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考纲解读】1 .考查的能力层级为理解分析,侧重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 传统文化的涵泳和积淀。2 .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 义、断句、文言翻译(句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种文言现 象均有涉猎)、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归纳概括。3 .考查形式及体例:从体裁来看,以史传文为主,大多撷取自“二十四 史”,具体以人物传记为主。通过人物事迹的描述,逐渐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 点,偶尔穿插一两句作者的观点。从题材上看,涉及忠君爱国、驰骋疆场、秉 公办事、为官清廉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汉唐、宋元明时期的作品为主。 202
2、1年高考语文四套全国卷(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全国甲卷和全国乙 卷)文言文阅读文本均为纪事本末体,其中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和全国乙 卷的文言文阅读文本均出自通鉴纪事本末,全国甲卷的出自宋史纪事本 末。4 .高考文言文还算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范畴,非常符合“文不甚深,言 不甚俗”的特点。高考文言文长得怎么样?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650字左右, 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传记人 物特点。人物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常考题型】一、断句题文言文断句题除了要通过大量阅读培养较强的语感外,还要掌握一定 的答题技巧。理解文本大意是断句的
3、前提,断句时要从句子结构、句式、 语气等方面着手分析,同时也要注意句子开头的发语词、结尾的语气词、 时间词、年号或干支纪时、“言 日”等。因此,断句题答题时要综合 运用文言能力进行分析判断。高考文言文断句题的答题原则是:当断则断, 非断不断。掌握了这个原则,在答题的时候,综合考虑,采用直选和排除 相结合的方法,再结合选项进行判断。(1)如果需要表达自己的态度,首先要答出“赞同”或“反对”的字样。(2)结合文本分析,不架空作答,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具体做法 是“摘录要点,提取整合”。(3)如果需要联系实际,可以略作延伸和阐发,格式:“在今天,我们 依然需要”等。例如:(2023合肥六中最后一
4、模)14.答案(1)古代的君子未尝不想做官。(2)孔子急于用世,以实现自己的 政治抱负。(3)孔子坚信自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高中试卷答案原文依据:“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技巧点拨:首先要精准审题,明确考查类型及目的。如新高考I卷第14题: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 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命题人的考查意图,我们不难发现,第一问考查考生对句意的理 解概括,第二问考查考生对写作
5、目的的把握。第二是准确定位,确定答题区域,大体梳理归纳文本内容。第三是关联语境,找准作答方向。即是先要根据语境对原文信息进行 筛选,然后再分析概括。第四是转换语言,规范作答。考生在作答时如果仅仅复述原文的语句 是难以获得满分的,必须根据找到的原文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恰当转 换。新高考I卷中“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问的是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 理,如果直接翻译为“君主是表率,臣下是影子”,则是答非所问。答出 此句的道理则需要考生将对本句和前文“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 直言则佞化为忠”的理解相结合,此句司马迁是想表达君主起表率作用的重要性。据此,可以将答案组织为:君主是表率,臣下就像是君主的影
6、子, 臣子会根据君主的好恶而行动。因此新高考I卷的参考答案如下:1 .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2 .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由此看来,文言文阅读中的简答题需要考生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然后 在文中快速定位,根据语境筛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然后用自 己恰当的语言进行作答。【反套路新题型】题型方法指导(四)翻译型(最常见的文言主观题)。【提问方式】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提问变体】下列句子翻译正确(错误)的是(选择题)。请把文中的画线句翻 译成现代汉语。【解答分析】文言文的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称之为“杀手铜”毫不为过, 很多学生10分的翻译题,得三四分及以下。平
7、时要下功夫落实,它牵涉到文言基础的 扎实与否,涉及到能否整体阅读,是否真正读懂等等。具体到翻译上面,有没有相应 的技法或答题步骤等等。【答题步骤】(1)找出画线句中的关键词,一般是三个采分点。(或活用;或句式;或古今异 义、一词多义、通假字)(2)在草稿本上疏通文句。同时进行“增删调补移”。(3)誉写,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要在平时坚持几个习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单音节变成双音节等。)模拟训练(40分钟训练)(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 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
8、梁国桥玄、南阳何颗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 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 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日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 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日:“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 ”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 ”释其 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遑为别驾。 张邈之叛也,邈劫逼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
9、“卿老母在彼,可去。”逼顿首无二 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吕布。及布破,送生得。众为退惧,公曰:“夫 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节选自三国志魏武纪)文本二: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 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 诸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 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 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节选自曹操求贤令)10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3分)公A谓B诸C将D曰E吾F降G张H绣I等J失K不L便M取N其。质P以 Q至R于S此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与“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两句中的“其”字含义不 同。B.举孝廉,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 目之一。C.古代以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文中的“河内”意指黄河以北的广大 地区。D. “遂亡归吕布”与“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两句中的“亡”字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
11、一项是()(3分)A.曹操年轻时机敏警悟,有谋略,桥玄、何蹶都认为他与众不同,二十岁时就 被推举为孝廉,后任郎官。B.曹操深受张绣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长子被杀,他当众检讨剖析错误, 并承诺不再犯错。C.魏种和毕退曾离开过曹操,在被活捉后,曹操出于对人才的重视,不计前嫌, 继续任用这两人。D.求贤令与短歌行都直接地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之情,如“唯才是举, 吾得而用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张邈之叛也,邈劫谟母弟妻子。(2)退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14 .曹操对“有行”和“进取”的关系有怎样的认识?他举了哪些例子去证明?请结 合文本二概括回答。(
12、3分)(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 若枪与鼓。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土之千里也。能使土得千里者,其惟贤者也。静郭君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誓,门人弗说。孟尝君窃以谏静郭君,静 郭君大怒日:“苟可以像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 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静郭君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剂貌辨俱。留无几何.剂 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静郭君日:“王之不说婴也甚,公往,必得死焉。”剂貌辨 日:“固非求生也。”请必行,静郭君不能止。剂貌辨行,至于齐,宣王师之,藏怒
13、 以待之。剂貌辨见,宣王曰:“子,静郭君之所听爱也? ”剂貌辨答曰:“爱则有之, 听则无有。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静郭君曰:太子之不仁,过颐涿视,若是者倍 反。不若革太子,更立卫姬婴儿校师。静郭君法而曰:不可,吾不忍为也。且 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也。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 薛,辨又曰:必听之。静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 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予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也。“宣王太息, 动于颜色,曰:“静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少来静 郭君乎? ”剂貌辨曰:“敬诺。”静郭君来,宣王自迎静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静郭
14、君至,因请相之。静郭君辞,不得已而受。十日,谢病强辞,三日而听。当是时也, 静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非之弗为阻。此剂貌辨之所以外生乐、趋患难 故也。(节选自吕氏春秋知土)【注】静郭君:姓田名婴,战国时齐国大臣,受封于薛地。过颐涿视:耳后 见腮,目光斜视。昭阳:楚国国相。15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宣A王B立C静D郭E君F不G善H于I宣王J辞K而L之M薛N与。剂P 貌Q辨R俱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吾无辞为也”与“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宇含义相同。 B.
15、“不若革太子”与“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两句中的“革”宇含义不同。C.先王,有两个义项,一指前代君王,二指上古的贤圣之君。在文中意思是前 者。D.庙,旧时供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房屋。如伶官传序中“庄宗受而藏之 于庙”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尝君针对静郭君对剂貌辨的态度进行劝谏,但静郭君不仅没有听从,反而对剂貌辨更好了:让他住进上等客舍,让自己的儿子侍奉他。B.剂貌辨想让静郭君继续发挥才能以使齐国更强大,所以冒着被杀的危险进入 都去朝见齐宣王,劝其重新任用静郭君,他的劝谏取得了成功。C.剂貌辨游说齐宣王的时候,讲述了两件事:一是静郭君不听劝谏,没有立
16、卫 姬之子为太子;二是拒绝了昭阳的请求,不肯与之互换土地。D.齐宣王最终改变了对静郭君的态度,迎接静郭君回到都城,还任命他为相, 但静郭君做相之后不久就借口有病辞去,宣王三天后才答应。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静郭君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譬,门人弗说。(2)静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19 .以“千里马为核心词,分析“静郭君善剂貌辨”的事例可以支持哪些论点。(3 分)【参考答案】(-)【答案】10. EJP公谓诸将日/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 此11. A 12. D 13. (1)张邈发动叛乱,劫持了毕退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2)
17、毕湛磕头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14. 曹操认为,有德行之土,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土,未必都能有德行。举 了陈平和苏秦的例子证明。【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曹公对将领们说:“我降伏张绣等人,过失就在于没有立即扣押他们的人质, 以致于落到这种地步。我已知道失败的原因。请大家看着,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失败了。”“吾降张绣等“主谓宾齐全,中间不能断开,“失”是失误,作下句的主语,“失”前 断开。故选Bo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错误。都是“大概”的意思。句意: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吧/大概 就是
18、出于这个缘故吧?B.正确。C.正确。D.正确。逃往;使灭亡。含义不同。句意:就逃亡归附了吕布/就群起把秦 朝的统治推翻了。故选Ao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都直接地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之情”错误,由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 我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可知,作者曹操用比喻和用典的方 式,委婉地表达了“求贤若渴”之情。故选D。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叛”,叛乱;“劫”,劫持;“妻子”,妻子、儿女。(2) “顿首”,磕头;“嘉”,赞赏;“涕”,眼泪。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夫有行之士未必
19、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可知,曹操认为,有 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由原文“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可知,举了 陈平和苏秦的例子证明。参考译文:文本*: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曹公年轻时机敏警悟,有谋 略,但负气仗义而放纵不拘,不从事操行的修养和学业的研习,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 为他异于常人;只有梁国的桥玄、南阳的何禺页都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太祖说:“天 下将要大乱,不是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吧! 二十 岁时,曹公被推举为孝廉任郎官,又被征召授任为议郎。建安二年,张绣等人投降,不
20、久又后悔,再次反叛。曹公和他交战,军队战败, 被流箭射中,大儿子曹昂被杀害。曹公就带领军队返回舞阴,张绣率领骑兵攻掠,曹 公反击打败了他。曹公对将领们说:“我降伏张绣等人,过失就在于没有立即扣押他 们的人质,以致于落到这种地步。我已知道失败的原因。请大家看着,从今以后我不 会再失败了。”便撤兵回到了许都。当初,曹公举荐魏种作孝廉。兖州叛乱,曹公说:“只有魏种将不会背叛我。” 等到听说魏种逃走,曹公生气地说:“只要魏种向南不逃到越地,向北不逃到胡地, 我就不会饶恕你! ”建安四年春天,活捉魏种,曹公说:“只因为他是个人才啊! ”松 开捆绑他的绳子而任命他。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把黄河以北地区的事务
21、都委托给他 治理。当初,曹公担任兖州牧,任命东平的毕遥为别驾从事。张邈发动叛乱,劫持了 毕德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太祖就拜别遣还毕递,说:“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 儿,你可以离去。”毕遥磕头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 泪。可毕语离开之后,就逃亡归附了吕布,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语被生擒。大家都为 毕遑担忧,太祖说:“那个人能对他的双亲孝顺,怎会不对君主忠诚呢!这正是我所 需求的人。”封他为鲁国国相。(节选自三国志魏武纪)文本二:建安十五年春,曹公下令说:“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 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 时
22、刻。如果一定要是有德行(廉洁)之士然后才能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能称霸当 世!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 们能够任用他们。”建安十五年,又下令道:“有德行的人,未必能有所作为;有所 作为的人,未必就有德行。陈平难道是一个行为惇厚的人吗?苏秦难道是一个恪守信 用的人吗?但是陈平巩固了汉代大业,苏秦济助了弱小的燕国。由此而言,一个人如 果有些缺点,难道就一定要抛弃而不任用吗?各级官府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 么有才能的人就不致被遗漏,官员就能不荒废工作了。”(节选自曹操求贤令)(二)【答案】10. C JN 11. A 12. B 13. (1)静郭君
23、喜爱剂貌辨,剂貌 辨为人有很多毛病,静郭君的门人都不喜欢他。(2)静郭君对我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我年少无知,实在不知道这些情况。14.有千里马,还要有伯乐。伯乐与千里 马会互相成就。贤能的人能让士人发挥千里之能。【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齐宣王成为国君,静郭君与齐宣王并不交好,便告辞齐宣王与剂貌辨一 起到薛地去。“静郭君”作主语,“不善”作谓语,“于宣王”作后置状语,故应在“静郭君”前停顿, “与剂貌辨俱”是“与剂貌辨俱去”的省略形式。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错误。“吾无辞为也”中的“辞”意为推辞。句意:我没有可推辞的。“今者出,未辞也”
24、中的“辞”意为告辞。句意: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B.正确。“不若革太子”中的“革”意为废掉。句意:不如废掉太子。“革灭殆尽之际”中的“革”意为消灭。句意: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C.正确。D.正确。“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句意:庄宗接受之后收藏在了祖庙。故选Ao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8. “让静郭君继续发挥才能以使齐国更强大”错,于文无据。剂貌辨朝见齐宣王的 目的在于使郭静君能得到齐宣王的善待,他也没有劝宣王重新任用静郭君。故选B。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善”,喜爱;“替”,缺点,毛病;“说”,通“悦”,喜欢。(2) “一”,竟然
25、;“少”,年轻;“殊”,很、实在、确实。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孟尝君窃以谏静郭君,静郭君大怒日:苟可以僚剂貌辨者,吾无辞为 也。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进食”“静郭君至,因请相之。静郭君辞,不得已 而受。十日,谢病强辞,三日而听”概括:有千里马,还要有伯乐。(2)根据“静郭君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譬,门人弗说。孟尝君窃以谏静 郭君,静郭君大怒日:苟可以僚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 朝暮进食”“静郭君法而日:不可,吾不忍为也。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 之患也,此为一也。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静郭君曰
26、: 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予 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也”概括:伯乐与千里马会互相成就。(3)根据“静郭君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譬,门人弗说。孟尝君窃以谏静 郭君,静郭君大怒曰:苟可以像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 朝暮进食”“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静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 客肯为寡人少来静郭君乎?剂貌辨曰:敬诺。静郭君来,宣王自迎静郭君于郊,望 之而泣。静郭君至,因请相之。静郭君辞,不得已而受。十日,谢病强辞,三日而听” 概括:贤能的人能让士人发挥千里之能。参考译文:如果有千里马在这里,但没有获得善于
27、相马的人,犹如没有获得这匹马。善于相 马的人和千里马,互相依赖,然后才能成名。就像鼓槌和鼓一样。士中也有千里马, 气节高尚,能为正义而死的,就是士中的千里马。能够使土施展千里马的本领的,大 概只有贤人吧。静郭君喜爱剂貌辨,剂貌辨为人有很多毛病,静郭君的门人都不喜欢他。孟尝君 私下拿这件事劝谏静郭君,静郭君非常生气地说:“如果可以让剂貌辨满足,我没有 可推辞的。”于是,他让剂貌辨住到上等客舍,命令长子侍奉他,早晚进奉饮食。几 年后,齐威王逝世,齐宣王成为国君,静郭君与齐宣王并不交好,便告辞齐宣王与剂 貌辨一起到薛地去。留居薛地没几天,剂貌辨就拜辞而离开,请求去朝见齐宣王。静 郭君说:“宣王十分不
28、喜欢我,你去了,一定会被杀的。”剂貌辨回答说:“我本来 就不企求能够活着。”剂貌辨请求一定要去,静郭君无法制止他。剂貌辨出行,来到 齐国国都,齐宣王知道了这件事,就心怀恼怒等着他。剂貌辨朝见齐宣王,齐宣王说:“你,是静郭君所听从和喜爱的人吗? ”剂貌辨回答说:“喜爱是有的,听从却没有。 当大王还是太子的时候,我对静郭君说过:太子不仁德,耳后见腮,目光斜视,像 这样的人肯定会背理行事。不如废掉太子,改立卫姬的幼子校师为太子。静郭君流 着泪说:不行,我不忍心这样做。如果静郭君听我的话这样做了,一定没有今天 的祸患,这是其一。到了薛地,楚相昭阳请求用多出数倍的土地来交换薛地,我又说:一定要答应他。静
29、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的封赏,虽然被后王厌恶,我(-)常用断句方法梳理:五法搞定断句满分没商量!1 .找名代定主宾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 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 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 予、余、尔、汝(女)、公、卿、君、若(、其、彼、此、之等。“或”(“有 的人” “有人”)也可做主语。2 .找动形定谓语谓语成分多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 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 可借助“日” “云” “言” “谓”
30、 “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 断句。写两人对话,一般只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日” 而把主语省略了。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 顿点。3 .找虚词定句末或句首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 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它们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 可借助具体的情境去猜测,因而运用虚词判断句读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会 使断句变得很容易。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尤其要关注“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4 .找特殊句式定断句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 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31、等)、被动句。一些固定句式可以作为断句 的切入点。常见的结构有判断句(“者,也”为、乃、即、则”)、 被动句(“为所” ”受于” ”见于”)、反问句(“不 亦乎” “孰与乎”其乎” “安哉”何为”)。5 .看对称定句式 如何对先王说呢?而且先王的宗庙在薛地,我怎么可以把先王的宗庙给楚国呢?又 不肯听从我的劝说,这是其二。齐宣王叹息,脸上有所动容,说:“静郭君对我竟 到了这样的地步!我年少无知,实在不知道这些情况。你肯为我请静郭君来一段日子 吗? ”剂貌辨回答说:“遵命。”静郭君来了,齐宣王亲自到郊野迎接静郭君,望见 静郭君就流下了眼泪。静郭君到来后,齐宣王就请求他当国相。静郭君推辞,终因不 能
32、推辞掉而接受了。十天后,静郭君推说有病,坚决要辞去,三天后齐宣王才批准。 在那个时候,静郭君可以说是能够依据自己的见识判断别人的人。能够自己去了解别 人,所以不会被别人的非议阻碍自己的判断。这就是剂貌辨能够为了他摒弃生命的乐 趣而奔赴患难的原因。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对称特点断句。1).应对断句选择题四个选项纵向比对,找分歧,辨理由。辨析分歧时,运用上述五种思 维方法,适合哪种用哪种,要灵活处置。例: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 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
33、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 此比/将何以给之/B.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 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所与太多/后有此 比/将何以给之/C.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 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所与太多/后有此 比/将何以给之/D.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 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 此比/将何以给之/【解析】句子有明显的标志词,如“言”,人名“魏博”,名词“左右”, 发语词“请”等,依据语法结构,“过
34、”的宾语是“所望”,应在“望”字后 边停顿,排除BD; “赐之”是动宾结构,结构完整;“以为”的主语是“左 右”,应在“左右”的前边断开,排除D。故选C。2)应对断句主观题无论是在句子上画斜线还是涂字母形式,都要看要求,断几处等等, 特别提醒涂字母形式的题,千万不要直接在答题卡上标注了诸多框框的句 子去断句和判断正误,那样会眼花缭乱,影响自己的判断,先直接在试题 卷上,按照正常断句的思维和题干断句的要求,自己断出来,然后跟题目 比对,填涂相应字母即可。实际上,主观断句题,比客观断句题要简单,因为只有三处断句,句子相对而言就要短一些,表面上加大难度,实际上 降低了难度。例【教育部命制2023年四
35、省(安徽、云南、吉林、黑龙江)联考】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 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 邦0也【解析】“诸侯有相伐者”,是定语后置,“者”为定语后置标志。“尚耻之”,是完整的动宾结构,宾语“之”后断开。只需三处,我们可 以运用由大到小倒推法。先确定“大”的范围,“之”后断一处(断句字母: Do再来找其它两处,想来想去,也只有在两处断开(诸侯有相伐者/尚耻 之。今鲁/父母之邦也),其它别无可能。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是先陈述 现象,然后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论(断句字母:F) o 今鲁父母之邦也”,是 判
36、断句,“今”,表时间限制,用在句首,是对“鲁”的修饰,此处主谓 之间可停顿,“今鲁”提顿,强调作用。(断句字母:K) o二.古代文化知识+实词、虚词混搭选择题文化常识+实词、虚词混搭选择题近几年高考明确表示,侧重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辨别能力,而不是 死记硬背的能力,新高考大方向开始重视教材,教考结合,题目与教材有 一定程度衔接。2022年教育部命制的四套试卷均已实施了课内课外,常识, 实词题混搭考试,2023年随着部编新教材的全面普及与推进,新高考将迎 来“新教材新高考”真正意义上的新高考。考前一个月,可对部编教材中 的文言文重点实词有计划进行一次“回头看、再梳理”。从高考语文化常识来看,题目
37、难度较低,都在课本范围内,可对部编 教材中的文化常识进行系统回顾。例【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T1L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4号约”的“约” 字含义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 言”含义不同。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 “泣孤舟之凝妇” 的“孤”字含义相同。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 “朝晖夕阴” 的“阴”字含义不同。【答案】A【解析】 A. “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 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满分小妙招:L仔细查看题干要求
38、,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2 .比对四个选项,课外常识与课内实词(虚词)占比,如果三个课外,一个课内, 大概率答案选项设置在课内项,比对验证即可。3 .比对四个选项时,无论课内与课外的占比怎么变化,原则上都从课内的排查起, 一定要记得回文本验证,切不可凭印象作答。三.文意理解题文意理解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梳理和概括能力。分析近几 年的文意理解题,命题人往往将错误设置在某个细节上。针对试题注重细 节的特点,考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就要特别关注细节,在选项中发现疑问 后要认真比对原文,做出准确的判断。文意理解题常见的错误类型有扩大 范围、张冠李戴、时空错位、无中生有等。答题时,要抓住每个选项中的
39、 关键信息,根据文意进行辨析,排除,直至找到错误所在。分析时, 思维要聚焦到某个词语上,判断它的正误。例如2023年合肥六中最后一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之所以反对孔子应佛聆之召,是因为他认为孔子此次准备应召出仕 属于“不由其道”。B孟子认为古代君子愿意做官,但又厌恶不能通过正道获得,他们失掉官 位就像诸侯失去封国上样。C.孟子认为,如果祭祀的祭品、器皿等不完备,就不敢祭祀、宴饮宾客, 这种人是不值得同情的。D.孟子认为士做官就像农夫种田,用农夫出理不去弃百己的工具作比,以 此解释孔子“出疆必载质”。12.答案C思路点拨 ”这种人是不值得同情的”错误,原
40、文为“牲杀、器皿、衣 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意思是,牛羊、祭具、祭服 不具备,不敢祭祀,不敢举行宴会,这难道不应该安慰他吗?可见孟子认为这 种人是值得同情的。解题小妙招1 .比照“事件”及其细节本身的真实性2 .比照“事件”的参与者3,比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4 .比照事件”实施的方式和方法5 .比照“事件”各个环节的因果关系四.翻译题文言翻译要遵循“字字落实、文从意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翻译时要综合运用添字、转换、保留、补充、调换语序等方法,对句子进 行准确翻译。还要注意采分点,一般每个关键词翻译正确均可得1分。文言文翻译“四重奏”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
41、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力口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 译四重奏”: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 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 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 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 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
42、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 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 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 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 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 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 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 成
43、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备考对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 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 它的词性及词义。2、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 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 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3、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 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
44、关键实词,以动词 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等。4、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文言虚 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 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 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 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例如:(2023合肥六中最后一卷)13.把文中画横线
45、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8分)(1)佛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2)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13.答案(1)佛聆在中牟发动叛乱,您要去,这是为什么呢?(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畔” “如之何”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孔子几个月没有得到君主任用,就惶惶不安;离开疆界,一定会带 着见面礼(以便和别国国君见面)。(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无君” 质”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五.简答题(一)阐述归纳型【概念】这类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来龙去脉,重点是 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回 答。【提问方式】文章讲述
46、了那几件事?【提问变体】这些事说明了传主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相关事例归纳 人物的性格特点?【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一般是考查学生归纳人物形象、事 迹、性格特点等等。【答题步骤】1 .做这种题,关键是要整体把握全文,然后根据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言行 和事迹去归纳。2 .最好用四字短语或形容词归纳人物形象。3 .对于事件的梳理要善于依循文章的脉络,用“什么人做什么” “什么 事怎么样”的方式进行归纳。(二)分析原因型【提问方式】某某(传主)之所以深受百姓爱戴的原因是什么?【提问变体】某某为官一方,政绩显赫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解答分析】做这种题要懂得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主要原因和 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多角度、多维度作答。【答题步骤】(1 )回归文本,依循文章的事迹进行归纳。(2)在草稿本上书写简单要点。(3)在答题卡上醒目地写出“原因是”等字样,然后分条作答。(三)探究作者创作意图和个性化解决问题型【提问方式】你对文章中某句话如何评价?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和态度?【提问变体】请结合文章相关情节或相关语句,谈谈你对传主在某某事件 处理过程中的观点或看法。【解答分析】这种题在原文中找不到具体的文字,需要自己在整体把握文 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作答。只要结合文本分析,符合评价的公正、辩证、 多元,言之有理即可。【答题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