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手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手法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使用的修辞手法 是通感。“歌台暖响”的“响”字是听觉的感知,“舞殿冷袖” 的“袖”字是视觉的感知,而作者在它们前面各加了一个形 容词“暖”和“冷”字,这两个形容词都是触觉的感知,所 以这里使用的通感类型分别是以触类听、以触类视。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出自唐代 杜牧的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 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缰回,檐牙 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
2、行空,不霁 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 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便用了 七种修辞手法。一是移觉(通感),描写感觉的互通与转移。 “歌”是听觉感官接受的信息;“舞”是视觉感官接受的信 息;而“冷”、“暖”却是触觉感官的信息。“歌台暖响”是 听觉转移到触觉,“舞殿冷袖”是视觉转移到触觉。三种感 觉各各不同,却巧妙地抓移在一起,诉诸听觉以感耳,取入 视觉以感目,告之触觉以感休,凭借感觉的相通,如此相互 映照,而集中作用于心以动情,收到余韵无穷的艺术效果。 二是移情,移主观感情于客观事物,使人与物融为一体。“吸
3、 响”“冷袖”中的“响”“袖”,一为声响,一为物体,与表 示温度的词语一一“暖”,“冷”的本义,没有丝毫的联系。 但是,由于作者深知宫内得幸者欢,失幸者悲,“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秦皇所在处是轻歌曼舞,充满欢乐的气氛,显 得“春光融融”;秦皇不在,之处则是停歌罢舞,笼罩着凄 苦萧条的气氛,显得“风雨凄凄”。在此鲜明的对比下,作 者赋予宫内歌舞以感情,以情遣词,把适用于主观感情的词 语一一“暖” “冷”的比喻义,巧妙地移到声响和舞袖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过的“暖响”、“冷袖”体现主观情绪,通 情达理,在景情交融中使语言产生出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三是互文,即参互为文,合而见义。“歌台暖响,春光
4、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四句,如果只照字面去分析,就会 理解为:歌台只暖不冷,舞殿只冷不暖。这就与文意相去甚 远了。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得幸者,歌台舞殿,暖响暖 袖,春光融融;失宠者,歌台舞殿,冷响冷袖,风雨凄凄。 也就是在“歌台”句中省略了 “冷”意,“舞殿”句中省略 了 “暖”意。互文见义,使文句简洁精炼,避掉重复、拖沓, 收文省意存之效。此为古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古典文学作 品中不乏其例。如木兰诗中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 床”即是。四是对比。作者选用表义上富有代表性的反义词“暖”“冷”,加强对比效果,为下文“一日之内,一官之间, 则气候不齐”提供事实依据。五是借代。如用“冷袖”代指 宫内停歌罢舞,凄苦萧条的气氛。六、七是比喻和夸张。“春 光融融”比“歌台暖响”,“风雨凄凄”比“舞殿冷袖”,比 喻中又兼有夸张的成分。通感,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将感觉转 移。这些感觉包括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 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起到使意象更 为活泼、新奇的作用,比如将视觉移用来表示听觉、将嗅觉 移用来表示视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