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下第一、二单元复习检测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下第一、二单元复习检测卷.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下第一、二单元复习检测卷语文周测卷一一、现 代 文 阅 读(35分)(一)现代文 阅 读I(本 题 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 5题。材 料 一:刘 勰 以 烛之武退秦师 为例,认为好的说辞或纵或擒,要看情势的需要。他 还 说,“凡说之枢要,必 使 时 利 而 义 贞”“披肝 胆 以 献 主,飞 文 敏 以 济 辞”,即认为说辞的关键,要对当 时 有 利,意义正 确,忠 于 为 君,敏于成事。这 些 话,对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完全是切合的。烛之武说秦穆公。先退一步,说:“秦、晋 围 郑,郑 既 知亡矣。”肯定秦晋围城一定胜利。然后反 过 来 说,用了四层转折。一层是
2、郑亡以后,秦国得不到郑国,对 秦 国 无 利,所 谓“越 国 以 鄙 远,君知 其 难 也”。二层是灭亡了郑国有利于晋国,即“亡 郑 以 陪 邻”。三 层 是 加 强了晋国就削弱了秦 国,即“邻 之 厚,君 之 薄 也”。这三转就说明了灭亡郑国对秦国的不利。四层是放过郑国,对 秦 国 有 利,即“若 舍 郑 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往 来,共 其 乏 困”。这些是就当前的情势说的,用的是一纵一擒,一放 一 收。说 到 这里好 像 话 已 说 完 了,但烛之武还要进一步说。因为以上讲的灭亡郑国以后,对秦国无利而有害,都 是 推测,推测的话还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得举出事实来做证,证明这种推测是正确的。
3、烛之武再引 过去的事实做证。说 秦 穆公曾经帮助晋惠公,送他 回 国 即 位。晋惠 公 愿 把 焦、瑕两邑送 给 秦 穆 公 作 酬 报,可是他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筑防御工事拒绝秦国,说明晋君是背恩的。从而证明秦军帮晋军灭亡郑国以后,晋国也会背恩抛弃秦国,使 秦 国不利。因此再作进一步推论,晋国占领了郑国,又会向西侵占秦国。说 到 此,才算把秦穆公说服了。这 就 是 刘 勰 说 的“言 资 悦 怪”“动言中务,顺 情 人 机”。(摘 编 自 周 振 甫 烛之武退秦师赏析)材 料 二:对 于 军 事 斗争来说,光是雄辩的口才并不够,大凡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要想凭外交口才得到是不现实的,主要还是凭
4、实力。然 而,郑 国 没 有相当的实力。烛 之 武面临的艰巨任务是:缺乏实力的后盾,要在谈判中以口才战胜实力。谈 判 实 际 上就是辩论。对立的双方利害关系相反,没有共同语言,必须有一个双方认可的前 提,才能把辩论转化为对话。烛之武必须找到一个秦穆公认可的前提。他的杰出在于,抓住了一个关键词“益”,回避了眼前郑国和秦国利害关系相反的难点,以于对方有益作为前提。这就把论 题 转 移 了:第一,不是对秦国和郑国有没有益,而是对秦国和晋国有没有益:第二,不是眼下对秦国有没有益,而是未来对秦国有没有益。为了回避与秦对抗,烛之 武 坦 然 放 低 姿 态:退 一 万步说,“郑 既 知 亡 矣”,郑亡如果
5、真对秦国有益(“有 益 于 君”),那 就 听 便。但 是,他反过来指出,郑亡实际上并不有益于秦,相反有害于秦。有益转 化 为 无 益,条件有二。第一,灭了郑国,郑国成了秦国遥远的边地,可当中隔着晋国,秦国鞭长 莫 及,要 向 晋 国 借 道,管 理 却 受制于晋,对 秦 国有什么益处呢?第二,郑 国 灭 亡,实际上是增加了晋国的 疆 土,对 于晋国有益,那 就 意 味 着 对 秦 国 是 无 益 的(“邻 之 厚,君 之 薄 也”)。这是从反面讲。从 正 面 讲,如 果 不 灭 亡 郑 国,把 郑 国 作 为 东 方 大 道 上 的 朋 友(“东道主”),秦国有什么外交使节,郑国可以提供食宿
6、的方便,这对秦国有什么害处呢?说 到 这 里,从逻 辑 上 来 说,是够雄辩的了。但 是,烛之武不像先秦的一般游说之士,满足于逻辑的 推 断,他的厉害之处还在于,进一步用历史的事实来实证。晋国的野心是很难满足的。秦国曾经有恩 于 晋 惠 公,武 装 护 送 他 归 国,惠公承诺割 让焦、瑕 二 地,可是很快背约,早 上 渡 过 黄 河,晚上就在黄河边 筑 起 工 事,防备秦国进入黄河以东的焦、瑕 二 地。在此基 础 上,他进一步推断,晋灭亡了郑国,扩张了东边 的 领 土,再要扩张,也就只能向西,除了攻打秦国,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本 来,秦穆公纠结于眼前战事,烛之武从战略上着眼,以长远眼光彻底唤
7、醒了秦移公。秦国不但退 兵,且 与 郑 国 结盟,驻 兵 于 郑,为郑协防。从 这 里 可 以 看出,烛之武与先秦游说之士不同。先秦游说之士仅仅是以现场应对的敏捷取胜,如刘 勰 在 文 心 雕 龙 论 说 中所说,“喻 巧 理 至”“飞文 敏 以 济 辞”。以巧言妙喻取胜是暂时的,如 战国策之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作为外交使者,居然与秦王以在咫尺之间血拼相威胁,这不但是 匹 夫 之 勇,而且后患无穷。又如晏子使楚,将楚国这个 大 国 比 作 狗 国,也只是逞一时口舌之 快。外交不讲究实力是空的。烛 之武的雄辩,完全着眼于实力在战略上的利害转化:晋长必然导致秦消。烛 之 武 在 策略和战略上有全面
8、的考量。在两路大军压境的危急关头,策略上,第一,不是分兵抵抗,而 是 谈 判;第二,先争取利害关系不太密切的一方,瓦解其同盟关系,另外一方自然退兵。战略上,不但扭转眼前的危局,而且从长远看,化晋秦同盟为郑秦同盟。有了这样着眼于实力转化的大视野,口才、逻辑的胜利才有坚实的基础。(摘 编 自 孙 绍 振 烛之武退秦师和春秋笔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3分)A.烛之武说秦穆公采用了一纵一擒、一放一收的方法,而 在“擒”“收”上强调了秦晋围城一定会取得成功。B.烛之武引过去的事实做证,其目的是劝说秦穆公认清晋国的本来面目,进一步佐证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C.烛之
9、武认识到郑国没有相当的实力,只着眼于郑国与秦国的关系是难以说服秦穆公退兵的,所以他要另辟蹊径。D.烛之武的说辞,从逻辑上看具有雄辩的色彩,但烛之武认识到,只停留在口才上还不够,还得靠事实说话。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 则 材 料均引用了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原话,其作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材料作者对历史史实的主观认识。B.烛之武站在秦国一方思考问题,没有逞一时之勇,图口舌之快,这是他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的正确选择。C.烛之武选择秦国而不是晋国作为谈判对手,是因为郑国与秦国利害关系密切,能形成郑秦同盟。D.外交谈判要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要有战略眼光,比如,努力在谈判中瓦解对方
10、与他国结成的政治同盟。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第一段刘勰观点的一项是(3分)A.韩 愈 师说阐述人们如何对待老师。B.孟子对齐宣王谈如何施行王道.C.魏 征 向 唐 太 宗 进 谏太宗十思疏告诫君王。D.庄 子 在 庖丁解牛中强调依乎天理。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对刘勰的观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这样的不同对你阅读经典作品有何启示?(6分)(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 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69题我 们 的 荆 轲(节选)莫言荆轲豪宅。秦王偶像立于一侧。舞台的一侧有一根粗大的红色立柱,可 以 活 动。荆轲在舞台中央席地而坐。高 渐
11、 离、秦 舞 阳、狗屠在舞台上 转 来 转 去。狗屠此时也背上了一把宝剑。从开场至今荆轲一直长跪 默 想,与 秦 王偶像相对,宛如另一尊偶像。荆 轲(依 然闭着眼睛)高先生,请您再讲述一遍曹沫挟持齐桓公的故事。高渐离(在 舞 台 后方边走边讲)曹沫曹大侠,鲁国人也。随从鲁庄公会盟齐桓公于齐地。庄公与桓 公 在高坛之上,正欲盟誓签订 割地之约,曹大侠手持匕首,飞 身 上 坛,左手拉住桓公袍袖,右手持匕首按在桓公脖颈,厉 声 目:齐国以强凌弱,欺 负 我鲁国太久太甚。今日当着诸 侯 的 面,请您 对 天 盟 誓,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并保证不再侵犯鲁国边境。桓公被曹大侠 威 逼,无奈,只好对天盟誓,
12、当众签约,答应了大侠提出的所有要求。事毕之后,曹大侠 将 匕首扔在 桓 公 面 前,纵 身 下 坛,北面而坐,饮 酒 食 肉,面不改色投 匕 首于 地、纵身下坛、北面而坐、饮酒食肉而面不改色此正 是 大 侠 英 雄 本 色 也!荆 轲 此也正是太子殿下想让我们做到、我们自己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荆轲前倾仆地)幕后高声传呼:太子殿下送牛一头、羊 一 尾、豕一 只,供荆卿与众侠士消受秦舞阳与狗屠 交 换眼色。荆 轲 (沮 丧地)但 是,秦宫不是齐地,秦 王 也不是桓公。荆 轲 纵 然有十倍于曹沫之勇力,又有什么机会能威逼秦王对天盟誓、当众签约?即便秦王迫于形势,盟誓签约,但荆轲一 松 手,顷 刻
13、 之间,就 会 被 剁 成 肉 酱,还 到 哪 里 去“北 面 而 坐、饮酒 食 肉 而 面 不 改 色”?!嗟 乎,曹沫不可学也。幕 后 高声传呼:太子殿下进锦缎十匹、美酒十坛供荆卿与众侠士消受一一秦舞阳(悄 对狗屠)这 老 兄,真 肯 下 本 钱 啊!狗 屠 (悄 声)你就跟着吃香喝辣吧。高渐离 其 后 一 百六十七年,吴国又有专诸专大侠为公子光刺吴王僚的故事。荆 轲 (悲 凉地)讲 来。高渐离 专诸专大侠,吴国堂邑人也。公 子 光为夺王位,埋 伏 甲 兵 于 窟 室 中,请国王僚是他叔叔的儿子赴 宴。从王宫至公子光家的大道两侧以及公子光家的院落、过道 上,站满了国王的亲信,一个个 手持长
14、剑,虎视眈眈。酒值半酣,公子 托 词 退 出,专大侠将匕首藏在鱼 肚 子里,冒充上菜的厨师,来到王僚面前。大侠扒开鱼肚,抓 起 匕 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 势 刺 杀 王 僚。国王的武装侍从,扑上来将大侠乱剑刺死。公子埋伏的甲士突出,杀尽王僚 的 亲 信。公子光代僚为吴王,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荆 轲 专诸可 学也,但可惜荆轲没有个儿子被封为上卿。秦舞阳 先生不妨收一个可造之才为义子。狗 屠 你 又 想什么歪门邪道?幕 后 高 声 传 呼:太子殿下进良马三匹、高车一乘,供荆卿使用一一荆 轲 请 讲 豫让故事,高先生。高渐离 豫 让 豫 大 侠,晋国贵族智伯门客也。为报知遇之恩,两次为智伯刺杀赵襄子
15、。第一次化装成罪犯,身藏利刃,入赵宫粉刷厕所,被赵襄 子 识 破。赵襄子敬重他是个侠士,赦 免 之。第二次,豫 大 侠用剧毒的油漆涂抹身体,使自己像麻风病人令人见之心悸;他还吞下粗*方的 木 炭将喉咙弄哑,使自己的声音无人辨识。他埋伏在桥下等候赵襄子。赵 襄 子马惊,识破豫让。赵襄子流着眼泪说:豫让,你为智伯报仇,已经得到了义士之名。但为了自身安全,我不能再次救免你了。大侠曰: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君前次宽恕了我,也为你自己博得了宽厚的美名。今日,我是该死了。唯求君之外衣,让我以剑击之。一是了却我为智伯报仇的心愿,二是将更加宽厚的美名赠你。赵襄子遂将外衣脱下,使人送到豫让面前,大侠拔
16、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成就了忠烈侠士之义,也成就了赵襄子宽厚仁慈之名。荆 轲 豫让空有侠士之名,实乃跳梁小丑,不足学也。狗 屠 我倒觉得这个豫大侠是个憨厚人。秦舞阳 你就不要多嘴了。幕后高声传呼:太子赠无价之宝,供荆卿一人享用-个庞大的物件,由四个侍卫抬上。秦舞阳 我的娘,这是个什么宝贝?狗 屠 (抽动着鼻子)好 香 啊!一侍女上前,揭开一层层的绸缎,显出了浓妆艳抹、酥胸半露的燕姬。荆 轲 (激动地)燕姬。燕 姬 (彬彬有礼地)先生。荆 轲 (对侍卫)速将燕姬护送回太子宫中。燕 姬 妾乃太子赠给先生的礼物,送给别人的东西,哪有收回去的道理?从现在起,您就是我的主人了。(示意侍卫们退下)
17、高渐离(趋前施礼)久闻燕姬贤名,今日得见,如睹天人!燕 姬 您就是高先生吧?高渐离 高渐离。秦舞阳(膝行至燕姬面前)秦舞阳参见燕姬。狗 屠 (膝行至燕姬前)俺也参见燕姬。燕 姬 贱妾此身已属荆卿,你们都是荆卿兄弟,往后就不要这般客气了。燕姬膝行,为众人斟酒。荆 轲(掩饰着内心的激动)高先生,豫让之后,还有什么故事?高渐离 豫让之后四十年,魏邑又有聂政聂大侠故事。荆 轲 讲来。燕 姬 (挺身向前,对荆轲)主人,高先生已经口干舌燥,可否由贱妾为您讲述这段故事?荆 轲 (讶异她)您?如何敢劳动您开启金口?燕 姬 (冷笑)太子经常在我的讲述中奋然而起,宛如一只好斗的公鸡。荆 轲 荆轲洗耳,恭听您的燕语
18、莺啼。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3分)A.与真实生活复制型布景不同,该剧本舞台布景基本为空,“一根粗大的红色立柱”即代表了“荆轲豪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B.高渐离讲述曹沫行刺,两次提到了他威逼桓公后饮酒食肉面不改色,既突出了曹沫的侠肝义胆,也体现出高渐离讲故事的技巧。C.曹沫饮酒食肉而面不改色,专诸将匕首藏在鱼肚子里,豫让刺赵襄子的外衣,高渐离讲述这些细节意在告诫荆轲行刺要具备勇气。D.剧本中的次要人物也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从他们个性化的语言中,读者能够感受到高渐离的深沉、秦舞阳的耿直和狗屠的无知。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正 确 的 一 项
19、是(3分)A.剧本运用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如“悄对狗屠”“我的娘,这是个什么宝贝?”“膝行至燕姬面前”表现出秦舞阳面对赠礼时的反应。B.“这老兄,真肯下本钱啊!”“你又想什么歪门邪道?”作者借古人之口说今人之话,这种创作手 法 鲁 迅 在 故事新编中也多有运用。C.剧本一方面通过高渐离之口讲述过往侠客行刺的悲剧性壮举,一方面让狗屠、秦舞阳在台上滑稽逗笑,让作品在庄重之中又有逗笑之感。D.战国策记录的荆轲刺秦王的史实里并没有燕姬,剧本虚构了这个人物,说明历史剧的创作可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8.作 者 以“我们的荆轲”为题,重新创作荆轲刺秦的故事,有什么效果?(4分)9.有评论指出
20、:“话剧艺术的舞台法则,使剧作家选择场面要受到舞台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就必须把很多东西推向暗场。”请简要说明本剧明场戏、暗场戏的安排及其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 9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题。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郭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眄笔而介立,有清操,虽傀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日:“汝若居铃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更平尚书,隐之逐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
21、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筐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赎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口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甚亲人目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目:“古人云此水,一欷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获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杳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
22、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堂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节选自 晋 书 吴隐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B.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C
23、.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D.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谶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初加冠,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礼记曲礼上中有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的说法。B.吏部,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号 称“天官”。该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C.刘裕,代晋自立,建立南朝宋,北伐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后来他儿子刘义隆也想“封狼居胥”,结果仓
24、促间只“赢得仓皇北顾”。D.致事,即“致仕”。尚书中 有“大夫七十而致仕”的说法。致仕和乞骸骨都是古代官员去世的隐晦说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氐顿的一项是(3分)A.吴隐之乐善好施。任中领军时,俸禄只留自己的口粮,其余分给亲族,家人要靠纺织糊口,有时只能“并日而食”。B.吴隐之事母极孝。为母亲守丧时,悲伤超过了常礼,以至伤害了身体。时任吏部尚书的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C.吴隐之坚持操守。吴隐之被卢循所捉,经刘裕交涉得以返还。刘裕见其居处极为简陋,想要为他另建居所,被他坚决推辞。D.吴隐之廉洁奉公。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的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他不像其他到
25、此任刺史的官员那样贪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3分)(2)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3分)14.朝廷为什么让吴隐之做广州刺史?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 成1516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婺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苛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观田家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劲少不自苦,膏
26、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注:勋:劳苦,勤劳。1 5.下列对这两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诗首联运用了白描手法描绘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各有分工,紧张忙碌又秩序井然。B.杨诗颔联把笠比作兜装,把蓑比作盔甲,形象鲜明,不仅使诗歌有趣活泼,而且更寓有深意。C.韦诗中没有描绘“微雨”,而 突 出“众卉新”,既写出万木欣欣向荣,又表达诗人欣喜之情。D.两首诗都直接从现实中截取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口语描绘劳作场景,朴实畅达,自然轻快。1 6.两首诗歌都写劳作,但是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 默 写(本题 共1小题,6分)1
27、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常用拳张的手法来描写乐声,比如苏轼 赤壁赋,”来表现洞箫声的悲凉幽怨。(2)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3)在古代诗词中,文人墨客经常用“浊酒”这一意象来抒情或者表达志趣,如“,”。三、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 2 0题节日是一个民族最生动的文化表情。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源远流长。它是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情怀,也是苏轼眼里“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大
28、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中 国 文 化 向 来 讲 究,在历史长河的荡漾中获得更大的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银色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的内涵。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完美体现着 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共鸣。文化传承覆查冬连,一承决于.来包人们,的火口感与共鸣。节日并非板着面孔才能被记住,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的节日更容易为人们所铭记。正是循着这些人民大众 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 离疆 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 到“端午文
29、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波转,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也正是循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国发展不断积蓄新的力量,将龙舟划出“中国速度”,用时代发展解“天问”之间。1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D.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2 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A.兼容并蓄B.博采众长C.兼容并蓄D.博采众长1 9.下列各项中,一脉相通 雅俗共赏 物换星移一脉相通 喜闻乐见 物是人非一脉相承 喜闻乐见 物换星移一脉相承 雅
30、俗共赏 物是人非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 项 是(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口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 1 2 2 题。2L下面是“简书”热门文章类型词云图,请根据词云图,简要概括“简书”近期刊登的文章特点。(字数不超 过 7 0 个字)(5分)运清春卫淳期登魏r零n蠡求 诗 技 能 吞/干货*1%【姑娘告活产,诗故 事 文22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 5个字。(6分)5 G 时代的到来,让各行各业都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o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媒体行业已经产生了许多发展变化。深度学习+新闻
31、的概念深入人心,V R+沉浸式体验也令人嘱目。从负面的角度来讲,虚假新闻和虚假信息让人防不胜防,相关的伦理风险和网络空间安全问题,也为人所关注。我们在思考如何规避这些负面影响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传统媒体在5 G 时代如何发展转型。o 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做好统筹的规划,另一方面要掌握好新技术。当然,媒体行业的融合发展还涉及到诸多技术以及成本投入的问题。四、写作(60分)2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上有人在俯视你,阶下亦有人在仰望你。你可以抬头,也可以低头,不同的选择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
32、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 0 0 字.参 考 答 案LA(“强调了秦晋围城一定会取得成功”错误。原 文 的 表 述 是“先退一步,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肯定秦晋围城一定胜利。然后反过来说,用了四层转折这些是就当前的情势说的,用的是一纵-擒,一放一收”,所 以“擒”“一收”针对的是攻打郑国的害处。)2 .B (A项“都体现了材料作者对历史实的主观认识”错误。引 用 了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原话是为了给自己的主观认识寻找客观依据。C项“是因为郑国与秦国利害关系密切,能形成郑秦同盟”错误。烛之武选择秦国而不是晋国作为谈判对手是因为晋国与郑国相邻,
33、灭亡了郑国,对晋国有利,但秦国并不能得到实际的好处。D项“要有战略眼光,比如努力在谈判中瓦解对方与他国结成的政治同盟”错误,“努力在谈判中瓦解对方与他国结成的政治同盟”是策略而非战略。)3 .C(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可知,刘勰的观点认为说辞的关键,要“对当时有利,意义正确,忠于为君,敏于成事”。A项虽对当时有利,但 不 属 于“说辞”,且 不 属 于“忠于为君”,更 没 有“敏于成事”。B项“孟子对齐宣王谈如何施行王道”只是谈论如何施行王道,不 符 合“敏于成事”的特点。C项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完全符 合“对当时有利,意义正确,忠于为君,
34、敏于成事”的特点。D项 庖丁解牛中“依乎天理”是强调顺应自然,物我合一,并非针对时弊的说辞,且 不 符 合“忠于为君”的特点。)4.开 篇 指 出“对于军事斗争来说,光是雄辩的口才并不够主要还是凭实力”,以此提出烛之武是在缺乏实力后盾的条件下,要在谈判中以口才战胜实力。接着阐释了烛之武的谈判技巧:策略上回避了眼前郑国和秦国利害关系相反的难点,以于对方有益作为前提,以长远眼光彻底唤醒秦穆公,着眼于实力在战略上的利害转化。最后再次总结:烛之武在策略和战略上有全面的考量。(材料二第一段首先说“对于军事斗争来说,光是雄辩的口才并不够主要还是凭实力”,以此提出烛之武面临的艰巨任务是:缺乏实力的后盾,要在
35、谈判中以口才战胜实力。接着阐述烛之武的谈判技巧:第二、三段是说烛之武讲究策略,“抓 住 了 一 个 关 键 词 益,回避了眼前郑国和秦国利害关系相反的难点,以于对方有益作为前提”,指 出“郑亡实际上并不有益于秦,相反有害于秦。有益转化为无益”;第四、五、六段是说,烛之武与先秦游说之士不同,不仅讲究策略,更讲究战略;“烛之武的雄辩,完全着眼于实力在战略上的利害转化:晋长必然导致秦消”。结合最后一段关键句“烛之武在策略和战略上有全面的考量”可知,再次总结阐述:烛之武在策略和战略上有全面的考量。)5 .刘勰的观点,材料一认为是正确的,好的说辞要看情势的需要,要“对当时有利,意义正确,忠于为君,敏于成
36、事”。材料二则认为,刘勰的观点只能暂时解决问题,真正好的说辞不但要扭转眼前的危局,而且还要有长远考虑,着眼于实力在战略上的利害转化。由此可见,我们在阅读经典作品时,对于其中蕴藏的道理与智慧,应该学习和借鉴,但不能不加分析地将经典作品的所有内容奉为圭臬,而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依 据“这些话,对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完全是切合的”“说到此,才算把秦穆公说服了。这就 是 刘 勰 说 的 言 资 悦 怪 动 言 中 务,顺情入机”等内容可知,材料一认为刘勰的观点是正确的,好的说辞要看情势的需要,要“对当时有利,意义正确,忠于为君,敏于成事”。依 据“先秦游说之士仅仅是以现场应对的敏捷取胜,如 刘
37、勰 在 文 心 雕 龙 论 说 中所说,喻巧 理 至 飞 文 敏 以 济 辞。以巧言妙喻取胜是暂时的”可知,材料二认为,刘勰的观点只能暂时解决问题,真正好的说辞不但要扭转眼前的危局,而且还要有长远考虑,着眼于实力在战略上的利害转化。同样是刘勰的观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这启示我们,对待经典作品,我们要有自己的认识和分析。当然,经过岁月淘洗和时间考验的文学作品必然蕴藏着宝贵的道理和智慧,但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经典内容都奉为圭臬,不能绝对照搬照抄,而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这才是对待经典正确的态度。)6 .C (曲解文意,“意在告诫荆轲行刺要具备勇气”分析错误,曹沫饮酒食肉而面不改色是有勇气,专诸将
38、匕首藏在鱼肚子里是有智谋,豫让刺赵襄子的外衣是重诺。)7 .A (“我的娘,这是个什么宝贝?”属于语言描写,不是动作、心理描写,且剧本以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为主。)8 .以“我们的”平民视角展现出有别于传统的侠义形象的荆轲,如在行刺前很犹豫,喜欢美女等。“我们的”拉 近 了 与 读 者(观众)的距离,利于揭示剧本展现平凡人生的主旨。(“我们的”一词的使用,就把自古以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形象变得平易近人,更鲜活真实。比 如 文 中“秦宫不是齐地,秦王也不是桓公。荆轲纵然有十倍于曹沫之勇力,又有什么机会能威逼秦王对天盟誓、当众签约?即便秦王迫于形势,盟誓签约,但荆轲一松手,顷刻之间,就会被剁成肉酱
39、”就刻画了他内心是优柔寡断的,是矛盾的;“一侍女上前,揭开一层层的绸缎,显出了浓妆艳抹、酥胸半露的燕姬。荆 轲(激动地)燕 姬”就表露出荆轲喜欢美女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信。“我们的”一词使读者和荆轲站在了同一位置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易于被读者接受,同时也突出了荆轲和普通人一样,展示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人生。)9 .明场戏是高渐离为荆轲讲述曹沫、专诸、豫让等侠士的故事,表现出荆轲在行刺之前犹豫、矛盾的心态。暗场戏是太子丹为荆轲依次送上牛羊豕肉、锦缎美酒、良马高车、美女燕姬,每一次赠礼,都使荆轲内心的冲突更加激烈。明场戏和暗场戏的交织,丰富了剧本内容,使故事情节的推进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有层次感
40、。(明场戏:高渐离讲述曹沫行刺的故事,表现曹沫饮酒食肉而面不改色是有勇气;讲述专诸将匕首藏在鱼肚子里的故事,体现了他是有智谋的;讲述豫让刺赵襄子的外衣,体现了他是重诺的。表现出荆轲在行刺之前犹豫、矛盾的心态,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暗场戏:“幕后高声传呼:太子殿下送牛一头、羊一尾、豕一只,供荆卿与众侠士消受”“幕后高声传呼:太子殿下进锦缎十匹、美酒十坛供荆卿与众侠士消受”“幕后高声传呼:太子殿下进良马三匹、高车一乘,供荆卿使用”“幕后高声传呼:太子赠无价之宝,供荆卿一人享用”。这中间穿插的是暗场戏,虽不是文本的主要内容,但却一次次使荆轲的内心受到冲击。效果:明场戏和暗场戏是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互相
41、衬托,增强了文章的条理性和画面感,推动情节的发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有利于凸显主题。)1 0 .C (原文: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日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1 1 .D (致仕和乞骸骨都是古代官员自请退休的说法。)1 2 .B (“时任吏部尚书”“告诚康伯尽快提携此人”错。)1 3 .(1)翻译:广州地区倚山靠海(环山面海/被山海环抱),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个小箱子所装的珍宝,可供人生活几辈子。(评分要点:包带山海、馆、资,各 1 分。包带山海,倚山靠海、环山面海、被山海环抱:箧,小箱子;资,资助,供给,提供。)(2)
42、翻译: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 家风,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评分要点:不过你。替:备工分。不逮,比不上、不能赶上,不能追上、不及。梯,敬爱兄长。替,改变、废弃、抛弃。)1 4.吴隐之一向清廉,其他刺史多贪污,朝廷想要革除岭南弊政。(每 点 1 分)译文: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邮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她每次
43、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后来,她对韩康怕说:“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象这样的人。”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遂被任用为清官,累官做到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清廉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广州地区倚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个小箱所装的珍宝,可供人生活数世。因此前后刺史皆贪赃枉法。朝廷想要革除五岭以南的弊病,叫吴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州治所二十里处的地名叫石门,有一道泉水,被称为贪泉,传说人只要一喝
44、,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于是他来到泉旁,舀上泉水喝下去,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欲怀干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清廉的节操更加突出,经常吃的不过是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与衣服等都交付外库,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却始终如一。到卢循进攻南海,吴隐之被卢循所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过了许久卢循才同意吴隐之还京。吴隐之乘船返回时,没有装载多余的东西。他回到京城后,只住数亩地的小宅院,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内外共有六间茅屋,连妻子儿女都住
45、得很挤。刘裕赐给吴隐之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晋安帝义熙八年,吴隐之以年老请求退休,九年,吴隐之去世。吴隐之操守清廉,始终不渝,屡次受到朝廷褒奖,在他退休及去世时,常受到优厚的尝赐,并赠予显要的官职,廉洁的士大夫们皆以此为荣。他的儿子吴延之又坚持清廉的操守,延之的弟弟以及担任郡、县长官的儿子,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
46、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1 5.1)(第二首诗没有用“生活化的口语”,“自然轻快”也表述错误。)1 6.(6分)同:都写了农家生活的辛苦和农事的繁忙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异:杨诗抒发了吃苦耐劳,勤劳乐观的精神;韦诗:揭示了赋税徭役的繁重,抒发了诗人对贫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的抨击。评分建议:相同点2分,相异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1 7.(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蔑妇(2)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3)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1 8.C (第一空,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47、。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此处强调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应 用“兼容并蓄”。第二空,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一脉相通: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此处强调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共鸣的继承性,应 用“一脉相承”。第三空,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此处不是说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的区别,而是强调文化习俗人们都喜欢,应 用“喜闻乐见”,而“雅俗共赏”也与前面的“人民大众”不搭配。第四空,物换星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指节令变化,时间推移。物是人非:景物依旧,而人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多用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或对世
48、事变化的慨叹。根据前面“时光流转”可知,应 用“物换星移”。)1 9.D (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把人的特征“板起面孔”赋予了节日文化习俗,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节日文化习俗应该跟上时代步伐,让人感到生动有趣。A项比喻,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B项借代,诗人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C项互文,表达是“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D 项拟人,“待”“送”将景物人格化。)2 0.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有多大。(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一面对两面,不合逻辑,“是否”是两面词,“认同感与共鸣”是
49、一面词,两者用“取决于”连接,属于两面失衡;二是句式杂糅,“取决于来自”结构混乱,应删掉“来自”。)2 1 .【示例】近期文章以“生活”为中心,以表现青春、思考、读书、职场为内容的文艺随笔和小说为主,有不少反映职场生活的经验、技能等“干货”。(本题是对词云图的考查,“词云”就是通过形成“关键词云层”或“关键词渲染”,对网络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的视觉上的突出。词云图过滤掉大量的文本信息,使浏览网页者只要一眼扫过文本就可以领略文本的主旨。仔细观察图片内容,这幅词云图中间的“生活”是近期刊登文章的主旋律,用大字号的字体体现出来,突出了近期文章的主旨;“青春”“思考”“读书”“小说”“职场”
50、这些词汇出现频率高,关注度高,用小字号表示。据此可分类概括。)2 2 .【示例】这其中就包括媒体行业;从正面的角度来讲;融合发展是其必由之路。(语段介绍了 5 G 时代媒体行业产生的发展变化。处根据上文语境“5 G 时代的到来,让各行各业都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以及总领下文的特点确定主体对象为“媒体行业”,概括答案为“这其中就包括媒体行业”。处根据层次特点应该和后语境“从负面的角度来讲,虚假新闻和虚假信息让人防不胜防,相关的伦理风险和网络空间安全问题,也为人所关注”形成对应关系,于是确定答案为“从正面角度来说”。处根据结尾句是对上文的进一步补充说明来确定主体对象为“融合发展”,再根据邻句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