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重组卷(广东卷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重组卷(广东卷解析版).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重组卷02广东地区专用(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 卷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 题 共 16小题,其中第1-12每小题2 分,第 13-16每小题4 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 广东统考高考真题)在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卡尔文循环中,唯一
2、催化CO?固定形成 C3的酶被称为Rubisc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ubisco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激活Rubisco需要黑暗条件C.Rubisco催化CO2固定需要ATP D.Rubisco催化C5和 CC2结合【答案】D【分析】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8 2 的固定:CO2+C53 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W|ATP(CH2O)+CS+H2O【详解】A、Rubisco参与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故Rubisco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A 错误;B、暗反应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可以进行,故参与暗反应的酶Rubisco的激活对光无要求,B 错
3、误;C、Rubisco催化CO?固定不需要ATP,C 错误;D、Rubisco催化二氧化碳的固定,即 C5和 CO2结合生成C3的过程,D 正确。故选D。2.(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尔雅 四民月令和 齐民要术中记载,麻为雌雄异株、黑、白种子萌发分别长成雌、雄植株,其茎杆经剥皮、加工后生产的纤维可用于制作织物,雄麻纤维产量远高于雌麻,故“凡种麻,用白麻子”。依据上述信息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从雄麻植株上取部分组织,体外培养产生大量幼苗用于生产B.对雄麻喷洒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增加纤维产量C.因为雌麻纤维产量低,所以在生产中无需播种黑色种子D.与雌雄同花植物相比,麻更便于杂交选育新
4、品种【答案】C【分析】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可通过组织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经过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详解】A、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可从雄麻植株上取部分组织,体外培养产生大量幼苗用于生产,A 正确;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对雄麻喷洒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增加纤维产量,B 正确;C、若在生产中不播种黑色种子,即无雌性植株,不能正常通过有性生殖繁殖,获得下一年的种子,C 错误:D、与雌雄同花植物相比,麻避免了去雄,更便于杂交选育新品种,D 正确。故选C。3.(2021 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企业宣称研发出一种新型解酒药,该企业的营销人员以非常“专业
5、”的说辞推介其产品。下列关于解酒机理的说辞,合理的是()A.提高肝细胞内质网上酶的活性,加快酒精的分解B.提高胃细胞中线粒体的活性,促进胃蛋白酶对酒精的消化C.提高肠道细胞中溶酶体的活性,增加消化酶的分泌以快速消化酒精D.提高血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活性,加快酒精转运使血液中酒精含量快速下降【答案】A【分析】光面内质网的功能比较独特,人的肝脏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含有氧化酒精的酶,能加快酒精的分解。【详解】A、肝脏具有解酒精的功能,人肝脏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有氧化酒精的酶,因此提高肝细胞内质网上酶的活性,可以加快酒精的分解,A 正确;B、酶具有专一性,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不能催化酒精分解,B 错误
6、;C、溶酶体存在于细胞中,溶酶体中的消化酶分泌出来会破坏细胞结构,且溶酶体中的消化酶一般也只能在溶酶体内起作用(需要适宜的pH 等条件),C 错误;D、高尔基体属于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能够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拣和转运,但不能转运酒精,D 错误。故选Ao4.(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B.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为防止取食
7、含有强毒素的部分,织叶蛾采用卷起叶片再摄食的策略D.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由于基因突变等变异,乌凤蝶中存在对香豆素降解能力强和降解能力弱的个体,香豆素可将降解能力强的个体选择并保存下来,故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A 正确;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B 正确;C、分析题意可
8、知,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可减少紫外线引起的香豆素含量增加,该行为是香豆素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而非织叶蛾采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C 错误: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 正确。故选C。5.(2022 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关于遗传物质DNA的经典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摩尔根依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首次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
9、细菌实验均采用了能区分DNA和蛋白质的技术D.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 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答案】A【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T作出假说T演绎推理T实验验证(测交实验)T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 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
10、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摩尔根通过假说一演绎法利用果蝇杂交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B、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实质是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 是D N A,两者化学本质相同,B 正确;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利用酶解法去掉DNA或者DNA蛋白质,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区分DNA和蛋白质,两者均采用了能区分DNA和蛋白质的技术,C 正确;D、DNA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 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D 正确。故选A。6.(2022 海南统考高考真题)
11、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埼堡的是()肺泡通气量动脉血氧分压(mmHg)A.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含量降低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Ch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 H 的稳定【答案】D【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
12、稳态。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A、观察图示,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降至20 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迅速增加,吸入的氧气增多,以增加组织供氧,A 正确;B、高原上缺乏氧气,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动脉血氧分压会降低.肺泡通气量会快速增加,过度通气排出C O 2,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B 正确;C、在缺氧条件下,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C 正确;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NaHCCh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 H 的稳定,D错误。故选D。7.(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突触
13、小泡可从细胞质基质摄取神经递质。当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图中不能检测出神经递质的部位是()A.B.C.D.【答案】D【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的转变。图中是突触小体,是突触小泡,是突触间隙,突触后神经元。【详解】AB、神经递质在突触小体内的细胞器中合成,由高尔基体形成的突触小泡包裹,所以在突触
14、小体和突触小泡中都可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 B 错误;C、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后,将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所以在突触间隙中可以找到神经递质,C 错误;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神经元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相应电位的改变,没有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因此在突触后神经元中不能找到神经递质,D 正确。故选D。8.(2021 河北统考高考真题)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 细胞;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 B 细胞;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 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和均增强了胰岛B 细胞的分泌活动B.和均体现
15、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和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答案】C【分析】分析题干,血糖浓度升高时的三条调节途径,第一条是体液调节,后两条都是神经体液调节。【详解】A、血糖浓度升高直接作用于胰岛B 细胞,促进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血糖浓度升高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支配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A 正确;B、是兴奋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B 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支配胰岛B 细胞,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也是通过神经递质与胃肠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行调节的,二者都体现 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 正确;C、调节胰
16、岛素水平的方式是体液调节,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 错误;D、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使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时血糖水平会反过来抑制胰岛素的进一步分泌,防止血糖过度下降;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故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D 正确。故选C。9.(2022 湖南高考真题)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C.硬 壳 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
17、捕食关系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B【分析】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详解】A、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A 错误;B、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有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光,是物理信息的传递,B 正确;C、捕食关系是指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硬壳蟹(非蜕壳)和软壳蟹(蜕壳)属于同一物种,两者之间的摄食关系
18、不属于捕食,C 错误;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D 错误。故选Bo10.(2021辽宁统考高考真题)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甲:眼子菜(沉水植物)亡豆2 5乙:菩菜(浮水植物)魁 烟丙:芦苇(挺水植物)丁:蛇床(湿生草本植物)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
19、了协调与平衡原理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答案】A【分析】1、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详解】A、丙与丁的分布是由地形的起伏导致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 错误;B、四种植物生活在水体河岸带,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 正确;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 正
20、确;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 正确。故选A。11.(2021 辽宁 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优质奶牛的简易流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乙牛A.后代丁的遗传性状由甲和丙的遗传物质共同决定B.过程需要提供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C.过程常使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对受精卵进行处理D.过程将激活后的重组细胞培养至原肠胚后移植【答案】B【分析】分析图解:图示过程为体细胞克隆过程,取乙牛体细胞,对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去核,然后进行细胞核移植;融合后的细胞激活后培养到早期胚胎,再进行胚胎移植,最终得到克隆牛。【详解
21、】A、后代丁的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来自甲,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来自于乙牛,则丁的遗传性状由甲和乙的遗传物质共同决定,A 错误;B、动物细胞培养中需要提供95%空 气(保证细胞的有氧呼吸)和 5%CO2(维持培养液的pH)的混合气体,B 正确;C、过程常使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对卵母细胞进行处理,C 错误:D、过程将激活后的重组细胞培养至囊胚或桑植胚后移植,D 错误。故选B。12.(2021.福建 统考高考真题)有同学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某两栖类动物(基因型为AaBb)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正确的是()c.D.【答案】A【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
22、分裂:(1)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 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次级卵母细胞的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B、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
23、裂后期,此时应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与图示a 和 B、A和 b分离不符,B错误;C、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卵细胞形成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不均等分裂,与题图不符,C错误;D、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在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产生,D错误。故选A o1 3.(2 0 2 1 山东统考高考真题)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 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 中不放螺,M 中 放 入 1 0 0 只螺。一段时间后,将 M 中的螺全部移入L 中,并开始统计L、M 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
24、确的是()一甲藻 乙藻-丙藻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C.图 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答案】A【分析】题干分析,L 玻璃缸不放螺,做空白对照,M 中放入100只螺,则 M 中藻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为甲藻数量增加,乙藻和丙藻数量减少,甲藻成为优势物种.将M 中的螺全部移入L 中,随着时间的变化,甲藻数量减少,乙藻数量先升后降,内藻数量慢慢上升,据此答题。【详解】A B、结合两图可知,在放入螺之前,甲藻数量多,乙藻数量其次,丙藻数量较少,放入螺之后,甲藻的数量减少明显,乙藻其次,丙藻数量
25、增加,说明螺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且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甲藻乙藻丙藻,A 正确,B 错误:C、刚引入螺时,因为螺偏好吃甲藻,甲藻数量下降,乙藻竞争压力减少导致其数量上升。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很可能是甲藻数量太少无法满足螺的食物需求,螺开始大量捕食乙藻而导致乙藻在峰值之后下降,C 错误:D、生态系统是由该区域所有生物和生物所处的无机环境构成,甲、乙、丙藻只是该区域的部分生物,D 错误。故选Ao14.(2021 北京 统考高考真题)为研究毒品海洛因的危害,将受孕7 天的大鼠按下表随机分组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处理检测项目对照组连续9 天给予海洛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活胚胎数/胚胎总数(
26、)100766555脑畸形胚胎数/活胚胎数()0335579脑中促凋亡蛋白Bax含 量(ugL)6.77.510.012.5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低剂量海洛因即可严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B.海洛因促进Bax含量提高会导致脑细胞凋亡C.对照组胚胎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凋亡D.结果提示孕妇吸毒有造成子女智力障碍的风险【答案】C【分析】分析表格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海洛因的剂量,对照组为无海洛因的处理,因变量为大鼠的生理状况,主要包括活胚胎数/胚胎总数()、脑畸形胚胎数/活胚胎数()和脑中促凋亡蛋白Bax含 量(ug-L?)等指标,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据表分析,低剂量组的脑畸形胚胎数/活胚
27、胎数()为 33%,与对照相比(0)明显升高,故低剂量海洛因即可严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A 正确;B、BaX为脑中促凋亡蛋白,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相比,海洛因处理组的Bax含量升高,故海洛因促进Bax含量提高会导致脑细胞凋亡,B 正确;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且据表可知,对照组的Bax含量为6.7,故对照组胚胎的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凋亡,C 错误;D、据表格数据可知,海洛因处理组的活胚胎数降低,脑畸形胚胎数和脑细胞凋亡率均升高,故推测孕妇吸毒有造成子女智力障碍的风险,D 正确。故选Co15.(2022山东高考真题)家蝇Y 染色体由于某种影响断成两段
28、,含 s 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 基因的大片段丢失。含 s 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只含一条 X 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M、m 是控制家蝇体色的基因,灰色基因M 对黑色基因m 为完全显性。如图所示的两亲本杂交获得B,从 B 开始逐代随机交配获得F”。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关于R 至 F”,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雌性亲本(XX)雄性亲本(XY9A.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 B.各代均无基因型为M M 的个体C.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 D.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降低【答案】D【分析】含 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据图可知,s基因位于M 基因所
29、在的常染色体匕 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之间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含有M 的个体同时含有s 基因,即雄性个体均表现为灰色,雌性个体不会含有M,只含有m,故表现为黑色,因此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A 正确;B、含有M 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雄性,基因型为MM,的个体需要亲本均含有M,基因,而两个雄性个体不能杂交,B 正确;C、亲本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m X,雄性亲本产生的配子为XM M。Xm、mO,子一代中只含一条X 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雄性个体为1/3XXY(XXMsm)、1/3XY(XMm),雌蝇个体为l/3XXm m,把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分开考虑,只考虑性染色体,子一代雄性个体产生
30、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3/4X、1/40,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含有X,子二代中3/4XX、1/4X0;只考虑常染色体,子二代中l/2M,m、l/2mm,l/8mmX0致死,XXmm表现为雌性,所占比例为3/7,雄性个体3/7XXY,(XXMsm),1/7XY5(XMsm),即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由1/2降 到 1/4,逐代降低,雌性个体所占比例由1/3变为3/7,逐代升高,C 正确,D 错误。故选D。16.(2022 山东 高考真题)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中的还原型辅酶脱去氢并释放电子,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0 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中,随后H+
31、经 ATP合醵返回线粒体基质并促使ATP合成,然后与接受了电子的02结合生成水。为研究短时低温对该阶段的影响,将长势相同的黄瓜幼苗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分组情况及结果如图所示。已知DNP可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4时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受阻B.与 25时相比,4时有氧呼吸产热多C.与 25时相比,4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多D.DNP导致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降低,生成的ATP减少【答案】A【分析】NDP可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即 NDP可抑制ATP的合成。【详解】A、与 25C相比,4耗氧量增加,根据题意,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
32、传递给氧气,说明电子传递未受阻,A 错误;BC、与 25相比,短时间低温40c处理,ATP合成量较少,耗氧量较多,说明4时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多的用于产热,消耗的葡萄糖量多,BC正确;D、DNP使 H+不经ATP合酶返回基质中,会使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降低,导致ATP合成减少,D 正确。故选Ao第n卷三、非选择题:共 5 题,共 60分。17.(2022 湖南高考真题)将纯净水洗净的河沙倒入洁净的玻璃缸中制成沙床,作为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基质。某水稻品种在光照强度为8 lOpmol/(s-n?)时,固定的CO?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日照时长短于12小时才能开花。将新采收并解除休眠
33、的该水稻种子表面消毒,浸 种 1 天后,播种于沙床上。将沙床置于人工气候室中,保湿透气,昼/夜温为35/25,光照强度为2nmol/(s-n?),每天光照时长为14小B 寸。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条件下,该水稻种子(填“能”或“不能”)萌发并成苗(以株高打厘米,至 少 1片绿叶视为成苗),理由是(2)若将该水稻适龄秧苗栽植于上述沙床上,光照强度为lOpmol/(s.m2),其他条件与上述实验相同,该水稻一(填 能”或 不能”)繁育出新的种子,理由是(答出两点即可)。(3)若该水稻种子用于稻田直播(即将种子直接撒播于农田),为防鸟害、鼠害减少杂草生长,须灌水覆盖,该种子应具有 特性。【答案】(
34、1)能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种子胚乳中储存的有机物,且光照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形成(2)不能 光照强度为10nmol/(sm 2),等于光补偿点,每天光照时长为14小时,此时光照时没有有机物的积累,黑暗中细胞呼吸仍需消耗有机物,故全天没有有机物积累;且每天光照时长大于12小时,植株不能开花(3)耐受酒精毒害【分析】种子萌发初期,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种子胚乳中储存的有机物,有机物含量逐渐减少;当幼苗出土、形成绿叶后,开始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植株有机物开始增加。【详解】(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种子胚乳中储存的有机物,因此在光
35、照强度为2pmol/(sm 2),每天光照时长为14小时,虽然光照强度低于光补偿点,但光照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形成,种子仍能萌发并成苗。(2)将该水稻适龄秧苗栽植于上述沙床上,光照强度为l(Hunol/(sm 2),等于光补偿点,每天光照时长为14小时,此时光照时没有有机物的积累,黑暗中细胞呼吸仍需消耗有机物,且每天光照时长大于12小时,植株不能开花,因此该水稻不能繁育出新的种子。(3)该水稻种子用于稻田直播(即将种子直接撒播于农田),为防鸟害、鼠害减少杂草生长,须灌水覆盖,此时种子获得氧气较少,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供能,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种子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推测该种子应具有耐受酒精毒害
36、的特性。18.(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中国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越冬栖息地为苏北地区。人类在丹顶鹤栖息地分布点及周围的活动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小、生境破碎化。调查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19911999年均值为873只,20002015年均值为642只;丹顶鹤主要越冬栖息地中的沼泽地和盐田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栖息地类型栖息地面积(km2)斑块数(个)斑块平均面积(km2)1995年2005年201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沼泽地15029167524274263893.512.151.93盐田11551105
37、10269821428711.795.173.57(1)斑块平均面积减小是生境破碎化的重要体现。据表分析,沼泽地生境破碎化是导致的,而盐田生境破碎化则是 导致的。(2)在苏北地区,决定丹顶鹤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 o(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 机制为基础,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沼泽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4)丹顶鹤的食性特征、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未知的生态学问题,可供科研工作者研究。丹 顶 鹤 的 这 种 价 值 属 于。【答案】(1)人 类 活 动 盐 田 的 开 采(2)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负 反 馈 调 节
38、相 对 稳 定 下 降(4)直接价值【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详解】(1)分析数据可知,从 1 9 9 5-2 0 1 5 年,沼泽地栖息面积逐渐减小,斑块数量下降,斑块平均面积下降,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的;而盐田的栖息地面积先下降后上升,斑块数上升,斑块平均面积下降,很有可能是因为盐田的开采导致盐山生境破碎化。(2)决定种群数量大小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主要越冬栖息地为苏北地区”,所以在苏北地区,决定丹顶鹤越冬种群
39、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的,该调节机制能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沼泽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物种数量减少,营养结构就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下降。(4)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丹顶鹤的食性特征、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未知的生态学问题,属于间接价值;但是用于科研研究的属于直接价值。1 9.(2 0 2 2 广东高考真题)“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基于某些梭菌的特殊代谢能力,有研究者以某些工业废气(含 C O2 等一碳温室气体,多来自高污染排放企
40、业)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生产丙酮,构建一种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新技术。;辅酶A 乙酰乙酸:硫解酶 转移酶 脱竣酶“ThlA,CtfAB.Adc!CO,+Hr2x乙酰CoA-乙酰 a 乙酰 a-a丙十:乙酰CoA 乙酸 酮;梭菌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者针对每个需要扩增的酶基因(如图)设计一对,利用P C R 技术,在优化反应条件后扩增得到目标酶基因。(2)研究者构建了一种表达载体p M T L 8 0 k,用于在梭菌中建立多基因组合表达库,经筛选后提高丙酮的合成量。该载体包括了启动子、终止子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其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终止子的作用是。(3)培养过程中发现重组梭菌大量表
41、达上述酶蛋白时,出现了生长迟缓的现象,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此外丙酮的积累会伤害细胞,需要进一步优化菌株和工艺才能扩大应用规模。(4)这种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新技术,实现了,体现了循环经济特点。从“碳中和”的角度看,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答案】(1)引物(2)作为标记基因,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终止转录,使转录在需要的地方停下来(3)二氧化碳等气体用于大量合成丙酮,而不是用于重组梭菌的生长(4)废物的资源化不仅不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还可以消耗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分析】(1)P C R 技术的原理是DNA 半保留复制,是在体外大量复制DNA 的技术,该技术
42、的关键是T a q 酶可以从引物的3,端延伸子链。(2)减缓温室效应,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等手段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详解】(1)利用P C R 技术扩增目标酶基因,首先需要根据目标酶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引物与模板链结合后,T a q 酶才能从引物的3,端延伸子链。(2)基因表达载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可用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终止子可终止转录,使转录在需要的地方停下来。(3)重组梭菌大量表达上述酶蛋白时,在这些醐蛋白的作用下,二氧化碳等气体大量用于合成丙酮,而不是用于重组梭菌的生长,所以会导致生长迟缓。(4)根据题意可知,
43、这种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新技术,以高污染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等一碳温室气体为原料,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体现了循环经济特点。从“碳中和”的角度看:该技术生产丙酮的过程不仅不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还可以消耗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并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2 0.(2 0 2 2 广东 高考真题)诗经以“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种桑养蚕的劳动画面,天工开物中“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表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已拥有利用杂交手段培有蚕种的智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蚕桑的遗传育种,更为这历史悠久的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条件下蚕采食桑
44、叶时,桑叶会合成蛋白醇抑制剂以抵御蚕的采食,蚕则分泌更多的蛋白酶以拮抗抑制剂的作用。桑 与 蚕 相 互 作 用 并 不 断 演 化 的 过 程 称 为。(2)家蚕的虎斑对非虎斑、黄茧对臼茧、敏感对抗软化病为显性,三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上述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亲本杂交,R 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比例是: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 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 0 0 枚,理论上可获得 只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用于留种。(3)研究小组了解到:雄蚕产丝量高于雌蚕;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 型;卵壳的黑色(B)和 白 色(b)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黑壳卵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
45、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为达到基于卵壳颜色实现持续分离雌雄,满足大规模生产对雄蚕需求的目的,该小组设计了一个诱变育种的方案。下图为方案实施流程及得到的部分结果。辐射诱变黑壳卵(Bb)孵化后4 选雌蚕为亲本与雄蚕(bb)杂交产 卵(黑壳卵、白壳卵均有)选留黑壳卵、孵化统计雌雄家蚕的数目统计多组实验结果后,发现大多数组别家蚕的性别比例与I 组相近,有 两 组(II、III)的性别比例非常特殊。综合以上信息进行分析:I 组所得雌蚕的B 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将n 组所得雌蚕与白壳卵雄蚕(bb)杂交,子代中雌蚕的基因型是(如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 表示)。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
46、生产实践中,其优势是可在卵期通过卵壳颜色筛选即可达到分离雌雄的目的。尽管in组所得黑壳卵全部发育成雄蚕,但其后代仍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雄,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D协同进化(2)3/64 50(3)常 bbZWB HI组所得黑壳卵雄蚕为杂合子,与白壳卵雌蚕杂交,后代的黑壳卵和白壳卵中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无法通过卵壳颜色区分性别【分析】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 W型,雌蚕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 W,雄蚕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详解】(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2)由题意可知,三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旦独立遗传,即符合自
47、由组合定律,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亲本杂交,可先将三对基因分别按照分离定律计算,再将结果相乘,即F i各对性状中,虎斑个体占3/4,白茧个体占1/4,抗软化病个体占1/4,相乘后B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比例是3/4x1/4x1/4=3/64。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总产卵数为8x400=3200枚,其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占I/4x 1 /4x 1 /4=1 /6 4,即 3200 x 1 /64=50 只。(3)分析题意和图示方案可知,黑卵壳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转移情况可分为三种,即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未转
48、移或转移到常染色体上、转移到Z染色体上或转移到W染色体上。将诱变孵化后挑选的雌蚕作为亲本与雄蚕(bb)杂交,统计子代的黑卵壳孵化后雌雄家蚕的数目,结合图中的三组结果分析,I组黑卵壳家蚕中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无关,即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未转移或转移到了常染色体上;H组黑卵壳家蚕全为雌性,说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 W染色体上:III组黑卵壳家蚕全为雄性,说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Z染色体上。由以上分析可知,I组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未转移或转移到了常染色体上,即所得雌蚕的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题意可知,如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表示。H组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
49、到了W染色体上,亲本雌蚕的基因型为bbZW B,与白卵壳雄蚕bbZZ杂交,子代雌蚕的基因型为bbZW1 1(黑卵壳),雄蚕的基因型为bbZZ(白卵壳),可以通过卵壳颜色区分子代性别。将子代黑卵壳雌蚕继续杂交,后代类型保持不变,故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由题意分析可知,如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表示。W组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 Z染色体上,亲本雌蚕的基因型为bbZB w,与白卵壳雄蚕bbZZ杂交,子代雌蚕的基因型为bbZW(白卵壳),雄蚕的基因型为bbZBz(黑卵壳)。再将黑壳卵雄蚕(bbZBZ)与白壳卵雌蚕(bbZW)杂交,子代为bbZBz、bbZZ、bbZBW.bbZ W,其
50、后代的黑壳卵和白壳卵中均既有雌性乂有雄性,无法通过卵壳颜色区分性别,故不能满足生产需求。21.(2021.辽宁.统考高考真题)甲状腺激素(TH)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能使靶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氧气消耗量增加,产热量增加下图为T H分泌的调节途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靶细胞效应二IT H寒冷甲状腺(1)寒冷环境中,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传导,进而引起下丘脑的 兴奋,再经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作用,TH分泌增加,TH作用于某些靶细胞后,激活了线粒体膜上的相关蛋白质,导致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无法转化成A T P 中的化学能。此时线粒体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