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工作实施方案(优秀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工作实施方案(优秀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调研工作实施方案(优秀5篇)农村调查方案篇一一、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和成效我市农村社区建设起步于20_年。20_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 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农村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农村社 区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揽子推 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案。尤其是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确立了党委 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承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 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初步形成了目标同向、 工作同步的良好格局。主要做
2、法有:第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优化村庄布局。一是着眼群众需求。倾听民意、反映民声、让民 做主、为民说话,始终把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二是切合地方实际。依据地 区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水平,以及村庄自然肌理与资源环境条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致,不搞大拆大建。三是符合发展方向。坚持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美好乡村建设无缝对接。在执行规划时,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 各项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四百工程”、城乡社区结对共建、“阳光村务”、创先争优、 “平安家园”等活动载体中设置和融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同时; 及时 完善规划,体现
3、群众需求,限度地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第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打破城乡壁垒。一方面,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着力城乡二元 结构,实行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1+12”方 案,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低保、养老、医疗并轨,就业和社保城乡一体。目 前,全市74万户籍人口已全部登记为“铜陵市居民户口”;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3.7万 张。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市场配置、 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1+8”方案的具体内容,在明晰所有权、保障收益权基础上,完善 配套政策,实行常态管理,努力从制度上限度地解
4、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目前,农村集体建 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农房测绘工作已全部结束,截至目前,累计申请房屋登记 76561余户,受理65451余户,发证2623余本。建立了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 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运作机制,防范小额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第三,坚持政策引导,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社 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攻坚。去年又专门下发了农 村社区建设“五五工程”计划,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日常运行规范化、 资产效益
5、化、服务组织多元化、村务党务公开阳光化、服务团队专业化。在资金投入方面, 几年来,市、县(区)两级结合民生工程,投入资金5200多万元,先后建成133个农村社区 服务中心。去年8月份铜陵县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单位”。同时, 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促进了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的 舒适度、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在持续加大“输血”的同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造血” 功能,积极谋划产业项目。近年来,围绕农村发展需求,谋划项目437个,总投资54亿元, 其中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50亿元。第四,坚持民主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扩大公开范围,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
6、、进行科学 论证的基础上,指导县区编制村务公开目录,除国家政策法规统一规范的内容外,把涉 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目录,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服务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 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得到 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 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 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 才能真正把社区
7、服务搞起来。(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目前的社区居委会经费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 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 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 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 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
8、社区服务组织,在有 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1万5千元基础上提高到3 万元。五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部门和街道经批准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做到权随责走, 费随事转。(三)努力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按照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文精神,结合区域实际,调整社区专 职工作者待遇,在提高月工资的基础上,可由区政府或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年终奖 励,同时,按照劳动法规定缴纳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切实解决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实际 困难,保障委员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调研方案篇五为认真贯彻区委常委(扩
9、大)会议关于贯彻省委卢展工书记在我区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 要求,区政协联合组织部、民政局等12个区直相关单位成立调研课题组,从3月13日开始, 深入民政局和兴门、宝泰、莲新等8个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建设专题调研,对社区的办公设 施、人员配备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调查。本文基于此次调研结果,对我区社区工 作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一、现状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我区从一年在中城街道开始先行试点,因地制宜, 稳步推进,社区建设卓有成效。截止目前,全区建成45个社区居委会,其中属纯居型社区 33个,村改居型社区12个。一批单位和个人荣获上级各类表彰,区
10、社区志愿者协会、东城 街道社兴社区居委会分别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社区志愿者协会先进单位”和“万家社区 图书援建活动学习型社区先进单位”,中城街道被评为“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东城北 龙社区居委会被评为“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东城松涛、南城兴晖等10个社区被评为“龙 岩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两位同志分别荣获“全国先进社区工作者”称号和“全国优秀社 区志愿者”称号,一位同志荣获“省先进社区工作者”称号。目前,中城街道正积极创建“全 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和南城街道溪南社区居委会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称号。二、主要做法1、领导重视,打牢社区建设基础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社区建设摆上重要议
11、事日程,区委常委会、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多次 召开会议,研究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街道、 社区,调研解决社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社区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福 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的意见、新罗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工作职责和制度等 文件;成立了由区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各 街道也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抓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 层层推进的领导管理机制。各社区还吸纳了驻区单位领导加入社区建设工作小组,共商社区 建设发展大计;建立了社区建设考评机制,把社区建设工作列入相关部门、街
12、道目标考核管 理,建立了严格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全区上下形成了区委、区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 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居民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和运行机制。2、认真组织,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原有居民区规模小、设置不合理、资源分割等问题,本着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资源 配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对原居委会进行了重组调整,建立了新的社区居委会, 逐步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层”,社区成员代表会议为“决策层”,社区居委会为“执 行层”的新型社区组织体系。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一大批年纪轻、有文化、懂管理、 有奉献精神的社区工作者充实到社区组织。目前,全
13、区社区书记、主任的平均年龄47.97 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81. 01%,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3、加强管理,提高社区干部整体素质一是完善社区各项制度。在各社区建立健全了社区议事、社区主任、副主任职责、居务公开, 居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加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力度,广泛开展居务公开,总结推广凤凰社 区、北龙社区民主评议制度,全区社区居委会干部民主评议合格率达到96虬 二是做好社区 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内容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每年均对社区主干进行一次培 训,从理论和能力上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社区居委会的整体效能。三是提高社区 干部待遇。从一年2月起,我区将社区主干的工资提
14、高到700元,一般委员每人每月享受财 政性生活补贴提高到500元,大大调动了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四是积极组建社区兼职志 愿者队伍。按照“自愿、规范、长期”的原则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目前基本形成了以青年 志愿者、巾帼志愿者、老党员志愿者等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在服务项目上,初步形成了社 区教育、社区精神文明宣传、社区维权等“十大服务项目”和科普培训、居校共建、创卫宣 传等服务内容。现全区共有社区志愿者组织62支,专职人数495人,兼职人数10239人, 注册志愿者620人,占社区总人口的5%。4、多方投入,加大社区居委会硬件建设积极采取“五个一部分”的筹资办法完善社区工作条件:即市财政、市社区办
15、解决一部分, 区财政解决一部分,街道财政解决一部分,辖区单位赞助一部分,社区投入一部分。多年来, 区、街道两级财政都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从市、区财政、街道、社 区自筹及其他渠道共投入社区建设经费1000多万元,用于改善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社区活 动场所、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等。各社区居委会也采用购置、调整、更换、改建等形式,使社 区用房和服务用房的面貌得到改善。目前,全区45个社区用房平均面积达到240平方米, 达到省示范社区标准用房100平方米以上有33个,占73%O社区居委会的服务站、警务室、 文化阅览室、社区活动室等样样俱全,社区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5、强化服务,推进社
16、区建设不断发展一是加快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至目前,我区已成立了各级社区服务中心 (站)47个,各类服务设施6413个(不完全统计),其中社区服务中心(站)区级1个、街 道级4个,社区级42个;青少年教育站61个,托幼机构166个,托老机构8个,餐饮服务 网点1164个,商业零售网点2294个,维修服务网点472个,咨询服务站75个,其它服务 设施24个。同时抓好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劳动保障服务,积极建设一批社区劳动保障平台。 截止一年度,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登记造册的下岗失业人员共有4963人,为城区下岗、离 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机会4070人;二是推进社区医疗卫生建设。目前已有2
17、6个社区居 委会合建了 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投入使用。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三为主”方针, 建立了 “街道-居委会计生专干-计生小组长”等三级计生服务网络;三是扶持社区文化。各 社区都十分重视文体活动队伍建设,积极组建诸如夕阳红文艺宣传、腰鼓、棋牌、舞蹈等队 伍。一些社区已经培养出一批专业表演队伍,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常年活跃在社区 里。各社区还充分利用板报、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对社区成员的思想政治、科学文 化、法制宣传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东城街道开展“温馨社区”,南 城街道开展“学习型社区”,中城街道开展“诚信社区”,西城街道开展“文化社区”等;四 是推
18、进社区平安建设。充分依靠社区基层组织,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治安队伍综合治理网 络。规范社区警务室建设,各社区实现了 “一区一警”,设立了 “社区警务室二大力推进平 安社区建设,努力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使居民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区成立的 社区义务巡逻队达30支。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组织管理体制问题一是社区组织领导体制不完善。按照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的规定,社区建 设实行的是以街道管理为主的组织领导体制。目前社区建设中办公场所规划实施、建设资金 筹措、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建等问题,仅仅依靠街道和社区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二是共建共享机制难实行。目前,社区辖区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
19、位、各类医院、学校 的服务及设施和闲置资源共建共享,听任所在单位领导意愿,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难以全面做到共建共享。公安、计生、劳动等网络资源自成一体,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 三是社区组织管理职能行政化。社区组织管理一直实行的是居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党支部 “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机构设置,履行的是偏重管理的“准行政机关”工作模式和以完 成街道布置任务为主的“被动式”工作方式。除居委会以外,其它社会团体和中介性社会组 织不仅数量有限,发育不足,而且缺乏专业性和自主性,没有形成社区特色。社区居委会除 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日常工作外,还要承担街道、政府机关单位或部门交办的各 种名目繁
20、多的行政性任务。居委会实际上成为一级准行政组织,使得其根本无法履行法律赋 予的自治功能。诸如向居民收取城镇义务兵优待金,涉及面广,征收难度大,大多数社区居 委会仅完成任务的三份之一。居委会普遍反映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2、办公场所保障问题目前,还有12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达不到省定社区办公用房标准,其中6个无办公场所,6个办公场所面积达不到省定社区办公用房标准。一是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没有同步规划建设。城建规划部门编制城市规划时,对新开发的小区 没有预留社区居委会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用地,造成“无地”建设问题突出,如南城莲东小 区和西陂龙岩大道、龙腾路沿线新开发的小区等。二是相关文件内容不明确。市
21、规划局关于规范城市社区服务用房规划审批管理的通知(龙 政规一)147号)文件规定,从一年开始,各开发小区按5万平方米以下的预留3肌5万 平方米以上的预留2%作为社区服务用房,但由于该文件没有明确执行主体,这些要求都未 能得到落实,部分新开发小区预留的社区服务用房包括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相当一部分小 区把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简单地用物业服务机构用房替代,居委会办公场所被排除在外,造成 社区居委会“无址办公”的问题普遍存在。如南城街道清泉社区居委会(所辖恒宝豪庭小区)、 中城街道北关社区居委会(所辖阳光翠庭小区)等6个社区办公场所面积达不到省定社区办 公活动用房标准。三是社区办公用房审批手续难办。全区
22、12个达不到省定社区办公用房标准的社区居委会, 其中6个社区居委会有现成的土地可供新建办公活动场所,却无法取得城市规划和用地审批 手续。如:东城街道永兴社区居委会,在龙岩第二医院附近铁路边有一块160平方米的空闲 安置地,可兴建居委会办公用房,但规划部门至今未审批同意。东城街道东宝社区居委会在 老火车站附近有一块2亩地可建设居委会办公用房,规划部门已经批准,但用地指标至今无 法办理;西城街道莲新社区有一块尚未开发的空地,规划部门也划出了社区居委会办公地址 蓝线图,并办理了选址意见书,但在用地审批时无法办理红线图;中城街道北关居委会新建 办公用房仅办理审批手续就用了 30多万元,因无后续资金,只
23、好搁置停建。3、经费保障问题一是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资金严重短缺。一年以来,市、区、街道和社区建设中虽已投入1000 多万元,但年均投入仅130多万元,供需矛盾相当突出。按目前的规定,新建一个社区办公 活动场所,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分别需交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60元、人防易地建设费28 元,所占的建筑成本比例大。目前全区纯居型的社区居委会达33个,占73%。这些居委会 居财收入匮乏,仅依靠市财政对一个新建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补助10万元,根本没有能力 解决办公场所建设问题。二是社区干部财政性生活补贴偏低。根据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规定:社区 居委会成员的待遇,其主任、副主任的财政性生活补贴原则
24、上不低于区(市、县)当年最低 工资标准的150%;专职委员不低于区(市、县)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130%”,按一年最新调 整的新罗区最低工资570元/月标准计算,我区社区居委会成员享受财政性生活补贴社区主 干应为855元/月;一般委员741元/月。但目前社区居委会主干每人每月享受财政性生活补 贴为700元;一般委员每人每月享受财政性生活补贴为500元。与纲要要求比,还有一 定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社区办公经费不足问题。根据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要求,各职能部门 要求社区居委会协助办理本部门业务的,要求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这些要求不能得到完
25、全落实,增加了社区工作,也就加大了社区办公经费压力。目前,我区 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主要是按照省财政厅的规定每年下拨补助5000人以上的社区居 委会的办公经费1万元,5000人以下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8000元。这样的标准远远无 法满足我区33个纯居型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要求。四、建议1、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组织管理体制一是创新组织领导体制。组织领导体制是从根本上保障社区建设的领导和管理的最重要机制。 进一步完善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领导,明确市、区两级组织部门和民政部门牵头, 相关职能部门配合,街道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管理、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 领导组织体制和工作体制。针
26、对社区用房建设、文化、环境、治安、卫生等等分属于政府各 个职能部门,民政部门牵头的职能不能落实的现状,建议设立市和区两级社区建设管理局一 类的政府机构,统一行使社区建设规划、建设、管理、检查、指导、协调职能,对社区建设 工作进行全面推进。二是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驻区单位参与城市社区建设管理 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驻区单位自觉遵守、积极参与、热情支持所在社区的社区建设管理, 主要包括驻区单位的文化、体育、科研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实行无偿或低偿服务;积极参 与社区换届选举,参加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配合社区做好计划生育、治安管理工作,支 持社区的公益事业建设,参加社区组织的
27、志愿者队伍和志愿者活动。社区辖区内各级党政机 关、驻军、大中小学校、厂矿企业、社会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要积极支持所在地社区的工作, 参加所在地社区的活动,要主动与社区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帮助解决社区工作中的各种实际 困难。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参与,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驻区各单位要将闲置资源无偿或低 价提供给社区作为办公、服务和活动场所,要将单位的服务及活动设施无偿向社区居民开放, 实现资源共享、事务共办、文明共建。打破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分别建立信息网络体制, 建议建立市、区各部门共享网络信息平台,减少和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三是先行先试,完善社区功能。按照省、市的部署,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示范
28、单位活动, 在城区每个街道抓好2个社区试点,拓展社区建设内容,提高和谐社区建设水平。建议市 委、市政府出台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意见。任何级别的部门、单位,凡拟将其组织机构、 社区挂牌、考核评比、办班培训、专项调查、报刊征订等事项以及社区职能以外工作进社区 的,应持上级有关文件和具体实施意见,向所在区社区办提出书面申请,报区委、区政府批 准后,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委托给社区。未按要求申报审批的,社区有权拒绝 或不执行。理顺市、区、街道、社区之间的关系,增强区和街道在管理区域性公益事业、公 共事务以及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统筹协调能力。社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 政府职能部门不能把
29、社区居委会当成自己的“下属单位”,层层向下压任务,坚决杜绝社区 行政化。建议落实区委已经制定的政策,城市义务兵优待金由区财政统筹,减轻社区工作压 力。2、切实保障社区办公活动场所一是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同步规划建设。根据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及福建省委办公厅 关于推进海峡西岸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建议市政府牵头组织市规划、土 地、民政以及新罗区政府部门,按照社区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区划以及“布点合理、选址适 当、设置集中”的要求,尽快编制出台龙岩中心城市社区办公用房规划建设的政策性意见, 力争居住区的规划与社区居委会设置规划同步进行,确保居委会办公用房有地选址,有地建 设,尽快解决“无址办
30、公”以及面积达不到省定标准的居委会办公用房问题。同时提前规划 预留即将新成立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地块(近期急需新建华莲、龙腾、东肖开发区等14 个社区居委会,详见表三)。按照“五个一”(即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卫生服务站、一个 警务室、一个文化阅览室、一个体育健身场所)以及预留一定的停车场标准来规划建设,独 立建设,占地面积不少于1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以上。二是明确责任,建立社区办公用房保障机制。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帮助协调规划、土地、 建设、房管、民政等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民政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等 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
31、管理工作 的意见(民发1 一) 275号)以及福建省城市建设纲要、福建省委办公厅关于推进海 峡西岸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加强对土地竞拍、小区规划、工程建设、商品房 预(销)售、竣工验收备案及权属办证等环节的协调控制,确保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规划建设、 配套到位。三是简化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用地手续,减免费用。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本身是城市公共设施, 服务于市民,现再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人防易地建设费等费用,本身就是加重当地社 区居委会的负担。因此建议市规划、土地等部门简化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建设各项审批手续, 并且减免相关审批费用。3、增加投入,确保社区各项经费一是建立社区建设发展基金,保障建设
32、社区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应将 社区建设与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和支持,建议每年从市、区财 政预算中各安排300万元,建立社区建设发展基金,制定具体的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社区服 务等费用支出规定,从根本上保障新建、改扩建社区办公用房,以及社区社会服务费用。与 此同时,要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推进海峡西岸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社区公共服 务设施的规划和配置。对零星开发住宅区,开发商可按建设面积2-5%的标准折算缴纳社区 配套用房经费,专项用于建设或购买社区配套用房”规定,建议市政府明确对新开发的住宅 区,开发商按建设面积的5%的标准折算,向新罗区政府缴纳社区配
33、套用房经费,专项用于 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建设。二是兑现并提高社区干部财政性生活补贴。根据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规定, 参照一年最新调整的新罗区最低工资月标准,今年尽早兑现省要求的社区干部财政性生活补 贴社区主干应为855元/月、一般委员741元/月。明年逐步提高,以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 极性。三是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确保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 如确需社区居委会承担或配合的工作事项,由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把关,通过街 道办事处统一安排,并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对于超出居 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职责范围,而必须由居委会协助的工
34、作,要按照有偿服务的原则, 由相关部门解决相应的经费或人员,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四是建议适当提高纯居型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补助标准。上面内容就是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调研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 考作用。创新公开形式,探索实践村务公开“6+4”工作法,统一财务审批和公开程序,做到常规性 工作按季公开,固定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真正让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全过 程。同时,建立公开承诺制度,明确办事时限和质量,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决 策过程。坚持民主管理,对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统一部署、适时检查,确保村 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二、我市新型农村社
35、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认识基本到位,但观念转变不够。部门、县区、乡村、农民对要不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思想是较为统一的,但在具体推进中,一些干部对“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理解不深,习惯 于凭老经验办事,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推进,有以“物”代“人”的现象;部分群众对 “谁来建新型农村社区”有片面认识,存在“等、靠、要”思想,参与积极性不高;少数部 门和干部对“怎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把握不准,特别是对如何与美好乡村建设相衔接研究 不深,忽视乡土文化,以城市规划建设的思维建设农村。此外,受客观条件和经济条件影响, 还有少数基层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自我减压、降低标准。二是规划比较齐全,但具体落实
36、不够。主要原因:一是突出单个农村社区功能而忽视区域及 区域间的整合。比如,就单个农村社区的规划来看,有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甚至是应有 尽有,但从整个区域来看,彼此间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社区间未能形成 彼此呼应、相互补位的有效体系。二是少数规划设计缺乏论证,未能充分考虑农村群众的生 产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地方产业承载能力和实际财力,客观上使基层干部和群众 在具体落实中产生抵触情绪。三是由于农村村庄人口少、分布散,且人口素质与城市相比有 一定差距,以中老年居多,这些也增加了规划落实的难度。三是措施相对有力,但顶层设计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
37、意义重大。若干年前,李克强同志在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就曾对相关问题有所阐 述。就现实而言,一方面,从市级及市级以下层面,各级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十分 有力,比如在推进城乡保障方面实行同城同待遇、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等 措施,都有力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仍是以“地域性”、“行业化” 的特征为主,未能实现更大领域和更高层次的衔接。许多工作仍停留在“单兵推进”层面, 需要进一步总结探索。四是合力已经形成,但要素保障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两大经济要素:一是资金;二是 土地。从资金方面来看,一是政府投入相对不足。近两年全市投入“农林水”的资金达6.8 亿元
38、,但投入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农技推广、农资补贴等刚性需求上,投入农村综合改革 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份额较小。二是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_年全市144个行政村,无 经营收益的有56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下的有53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只有 35个,仅占25%,难以支撑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维护。三是社会自愿投入有限。由于缺乏有 效的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不高,资金投入未能实现多元化。从土地方 面来看,农村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多、指标少;少数农户小农意识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不平 衡,局部地区成片流转难度大,影响人口集聚、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的延伸,给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带来了困扰。三
39、、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第一,突出规划先行,构建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联动。以县区 规划、产业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为依据,做到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 利用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打通城 乡之间、农村社区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社区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 和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效组合和多向流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条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使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既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又与未来的区域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同时,
40、结合村 庄历史沿革、村民居住习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稳妥有效进行合 村并点,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效益。三是坚持创新模式、量力而行。将新型农 村社区建设与当前绿化提升、“三线三边两小”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 把农村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布点、重点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同时,针对村庄不同特 点,采取针对性办法。比如,对具有较好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有一定建设规模和基础 设施相对配套,周边用地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亮点;对规模小、 人口少或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必须整体拆迁的村庄,进行拆迁新建;对配套设 施不完善,但需要保
41、留的村庄,进行旧村整治、改造提升;对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古建筑、 古民居)和自然景观,需要保护的村庄,进行特色保护。第二,突出政策引领,建立多元扶持保障的新体系。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以全面深化改 革为契机,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增加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拓展农村用地空间。另一 方面,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相邻滚动、合村并点、集中连片的方式,充分整合原有建设用地、 空闲地和废弃地,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一方 面,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实行“五个一点”,即:通过市、县、乡各级财政安排一点, 积极向上争取一点,整合政府资源筹集一点,共建单位协调帮扶一点,发动社会力
42、量捐助一 点,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提 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比。三是深化配套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户籍 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真正 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医疗、科教文体等方面的权利。第三,突出产业支撑,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一是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以铜陵国家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科技投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产业化为目的的创新模式,不断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加快形成 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
43、体系。二是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按照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生姜、凤丹等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规模小、集聚效应 弱、加工企业少、产业带动力不强、销售平台单一、市场开拓不够等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 原则和科学发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品牌效应,努 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三是在规模生产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 产业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产 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及时兑现奖扶政策,加大
44、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合 作经营能力,引导帮助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第四,突出配套建设,增强农村社区服务的新功能。一是提升农村社区服务供给平台。一方 面,注重硬件的提升,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 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以完善医疗计 生、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的服务项目为重点,加快提升已建 成的集“五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场所”配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使各类公共服务 真正“落户”农村、“扎根”农村。二是拓展农村社区服务供给网络。按照科学规划、分步 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村、镇、县(区)一体的社区
45、服务供给网络。借鉴城市社区的经验做 法,发展壮大各类农村社区非盈利型社会组织,对市场和政府职能进行补充。推进政府购买 社会服务工作,协调社保、卫生、公安、民政、文化等有关职能部门根据自身职责搞好相应 服务的延伸和覆盖,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减轻社区事务负担。三是创新农村社区服务供给模 式。一方面,不断提升政府或社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层次和覆盖范围。比如均衡教育向 农村区域的进一步延伸和覆盖。另一方面,探索政府采取委托、补贴、购买等方式,鼓励其 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提高服务效率。可以预见的是,当政府、企业、非营利组 织和公民社会都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之中,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被打破时,从单
46、一向度的 自上而下的管治,转向平等互动、彼此合作、相互协商的多元关系,农村社区服务质量和水 平必然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题中之 义。第五,突出基层民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 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由原党总支书记或从合村并点的村(居)党支部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社 区党组织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党员重新组合,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产业和行业 支部,探索实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党支部设置模式。拉长基层党支部服务产 业和行业的链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 加强居民自
47、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根据新的形势与任务,创新民主选举、民主管理、 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党组 织议事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居民公约和社区各类专项 工作制度,探索开展政府性工作、行政性任务由居民自治组织去完成,从制度上保证社区管 理工作有序开展、居民权益得到保障。第六,突出工作实效,健全各方协调联动的新机制。一是加强领导力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重要工 作日程,推动领导力量从过去的重城市、轻农村转变为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切实发挥指导、 协调和督导作用,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
48、设有序推进。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总结美好乡村村企合作共建机制的经验,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 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采取捐资捐物、献智献力等形式,开展帮扶和互助活 动,形成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支持配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 围。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对各县区及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核 范围,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同时加强日常督促检查,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通报 工作进展情况,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扎实开展,走在全省前列。调研方案格式参考篇二调研方案单位(姓名)一、调研题目:二、调研目的:三、调研提纲2. 1四、调研时间:2009
49、年月日月日 五、调研形式:六、调研步骤:1、七、参加调研人员:八、经费预算二。调研方法:第一类按选择调查对象来划分,有全面普查、重点调查、随机抽样、非随 机抽样等;第二类是按调查对象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来划分,有访问法、答卷法、电话调查、实际痕迹测 量法、行为记录法、观察法、实验法。社区调研方案篇三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心在社区、力量源泉在社区、 成效体现在社区。为了进一步贯彻区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会议”相关工作要求,区政协专题调研组对我区社区建设情况进 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建设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税源经 济是全区事业的生命线,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