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襄阳古隆中导游词简单襄阳古隆中导游词3000字(五篇).docx

上传人:1319****208 文档编号:94439356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襄阳古隆中导游词简单襄阳古隆中导游词3000字(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3年襄阳古隆中导游词简单襄阳古隆中导游词3000字(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襄阳古隆中导游词简单襄阳古隆中导游词3000字(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襄阳古隆中导游词简单襄阳古隆中导游词3000字(五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襄阳古隆中导游词简单襄阳古隆中导游词3000字(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确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识吧。信任很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共享阅读。 襄阳古隆中导游词简洁 襄阳古隆中导游词3000字篇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巡游观光!我们今日要参观的是三国时期闻名的古战场古隆中。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在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 古隆中,又名诸葛庙,它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

2、 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留下的遗迹和历代修建的纪念建筑。每处遗迹都反映了诸葛亮的重要活动,或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保存和修复的纪念建筑面积共占地十三亩(不包括庭院),有庄重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楼、榭,建筑风格朴实,具有深厚的鄂西北民居风味。武侯祠始建于晋朝,隆中文物风景区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隆中诸葛亮故居,现是湖北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之一。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长达十年之久。喜闻乐见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 这里清静幽雅,天苍山青水碧。隆中山、乐山、旗山三山

3、环拱,隐若玦环。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这里古迹众多,文化沉淀丰富。诸葛亮当年活动遗迹:草庐、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抱膝石、梁父岩等历千年而安稳。先贤凭吊诸葛亮,引以托情的武侯祠、卧龙深处、隆中书院、古牌坊以及众多借以托志的碑碣石照旧相间茂林修竹。 这里文豪云集,志士倾吐情怀。晋代习凿齿。唐代崔道融、宋代苏轼、明代王越等都吊古隆中。现代郭沫若先生亦挥毫抒情,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更有吟怀:“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隆中之所以天下著名,缘由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所在之地;三是闻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从晋代起先,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

4、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状况和有关传闻。诸葛亮17岁定居隆中一处依山傍水的村庄,过着边耕边读的田园生活。这就是胡曾在南阳一诗中所咏的:“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诸葛亮躬耕南阳,与古代一些躲避现实的隐士是不同的,十年期间,他发奋读书,广交士林,仔细探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史实,以“观其大略”,还亲密凝视着天下形势,自比管仲、乐毅,视社会的安定与动荡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有人把他与当时一位杰出人物庞统,并称为“卧龙”和“凤雏”。 诸

5、葛亮27岁那年。刘备三次来到隆中,虚心地向他请教统一全国的大计。诸葛亮向三顾茅庐的刘备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战略着眼制定了隆中决策,这就是闻名的草庐对。话虽只有三百多字,但有对魏、蜀、吴的力气估计,也有统一全国的方针、措施。他最终还确定地说,只要按提出的决策行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他的主见说得刘备敬佩备至。在刘备的卑词厚礼相邀之下,诸葛亮感于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览英雄,忠贤若渴”,便跟随了他出了山。从今,他们“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诸葛亮一刻也没有忘却自己的责任,为实现隆中决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世人一样称誉他是“汉室栋柱”、“治世良材”。诸葛亮也从今起先了他的

6、政治生涯,最终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著名于世。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古隆中风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里参观。 古隆中牌坊大家请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个景点,它是在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为湖北提督陈文炳负责修建,作为古隆中风景区的标记。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在正面大门上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济两朝的赤胆忠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安静致远”,表明白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虽过着平淡的生

7、活,却胸怀远大的志向。现在请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宏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可以和他同日而语。两边柱子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句诗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小虹桥过了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小虹桥了。清代王铽在隆中十咏中,写到小桥说:“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这座小桥还有一段趣史。据说,刘备二顾茅庐时,在桥旁遇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一看老人衣着狐裘,谈吐不凡,曾误以为诸葛亮,闹了一场误会。从今,小虹桥也和隆中一样闻名于世了。桥为石拱,青石

8、板面。桥下流水澄澈,淙淙有声。当你闲逛桥上,独自徘徊,不由得你不思索刘备那种“求才若渴”的精神。武侯祠绕过牌坊,拾级而上,便是武侯祠。现存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层院,一层高一层。正殿有诸葛亮的塑像,陈设有铜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两侧设有配殿,西配殿名“三义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殿前庭院中有一桂花树,据说为明末时植,每年盛花季节芳香扑鼻。中设庭院。祠内所陈设的文物中,有一面同治年间在广西出土的铜战鼓。相传是诸葛亮七擒孟获时用过的战鼓。武侯祠外古树参天,松柏滴翠,祠内庭院错落,淡雅幽静。武侯祠大厅的木匾上雕刻着董必武“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题词。正厅、西厅、后厅分

9、别陈设着“诸葛亮生平简介”,后厅里还存放着一尊诸葛武侯塑像,是人们凭吊祭祀的地方。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非常思念,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才智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武侯祠多得数不胜数。目前被列为全国文物爱护单位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辨别真假。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吵。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正宗”之争最为出名。两地的武侯祠,历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侯祠的正宗而争

10、。为此,还打过不少笔墨官司。“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允,不能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肯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顾嘉衡听了双方的看法,没有马上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其次天再判。其次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此联一出,双方

11、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今这场争辩才告一段落。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原委在何处呢?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学问,就不难辨别。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南阳又分属湖北、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辩。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 武侯词是隆中的主要建筑,睹物言情,赵孟若在书汉丞相诸葛武侯传后诗中“万古君臣一鱼水,死生不变见英雄”的句子,准确地说明白诸葛亮和刘备的良好关系。诸葛亮自公元220_年离开隆中,次年即一举促成了孙(权)刘(备)联盟,他在“羽扇纶巾谈笑间”,使得曹操的强大水军“樯橹灰飞烟灭”。从而赢

12、得了闻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协助刘备取得荆州四郡,整顿赋税,充溢军备。公元220_年,盘据益州(四川)的刘湾派法正迎接刘备入蜀,共同抵挡曹军。诸葛亮则从荆州率领张飞、赵云溯江而上,与刘备会师成都。此后,刘备自领益州牧,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事,总揽军政。刘备据有荆、益,初步实现了隆中决策的战略布署,“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奠定了鼎足之势。在这短短的七年之中,诸葛亮运筹帷幄,竟然使无立锥之地的刘备,有了一块不小的依据地。后来,荆州失陷,刘备领兵出三峡,进到夷陵(今湖北宜昌东),舍舟登陆,“树栅连营七百里”,兵力分散,遭到吴的沉重打击,刘备一败涂地。清退到白帝城(今四川奉

13、节)时,已经病危。临终他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虽是一番真心话,而诸葛亮那“勤勤陈说扶汉室,慷慨感义许驱驰”的初衷,却始终不变。公元220_年,刘禅继位,诸葛亮以丞相辅政,封武乡侯,起先治事,又领益州牧,政事不分大小都由他确定。他“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放危难之秋”。而他尽力辅佐刘禅,始终到自己停止了呼吸,体现出一位宏大政治家的高风亮节。公元220_年,以汉中为大本营,诸葛亮亲自率师10万出征,北伐曹魏,谋求蜀汉的统一。临行前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出师表,希望刘禅发奋图强的一片苦衷,至今读来仍能使人“寒涕垂”。在北伐曹魏期间,他已是统帅

14、,遇有用人不当,贻误军机,他就弓;咎自责,以谢国人。他在挥泪斩了“言过其实”、爱说大话的马谡以后,恳切上书,担当全部责任,表明自己是“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是“授任无方”,以致“恤事多阁”,自请降级三等,以示惩戒,还颁发劝将士勤攻己阙教,要求部下勤於指责,随时指出他的缺点错误。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在陕西五丈原郭氏坞(在今岐山县西南),终年54岁,葬於定军山。“出师未捷身先死”,蜀汉军队不得不撤回汉中。目空一切的司马懿在巡察了诸葛亮所布置的阵地后,也不得不叹服他是“天下奇才也!”诸葛亮在从政方面,是以国为重,毫无利己之心。刘备托孤时,刘禅才17岁,他悉心协助刘禅,常劝他不要

15、“塞忠谏之路”,假如“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家之害也。”他希望刘禅留意做到“纳言之政”。说是“为政之道,务於多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万物当其目,众音住其耳。”否则举国“惟争一人”,后果不可思议。而他自己“任重才轻,故多阙漏”,须要广开言路,激励人们多提不同看法。而且他不许亲人干预政治。所以,他“行君事而国人不疑”“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诸葛亮在生活上也很俭朴。死后,的确做到了不使自己“内有徐帛、外有赢财”。他在上表刘禅时曾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徐饶。”诸葛亮以身许国,说到做到,在中国历史上确是难得的珍贵。诸葛亮无论从政、

16、治军都堪称千古奇才,道德又清高,故很早就受到人们的崇敬。西晋时,镇南将军刘弘到了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其阎。”在宋代以前,隆中就建起了供人们祭祀的祠堂。到了明代,分封在襄阳的襄简王未见淑,看中了隆中这卧龙伏凤的绝好风水,竟攫为自己的墓地,使诸葛亮故宅的建筑俱毁无遗。现在的武侯词,是清代康熙年间重建的,砖木结构,飞檐叠瓦,前后三进,中设庭院。1958年正殿经过修缮,至今爱护得很好。殿内正中悬挂的“汉武侯像”拓片,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雕刻。后殿供奉着诸葛亮的塑像,真是“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三顾堂武侯神祠的右下首,便是三顾堂,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而修建的。据说刘备三顾茅庐时在这

17、里拴过马。后人依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顾堂。堂内陈设有岳飞手书的出师表。三顾堂内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门前的三棵古柏,相传是刘、关、张挂马的。原材自然早已死了,现存的为后人所栽,当无可置疑。唐代冯志韵草庐诗说:“卧龙人去远,此地尚名冈。身应营星陨,心期国祥长。老臣犹有像,炎汉已无光。所幸遗民在,凭君一劝耕。”他写诗的时候,草庐当还完好,而今草庐已无故迹可寻,留下的只有一个隆起的巨大山包。山包前那个由后人建立的六角形庐亭,覆盖红、绿、黄三色琉璃瓦,多少弥补了当年草庐的情趣。踏进大门,一股花香扑面而来,院内花木清幽。两旁廊壁上砌嵌着数十块石碑,分别刻有隆中全景图、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隆中对

18、,还刻有一些古人诗词,以示孔明一生功业。 襄阳古隆中导游词简洁 襄阳古隆中导游词3000字篇二 今日我们巡游历史文化名城襄樊。襄樊是我们这次三国之旅的其次站,是三国时期着名的古战场。希望我的导游能进一步加深大家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也希望我的导游能使大家玩得兴奋、玩得快乐。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我们今日要参观的就是天下著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十年、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有山隆然而起”得名。三国演义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

19、坦,林不大而茂密”,是一个风景漂亮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著名,缘由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在顾茅庐的所在之地,在是着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从晋代起先,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状况和有关传闻。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水县人)。父母早亡,从小便随叔叔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叔叔逝世以后,诸葛亮就在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住下,他“昼勤四体,夜诵经书”,躬耕自食。古隆中内有数十亩“躬耕田”

20、,据说便是诸葛亮当年耕作的地方。躬耕田旁有梁父岩,相传诸葛亮在劳动之余喜爱咏唱梁父吟,以寄予志向。诸葛亮的活动,慢慢引起了荆州有识之士的留意。徐庶、崔州同等有才识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德高望重的襄阳名士庞德公品评诸葛亮为“卧龙”,蛰伏的蛟龙一旦腾飞,前途将不行限量。而沔南名士黄承彦更是把自己的珍宝女儿许配给他。虽然隆中有人说“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其实,这是一个误会,黄承彦的女儿叫黄月英,小名叫阿丑。阿丑小姐不仅不丑,而且聪慧、貌美,是一个不行多是的才女。她不仅是诸葛亮的贤内助,而且在诸葛亮的千秋功业中志了不小的作用。 公元207元冬天,在徐庶、司马徽的举荐下,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顾

21、隆中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良策。这就是千古传名的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遗址,就在“三顾堂”上。它是诸葛亮的故居,也是隆中胜迹的主体部分。 刘备的“三顾”和同等、坦诚相待,使诸葛亮变更了“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初衷,当即提出了着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刘备集团的施政纲领。那就是取荆州,占益州,联东是,抗曹操,三分天下,进而统一中原的战略方针。真可谓:“未出茅庐,先分天下。” 从今,诸葛亮离开了隆中,为实现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施政纲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诸葛亮过人的才智、胆略,才使刘备快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刘备曾

22、欣喜地对关羽、张飞说:“我有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 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得极其生动、壮美,甚至带上了几分神话色调,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崇拜,值得 留意的是,近年来日本经济界掀起了一阵三国演义热,成书的专着、专辑有三国的人际关系学、三国的才智、三国商业学的宝库等等。更有一位教授,言之凿凿地说,松下幸之助就是因为就擅长运用诸葛亮的谋略,才使松下电器公司在世界崛起。不知我们有何感想? 由于积劳成疾,诸葛亮于五十四岁壮年病逝,安葬在汉中定军山(现在的陕西省敏县南部)。诗圣杜甫曾写有一首诗追悼诸葛亮,其中有这样几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

23、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非常思念,这是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才智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辨别真假。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议。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正宗”之争最为出名。 两地的武侯祠,历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侯祠的正宗而争。为此,还打不少笔墨官司。“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 直到

24、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知府时,这场争辩更达到了高潮。南阳人认为:襄阳人来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允,不能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肯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顾嘉衡听了双方的看法,没有马上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其次天再判。其次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今这场争辩才告一段落。 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

25、原委在何处呢?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学问,就不难辨别。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南阳又分属湖北、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辩。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 各位嘉宾,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祥瑞,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长才智。希望各位嘉宾在参观隆中后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好了,古隆中的状况就介绍到这儿。下面请大家跟我参观隆古十二景,现场我再作讲解。感谢大家! 襄阳古隆中导游词简洁 襄阳古隆中导游词3000字篇三 各位游客挚友,大家好!我代表襄阳#旅行社的全体人员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我是你

26、们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供应导游讲解服务,我身旁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他有着5年的驾驶阅历,大家可以放心乘坐我们的旅游大巴,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给大家带来一段美妙而又开心的旅途!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阳。根据行程,我们今日要参观的就是天下著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10、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襄阳古隆中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隆中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因“山有隆然而起”得名,三国演义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

27、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密”,是一个风景漂亮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著名,缘由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所在地,三是闻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地。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祥瑞,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长才智。希望各位挚友在参观完隆中后到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说着说着,我们的旅游大巴已到达隆中景区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依次下车。 现在各位看到的便是古隆中牌坊,它是由清朝光绪20_年湖北提督陈文炳负责修建,作为古隆中风景区的标记。石牌坊高约6米,长约10米,正面大门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

28、句是高度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绩两朝的赤胆忠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安静致远”,表明白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虽过着平淡的生活,却胸怀远大的志向。现在请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宏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可以与之同日而语。两边柱子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句诗高度赞扬了诸葛亮接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走过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了小虹桥。清代王铽在隆中十咏中,写到小桥说:“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这座小桥还有一段趣史,据说,刘备二

29、顾茅庐时,在桥旁遇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一看老人衣着狐裘,谈吐不凡,曾误以为诸葛亮,闹了一场误会。从今,小虹桥和隆中一样闻名于世了。桥为石拱,青石板面,桥下流水澄澈,淙淙有声。当你闲逛桥上,独自徘回,不由得你会毫不犹豫刘备那种“求贤若渴的精神”。大家可以在桥上感受感受这种意境。 走过小虹桥,拾级而上,便是武侯祠。现存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层院,一层高一层。武侯祠大厅的木匾上雕刻着“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题词,正殿有诸葛亮的塑像,陈设有铜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两侧设有配殿,西配殿名“三义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是人们凭吊祭祀的地方。 武侯祠的右下首便是三顾堂,顾名

30、思义就是人们为了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而修建的。据说刘备三顾茅庐时在这里拴过马。后人依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顾堂。堂内陈设有岳飞手书的出师表。 离三顾堂不远处的那个六角形庐亭就是草庐,这里是诸葛亮与他的亲朋师友常常聚会的地方。唐代冯志韵草庐诗说:“卧龙人去远,此地尚名冈。所幸遗民在,凭君一劝耕。”据史书记载,他写诗的时候草庐还完好,而今草庐已无故迹可寻,留下的只有一个隆起的大山包,而现在大家看到的六角形庐亭为后人所建。 远远看去那个最高最宏伟的建筑就是腾龙阁,腾龙阁依山取势,拔地擎天,确定雄伟,飞檐壮美,宏伟而蕴含秀美,古雅而透出清爽。腾龙阁是1999年12月建成的标记性景观建筑,阁高44米,建筑面

31、积1108平方米,上下十层,宝形访汉建筑外形,阁内各楼层分别陈设有历代赞颂诸葛亮的诗文,诸葛亮在隆中十年的成长历程及他在襄阳的社会关系,三国主要人物雕像或画像。现在大家就随我一起登上这最高峰吧。每一层楼都能领会到孔明才智,登上塔顶,缓缓清风拂面,远山近水尽收眼底,襄阳市区全景一览无余。 美妙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令人难忘的,我们的隆中之行到此就结束了,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在这里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协作。最终,祝大家工作顺当,生活顺心,有缘我们下次再见. 襄阳古隆中导游词简洁 襄阳古隆中导游词3000字篇四 各位游客挚友: 大家好!我是您此次出行的导游仙旅奇缘。欢迎来到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全国历史

32、文化名城襄阳旅游观光!俗话说“铁打的襄阳”,反映了襄阳优越的地理条件。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使襄阳城在古代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今的襄阳已是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湖北省仅次于武汉的其次大城市。 20_年12月,由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我们今日参观的景点古隆中,位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古籍记载:襄阳城西有山,隆然而中起,号曰隆中。隆中可谓“地于山而得名,山于人而得灵”,这个给隆中山增加灵气的人就是诸葛亮了。 古隆中景区是国家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而且目前正在创建5a级景区。古隆中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诸葛亮躬耕苦读十

33、年的隐居地,也是历史上闻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策”的发生地。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述隆中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密”,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 隆中文物风景区的形成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明代已经形成了“隆中十景”,诸葛亮当年活动遗迹:草庐、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抱膝石、梁父岩等历经千年而安稳。先贤凭吊诸葛亮的古牌坊、隆中书院、武侯祠、卧龙深处照旧相间茂林修竹。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古隆中风景区了。 大家请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隆中的标记性建筑石牌坊了。它是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由湖北提督程文炳主持建立。牌坊高6米,长10米,仿木结

34、构,四柱三门楼式。牌坊的正大门上雕刻着“古隆中”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两边的柱上线雕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意思是:刘备三次来到隆中探望诸葛亮求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人立国续业,可谓“老臣”忠心一片。两边的小门上雕刻着“淡泊明志,安静致远”,这两句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教化其子孙后代看轻名利,身心安静,明确志向。现在大家跟我到牌坊的背面,上方刻着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句言“三代下一人”,两边门术上刻着“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意思是:夏、商、周三代之下,无人能与诸葛亮相比,他可与扶汤灭桀的伊尹,助武王灭纣的吕尚称兄道弟,不分高下,指挥作战从容调

35、度,连西汉大臣萧何曹参也暗然失色。这句诗高度赞扬了诸葛亮接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穿过石牌坊,右行经过一个水塘,便是隆中书院。右手边耸立着隆中书院的石牌坊,石柱上有一幅对联:“才须学学以广才,学须静静以修身。”拾阶而上,草坪上有诸葛亮羽扇纶巾、风华正茂的塑像。院子里有一组雕塑,关羽和张飞肃立,静侯刘备与诸葛亮的会见。室内以沙盘、雕塑以及声光电形式演绎诸葛亮的故事,集中呈现了诸葛亮的一生。 隆中书院始建于五代天福年间,当时被称为五灵王学业堂,到了元代末年,广德寺书院迁到隆中后与原来的书院合并统称为隆中书院。现在的隆中书院是1987年由国家旅游局拨款,在隆中书院的旧址上重建的,占地3600平方米,

36、建筑面积1123.44平方米。分为序言厅,励志厅,勤政厅,廉政厅,诫子厅,展望厅六大板块。 襄阳古隆中导游词简洁 襄阳古隆中导游词3000字篇五 各位嘉宾,大家好! 今日我们巡游历史文化名城襄樊。襄樊是我们这次三国之旅的其次站,是三国时期着名的古战场。希望我的导游能进一步加深大家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也希望我的导游能使大家玩得兴奋、玩得快乐。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我们今日要参观的就是天下著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十年、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有山隆然而起”得名。三

37、国演义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密”,是一个风景漂亮的地方。隆中之所以天下著名,缘由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在顾茅庐的所在之地,在是着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从晋代起先,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状况和有关传闻。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水县人)。父母早亡,从小便随叔叔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叔叔逝世以后,诸葛亮就在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住下

38、,他“昼勤四体,夜诵经书”,躬耕自食。古隆中内有数十亩“躬耕田”,据说便是诸葛亮当年耕作的地方。躬耕田旁有梁父岩,相传诸葛亮在劳动之余喜爱咏唱梁父吟,以寄予志向。诸葛亮的活动,慢慢引起了荆州有识之士的留意。徐庶、崔州同等有才识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德高望重的襄阳名士庞德公品评诸葛亮为“卧龙”,蛰伏的蛟龙一旦腾飞,前途将不行限量。而沔南名士黄承彦更是把自己的珍宝女儿许配给他。虽然隆中有人说“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其实,这是一个误会,黄承彦的女儿叫黄月英,小名叫阿丑。阿丑小姐不仅不丑,而且聪慧、貌美,是一个不行多是的才女。她不仅是诸葛亮的贤内助,而且在诸葛亮的千秋功业中志了不小的作用。公元

39、207元冬天,在徐庶、司马徽的举荐下,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顾隆中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良策。这就是千古传名的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遗址,就在“三顾堂”上。它是诸葛亮的故居,也是隆中胜迹的主体部分。刘备的“三顾”和同等、坦诚相待,使诸葛亮变更了“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初衷,当即提出了着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刘备集团的施政纲领。那就是取荆州,占益州,联东是,抗曹操,三分天下,进而统一中原的战略方针。真可谓:“未出茅庐,先分天下。”从今,诸葛亮离开了隆中,为实现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施政纲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诸葛亮过人的才智、胆略,才使刘

40、备快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刘备曾欣喜地对关羽、张飞说:“我有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 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得极其生动、壮美,甚至带上了几分神话色调,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崇拜,值得留意的是,近年来日本经济界掀起了一阵三国演义热,成书的专着、专辑有三国的人际关系学、三国的才智、三国商业学的宝库等等。更有一位教授,言之凿凿地说,松下幸之助就是因为就擅长运用诸葛亮的谋略,才使松下电器公司在世界崛起。不知我们有何感想?由于积劳成疾,诸葛亮于五十四岁壮年病逝,安葬在汉中定军山(现在的陕西省敏县南部)。诗圣杜甫曾写有一首诗追悼诸葛亮,其中有这样几句:三顾频频天下计,

41、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非常思念,这是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才智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辨别真假。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议。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正宗”之争最为出名。两地的武侯祠,历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侯祠的正宗而争。为此,还打不少笔墨官司。“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

42、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 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知府时,这场争辩更达到了高潮。南阳人认为:襄阳人来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允,不能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肯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顾嘉衡听了双方的看法,没有马上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其次天再判。其次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今这场争辩才告一段落。 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原委在何处呢?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学问,就不难辨别。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南阳又分属湖北、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辩。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 各位嘉宾,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祥瑞,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长才智。希望各位嘉宾在参观隆中后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好了,古隆中的状况就介绍到这儿。下面请大家跟我参观隆古十二景,现场我再作讲解。感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