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430904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浅谈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 本文关键词:浅谈,核算,理论基础,体系,SNA浅谈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 本文简介:浅谈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关键词】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摘要】在我国SNA核算体系的建立,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理论基础发生转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劳动价值论是否失去了在我国的基础理论地位,通过时几种代表性观点的评析,可以看出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发展的或扩展了浅谈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 本文内容:浅谈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关键词】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摘要】在我国SNA核算体系

2、的建立,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理论基础发生转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劳动价值论是否失去了在我国的基础理论地位,通过时几种代表性观点的评析,可以看出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发展的或扩展了的劳动价值论,SNA核算制度的合理性并非肯定就能说明多元要素价值论是正确的。一、问题的提出为了全面反映第一、二、三产业的总成果和总水平,便于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作经济比较,以及反映产业结构状况及改变趋势,从上世纪80年头中期起先,我国渐渐放弃了原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纳的与社会总产值指标相联系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简称MPS核算体系,改用与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相联系的国民经济账户核算体系,简称SNA核算体系。国民生产总值指标

3、和社会总产值指标相比,其主要优点在于:(1)它只计算了最终产品的价值(或各种产品的增加值),而没有计人中间产品的价值,因而在它里面不包含重复计算的部分,而社会总产值指标把中间产品的价值作了重复计算;(2)它不仅计人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而且计人了全部服务部门的增加值,因而反映了现代产业结构的改变,反映了教化科学技术、金融等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由于有这两个优点,国民生产总值被认为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水平和整体实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所以从MPS核算体系向SNA核算体系的转变,是我国经济核算领域的一次重要

4、实践创新和理论突破。但是,在我国SNA核算体系的建立,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理论基础发生转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劳动价值论失去了在我国的基础理论地位?是否要用西方经济学的多元价值论或要素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的指导地位,重建价值理论体系?SNA核算体系能否在劳动价值论的范围内得到释解?这些问题在理论界产生了不同看法和争辩。本文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指责指正。编辑整理。作文三、SNA核算体系能够在劳动价值论框架内得到释解笔者认为,要说明劳动价值论作为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在理论上须要说明如下两个问题:(一)第三产业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是否创建价值SNA体系拓宽了生产性劳动的范围,它不但包括物质生

5、产部门创建的价值,而且还包括服务行业、第三产业创建的价值,而服务行业、第三产业是不是生产部门,其劳动是否创建价值?假如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把实践中的SNA制度与劳动价值论对立起来。钱伯海教授曾指出,几十年来,在推行MPS核算制度的国家,包括中国和前苏联等国在内,一方面批判服务生产,另一方面又模模糊糊地把大量服务部门的活动成果,作为产值计算到物质生产部门的成果中,以致造成了这样的后果:一方面将各种工业生产的服务支出列人生产成本,使各种服务部门(广告、旅游、医疗、教化、养路等)服务活动成果计算到工业总产值中;另一方面在扣除物耗以计算工业净产值时,却按统计制度规定只扣除生产耗用原材料、协助材料和折旧

6、,对于各种服务支出,规定不能减去,都保留在工业净产值中。农业和建筑部门也不例外。针对这种冲突和混乱状况,钱教授说:“把各色各样的服务产值算作工农业产值、建筑业产值,变成张冠李戴,这好吗?当然不好!远不照实事求是,把服务作为生产,干脆计算各类服务产值会更好。”他又说:“坚持物质生产MPS体系,虽然理论上确认物质生产是生产,否定各种服务是生产,但事实上又对各种服务活动计算产值,相互冲突,名不符实。这进一步表明,仅仅承认物质生产是不够的,必需包括服务,才能消退冲突。作文统计领域实行SNA制度,须要拓展生产性劳动的范围,把服务行业纳入创建价值的生产性劳动之列。经过多年的探讨争鸣,理论界在此问题上基本形

7、成一样的看法,即生产劳动应是在物质生产领域或非物质生产领域以物质产品、服务或精神产品形式为社会创建的具有国民经济统计意义的社会有效劳动。_工人、老师、医生、营业员、演员、作家、军警、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科技工作者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的范围及劳动产品的种类会随着社会分工的加深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断扩展。我们不能把是否创建出物质产品作为划分生产性劳动的依据。粮食、衣物、住房总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在今日的社会中,彩电、冰箱、空调、轿车、文体消遣甚至出国旅游、心理询问都进人到了人们正常生活消费品的范围。很难设想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仅仅通过一些物质产品甚至简洁的衣食住行就能健康地再生产出其劳动力

8、。我们必需承认,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教化、消遣等等很多非物质属性的服务和产品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来讲,越来越具有像粮食、衣物、住房一样的消费必需品属性。社会需求及消费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因此生产劳动的范围也就必定相应扩大。全部供应这些满意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都是创建价值的。生产劳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范围、划分标准今日不同于昨天,明天不会等同于现在。第三产业作为不断发展的新兴的产业部门,不但创建运用价值量,而且创建社会价值量的观点越来越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二)SNA体系中的总量经济指标一国民生产总值是物量指标还是价值量指标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

9、展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成倍增长,而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却在大大缩小,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力数量,无论是相对量还是肯定量都在减小。根据劳动价值论,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运用价值量就越多,而生产单位商品所须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在社会活劳动投人量不增加甚至削减的状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否只会增加社会运用价值总量,而不能增加社会价值总量?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按肯定比例增长,是运用价值量的增长还是价值量的增长?假如是价值量的增长,增加的价值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有些学者把它比方为

10、马克思经济学的“不解之谜”。其实,这个问题,并非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和不足,也非劳动价值论与现实经济生活实践的巨大反差和冲突,“价值总量之谜”是能够在劳动价值论框架内得到说明和说明的。因为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劳动创建的价值在社会价值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大。谷书堂教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指出:“在生产过程之外开发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科技工作者,虽然置身于生产过程之外,但他们的工作事实上也是生产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要通过出卖专利后把他们在财宝和价值的创建作用才能都发挥出来,而这一部分劳动应当折合成若干倍的简洁劳动。这样一来,财宝的增加和价值的增加便会一样起来。

11、就企业而言,通过采纳新的生产技术、加强生产管理提高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能够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不但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或利润,而且会增加社会价值总量,这一新增加的价值量并不是由于干脆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工人付出的劳动量的增加,而是由于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而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缘由主要来自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生产技术的不断采纳。所以,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转化为现实生产率的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由科学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劳动者创建的超过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剩余价值。那种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会增加运用价值,不会增加社会价值总量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12、。有人把超额剩余价值看成是一种“虚假”的社会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人的劳动创建的,用货币形式表现的,并且要计人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是实实在在的价值,怎么能说是“虚假”的呢?还有人认为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由其它企业工人创建的剩余价值转化过来的。假如认为超额剩余价值只仅仅是安排的结果,那么一旦当全部的资本家都通过采纳新的生产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时,这种相对剩余价值该是通过怎样的安排而产生的呢?事实上,超额剩余价值只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特别形式,他们都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所不同的是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资本家都能获得的一种剩余价值。马克思说:“

13、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同理,超额剩余价值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也成正比,企业劳动生产率越高,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个别企业通过提高其劳动生产率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不仅使单位时间生产的运用价值量增加,而且增加了价值量,从而使社会价值总量增加,用货币表现的商品价格总量也会增加。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定会反映这一增加了的新价值量。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商品价值及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关系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说明生产商品所须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削减,单位时间内供应的运用价值量会以相同的幅度增加,而凝聚在每一商品中的物化劳动量和活劳动量会以相同幅度削减,商品的价值量会以相同的比例下降

14、。而社会价值总量不会因此而削减,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同一劳动量所推动的生产资料量增加了,或者说用更少的活劳动就可以运用更多的物化劳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和技术构成不断提高,物质生产部门中的活劳动量会不断削减,在商品的价值构成中,物化劳动所占的份额和比重越来越多,而活劳动的份额和比重相对削减。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结底是活劳动的节约。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会有更多的劳动力退出物质生产部门而进入非物质生产领域。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的特点正好说明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73%左右来自第三产业部门。第三产业日益成为社会价值创建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劳

15、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物质生产部门供应的物质产品的价值及价格下降的同时,社会享受到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供应的劳务产品的量却越来越多,劳务产品的价值量在社会产品价值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便会不断增加。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产业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业部门,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小,恰恰能够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经济统计资料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科技贡献率已达60%到80%,这就清晰地表明,在价值创建中,科技工作者的劳动作为更困难的劳动,其创建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假如我们把“劳动”仅仅规范为物质生产工人的劳动,不但与社会经

16、济发展的现实不相符合,而且也难以说明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价值的创建和来源问题,也就不行避开地把国民生产总值看作是衡量财宝量增长的指标而非价值量指标,用劳动财宝论代替劳动价值论。采纳国民生产总值这一衡量社会价值总量变动的重要指标,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创建的价值量,也包括了非物质生产部门形成的价值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当年国民生产总值按肯定比例增长,就不仅仅表明物质财宝量的增长,它还是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使社会价值量不断增长引起的社会商品价格总量不断增加的结果。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