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都江堰景区导游词完整都江堰景区导游词00字(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都江堰景区导游词完整都江堰景区导游词00字(6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都江堰景区导游词完整都江堰景区导游词00字(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须要留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须要留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完整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1600字篇一 据说,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骤减,常泛滥成灾。距今约2250年的秦昭王时期,秦国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阅历,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这项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你们看,这就是鱼嘴,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
2、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浇灌。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整水量的作用。你们看,这像不像一个瓶口?这里的作用是限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态如瓶颈故称宝瓶口。这样,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浇灌农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称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人民受益不浅。这项工程直到今日还在起作用。 我们再往前走,都江堰一带有不少名胜古迹。离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雄伟耸立,顺山势逐级上升。前殿陈设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吨。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
3、,特别宝贵。后殿陈设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 在玉垒山麓有二王庙,是古代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绩而建,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庙宇依山取势,层层而上,雄伟秀丽,四周古木浓荫,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庙内石壁间刻有李冰治水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 这里山青青,水粼粼,庙宇古朴,空气清爽,长长的安澜桥横江飞架,金刚堤枕水酣卧。当你亲临其境,目睹这一巨大的工程并了解了其引水泄洪的原理,你不能不被李冰等古代人民的绝世神工所折服! 今日,我就介绍到这里了,请大家解散巡游,三非常钟后在这里集中,还请大
4、家留意平安!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完整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1600字篇二 世界古老水利工程之一。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中游。又称百大堰、犍尾堰、金堤等。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公元1335年正式命名为都江堰。现为中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渠首在灌县境内,包括“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和“宝瓶口” 4个主要工程和数以千计的渠道与分堰。岷江水流至玉垒山下时,被“鱼嘴”工程分成两股,南侧称外江,是岷江正流,以排泄洪水为主,兼有浇灌之利;北侧为内江,又称都江堰,长约160公里,以浇灌农田为主。其下游分汊为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渠系。 其中,走马河和柏条河的一部分尾水,在成都以南入府河后,再重返岷江正流。
5、“鱼嘴”后面是由巨大的鹅卵石筑成的内外“金刚堤”,与“鱼嘴”连成一体,是分水工程的主要部分。“金刚堤”后是“飞沙堰”,以排洪排沙为主,使内江江水保持适当的水量。堰后即为离堆巨崖,崖下就是“宝瓶口”工程。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成都平原上河流走向与等高线相垂直的自然地形条件而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都江堰灌区工程进行了彻底改造和扩展,使灌区面积由原来的14县市,17.3万多公顷农田,快速扩大到30县市,57.3万多公顷农田。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头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6、。属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都江堰旁边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限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退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始终发挥着防洪浇灌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浇灌范围已达40余县,浇灌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浇灌。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整水量的作用。宝瓶口限制进水流量,
7、因口的形态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浇灌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依据江河出山口处特别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浇灌,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浇灌、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宏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
8、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起先,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修理、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变更,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水利专家细致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羡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常可以引水浇灌,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
9、效果显著。 都江堰这一带风景美丽,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非常志向的巡游胜地。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闻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
10、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都江堰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闻名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23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依据联合国爱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其次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
11、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匀称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四周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
12、,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为什么称都江堰,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起先,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精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始终沿用至今。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
13、完整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1600字篇三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爱护区(以下简称爱护区)是1997年经国务院审定发布并正式命名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爱护区,以爱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任务。 爱护区位于都江堰市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210343,北纬31043122;西北与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相接,东与彭州市为邻,南与都江堰市龙池镇和虹口乡接壤。爱护区总面积3102,外围爱护带面积1172。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爱护区是全国35个大熊猫爱护区之一。位于大熊猫现代自然分布区狭长条状弧形带的中段,是岷山山系大熊猫b种群重要的栖息地。干脆联系着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两个世
14、界最大的大熊猫野生种群,是大熊猫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区域和“自然走廊”。 爱护 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北段,属闻名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系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海拔820米4582米,保存着原始的高山峡谷自然生态系统和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生物物种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具有极高的爱护价值和科学探讨价值。 爱护区位于成都平原上风、上水,3.1万公顷的茂密森林形成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障,为成都平原的水源涵养起着巨大作用。因此,无论从大熊猫爱护、生物多样性爱护还是从生态环境爱护上来说,爱护和管理好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爱护区都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完整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1600字篇四 世界古老水利工
15、程之一。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中游。又称百大堰、犍尾堰、金堤等。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公元1335年正式命名为都江堰。现为中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渠首在灌县境内,包括“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和“宝瓶口” 4个主要工程和数以千计的渠道与分堰。岷江水流至玉垒山下时,被“鱼嘴”工程分成两股,南侧称外江,是岷江正流,以排泄洪水为主,兼有浇灌之利;北侧为内江,又称都江堰,长约160公里,以浇灌农田为主。其下游分汊为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渠系。 其中,走马河和柏条河的一部分尾水,在成都以南入府河后,再重返岷江正流。“鱼嘴”后面是由巨大的鹅卵石筑成的内外“金刚堤”,与“鱼嘴”连成一体,是分水工程的
16、主要部分。“金刚堤”后是“飞沙堰”,以排洪排沙为主,使内江江水保持适当的水量。堰后即为离堆巨崖,崖下就是“宝瓶口”工程。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成都平原上河流走向与等高线相垂直的自然地形条件而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都江堰灌区工程进行了彻底改造和扩展,使灌区面积由原来的14县市,17.3万多公顷农田,快速扩大到30县市,57.3万多公顷农田。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头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都江堰旁边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
17、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限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退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始终发挥着防洪浇灌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浇灌范围已达40余县,浇灌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浇灌。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整水量的作用。宝瓶口限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态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浇灌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
18、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依据江河出山口处特别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浇灌,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浇灌、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宏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
19、36年起先,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修理、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变更,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水利专家细致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羡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常可以引水浇灌,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都江堰这一带风景美丽,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非常志向的巡游胜地。都江
20、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闻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
21、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都江堰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闻名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23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依据联合国爱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其次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匀称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
22、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四周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方法,主
23、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为什么称都江堰,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起先,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精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始终沿用至今。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完整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1600字篇五 我们今日的巡游路途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
24、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最终我们在离堆公园门口集合登车。整个行程大约须要两个小时。在巡游过程中,请大家爱惜景区环境,紧跟团队,以免丢失;同时,希望大家记号我们的停车位置和车牌号,以及我的联系方式。 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景区概况。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蜀郡首李冰率民众耗时约20年修建而成,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年头最久远,并且依旧发挥巨大效益的无坝引水工程。难怪余秋雨先生会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烈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现在我暂且不讲飞沙堰如何排水防洪,也不讲宝瓶口怎样限制水量。重点给各位讲讲都江
25、堰的渠首部分鱼嘴。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位于江心位置形如鱼嘴的就是鱼嘴分水堤。 鱼嘴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三大基础,我个人对它做一个总结,就是巧夺天工的一个“巧”字! 第一个巧:分四六,平涝旱。 大家请看,面对滚滚而来的岷江水,河床中心的鱼嘴将它一分为二:一条外江接着担当主河床的作用;一条内江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道。当年李冰特殊将内江的河床深度挖到低于外江河床三尺三,又使外江的河床宽度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这样一来,岷江水流量小的时候,六成的水就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浇灌用水。到了洪水季节,岷江水流量大增,河床宽广的外江就会容纳近六成水流量,以免成都平原遭遇洪涝之灾。这种功能
26、就是二王庙石崖上刻着的六个字分四六,平涝旱。 鱼嘴的其次巧,就是它发挥了排沙排石的功能。 由于都江堰处于岷江中游,所以,上游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依据河水在弯道处的环流原理,江水冲击在弯道的崖壁上会产生漩流,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表层;并且,水流越大卷起的沙石越多,因而大部分的沙石都会自动被带到外江而不会进入内江。同时,鱼嘴又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志向位置。因此80%的沙石就会从这里排走,这样就大大的削减了内江淤塞之害。 第三个巧:中流砥柱 大家设想,在没有钢筋水泥的两千多年前,眼前这个坚如磐石的鱼嘴堤坝是用什么材料构筑的呢?李冰奇妙的运用土石和装有卵石的竹笼,相互连接,形成堤坝。因为用料简
27、陋,历朝历代有不少人想要变更工程用料。元代官员曾在鱼嘴这一关键部位铸造一个一万六千斤的铁龟;明代地方官又以铁牛镇守鱼嘴,但是都被洪水冲走,以失败告终。直到明代御史卢翊巡查四川考察水利时提出,只有李冰用竹笼装卵石的古法才符合以柔克刚的自然规律。 把竹子编成竹笼,用竹笼装卵石,层叠堆垛,连接成坝才能削减堤坝断裂的可能,加上卵石之间的空隙可使水缓慢渗出,也就削减了溃坝的危急,从而形成既坚实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同时,由于工程修建时不追求一劳永逸,取材因陋就简,所以每年的岁修又可使都江堰实现持续更新,体现了因势利导朴实无华的东方思路。 当然,仅有鱼嘴的作用是不够的,都江堰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
28、。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完整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1600字篇六 各位游客: 你们好!我是都江堰景区导游张文,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景区。今日我们巡游的线路是:进入离堆公园,参观堰功道,伏龙观,金刚堤,鱼嘴之后再到安澜索桥,最终原路返回。巡游时间为2小时,希望大家巡游过程中紧跟团队,请留意平安,爱惜景区环境卫生,今日是都江堰禁烟日。 好啦,现在请随我进入离堆公园,一路走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战国末期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即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率民众修建而成。而今同为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的灌区早已沦为沙漠,同为战国时期修建河北郑国渠也早已被泥沙淤塞而废
29、弃了。只有我们都江堰,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无坝引水枢纽工程。 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二王庙,伏龙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值得庆幸的是文物基本完好,更为幸运的是都江堰渠首工程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都基本完好无损。 好啦,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金刚堤了,请看内江对岸山坡上的秦堰楼和二王庙正在进行地震之后的复原重建,信任很快就会呈现出它往日的风貌。 各位游客,请往这边看,我们从这里来欣赏这宏大工程的精妙之处宝瓶口引水工程。当时李冰要引岷江水到成都平原,就必需在玉垒山上打开一个缺口。在没有炸药的战国时期,李冰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工程的难题呢?李冰运用了冰火相激的自
30、然方法,先运用火烧岩石,再取岷江上游的雪山之水浇泼巨石,经这么一折腾,坚硬的巨石纷纷断裂。再用铁锄,铁楸挖出来。仅开凿宝瓶口就用了8年时间,听到这儿,我想大家肯定使人惊羡李冰父子和他们率领的民众的这种执着的精神。 宝瓶口的开凿还流传着一个好玩的传闻,相传李冰治水前,岷江有一条孽龙,兴妖作怪,为爱百姓,李冰便派李二郎与孽龙大战,孽龙战败,逃亡青城山王婆岩。见一老婆婆,饥饿难忍的孽龙表要老婆婆为其做饭。老婆婆将铁链放入锅里化做面条,孽龙狼吞虎咽的吃下面条,结果动弹不得。正在此时李二郎赶到,由黎山老母变成的老婆婆将锁住的孽龙交给二郎,叮嘱道:“不要杀他,没有龙吐水,怎么种庄稼!”于是李二郎将孽龙恒久
31、锁在离堆下的深潭里,避害兴利。 传闻终归传闻,下面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宝瓶口宽20米,长43米,枯水期水深为8米,洪水期为12米。宝瓶口的绝佳之处就在于它既能保证进入内江灌区的水量,又能在洪水期拦住过量的洪水进入灌区。由于宝瓶口引水点高,海拔729米,成都海拔500米。两地存在落差,因此整个灌区可以做到无坝引水,自流浇灌。当夏秋季节洪水到来时,由于宝瓶口进水处窄而深,阻水作用相当显著。洪水主流只能在宝瓶口前横向流过,并且很自然在宝瓶口右边形成一个立轴漩涡阻水,洪水愈大,漩涡也就愈大,阻水作用自然就愈强。因此当宝瓶口前水位很高的时候,绝大部分洪水就会自动折回,经人字堤从飞沙堰溢洪道排出
32、。这就是成都平原水大不淹,水小不干,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由来和保证。 经过金刚堤,我们来到位于离堆侧面的另一个主体工程,飞沙堰。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整水量的作用。“飞沙”二字的由来也就源于此。现在请大家随我这边走,这儿就是鱼嘴的坝口,经鱼嘴一隔,汹涌的岷江被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浇灌。 渠首的这三项工程相互协作相互制约,最终达到“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的兴利避害的目的,造就了天府之国的四川。至今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灌田1186万亩,而且以后还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是李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的水利工程。 好啦,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下一个景点安澜索桥。过桥时请渐渐行,留意平安。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