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重点题目与答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445396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重点题目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重点题目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重点题目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重点题目与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重点题目与答案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重点题目与答案 本文关键词:美育,美学,期末,复习,题目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重点题目与答案 本文简介: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重点题目与答案(按章节排列)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单项选择题1.闻名的“美的概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柏拉图)提出的。A.柏拉图B.鲍姆加登C.黑格尔D.贺拉斯2.提出“自下而上”美学探讨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C.费希纳)。A.席勒B.叔本华C.费希纳D.狄尔泰3.谈美、文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重点题目与答案 本文内容: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重点题目与答案(按章节排列)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单项选择题1.闻名的“美的概念”说是古代西方哲

2、学家(A.柏拉图)提出的。A.柏拉图B.鲍姆加登C.黑格尔D.贺拉斯2.提出“自下而上”美学探讨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C.费希纳)。A.席勒B.叔本华C.费希纳D.狄尔泰3.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B.朱光潜)A.王国维B.朱光潜C.宗白华D.蔡仪4.美学主要是一门(A.人文学科)A.人文学科B.自然科学C.社会科学D.试验科学二、推断正误1.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答:错。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探讨的客体。二者亲密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详细、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2.审美体验

3、是神奇不行知的?答:错。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详细审美现象的深化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阅历的特别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阅历富于直觉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并非不行知。三、简答题1、西方美学的发展经验了哪些阶段?(P2P7)答:西方美学的发展经验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相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P2P72、什么是本质论美学?本质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其突出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见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本质论美学是西方美学的发生期形态,

4、对于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柏拉图。3、什么是语言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期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于20世纪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指责”、心理分析美学、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美学流派。其主要特征有三个:第一,语言取代理性而成为美学的中心问题;其次,放弃美的本质及其他本质问题,注意用语言模型分析审美现象;第三,放弃美学的系统化和体系化追求,认可详细问题的文本阐释。四、论述题(无)其次章美及形态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美学家中不主见美是主观的人是(B狄德罗)2、下列美学家中主见美在关系的人是(B狄德罗)3、

5、由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闻名美学命题是(“美是生活”)4、西方美学史上首次从修辞学角度论证崇高的美学家是(B郎吉弩斯)5、中国古代美学家中,把“情”与“景”、“心”与“”物结合起来相识的是(王夫之)6、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7、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悲剧是两种对立志向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成功)。8、美的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感染性)。9、具有原始真实性、情感真诚性和艺术自然性特征的中国古典审美范畴是(自然)。二、推断正误1、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美答:错。这种说法之承认了人在社会美中的中心地位,而否定

6、了自然美的实质也在于它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即自然正是在人类的符号实践中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获得了美的属性,成为人的生命活力的符号。自然美与人的紧密相关,无法割裂。2、自然美的形式性指自然的美只在于自然事物的形式本身答:错。这种说法不完全。自然美的形式性当然指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在自然美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种形式本身也可以蕴含深层意义。3、社会美的呈现离不开它的意蕴答:对。因为社会事物作为美的对象而呈现,主要是以它的意蕴使人感动。社会美的灵魂是善,善被蕴涵在美的感性形式之中,社会事物的意蕴因素在社会美的呈现中具有主导作用。4、艺术是艺术家创建出来的具有表现性的符号系统,与观众没有干脆

7、的关系答:错。艺术的五个要素是作品、观众、创建、艺术家和文化语境,其中观众是艺术作品生命的完成者和持续者,艺术的价值只有通过观众才能得以实现。艺术与观众有着不行分割的干脆关系。5、通过艺术的“化丑为美”,原本丑的事物就获得了美的属性。答:错。艺术的“化丑为美”是运用符号把丑变为审美对象,给予它审美价值,但丑的事物其自身属性并未变更。三、简答题2、自然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验了哪几个阶段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验了如下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其次阶段,自然成为人类对话的伙伴。第三阶段中,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从而完全获得

8、美的属性。5、如何理解美的符号性美的符号性特征:美的符号性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包括三层意思:第一,美以符号形式向人类传达其内在意义;其次,人类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第三,人类还通过符号构建相互沟通的美的世界。6、如何理解美的无功利性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的事物具有与人的干脆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特性。这种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客观对象不干脆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须要;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不做实际功利的评价。7、简答技术美内涵技术美是美的形态的一种,指技术活动的美。它是技术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开拓和创建本性并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技术美有三层主要含义:一是指技术

9、对象的直观形式使人类得到感官愉悦,二是指技术对象是对人的自由活动的确定,三是指技术创建了更为广袤的审美世界。9、如何理解“化丑为美”?在现实中,“丑”是令人不快的因素,但在艺术中,“丑”是一种不行缺少的要素。艺术运用符号把现实生活中的“丑”变为审美对象,给予它审美的价值。这就是“化丑为美”。10、艺术“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什么?艺术“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批判、比照和形式创建。艺术家运用符号进行艺术创作必需表达对对丑的否定性评价;必需遵循辨证的原则,在美丑比照中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在创作中运用艺术符号的形式创建力气,将化丑转为美。11、简述美丽与壮丽的美学含义答:美丽与壮丽。美丽与壮丽是西

10、方文化中的一对美学范畴。弱小、缓慢、阴柔的事物所呈现的偏于静态的和谐就是美丽;强大、疾速、刚劲的事物所呈现的偏于动态的和谐就是壮丽。两者的根本特征就是和谐,美丽与壮丽往往是融为一体的。12、简要回答阳刚与阴柔这一对美学范畴的意义答: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特征及相互关系。阳刚与阴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阳刚之美偏重于动态和力感;阴柔之美偏重于静态和柔感。在中国古典审美意境中,经常是动中含静,静中寓动,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在中国文化中,阳刚与阴柔常常用于对音乐、人物形象、艺术分类、诗歌意境、文体特征的描述、品评。四、论述题3、详细论述美的形象性特征回答提示:美的形象性:美的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

11、征之一,它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创建详细可感画面的特性。从客体方面理解,美总是在符号形式中呈现为详细可感、丰富活泼的生动形象;从主体方面来说,美依靠于主体对形象的直觉。这主客体的交互作用造就了生动感人的美。详细来说,首先,美必需呈现为形象。形象是事物的形、色、声、味、态诸方面的统一体,是详细可感的生动存在方式。人的丰富心情通过形象而获得实在的质感。形象是美的呈现方式,离开了形象,美无影无踪,无从谈起。其次,美的形象不依靠概念和推理,而依靠于人对对象的直觉。美的形象在主体和对象交互影响、呼唤和应答中诞生和呈现。第三,美的形象极富生命节奏和韵律,它往往是不停流淌和变易,呈现生气勃勃的活力。第四,美的

12、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根据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显现为形象中内涵的节奏和韵律的跃动,而这正是音乐的审美特征。4、详细论述自然美的特征回答提示:自然美具有自然性、形式性、变异性特征自然美的自然性,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非人为的自然属性。“花自飘舞水自流”,它的属性和形式是自然呈现着的,而非人类主观意志所改造成的。同时,自然美的存在是一种现实的自然性存在,其本身不构成人类的社会关系。自然美的形式性,是指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技美相比较而言,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在自然美中具有主导作用。自然物作为审美对象而呈现,首先是以赏心悦目的直观形式吸引人的留意力、想象力和情感,而不是它们的内在意蕴。而

13、且,对人类来说,在特定的对自然的审美体验状态中,自然物的形式本身好像就意味着意义。自然美的变异性,这是指自然物的具有变动特征。理解这个特征有肯定的难度,可以从三方面来把握:第一,自然事物本身充溢活力;其次,自然事物唤起人的不确定联想;第三,人给予自然事物以不同的意义。5、结合实际论述艺术美的本质回答提示: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符号的形式与意蕴、艺术创作中的创建与规范、艺术接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三个方面。首先,艺术作品是形式和意蕴的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艺术符号是有意蕴的,但它必需通过肯定形式表现出来,二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而不是简洁相加或彼此分别。如徐悲鸿的奔马图,风驰电掣、生动逼

14、真的奔马形象表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思和热切期望祖国进步发达的精神意蕴,二者水乳交融,不行剥离。其次,艺术创作又是创建和规范的统一。创建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作为艺术家生命的特性表现,艺术美既必需接受艺术创作规范的制约,又应充分体现艺术家的独特创建精神,它应是对传统规范的挑战,这两方面的辨证统一方能形成艺术美。徐悲鸿的奔马之所以成为艺术美的经典形象,就在于表现出了显明的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珍贵而卓有成效的创建性,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第三,在艺术接受中观众的审美观照既有个体差异,而个体的审美愉悦又具有可普遍传达性,符合肯定社会标准,在个体差异和社会标准之间保持动态统一。第三章美感一、单项选择题1、美国

15、哲学家布洛克把(D审美看法)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学的角度作出论证。2、英国阅历主义哲学家(A夏夫兹博里)认为人具有内在的感觉器官,如“内在的眼睛”,这种内在器官使人一下子辨别美丑。3、中国晋宋时代闻名画家(C宗炳)提出了“畅神说”。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B马斯洛)把那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生命体验称为“高峰体验”。5、对于美的干脆感受实力,西方叫“敏感”,中国古典美学称为(A妙语)。6、美感心理中关键的确定性的因素是(B审美情感)。二、推断正误1、美感和快感都是令人开心的感觉,它们之间妙语什么实质性的区分。答:错。因为快感是满意了本能欲望所得到的欢乐感,是人和动物均有的。而美

16、感则是人无功利地直观对象而获得的精神上的满意和开心感,体现了人类世界对自然事物的超越。因而美感不仅有生物学的渊源,同时有社会学的依据,只有人具有美感,动物则不具备。故美感和快感有明显的区分2、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阅历的每一个环节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3、没有审美体验,艺术创建无从谈起。三、简答题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分?有什么联系?P96P101(作业题)答: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区分又有联系。其区分在于日常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做出的好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应,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其联系在于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超越和升华,是主体从功利看法、认知看法向审美看法的转化

17、。审美看法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实行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观照。这种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美感。P96P1015、审美移情有哪几种类型答:审美移情有四种详细类型。一是统觉移情,既主体给予对象以自己的生命,对象在主体的统一感受之中成为活的形象;二是阅历移情,既主把对象拟人化,把自己的感受阅历投射在对象上,使难以言传的感受呈现为可感的形象;三是气氛移情,既主体将自己的一种整体感受渗透在客观景象中,从而铺展情感流淌的空间;四是表现移情,既主体把自己的价值志向寄予予客观事物。四种移情现象都是把生命与世界统一,把情感与景象相联。6、审美体验有哪

18、些特征P125P127(作业)答: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历构性、超构性和预构性的特征。原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性质,这种原构性给予美感以强度。历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历史建构的性质。体验的历史建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生活阅历对精神的建构,二是社会阅历对精神的建构。审美体验的历构性使美感获得了深度。超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进行意义建构的性质。审美体验的超构性使美感获得了高度。预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将来形象的性质。审美体验的预构性使美感通往了人的远景。P125P127四、论述题1、论述美感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互动关系。回答提示: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的自由感受,在

19、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消极地等待来自对象的感动,对象也不是机械的存在物被动地等待主体的反映,在美感活动中,主体具有剧烈意向,对象具有丰富生命,二者相互呼喊和应答,同时又相互建构和塑造,由此形成了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这种互动关系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主体与对象相互呼喊和应答。主体期盼对象,对象诱惑主体,二者之间绽开呼喊与应答的沟通活动,在这种主动的、能动的沟通中生成了美感。例如中国古典美学家运用“物感”来描述对象对主体的主动影响,运用“感物”来描述主体对对象的能动作用。自然之气改变无穷,这生动改变的事物摇撼感动人的性情,而人对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渗透着主体精神的感觉,则主动回应并浸

20、染事物。其次,主体与对象相互建构和塑造。对象变更了主体,主体也变更了对象。对象对主体的变更,是指对象刺激主体,引发主体感觉的运动,激活主体情感。对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和呈现形态建构并塑造了主体的不同美感心理。主体对对象的变更,是指主体通过感觉给予对象以情感生命,使对象成为活的形象。“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诗句就生动地体现了人对自然对象的这种充溢人情味的主动沟通和塑造。第三,主体和对象的互动推动了审美体验过程。随着审美体验过程的推动,对象展示出它的丰富形态,主体表现出他的困难情感。这种情形在艺术创建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2、论述审美情感在美感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回答提示:美感活动

21、是多种心理的综合协同运动,审美情感对于美感心理是关键的、确定性的要素。它的地位与作用详细表现在三个方面:它是美感心理的动力和中介,是艺术创建的驱动力。第一,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动力。情感是人的感性力气的表现,它作为一种活跃的心理因素,驱动着审美欲望的现实化,审美期盼的详细化,并通往审美理解。例如林黛玉葬花是希望“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染渠沟”,清高孤傲的黛玉自爱自怜的情感驱动她特别地怜惜和观照性质高洁却在风雨中飘舞的落花,落花这一活的形象就是审美欲望的现实化。同时,落花这一形象详细而可感,这也是在主体情感推动下使审美期盼借助想象而详细化。并且,在剧烈的情感运动中,使审美活动达到一种深层的感动

22、和理解,领悟到难以言传的生命意义。其次,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中介。美感心理是以情感为中介的诸种心理要素的协同作用,同时审美活动所创建的形象也是由情感给予它们以亲和力。“丁香空结雨中愁”,人们对这一形象的审美,就调动了嗅觉、视觉、听觉和体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由愁怨的情感使诸种感觉协同起来,集中在“雨中丁香”这一形象上面。同时,“丁香”和“雨”这两种事物也不是机械地并置,而是由情感给予它们以亲和力,共同表现一种淡淡的哀愁。第三,审美情感是艺术创建的动力。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表现形式,情感是艺术表现的对象,同时又是艺术创建的动力因素。真诚的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是艺术存在的理由。3、从艺术创作过程论述

23、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回答提示:艺术创建过程一般分为相互关联、渐层推动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建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建性动力因素。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奇力气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厚”,诗人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明是对祖国眷念的情感体验、深厚的忧患意识的长期积聚和酝酿,激活了诗人诗歌创作的欲望和激情。其次,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其次部题记中说

24、其作品“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这种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给予艺术构思以内在的逻辑。这种艺术创建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象的逻辑,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依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建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把人生的凄凉和辛酸、历史的没落与哀宛,化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苍茫命运和众多的人物形象。那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终依据就在审美体验之

25、中。第四章什么是美育一、单项选择题1、被称为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B蔡元培)。2、二十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人的启蒙和解放)方面。3、下列方法中属于美育方法之一的是(D启示)。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蔡元培)。5、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化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B席勒)。二、推断正误1、美育与德育是两种不同的教化形式,二者没什么联系。(作业)答:错。美育与德育二者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二者的联系体现在:两者都是教化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培育过程中不行或缺。一方面,美育是基于肯定道德理念的教化,包含了德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德育要化入人心,达到良好的教化效果,应当引入美育

26、机制。2、美育与体育在完成培育完整人格的目标中联系紧密,不行或缺。答:对。美育属于精神意识教化,体育属于生理体质的教化。二者的紧密联系在于一个铸造精神,一个塑造身体,身心相互协调,才能培育完整人格。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美育这一概念答: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化或美感教化,可以从详细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来看。从详细过程来看,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化。它利用审美形象的情感力气去感染个体以达到教化目的。从实施效用看,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实力教化。美育对人的塑造不仅作用于情感,而且导致知情意等实力的全面提高,它同时辩证地融汇了相识、意志和情感三方面。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从美

27、育的育人目的来看,它包含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通过对人类符号实践实力的培育,以审美的方式达成人的自我完善。综上所述,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实践实力的教化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美育的详细特征是什么答:美育的详细特征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的实施手段是以美的形象吸引人,其过程不是肃穆的而是伴随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意。美育的感染性,是指美育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美育的多样性,是指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敏捷自由,在个体针对性上显现差异的特性。以上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化形式的独特形态。3、美育呈现为哪些特征详

28、细方面。主要有以下四个层面:审美实力的培育、审美志向的建构、创建性智力的开发、健康人格的塑造。审美实力是个体审美地把握世界的实力,美育可以提高人敏锐地发觉和感受美的事物的实力。审美志向,是指审美活动中对于完备的审美价值的想象。美育总是在肯定的审美志向前提下绽开的,美育也就成为确立并构建审美志向的关键方式。通过美育对各种美的形象的价值阐释,一种审美志向才会深化人心,变成一种共同的审美价值观念。美育对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建力的激发和培育,有助于创建性智力的开发。而美育对美的心灵的打造明显是人格建构特别重要的部分。4、美育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美育的功能是指美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它表现在个体塑造、

29、社会整合和文化建构三个方面。美育的最基本功能在于个体塑造,这是指美育以活的形象从情感方面熏陶人类个体,使其成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个体。美育的社会整合功能,是指美育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整体联系。美育可以有效地实现人与人之间在审美体验瞬间的自由交往。有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美育的文化建构功能指美育可以通过活的形象的感发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基本架构的建设。四、论述题3、何谓审美实力?举例说明美育是如何提高人的审美实力的?回答提示:审美实力,指的是在审美活动中个体对活的形象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创建力等。简言之,审美实力就是个体审美地把握世界的实力。个体的审美实力是有差异的,但美育可

30、以使人的审美实力得到提高。美育对个体审美实力的提高,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即能提高人敏锐地发觉、感受美的事物的实力和能增加人对美的事物的理解力。美育用美的形象去感染人,激发人的情感活动,剧烈的情感活动形成巨大的动力,推动人主动想象和思索,进而以情感的方式去把握和相识世界,形成对美的敏锐的感知实力。例如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蜡烛是平凡的事物,而诗人丰富的感情作用于它,使它们成为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活的形象,当我们观赏诗句,吟哦诵读,情感的波涛激荡,想象的闸门开启,也在这平凡的事物上面感知到动人的美,这就是美育的作用。同时,美育以美启真、以美入善,通过美育还可以提高受教化者

31、从美的事物相识世界的实力,美育培育的理解力不是简洁的相识,而是一种“审美“的相识。李商隐诗中的春蚕、蜡烛,凝合着诗人深厚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思索,表达的是一种生命情感的执着和奉献。这是艺术的形象,有意味的形象,是诗人审美地相识世界的产物,是创建性的结晶。读者在这个鲜活而意味深长的形象里感悟到诗人对世界的审美理解和表达,感悟到诗人的创建力。这个感悟的过程也正是提高审美理解力、创建力的过程。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一、单项选择题1、形体构成中作为造型美的基础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基本符号是(B线)。2、(D均衡)是指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呈现出外在形式不同而内在质量大致均等的状态。3、对形式的审美感受力,

32、就是对详细形象作(C抽象)的形式美分析实力。4、以法国画家马蒂斯为代表的(A野兽派)对艳丽的色调极有爱好,认为色调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5、几何形是下列哪种文化的形式美选择?(D伊斯兰文化)二、推断正误1、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修饰事物外观的特征。答:错。因为形式美所具有的修饰和装饰事物外观的特性,是指它的另一个特征装饰性。而形式美的符号性特征指的是形式美具有审美符号特性。即根据美的规律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美因素,不仅是造型符号,同时也是表情符号,是体现美的事物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象征性符号。形式美的符号性特征在艺术中体现得最为显明。2、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再现”。答:错。因为古典艺术的基

33、本美学原则才是强调“再现”生活,追求真实。而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表现”,即采纳抽象手法,把客观世界的物象加以变形和主观加工,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主观相识和理解。现代派艺术在形式上完全背离了古典艺术的基本原则,完成了从再现到表现的突破和转变,否定了传统的形式和形式美法则,使形式美的形态从和谐统一而日趋多样化,带给人新颖、多样的审美体验。3、形式美不等于美的形式。答:对。形式美属于美的形式因素,但又不等于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详细审美对象的感性体验,是同美的内容干脆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详细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详细的美的形式和抽象的形式美,既有联系,

34、又有区分。二者是一般与个别、抽象与详细、普遍与特别的关系。4、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答:对。因为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材料和组合规律本身就具有美的因素,同时,它是人类长期的符号实践中从各个详细美的形式中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由美。所以形式美有着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5、色调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答:错。色调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象征性,即观念蕴涵特性。人们通过联想将色调与生活实践的内容形成某种固定的联系,长期积淀演化成为某种象征意义,从而成为蕴涵和表达某种观念的象征符号。6、在形式美的自然因素中,声音是表情性最强的情感符号。答:对。声音干脆诉诸人的听觉,以其声响对

35、人的感官产生干脆、快速的刺激,从而可以迅捷地引起人即时的心情反应。声音与人的生理心理机制有对应关系,并且具有朦胧而抽象的情感色调,引起人不确定审美感受,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7、中国书画是“线的艺术”,最具有中国文化的形式美特点。答:对。中国文化讲究的和谐,其内涵是从宇宙气、阴阳、五行而来的对立互补盛衰循环的思想,最典型的形式美表现为线的艺术。中国书画中气韵生动的线的流淌改变体现了心灵、宇宙的飞扬流淌,书画中的形象传达出中国文化宇宙和谐思想。三、简答题1、美的形式的特征是什么?答:美的形式的特征是:美的形式依存于美的事物;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紧密相联;美的形式具有可变性。4、简洁举例说说节奏与韵律

36、的联系与区分答:节奏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其相同因素有规律地重复的连续形式,韵律指节奏有规律地改变和重复产生的一种情调。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有节律的深化,是有改变的重复,使形式产生出情趣。如长城,大小相同的砖石不断重复砌成城墙,呈现秩序井然的节奏之美,而墙体依山势蜿蜒起伏,绵绵不绝,飞腾改变,又形成一种气韵生动的韵律,传达出丰富的情感意味。6、简述“西方的和谐”的含义答:西方的和谐是西方文化和西方美学的志向,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指人在一个存在与虚空的宇宙中的和谐;其次,指人所看到美是具有几何意味和美的比例的形式。简言之,西方的事物、社会、历史都可以从内容、形式二分,形式即美的比例,内容即对立面的斗争

37、,这就是西方的和谐7、何谓“黄金分割”?答:黄金分割是线段被分割的一种比例,即短:长=长:(短+长),比例值为1:1.618(大致为2:3,3:5,5:8)。黄金分割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又于1854年得到德国数学家蔡辛的几何学证明。西方人普遍认为“黄金分割”是最美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具有普遍性,是一种在艺四、论述题1、试举例论述多样统一的两种基本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作业)P1101回答提示:多样统一作为形式美的组合规律之一,其两种基本形态是调和与对比。调和是各种非对立因素之间相联系的统一,对比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二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差异因素的趋向性的不同上。调合的主要特点是在差异

38、中趋“同”,是两种或多种相近或相像因素的相互联系,使之和谐统一,形成差异不大的改变,产生协调的美感。比如体现于色调,相像或相近的色调的搭配,同色中浓淡不同的搭配,这就是调和。例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等,同为蓝色的天蓝、湖蓝、海蓝等的搭配。又如安格尔、拉斐尔的油画,多运用色调柔软、协调的色调等。调和在改变中保持基本的一样,给人以融合、安静、协调、美丽的美感。调和形成的和谐,一般属于阴柔之美。对比的主要特点是在差异中趋“异”,把美的事物中有明显差异的两种或多种因素相互组合,在相互衬托和比照中使各自的特征更加突出。对比在形式美中被大量运用,如色调的浓与淡、体积的大与小、声音的强与弱、光线的明与暗、

39、空间的虚与实、节奏的快与慢等,都存在着对比。这些对立因素根据形式美的规律组合在一起,相互形成比照而又形成统一。因为对比是由对立因素的统一造成的形式美,一般属于阳刚之美。对比在艺术中应用特别广泛,因为它可以突出艺术形象的性质和特点,获得生动剧烈的艺术效果。作为多样统一的基本形态,对比和调和,都是在统一中有改变,在改变中求统一,表现出多样统一的和谐美。第六章艺术美与美育一、单项选择题1、直观具象性,是指(D造形艺术)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详细艺术形象的特征。2、表演艺术的形象构成是在(A时间)过程中流淌呈现出来的。3、形象的感染性功能,是指文学以语言符号塑造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情,使其受到

40、剧烈的感召和熏陶,获得(B精神上)的审美愉悦。4、逼真性与假设性的统一是(C电影)的基本特征之一。5、前苏联导演普多夫金认为:电影艺术的基础是(D蒙太奇)。二、推断正误1、纪时性是电影区分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答:错。电影因其技术特性,确定了它的确具有真实再现生活的逼真性,这是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但电影作为艺术符号,同时还具有假定性,即它绝不是客观现实的机械实录,而要通过故事、结构、场景、角色等的假定,来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思和审美追求,在电影再造的时空中塑造形象。电影是逼真性和假定性的辨证统一,是再现与表现的完备统一。不能片面地将纪时性当作电影区分于其它艺术的重要特征。2、雕塑、绘画、摄影等造

41、型艺术只能抓取事物的特定瞬间,难以表现永恒意义。答:错。造型艺术虽然是一种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但却可以选择、提炼、捕获事物动态过程中最有意味的瞬间,用特定的艺术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寓动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3、音乐和舞蹈是抒情性最强的艺术。答:对。音乐和舞蹈是抒情情感的艺术,流淌的音响、舞动的人体,作为具有剧烈表现力的情感物化符号,可以通过力度强弱、节奏缓急、幅度大小等干脆地、真实地表现人内心丰富活跃的情感,集中、有力地表现情感喷射和迸发。4、形象间接性是语言艺术区分于其它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答:对。语言艺术创建的形象,不能干脆诉诸于观赏者的感官,而须要通过联想和想象

42、间接体会和把握语言符号传达的意义和情感,然后在读者头脑中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是语言艺术审美的重要特征。5、综合艺术与其它全部艺术的艺术形象都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答:错。这种理解忽视各艺术门类塑造的艺术形象审美特征的差异性。例如综合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中的舞蹈等,其艺术形象的确是感性直观的。但是在语言艺术、音乐中。其艺术形象并非是直观的,而是间接的、非具象的。文学以语言符号为中介创建形象,读者在阅读时通过联想和想象间接地体会、把握和理解,然后作品的形象才能转化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音乐也是通过非视觉的抽象音响符号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要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激发起人的想象、联想、情感活动,才能使

43、观赏者在脑海中出现出“画面”,但音乐形象本身并不能供应实在确定的形象。三、简答题(无)四、论述题1、试举例论述艺术符号的特性回答提示:艺术符号具有表意性、表情性、蕴藉性和沟通性的特性。表意性是指艺术符号具有以详细艺术形象来表达意义的特性。艺术的意义不在于构成它的符号本身的意义,而是在于符号的象征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如卡西尔所说,艺术符号的感性形式“不是对实在的仿照,而是对实在的发觉”。例如徐悲鸿画的奔马,其意义不在于画了一匹马,而在于所寄予的深厚的爱国情思和希望祖国飞腾发达的激情。表情性是指艺术符号作为情感性符号,承载或激发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艺术是表达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完整独特的、具有丰

44、富含义的情感符号。而且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是艺术家所体验和理解的人类普遍情感。所以各门类艺术独特的艺术符号能激发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超越国界、超越历史而受到世界人民的宠爱,正是因为他们的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谢发了人类的共怜悯感。蕴藉性是指艺术符号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情感,可以引出难以穷尽的多种不同阐释。真正胜利的艺术作品往往凝练含蓄,其意义是不确定和非封闭的,可以令观赏者从不同角度,采纳不同方法,通过不同途径来进行阐释,给予它不同的意义。正因如此,艺术方能常新,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梵高的名画向日葵,基本采纳单纯的黄色调,用凝练的符号宣泄了难以言状的狂热激情,令人回味无穷。

45、沟通性是指艺术符号是传达的媒介,它使艺术家与观赏者之间的思想情感得以沟通。艺术家通过艺术符号表达情感的体验,又以艺术符号为中介,将丰富的信息传达给观赏者,供观赏者相识和接受。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的是自己深切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深厚的情思通过艺术符号,被历代观赏者所体悟,所接受,完成了与诗圣的情感沟通,形成剧烈的共鸣。2、试举例论述造型艺术的“瞬间永恒性”。回答提示:瞬间永恒性是指造型艺术具有选取特定瞬间以表现永恒意义的特性。造型艺术是一种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但却可以选择、提炼、捕获事物动态过程中最有意味的瞬间,用特定的艺术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寓动于静”,以“

46、瞬间”表现“永恒”。这个特性在再现性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摄影中尤为突出。绘画、摄影、雕塑作品能抓住具有永恒性的瞬间,是作品胜利或失败的重要标记。如,有一幅名叫大眼睛的摄影作品,它记录了一个女孩子渴望上学的永恒性的瞬间眼神,给人们以震撼。激发了人们捐款救助那些失去学习机会的渴望上学的孩子们。3、试举例论述语言艺术的“语言修辞性”。回答提示:语言修辞性,是指文学中的语言,通过语言中蕴含的审美因素如语音、文法、辞格等,不仅创建出文学作品,而且本身就构成其美的组成部分。语言艺术的语言之美是通过语言修辞性体现出来的。语言修辞性包括语音美、文法美和辞格美。语音美是指文学作品中由节奏和音律组成的语音系统

47、之美。节奏和音律是语音美的基本形态。文法美是指文学作品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之美。体现为词(字)法、句法与篇法。辞格美是文学语言中富有表现力并带有肯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美。辞格有多种种类,常用的有比方、对偶、倒装、排比、拟人、夸张、象征等。这些方式各具特殊的表现力和美感,在文学中强化了审美感染力。第七章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一、单项选择题1、蕴籍是(B古典性文化)的基本特征。2、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是(C奇异征实逼真)。3、以“理性深思”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A高雅文化)。4、民间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是(D自娱自乐)。二、推断正误1、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建的审美文化。答:错。因为这样

48、的理解忽视了对古典性的运动性描绘。古典性文化一方面是由过去的人们创建的审美文化,也就是古代人创建的审美文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典性文化还以“传统”的形式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之中,它们不是由过去的人们创建的过时的文化,而是作为经典范本在当前审美文化中存在。只有这样理解,方不至于失之片面。2、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都具有通俗化特点,都是以朴实的形式吸引大众。答:错。通俗化是民间文化形式上的特点,它处自自然,是贴近民众生活并采纳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素材等的结果,其朴实自然的形式为广阔民众喜闻乐见。而大众文化则是作者细心打造的产物,它所追求的感性愉悦是来自于有目的的汲取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某种特点而创出模式,继而流行开来的形式,是有效创生感性愉悦的形式,这是与民间文化通俗化的朴实形式特点不一样的。3、所谓高雅文化的“特性化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