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考试必备小抄【精编微缩直接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考试必备小抄【精编微缩直接打印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考试必备小抄【精编微缩直接打印版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考试必备小抄【精编微缩干脆打印版 本文关键词:微缩,电大,期末,必备,复习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考试必备小抄【精编微缩干脆打印版 本文简介: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考试小抄一、名词说明(共2题,每题4分)1、叠咏体:“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该体式在诗经中特别显著。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考试必备小抄【精编微缩干
2、脆打印版 本文内容: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考试小抄一、名词说明(共2题,每题4分)1、叠咏体:“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该体式在诗经中特别显著。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3、乱词:乱词也称之为乱,乱原来是音乐的结尾,后来许多诗歌如楚辞、乐府等也都有乱,基本上是位于诗歌的结尾,作用是“发理词旨,总撮其要”,也就是归纳、说明诗歌的主旨。4、楚辞:是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
3、创建的一种新诗体。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雄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楚辞体作家主要有屈原、宋玉等。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的代表。5、沈宋体:律诗的一种称呼。初唐时期,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将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建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袤创建空间的新诗体-律诗。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是他们最终完成了律诗的“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6、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所编,书中选录了温庭筠等十八位词家的五一百零一首词作。其中温庭筠被列在所收十八位词家之首
4、,入选的词作也在总数五一百零一首中占六十六首之多。花间集中词人大多是诞生于蜀地或仕宦于前后蜀。花间词以歌咏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以红楼翠阁、闺房帐帏为主要背景,以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为主要风格特征,对词体文学的特质、特征和特色影响极大。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1、毛诗序是如何说明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说明的看法。答:毛诗序说明“风”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动身,断章取义,强作牢固,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这对国风的说明与诗义相去最远。毛诗序说明“雅”说:雅者,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认为雅是特地陈述
5、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2、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指责确立了什么样的艺术原则?诗经所确立的中国诗歌创作和指责的艺术原则:(1)风雅,要求诗歌创作具有高尚的意义和肃穆的情感内容;(2)比兴,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要托物以讽。3、简述屈原生活时代的特征本题考查的学问点是:屈原生活时代的特征。属识记部分。屈原生活时代是战国中后期,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关头。这时的社会情势看,一是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斗争空前激烈,重新统一的局面行将出现。二是变法运动在当时各主要诸侯国相递进行。这两者从性质上看,激烈的兼并斗争是针对敌国的,是为了保国和争雄于天下;变法革新是针对
6、国内旧贵族、旧制度的,是为了刷新政治,争取民心,力图富强。而后者实际是前者的基础,两者是紧密关联的。屈原生活在当时的楚国,正处在这一时代激烈的潮流之中。4、简述天问一诗的主要内容。本题考查学问点:天问的思想内容。属识记部分。天问一诗的前半部分是对宏观的宇宙自然的发问,分为四个层次:(1)关于宇宙本源问题(2)关于天体、天象问题(3)关于鲧禹治水问题(4)关于大地、四方灵异问题。后半部分是对人世间历代兴盛的发问,也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夏、商、周的历史和楚国的线装;诗人借对宇宙自然和人间兴亡的思索,表现了对楚国前途的剧烈忧患意识和企图力挽狂澜的爱国热忱,这正是全诗的主题思想所在。别开生面的咏史诗,
7、它的前半部分通过对自然史的诘问,表现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信仰的怀疑;后半部分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回顾反思,流露出对楚国前途的剧烈忧患意识。5、组诗九章是怎样反映诗人屈原的一生的?本题考查学问点:九章干脆反映屈原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结合作品,和诗人生平作答。九章各篇是对屈原一生凄惨遭受和苦难历程的记载。惜诵一诗为诗人于怀王朝被疏失位后不久所做。意思是以痛惜的心情诵说自己的忧愤。抽思是屈原被疏去职后推举汉北时所作。诗人在诗中追忆了在朝时的往事,指责怀王信谗而多怒,不明自己的心迹。自己流落在外,无人代达衷情。思美人诗人被疏后所作。写诗人遭谗被毁离开朝廷后,烦冤苦闷,欲向楚王通问以表心迹而不能
8、;欲变节从俗,又觉得有愧于初衷本志而不愿,从而值得兀自逍遥消遣。哀郢是哀悼郢都之沦亡。涉江和悲回风都是屈原在顷襄王时被放逐于江南所作。涉江主要叙写诗人渡江而南,独处于深山中的情景。悲回风诗人已接近苍老之年,通篇抒情而很少叙事。其感情基调哀怨、孤独、彷徨。诗以独白口吻,感时伤物,由物及人。怀沙与惜往日都是屈原接近自沉之前所作,表达了诗人在极端困厄中。在沉冤莫辨、国亡无日,而又进谏无路,已无可为的状况下,从容赴死的决心。6、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相识。答:1)唐玄宗开元(732-741)年间,唐诗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主动激昂的时
9、代气息,回荡着热情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3)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是高适和岑参。(4)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还当首推李白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放飘逸与清爽自然兼而有之,各臻化境。7、简述大小谢在山水诗历史上的地位。答:为山水诗歌奠定基础的诗人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的山水诗语言工整凝练,而且清爽自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显明的自然山水图画,表现了诗人在山水描写方面“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对后世的山水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南朝齐诗人谢眺在推动山水诗的发展中,进一步起到了主动作用。他的山水诗在谢灵运刻意描摹
10、的基础上,起先在景物描写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和意趣,并能将景的描写和情的抒发较好地结合起来。8、以七绝作品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答:唐代离别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们对离别之情的高度重视,构成唐人送别诗旺盛的根本缘由。同时,诗人们的细心创作,前人描写送别诗的艺术阅历的积累,以及唐代音乐与送别诗的结合等条件,使得唐人送别诗不仅旺盛,而且以其对离别心理的特地、全面、深刻、细腻的描写,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1)、唐代的离别现象大致涉及征戍使边、行旅漫游、迁谪下第等。(2)、送别诗除了表现双方的深厚感情,还表达诗人进步的人生观、社会观、志向理想和关切现实、怜悯人民等思想。如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11、在玉壶“表示自己不再留意于污浊的官场等。(3)、充溢风景、风俗的新颖画面,如李白送孟浩然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岑参送武判官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柳、草、水、云、月、酒成为送别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9、南宋咏史怀古词有什么特征?试以辛疾弃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答:(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生气、对复原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2)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扬、豪放、悲壮。(3)风格慷慨悲壮。代表作: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10、分析杜甫的咏物诗房兵曹胡马。答:这首房兵曹胡马诗属于杜甫早
12、期的创作,它俊朗洒落的风神当然和杜诗后期所表现出的深厚苍茫气象不同,但仍不失为一首精彩之作。诗人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义干青云的胡马进行了活灵活现的刻圆,使读者不仅观赏到胡马的俊健的体形,更为它所呈现出的精神感奋不已。一、二句写其骨相不凡,三、四句写其体态雄奇,五、六句写其气概品质,七、八句总揽全篇,揭示主旨。而重点在于胡马的“不凡“,以此为主脉,描刻形容,不即不离。同时,句句写马,而又到处关人,以健马喻猛士,豪迈之情溢于言表。恰好说明杜诗咏物“遗形取貌“的特点。11、诗经政治颂美创作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作品进行说明。诗经中的政治颂美诗的基本模式是颂扬周代贵族内德外仪的统一。(1)诗
13、经政治颂美诗颂扬贵族的内在道德人格之美,这是统治者立国的基础,是卿士大夫从政的基本条件。(2)诗经政治颂美诗赞美君子的外在仪容之美,内在的德行的通过外在的仪容得以表现的。12、离骚中对诗人三次巡游天界的描写有什么寓意。(1)第一次升天遨游见天帝以表明心迹及其失败,象征着楚王已被奸邪包围,屈原欲再见楚王而不得。(2)其次次升天遨游,即“求女”活动,象征着屈原试图寻求可以通君侧的人,请其代为言说,使楚王能理解自己。(3)第三次上游天界象征诗人想要另谋出路,却眷恋家乡,无法舍弃。13、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概况。答案要点:中唐诗风起先转变,盛唐的志向色调和浪漫情调淡化,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表现在:(
14、1)杜甫诗歌在题材和手法上,都迥异于盛唐,起先了诗歌创作的新时代。(2)韩孟诗派发慌杜甫奇崛的一面,在艺术上追求险怪;(3)元白诗派继承杜甫诗歌的写实性,提倡讽喻时事的新乐府;(4)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创作自成一家。14、结合作品分析左思咏史诗的特点及其对咏史诗发展的贡献。答案要点:左思咏史诗的特点是借史言志,通过咏史来抒写自己在门阀世族社会里才能无法施展、志向无法实现的苦痛愤懑。如其二借金张世家和冯唐的对比影射现实;其六借荆轲表达对世族豪门的鄙弃、对自身价值的确定。其对咏史诗发展的贡献在于真正将“诗”和“史”结合在一起,将史事的叙述和言志咏情结合在一起,为咏史诗的发绽开阔了道路。三、论述题(共2
15、题,每题20分)1、何谓讽喻精神?讽喻精神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影响?讽谏精神,又称讽喻精神,是从诗经以来形成的一种诗歌品行。这是由一批有良好文化教养的优秀分子,怀着剧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加意识,造就的精神品行。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比如诗经大雅十月之交中对于王室的忧心忡忡;比如诗经大雅荡中的对殷纣王因失德而亡国的告诫等,都表现出这种精神。诗经开创了讽谏精神的传统,后来在楚辞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生发,此后的杜甫,白居易等人就是继承的这中精神。2、以鹿鸣、宾之初筵、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答:燕飨诗反映古代燕礼、飨礼等礼仪活
16、动的诗,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宴饮的盛况以及宾主之间的相互赞美称誉。其政治价值表现为联络情意、巩固统治;其历史价值表现为记载了古代燕飨之礼的程序仪式,为探讨周代礼制供应了重要的史料;其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为:(1)真实再现燕飨活动的场面和融洽热情的气氛,形成一种和谐欢快的总体风格;(2)塑造了很多活灵活现的燕飨活动中的贵族形象。3、试结合作品,分析诗与词外部形式上的异同。答:词的句式长短不齐,而诗的主流是严整的,尤其格律诗出现后,它的句式必需整齐划一。词的句法敏捷多样,而诗的内部结构则是较为固定的。词的押韵上的多种新变。诗也必需押韵,但是没有词的改变丰富。词的对仗多样。诗也讲究对仗,但是词对于是否两句对
17、仗,在什么时候对仗都没有明确的要求。此外,词的结构形式上的分片,也是诗所没有的。词的体式繁富。诗只有几种体式,而词的体式中词调有826调,词体有2306种。4、试分析李白山水诗的特色。答:李白的山水诗总体特色是气概宏伟,奇妙秀丽.所以他常常选择高大壮丽的自然景色进行描绘,比如黄河(将进酒),长江(巫山枕障),泰山(游泰山六首),华山(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庐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李白总是以奔放的激情来描绘哪些高大,壮丽,流淌的自然山水景观,给人以阳刚之美的享受.比如蜀道难。李白还写了不少喜闻乐见的山水绝句.比如望天门山等。5.离骚一诗中的“香草美人”有什么寓意?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
18、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发展?本题考核学问点:离骚比兴手法的创新。细致阅读作品,言之成理。(1)离骚一诗中“香草美人”的寓意。美人、香草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说明为比方,或是比方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离骚中充溢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困难而
19、奇妙的象征比方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诗人在离骚一诗中以披香戴芳、饮露餐英来比方道德的自修和品德之高洁。“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另外,诗中在论述人才的培育时,也以香草为喻:“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一百零一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在论述先王之“美政”时,亦以众芳为喻:“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离骚诗中涉及的香花美草就有几十种,五彩缤纷,鲜丽夺
20、目,简直就是一个一百零一花齐放的香草世界。而这些物象明显又是与诗人的“内美”、“修能”、“高洁”、“昭质”、“清白”的道德本质相应的。“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它们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上美妙事物的具象化。诗人在长诗离骚中,除“寓情草木”之外,复“托意于男女”。“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懊悔遁而有他”。“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诗人在诗中时常的借用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的希望与悲观,坚贞与
21、被嫉,苦恋与追求,用爱情来比方,用爱情的心理来刻画自己对君国的忠诚和哀怨眷恋之情。(2)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发展?屈原在离骚中采纳的“美人香草”式的寓意手法已远远超过了诗经中的所谓“比兴之义”。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方和联想,而屈原的作品却有了极大的改变和发展。首先,它起先把物与我,情与景糅合和交融起来,这已经不是简洁的以彼物比此物,或触物以起兴,而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志向结合起来,通过联想和想象水乳交溶为一体,寓情于物,见物知人,构成一种象征体,从而极大地增加了诗歌的艺术张力。在长诗离骚中,诗人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
22、、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美学内涵,来美化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从而也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秀丽,光彩照人了。6、试分析古典诗词中的“南浦“这一意象。答:浦,本意水滨。南侧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广为流传之后,“南浦“就成了送别之地的别称,在这个意象上,积淀了历代诗人的离情别绪。人们只要一看到这个词,就会引发离别的感伤。南唐词人冯延巳三台令中写道“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照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难过双泪。“就是由“南浦“联想起往事,触景伤情。陆游游西山村这首诗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和情景交融的意蕴,完全脱胎于过故人庄,只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23、一村“一联,既写景明丽,又颇含哲理,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妙!唐人送别诗极多,唐人送别诗代表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其中的佳作。宋人的送别词代表作: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贺新郎(绿树听鹈鴂)7、试以王维和李白的咏史怀古诗为例,分析盛唐咏史诗对“诗言志“的传统继承。答: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受,或喟叹朝代兴亡改变,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化,或
24、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深思。而盛唐是封建社会大旺盛的时期,士人心中对功名的热望和主动进取的心态非常剧烈,他们往往通过咏史表现对自我价值的无比自信的确定。王维的西施咏借对西施美貌的赞颂,透露出对自身才能价值的确定,并寄予着有朝一日为君王所赏识的愿望;夷门歌也是通过对侯嬴任侠行为的礼赞,寓托着作者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和建功成名的热望。李白古风其十五“燕昭延郭隗“写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纳贤士之史事,借以抒发自已满腹高志,却无人赏识的愁闷;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表达诗人对鲁仲连的仰慕和他意欲追步古人的超迈情怀。8、结合作品,分析苏轼和周邦彦咏物词的异同。答:苏轼的咏物词
25、大多直抒胸臆,自然明白,在诗文写作上,注意主见气的流贯,但这样也简单产生负面影响,即平白直露,缺乏含蓄蕴籍之美。周邦彦作品支配巧,实行的布局结构也不同于以往任何词人,其情感表达隐微曲折,缠绵连复,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奇妙运用了前人的想象,把别样的难过情怀融入其中,饱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由花及人,离愁别恨,回环往复,情不能己,全文笔致空灵,体物微小,一气贯穿,是不行多得得咏物佳作,周邦彦的元丑o蔷薇凋谢作此词题面为咏落花,实则全篇落到一个“惜“字。起初一个“怅“字,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章法回环曲折,起落无端。周词章法回环往复,绵密宛转,羁旅行愁之意,吞吐而不能放纵。9、结合作品分析
26、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答案要点:(1)名词与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2)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大大增加了表现力,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3)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感;而诗经的押韵也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4)重章复沓的章法和中心词语的多种形式的锤练。重章复沓是短章民歌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也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10、试以九歌为例,分析楚辞与楚地神巫文化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1)九歌来源于神话传闻和南楚沅湘地区的民间祭歌;(2)九歌的创作目的是为了祭祀悼念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3)九歌的内容或写
27、祭神的场面,或写诸神的故事,都是楚地宗教祭礼有关。九歌与楚地的神巫文化的关系印证了楚辞的产生与原始神话和宗教活动有亲密的关系。10、试结合作品分析王维山水诗的特点:答案要点:(1)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起先追求“神似”,在山水描写中寄寓佛理禅趣,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醇雅的意趣。(2)追求画意,把绘画中讲究线条、色调、构图、意境之美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11、结合作品,分析优秀的唐代咏物诗是如何实现“不粘不脱”的?答案要点:所谓“不粘不接脱”也就是要求咏物诗既紧扣所咏之物的详细特点,又在对物态的描写中有所寄寓。唐代咏物诗的“不脱”表现为在物态的描写上:(1)描绘
28、生动,新奇传神;如杜甫初月、钱*未展芭蕉;(2)不求形似,遗貌取神,如杜甫房兵曹胡马、陆龟蒙白莲。唐代咏物诗的“不粘”表现为在描写物态的同时:(1)以物似人,移情于物,如李商隐流莺;(2)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如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菊花;(3)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杜荀鹤小松、罗隐蜂。四、探讨题(共1题,30分)1、爱情诗与婚姻诗是诗经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请大家仔细阅读导读教材中选注的爱情婚姻诗篇,以小组形式探讨下列问题:(1)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情感内容。(2)诗经爱情婚姻诗的艺术成就。(3)诗经爱情婚姻诗的社会文化价值。探讨之后,请选取其中一个问题,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六一百零一字左右的小文
29、章,作为本次作业的书面材料。爱情婚姻诗是诗经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爱情婚姻诗真实地传达了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再现了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状况。特点显明的形象塑造。爱情婚姻诗还通过干脆的情感倾诉,塑造了很多鲜活生动的少男少女形象,少女的天真烂漫、窈窕妩媚、庄重矜持,少男的孔武有力、倜傥潇洒甚至喜笑颜开,都活灵活现。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景物描写也颇具特色,其中多有兴寄,如蒹葭用凄清的秋景衬托求而不得的惆怅感伤,桃夭用绚烂的桃花示意婚礼的热情气氛和新嫁娘如花的漂亮。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含有宛转不尽的情蕴,对后世影
30、响极大。生动活泼的语言。爱情婚姻诗多是民歌,其语言风格也特别生动活泼,如郑风;溱洧写男女间的调笑,搴裳写女子对男子的戏谑,都充溢了生动活泼的民歌风味德,相互赞扬称颂自然会有益于消退隔阂,融洽关系,有益于治理国家2、陶渊明对盛唐田园诗的影响。答:陶渊明高于盛唐诸位诗人的地方就在于,他经验了一次出走(仕)与回来,出走(仕)使他对官场的污浊喧嚣,真正有透彻的相识。事实上古代许多文人都曾经有过这种相识,而陶渊明的别出心裁在于他有毅然决然弃官归隐的志气。而且他的回来田园,是真正意义上的回来田园,他和农夫一起劳动,一起喝酒,过着一种真正的躬耕陇亩,自食其力的一般农夫的生活。当然,陶渊明与一般的农夫还是有很
31、大的区分的。他并不是简洁地回到田园,可以说陶渊明的回来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回到了原来。而盛唐田园诗人虽然对官场的黑暗污浊也有很多不满,在失意落拓时也会有归隐的想法,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抛弃仕途,回到田园。如王维始终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而孟浩然虽然始终没有出仕,但却也始终记忆犹新出仕。像“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样的句子,都表明孟浩然身在田园,心在廊庙。而且他们虽然居住在乡村,过得却不是农夫的生活。陶渊明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而王维却说“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
32、酒斟酌之“,而王维却是“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我们可以说王孟等始终在观望田园,在远远看着农家的劳动和生活,而他们自己并没有真正融入其中。这是王孟和陶渊明精神实质上的差距。但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表现方法和艺术风格对盛唐田园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盛唐田园诗主要描写美丽清雅的田园风光、古朴温馨的田园生活、古朴真淳的人际关系;表现手法上大多以白描为主,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也清爽自然;总体风格淡雅悠远、神韵天成。这些都在肯定程度上受了陶渊明的影响。五、填空(共10分,每空1分)1、屈原九歌?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礼赞了勇武刚毅、为国捐躯的将士,充溢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2、橘颂
33、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秉德无私”的品性,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3、“鸟飞返家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哀郢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伤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4、鲁迅在评价离骚时曾说:“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5、古人赞誉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是写景的妙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是写情的妙句,两者相互生发,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6、诗人屈原在长诗离骚中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明白自己誓死坚持志向、保持高尚
34、人格的决心。7、“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这是楚辞九歌山鬼一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这种描写充溢了山林的气息。8、屈原的天问是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周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剧烈忧患意识。9、我们今日能够看到最早的楚词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他以刘向辑本为底本,又加上了自己作为的九思,就成为了今传的十七卷本。10、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这首诗所咏赞的是缇萦救父的故事。11、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予情志,其中最闻名的当推刘桢的赠从弟三首,其二“亭亭山上松“更具代表性。12、盛唐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名作
35、送元二使安西后来被谱成名曲阳关三叠,广为传唱。13、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咏物词许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他的两首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14、西晋诗人左思的咏史八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诗的代表,其中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反映了在门阀世族社会里出身低微的士人明珠暗投的苦痛和愤懑。1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历来被认为是写景的佳句,这是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句子。16、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赞美蝉的孤高贞洁,抒发了自己身世之感和坚持操守的决心。17、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初唐咏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诗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36、独怆然而涕下。18、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浑化无迹,没有斧凿的痕迹。19、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八阵图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惜。20、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21、汉代传习诗经的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22、“四始”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23、周民族曾经验这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古公*父率领周人从
37、豳地迁居岐山下的周原,这段历史记载在周民族史诗绵中。24、我们常用的成语“不行救药”出自诗经大雅中的板一诗,这首诗相传是老臣凡伯为了劝诫周厉王而作的。25、诗经卫风硕人一篇描写一个贵族女子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用一连串的比方把漂亮女子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26、越人歌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二句,是屈原湘夫人一诗中“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所本。27、屈原九歌中的东君一首是太阳神的颂歌,其中包含着英雄主义的精神和爱国情怀。28、屈原的哀郢一诗在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诗中用“鸟飞返家乡兮,狐死必首丘这样的句子表达了
38、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29、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一百零一篇以上”。3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南唐词人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的名句。31、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最终完成了律诗的“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对律诗的定型贡献最大,故律诗又称为“沈宋体”。32、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是南朝诗人谢灵运,他山水诗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被历代诗人所赞许。33、唐初诗人王绩可以算是唐代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代表作野望写道:“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34、“千古兴亡,
39、一百零一年悲笑,一时登临”是南宋词人辛弃疾闻名的怀古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的句子。35、宋代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中,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借送别抒发了对外敌入侵、朝廷苟安求和的忠愤悲慨之情。36、署名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被推崇为“一百零一代词曲之祖”,后者描写了“秦楼月”、“咸阳古道”、“汉家陵阙”等历史遗迹,充溢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凝重感。37、北宋苏轼的咏物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一首不行多得的咏物佳作,其首句“似花还似非花”摹写杨花,更是绝妙,王国维曾经赞誉其是“最工”的咏物词。38、“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南朝作家江淹闻名的别赋中的句子
40、,其中还写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地浦,伤如之何”,此后送别中的南浦意象明显多了起来。4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南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名作蜀相中的句子。仔细阅读教材诗经与楚辞中楚辞部分的第三章雄伟壮美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及诗经与楚辞导读中的离骚全文、注释及历代评说,完成下列题目:一、离骚的前半部分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如君王的疏远、小人的嫉恨、同道的背弃等,请在离骚的前半部分中找出三个反映诗人遭受的句子抄写下来,并说明其含义。1、原文: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含义:楚王昏庸不察,信谗多变,2、原文: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含义:培植的人才
41、随风转舵,堕落变质3、原文: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含义:受到朝中臣子们的嫉妒,都对自己进行造谣中伤诗人屈原对自己坚持志向将会带来的后果有着醒悟的相识,但他仍旧选择了誓死坚持。泉源对悲剧命运义无反顾地自觉担当使得诗中充溢了慷慨激扬的悲壮之美。请在作品中找出三个表现诗人誓死坚持志向的句子,抄写下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原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文: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妙的志向,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沮丧。2、原文: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译文:宁愿马上死去或者流放他乡,我不能容忍这种苟合之态!3、原文:民生各有所乐兮,吾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文:老
42、一百零一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身养性以为常。即使我被肢解不变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仔细阅读教材诗经与楚辞中楚辞部分的第三章雄伟壮美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及诗经与楚辞导读中的离骚全文、注释及历代评说,完成下列题目:二、诗人在长诗离骚中构筑的往古世界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借历史兴亡为统治者树立榜样、供应借鉴;另一方面通过借历史上君臣遇合的佳话来鼓舞自己。请先在诗中找出三个表现君主失国亡身的句子,抄写下来,并对其史实进行说明。1、原文: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所写史实: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4年(1653前1600)。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
43、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最终夏桀违反正道,最终落得个亡国丧身。为历史上闻名的暴君。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2、原文: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之不长;所写史实:殷纣王(前1075年-前1046年),名锌,号帝辛,帝乙之子,商代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少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事的人。纣王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曾深山练兵,铸造兵器,率重兵折服东夷。后纣王渐渐傲慢恣肆,专横跋扈,特殊是晚年,好酒淫乐,不理政事。曾在朝歌设肉林、酒池,寻欢作乐。群臣进谏不纳,为此其叔父比干被杀,庶兄微子逃离,太师箕子佯狂。但宠爱妃
44、子妲已,唯妲已之言是从,肆意残杀无辜3、原文: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所写史实:相传,夏朝太康即位以后,荒淫无道。后羿利用夏民对太康的怨恨,乘机夺得政权。羿执政后,“不修民事,淫于原兽”,委政于寒浞。寒浞骗取信任,被封为相。他玩弄阴谋阴谋,谋杀后羿,篡夺了王位,并占有羿的妻妾,生浇和yi。儿子成人后,寒浞为扩展势力,便分封浇于过。又派浇追杀了帝相。从此,浞、浇父子以为天下归已,骄恣奢侈无忌。过浇依仗自己健壮的体格,放纵情欲而不愿限制自己的兽性。他每日里寻欢作乐得意忘形,丢掉了自己的脑袋不自省。其次,请在诗中找出三个描写君臣遇合的句子,并介绍其所写故事。1、原文: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45、;所写故事:伊尹,又名伊挚。系夏朝莘国(今山东菏泽市曹县莘冢集大集乡殷庙村)人,出身奴隶,曾辅佐商汤起兵伐桀,建立了商朝,成为我国奴隶社会唯一的一个奴隶出身的圣人宰相。皋陶是东夷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古六安国始祖,相传为东夷族首领,偃姓。传闻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禹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且授政”(即叫他处理政务),但皋陶先于禹而亡故,未继位。后来禹又举荐益为继承人。今六安城东有皋陶墓,春秋时期的英、六等国是皋陶的后人。2、原文: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所写故事: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
46、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探讨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3、原文: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所写故事: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间,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赏识并重用宁戚,是齐桓公高超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他不畏艰难,来到临淄,自我举荐,击牛角高歌,令齐桓公和管仲都留意到这是一个气度不凡、理想不凡的人,受到齐桓公的重用。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作业2参考答案(三)仔细阅读教材诗经与楚辞中楚辞部分的第三章雄伟壮美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及诗经与楚辞导读中的离骚全文、注释及历代评说,完成下列题三、离骚。是一首充溢奇幻色调的长诗,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闻来结撰情节。请指出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