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浮生六记读后感500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十二篇).docx

上传人:1319****208 文档编号:94389804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浮生六记读后感500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十二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年浮生六记读后感500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十二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浮生六记读后感500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十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浮生六记读后感500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十二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浮生六记读后感500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十二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洁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随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浮生六记读后感500 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篇一 其实家里也有可以阅读的书,学校也有。 可就是喜爱这样背来背去。好像蜗牛一般。生怕想看的时候,手边恰好没有这一本书。 从昨晚临睡起先阅读沈复的浮生六记。 今日值班时偷暇将闺中记乐读完。 只觉得这夫妻的欢娱如此真实地好玩。 吃豆腐卤这样的小事写起来亦是生动非凡。 他们印刻章,“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夫为朱文,妻为白文。 沈复外

2、出,两人通信,在信笺结尾必定要盖上这一个“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章。 三百年前的浪漫,却是如此新颖,让人感怀。 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充溢了沈复的哀愁。 在妻子先亡以后,他回忆起以往甜蜜琐碎时竟找出了很多可以印证“不得白头”结局的征兆。 他们做了二十三年的夫妻。虽然后期颠沛流离,然而伉俪情深,清贫而擅长作乐,比起失偶的李清照,已经是何其有幸了。 古代文人,写悼妻诗的不在少数。 譬如元缜。他的遣悲怀。 可他与“莺莺”的故事却使我对他的深情有了很深的怀疑。 譬如陆游。他的钗头凤。 虽然他到老来还数次到沈园题词怀念唐婉,然而他在面对母亲的强权时远没有沈复对爱情的坚贞。 陈芸不得公爹宠爱竟被逐出家门,沈复尽然

3、追随她离开了家庭的庇荫,以至一世颠沛流离,而他却未曾有悔。 如此深情决心,试问,古今有哪位男子可以做到? 林语堂说,陈芸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那么,我也不禁要说,沈复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奇男子。 这两个最可爱的人的结合,怪不得连老天也要嫉妒,让他们后半辈子尝遍坎坷,而使陈芸早夭。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爱情好像越来越速食面了。而爱情好像也只有那么几个月的保鲜或者一年两年的保质期。 这本薄薄的小品文。 白色的精致封面。淡雅朴实的小插图。注解不多,读来亦只能不求甚解。 然而,这段三百年前的凡人婚姻却令我深深感动。 这使我的心增加了无畏和珍惜的因子,亦使我前行的步履格外轻快起来。 浮

4、生六记读后感500 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篇二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本书已经流传了二百余年,可以说影响了好几代人,这本书如今又在市面上出现,说明人们对于此类文学的热衷。这本书的主子公就是作者夫妇二人的日常生活,非常朴实,他们之间的感情温馨至极,整个居家生活都是浪漫潇洒的。他们夫妇二人去往过许多地方,见过许多的人和事,这本书讲这一切都加以记录。在作者雨陈芸初次相见之时,就产生了情愫,可以说是志同道合,而他们所憧憬的生活也是充溢艺术感的布衣蔬食浪迹天际。 然而现实生活是人类幻想的最大敌人,渺小的人类只有反抗,却很少有人能够战胜现实。他们的幻想犹如大多数人一样,破灭殆尽,但是他们不

5、忘初心,当时的欢乐丝毫未减,这才是真正的爱情,无论任何事都不能将两人分别。这种生活在现如今都很难找到了,真正的浪漫就应当是像他们这样的,也只有这本书,才能真正体现夫妻之情。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沈复十八岁就与陈芸结婚,在这命运多舛的一生的末尾,陈芸还被疾病所困扰,虽然如此,两人依旧没有分别,老天这么想拆散他们两人,直到陈芸去世也没能实现,莫非这就是超越一切的爱情?后来沈复独自一人离家漫游,过完了自己的余生。 本书就像是混沌世界中的一股清流,它不与外世纷争,记录方式淳朴,因为故事本身耐人寻味。作者的超群之处不仅于此,他还将细微环节描写到淋漓尽致,连心理活动和一些耐人寻味的小动作都加以记录,有

6、些时候还不乏风趣。作者虽然是有肯定历史感的人物,但他和现在的人依旧后许多相像点,我就在他身上找到了许多这样的特征。他贪玩,对许多簇新事物抱有爱好,也情愿与人共享欢乐。两人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沈复总是能找到玩乐的方式,虽然不高级,但是两人却乐在其中。只惋惜最终两人还是要分别,看到最终也难免为他们感到惋惜。 作者的经验是许多年轻人所憧憬的生活,面对生活的压力,也只有这种生活是最轻松的。但是现如今无论是多么富有,都很难做到,真正能找到另一个了解自己的人也更是难上加难。最终沈复也看透了一生,并将一切记录在书中。 浮生六记读后感500 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篇三 浮生六记全书仅两百余页,网罗译文与原文。说

7、是六记,其实只需四篇,争论的都是糊口细微环节、交朋结友、游山玩水之类的事。初读时我很讶异和洽奇,就如许一本争论糊口细枝末节的书,为什么能从清代传布至今,两百余年来被多数文人骚人推崇?直到我深深地被书中沈复的妻子芸这小我物所吸引,林语堂说她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心爱的女人”其实是不为过。 芸诞生伶丁,四岁失怙,依靠一双巧手给人刺绣维持一家人的糊口,并供年幼的弟弟念书。虽然身世不好,但芸聪慧有情趣,自学认字,会吟诗犯难刁难,在身为文人的丈夫面前,还能时常对诗人、诗句作出不俗评价。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女子大多困在闺阁之中。而芸却对外面的世界特别猎奇,敢女扮男装随丈夫外出看庙会,也敢单独乘船夜会要出远门的

8、丈夫。 沈复爱好养花养草、摆布盆栽,好交朋结友、游山玩水。芸不仅是幽默的玩伴,更是得力的辅佐。芸说沈复的插花兼备风晴雨露多般妙处,可谓精神入神,只是画画里头,有草虫之法,何不师法。于是,她便找来螳螂、蝉、胡碟等,系在花卉之中,还清算一下虫脚:或者抱开花梗,或者踩着叶子,有板有眼。沈复与伴侣出门游戏,苦于没有热食,扫了喝酒吃茶品茗的兴致,芸便雇来卖馄饨的担子一起出游,温酒热粥,还不消本身脱手,比当代人野炊还高级。难怪沈复说世上再也没有如斯会意的女子。 芸对待尊长很尊敬,对待下人很和顺,每天见日头上窗,就披衣急起,仿佛有人鞭策似的。沈复不愿起床,还取笑她。芸却说不想公婆说新娘懒散。芸由于能念书写字

9、,公公便让芸担当写家里的手札。后来由于婆婆关系,芸让公公误会。芸甘愿本身受误会,也不愿在婆婆那儿那里失了欢心。 芸的哑忍与她缺乏呵护的童年有关,她的举动在如今看来也许有些软弱,但连系那时的时代背景,加倍感受她的珍贵在于风雅感性之后的默然。古来通文辞、善言语的才女和合情合理、痴情一往的妻子良多时辰都是冲突的,但在芸的身上,竟无邪未凿地凑成了一体。沈复家境中落,他们夫妻的日子良多时辰过得特别贫苦,但在这贫苦困难之中还能过出文艺清雅、温煦明媚来,里里外外无不是芸的光华。 浮生六记读后感500 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篇四 看完浮,着实对沈复这人喜爱不起来,也可以说是鄙夷、厌恶。 他身上有着典型的中国文

10、人的清淡闲雅之气。在生活窘迫之时,仍能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或与妻在闺中,时时常会三两好友,吟诗歌啸,抚琴聚谈,饮酒行令。他好喧闹,好交友,是个真性情的集出世与入世于一身的人。 但要说真性情,其夫人陈芸才真是不行多得的真性情之人。早年丧父,以一人之力靠女红养活全家,并自学认字,也能吟出句句好诗;但她并不是一个只知相夫教子、知书达理的女子,除了好看的皮囊,还有着可爱灵通的内心。在男尊女卑的年头,她敢于女扮男装去看庙会,也能想出绝妙的方法为丈夫的赏花会解决难题,而又不失雅致与乐趣,能够宽容主动为丈夫谋妻室,也主动为自家公公寻姬妾,并独自担当家庭的误会,隐忍而和善。 沈自是很中意芸,可是一边与芸恩爱不

11、已,视为知己,又能一边毫不介怀地享受寻妓之乐,还说是因为与夫人有些相像?芸为其谋妻室,也因此被欺瞒,而难过生气得旧病复发,日益加重。若是沈能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觉悟和坚持,芸何以落得客死他乡,差点无钱下葬的下场?若真能将这爱入骨髓建立在忠贞,只此一人的基础上,何会中年丧妻丧子? 乍看沈一生经验众多跌宕起伏,仍能怡然自乐,可是站在家庭的角度看,妻子被家中父母误会,他无法从中斡旋说明,缓解家庭关系;妻子病重无钱医治,还得自己拖着病体赶工刺绣挣点药费,是沈无能。父亲病重,无钱赶回家中见其最终一面,在父亲生时也未能尽儿女之责,是沈不孝。还有太多的放浪形骸,他的个人精神世界倒是维护得很好,可是未想过始

12、终都是有人在为他负重前行。我并不认为他算得上一个真正的男人。 中年丧父、丧妻、丧子、丧挚友,这一切,何不是因果报应呢?只惋惜了这些为其生命承重的人,仍未使他捡起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浮生六记读后感500 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篇五 沈复书闲情,堪称一绝也。余早时亦附庸风雅,植花、养鱼、观画、饮茶、听琴、玩石、品风、赏月,无一不尝,且津津乐道,自作文章,不期数十篇,结集而成书。然读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方知余皆浅尝辄止,不能比其十一。浮生六记书及养花、造园、盆景、书画、香道、清供、雅集,皆精到。三白书饮茶,于书中篇幅甚少,然短短数行,已令吾辈倾倒。吾尝饮毛尖、观音、普洱等茶数十种,然未至三白

13、之境界。读芸娘置茶叶花心,荷经夜含苞,明朝复取而饮,余亦醉矣。若茶香透纸而来,袅袅如缕,不绝于口舌心目。余醉处非此茶之香,乃芸娘之悟,三白之福也。饮茶之意,非在味之浓淡,而在境之高下也。周敦颐书荷,已赠其君子之德。荷花之美,美在其清高。以茶入荷,非单增其味,亦增其高洁也。是茶饮之,方得饮茶之真义。余非茶不尝也,亦境不至矣。 三白植兰,是真知兰也,且有上品之兰,其香其形皆非俗物。然动余心者,乃其兰逝后,再不植兰。为爱兰也。余亦曾植兰数棵。然不善养,逐一而逝。其每逝余皆购新兰。虽亦尝醉于其花之香,陶于其叶之形,较之三白,终非真爱。 与三白相类,余亦喜观花,尝购瓶数枚,欲插花于瓶以赏之。然不得插花之

14、法,其志遂无疾而终。余喜石,藏灵壁数枚。某日兴起,置之于花盆之中,欲比石于山,比花于树,然余之花盆皆陋,亦无心购精致者,遂非驴非马。三白与芸娘皆盆景也。不独其制之,赏之,盆景碎落之时,二人亦泣之。余读之感喟,不独余未尝因景碎而泣,亦喟无有与余共泣者也。 芸娘非能与三白共泣,亦能与三白共乐。三白每与友聚,芸娘皆拔钗沽酒,助其兴也;亦能妙思制虫之法,置于花上;更可雇摊贩为其游赏烹茗置饭,若置宅于春野。芸亦擅不费之乐,于俭省之途,谋日常之雅,更谋雅兴之酣。寻常女子不能为也。 近之文人林语堂谓芸娘国之文史中,最可爱之女子。余思语堂亦不得此类女子,故颂之。不止语堂,余思国之文人必皆然。芸娘比今人之谓红颜

15、知已,又高一境界矣。三白能得芸娘为侣,乃其闲情之源。又因芸娘相伴,其闲情又非独闲情,乃融俗世与雅意于一,以心养身,以闲养情,以雅养常,是谓西人海德格尔言之“诗意栖居”也。 浮生六记读后感500 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篇六 “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俞平伯 在未读浮生六记时,我认为的爱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爱的人肯定能恩恩爱爱一辈子,但浮生六记却让我看清了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夫妻。沈复与陈芸前半生伉俪情深,举案齐眉,可以说是“教科书级的恩爱手册”。但后来遭受变故,被父亲逐出家门,在外颠沛流离,生活困顿,但二人依旧相濡以沫,不

16、离不弃,直到最终陈芸客死他乡。 陈芸很美,不仅是瘦不露骨,眉弯目秀的美,也是心灵的美。放在现代,我觉得陈芸肯定是一个动手实力极强的宝藏生活博主。她亲自做衣帽,摘梅子酿酒,用植物做屏风,做竹帘,做梅花盒。她既可以是红颜知己,又可以是浪漫情人,多才多艺,感性风雅。从夫妻二人的点滴生活细微环节,可以感受到他们真挚的爱情。他们还打破封建旧思想的束缚和教条,让我们还能看到超越时代的志气。这对夫妻做了现在看似平常、当时却不敢想不敢做的尝试。比如说,芸娘女扮男装去看灯会,并与沈三白以“表弟”相称。她自强独立,在父亲病逝,家徒四壁的状况下,仅靠一个人做工,便撑起了一个家。这也难怪林语堂说:“芸,我想,是中国文

17、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生活不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面对布衣粗食的生活,陈芸从未觉得苦,她总能用她的蕙质兰心,给生活添点情趣。生活从不缺少美,只是缺一双会发觉的眼睛。许多时候,在经过生活粗暴、苦涩的磨砺之后,许多人只能俯下身子,遗忘了生活的初心,眼睛再也看不到美的东西。 沉没于真实生活的爱,大抵不是一眼就心动的轰轰烈烈,而是你在我身边肩并着肩,手牵着手,是我说唐诗,你懂李杜,我说汉赋,你知相如,我们仰慕着彼此的才华,又成为彼此心中的一叶舟。 浮生六记读后感500 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篇七 “从今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题记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8个字足以概括沈复的一生,这么兜兜转

18、转一大半辈子,或许沈复在著浮生六记前都有没想到,在他低谷时三个至亲接连离世,没有人能与分担哪怕一点点的苦痛。从翩翩公子到潦倒人生的转折,又何尝不是人生在世,如梦一场。 但沈复的文字从未有一丝仓促,他是一个单纯了一辈子的人。 这梦的前半段沈复笑着。他遇到一心上人,以为会与他共度后生。这芸娘吴侬细语,这芸娘浮动暗香。他与沈复过着清贫,但却波澜不惊的生活。 但是陈芸最终也因为公公的误会,而与沈复一起被逐出家门。终归陈芸是清代的女子,也避开不了封建传统。在长辈训斥与误会时,多将不与长辈争论看作孝顺,那只要一有猜疑,被逐出家门是肯定的。从被逐出家门起,好像他们的命运就逆着走了。他们本不是有钱人,后来因种

19、种境遇不得不卖书画为生,但他们用慧心将生活过出清甜的美感。 这梦的后半段沈复不住的惊呼。他在梦里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苍凉,什么叫做“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么一见倾心,那么不离不弃,即使在妓船上也要寻找一个与妻子相像的女子。虽然清代没有一妻制,但沈复仍旧只爱陈芸一人,那么深情那么真实。“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这是沈复对陈芸说的最终一句话。于是他醒了,他触摸床上每一个角落,没了,没了一丝茉莉香,苦笑着点点头,接着回味“来世”二字。 浮生六记有着落花自飘舞水自流的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布衣蔬食的质朴,比李白的浮生若梦多几份哀思与从容。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沈复也是。每一个的人生都如一场梦,梦

20、里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这故事里有乐有苦,有悲有喜。乐苦相间,悲喜交加,方为戏梦人生。 浮生六记读后感500 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篇八 清秋夜雨,灯影映窗红。读三遍浮生六记,怔怔之久,感动着前人的一段恩爱悲欢。 我感动于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我艳羡着他们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倾心于他们的真挚恩爱,至死不渝,我仰视着他们一生平凡却心胸磊落,超然脱于俗尘。 沈复,生活初是小康,但后家道中落,虽为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问分子。他与妻子陈芸虽在啼饥号寒的日子下生存,但却志趣相投,彼此恩爱。但最终,夫妻二人却天人永隔,满是凄惨。就在陈芸去世让沈复再找一人时,沈复说:“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

21、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 罕有文人的爱情传闻可以感动我。比如,李隆基杨玉环的悲剧华彩只令我惋惜,李清照赵明诚的颠沛流离只使我可怜,蒋鹿潭黄婉君的貌合神离只让我心疼,冒襄董小宛的九年恩好只叫我难受 通读后,不觉中发觉,另一种想法却涌上心头。 沈复作为一介书生,虽然娶了聪慧又有情趣的芸作为妻子,但他自己却在家中不懂得如何处理与亲人之间的关系,窝窝囊囊,连自己的妻子都爱护不了。最终落得自己都被排挤出门,与芸四处飘泊,无所依靠,外出借钱,半路差点身亡,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苟活。 卷一卷二的那些情趣,只能作为生活的点缀,却无法成为主流。那些让人看起来艳羡不已的闺房之乐,在缺少衣食的现实

22、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在坎坷记愁中写到沈复二人投奔夏氏家中。淳朴的夏氏虽嫁了农夫,但丰衣足食,生活稳定,一家人其乐融融。相比芸,聪慧的芸嫁给了沈复这个才子,却遭到家人的排挤,外出流浪,且重病在身,受尽了艰苦。 芸最终去世了,沈复以“夫妻恩爱不到头”来做自我劝慰,但陈芸去世的真正缘由,他并未在自己身上找过。朱奇志点评曰:“芸之早夭,谁致之耶?大户人家,是非众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无情,此其二也;三白迂阔,不善生计,此其三也。三白作此荒唐论,不知是糊涂还是敷衍?” 沈复空有一身学问,但自身的学问终是被现实所击败。不懂变通,不通人情世故,就算全身上下全是浪漫细胞又有何用?芸嫁于沈复实在是凄凉。到头

23、来,芸的一生终究只化作沈复一句“夫妻恩爱不到头”,只成了读者心中解不开的故梦罢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500 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篇九 从没有一本书让我这么痴迷,十二个故事讲解并描述最动人的妖怪物语,我深深陷进去了,不行自拔。 这是一部和花镜很相像的作品,动漫作家娑椤双树营造了一个古典空灵唯美的故事:街道上的神奇店铺,突如其来的仙女老板娘,一杯叫做浮生的茶,一个悟透人生的故事。读起来如品香茗,回味悠长。她会泡一种名叫浮生的茶,她店铺里回来许多惊奇的客人。每个客人都会喝到她的茶,给她说一个自己的故事,那是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 俊美的猫妖爱上了一条鱼,天敌之爱,淡如水,却深似火。猫妖疯狂追求鱼妖忘形,

24、殊不知在无意间使鱼妖受到不行避开的损害。痴迷的它怎会懂得,世上很多事情,其玄妙之处,就在一个“放”字。只有成长,才能体会这个字的玄妙之处。口中的爱,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己私欲。我想象着:一周之后,猫妖将白鱼放回了一片浅蓝的海水,白鱼摇了摇尾巴,转身,渐行渐远,最终消逝于一片蔚蓝之中。这是多美的画面,从哪里来到那里去,一切都复原了宁静,有时候坚守执着并不是爱的唯一出路,而适当的放手也是爱的极致。 百里族是黄金狮人的狩猎师,死在百里人手上的黄金狮人不计其数,百里家族唯一的女人百里未步为了自己心爱之人变成了和爱人一摸一样的黄金狮人,披上狮皮意味着放弃百里家族的身份,成为黄金狮人的替身,让百里的利剑指上自

25、己,当然也会让他们之间无休止的斗争结束,百里未步,这个英勇的猎人,真的这么做了。 没有才智的志气,是鲁莽。没有宽容的志气,是偏执。没有爱的志气,是残暴。假如真的英勇,就会为你披上一张狮子皮,假如真的英勇,就会让百里的利箭调转方向,指向自己。你真是个英勇的猎人,未步,我想,我们每个人,或者说每个妖,都须要真正的志气。 不尝苦,何有甜。人生本就是甘苦与共的一段旅程。区分是,有的人有旅伴有知己,而有的人没有。没有爱的人,身边纵然喧闹蜂拥,终是孤独不去。有爱的人,天际海角,穿风踏雪,却从不孤独。一缕缕困难的心情缠绕这一群执着的妖怪,是爱情是英勇是幻想是坚守是选择 就犹如故事里那杯叫做浮生的茶,喝起来很

26、苦,回味却是甘甜。 浮生六记读后感500 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篇十 它也被称作晚清小红楼梦,书写了一段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书中主要讲芸娘是如何的好,俩人婚姻生活如何浪漫,以至让全部读者都爱上了芸娘,林语堂甚至干脆称芸娘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 人人都说芸娘好,然而许多人都忽视了沈复的付出,那简直就是个宠妻狂魔啊(此处略去一万字,就不剧透了。)尤其在封建社会那是非常难得的。 我们要清晰“这世间,全部良好的关系都是相互成全的”。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铁律。夫妻二人之所以关系始终都能保持和和美美,那是因为二人都在仔细努力的去经营。另外在经验过种种不幸后,沈复依旧能保持平和的心态,这一点是比较有触动

27、的。 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是非常难能珍贵的,人生即使面对再多的不幸,只要心中有平和在,那就是最好的解药。生活中其实并没有什么能真正损害我们的,而只要不能干脆杀死我们的,最终都会使我们更强大。记得在大秦帝国中,秦昭襄王也说过这样一句话:“王者的心都是伤痕累累的”。 鼎为炼银,炉为炼金,苦难则为熬炼人心。道德经第七十八章里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毅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平和的力气就是这里讲的水之力,看起来极柔,然而却能攻破天下最为坚实的难关。全部的不幸和哀思,一旦触遇到这平和之力,也会立时就被销化了。另外最终一章虽然不是沈复所作,但是干货却是实打实的

28、,对于养生、养心极有帮助。 今日不养生,明日养医生。这就是养生的意义所在。前半生拿命换钱,后半生拿钱保命。这样的事信任大家都不情愿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么就须要及早学习,并身体力行去保养顾惜自己的身体。 对于道家“性命双修”的理念,始终都是比较认可的。对养生有爱好的挚友可以仔细读一读第六章,在此就不多言了。 既然本书被人称之为小红楼梦,那么必定是值得一读。 浮生六记读后感500 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篇十一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作的自传散文,其以真言述真情,不刻意造作,得以浑然天成,独树一帜,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境界,流传至今。其中,中山记历和养身记道两卷已佚,故现版本只有闺房记乐、闲情记

29、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四卷。 第一卷是全书的核心,拜读此书是本着沈复和陈芸二人伉俪情深、至死不渝之情来阅,可实则是始于快乐、最终忧患,读后给人以悲切动人之感。全文贯穿了一种“慧极易夭”、“情深不寿”的宿命感,文中作者多次提及妻子早逝的“预兆”,久久无法释怀爱妻早逝之痛,所以一遍遍回忆,在回忆中刻意去发觉那些可称之为“预兆”的点滴,然后劝服自己,爱妻早逝这件事是命运如此、是无可奈何如此。 作者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娓娓而谈他与芸二人的清贫生活,虽是“布衣蔬食”的日常闲事,但因为有芸,且在她井井有条的打理下,事事都暖和平和,到处都洋溢着华蜜的味道。芸贤良淑德、蕙质兰心,将清贫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实乃不易

30、;这其实也他是夫妻二人钟情彼此、志同道合的表现,把日子过成诗,何尝不是每个女子内心所期盼的样子,可这也须要有人懂你不是? 其实沈复对芸很是观赏和宠爱,如今男女同等很正常,但是很难想像古代社会男女地位之现状,“一入侯门深似海”说的不仅是帝王将相的深宅大院,即便是一般家庭对于妇女来说要求也是极为严苛的,可是芸在那个年头就可以女扮男装和丈夫一同出去看戏、深更半夜出船同丈夫饮酒作乐,如此胆大的作为,想必也只有芸敢为;芸的幸运不仅是可以领会名山美景,更是享得了男女同等与敬重,可以说其实这就是丈夫对她的的宠爱与包涵,夫妻二人是真正拥有羡煞旁人的恩爱生活。 序篇林语堂有所言: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言

31、非过誉;翻译此文的作者张佳玮也有此意:事实上,读完全篇,我都产生了“沈复简直配不上他的妻子”的念头。芸最珍贵之处,便是她风雅感性之后的缄默沉静,或许这也正是沈复如此怀恋芸的缘由。 浮生六记读后感500 浮生六记读后感300字篇十二 浮生一梦,喜怒哀乐嗔痴这六感真让人欲罢不能。 携手一生的伴侣早早离世,家业未树、志向未成的苦恼使年轻的沈复满腹牢骚,侍奉父母时的孝道也小心翼翼,唯有始终热忱的好挚友们在多数艰难的时刻提携帮助沈复。彼此惺惺相惜,寄情山水,哪怕人生寥寥数载也足以快哉。 古代的文人宠爱诗词画作,钟爱自然山水,也钻研虫鱼鸟兽,倾恋美人红袖添香。穷苦时,生计靠卖画,吃睡借住在挚友家,实在不行

32、就跟随升迁的官员当个幕僚,路过江河湖海之时还不忘饮酒当歌醉上一场;得意时,携手爱妻与三五老友到处办诗酒会、茶会,去奇骏的山上野餐,去清幽的寺庙洗涤身心,更别提家里院落的盆栽、假山、人工湖也别有洞天。唯一担忧的,父母但凡对自己不满足,就要当心翼翼致歉,大气也不敢出。父亲喜爱娶小妾,不帮忙父亲不快乐;帮了,母亲又在自己身上出气。还是远游好哈哈哈哈哈! 我不太记得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古文是什么时候了,印象最深刻的唯恐是“两小儿辩日”,其次就是“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缘由当然是这篇文言文太长了,老师又要求每个人背诵!早自习摇头晃脑背书的我,脑子里全是“什么夏蚊?我感

33、觉作者眼神不太行啊,怎么蚊子还是鹤呢?蚊子多厌烦啊叽里呱啦”现在想想,现代人的确太把苦恼当作苦恼,蚊子咬人彻夜难眠,其次天肯定还要发挚友圈吐槽,古代的孩子只把飞行的小虫当作自己的玩伴,并且“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现代人的学问面广了,心思却小了,喜怒哀乐嗔痴越来越上头。哪怕人生不过数载,经验颇为顺遂,却仍要伤春悲秋,感觉每天都在经验什么大事。沈复四十六岁已经经验妻子离世,儿女也相继先他而去,高堂难以贴身侍奉,数年跟着不同的官员到处搬迁漂泊。这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有闺房记乐,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有沈复对过去的美妙记忆感谢,也有他仍旧可以接着前行的期望。 只要有一缕阳光的温度,就可以怡然自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