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诚信原则与现代信用机制的建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诚信原则与现代信用机制的建构.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诚信原则与现代信用机制的建构曾文鸿副教授诚信自古即为修身立国之根木。孔子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一个人不讲诚 信,那么就不能立身处世。诚信原始的、表层的意思是对人讲信用,但其成熟的亦即根本的意义则是指人 的诚信,是外不欺人与内不欺己的统一,是相信自己和相信他人的统一,亦是相信人事与相信天道的统一。 所以说文讲:“信,诚也。”朱熹认为,诚就是世间万物那种本然如此的,实实在在的性质,即“诚 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中庸章句)诚信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安身立命的基础,只有“言忠信,行笃敬”,才能取信于人,取信于社会,才 能同他人正常的交往,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信任;同时,诚信是一个国家
2、、政府取信于民之枢要,只有取信 于民,人民才会接受其教化,服从其指挥和领导,才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去克 服一切困难,因此孔子在军备、粮食、诚信三者之比较中,认为诚信是为政之枢要,是维护一个国家命运 的灵魂;第三,诚信是人修身养性,提高自身修养,素质之本质,大学:“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一个理想人格的存在方式是由诚信开始的自内而外的逐渐展现的过程。如果不讲诚信原 则,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如果君臣之间不讲诚信,老百姓就会诽谤他们,国家就不会安宁、稳定; 如果官司员之间不讲诚信,下级就不会敬畏上级,显贵与卑贱之间就会相互看不起;如果在执法方面不讲 诚信
3、,赏罚不分,人民就容易犯法,政令就不易行使;如果朋友之间不讲诚信,就会产生隔阂甚至断绝关 系,造成苦恼和怨恨,不能相互亲近;如果工匠之人不讲诚信就会伪造假冒产品,工艺不求质量。(吕 氏春秋贵信篇)春秋战国时代,旧的大一统国家分裂成众多的诸侯,旧的井田制土地制度不复存在,诸侯之间以武力 夺取资源,整个社会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社会基本上处于“礼崩乐坏”的状态。这时,孔子站出来呼吁 “礼失,求诸野”,提出“克己复礼”,以仁、义、礼、智、信五德为手段,重新建构新的社会秩序。数 百年后,他的学说基本上在中国取得了统治地位,中国逐渐形成了一套稳定的社会制度。两千多年来,中 国封建社会的整个社会制度、思想道
4、德体系基本上按照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为主建构起来的。子思、 孟轲、董仲舒、周敦颐、朱熹以及宋明理学、心学等对诚信原则作了更深入的研究,将其上升到本体论的 高度解读、推广,子思日:“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庸“诚,五常之本,百行之 源也。”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进化、发展的产物,它是建立在信用、契约基础之上的,即建立在诚信原 则之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供应量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逐渐形成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物物交 换中,卖方具有扩大消费的需要,而买方的消费需求受到当时有效购买力的制约,这种矛盾导致流通领域 出现了商品赊销,分期付款,信用卡等支付方式。银行以信用为基本。众所周
5、知,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 务的特殊企业,其基本的资金来源是广大客户的存款,因此,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传统的并决定其性质的 基本业务之一,能否吸收到客户的存款工商业银行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商业银行凭什么吸收存款?靠 的是信誉。而信誉的基础是金融机构能够保证按期支付存款人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做到这一点,则要取决 于诸多条件。其中至关重要的有:商业银行必需有足够的现金储备应付存款的提取,以及满足客户新增的 贷款以维持自己的信誉,保证今后吸收的存款能够运用出去从而获得收入,贷款要能够按期收回本金,资 金运用所产生的利息要能够弥补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成本并带来利润。如果上述任何一个条件满足不了, 都可能导致
6、金融机构的支付困难甚至倒闭并诱发系统的金融危机,即产生信用风险。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到了信息时代,信用几乎是电子商务的灵魂。市 场经济不能没有信用,信用可以减少市场交易费用。只有交易双方有足够的信用度,交易才有可能完成,5、约束机制缺乏。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在传统社会,诚信是在 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很少流动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起来的,诚信基本上是作为道德规范,作为一 种约定俗成,而非法律规范。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 论去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连续性、系统性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诚信问题很难成为普遍突 出的社会问题。
7、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广泛、 频繁、紧密、复杂,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 远远不够的。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了效应,而新的维系手段一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 项规章制度及法制体系,尚未建立或健全时,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正是由于缺 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在 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三、大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的重建不仅是高校也是全社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实践表明,诚 信的重建不是单纯靠哪一家、哪个部门就
8、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 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1、营造氛围是诚信重建的前提。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 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 会大环境非常重要。一是要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 要充分认识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 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把诚信重建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好抓好。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 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全方面多角度开展诚信理念的宣传。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 传和贯彻公民道德
9、建设实施纲要,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三是规范政府行为,全力打造诚信 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重建中的主导作用。党政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在抓好自 身诚信的基础上,带动各行各业开展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在社会各领域渗透,推动整体诚信意 识的提高。2、加强教育是诚信重建的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从家 庭教育来看:首先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其次要把智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来 抓,从小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首先,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 有地位。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 个环节,从入
10、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德育课到基础课、专业课,从日常行为管理到各项校园活动, 都要把诚信的内容加进去,让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角落。其次,要加强管理。 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在学校办学理念上要坚持诚信原则,排除权(钱)学交易对教学工作的 干扰。在师德建设上,要坚决杜绝学术抄袭、剽窃等不诚信的行为。对学生的管理上,每个教师 要各司其职,不论是班主任还是普通教师,不论是行政人员还是一般干部,都应该义不容辞。在 对每个违纪学生的处理上,要根据校纪校规从严处理。第三,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一是由他律型 向自律型转变。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将诚信教育的 要求内
11、化为自觉行动。二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要大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的管理方法, 注意发挥现代传媒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拓宽教育的领域, 使教育工作覆盖和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三是由灌输型向互动式转变。要克服片面硬性灌 输的方法,由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转变为平等、民主的关系,使教育过程成为自主的接受、自 主的发展、平等的对话、进而和谐的解决问题,同时,实现教育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四是由 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教育工作方法有多种,如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 冶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心理暗示法等,要充分发挥高校德育方法体系的整体作用,不 能
12、孤立地采取某一种方法,发挥各种方法的互补作用,同时,要整合所有的教育资源,利用各种 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五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式转变。一方面诚信教育不能仅限于课本和课堂,要走出校门,让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参与和体验中受到教育。 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自身也要开放,要大胆学习和借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诚信教育的好经验, 好作法,使诚信教育更富实效。3、完善机制是诚信重建的保证。制度问题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的问题。因此,诚信重建不仅要抓好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 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诚信机制建设主要包
13、括制定信用体系及制度的 基础法律,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法规,制订对欺诈行为的惩处办法等等。从社会来看,不少地方 已经开始了对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的探索,如上海市政府已于2000年在全国首创个人 联合诚信体系,2002年上半年,又建立了企业联合诚信体系;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拟定 了诚信管理条例草案等等,这表明诚信立法是大势所趋。作为人才济济、思想活跃的高校而言, 有条件也有必要建立诚信教育机制。目前有很多大学如上海大学已建立国内首份大学生信用档案, 天津师大推出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等等。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学生诚信档案,诚信 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
14、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 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 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二是诚信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 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 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三是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 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参考文献1李康平.新世纪德育的创新与发展阳.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2龙显均.从国家助学贷款看大学生诚信危机J.中国高教研究,2004, 4.3杨丽霞.论大学生成才的诚
15、信道德基础J.青年思想家,2004, 2.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要求,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当代道德建设的重点, 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是一切取业道德的立足点,对于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即是是一种道德责 任,更是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于一个企业和团体来说:“它是一种形象,一种品品牌,一种信誉, 一个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和政府来说,诚信是国格,人格的体现,然而近年以来,我国 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从老形式看,我国当前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个人信用失常,企业与中 介组织信用热化银行信用受损政府信用降损,道德失范信仰危机和社会风气败坏等方面,中国教育
16、报,大学生,是热血方刚的一代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任何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显得至关重要,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假文 凭”“假乞丐”问题,“豆腐渣”工程。以及同学之间如何建立诚信等问题。我们对部分老师(1)和同学 (83)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或许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义务和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一、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程度诚信,是诚实守信之意,古人讲:“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言 必信,行之果,”容从诚中来,誉从信中出”,诚信是人际交往中道德、体系的基石,被调查的同学,100% 的都对此持肯态度。谈普通认为,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
17、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直 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当代大学生是国家驶向辉煌前程的后备军,应该时刻把“内诚与心,外化与人,言 必行,行必果,不甜言无信。”的格言牢记在心中。(生活之友)2003. 5二、关于大学生助学贷款成功后,拖拖欠利息的看法随着高校扩张,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然而面对昂贵的学费,美好的理想乂变成了担忧, 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圆上学之梦,国家实施了贷款行动,这一行动,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即将失学的 同学找回了上学的信心,然而,部分学生助学贷款成功后,出现了拖欠利息,甚至不归还贷款的做法。据 报道:“ 1999-2001年某省有4. 5万名贫困大学生共申请了 2. 76
18、亿助学贷款,其中有20%的同学拖欠利息,” 面对这一现象,被调查的同学和老师中,99.3%的人认为这是一种不该存在的现象,做为一名大学生,国家 面对重重困难;想方设法为同学们提供就学机会,贷款学生不仅不应该拖欠利息,给国家和银行带来资金 运作困难,更应该积极,努力学习,尽力尝还利息,用自己的诚信为自己的求学之路扫清障碍。6. 7%的同 学和老师则认为可以分情况来对待。的确,在拖欠利息中,确实有一部分相当贫困的大学生,面对这中情 况,学校和个人就应该采用其它措施来保持自己的信誉度。三、关于考试作弊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有47.4%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可取。考试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必要 途径。作弊不仅
19、无法准确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作弊也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一部分同学 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称赞,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采取了这种不劳而获的手段来满足 自己的虚荣心,而另一部分学生勤奋、刻苦,付出了许多的汗水,对他们来说,这绝对是不公平的。然而 有52.5%的同学则持中立态度,作弊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但面对社会竞争压力和严厉的考试制度,采取 作弊也是很正常的。今外有0设的被调查者完全认同这种现象。四、关于假文凭的看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形势日势严峻,面队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纷纷采取 了不同的措施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假文凭”-现象应运而生。这一现象就如同假冒商品一样,不仅给国
20、 家、社会带来了危害,也给个人带来了不利。然而,被调查者中竟有6.6%的赞同,这一现象,他们认为, 竞争的激烈促使人们采取这种措施去拥有高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会使他们更主动地在工作岗位上奋进。 66. 7%的被调查者还是反对这一现象,他们都认为这是社会毒瘤,必须铲除。26. 7%的同学持中立态度。五、关于“假文凭”问题漫步街头,不难发现,各种各样的“乞丐”会向过路行人伸出乞讨之手,究竟真的有那么多乞丐吗? 他们的事迹都是真的吗?这就是现在的“假文凭”现象,面对这一现象,越来越多的人都采取了回避的态 度,在调查过程中,63.1%的人认为,面对“乞丐”,他们会一分为二的看,如果自己真的认为对方真的
21、可 怜,会伸手帮一把,否则,不给于帮助。2遥的反对,认为现在真假难辩,不愿意上当,更不愿让父母的血 汗钱随便给人。即使这样,还有15. 9%的会伸出援助之手,因为同情心是一种美德,只要是乞丐就会帮助。大学生诚信问题浅谈近段时间大学生考试作弊成为与民工讨薪“并驾齐驱”的又一社会焦点,受到广泛关 注。笔者在阅读大量的相关报道并认真分析后,发现作弊现象显现4个特点。一是作弊队 伍不断“壮大 由过去个别人变成了一群人。比如刚刚进行的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南 京某大学考场当即查出40多名“枪手”。类似情况在全国许多城市均有存在。二是作弊者 的心态由过去偷偷摸摸、害怕害羞变得比较坦然,似乎考试作弊并没有什
22、么不光彩的。三 是作弊手段不断出新,作弊工具变得现代化,由过去夹带“小抄”发展到“枪手”替考、利用 手机传递试题答案等。四是出现了以赚钱、盈利为目的的“职业枪手”,他们不再是打一枪 换一个地方的散兵游勇,成为一支有组织、有中介的队伍,形成了联络、接头、见面、谈 价、付钱、代考“一条龙”服务。如南京的“职业枪手公开明码标价,替考英语四级1500 元、六级2000元。为了遏制日见猖獗的考试作弊风,各地教育部门煞费苦心动了不少脑筋。比如东北大 学专门研制一种移动通信干扰器,用以干扰破坏考生手机信号。再如湖北省在武汉理工大 学等4所院校的考场中安装近200台屏蔽仪,扰乱考生利用通信工具传递考试信息。教
23、育 部则于日前专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坚决刹住高校考试作弊歪风,对作弊者严肃查处,直 至开除学籍。同时规定今年高考所有考生都要签订诚信协议书,否则不准参考。这种用硬 性规定规范诚信的做法实属罕见,是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破天荒”的。其实大学生的失信岂止于考试作弊?前段时间许多媒体频频曝光的少数大学毕业生 长期不还助学贷款。还有大学生热衷于花钱买假证用于装饰“脸面如在南京“投资”300 元就可买到一张假证书,有计算机证、英语六级证等,种类繁多,应有尽有,有求必应。 此类小广告在街头巷尾的电线杆上比比皆是,不少大四毕业生“慷慨解囊: 虽然花了点钱, 但免除了起早贪黑啃书考证的艰辛,何乐而不为呢
24、?“天之骄子如今怎么变得让社会不放心?令人忧心忡忡。考试作弊的歪风邪气虽然是 少数大学生所为,但不可等闲视之。笔者以为,作弊等失信问题说到底是浮躁心态作祟。 按理说高等学府的读书条件、学习环境相当优越,大学生应该备加珍惜,静下心来好好读 书、做学问。“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著半句空”,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耐得住 寂寞,不受诱惑。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苦读寒窗。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受来自方 方面面的物质利益、功利主义的干扰和冲击,如今许多大学生患有“浮躁病”,并没有把心 思完全用于学习,也不想学有所成,只是混张文凭而已。加之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 许多人忙着考这证、考那证,以增加求职竞
25、争的祛码。南京有的学生读4年大学居然拿到 了 10个证书,包括驾照、导游证等,为了考证就逃学,由于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过少,考试怎么能过关呢?于是便想着作弊、雇用“枪手”替考等歪门邪道。而浮躁心理又源于自身道德素质的滑坡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如此,神圣而纯洁的诚信 就成了“浮躁病”的“牺牲品”。诚信形于外而源于中,表现形式虽然是外露的,但根源于内 在的素质。所以,解决少数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关键要靠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通过健全 教育法制和考试法规,大幅度提高失信的成本和代价,使那些想作弊的大学生受到震慑, 不敢越雷池半步。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道德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全体公众包括大学生 的职业
26、道德观念,重建社会诚信体系,使他们不想做、不愿做背叛诚信的事。当然,彻底 根除考试作弊现象还需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中的后顾之忧,积极 教育和引导他们消除浮躁,静下心来做学问,扎扎实实学知识。(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我国正步入信用经济时代,诚信是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国家的 希望,是否具备诚信品质成了判定大学生是否能成为合格公民的基本准则。那么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现状如何 呢?带着这一疑问,笔者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上海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调查”课题组开展的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以访谈法。
27、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问卷389份,有效问卷367份。调查对象覆盖了上海市8所高校的学生,分布在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 相关的系列问题,如考试作弊、求职履历、就业签约、助学贷款和论文剽窃等。一、调查结果分析(一)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具体分析1 .关于考试作弊近年来,儿乎每年都有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受严厉处分的报道,不少高校都有学生因考试作弊而被勒令退学。 调查显示,大学生作弊行为还是较普遍的,有28.1%的学生表示曾经有过作弊行为;而且大学中作弊现象不仅存在 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中间,还存在于高学历的研究生中,且比例相对于本科生、大专生要高。男生作弊的比例
28、比女 生高,来自农村学生作弊的比例比城市、乡镇要低(见表1)。从访谈的结果来看,作弊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定的认同感,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弊持宽容态度,认为 判断作弊这种行为是否道德,要与考试科目、考试规模、考试性质结合起来考虑。有些作弊行为是不可容忍的、不 道德的,但有些作弊行为却是可以理解的,即在他们眼里考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作弊的,一种是不可以作弊 的。如有学生表示公共课可以作弊,专业课不可以作弊;小型考试如校内期末考试可以作弊,大型考试如高考、英 语四六级考试不可以作弊;反对不复习诚心作弊的人,赞同复习了但没把握的同学作弊;并且还认为“考试作弊是 否涉及诚信,耍看考试的目的,如果
29、考试是为了检验能力,这样的作弊是可耻的,反之,如果考试只是走走形式, 是否作弊无所谓“。表1在大学期间是否曾经作过弊 计数项选项有没有总计大专18.281.89.0学历本科28.371.783.3研究生35.764.37.7男32.667.447.3性别女23.476.652.7城市27.672.466.9生源地乡镇33.366.715.7农村23.876.217.4%总计28.171.9100.02 .关于求职就业(1)关于履历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如何能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上抢占有利的先机?多数大学毕业 生会在毕业之前尽力地充实自己的竞争实力,但也出现了少数大学毕业生通过
30、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的 现象,一些招聘会上甚至出现不同应聘者都是同一所学校学生会主席的怪现象,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 信认可度不高。调查中,问及是否会在求职履历上作假时,仅有4.9%的大学生明确表明会在自己的求职履历上作假, 有67.6%表示不会,但27.5%的同学选择了“视情况而定”,即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利益需求来决定是否作假。调查还表明,一旦学生求职受挫时,对求职履历进行“伪装”的学生比例上升到14.7%。另外,此项调查还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仅有7.9%大学生认为求职履历造假“与道德品质无关”, 即大多数学生认定“履历作假”行为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
31、;另一方面,仅有6.5%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当前应届毕业生在 求职履历上造假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品质”,折射出大学生在对于自身一些不诚信行为的发生,更多的是寻找外界的 客观因素,而不是从自身的道德品质追寻原因。表2计数是否会在自己的求职履历上作假项选项会不会视情况而定总计大专6.157.636.39.0学历本科4.668.027.383.3研究 生3.678.620.77.7男5.866.927.347.3性别女3.669.327.152.7城市4.165.830.166.9生源 地乡镇5.375.419.315.7农村6.371.422.217.4%总计4.967.627.5100.0从表2可以看
32、出,学生群体中明确表示会在求职履历上作假的比例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减少,而不会在求职履历 上作假的比例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升高。另外同作弊相似,表示会在求职履历上作假的男生比女生比例高;从生源地 来讲,农村学生比乡镇学生、乡镇学生比城市学生作假的比例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在求职履历的不诚 信行为是与激烈的就业竞争紧密相关的。拥有较高学历的研究生具有比本科生和大专生的绝对学历优势;城市学生 也往往比乡镇、农村学生找工作相对容易。(2)关于签约由于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后,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 身的利益紧密联系,加上青年自身带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等不成熟
33、因素,致使在择业时更多的是以自己利益为出发 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但这些行为一定程度上也与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品质相关。不少大学生 缺乏合同信用意识,诚信意识不强,没有将求职和签约与个人的信用品质联系起来。调查中问及“在与一个单位签 约后,有一个条件更优越的单位要招聘你,你怎样选择,寸,遵守合同、选择先签约单位的学生不到1/4,大多数学 生则陷入两难的境地,选择“视情况而定”的高达一半以上。可见大学生在涉及自身利益选择时,就会非常慎重,往 往只是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诚信才是有效的。3 .关于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是国家为缓解高校中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压力而设置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34、即在校大学生通过学 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借款学生自行提供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由于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 个人信用系统,所以未来的还款主要是建立在大学生诚信道德基础上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待助学贷款的履行态度是比较严肃的,期望通过“借债偿还”和“延期偿还”的占了绝大多数,分别占到36.5%和55.9%。在访谈过程中,大学生都对于不返还助学贷款的行为表示极大愤慨,认为助学贷 款是国家支持教育的重大举措,对于大学生而言,借债还钱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但调查也表明,明确表示“当然 不还”的有1.6%, 1.4%的学生选择“能不还则不还”,还有一些人尚未考虑是否还款。对于银行的信贷来
35、讲,只要存 在一小部分人的恶意逃债,都将给银行的整个信贷工作蒙上阴影。所以,对大学生经济信用意识的培养还须进一步 加强。4 .关于论文剽窃大学校园里近几年有一股抄袭、剽窃之风,学术腐败问题已成为一个困扰学术发展的障碍和笼罩在校园象牙塔 的阴影。调查表明,尽管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大学校园中存在的论文抄袭、剽窃的现象持否定态度,但近半数的学生 对此表示能够理解。这说明当前高校教育体制的确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少大学生并未确立严肃的学术观,掌握做学 问的方法与途径,“剪刀加浆糊”的学习方式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同。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大学生知行背离的矛盾心理。 可见,促使大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平衡是加强大学生诚
36、信道德建设的着力点。(二)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总体分析1 .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第一,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 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 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意识“强”和“很强”的学 生只占了 13.1%;认为“一般”的占68.7%;认为“不强”和“一点都不强”的占18.2%。访谈的结果也基本支持了上述结 果。第二,大学生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水平的
37、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 道德水平却予以充分肯定。调查中有76.6%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仅有3.8%的学生明确承认自己不 是诚实守信的人,有19.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完全是”诚实守信的人。这与他们对群体诚信认同度形成鲜明的反差。进一步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见表3),认为大学生诚信意识状况“一般”、“不强”和“一点也不强”的学生都有超 过70%的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可见,大学生在对于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出现了矛盾的心理。造 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他们对诚信行为的模糊认识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调查时掩盖 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是不记名的,但可
38、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表3个体认同 群体认同是不完全是不是很强100.0%强93.0%7.0%一般74.6%21.0%4.4%不强70.9%25.4%3.6%一点都不强75.0%16.7%8.3%2 .部分大学生对于诚信道德范畴认定不清在调查中,笔者对儿个选项进行了交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承认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的学生中有67.0% 认为自己是“诚信学生”,仅有3.9%的学生承认自己“不是诚实守信的人”;赞成作弊的同学中,居然有高达95.2%的 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而竟没有人承认自己是不诚信的人;表示会在履历上造假的学生中,有66.7%认为自己 是诚实守信的人,也没有人
39、承认自己是不诚信的人;而选择“会毁约”的学生中,有82.0%的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 人。可见他们所谓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也表明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什么是“诚信”认识不清。3 .大学生选择诚信同时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视情况而定,“无所谓”。如问及“你会伪装自己的履历吗”, 有27.5%的被调查者选择“视情况而定问及“如何看待履历造假现象: 40.3%的人认为是“无奈之举,但也是不诚 实的表现”,反映了被调查者的中立态度,既不肯定也不否定;问及“在与一个单位签约后,有一个条件更优越的单 位要招聘你,你怎样选择”,有52.3%的被调查者选
40、择“视情况而定”。其实他们的选择更多地是出于对自身现实利益 的考虑,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 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可见,多数学生的“诚信”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定,带有强烈的功利倾向。二、对策措施针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应该通过一定途径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改善当前不容乐观的现状。(一)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基本评价首先对于教育者来讲,应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基本评价。要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体诚信道德水平 还是比较好的,占据发展趋势的主流,并且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的“储备军”,其诚信道德水平应该也可能成为整个 社会的
41、表率。要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同诚信品质是大学生的基本品质之一,大学生中诚信品质极差的人只占 据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处在中等水平。对此教育者要发挥教育的功能,以点带面、拉动中间群体促两头,正视大 学生诚信的功利倾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让他们明白道德的诚信应该是发自内心、自愿的、不计 功利的诚信,而不是以是否“利己”作为出发点的诚信,即要把诚信作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操守、作为立人之本来 追求。教育者只有端正了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基本评价,才能真正实施诚信道德教育;而大学生只有确立了正 确的诚信道德观,才能从思想上保障个体的诚信行为。(二)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
42、成离不开大学生诚信实践,通过诚信道德实践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学校和社会可以建 立大学生诚信实践机制,设置诚信践行的模拟情境,组织大学生到一些金融机构切身体验经济信用行为。每个大学 生只有从自身做起,自觉地实践诚信行为,才能增进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信任。如曾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的华 东师范大学21世纪人才学院的学员,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并向社会作出承诺:“我们的求职履历绝不造假!我 们将用自己的诚实履历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以自己的行为重塑新世纪大学生的诚信形象。”武汉科技大学一位大 学生在自制的“诚信自检自查表”上列出了思想道德、生活学习、组织纪律等多个方面,并写下“毕业后想方设法也要 还清
43、贷款”的承诺。这种诚信道德的承诺行为既打消了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顾虑,也改变了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形象 的评价。可见,大学生诚信道德观念的确立与道德实践是分不开的,只有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检查自己的思想和 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的要求,修正不符合诚信的思想、行为,才能使自己真正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三)设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在高校中,要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设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对 于诚信品质差的学生,则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惩罚措施,如把不守信的学生记录在案,并相应进行道义和行政上的 制裁。设立学生信用档案,可从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学生开始。通过对个人诚信,如包括身
44、份证、户籍、家庭情 况、居住地、就读情况(考试、图书借阅)、助学贷款、就业情况(履历写作、合同履行)、工作单位、社会保险、 信用简史、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基本经历、学习成绩等建立类似贷款证的通用档案,由学校某一部门统一管理,供 所在院校、就业单位以及各金融机构查阅,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信用风险。(四)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 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我们认为可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其次,确定诚 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确定几项能反映大学生诚信度要素的具体项目;再次,确定
45、诚信度测评的标准,把大学 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 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 状况,进一步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五)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道德建设的重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通过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 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在培育诚信道德文化中,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和个人诚信品质的修养是相辅相成
46、的两 个方面,缺一不可。诚信制度建设是他律机制,诚信品质修养是自律机制,只有在两个机制的良性互动中,才能完 善社会诚信文化系统,才能使诚信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色。诚信制度的建设强调的是诚信他律机制, 在这种机制下,“失信”行为机会成本的付出要远远高于“守信”行为,使失信者受到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惩罚,使守 信者得到精神和物质的褒奖,促使诚信行为的良性循环。个人诚信、信用的建立,不仅需要社会舆论监督,还需要 建立一系列的诚信服务中介机构提供诚信测评、管理、监督的服务。要尽快完善和健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建立由诚 信管理系统、诚信评价系统、诚信监督系统组成的诚信监管体系,在这个体系里还可以建
47、立个人的诚信查询系统, 最终把社会建立成一个人人都讲诚信的诚信系统。参考文献:邱伟光:学校诚信道德建设的问题和方法,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第2期赵修义:构筑现代诚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2002年增刊秦璞:诚信教育五议,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第3期诚信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编者按: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发一周年之际,由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光明日报教育部、中国教育 报、中国少年报联合主办的公民道德建设征文活动评选揭晓。本报从即日起将陆续刊登部分获奖文章。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中共中央下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高校今后一段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 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在此,笔者着重谈谈当前较
48、突出的诚信问题。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 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见论语颜渊)。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 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那么,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用一句“诚信危机”来概括并不为过。一位中国银行的同志说,在某校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协议的218名97级学 生中,截至2001年11月,仅有3名学生毕业后与中行联系还贷事宜,该同志坦言,国家助学贷款迟迟难以推动, 大学生信用状况是其中一个突出因素。目前,我国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有一个不可小视的现象是,2001 年全国许多高校几乎是不约而同面临着严重的学生欠费问题。我想,除了一部分学生确实是无力负担高额的学杂费 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