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docx(2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目 录前 言 1第一部分 建设背景 3一、发展趋势3二、发展现状6三、面临挑战9第二部分 总体思路 12一、指导思想12二、发展原则12三、愿景目标13四、总体架构设计16(一)总体框架 16(二)业务架构 19(三)应用架构 20(四)数据架构 21(五)基础设施架构 23(六)安全架构 24(七)标准规范体系 28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30一、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30(一)城市通信网络 30(二)物联网 31I(三) 政务外网 32(四) 政务云、数据中心33(五) 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35二、整合建设城市数字平台36(一) 城市大数据资源平台36(二) 视频
2、资源共享平台39(三) 时空信息云平台 40(四) 城市物联网平台 42(五) 人工智能平台 43(六) 区块链平台 44三、全面提升数据治理能力45四、开展领域综合应用建设47(一) 城市治理领域 47(二) 政务服务领域 69(三) 公共服务领域 71(四) 产业经济领域 81五、打造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96第四部分 推进阶段与实施路径 100一、推进阶段100二、实施路径101第五部分 智慧城市整体运营体系 108一、建设模式108II(一)政府自建自营 108(二)政企共建运营 109(三)企业自建自营 109二、运营模式110第六部分 保障措施 113一、加强组织协同113二、完善制
3、度规范114三、加强资金保障115四、强化人才支撑115五、积极宣传引导116六、强化安全意识117III前 言党的十九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提出对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明确指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 到智慧化, 让城市更“ 聪明” 一些、更智慧一些, 是推动城市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20年 11 月, 习近平总 书记亲临江苏视察, 充分肯定江苏工作, 擘画江苏未来发展, 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 在服务全 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 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 走在前列”新的重大使命。这是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总纲领、总命 题、
4、总要求, 是谋划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引和根本行动遵循。市底蕴和资源禀赋,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给无锡带来了前 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 强富美高” 的战略蓝图正逐步变成现实图 景, 正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名城、具有 国际美誉度的生态宜居名城、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交通枢纽名城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山水文旅名城”, 勇做全省“ 争当表率、争 做示范、走在前列” 的排头兵。在此背景下, 无锡市适时启动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为 勇做全省“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的排头兵、打造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先行示范区, 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经过充分调研, 并借鉴优秀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
5、先进经验 , 编制完成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 全面阐述了无锡 市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 1重点工程等内容,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将作为新型智 慧城市建设运营的规范性和指导性文件。2第一部分 建设背景一、发展趋势(一)新时代赋予智慧城市丰富内涵党中央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指示。 2016 年4月, 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组织召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 际协调工作组第一次会议, 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更加注 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安全可控的要求,新 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将城市居民感受、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 福感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
6、多次提出对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明确指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 再到智慧化, 让城市更“ 聪明” 一些、更智慧一些, 是推动城市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 二者相辅相成、互 为依托。 2020年 11 月20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上强调, “ 要促进新技术传播和运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经济治理, 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中方将推动制定智慧城市指导原则, 倡议各方分享数字技术抗 疫和恢复经济的经验, 倡导优化数字营商环境, 释放数字经济 潜力” 。智慧城市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能力基石, 成为数字
7、经济 发展的主要载体 。 与此同时, 新基建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国家 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政策及会议精神不断加码, 基于新一代信息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3的重要基础, 以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政务服务、政府管理、民生 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创新应用。(二)新愿景牵引智慧城市创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型智慧城市建 设的本质要求。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以人民的现实需求为牵 引, 尊重民意、用好民智, 鼓励市民发挥其主体意识, 把更多 精力放在满足市民的需求上,实现市民生活便利、提高生活质量, 把科技手段和人的幸福感充分结合起来, 坚持需求牵引、效果 为先
8、, 注重用户体验, 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 导向, 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推动公共服 务兼顾个性需求, 实现服务的便捷化精准化供给, 持续增强无 锡人民获得感, 持续提升无锡人民幸福感。(三)新技术驱动智慧城市融合突破当前,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5G、云计算、大数 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加速突破应用, 深入到各行 业生产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城市 建设的深度融合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趋势, 为城市基 础设施、政务服务、
9、政府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各领域 的智慧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需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的机遇,大力发展并创新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4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将新技术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 以信息化 为引领, 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协同和演进提供新的动力。需紧跟时代潮流, 大力发展并逐步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社会民生等业务 需求进行有机融合, 推动 “5G+ 工业互联网”“AI+公共安全”“大 数据+城市治理”“ 物联网+智慧交通” 等具有无锡特色的应用 场景建设, 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城市治理更精细、民生服务 更贴心。(四)新模式支撑智慧城
10、市建设运营新型智慧城市进入了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 同创新的发展阶段, 更加关注数据治理、统筹建设、综合运营。 一方面, 城市累积的政务数据、互联网数据、时空数据等数据 资产日益成为城市的重要资产,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需重点关 注数据治理, 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另一方面, 为避免系统孤 岛、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出现,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统筹规划, 综合协调各方建设力量, 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形成多渠道资金参与的智慧城市多元投资、联合运营发展格局。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方面, 将持续探索通过创新投融资、 项目管理、服务外包和商业运营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模式, 选 取具备一定经济效
11、益、不涉及政府信息安全、需要长效化运营 的服务项目作为智慧城市民营资本开放试点, 为民营资本积极 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制度环境, 助力推进新型智慧5城市的建设运营模式创新。二、 发展现状(一)信息基础日趋完善,支撑能力稳步提升全市基础网络、政务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本地信息资源累积也具备一定基础。无锡市率先建成国内高标 准全光网城市、首个IPv6规模商用网络, 到2019年底, 全市光 纤宽带用户规模达到956.33 万户,城域网出口带宽6.3T, 4G基 站累计达到42841个, 已建成5G基站超3000个, 5G基站覆盖密 度全省领先, “5G上下行吞吐率”“5G终端接
12、入成功率” 等关键指 标全国领先, 建设全国首个5G机场, 部署全球首个连续覆盖的 高铁5G 网络。实现了NB-IoT 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 成为全国首 个物联网覆盖全域的地级市、首个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 级市。 数据资源初步实现汇聚与共享, 建成城市大数据中心, 到2020年 11月底, 全市数据汇聚总量为 180亿条, 数据输出总量 为 129.6亿条, 构建形成了人口库、法人库、自然资源库、信用 库和电子证照库等五大基础数据库, 为无锡智慧城市建设奠定 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二)城市治理有序推进,智慧应用不断深入全市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城市治 理领域智慧化建设有序推
13、进, 各类智慧应用逐步深入, 城市治 理能力与水平不断增强。 “ 雪亮工程” 汇聚各类物联、视频资源 共计6.8 万余路, 形成了“1+N” 的联网共享格局, 联网能力全国6同类城市领先。车联网( LTE-V2X ) 城市级示范应用重大项目 等一批智慧交通项目稳步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成效显著, 基本 建立了城市管理问题快速发现、精确派遣、按期处置和绩效评 价体系。 市场监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建有“ 智慧315” 公众服 务平台、全市农贸市场管理平台等多个市场监管平台。 “ 感知环 境、智慧环保” 示范工程搭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 实现全 市生态环境要素的物联网感知监测。全市建有271个水
14、质自动监 测站基本覆盖各类水体, 构建了水质监测一张网, 同时建设了 “ 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项目, 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治理太湖蓝藻 成效明显。(三) 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创新服务成效显著近年来,政府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优化,持续深化 “ 一枚公章 管审批”“ 电子营业执照一城通用” 等改革, 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和 社会公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2019年, 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共办理 各类事项395.47 万件, 按时办结率达 100%, 承诺件提速率达56 .3%, 提交材料数量平均减少51.4%, 在全省政务服务“好差评” 综合测评中, 市“ 好评” 点赞数位居全省第一。无锡市在省内率 先推出“ 政府G
15、端+银行B端+客户C端” 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打 造 “ 成全e站” 政务自助终端。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 度 “ 三个全覆盖” 改革, 依托“ 多规合一” 业务协同平台, 审批时 限压缩至 100个工作日以内, 成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 多规合一 ” 业务协同5个试点城市之一, 整体提升无锡营商环境。7( 四 ) 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民生体验逐步增强公共服务基础能力较好, 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信息 化建设初具成效。打造统一的城市服务入口, 上线城市级APP “ 灵锡”, 首期包括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旅游、应急安全、美好生活等近500项服务,“ 灵锡”APP 正成为
16、无锡城市的数字新名片。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全方 位覆盖区域医疗卫生业务, 内联全市(含江阴、宜兴) 共 140余 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外联公安、残联、民政、 市场监管等部 门。建设“ 锡慧在线” 学习中心, 开设名师课堂, 截至2019年, 共有200 多所学校使用“锡慧在线”进行课程录播或直播, 拍摄课 程超2000 节。 建设无锡智慧体育综合服务平台, 持续推动全民 健身。(五) 智慧产业发展迅速,数字赋能效果渐显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效果渐显。 2019年实现物联网产业营收 增长 16. 1%,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 15.4%, 集成电路 产业产值增长8.3%, 高新技术产业产
17、值占全省比重达到 15.6%。 成立全省首家市级5G产业联盟, 培育本地5G应用案例, 通过应 用示范带动产业发展, 形成新一轮产业热点。智能制造全面提 优。发布全市智能制造水平评价规范, 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评定 企业471家, 获评省示范智能车间 161个。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 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山经济开发区入选省 “互联网+先 进制造业”基地, 无锡瀚云、雪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分8别通过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五星级和四星级评测, 获评省重点 工业互联网平台 12个 。 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扎实推进国家电子 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江阴市成功申报国家农村电商综合示范县, 30 家单位获评省级各类电
18、商示范企业、基地。高水平推进中国 (无锡)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实现六个“ 全省第一”。三、 面临挑战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同时也 面临着以下问题及挑战。(一) 数字基础设施引领不足, 亟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 设。 亟需秉承“ 前瞻领先、集约共享、安全可靠、敏捷开放 ” 的 理念, 全面提升城市通信网络,并推动5G 网络在典型应用场景 先试先行, 不断统筹全市数据中心、政务云平台、政务网络等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整合和城市资源效率最大化。(二) 业务应用统筹协同不足, 亟需加强业务统一支撑能 力 。亟需在市级层面构建大数据资源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物 联网管理平台、视频
19、资源共享平台以及应用支撑平台等城市共 性数字平台, 通过数字平台支撑以大数据共享为基础的数据流、 业务流的跨领域、跨部门流转, 为业务协同和有效联动提供技 术支撑。(三) 公共数据深度建设不足, 亟需提升数据管理应用能 力 。 当前无锡市主要通过现有大数据共享平台和各委办局之间 单线交互的方式进行数据共享, 面向行业和市场的数据开放尚9未形成清晰的模式。因此, 需进一步通过数据资源的有效管理, 明确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机制, 推动无锡市城市级数字资源 向数据资产的转变, 促进无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可持续 发展。(四) 全局视角综合运营不足, 亟需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 力 。 当前无锡市信息化
20、应用多集中于垂直条线或部门, 亟需梳 理并整合全市在城市运行、应急指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 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数据资源, 站在全市整体视角, 以数据驱动 为无锡提供跨领域和跨层级的分析决策、监测预警和联动指挥 能力,全面科学地掌握城市发展态势。(五)服务对象需求挖掘不足, 亟需全面强化群众获得感。 需落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对“ 强调体验和获得感” 的要求, 以 需求为导向和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以场景化应用为抓手, 重点 在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领域, 为民打造具有参与感和获得感的 便捷应用和贴心服务, 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新型智慧城市的满 意度。(六) 系统落实战略机遇不够, 亟需开阔视野主动融入。
21、 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 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重大区域 发展战略, 更是勇做“ 排头兵” 的实践要求。当前在文旅、物联 网、环保水利、交通、养老等城市发展各方面有巨大的衔接互 补和错位发展空间。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 需要聚焦“ 一体化”合力,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10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需要聚力“ 高质量” 协同, 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快公 共服务便利共享, 以一体化的应用场景建设, 实质性推进长三 角 一体化, 展现“ 高质量发展看无锡” 的底气。 11第二部分 总体思路一、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22、导, 深入 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 紧紧围绕网络强国、 数字中国、 智慧社会等战略部署, 立足无锡实际, 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探索性引领性发展, 坚持全市“一盘 棋”, 统筹协调推进, 开启无锡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新征程, 促 进“ 一流治理” ,成就 “ 一流城市” ,为无锡勇做“ 两争一前列”“排 头兵” 和争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先行示范区奠定坚 实的基础。二、 发展原则统筹规划, 共建共享。 坚持统筹规划, 整体推进。强化顶 层设计, 优化资源配置, 科学设计、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牢 固树立“ 一盘棋” 思想, 强化省级以下三级平台、数据和应用对 接,
23、 减少重复建设, 促进共建共享, 推动各业务领域深度融合 和协同发展。需求导向, 应用牵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综合 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需求,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惠民领域的应用, 并适度超前布局, 增强人 民群众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融合发展, 数据驱动。适应“ 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等 发展新趋势, 全面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产业 12融合, 促进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 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 业、新业态、新模式, 培育发展新动能。培育数据驱动型创新 体系和发展模式, 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决策和社会治理的
24、机制, 切实提高数据对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转型的支撑作用。建营并举, 持续发展。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突出建立“ 建 设+运营” 并重的长效发展机制, 通过采用政府牵头, 市场化运 作为主体的模式, 积极引进社会力量,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 以场景驱动引导公共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制度护航, 保障安全。 积极适应数字化发展新形势, 加快 财税扶持、投融资、人才激励、招商引资、信息共享、大数据 开发利用等领域制度建设, 以制度推进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坚持安全保障工作与智慧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 运行,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 保障信 息安全, 完善对个人数
25、据保护及监管。加强行业自律, 完善行 业监管, 促进数据资源有序流动与规范利用。三、愿景目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强调数据促进“ 一流治理”, 智慧成就“ 一 流城市”, 将更快一步建设智慧城市, 更胜一筹运营智慧城市, 全面支撑“ 美丽无锡”建设,逐步建成基础设施“ 一体支撑”, 政务 服务“ 一网通办” 、城市治理“ 一网统管”、民生服务“ 一码通城” 、 产业发展“ 一数融产”, 谱写无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新篇 章。 13基础设施“ 一体支撑”。切实提升基础设施能级和服务水平, 扩大4G 网络覆盖范围, 4G 室外覆盖率不低于98%, 持续优化城 市光纤宽带网络, 提升光纤网络覆盖率, 实
26、现全市光纤到户 100%覆盖, 进一步推动“城市万兆到楼、千兆进家庭, 农村千兆 进村、百兆入户”光纤网络建设; 推进5G 网络建设, 加快现有基 站5G 改造, 逐步实现全市5G 网络全覆盖和重点区域深度覆盖 。 优化NB-IoT 窄带物联网, 实现全市范围内NB-IoT 网络深度全覆 盖,推动NB-IoT 网络在生态监测、农业管理、智能家居等领域 的智慧化应用。 构建无锡市城市数字平台, 面向全市提供统一 的大数据分析、视频资源共享、时空信息、物联网等基础支撑 能力, 实现城市数据融合、业务协同与敏捷创新; 建成信息安 全管理体系与城市信息资源运营体系, 核心信息基础设施全部 满足等保三级
27、建设要求, 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公共服务“ 一码通城”。整合服务资源, 拓宽服务渠道, 丰 富服务内容, 创新服务模式, 切实提升市民的生活便捷度与智 慧化体验感, 通过在线的政民互动界面, 引导市民参与智慧城 市建设, 充分吸收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建议, 为智慧服务的持续 创新提供动力。综合服务方面, 基于“ 灵锡”APP, 建设市民云, 生成无锡个人专属电子码(City ID ), 实现“全城一码、一码通 城”。智慧医疗方面, 加快推动二级以上医院的信息互联互通, 推进互联网医院的建设, 结合5G 、AI等新技术, 打造“5G+救 护车”“ 区块链+电子病历” 等智能应用。智慧教育方面, 持
28、续 14推进“ 三通两平台”建设, 实现所有学校千兆进校, 90% 以上的学 校实现无线网络基本覆盖, 进一步推动智慧校园建设, 80%以 上的学校建成智慧校园, 深化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 促进优质 教学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 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智慧社区 方面,建成基层一体化平台, 实现基层治理能力整合, 推动基 层减负增效, 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水平 。智慧养老方 面,形成机构、社区、居家协调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城市治理“ 一网统管”。统筹整合多部门的数据与系统, 打 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建设无锡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推动城 市治理业务一体化, 实现城市治理的高效联动, 全面提升城
29、市 治理的精细化、智慧化水平。自然资源规划方面, 建成自然资 源规划一体化平台, 实现自然资源管理与服务的精准化和高效 化。公共安全方面, 实现社会治安“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 可用、全程可控” 。应急方面, 依托应急指挥系统, 应急事件处 理有效率达90%以上。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深化“ 互联网+政务服务”, 持续推进 “ 一网通办”“ 一件事一次办” 等政务服务改革,提升政务服务平台 整合能力, 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规范网上办事标准、创新 审批服务方式, 推动市民办事环节更简、时间更短、跑动次数 更少, 实现市政务服务的提质增效; 建成全市一体化政务协 同办公平台, 逐步打通市级以
30、下办公系统, 促进跨部门、跨层 级、跨区域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提高行政效能。 15产业发展“ 一数融产”。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经济, 加强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 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智慧农业方面, 实现智慧农业重点项目 建设达30个以上; 工业互联网方面, 加快推动面向行业或技术 领域的平台建设, 鼓励重点企业自建自用, 有序推动跨行业跨 领域平台建设, 丰富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 持 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 建设一批智能化重点项目, 加 大推进“企业上云”, 培育一批省星级上云企业; 产业服务平台 方面, 建成市级产业监测平台及企业综
31、合服务云平台, 优化无 锡市营商环境。四、总体架构设计( 一 ) 总体框架新型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四大部分, 即无锡市 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基础设施一体支撑、 领域综合统筹和行业 应用。 16图 1智慧无锡的总体架构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加快构建覆盖市、市(县)区、乡镇 (街道) 多级的无锡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推进一体化城市运 行平台支撑体系建设。整合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 城乡建设、城管、交通运输、水利、卫生健康、应急等相关信 息系统, 围绕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不越位不替代各委办局的管 理指挥职能, 开展深层次城市运行专题建设, 横向实现各委办 局业务系统的全面打通, 纵向实现市
32、、市(县) 区、街道乡镇 、村居的多级联动, 构建全面的运行管理体系和指挥调度体系 , 实现“ 一屏联动观锡城、一网统筹管全市”。基础设施一体支撑 。加快城市通信网、物联网、政务网、 政务云、数据中心等前瞻部署, 重点提升打造数据共享交换平 台、视频资源共享平台、物联网管理平台、时空信息云平台、 区块链管理服务平台、人工智能服务平台等城市数字平台, 为 整体构建一体支撑的高速、安全、移动、泛在信息基础设 17施环境。领域综合统筹。 在新型智慧城市各领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 聚焦城市治理的“ 一 网统管”、民生服务的“ 一码通城”、政务服务 的“ 一网通办”、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 一数融产”,逐
33、步盘活数 据资产,场景驱动数据深度利用,以“ 一网统管”“ 一码通城”“ 一 网通办”和“ 一数融产”促进领域和部门间的协同。行业应用。 优化提升新型智慧城市的行业应用成果, 在城 市治理方面, 持续提升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水利、生态 环保、智慧城管等行业应用; 在政务服务方面, 持续提升行政 服务审批和政务办公等领域应用; 在市民服务方面, 重点提升 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以及“ 灵锡”APP等创 新应用; 在产业发展方面, 持续提升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 慧园区、智慧招商、智慧文旅、营商环境等, 实现行业应用和 四大综合统筹相得益彰。市区整体统筹联动方面, 数据中心层面
34、, 强调市级数据中 心和区县数据分中心实现统筹互通; 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层面, 统一建设城市数字平台进行支撑, 区县可以根据需要调用; 领 域行业应用方面, 实现市级领域应用和区县特色应用互融互补; 运营中心层面,市级中心与市(县) 区分中心实现统筹互通。保障运营体系方面, 全面实现组织保障、安全保障、标准 规范和人才发展等统一保障体系, 聚焦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机制、 统一运维体系和可持续投资体系, 打造统一的建设运营体系, 18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保驾护航。( 二 )业务架构按照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的要求, 在明确业务基础和业 务需求的基础上,从“ 善政、惠民、兴业” 三大方向, 构建无锡 新型
35、智慧城市的业务框架,如下图所示:图 2智慧业务架构图1 善政方面 。善政方面的业务聚焦于促进政府业务协同和 城市治理, 主要包括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政务 协同运行和科学决策支撑等内容, 以及提升城市功能和质量, 主要包括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生态治理、公共安全管理、市 场监督管理等内容。2 惠民方面 。惠民方面的业务聚焦于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 衡发展, 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养老、交通出行服务、社区基 层服务、居民就业创业以及融合服务等内容。3 兴业方面 。兴业方面的业务聚焦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创新 发展, 主要包括促进“ 三大经济”发展,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 19服务业深度融合, 以及物
36、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 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等内容。突出推动园区载体和企业服务,主 要包括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 促进无锡车联网先导区、 数据湖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的发展等内容。( 三 )应用架构应用架构由基础层应用、平台层应用和各领域智慧应用三 部分构成, 形成横向协同、共建共享、灵活管控、易于迭代的 应用架构。图 3智慧应用架构图基础层应用由云管理应用、网络管理应用、终端设备管理 应用、边缘设备管理应用、物联网设备管理应用等构成, 提供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管理运维服务, 为城市数字平台、城市各领 域智慧应用按需配置硬件资源。平台层应用主要包括大数据、时空地理信息、物联网、人 工智
37、能、视频资源共享、区块链等服务内容, 整体构成城市数20字平台, 为城市各领域智慧应用提供新技术的共性支撑服务。城市各领域智慧应用由政府管理、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 产业发展等领域应用构成。丰富的城市应用统一接入城市数字 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能力的协同 共用, 并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 灵活实现新增应用的接入 和老旧应用的退出。( 四 )数据架构新型智慧城市数据架构由大数据采集、大数据资源平台、 大数据服务、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治理和管理、大数据生命周 期管理构成, 数据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图 4智慧数据架构图1 大数据采集建立技术接口、数据标准和相应管理办法, 实现无
38、锡各类 数据资源的采集与汇聚。在目前数据采集接口基础上, 补充个21别特定交换与采集接口, 运用通用数据比对与清洗规则, 解决 目前数据源不一致、权威性不足、同一个数据不同时期格式不 一致等问题, 依托数据采集平台实现城市管理数据、城市运行 数据、社会资源数据的有效采集、统一汇聚。2 大数据资源平台完善提升统一的市级大数据资源平台, 奠定各类智慧应用 的数据基础。编制数据资源目录, 对无锡的城市数据资源进行 科学梳理, 统一数据资源编码、规范数据格式, 明确城市公共 数据、城市开放数据和共享数据等数据资源分类;完善数据共 享交换平台, 解决目前数据分散、数据资源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促进数据资源
39、积累和充分使用; 完善人口、法人、 自然资源和 空间地理 、社会信用和电子证照等大数据基础数据库, 同时根 据业务数据积累情况, 建立政务服务库、市场监管库、公共安 全库、城市管理库、社会治理库等重点领域主题数据库。3 大数据服务依托大数据资源平台, 打造大数据应用开放能力。将数据 资源及平台能力封装为标准服务接口, 面向上层应用开放大数 据分析、大数据展现、大数据决策等能力。通过提供数据开放 API、建设数据开放网站、对接大数据交易平台等方式, 鼓励社 会利用大数据资源及平台能力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4 大数据应用在基础数据资源、重点领域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服务能力的22支撑下, 开展基于大数据的
40、智慧应用建设, 将大数据资源与能 力充分融入到各类智慧应用的建设中, 不断创造与实现新价值, 全面提升无锡大数据应用水平和数据资源综合效益。5 大数据管理体系建立数据治理与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为大数据高质 量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依据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 编制数据 资源共享开放利用细则, 建立数据资源目录与共享交换目录、 共享管理以及大数据对外服务接口标准, 探索数据资源的权属 规则, 规范数据资源采集、清洗、应用、维护等规则, 明确数 据维护责任和管理责任, 确保数据在交换和对外服务时高效、 安全、可控,实现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五)基础设施架构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网络基
41、础设施、云基础 设施和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等内容, 基础设施架构如下图所示:23图 5智慧基础设施架构图网络基础设施: 包含互联网、 城市通信网、政务网、视频 专网和感知网。从网络形态方面, 科学统筹高速光纤网络、无 线网络、物联感知网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协 调发展, 发展方向为多网融合; 从区域维度方面, 在高速光纤 网络、 4G/4G+移动通信网络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上坚持一 网全覆盖,开展 5G 网络商用建设。云基础设施云计算数据中心: 结合无锡市数据存储计算 以及数字应用的实际需求, 加快推进市级物理数据中心建设, 部署数据中心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为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政
42、务系统迁移和大数据应用等提供支撑。云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资源池:提升完善云计算数据中心, 统一部署计算、存储、 网络和安全设施资源。在数据中心资源 基础上, 提升云计算平台能力, 构筑开放共享、敏捷高效、安 全可信的云基础架构, 提供共享的基础资源、开放的数据支撑 平台、立体的安全保障及高效的运维服务, 为各类智慧应用和 大数据服务提供支撑保障。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基础设施: 构建城市智慧运营中心的物 理空间, 部署城市智慧运营中心的展示大屏、操作设备、会议 终端、智能座席, 配置移动终端, 承载和具体展示各类领域综 合应用。(六)安全架构完善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终端安全、以及技术防御24体系和安
43、全运维等安全体系, 构筑可信、可控的城市全域网络 安全体系, 提升信息安全管理、防御和运维能力, 安全架构设 计如下图所示:图 6智慧安全架构图1 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体系, 完善由安全管理中心 总体负责, 安全管理团队、技术防御团队、安全运维团队, 以 及专家顾问团队、第三方信息安全咨询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的无 锡智慧城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体系。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规范体系, 建立信息安全技术、 业务、监管三大类标准规范, 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 强化信息 安全规范标准在智慧城市建设各个环节中的应用, 提升信息安25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制, 明
44、确各部门信息安全负责人、 要害信息系统运营单位负责人的信息安全责任, 建立责任追究 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维护等各环节工作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意识、责任意识、 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第三方安全咨询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 梳理 安全管理需求, 实现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 安全、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在内的安全管理体系, 确 保无锡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符合等级保护的管理要求, 为网络信 息安全提供持续保障。2 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体系针对通信网络、区域边界、计算环境, 综合采用防火墙、 入侵防御、恶意代码法防范、安全审计、防病毒、传输加
45、密、 集中数据备份等多种技术和措施, 并充分考虑各种技术的组合 和功能的互补性, 构建从外到内的安全防御体系, 实现智慧城 市业务应用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保护, 并进一步实现综 合集中的安全管理。重点包括:完善云数据中心物理安全体系。包括建设和完善数据中心 的冗余供电设施、冗余温湿度控制设备等基础设施, 结合门禁、 视频监控控制人员进出, 保障数据中心物理环境安全。完善网络安全体系。通过部署防火墙、抗DDoS攻击、网络26流量分析、安全审计系统保护各类平台和应用免受恶意攻击、 非法入侵。建设前端感知设施可信准入控制系统, 对摄像机、 传感器等前端感知设备进行认证, 防止非授权设备接入网络。完善数据中心主机、应用、数据安全体系。对部署在数据 中心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安全加固和防病毒保护, 增强主机 的安全性和健壮性; 对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实 施数据分级保护和数据防泄露防护, 防止敏感信息、隐私信息 外泄。针对WEB 类应用建设WEB 防火墙, 防止网页被非法篡改。 定期对部署在数据中心内的应用进行漏洞扫描, 提高应用系统 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