流污染物的作用。秋冬时节,人们经常发现早上有雾的时候,往往昼夜温差较大,当天多半是晴天,因此有“十雾九晴”的说法。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 l314 题。1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B.C.D.14.晴天昼夜温差大的原因之一是()A.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