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江苏省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大联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4461051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5.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4月江苏省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大联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3年4月江苏省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大联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4月江苏省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大联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4月江苏省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大联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4 月江苏省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大联考试题卷2023.04皖南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2023-05-05 07:26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 5 0 分,考试时间1 5 0 分钟。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 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 .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 5 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 小题,1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不同

2、于艺术美育,环境美育具有更广泛的学科交叉性与更鲜明的实践品格。从教育的层面来说,环境美育提供的是一种科学认知自然环境的系统性知识;从审美体验层面来说,环境美育注重人在审美中对环境的介入。一方面,环境美育强调科学知识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受现代性美学观和艺术自律论的影响,以艺术为中心的审美教育往往是从主体的审美态度出发,通过对艺术品形式的感受来培养一种超脱的人格精神。这种艺术美育方式要求人在审美中摆脱理性知识的束缚而关注于艺术形式去获得主体的审美愉悦。环境美育方式则挑战了这种排斥知识性的审美规定。在卡尔松看来,不同于艺术品的形式结构性,自然环境是散乱而缺乏焦点的。为了避免环境审美体验的杂乱无章与粗

3、俗肤浅,需要借助科学知识来对环境审美体验进行整理加工。同样面对一个自然环境,欣赏者对环境中的动物或植被有无科学认知,其带来的审美体验是非常不同的。卡尔松认为,如果要想达到恰当的、正确的审美鉴赏就必须呼唤科学知识的出场。另一方面,环境美育注重审美中人对环境的介入。在传统艺术美育制度中,为了更好地将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进行区分,一般都是将艺术欣赏活动置于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等1特定场所来进行,在这种艺术美育中,欣赏者需要摆脱功利性日常经验的羁绊,以审美静观的态度去自由地欣赏艺术,环境美育超越了以视听为高级感官的静观式艺术审美教育形式,而以更适合环境审美的介入美学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础。不同于发生在特定

4、场所的艺术审美,环境审美是在开放、阔大和敞开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人在进行环境审美时,自身就已经被环境包围而处于其中,这意味着,审美主体不能再以那种与对象相区隔、相分离的静观态度来面对对象、而是要将主体介入环境中,在身体力行的真实感受中与对象交融一体,同时,介入环境中的人在展开审美体验时,打破了以往艺术审美中的感官等级制而将身体感官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调动。自然环境不同于艺术品,它本身充满了色声香味触等多重审美特性,这些审美特性需要人的感官系统的方位介入方能体验。卡尔松就认为,环境是一种环绕之境。注重身体介入的环境美育,能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改善,由于环境美育的体验属性,当接受过环境美育的

5、人对环境进行欣赏时,他们就会意识到必须走进环境当中。这种统一性使人获得与自然更加紧密的黏性,使人更加自由自觉地获得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进而产生对自然的依恋、热爱和尊重感。于是,善待自然的声音便从人心底里主动发出并转化为一种积极行动。环境美育还有助于培育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念。在环境美育的引导下,人通过深度体验将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孤零零的个体,而是与周围环境产生多重联系的统一体中的一部分。受此影响,人在作出某种决定时,就不会仅考虑自身的价值和利益,还会考虑到生态环境本身的审美价值。经由环境美育,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审美观将会逐步生成,最终造福世界。(摘编自余开亮等 环境美育:一种新型的美育方式)材料

6、二:中央领导人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将高质量发展融入“美好生活”体系构建中去,在协同发展中找到“美好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中央领导人反复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实现美好生活,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推

7、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使诗意栖居生态场景和多元体验生活场景成为常态,不断满足人民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需要,使人们随时徜徉在山林间、青草地、湖水旁,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静谧与舒适,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2(摘编自李明“美好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美育活动一般置于特定场所,艺术品有其形式结构,审美主体与对象相区隔,以视听为高级感官进行静观式欣赏。B.在环境美育中,审美体验以周围的自

8、然事物为中心,形成一种知识性的认知与多感官联动体验相结合的综合性审美感知。C.经由环境美育培育的具有生态文明审美观的个人,在其做出某个决定时,考虑生态环境的价值就会优先于自身的利益。D.中央领导人提出“美好生活”奋斗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为“美好生活”提供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论述环境美育,在与传统的艺术美育的深刻比较中突出其知识性、实践性等特点,并阐述了环境美育的时代价值。B.英国曾兴起风景如画的审美观念,将自然环境之美当作特定视角下的特定风景画进行欣赏,这与环境美育的观点相契合。C.环境美育审美体验中,环境和人是交融的统

9、一体,破坏环境的行为在本质上破坏的是人对自然依恋、热爱、尊重的情感。D.我国提出“2 0 3 0 年前碳达峰,2 0 6 0 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既是应对生态环境的挑战,也是打开“美好生活”的正确探索。3 .下列选项,最不能支撑材料二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点的一项是()A.在某地,我国首批林业碳票正式出炉,生态公益林可折算成碳减排量进行交易。B.某区通过数字管理平台实现可视化考核自然生态资源的增减情况,施行生态补偿机制。C.某县创新推出的“绿色生态金融贷”引来金融活水,推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D.某村借助短视频平台,聚焦本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大大提高了知名度。34 .

10、材料一中的新型美育方式“环境美育”和材料二中通向美好生活之路的“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有何联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某小学就“如何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环境美育活动”展开座谈,请你结合材料一进行发言,提出三点合理建议。【答案】1.A 2.B 3.D4 .二者相互促进:注重身体介入的环境美育,能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培育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念,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风尚生成;生态文明建设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好满足环境美育的空间需要,有利于环境美育的发展。5 .活动前要注意结合学生科学知识水平的实际,合理确定环境美育活动内容;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

11、自身的科学知识进行恰当、正确的审美鉴赏,并注意各种知识的综合关联;活动必须走进自然,实践性地参与到环境中,并引导学生全方位调动身体感官系统进行积极体验。【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审美体验以周围的自然事物为中心”错误。从“环境美育注重审美中人对环境的介入”“人在进行环境审美时,自身就已经被环境包围而处于其中。这意味着,审美主体不能再以那种与对象相区隔、相分离的静观态度来面对对象,而是要将主体介入环境中,在身体力行的真实感受中与对象交融一体”可知,环境美育中,审美体验是以人与自然事物的交融联动为中心的。C.“考虑生态环境的价值就会优先于自身的利益”错误。

12、从“受此影响,人在作出某种决定时,就不会仅考虑自身的价值和利益,还会考虑到生态环境本身的审美价值”可知,二者是并列关系,并不存在“考虑生态环境的价值就会优先于自身的利益”。D.“是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错误。原文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将高质量发展融入 美好生活 体系构建中去,在协同发展中找到 美好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并没有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故选A。【2题详解】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这与环境美育的观点相契合”错误。“风景如画”的景观模式将自然环境之美限制在风景画

13、的静观(特定)形式之美上,属于传统的艺术审美方式,与环境美育的“开放”“全方位介入”“身体力行地真实感受中与对象交融一体”等观点相矛盾。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 原 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可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的是生态环境对生产力的促进转化。A.生态公益林可折算成碳减排量进行交易,体现了生态环境对生产力的促进转化。B.考核自然生态资源的增减情况,施行生态补偿机制,体现了生态环境对生产力的促进转化。C.推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体现了生态环境对生产力的促进转化。D.强调的是利用短

14、视频创新发展的途径。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 材 料 一“注重身体介入的环境美育,能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改善,由于环境美育的体验属性,当接受过环境美育的人对环境进行欣赏时,他们就会意识到必须走进环境当中。这种统一性使人获得与自然更加紧密的黏性,使人更加自由自觉地获得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进而产生对自然的依恋、热爱和尊重感。于是,善待自然的声音便从人心底里主动发出并转化为一种积极行动”“环境美育还有助于培育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念。在环境美育的引导下,人通过深度体验将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孤零零的个体,而是与周围环境产生多重联系的统一体中的一部分。

15、受此影响,人在作出某种决定时,就不会仅考虑自身的价值和利益,还会考虑到生态环境本身的审美价值。经由环境美育,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审美观将会逐步生成,最终造福世界”可知,注重身体介入的环境美育,能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培育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念,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风尚生成;5从材料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使人们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可知,生态文明建设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好满足环境美育的空间需要,有利于环境美育的发展。可见,“环境美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

16、进。【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环境美育强调科学知识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卡尔松认为,如果要想达到恰当的、正确的审美鉴赏就必须呼唤科学知识的出场”可知,活动前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的实际,合理确定环境美育活动内容;从“为了避免环境审美体验的杂乱无章与粗俗肤浅,需要借助科学知识来对环境审美体验进行整理加工”可知,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科学知识进行恰当、正确的审美鉴赏,并注意各种知识的综合关联;从“环境美育注重审美中人对环境的介入”“自然环境不同于艺术品,它本身充满了色声香味触等多重审美特性,这些审美特性需要人的感官系统的方位介入方能体验

17、”“注重身体介入的环境美育,能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改善,由于环境美育的体验属性,当接受过环境美育的人对环境进行欣赏时,他们就会意识到必须走进环境当中”可知,活动必须走进自然,实践性地参与到环境中,并引导学生全方位调动身体感官系统进行积极体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夜渔莫言经过长时缠磨,九叔终于答应夜里带我去拿蟹子。吃过晚饭后,九叔带我出了村。那晚上月亮很大,不是八月十四就是八月十六。晚风很凉爽。月光皎洁,照在高粱地间的水上,一片片烂银般放光。吵了一夏天的蛙类正忙着入蛰,所以很安静。6九叔脱了蓑衣摘了斗笠,扛着铁锹跳到河沟里去,

18、一会儿工夫九叔就在河水中筑起了一条黑色的拦水坝。九叔把马灯挂在栅栏边上,便拉我坐在灯影之外,等待着拿蟹子。我问九叔,拿蟹子就这么简单吗?九叔说:今夜刮的是小西北风,北风响,蟹脚痒,洼地里蟹子急着到墨水河里去集合开会,这条河沟是必经之路。月亮爬的很高,光辉蓝幽幽的蟹子们还没出现,我有些焦急了。九叔也低声嘟哝着,起身到栅栏边上去查看。回来后他说:怪事怪事真怪事,今夜里应该是过蟹子的大潮呀,又说西风响蟹脚痒,蟹子不来出了鬼了。忽然,九叔从河边的一棵灌木上,摘下一片亮晶晶的树叶,用双唇夹着,吹出一些唧唧啾啾的怪声。我心中暗自纳闷:九叔方才还劝我不要出动静,怕惊吓了蟹子,怎么自己吹起树叶来了呢?难道这是

19、一种召唤蟹子的号令?我感到身上很冷,便说:九叔,你别吹了,俺娘说黑夜吹哨招鬼。九叔吹着树叶,回头看我一眼。他的目光绿幽幽的,好生怪异。我心里一阵急跳,突然感到九叔十分陌生。我紧缩在蓑衣里,冷得浑身打战。我后悔跟九叔捕蟹子了。这个吹着树叶的冰凉男人也许早已不是九叔了,而是一个鳖精鱼怪什么的。想到此,我吓得头皮发炸一一如何能回到家?我想今夜肯定是活不回去了。天上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朵黄色的、孤零零的云,月亮恰好钻了进去。我感到这现象古怪极了,这么大的天,月亮有的是宽广的道路好走,为什么偏要钻到那云团中去呢?清冷的光辉被阻挡了。河沟、原野都朦胧起来,那盏马灯的光芒强烈了许多。这时,我突然嗅到一股淡淡的

20、幽香,我看到水面上挺出一枝洁白的荷花。它在马灯的光芒之内,那么水灵,那么圣洁,我们家门前池塘里盛开过许许多多荷花,没有一枝能比得上眼前这一枝。荷花的出现使我忘记了恐惧,使我沉浸在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洁白清凉的情绪中。我不知不觉地站起来,脱掉蓑衣,向荷花走去。我的腿浸在温暖的水中,缓缓流淌的水轻轻抚摸着我,我感到很舒服。离荷花本来只有几步路,但走起来却显得特别漫长。我与荷花之间的距离仿佛永远不变,好像我前进一步,它便后退一步。我的心处于一种幸福的麻醉状态,我并不希望采摘这朵荷花,我希望永远保持着这种荷花走我也走的状态,在这种缓慢的、有美丽的目标的追随中,温暖河水的抚摸,给了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体验。后来

21、,月亮的光辉突然洒满河道,一瞬间,我看到它颤抖两下,放射出几道比闪电还要亮的灼目白光,然后,那些宛若玉贝雕琢成的花瓣纷纷落下。花瓣打在水面上,碎成细小的圆片,旋转着消逝在光闪闪的河水中,那枝高挑着花瓣的花茎,在花瓣凋落之后,也随即萎靡倾倒,在水面上委蛇几下,化成了水的波纹我不知不觉中眼睛里流淌出滚滚的热泪,心里充满甜蜜的忧伤。我心中并无悲痛,仅仅是忧伤。眼前发生的一切,宛若一个美丽的梦境。但我正站在河水中,水淹至我的心脏,我的心脏的每一下跳动都使河水轻轻翻腾,水面上泛起涟漪。荷花虽然消逝了,但清淡的幽香犹存,它在水面上漂漾着,与清冽的月光、凄婉的虫鸣融为一体7一只有力的大手抓住我的脖颈把我提出

22、水面,水珠一串串,像小珍珠,从我的胸膛、肚腹上,滴溜溜地滚落到水面上。我想一定是九叔把我从河中提上来,但定睛一看,九叔端坐在堰上,依然那么专注地吹着树叶,没有一丝一毫移动过的迹象。(摘编自 莫言的奇奇怪怪的故事集)文本二:池塘莫言前面有一个池塘,所谓池塘,实际上就是原野上的洼地,至于如何成了洼地,洼地里的泥土去了什么地方,没人知道,大概也没有人想知道。草甸子里有无数的池塘,有大的,有小的。夏天时,池塘里积蓄着发黄的水。这些池塘无论大小,都以极圆的形状存在着,令人猜想不透,猜想不透的结果就是浮想联翩。前年夏天,我带一位朋友来看这些池塘。刚下了一场大雨,草叶子上的雨水把我们的裤子都打湿了。池水有些

23、混浊,水底下一串串的气泡冒到水面上破裂,水中洋溢着一股腥甜的气味。有的池塘里生长着厚厚的浮萍,看不到水面。有的池塘里生长着睡莲,油亮的叶片紧贴着水面,中间高挑起一枝两枝的花苞或是花朵,带着十分人工的痕迹,但我知道它们绝对是自生自灭的,是野的不是家的。朦胧的月夜里,站在这样的池塘边,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征和暗示就油然而生了。四周寂静,月光如水,虫声唧唧,格外深刻。使人想起日本的俳句:“蝉声渗到岩石中。”声音是一种力呢还是一种物质?它既然能“渗透”到磁盘上,也必定能“渗透”到岩石里。原野里的声音渗透到我的脑海里,时时地想起来,响起来。我站在池塘边倾听着唧唧虫鸣,美人的头发闪烁着

24、迷人的光泽,美人的身上散发着蜂蜜的气味。突然,一阵湿漉漉的蛙鸣从不远处的一个池塘传来,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青蛙的气味凉森森地粘在我们的皮肤上。仿佛高密东北乡的全体青蛙都集中在这个约有半亩大的池塘里了,看不到一点点水面,只能看到层层叠叠地在月亮中蠕动鸣叫的青蛙和青蛙们腮边那些白色的气囊。月亮和青蛙们混在一起,声音原本就是一体一一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摘编自莫言 会唱歌的墙)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第段“北风响,蟹脚痒”与第段“西风响蟹脚痒”的两处俗话,在语气和传达的心理上都有不同。8B.文本一中多用疑问句式来表现孩童这一独特形象。如

25、第段的两处问号,前者表达疑惑,后者充满好奇想象。C.文本一中第段以虚实结合、显隐相依、色彩迷离的巧妙语言展示少年视角下的神秘体验,给人奇妙的阅读感受。D.文本二中引用“蝉声渗到岩石中”写虫声,白居易以 幽咽泉流冰下难”写乐声,无形之声都描摹得生动可感。7 .关于文本一和文本二中对“月光”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作者对“月光”或光亮皎洁、或朦胧幽暗、或怪异灼目的描写,反映的是少年奇异的心灵世界。B .文本二中定格朦胧月色,交织映衬玉雕般的花朵、唧唧的虫鸣、青蛙的气味等景物,构造出作者对故乡的静态印象。C.文本二中写“月亮和青蛙们混在一起,声音原本就是一体”,作者借月光抒情,也

26、抒发他对故乡新的哲思。D.文本一中月光下河沟亦真亦幻,文本二中月光下的池塘有声有色,月光在不同的文体中具有不同的作用。8 .文本二中第段画线句,通过十分巧妙的词语运用构造出独特的审美世界,请对此加以赏析。9 .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请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小说和散文哪些文体特征来书写“故乡”的。【答案】6.C 7.B8 .画线句以“美人”喻写“荷花风韵”,“湿漉漉”形容蛙声,“凉森森”修饰“气味”,“纷纷扬扬”描 写“月光”,“粘”字强化青蛙皮肤给人的触感;用新奇、陌生的词语搭配冲击读者阅读的视听感受(或用新奇、陌生的词语描写所见所闻所感,显现独特敏锐的感官感受);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作者独特的生命体

27、验,表现出一个极具画面感,流动的充满生命力的世界。9 .示例一:小说特征是“虚构”,文本一作家借助少年“我”在月夜与一枝奇异荷花的相遇,进入似梦如幻的“奇幻”境界;作者以少年奇遇的心理体验来构建现实世界,小说中的“故乡”带有传奇性和神秘感。散文特征是“真实”,文本二中的“故乡”风景,些许混浊的池水,月色下的荷花等,既素朴又散发故乡风采;作者审视风景,思考来自故乡的9“声音”与自己生命、创作的关联,又指出人与万物相融相生,皆来自自然,文章具有个性的现实的情思流露。示例二:小说在叙事上注重精巧设计,文 本 一选择少年“我”作为叙事视角,叙事围绕“我”的心理体验:从九叔答应时的兴奋,到久等螃蟹不来时

28、的焦急,随着九叔怪异表现“我”感到恐惧,进入幻境后的放松愉悦,书写故乡带给我传奇神秘的体验。散文创作相对自由随性,抒情写意,文本二围绕“池塘”描摹所见所闻所思,语言平易自然,缓缓道来,虽不跌宕,但对故乡的情感诚挚深邃。【解析】【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C.“色彩迷离”错。文本一第段描写有实写,如“荷花的出现使我忘记了恐惧,使我沉浸在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洁白清凉的情绪中。我不知不觉地站起来,脱掉蓑衣,向荷花走去。我的腿浸在温暖的水中,缓缓流淌的水轻轻抚摸着我,我感到很舒服”,也有虚写,如“离荷花本来只有几步路,但走起来却显得特别漫长。我与荷花之间的距离仿佛永

29、远不变,好像我前进一步,它便后退一步。我的心处于一种幸福的麻醉状态,我并不希望采摘这朵荷花,我希望永远保持着这种荷花走我也走的状态,在这种缓慢的、有美丽的目标的追随中,温暖河水的抚摸,给了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体验”,因此虚实结合、显隐相依,呈现亦真亦幻的迷离状态和体验,并无对色彩的勾勒。故 选 Co【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定格朦胧月色”“构造出作者对故乡的静态印象”错。文本二第段“朦胧的月夜里。站在这样的池塘边,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月光如水,虫声唧唧 渗透到岩石里”“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青蛙的气味凉森森地粘在我们的皮肤上”等描写,随时间流

30、逝月色在不断变化,并与不同的景物相互组合交织映衬,呈现的是一个流动的/动态变化的、富有生命活力的独特世界。故 选 B。【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10画 线 句“美人的头发闪烁着迷人的光泽,美人的身上散发着蜂蜜的气味。突然,一阵湿漉漉的蛙鸣从不远处的一个池塘传来,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青蛙的气味凉森森地粘在我们的皮肤上”。第一,根据前文语境“朦胧的月夜里,站在这样的池塘边,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可看出句中的“美人”是来形容荷花的,可分析出其中以“美人”喻 写“荷花风韵”;其 中“湿漉漉”形容蛙声,“纷纷扬扬”描 写“月亮的光彩

31、”,“凉森森”修饰“青蛙的气味”,“粘”字强化青蛙皮肤给人的触感;第二,由美人的 蜂蜜的气味”,“湿漉漉的蛙鸣”“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青蛙的气味凉森森”,气 味“粘”在皮肤上等词语,可看出用新奇、陌生的词语搭配冲击读者阅读的视听感受(或用新奇、陌生的词语描写所见所闻所感,显现独特敏锐的感官感受);第三,对美人头发的光泽、身体的气味、蛙鸣、月光、青蛙的气味等作者写出了独特的感受,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如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进行特色描摹,内容丰富又具有生命的活力,让读者体会到其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独特的生命体验,表现出一个极具画面感,流动的充满生命力的世界。【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

32、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者运用了小说和散文的文体特征来书写“故乡”:示例一:小说特征是“虚构”,文本一作者借助少年“我”在月夜与一枝奇异荷花的相遇,进入似梦如幻的“奇幻”境界,如 第 段“清冷的光辉被阻挡了。河沟、原野都朦胧起来,那盏马灯的光芒强烈了许多。这时,我突然嗅到一股淡淡的幽香,我看到水面上挺出一枝洁白的荷花。它在马灯的光芒之内,那么水灵,那么圣洁,我们家门前池塘里盛开过许许多多荷花,没有一枝能比得上眼前这一枝”;然后作者以少年奇遇的心理体验来构建现实世界,小 说 中 的“故乡”带有传奇性和神秘感,如 第 段“荷花的出现使我忘记了恐惧,使我沉浸在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洁白清凉的情绪中我与

33、荷花之间的距离仿佛永远不变,好像我前进一步,它便后退一步。我的心处于一种幸福的麻醉状态,我并不希望采摘这朵荷花,我希望永远保持着这种荷花走我也走的状态,在这种缓慢的、有美丽的目标的追随中,温暖河水的抚摸,给了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体验”。散文特征是“真实”,文本二第段“池水有些混浊,水底下一串串的气泡冒到水面上破裂,水中洋溢着一股腥甜的气味。有的池塘里生长着厚厚的浮萍,看不到水面。有的池塘里生长着睡莲,油亮的叶片紧贴着水面,中间高挑起一枝两枝的花苞或是花朵,带着十分人工的痕迹,但我知道它们绝对是自生自灭的,是野的不是家的。朦胧的月夜里,站在这样的池塘边,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征和暗

34、示就油然而生了。四周寂静,月光如水,虫声唧唧,格外深刻”,可 看 出“故乡”风景,些许混浊的池水,月色下的荷花等,既素朴又散发故乡风采;11文本二第段“四周寂静,月光如水,虫声唧唧,格外深刻。使人想起日本的俳句:“蝉声渗到岩石声音是一种力呢还是一种物质?它 既 然 能 渗 透 到 磁 盘 上,也必定能 渗透 到岩石里。原野里的声音渗透到我的脑海里,时时地想起来,响起来”,第段“月亮和青蛙们混在一起,声音原本就是一体一一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据此看出作者审视风景,思考来自故乡的“声音”与自己生命、创作的关联,又指出人与万物相融相生,皆来自自然,文章具有个性的现实的情思流露。示例二:

35、小说在叙事上注重精巧设计,文本一选择少年“我”作为叙事视角,叙事围绕“我”的心理体验:从九叔答应时的兴奋,如“经过长时缠磨,九叔终于答应夜里带我去拿蟹子”,到久等螃蟹不来时的焦急“蟹子们还没出现,我 有 些 焦 急 了 ,随着九叔怪异表 现“我”感到恐惧,如“九叔吹着树叶,回头看我一眼。他的目光绿幽幽的,好生怪异。我心里一阵急跳,突然感到九叔十分陌生。我紧缩在蓑衣里,冷得浑身打”,进入幻境后的放松愉悦,如“我的心处于一种幸福的麻醉状态,我并不希望采摘这朵荷花,我希望永远保持着这种荷花走我也走的状态,在这种缓慢的、有美丽的目标的追随中,温暖河水的抚摸,给了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体验”。书写故乡带给我传

36、奇神秘的体验,如“我不知不觉中眼睛里流淌出滚滚的热泪,心里充满甜蜜的忧伤。我心中并无悲痛,仅仅是忧伤。眼前发生的一切,宛若一个美丽的梦境。但我正站在河水中,水淹至我的心脏,我的心脏的每一下跳动都使河水轻轻翻腾,水面上泛起涟漪。荷花虽然消逝了,但清淡的幽香犹存,它在水面上漂漾着,与清冽的月光、凄婉的虫鸣融为一体”。散文创作相对自由随性,抒情写意,文本二围绕“池塘”描摹所见所闻所思,如“前面有一个池塘,所谓池塘,实际上就是原野上的洼地,至于如何成了洼地,洼地里的泥土去了什么地方,没人知道,大概也没有人想知道。草甸子里有无数的池塘,有大的,有小的。夏天时,池塘里积蓄着发黄的水。这些池塘无论大小,都以

37、极圆的形状存在着,令人猜想不透”,又 如“我站在池塘边倾听着唧唧虫鸣,美人的头发闪烁着迷人的光泽,美人的身上散发着蜂蜜的气味。突然,一阵湿漉漉的蛙鸣从不远处的一个池塘传来,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青蛙的气味凉森森地粘在我们的皮肤上。仿佛高密东北乡的全体青蛙都集中在这个约有半亩大的池塘里了,看不到一点点水面,只能看到层层叠叠地在月亮中蠕动鸣叫的青蛙和青蛙们腮边那些白色的气囊。月亮和青蛙们混在一起,声音原本就是一体一一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据此看出,语言平易自然,缓缓道来,虽不跌宕,但对故乡的情感诚挚深邃。二、古代诗文阅读(3 5分)(一)文 言 文 阅 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

38、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古之善军者,以刑使人,以赏使人,以怒使人。而其中必有以义附者焉。不以战,不以掠,而以备急难。韩 注 之战秦之斗士倍于晋而出穆公于淖者赦食马者也。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治众者法欲繁,繁则士难以动;治寡者法欲简,简则士易以察。不然,则士不任战矣。惟众而繁,虽劳不害为强。12以众入险阻,必分军而疏行。夫险阻必有伏,伏必有约。军分则伏不知所击,而其约携矣。险阻惧蹙,疏行以纾士气。兵莫危于攻,莫难于守,客主之势然也。故城有二不可守:兵少不足以实城,城小不足以容兵。夫惟贤将能以寡为众,以小为大。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虽告之日此无人,彼

39、不信也。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时令老弱登埠示怯,乘懈突击,其众可走矣,何患城小?背城而战,阵欲方,欲踞,欲密,欲缓。夫方而踞,密而缓,则士心固,固而不慑。背城而战,欲其不慑。面城而战,阵欲直,欲锐,欲疏,欲速。夫直而锐,疏而速,则士心危,危则致死。面城而战,欲其致死。平居与人言,一语不循故,犹在愕而忌。敌以形形我,恬而不怪,亦已固矣。是故,智者视敌有无故之形,必谨察之,勿动。疑形二;可疑于心,则疑而为之谋,心固得其实也;可疑于目,勿疑,彼敌疑我也。是故,心疑以谋应,目疑以静应。彼诚欲有所为邪,不使吾得之目矣。(摘编自苏洵 权

40、书)注 韩,韩原,地名,在今山西省河津、万泉两县交界处。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韩 A之 B 战 C秦 D之 E 斗 F 士 G倍 H于 I 晋 J 而 K出 L 穆 M公 N于 0 淖 P 者 Q赦 R 食 S 马 T者 U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善军者”与“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两 句 中 的“军”字含义不同。B.“治寡者法欲简”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两 句 中 的“简”字含义不同。C.“当敌之冲”与“一夫当关”(蜀道难)两 句 中 的“当”字含义相同。D.“偃旗”,文

41、中是放倒旗子,隐秘军情的做法,与 曹刿论战中 齐 师“旗靡”状况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13A.率领人数众多的军队进入艰险环境,要分散兵力并缓慢行进,分散兵力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缓慢前行的目的则是扰乱敌军计划。B.城堡有两种情况不易防守:一是士兵太少;二是城堡太小。但贤能的将领善用疑兵等也能出奇制胜,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就有此描写。C.在背靠城墙进行防御作战时,要让士兵认为阵形牢不可破,以此坚定信心;在进攻时,要使士兵觉得有危险,这样他们更会拼死作战。D.在战场上,敌人会故意用一些行为迷惑我们,这时我们需要冷静观察,切勿盲动,因为敌人真要有所行动,是不会

42、让我们轻易发现的。1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2)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1 4 .国际时局风云变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如期实现百年强军的奋斗目标。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意义,以及有何借鉴启示。【答案】1 0.C J Q 1 1.C 1 2.A1 3 .(1)军队如果人数太少就容易遇到危险,如果人数太多就容易发生叛乱;没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多的军队更困难,没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少的军队更危险。(2)推测敌人袭击我军的地点,暗中部署兵力进行防备,敌人想不到我们的部署,就会以为我们还有富余的

43、兵力,那为什么还要担心军队人数少呢?1 4 .现实意义:时局风云变幻,实现强军目标能有效防备国家危难。借鉴启示:强军治军,要坚守正义,打造正义之师;要严于法纪,打造严明之师。【解析】【1 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韩原大战中,秦国的勇士比晋国多一倍,然而把秦穆公从泥沼中解救出来的,却是当年他赦免的吃他的马肉的普通百姓。14“韩之战”指在韩原大战中,做句子的状语,之后应该断开;“于”,意 为“比”,“于晋”状语后置,“秦之斗士倍于晋”指秦国的勇士比晋国多一倍,句式完整,之后应该断开;“而”表示转折,然而;“出穆公于淖”,状语后置,意 为“把秦穆公从泥沼中解救出来”;且“者

44、,也”构成判断句,因此应在“者”和“赦”之间断开。也就是在CJQ处进行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古之善军者”的“军”意 为“治理军队”;“沛公军霸上”的“军”,意为“驻扎”。句意:古时善于治军的人。/沛公驻扎在霸上。B.正确。“治 寡 者 法 欲 简 的 简 意 为“简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通“拣”,意 为“挑选”。句意:治理人数少的军队,军法要简明。/这是先帝(刘备)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的原因。C.错误。“当敌之冲”的“当”意 为“面对”;“一夫当关”的“当”意 为“占着,把着”。含义不同。句意:面对着敌人的进

45、攻。/一个人把着关口。D.正确。曹刿论战中 齐 师“旗靡”指齐国齐军溃败,军队的旗子倒下了。故 选 C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分散兵力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缓慢前行的目的则是扰乱敌军计划”错误,依据原 文“军分则伏不知所击,而其约携矣。险阻惧蹙,疏行以纾士气”可知应是分散兵力是为了扰乱敌军计划,缓慢前行的目的则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5(1)“或”,表示假设,如果;“叛 叛 乱;“莫”,没有什么;“用”,管理,指挥。(2)“度”,推测;“潜兵”,暗中部署兵力;“不我测”,宾语前置,想不到我们的部署;

46、“何”,为什么。【1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现实意义:依据 不以战,不以掠,而以备急难”可知时局风云变幻,实现强军目标能有效防备国家危难。借鉴启示:依 据“古之善军者,以刑使人,以赏使人,以怒使人。而其中必有以义附者焉”可知强军治军,要坚守正义,打造正义之师;依 据“治众者法欲繁,繁则士难以动;治寡者法欲简,简则士易以察。不然,则士不任战矣。惟众而繁,虽劳不害为强”可知要严于法纪,打造严明之师。参考译文:古时善于治军的人,用处罚的方法使士兵效命、用赏赐的方法使士兵效命、用激发愤怒的方法使士兵效命。但其中一定都正义在里面。不是让他们发动战争,不是要他们

47、去掠夺,而是要让他们应付国家的危难。在韩原大战中,秦国的勇士比晋国多一倍,然而把秦穆公从泥沼中解救出来的,却是当年他赦免的吃他的马肉的普通百姓。军队如果人数太少就容易遇到危险,如果人数太多就容易发生叛乱;没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多的军队更困难,没有什么比指挥人数少的军队更危险。所以治理人数多的军队,军法要详细,军法详细,士兵就难以随便行动;治理人数少的军队,军法要简明,军法简明,士兵就容易明了。不这样,士兵就不能担当起作战的任务。人数众多而军法详尽的军队,即使任务繁重,也仍然不失为一支强大的军队。率领人数多的军队进入艰险阻塞的环境,一定要分兵而缓慢行进。艰险阻塞之地必会有敌人的伏兵,伏兵一定事先有约

48、定。我军分兵前进,那么敌人的伏兵就不知道攻击我军哪里,这样敌人约定好的计划也就被瓦解了。在艰险阻塞的环境中行军,士兵易产生恐惧心理,军队缓慢行进,来消除士兵的恐惧。用兵没有比进攻更危险的,没有比防守更困难的,进攻与防守的态势本来就是这样。因此城堡有两种情况是不便防守的:一种是士兵太少,满足不了守城的需要,一种是城堡太小,不能够隐蔽防守的士兵。只有贤能的将领才能运用少数兵力来取得多数兵力的效果,运用小城来取得大城。面对着敌人的进攻,没有人会不知道固守的,但我们若运用疑兵,敌人就会惊愕不敢前进;即使告诉他们说这里没有人,他们也不会相信。推测敌人袭击我军的地点,暗中部署兵力进行防备,敌人想不到我们的

49、部署,就会以为我们还有富余的兵力,16那为什么还要担心军队人数少呢?收卷军旗,停止击鼓,军队没有一点声音,严令约束士兵,敢大声说话的斩首,不时让老人和儿童登上城墙表示胆怯,然后乘敌人松懈突然攻击,敌人就会被打得逃散,又为什么忧虑城小呢?背靠城墙打仗,军队适合用方的阵形、横列展开的阵形、密集的阵形和利于缓慢前进的阵形。这样的阵形可以使士兵觉得牢不可破;觉得军阵牢不可破,就不会产生恐惧心理。背城而战的时候,就是要让士兵不感到恐惧才行。面向城墙打进攻战时,军队要用直的阵形、前尖后宽的阵形、稀疏的阵形和利于迅速前进的阵形。这样的阵形可以使士兵觉得面临危境;觉得面临危境,就会拼死作战。面城而战的时候,就

50、是要让士兵拼死作战才行。平时同人谈话,有一句话不符合常理,会引起惊愕猜忌。敌人用可疑的表现迷惑我们,反而安然处之不觉得奇怪,这就太鄙陋了。所以,聪明人看到敌人有不合常理的表现,一定谨慎观察,切勿盲动。可疑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使我们内心产生疑问,有疑问,就应进行谋划分析,这样就可以得知敌人的真实情况;一种是故意用虚假的行动使我们看到从而产生疑问,这时切不可被迷惑,那是敌人迷惑我们。因此,心里有疑问,要用分析谋划的方法来对付,看到敌人的可疑行动,要冷静观察来对付。敌人果真要有所行动,就不会让我们看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