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说课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说课稿关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将分为六大方面来进行解读。分别是 修订概况、新旧版本的异同、四大核心素养、四大跨学科概念、十三个核心概念以及四 个关键性问题。在此我主要从34学段进行详说。一、修订概况我将分别从修订背景、修订思路、修订意义和修订变化进行阐述。1 .修订背景(两大时代背景)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21世纪以来,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 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 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
2、学、基因编辑、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 等一系列的发展方向。纵观全球,国内国际都在加速发展科学技术。比如西方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实施 了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标准。而我国为了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凸显科技创新对国 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性,也急需进行科技创新,科技普及和科学教育。自从实施以来,问题与挑战并存,学校科学课程面临的问题:课程的衔接性有待进一步完善课程的适切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指导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课程有效实施的支撑不够,所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从国家层面厘 清了育人目标,校准了改革方向,优化了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再动员再 部署O2 .修订思路一、坚持目
3、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 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对 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 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强化课程思想性。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 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 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
4、、可 操作性。三、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 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 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 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3 .修订主要变化(1)关于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 优化了课程设置 细化了实施要求(2)关于课程标准能说明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和特点,知道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3-4 快慢;能说明形成简单电路的基本条件及控制方法,区别导体和绝缘 年级 体,知道安全用电;能识别生活中的光源,能解释影子形成的原因;能解释声音产生
5、与物体振动的关系,以及声音高低、强弱的改变与振动变化的关系,能说明声音可以在不同物质中传播,了解生产生活中的噪声 现象和防噪办法;能利用磁铁的基本性质解释某些生活现象。34年级能对常见的物体运动形式进行分类,概括不同运动的特点;利用简 单电路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解释物体振动与声音产生及其变化之 间的关系。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探究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能用科学 词汇、图示符号等表达物体运动的方式;会用简单工具测量距离、时间 等;会用简单的元件连接简单电路。能在探究过程中描述现象并如实记录;能在动手连接电路等活动 中,耐心操作、反复检查;关注生活中电的重要作用。(四)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4.
6、1 内容要求了解生活中各种能的形式,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34年级4. 1能的形 式、转移与转化描述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知道摄氏度是表示物体冷热 程度的常用温度标准单位。知道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水结冰时体积 会膨胀。4.2 学业要求知道热胀冷缩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能识别生活中 各种能的形式,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用实例归纳概括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能举例分析物体运动过程34 中有能的变化。年级能设计实验,探究常见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能利用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现象。能正确叙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合作交 流;愿意用热胀冷缩等相关的原理
7、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4年级5.2地球上存在动 物、植物、微生物 等不同类型的生物5.4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 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列举几种 我国的珍稀动物。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列举当地的植物资 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构成。5.5 人体由多个系 统组成5.6 生态系统由生 物与非生物环境共 同组成34年级34年级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 方法。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 官的方法。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的变
8、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列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5.2学业要求能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特点;能描 述常见动物、植物的共同特征;能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用于摄取 养分的器官。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能概括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能设计简单方案,探究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变化对生物生存的 影响;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知道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列 举相关实例。在认识常见生物、认识生物生存行为的过程中,认同热爱自然、保 护环境以及保护当地动植物资源的积极意义;认同保护人体具有呼吸功 能和摄取养分功能器官的重要性.(六)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6.1 内容要求3
9、4年级6.1 植物能制造和 获取养分来维持自 身的生存描述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和适 宜的温度。描述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具有帮 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O6.2 人和动物通过 获取其他生物的养 分来维持生存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魄等接 触和感知环境。描述动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 温度。6.2 学业要求能说出植物和动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认识到植物、动物的某些结 构具有帮助其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34年级能比较分析植物、动物生存需要的差异.能设计简单方案并实施操作,搜集植物和动物生存、生长所需条件 的证据。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10、,能与他人交流证据和 观点。(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7.1 内容要求34 7.1生物能适应其 年级生存环境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外部形态具 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 作用。举例说出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 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7.2 学业要求认识不同环境下的植物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特点,认识动物能对季 节变化作出反应。能分析不同环境中植物的不同外部形态特点对维持其生存的作用,:二4 能比较不同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维持其生存的作用e 年级能收集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外部形态特征的信息,调查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能积极参与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活动。(八)
11、生命的延续与进化8.1 内容要求34年级8.1 植物通过多种 方式进行繁殖8.2 不同种类动物 具有不同的生殖方 式和发育过程举例说出植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举例说出植 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 果实和种子的过程。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种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 通过根、茎、叶等繁殖后代。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的实例。举例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描述和比较胎生与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8.2 学业要求认识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和遗传实现生命的延续。34能分析动植物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相应特点.年级能记录、整理和描述常见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对栽培植物、饲养动物以及观察动
12、植物的生命周期产生兴趣.(九)宇宙中的地球9.1 内容要求9.1 地球是 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 一颗行星有行星。34 9.2地球绕 观察并描述太阳光照射下物体膨长从早到晚的变化年级地轴自转 情况。9.4 月球是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通过望远镜观察或利用图 地球的卫星片资料,了解月球表面的概况。9.2 学业要求知道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太阳的关系,能说出月球表面的概况。 能在教师引导下,观测和归纳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情况.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望远镜观察,结合图片资料或模拟实验,认二 识月球表面的概况;初步具有从具体现象提出问题,并制订简单探究计 年级划的能力。能通过
13、动画或利用图片资料,认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 具有根据事实提出观点的意识(十)地球系统101内容要求10.1天气和气候3-4年级10. 2水循环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学会使用 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 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 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说出河流、湖泊、海 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10.3岩石和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观察并描述砂质土、黏质土、壤 土壤质土的特点,举例说出它们适宜生长的植物。10.2学业要求能读懂天气预报,知道大气
14、是运动的;能说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 概况和主要水体类型;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举例说出适合生长在不同 土壤中的植物。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气象数据,描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建立气34 象数据与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年级能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使用仪器测量气象数据;通过实验,识别土壤的主要成分,了解不同质地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初步具备记录实 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对天气、水体、岩石、土壤等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动 手实验,如实记录观察结果,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十一)人类活动与环境11.1 内容要求说出人类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工业生产的例子,树立合 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
15、。11.1自然资源34年级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的例子,树立节约用水的 意识。知道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 意识。1L3人类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有些废旧材料可以被分类和回收。11.2 学业要求34年级34年级12.1 技术与工程创 造了人造物,技术 的核心是发明,工 程的核心是建造12.2 技术与工程改 变了人们的生产和 生活12.3 科学、技术, 工程相互影响与 促进34年级知道矿产、淡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能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自然资源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能在教师引导下,设计调查活动,了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 具备收集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树
16、立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O(十二)技术、工程与社会121内容要求区别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说出中 国古代技术与工程方面的典型案例。举例说出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使用 工具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和精确,学会使用常见的 工具制作简单作品;拆装简单产品,了解产品的构 造和特点。举例说出一些典型的技术(如交通技术、电力技 术等)和工程(如高速铁路、发电站等)对人们生 活的影响;尝试设计和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 型,并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初步说明一些技术产品涉及的科学概念或原理, 尝试应用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易装置(如传声 器、听诊器等兀12.2学业要求能区别生活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
17、材料,知道一些常见的技术产品和 典型工程。能归纳总结常见产品或工程的主要外在特征,能拆开简单产品并复 原,能举例说出一些技术产品所涉及的科学概念或原理。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常用工具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 能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具有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兴趣。(十三)工程设计与物化131内容要求34年级13.1工程需要定义 和界定13.2工程的关键是 设计13.3工程是设计方 案物化的结果描述简单的设计问题,包括材料、时间或成本等 限制条件,借助表格、草图、实物模型、戏剧或故事等方式 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根据需求和限制条件,比较多种可能的解决方 案,并初步判断其合理性。利用常用工具,对
18、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知道制作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制作简单的实 物模型;尝试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改进并展示。13.2学业要求能提出满足一定限制条件的简单设计问题和多种设计方案。34能用多种方式说明设计思路,选择适当的方案。年级能完成实物模型制作,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具有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操作兴趣,愿意动手尝试。六、四个关键性问题(一)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 的整体刻画。(二)课程实施(1)教学建议科学教学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以学生认知水
19、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 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注重教学方法改革,精心设计教学活动。1 .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2 ,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3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4 .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2)评价建议以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与考 试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教学改进功能。评价原则以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 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要求,让学生明确 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用自评的方法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 形成的原因,并通过自我反思形
20、成更好的学习方法。主要环节的评价教学活动的环节很多,要发挥过程评价的效益,应重点关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以及 单元与期末评价。(三)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科学观念34知道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能在教师引导下,使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年级 描述并解释常见现象的外在特征。科学思维能在教师引导下,描述具体现象与事物的结构,分析并表达要素之 间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重要的、共同的特征,使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 学现象。34能在教师引导下,建立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根据研究问题提出年级 假设或观点,并能提供支撑性的证据,可以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 单的实验。初步掌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 法,
21、能针对事物的外在特征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探究实践34年级初步具有从具体现象或事物中提出探究问题,以及基于已有经验和 知识制订简单探究计划的能力;能描述对象外部特征和现象,初步具有 分析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具有交流、反思以及评价探究过 程和结果的意识;初步具有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意识及使用常见工具 的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责任34年级34年级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的特征或现象发生的条件、过程 表现出操作兴趣。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尊重事实,具有用事实说话 的意识。能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愿意分
22、享自己的科学想法,接纳他人的正确观点,完善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有影响,以及人类的生活 和生产活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愿意保护身边的动植物和环境。(四)课程内容中使用的行为动词类型水平行为动词认知性目标动词一级水平知道、举例说出、说出、描述、识别、列举、了解二级水平比较、举例说明、说明、概述、解释、认识、理解三级水平区别、辨析、判断、分析、阐明、分类、应用、预测、 评价技能性目标动词一级水平观察、观测、测量、记录二级水平使用、调查、估测、查阅三级水平计算、绘制、设计、制作、检测、优化、改进体验性目标动词一级水平关注、感受、体验二级水平感知、领悟、认同、关心三级水平养成
23、、质疑、形成、树立个人的命运,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人类的命运,取决于我们对自然的理解。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孩子们的书桌旁和中小学教室里,挂上一张太空地图,让他们立 足中国、放眼世界、胸怀宇宙。我相信,从小看着太空地图长大的孩子,一定会比其他 的孩子拥有更加远大的理想,更强的人类责任感J这是我们中国科学院郑永春先生在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歇会年会论坛上说过的一句话,让身为科学老师的我颇受感动。 我坚信“科学启蒙,奠基未来;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诸贤之听谛,此举甚为感激。进一步深化改革,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 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
24、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 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 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4 .修订意义本世纪初,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十多年过去了,课程改革有了 长足进步,社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从国家 层面厘清了育人目标,校准了改革方向,优化了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再 动员再部署。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优化了学校育人蓝图,为学校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精准的定位和导航。二
25、、新旧版本的异同针对于2017版的科学课程标准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录2017版本2022版本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二、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认识空气案例2水沸腾现象的观察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课程目标(一)核心素养内涵(二)总目标(三)学段目标四、课程内容()
26、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二)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三)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四)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六)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八)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九)宇宙中的地球(十)地球系统(十一)人类活动与环境(十二)技术、工程与社会(十三)工程设计与物化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案例3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观察月相案例5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水火箭(二)学业质量描述六、课程实施(-)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附录教学案例附录1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附录2课程内容中使用的行为动词附录3教学
27、案例附录4学生必做探究实践活动(二)课程性质2017版本2022版本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 合性课程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 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有助于学 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科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初步从 整体上认识自然世界,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基本的科学能力,形 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学 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和科技强国建设。(三)课程理念2017版本2022版本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
28、学习、保护学 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 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 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 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 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四)课程目标2017版本2022版本一、科学知识总目标1. 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 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 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2. 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 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 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 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一、制定依据1 .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依据核心素 养的内涵及学段特征,体现课程性质,反 映课程
29、理念,确定总目标和学段目标。2 .核心素养内涵:科学观念、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二、总目标(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核 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 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 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 展和文明进程L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 观念。2,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 思维能力.3,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 实践能力.4.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 观和社会责任感三、四大核心素养(一)其中的四大核心素养:1 .科学观念科学观念是在
30、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观念既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些具体观念,如对物质、能量、结构、功能、 变化的认识;也包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如对科学知识的可验证性、相对性、暂时性的 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包 括科学观念在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 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模型建构体现在: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对 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进而建构模型;运用模型分析、解释现象和数据,描述系统 的结构、
31、关系及变化过程。推理论证体现在: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 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见解。创新思 维体现在: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提出新颖而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探究实践探究实践主要指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技术与工 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 能力体现在: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出科学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合 理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并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对结果进行解释与评估; 准确表达观点,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32、体现在:了解技术与工程实 践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针对实际需要明确问题,提出有创意的方案,并根据科学原理或 限制条件进行筛选;实施计划,利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修改 迭代;用自制的简单装置及实物模型验证或展示某些原理、现象和设想。自主学习能力 体现在: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 4 .态度责任态度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 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科学态度体现在: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 探究和实践;有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严谨求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大 胆质疑,追求创新;尊
33、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社会责任体现在: 珍爱生命,践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自然,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生 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对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 判断,遵守科学技术应用中的公共规范、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 权益,捍卫国家利益(二)学段目标(34年级)2017版本2022版本知识目标科学观念物质科学: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描述物体 的运动认识的作用,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生命科学:初步了解植物体和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 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都 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能根据有关特征
34、 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 生命活动。地球与宇宙科学: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特征;知道与它 们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初步了 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 初步认识大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 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 技术与工程:知道人工世界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意识到使 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知道设计 包括一系列步骤,完成一项工程设计需要分工 与合作,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任何设计都受到 一定的条件制约。1 .认识常见物体的某些特征和常见材 料的某些性能;认识物体有多种运动形 式,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 的物体具有能量;了解日
35、常生活中能存 在的不同形式。2 .能区分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能 对植物和动物进行简单分类;认识植物 的某些结构、动物的某些结构与行为具 有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认识生物通过 生殖、发育实现生命的延续。3 .认识太阳、地球和月球,知道它们之 间的空间关系;知道大气、水、土壤都 是地球系统的基本要素;知道人类生活 离不开自然资源,能认识到节约自然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4 .知道生活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存在区别;知道技术产品包含科学概 念、原理;知道简单的设计问题存在限 制条件,并有多种设计方案探究目标探究实践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 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
36、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 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 出假设。制订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 探究计划搜集证据: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 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 现象。处理信息: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 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 和结果。1 .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 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 现象,用较准确的科学词汇、统计图表 等记录和整理信息,并运用分析、比较、 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 论。2 .初步具有交流、反思以及评价探究过 程和结果的意识
37、。初步具有参与技术与 工程实践的意识及使用常见工具的技 能。3 .掌握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能拆开简 单产品并复原,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 物模型并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能 发现作品的不足并进行改进。4 .初步具有描述对象外部特征和现象, 以及分析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科学思维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推理 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 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反思评价: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 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具体事 物的构成要素,分析并表达要素之间的
38、 关系,找到它们之间重要的、共同的特 征;利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 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 问题,并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 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 方面提出假设,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初步具有根据具体现象与事物提出探 究问题,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制订简单 探究计划的能力能准确讲述并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 结果,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能在教师引导下,用二维方式表达三 维空间的物体;比较事物的某些本质特 征,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分类,基于事 物之间的功能相似性进行类比;分析事 物的特征及结构,建立事实与观点之间 的联系;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提供
39、支 撑性的证据;可以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设计简单的实验初步掌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 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能基于 具体事物外在特征展开想象,突破生活 中常见问题的思维定势,提出有一定新 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针对事物的外在 特征进行设计,并对方案进行初步的科 学分析能在教师引导下,制订和执行学习计 划,运用基本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 和结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态度责任1 .在好奇心驱使下,乐于动手操作感兴 趣的事物;知道科学学科的学习与实践 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 实验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实表达观点的 意识;能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 试运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完
40、成探究和实 践;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 人观点,改进和完善探究活动。2 .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态度目标探究兴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 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实事求是: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 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 自己的观点。追求创新: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合作分享: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 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 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 发展
41、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产方式有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 对环境造成破坏;知道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的重要性四、四个跨学科概念(一)课程内容2017版本2022版本综述: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四个领域,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适合小学 生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其中,物质科学领域6个,生命科学领域 6个,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6个,技术与 工程领域6个,通过以课程内容的学习, 可以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初步培养和持 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综述:科学课程设置13个学科核心概念, 是所有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科 学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理
42、解物质与 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 变化4个跨学科概念(如图1所示)。将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 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学科核心概 念的学习过程中跨学科概念学科核心概念图1科学课程的内容结构五、十三个学科核心概念(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世界是物质的,太阳系、地球、原子、基本粒子、电磁场等都是物质。不同组成与 结构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功能与用途。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质及用途,有助于学生形成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等跨 学科概念。L1内容要求34 年级1.1物质具有 一定的特性与功能能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
43、、体 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 记录.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侦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 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描述某些材料的透光性、导电性.说出它们的主要 用途.1.2空气与水 是重要的物质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 各处.观察并描述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知道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 成风的一些方法.说出冰、水、水蒸气在状态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知 道三者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观察并描述水沸腾或结冰的现象;了解一般状况下, 水沸腾和结冰时的温度,知道温度是影响水沸腾和结冰 的面要因素.1.2学业要求能举例说明物体具有
44、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特征;能说明某些 材料的透光性、导电性等特性及其主要用途,能说出水有三种状态,能 说出空气受热会膨胀,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能比较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点.能利用证据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充 满各处的性质等.能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温度、质量等,能用简 年级单的物理方法把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高;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方 案,观察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对常见物体的特征和常见材料的性能表现出探究兴趣,认识到观察 和测量的重要性,观察和测量的结果需要如实记录;能按要求进行合作 探究学习,意识到各种材料对人们生活的意义.(二)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21内容要求342.1物质的 三
45、态变化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 积和质量,液体峥止时其表面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 定的质晟,但没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 冰、冰熔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年级2.2物质的 溶解和溶液描述一定母的不同物质在一定绿水中的溶解情况.知道是否搅拌和温度高低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 常见因素.2.3物质变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化的特征块、被挤压、被拉伸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2.2学业要求知道物质具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认识物质在一定量水中34的溶解程度;能说明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知道有些物体
46、的大年级小和形状发生改变时,其构成物质没有改变。能归纳概括气体、液体、固体在质量、体积、形状等方面的简单特征,初步建立直观模型解释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程度。34年级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能用简单的 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能对影响因素进行大胆的推测;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 人观点,完善和改进探究活动。(三)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3.1内容要求34 年级3. 1力是改 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 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 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