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高中地理人文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4460720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5.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高考高中地理人文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3高考高中地理人文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高考高中地理人文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考高中地理人文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pdf(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必修二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人口的分布影响I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生产力水平不同H低体农业生产:农村高一一工业主导:向城市集聚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稠密一 历 史 因 素-历 史 较 悠 久 的 地 区,人口较稠密其他因素:政府政策:巴西新迁首都巴西利亚 军 事(战争)因素;文化:纽约唐人街人口区位1知识点一:人口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分布区原因区域性人口密集区亚洲东部与南部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

2、业和金融贸易区人口稀疏区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地带性纬度分布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海陆分布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垂直分布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自然环境地形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200米以下的平原人类的生产生活多集中于平原地区气候气温:8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温带;降水:较丰富地区气候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布水源干旱地区人口依水源呈点状、线状、片状分布人口

3、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土壤土壤肥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矿产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人口的聚集矿产开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2社会经济农业社会居民点比较分散;工业社会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宗教、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政策、历史因素(-)人口分布特征的三维描述(按总一分描述过程)1 .描述区域人口分布整体特征。如描述世界或我国或某个区域的人口分布的在整体特征是“人 口分布很不均匀”2.借助地理事物或方位、交通线、城市等描述区域内部人口密度的差

4、异。如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差异:东多西少;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和交通闭塞地区的人口少;等等。3.描述区域内部人口分布的“特殊”之处。通常是描述极大值即人口稠密区、极小值即人口稀疏区或人口密度差异过于显著的小范围区域。知识点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城市的拉力:就业机会多,薪资待遇高;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好;教育水平高;社会地位高;等等。农村的推力:自然灾害多;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差;就业机会少;教育水平低;社会地位低;等等。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5、-)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案例自然因素气候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 南 方“阳光地带”迁移水源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动土壤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矿产资源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生态恶化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3经济因素经济水平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致大量人口迁入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社会因素政治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战争波黑战争引起200多万难民逃离家乡婚姻军人家属的从军(三)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项目正面影响负面影响迁入地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6、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紧缺的状况;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迁出地减轻迁出地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集中管理生产)1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地区就业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2)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知识点三:人口相关概念(一)人口老龄化1 .人口老龄化概念:国际上通用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于10%,或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7%。2.中国应对老龄

7、化的对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延迟退休年龄,1I老有所为:改善生育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改善人口结构。4注意:中国目前已经进入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这是不可逆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促使人口保持适度地增长,从而改善人口结构。放宽生育政策仍然属于计划生育政策。(二)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农村及部分城市)常住人口减少【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它包括常住该地而临时外出的人口,不包括临时寄住的人口。常住人口是国际上进行人口普查时常用的统计口径之一。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居住半年以上作为判别常住人口的时间标准。【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是指公民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

8、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计算】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一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离开户籍地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户口待定人口。知识点四: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资 源(正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正相关)消 费 水 平(负相关)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大。在研究中,一般是用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来衡量,如土地、淡水、能源等。科技发展水平对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资源的利用程度。第二章城

9、市5:农村空间结构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城 市(化)专题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化城镇化11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由此向外环绕分布功能区简单分化I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地租同心圆)主要功能区:(市中心向外依次是),蛀占1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将 忘1经济因素(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达度(地租次高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T社会因素收入、社会群每、知名度、神辞一速 政因素-历史因素-历史背景:例:北京的中心是故宫I历史变化: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例:城内污染工厂外迁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政府的班立王地规划一地域面积狭小,功能区混杂分布,封”域自然集中越域面积扩大,功能区分异

10、明显,说明城市化进程在加快I地理直息技榜城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定义|城屯化概述j衡量标准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地理意义时间差异T世界的城市化进程上空间差异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城市病及治理措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地域文化与城乡景现I地域生傕外型卜:汆物 质 方 面 观 厂 配 度、习俗、语言、艺术等1物质 方 面 卜 建 蜕 服 里 奥 食 爸 体现人地和谐理念: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卜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r蕴藏深厚文化底蕴U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卜 反映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1反映某种价值追求6知识点一:城市主要的功能区对比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

11、区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其形态、特征及位置对比如下: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住宅区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中 高 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行政区相联系低 级 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CBD的特点: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建筑物高大稠密;2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知

12、识点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地租水平,而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在单一的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因素影响下,地租的模型呈现出同心圆的结构。在交通因素的影响下,同心圆会发生变形,在市中心之外的城市公路干线与环线的交汇处形成地租次高峰。左图为地租曲线的剖面图,右图为地租曲线的俯视图。7地那水平路环环地租次高峰交通干线环城公路200400600800(元/M2)整体来说,地租会由市中心向外递减。而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不同:商业住宅工业。付租能力距离市中心远近因此由市中心向外的功能区分布依次是商业区、

13、居住区、工业区。(-)政策因素北京将通州建设为北京市的副中心将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强化政治职能。(三)文化因素:唐人街的形成。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四)环境因素:工业污染的角度1.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根据工业的环境要求区位选择要求典例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自来水厂、啤酒厂8(2)根据企业污染的程度区 位 选 择 要 求典例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服装厂、玩具厂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机械厂、仓库污染严重的企

14、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钢铁厂、水泥厂2.图解有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1)有空气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单一方向: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如某地常年盛行西风,则应布局在城区的东侧,如图1中A处。A*城 区、东南风城区图 1图2 季 风:布局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常考地点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如图2为我国华北地区某空气污染企业的布局,此类企业可布局在图中A、B两处。多风向(风频玫瑰图):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地带。如图3从风向玫瑰图知该地区最小风频的风是西风,最大风频的风是东北风,故空气污染企业应布局在A处。d.城市的热力环流:在城郊热力环流显著的地区,宜布局在城市风的下

15、沉距离之外,如图4中的A、B处。9图4有水体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如 图5河流由A流 向B,在选择时自来水厂宜布局在C处(上游),化工厂宣布局在D处(下游)。城区图5(3)各类污染对应的工业类型厂被黄在店昆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也盛行风向的郊I外染纸被印造电知识点三: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以商业街和商业小区为组织形式)1.市场因素:城市的几何中心处2.交通因素: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3.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商业小区、居民区内知识点四:城镇化地理意义的具体体现10(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工业、服务业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

16、的动力。(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建筑密集、人口居住集中,水、电、天然气可集中供应;有利于提高土地、水等资源供应效率。(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有利于对污染物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完善,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缩小城乡收入、受教育程度差距,趋同价值观。知识点五:城 镇 化 进 程(发展)的阶段过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人口变化人 口向城市地区集 聚(包括近郊)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部分人口转向近郊区)注:郊区城市化应是一个城市自然扩张良性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现象。

17、职住不平衡,通勤时间增加。人口迁往远郊或农村。这里的郊区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而郊区城市化中的郊区是与城市接壤的。逆城市化才应强调城市内部环境的恶化。郊区城市化原因: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人 口重新实现内迁。原因: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变好,优惠吸引政策等。图示S与第一幅s图相同知识点六:城镇化进程的时空差异1 .时间差异1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从时间上看呈现为“S”型曲线。起步早,水平IWJ速度减缓城市人口比重/%推进很快,市区出现飞 色,了很多城市化问题发达国家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加快10

18、0.初 期 标 发展较慢1800 1850 1900 1950 2000(1)初期阶段特点: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2)中期加速阶段特点:速度加快,出现郊区城市化。(3)后期阶段:特点: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趋缓甚至停滞2.空间差异(1)发达国家特点: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变慢发达国家部分城市进入逆城市化阶段,个别出现了再城市化。(2)发展中国家特点:起步晚,水平较低,发展速度加快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城市处于城市化阶段,部分城市出现郊区城市化。【超前城市化或虚假城市化】一般来讲,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12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由于缺乏规划,当农村人口短时间内快速流入城市。西亚、北非的一

19、些产油国,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不发达,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城市化水平虚高。知识点七: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1.气候要素的变化一一城市出现热岛效应(工业集中,生活生产排放的热量高)2.水文要素的改变一一城 市 内 涝(改变水循环的环节,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海绵城市】原理: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意义:海绵城市建设的湖泊、人工湿地、草坪,使得城市更加美观;大量增加的绿地面积、水域面积能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解浮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雨水进行蓄积和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能部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现象。3.生物要素的变化一一生物多样性减少

20、(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强烈的地方)4.土地质量受影响-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知识点七:城市病及治理1.城市病的概念“城市病”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人 口及相关发展要素向大城市过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题,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表现在一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出现了诸如交通拥堵、人口膨胀、房价高升、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贫富差距严重等现象;小城市则相应的出现缺乏创新活力、人口流失严重、就业艰难、污染严重。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13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

21、制;向 郊 区 分 散 人 口 和 工 业,建 设 卫 星 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 城 市 进 行 功 能 分 区,妥 善 安 排 各 种 用 地 的 相 对 位 置;对 工 业 企 业 合 理 布 局,适 当 分 散 污 染 源;改 善 交 通 和 住 房 条 件;加 强 城 市 绿 化 建 设,扩 大 城 市 绿 地 面 积。(3)创新城市管理方式。不断完善城市社会管理格局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社会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城市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协调联动机制等。(4)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城市相关知识扩展1.我国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义:(1

2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2)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3)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4)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5)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2.新区、卫星城、城市副中心、特色小镇建设的好处:分散主城区职能;分散主城区人口;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利于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利于保护改善城市环境。3.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城市的发展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14(1)自然因素

23、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温带、寒带的城市分布在平原;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气候:气温、降水适中,居住适宜;河流:运输功能:交通便利;供水功能:水源充足;防卫功能;环境功能(2)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交通:临近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其他因素: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知识点八:城市病及治理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了解)应用主要功能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城市规划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与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显示有关道路的

24、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城市抗灾减灾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城市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城区公共卫生提供预警和决策支持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5自然因素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一如:纬 度(海废)低,热量充足)一二候-11 T而 晴 天 缶,光照充足I工 降水1I如 小 气 候,降菽 空昼夜温差;M 晴云7内陆);昼夜温差 大|,r|五 龌 理7菁 附 耕 种 高 机 械 化 厂,地 形T )I 山地丘陵,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 月 近 黑:1 7(紫色土):土壤肥沃-|旺壤

25、深厚二黄王匚王层深厚,有利于耕种酸 碱 虹 票 树(酸性王J二 睡 二(碱性王口I力 源 i靠近河流灌溉便利(充 足 口农业专题会济素社经因UK息技味T I任 用 商 埃 丽M天市场销售范围丁增加经济效盎1市 场1 意义: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术语:靠近X X (或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T 交 通意义: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区域化、专业化术语:有X X (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利H劳动力 H 劳动力数量:人口多,劳动力充足1T科技 I 农业技术水平高政策 政策的宽松或者支持等T 环境 T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机械、化肥以及农药等。大工业基础H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机械、化肥以及农药等。|农

26、业的区位选择宏观天范围 一 气 候(经纬网等)+地 跖 等高线等)围观小范围 地价、单位产值:需水、运 喃 迫 切 性(产品保庙厂;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二气运一涌堂改善先盛地膜改善湿度肥 力|地形 梯田七 国 甬熟石灰改良酸性王顼培育良种 适应气候,如海水稻,耐旱品种|市场可选择的区位更广知识点一:农业区位分析【案例11 兰州高原夏菜 品质优良原因(1)地处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夏季干燥少雨,病虫害少(3)山泉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水质优良【案例2】乌克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素有“欧洲粮仓”之称,试分析其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16自然条件:离大西洋较近

27、,降水较充足;地处东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粮食作物高产稳产;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地处东西欧交界,有广阔的市场;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知识点 二:农业区位的选择(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生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农业类型或作物自然条件农业类型或作物自然条件种植业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林业山地或丘陵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或水库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

28、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典型案例举例主导因素推论古巴的甘蔗热量其他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国家河西走廊的粮、棉灌溉水源其他内陆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上海郊区的乳牛场、蛋鸡场城市发展其他城市郊区的副食品基地美国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和农场经营专业化科技进步其他发达国家丹麦乳畜业城市及市场需求西欧其他各国美国东南部蔬菜、花卉基地,我国南方蔬菜基地交通运输条件、保鲜冷藏技术世界范围内的区域专业化生产(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7知识点三: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

29、区气候类型区位条件生产特点解决措施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集 中 分 布 在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温 带 季风、亚热带季风、热 带 季风气候气 候 高 温 多雨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大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 大科技水平低加大科技投入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水利工程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主 要 是温 带 大陆气候气候温和 降水较多平原辽阔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人口较少、人均土地数 多科技发达种植小麦和玉米;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经营商品率高降低能

30、耗大牧场放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地干旱、半干 旱 气候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 天 然 草 场 面积辽阔交通便利地广人稀商品率1曷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牛开辟水源种植饲料作物18混合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温 带 大陆气候、热 带 草原气候、温 带 海洋气候气候温和湿润,既利于谷物生长又可种植牧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交通便利人口稀少小麦、牧羊混合经营;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经营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同活的安排农事;较强的市场适应性 修 建 水 利工程,跨地区调水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北美五大湖周围温 带 海温带海洋性

31、 西 欧 经 济 发商品率高培育良种乳牛乳畜业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大城市周围地区洋 性 气候、温带大 陆 性气候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利于牧达、城市化水平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集约化程度高机械化水平高注重动物疫病的防治草和饲料作物生长重大知识点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农业生产覆盖类192.农业生产技术一一沙漠里、海里的中国水稻(1)沙漠水稻品质加好的主要原因:昼夜温差大,利于水稻中的养分沉淀、环境的天然无机,无污染,病虫害少、沙质土,透气性好、纬度高,积温少,春种秋收,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但沙土渗水快,不易保水。衬膜保水技术(2)海水稻的特征

32、:抗风、抗涝、抗病虫害、耐盐碱;需要淡水少,节约淡水资源;不需施用肥料、农药、不需除草,天然有机,需要劳动力少,硒等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高。3.地膜与塑料大棚的异同区别与联系(1)共同点:同是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起到保温作用,用以增加农作物产量,延长作物生长时间及上市时 间(早熟和晚熟市场),其目的是为了经济效益。20(2)不同点应用地域:在我国地膜覆盖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塑料大棚南方北方均可应用。应用时间:地膜覆盖一般应用于春季,塑料大棚一般在北方应用于春秋,南方应用于夏冬。所起作用:a.地膜覆盖:春季一般起增温、保土、保水作用;夏季果园里一般起增加光效的作用;夏季田地里也可以起到减少土壤水

33、分,固根、增产的作用。b.塑料大棚:冬春季节主要起到保温作用兼有保水作用;夏秋季节(黑色)一般起到保水作用防雨、防风、防雹。农作物品种:大棚中的农作物附加值更加高,且集约化水平更高。保温差异:地膜覆盖主要是对地温的提高,塑料大棚主要是对气温的提高。危害:地膜覆盖易破、不易回收,影响土壤结构、土壤水肥运动,大棚危害较小。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1:原 料:临近原料地,原料充足自然因素T 能源:土地水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风能等),能源充足|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大区位考虑是否匝而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工业区位因素I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交通临海或海港、临铁路等,交通

34、便利社经因会济素 劳丽7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曼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社会协作条件包括社会服务条件(共用基础设施)和生产协作条件等工业区位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钢铁、石油化工工业由接近原料地向交通便捷的沿海、沿江港口布局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想 向 手 布 局 在 工业生产的设计与加工环节(空间)分离市 场 广 阔 的 地 互 复杂产品的组件可全球采购(如汽车)更看重信息的通用F I T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工业而口家具生产由临近市场转为临近原料共供应地本需临近市场的工厂,转而临近优质原料地知识点一: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如上表)知识点二: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判断工业部

35、门类型主导区位因素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区位选择理由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接近原料产地(原料 产品)节省运费,减少损失和废弃物22市场导向型工业市场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瓶装饮料厂、家具厂、印刷厂、炼油厂等接近消费市场(产品,原料,体积增大)节省运费,减少损失动力导向型工业能源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钢铁、冶金(如炼铝厂)、化学等重工业接近能源供应地降 低 能 源 支 出 费用,保证能源充足供应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廉价劳动力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伞、制鞋等工业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减

36、少 工 人 工 资 支出,降低生产成本技术导向型工业知识和技术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集 成 电 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及时获取新技术,便于技术交流,利于开发新产品知识点三:工业集聚原因企业之间的关系工业联系的类型工业集聚的好处/目的/优势/原因上 下 游 企 业(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专业化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产出)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利润,取得规零部件企业与组装企业模效益专业化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分厂-总厂)产品生产企业与配套企业(手套生产厂与包装厂、专业营销企业)专业化的生产上的工业

37、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扩大市场份额,创立区域品牌工厂之间无关联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知识点四:工业分散的发生原因与工业类型类型原因目的案例传统工业发展中的工业分散工业企业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不少企业由美国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23新兴工业发展中的工业分散产品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适宜空运“硅谷”企业在东南亚、墨西哥设分厂【小结】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表现:企业集聚会产生规模效益,节约成本、加强协作、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是集聚分布;目前有些企业则在全球寻求最佳区位,

38、将不同的分厂(车间)分散到世界各地,以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如零部件众多的汽车厂、飞机厂等。从时间上看,纵观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在其发展早期和中期,工业集聚现象明显,其发展后期,则是工业分散现象明显。从地域上看,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以集聚为主,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则以分散为主。工业分散时一般会把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进行转移,而把产品设计、研发 品牌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保留在本地区。产业转入地的对策:应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竞争力,加大品牌力度。知识点五: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旧教材)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典型工业区德国鲁尔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美国“硅谷工业部门煤炭、钢铁、电力、机械

39、、化工等传统工业瓷砖、自动化设备、食品等微电子工业形成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20世 纪50年代之后20世 纪50年代以来区位特征及优势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无传统工业基础;大批廉价劳动力;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支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有高等院校(技术支撑);便捷的交通(机场和高速公路);稳定的军事订货24广阔的市场工业区特点一般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工业集聚而成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工 业 大 多 分 散 在 小 城镇、农村从

40、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研发费用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存在问题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交通拥挤早期企业之间很少联系土地紧缺,劳动力价格高整治措施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降低成本;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减轻污染,美化环境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形成一个机构完整、功能齐全的生产一销售服务一信息网络新工厂建到美国内地或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与我国相似地区东北工业区温州地区北京中关村第三节服务业25概念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产业服务业的概念、分类上 商业性服务业q非商业性服

41、务业零伴、餐饮、住宿、金融、娱乐等等,以营利为目的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等服务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劳动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多集聚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附近因素餐饮、商贸等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低,服务业区位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对空气质量要求比较高的服务业部门|良好的居住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1商业性服务业影响因素有费性服务业其区位选择的要求则相对宽泛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便捷地获取一信息和技术,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I政策因素1-税收补贴、财政激励、专项扶持等针对服务业企业的地方政策具有刺激作用其他因素 生态环境非商业性公共服务业

42、其新校区分布往往需要考虑新增人口分布,以均衡化为区位选择原则。例如公立学校【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交通条件的要求存在差异】:消费服务型服务业如零售业需要在布局上能够使客户方便决捷到达,主要布局在市中心和片区中心;生产型服务业靠近高速路、快速路布局,主要考虑到方便就业者通勤,易于联系制造企业;交易管理型服务业需要方便决捷的面对面交流,多布局在市中心外围或交通枢纽;后台支撑型服务业对交通条件的要求较低,一般布置在低成本的近郊区。第四章交通区位2627知识点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原则内容案例依据运输需求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便准,以及交通运输网密度等,都应根据运输需求而定。我国根据运输需求把普

43、通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不同级别。适度超前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其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预计到2022年旅客吞吐量为4500万人次,并预留了 2050年1.3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成为各项指标位居全球前列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因地制宜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为了减缓坡度,公路盘山而建,呈“之”字型分布。尽量少占土地原则交通线、站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高速铁路的建设一般都采用高架的形式进行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占用耕地。发挥

44、综合运输优势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除了飞机外,还集合了多种交通工具替换中心将公路,高铁,公交,以及地铁全部归纳在一起。形成一张世界上最为高效的地下交通运输网络。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求等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中国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的需要,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知识点二: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匚=-地质计公”U洛 因 李 一 一 or-kr-K影响父通运输 人|白 一m O 0候社 禁 舁 因 素r布局的区位因素8自 空 素 三0 -仆 水文立足于

45、现有的经济水平 地貌和技术、装备等条件 28角度参考术语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山丘地势起伏大,施工难度、工程量大,造价高;山区“之”字形线路营运里程长、成本高地质稳定的地质可降低施工难度,保障运营安全气候青藏高原高寒缺氧;酷热的干旱区;多雨的湿润区,跨海大桥建设中的复杂的海洋气象条件及气象灾害等均不利于线路建设水文河网稀疏的地区,桥涵长度小,利于施工,造价低;在沼泽地、冻土层及河网稠密区建设交通线,技术要求高,桥涵长度大,造价高生态环境生态脆弱、野生动物侵袭、蚊虫侵袭、生态保护压力大知识点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运输货物铁路

46、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大量、笨重、长途运输。如矿石、牲畜、金属等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大量、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物等29知识点四: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

47、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贵重、急需、时间不大的物品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流体状货物短距一公路(活物、鲜 货)-航空 e远距-铁路-|-水运一一运量小一航空(贵重、急需的)运 昌+铁路 蜩_ 低一水运一运量大 水运 费 高一铁路知识点五:交通运输点的选择项目选址要求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飞;坡度适当,以利于排水;航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空跑道

48、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有利于飞机逆风起降;港不应布局在雾日和低云较多的盆地和低地;航空港噪音较大,应与城市有一段距离,并与快速交通干线连接。【航道】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水域【避风】位于海湾,背风、避浪条件海【结冰】终 年 不 冻(冻结时间较短等)港【地形】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港口规划建设;陆域【经济腹地】以城市为依托,有 铁 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条件 系,经济腹地广;【联运条件】海陆联运或河海联运;30【政策】政 策 支 持(自由贸易港);河港要求河宽水深(河流凹岸),位于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知识点六:交通线建设的意义(社会因素)【普遍性】带动沿线经济发

49、展;完善交通运输网;拓宽城市的服务范围,推动区域城市化。【特殊性】发达地区/已有再建:缓解交通压力 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边境地区:巩固国防 少数民族: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中国与国外:加强经贸联系,扩大贸易往来;扩大地区开发程度;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殊交通线路】空中输煤管廊的主要优势:管道密闭环境输煤,降低粉尘外泄污染;管道输煤连续性好,利于化工厂的稳定生产;管道输煤降低公路输煤强度,缓解交通运力压力;管道输煤,节省公路运输费用,降低汽车能源消耗和污染;输煤管道高架化设置,减少对耕地的侵占。第五章环境与发展3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

50、与发展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环境问题的类型及表现r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1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原因: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过分集中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原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一发达国家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为主原因:人均资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高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原因:掠夺式开发、快速工业化T 定W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出路: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三大内涵r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