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说和做-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说和做-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课 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生字生词】梳头:s h u t o u 梳理头发。抱歉:b a o q i a n 心中不安,觉得对不起人。秩序:z h i x i 有条理,不混乱。深宵:s h en xi d o 深夜。伴侣:b a n l u 伙伴。小楷:xi a o k d i 楷体小字。硕果:s h u d g u o 很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卓越:z h u o y u e 高超出众。迭起:d i e q i 一次又一次兴起。迭,屡次、接连。澎湃:p en g p a i 形容声势浩大。大无畏:wei 无所畏惧。形容英雄气概。锲而不舍:q i 6 er b u s h e
2、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目不窥园:mu b u k u i y u d n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沥尽心血:1!j i n xi n xu 2 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沥,滴。心不在焉:xi n b u z a i y G n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慷慨淋漓:k a n g k a i H n 1 1: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气冲斗牛:q i c h o n g d o u n i u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同步练习】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钻 探(z u a n)地 壳(k
3、 e)诗兴不作(xi n g)B.硕 果(s h u d)校 补(j i G o)气冲斗牛(d i u)C.弥 高(mi)炯 烟(j i o n g)潜心贯注(q i a n)D.迭 起(d i 6)漂 白(p i a o)锲而不舍(q i 4)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哀 微 独 裁 沥 尽 心 血B.救 济 澎 湃 无 瑕 及 此C.疏 懒 凝 结 望 闻 问 切D.赫 然 代 价 形 式 紧 张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故宫与法国的罗浮宫,两者的设计理念迥乎不同。B.父亲经过儿子的书房,看见儿子读书目不窥园,甚感欣慰!C.父亲一听说女儿离家出走
4、便气冲斗牛,恨不得女儿立刻出现在眼前给他道歉。D.“距离中考还有1 0 0 天。”黑板上赫然写着。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内了四壁”。C.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闻一多,湖北潘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 闻一多全集中。B.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人物传记,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C.臧克家,诗人,以 一
5、篇 老马成名,被 誉 为“农民诗人D.红烛 死水都是闻一多的诗集,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之情。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课文是 从 作 为 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志士。B.课文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些四字短语结构整齐,节奏
6、感强,以饱满的激情赞美了闻一多“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的治学态度。D.“1 9 3 0 年 到 1 9 3 2 年,望闻问切 也还只是在 望 的初级阶段”一句中,“望闻问切”是比喻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喻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从革命者的角度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7.学 习 了 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后,为配合班级开展“走近闻一多”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仿照示例,请对闻一多作简单的评价。示例:我喜欢邓稼先,他是我国核物理学家,他具有为国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对闻_多的评价: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7、_ _ _ _ _ _ _ _ _ _(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是“说 了 就 做 对 于 闻 一 多 先 生 的 先 行 后 言、先言后行,你是如何看待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3)假如闻一多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联系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质,为闻先生拟写一段颁奖词。8.阅 读 说和做选段,完 成14题。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一一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
8、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 着 的 是“做、这 不 再 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 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 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
9、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选段写了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所做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下列对第三段“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所表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 一 项 是()A.开始他作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因不满反动派的统治,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B
10、.后来他逐渐成为一名民主战士,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动员革命,争取民主反对独裁。C.面对敌人的卑鄙行径,闻一多越讲气愤,慷慨激昂,声调自然也越来越高。D.从小声到大声,实际上是闻一多从学者到战士的转化,反映了他思想的转变过程。(3)“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 证 了 他 的 言 和 行该句中“终于 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一句应怎样理解?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
11、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 所 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 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
12、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 读 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一 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 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婿的各种画像,用掘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
13、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蜗,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
14、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 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我颇具歪才,善胡谄,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一一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得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选自 人间草木)(1)选文第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15、(2)结合文意说说第段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 常“叫座”。(3)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4)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5 0 字左右)1 0.假如闻一多先生被提名为2 0 1 9 年“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仿照下面屠呦呦的颁奖词,为闻一多先生拟写一段颁奖词。(6 0 字左右)屠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答案以及解析1 .
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判断读音正误。“壳”应 读 q i d o o B “斗”应 读 d d u0C “潜”应 读 q i a n0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识错别字的能力。A.哀一衰。B 瑕一暇。D.式一势。3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C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A迥乎不同:很不一样。使用正确。B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使用正确。D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使用正确。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C此处是直接引用闻一多先生的完整原话,因此叹号应在后引号里面。5.答案:B解析:不是人物传记,是散文。6.答案:D解析:“望闻问切
17、”在课文里意在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即从学者的角度,而不是从革命者的角度)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7.答案:(1)(示 例1)我喜欢闻一多,作为一名学者,他具有一丝不苟的精神。(示例2)我喜欢闻一多,作为民主战士,他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2)先行后言说明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实干和谦虚的精神;而先言后行,说明闻一多先生对于革命的热情和坚定。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3)他,是中华民族学者的典范、革命家的代表。他,几多辛苦,凝结出 唐诗杂论;他,十年艰辛,撰 写 出 楚辞校补;他,大声疾呼,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起稿传单,激情演说,示威游行。
18、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解 析:(1)对 人 物 的 评 价,要 突 出 人 物 的 身 份 和 精 神,给人以 启 迪 和 激励。(2)解答此题,要结合闻一多先生的具体事迹来谈。对于言和行的关系,注意二者的辩证统一。(3)从 课文中概括闻 一 多 先 生 所 做 的 贡 献,围 绕 他 的“说”与“做”,用简洁、流畅而又富有赘美性的语言拟写即可。8.答 案:(1)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2)C(3)不能去掉。“终 于”一词表明这个 结 果 是 他 预 料 之 中 的,加上它更能表现闻一多先生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更能突出他的言行一致。(4)说明闻一多先生走上革
19、命道路的义无反顾和亳无畏惧,表现了他大无畏的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解 析:(1)从选文中找到闻 一 多 先 生 言 行 的 句 子,提 炼 概 括 即 可。注意语言的简洁。(2)根 据“起 先,小 声 说,只 有 昆 明 的 青 年 听 得 到;后 来,声音越来越大,他 向 全 国 人 民 呼 喊,叫人民起来,反 对 独 裁,争 取 民 主”分 析,开始时闻一多先生仅仅作为一名进步的知识分子不满反动派的统治,后来逐渐成为一名民主战士,从“小声说”到“声音越来越大”,说明演说范围的扩大,也反映了他思想的转变。故 选C。(3)“终 于”表 示 所 意 料 的 或 所 期 望 的 事 情 最 终 发
20、生。在 这 句 话 中,“终于”指闻一多先生早就预料到了为革命而牺牲的结果,表现了他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突出了他的言行一致。(4)这个句子是对闻一多先生的语言描写,“前脚跨出大门”是指走出去,“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是指就不再退回来,整句话说明闻一多先生决心以李公朴先生为榜样,誓死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不怕牺牲、视死如归、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9.答案:(1)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整天在图书馆专心治学。(2)“叫座”指闻先生讲课非常有吸引力,来听课的学生很多。(3)因为汪曾祺对李贺诗歌特点的分析准确形象,说法新颖有创意,没有人云亦云,闻先生等许多西南联大的
21、教授都赏识这样的学生。(4)示例:闻老师口讲指画,绘声绘色,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远古的天地中,如春天的小苗,接受着闻老师知识的灌溉。10.答案:示例:作为学者,他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却做出了累累硕果;作为革命家,他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竟做得动人心,鼓壮志!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思考探究】一、答案 闻一多作为学者时,先默默的做,认真的研究,研究好了也不说,而是继续做。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小声说,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他说完就接着做,他以生命作为代价的。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并不矛盾,因为作为学者,需要潜心钻研,认真探索。而学位民主战士,需要
22、的不仅是自己觉悟,而是号召大家都行动起来。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梳理、归纳课文重要句段内容并分析的能力。二、答案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 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三、答案(1)这句话的意思是越是抬头看,就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劲钻研,就越觉得深邃。鼓励我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凡事贵在坚持。(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
23、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 2 0 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 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应该先理
24、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四、答案 示例一: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远离城中心的清华园还处于平静之中。但是这个平静第二天就被打破了。5 月 5 日清晨,悬挂在食堂门口墙上的一幅手书的岳飞的 满江红,吸引了清华师生的眼睛。“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手抄这首诗激励清华师生的正是闻一多。数日后,他与其他同学一起,从清华园徒步入城,发表街头演说,宣传反帝爱国思想。那 年5月1 7日,他在家书中写道:“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
25、爱国?”这时的闻一多年仅2 1岁,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与个人的一切相比,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示例二:1 93 0年秋,闻一多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当时的青岛是一个殖民统治影响相当严重的城市,日本人在此气焰嚣张,为非作歹。曾有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警察一面向日本人谄笑,一面打电话给校方指责放纵学生。闻一多闻而大怒,一面找校长评理,一面大声疾呼:“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吗?”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下,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查阅资料、积累知识的能力。五、答案 示例一:太阳吟太阳啊,
26、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又加他十二个时辰的九曲回肠!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太阳啊,六龙修驾的太阳!省得我受这一天天的缓刑,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太阳啊一一神速的金乌一一太阳!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吧?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你也好像无家可归似的呢。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吧。可能指示我我底家乡
27、的方向?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太阳啊,生命之火底太阳!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底情热,同时又是球西半的智光?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1 9 22年9月鉴赏:太阳吟一诗写作于1 9 22年9月,即闻一多去国留学于美国的第三个月。这是作者看到“他乡的太阳”后突发的思乡怀国之诗。从诗歌的运思方式看,诗人并没简单地沿着托物抒情的路子结构诗作,也 没 有 从“天涯共此时”的方式感时伤世,思乡怀国,而是以动态的诗歌思维,
28、将自己在他乡看到的太阳想象为“那是从家乡升起的太阳”,是来自家乡的亲人。因为,那“六龙修驾”的“神速的金乌”,是家乡给太阳的乳名,那沐浴着热情的东方“慈光”的“北京城里的官柳”,是九曲回肠的梦里家乡。淮南子中说:“日出于场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入于虞渊之汜”即,日出东方一一诗人的故乡,这是该诗的情感起源,爱 着“文化的中国”的诗人,其漂流之感也与太阳在宇宙中的“奔波不息”、“无家可归”在情感上得以共鸣。诗人的思乡之苦也因此得以补偿。太阳吟很有形式感,是闻一多“新格律诗”的实践之作。此诗 与 追 求“文化的中国”文化内涵相一致,闻一多寻找的是“和谐”、“均齐”以及音乐美等传统诗歌的形式美感。太
29、阳吟的节与节之间匀称,句语句之间基本均齐,具有不错落、不突兀的齐整效果;同时,该 诗 押“a n g”韵,一韵到底,语言铿锵高亢,凸 现 了 诗 人“令人心痛”的内在情愫,给人极大的震撼力。所以,这是一首很适合朗诵的诗。在郭沫若诗歌“用生命的高潮感突破形式”(蓝棣之)的诗歌语境中,闻一多诗歌的形式节制实践具有诗歌史的意义。示例二: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跨
30、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1925年4月赏析: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 中 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 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
31、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全 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全 诗5节,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死水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形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示例三:静夜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这古书的纸香一阵阵的袭来;要好的茶杯贞女一般的洁白;受哺的小儿喽呷在母亲怀里,鼾声报道我大儿康健的消息这神秘的静夜,
32、这浑圆的和平,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谁希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最好是让这口里塞满了沙泥,如其他只会唱着个人的休戚!最好是让这头颅给田鼠掘洞,让这一团血肉也去喂着尸虫;如果只是为了一杯酒,一本诗,静夜里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就听不见了你们四邻的呻吟,看不见寡妇孤儿抖颤的身影,战壕里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听!又是一阵炮声,死神在咆哮。静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赏析:静夜是闻一多写于4
33、 0 年代初期的诗篇,作品中的主人公不再 是“一心只读圣贤书”,死守书斋的文人,而是感时忧国,以济世安邦为己任的现代知识分子,这是对诗人及其他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艺术写照。闻一多先生一直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的理论,他要求新诗是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些均在这首诗 静夜中有所体现。全诗读起来很有节奏感,28句 押 14个韵,两句一个韵,格律严格。诗里面用词亲切且富情味节和句匀称均齐。是不可多得的一首好诗。诗一开始是对所处环境的细腻描写,用词新颖别致:灯 光“漂白”了书房的四壁,”朋友似的亲密”的桌椅是“贤良”的,茶 杯“贞女”一般洁白一一多么宁静,安逸的夜,多么舒心宽怀的夜!然而,
34、诗人毕竟是怀有社会良知的知识精英。当他透视到社会的黑暗和龌龊的时候,这种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便化为强烈忧患意识。前八行诗平静安宁,接着峰回路转,仅隔两句就是“谁希罕你这境内尺方的和平!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如此看来前八行诗不过是这四句做的铺垫 或 者 说 是“反衬”,目的是要突出诗人真正表达自己的诗意,静夜里的不平静。他个人生活的安宁和环境的宁静并没有使诗人忘记国家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读诗时,时时刻刻可以听到的是诗人激烈的心跳声,一个爱国诗人怦然心跳的声音。解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习惯等进行赏析。【课外
35、阅读】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包利民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机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
36、我小时候特别像”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
37、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
38、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选 自 做人与处世,有删改)注释:盈然:漫溢的样子。1 3 .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断的内容。(4分)片断一:
39、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变。片断二:片断三:14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力.口点识丰富的表达效果。(4 分)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枕的冷清。15 .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4 分)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16 .文章第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17 .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鬟熊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4 分)A.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B.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C.刹那间那真诚深
40、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D.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答案】(一)(2 0 分)13.(4分)片断二:朋友因为女生的真诚亲切而改变自己冷滇的性格;片断三:邻家大伯因为父母舍身救子而禁言一天,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两个片断各2 分,意合即可)14.(4分)“一枕”扣住了“夜”“不眠”(2分),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枕卧床上,难以人睡的情状(2 分)。(言之成理即可)15.(4分)表达此刻“我”因为得到老师的同情理解,内心黯淡愤愤的情绪瞬间消失的喜悦心情。(意合即可)16.(4分)动作描写(1 分),通 过“护”“挤”推”三个连贯的动词(1分),生动地刻画了父母在生死关头舍身救子的感人形象,突出父母对子女无私的 爱(2 分)。17.(4分)B (A项只强调了感动影响的深远;CD项只强调了此刻瞬间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