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教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教学案.pdf(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 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基因频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在命题形式上,题目信息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对各类变异特点的理解和基因频率的计算.3.本专题知识以理解为主。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复习应注重理解,对育种的复习要联系遗传和变异的原理。卜 点 知 织 梳 理i【知识网络】仅由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方发生改变不遗传的变异您 一 农 作 物 的 水、肥、种植带度、韵草灭虫管理等全部生物行丝分裂间期或减I间期破可对的瞽换、增添和缺失产生了原茶因的等位修因普遍性、低菽性、不定向性、随机性等生
2、物类M时期结构改变类型结果的点 减I的四分体时期和茂I后期屎因突变应用食 核 生 物.某因重蛆 来源*要类及自由组令型和交叉互换型.只 产 生 新 珞 因 瑕,不 产 生 新 源 因 一 缺 失、易位、倒 位、耳 复,结构变“类及染色体组-倍数单位二倍 体、多倍体、服倍体RI1O生物体类型一一、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判断1.生物变异的类型不可遗传的变异染色体变异表现型可遗传的变异基 因 型(改变)环 境 条 件(改变)基因突变基因次组因染色体变异2.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可遗传的变异呆fit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杂交。片 一僦 方 阴单侪体方和州 体 育ft4HTSIS*某本单位帆材料方向物种形成必要
3、条件共 同 限F k 亚因簟组7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级 种 群笑堂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决定映 物种多样性(1)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适用范围生物种类所有生物自然状态下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生物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交叉互换、自由组合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原因DNA复 制(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过程出现差错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内外因素影响使染色体结构出现异常,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开出现异常实质产生新的基因(改变基因的质
4、,不改变基因的量)产生新的基因型(不改变基因的质,一般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转基因技术会改变基因的h l)基因数目或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不改变基因的质)关系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基因重组提供原始材料。三种可遗传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1)理清基因突变相关知识间的关系(如下图)正 掂 基 因(A).I碱 基 对(增 添、缺 失、皆换)I就 结 列(局 部 改 变)-遗 传 信 息(局 部 改 变)I一 突 变 基 因 S)-(等 位 基 因)新 的 基 因 型低 频 性-I语 变 因 家随 机 性 V 国制 差错普 遍 性 微构多 喜 忤-不 定 向 性 进 化 的 原 始 材 料
5、(2)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新 的 性 状斯 的 表 现 型突变间接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表现为蛋白质功能改变,影响生物性状。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隐形突变等情况也可能不改变生物的性状。(3)基因突变对子代的影响若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则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无性生殖将突变的基因传递给后代。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则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4、理清基因重组相关知识间的关系(如下图)。r随机收组(减I后期)-nH交换派组(四分体朝)产生导致5、染色体变异(1)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可以通过观察减数分裂的联会时期染色体的形态进行判断(2)其中相互易位与四分体时
6、期的交叉互换要注意区分,易位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发生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数目变异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也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选择中期细胞观察。(3)染色体组数的判定染色体组是指真核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源于同一个祖先种。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该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6、染色体组和基因组a.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包括一个染色体组的常染色体加上两条性染色
7、体。b.没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与染色体组相同。7、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多倍体由合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对于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属于单倍体还是三倍体,要依据其来源进行判断:若直接来自配子,就为单倍体;若来自受精卵,则为三倍体。二、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常见的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项目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常用方法杂交f自交选优一自交;杂交f杂种辐射诱变等花药离体培养,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加倍,得到纯合体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优点使位于不同个体的优
8、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可提高变异频率或出现新的性状,加速育种进程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具有不定向性技术复杂;与杂交育种相结合适用于植物,在动物中难于开展1、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生活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其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可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若要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用I多倍体育种。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可用诱变育种。若
9、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如土豆、地瓜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2、动、植物杂交育种中应特别注意语言叙述:植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通过逐代自交的方法;而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不通过逐代自交,而通过双亲杂交获得F”B 雌雄个体间交配,选 Fz与异性隐性纯合子测交来确定基因型的方法。三、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1),定义法:根据定义,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茶闲领率=该获国盟幡1的总数x(2).不同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若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基因模率=I IT RX A x若
10、某基因只出现在X染色体上,则:总 因 频 率=2/女性;总】性 个 体 数X%(3)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 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已 知 A A 或 a a 的基因型频率,求 A或 a的频率经常用到开平方的方法。即:A(a)=(对于X 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伴性遗传除外)(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设一对等位基因为A和 a,其频率分别为p与 q(p+q=l)亲代A A 和 a a 自然交配后F 1 具有A A、A a、a a三种基因型,其频率如下列公式:p(A
11、)+q(a)=p 2(A A)+2 p q(A a)+q2(a a),即 A A 的基因型频率为p 2,A a 的基因型频率为2 p q,a a 的基因型频率为q 2,产生A配子频率为:p 2+l/2 X 2 p q=p 2+p q=p(p+q)=p,产 生 a配子频率为:q2+l/2 X 2 p q=q2+p q=q(p+q)=q。可知F l 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上式揭示了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使用它时,种群应满足以下5 个条件:种群大;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没有自然选择。满足上述5 个条件的种群即处于遗传平衡。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一个种
12、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基因库代代相传,得到保持和发展。(2)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基因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基因在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是不同的。(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3、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D 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2)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3)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
13、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5)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2)自然选择淘汰不利变异,保留有利变异。(3)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即导致生物朝一个方向缓慢进化。5、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种群物种概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念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单位。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范围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由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判断标准种群具备“两同”,即同一地点,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
14、不存在生殖隔离,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联系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如同一种立于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池塘、湖泊中,形成一个个彼此呗陆地隔离的种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成为不同的亚种(或品种)。进而形成多个新物种。6、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根本原因转的工翻 费 直 接 原 因 一 物种多样性基因(遗传信息)蛋白质的多样性 崎?一 直 接 定 向 选 择 v变异的不定向性,无机环境多样性一 生态系统多样性四、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表现1.当基因发生突变时,其性状未必改变(1)当基因发生突变时,引 起 m R N
15、A 上密码子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改变后的密码子若与原密码子仍对应同一种领基酸,此时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不改变。(2)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 A A 中的一个A-a,此时性状也不改变。某些突变虽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个别位置的种类,但并不影响该蛋白质的功能。例如:由于基因突变使不同生物中的细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其中醛母菌的细胞色素C肽链的第十七位上是亮氨酸,而小麦是异亮氨酸,尽管有这样的差异,但它们的细胞色素C的功能都是相同的。(4)由于性状的多基因决定,某基因改变,但共同作用于此性状的其他基因未改变,其性状也不会改变。如:香豌豆花冠颜色的遗传。当 C和 R同时存在时显红花,
16、不同时存在时不显红色。所以由c c r r 突变成c c R r 时也不引起性状的改变。(5)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或若为父方细胞质内的D N A 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受精后一般不会传给后代。(6)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7)在某些母性效应的遗传中(锥实螺螺壳旋转方向的遗传),如果母本为a a 者,子代基因由a a 突变为A a或者A A,性状也不发生改变。(8)在某些从性遗传中(如女性只有AA才表现为秃顶),某性别的个体的基因型由aa突变为Aa时性状也不会改变。2.有些情况下基因
17、突变会引起性状的改变。如显性突变:即 aa中的一个a 突变为A,则直接引起性状的改变。3.基因突变产生的具有突变性状的个体能否把突变基因稳定遗传给后代,要看这种突变性状是否有很强的适应环境能力。若有,则为有利突变,可通过繁殖稳定遗传给后代,否则为有害突变,会被淘汰掉。4.基因突变的原因实例或制野生室-野生理基因基 因骤 变I短 波 播 射诱 变 因 素(化 学 污 染,制.某些病毒、细落加谢(增 添、缺 失 或 改 变)做 基 序 列 个 别 密 码I部 分 卷 码 移 位野 生 型性 状突变型基因新性状变 异遗 传 信 总 改 变实 例:假设“一 只 雌 鼠 的 一 条 染 色 体 上 某
18、基 因 发 生 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即新性状)”.可知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可 设 野 生 型 为 显 性A.突 变 型 为 隐 件a.则 野 生 型A A的一条突变即 一 个A变 为a.最 终 是A a.可知还是野生型性状。所以不成立;再设野生型为隐性a.突 变 型 为 显 件A.则 野 生 型a a的 一 个a突变为A,最 终 得 到A a的 基 因 型 就 是 突 变 性 状,所 以 基 因 突 变 后 若件 状 发 生 改变则突变为显性突变五、染色体组与几倍体的区别以及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1.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区别区别的方法可简称为“二看法”:一看是由受精卵还是由配子发育成
19、的,若是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若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二看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2.单倍体植株、多倍体植株和杂种植株的区别(1)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一般高度不育。(2)多倍体植株: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比较大,营养物质丰富,但发育迟缓结实率低。(3)杂种植株:一般生长整齐、植株健壮、产量高、抗虫抗病能力强。3.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是:低温和秋水仙素一样,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细胞加大而不分裂,着丝点分裂后的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故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如果用低温处理根尖,则在根尖分生区内可以检测到
20、大量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如果用低温处理植物幼苗的芽,则可以得到染色体加倍的植株。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列表比较项目息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所 有 生 物(包 括 病自 然 状 态 下.只 发适生物其 核 生 物 细 胞 增毒)均 可 发 生.具生 在 再 核 生 物 的用有普遍性有 性 生 殖 过 程 中.班 过 程 均可发生范细胞核遗传围生殖无 性 生 殖、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 性 生 殖、有性生殖类 型可 分 为 自 然 突 变和 诱 发 突 变.也 可分 为 显 性 突 变 和隐性突变自 由 组 合 型、交叉互换型-1染 色 体 结 构 的 改变、染 色 体 数 目 的变化发生
21、时间有 丝 分 裂 间 期 和成 数1间期减 数1前 期 和 减数1后期细胞分裂期产生结果产 生 新 的 去 因(产生 了 它 的 等 位 医因)、新 的 基 因 型、新的性状产 生 新 的 县 因 型.但 不 可 以 产 生 新的 医 因 和 新 的 性状不 产 生 新 的 展 因.但 会 引 起 基 因 教目或顺序变化Q 徐光 优 下 均 无 法 检 出.可 根 据 是 否 有 新性 状 或 新 性 状 组 合 确 定光镜下可检出本质基 因 的 分 子 结 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的去因.改变了基因的“质”.出现了新性状.但没有改变基因的“量”原 有 底 因 的 变 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便
22、性技重新组合.但未改变基 因 的“质“和“量”染 色 体 结 构 或 教目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的基因基因 的 数 量 可 发 生改变条件外 界 条 件 剧 变 和内 部 因 素 的 相 互作用不 同 个 体 间 的 杂交.有性生殖过程中 的 减 数 分 裂 和受精作用存 在 染 色 体 的 真核生物特 点普 遍 性、随 机 性、不 定 向 性、低喊率性、多害少利性原 有 层 因 的 重 新组合存在普遍性意 义新 底 因 产 生 的 途径.生 物 变 异 的 根本 来 源.也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 生 物 产 生 变 异的 来 源 之 一.是 生物 进 化 的 重 要 因素之一对 生 物 的 进
23、化 有一定的意义,如形成多倍体新物种发生可能性可能性小.突变频率低非常普遍 产 生 的变异类型多可能性较小应用诱变育种杂 交 育 种、底因工程、细胞工程单 倍 体 育 种、多倍体育种生物多样性产生新的基因.丰富了基因文库产 生 配 子 种 类 多、组合方式多.受精卵多变异种类多实例果 蝇 的 白 眼、像刀型细胞贫血症等豌豆杂交等无 子 西 瓜 的 培 育等 三 者 均 属 于 可 遗 传 的 变 异,都 为 生 物 的 进 化 提 供 了 原材 料;基 因 突 变 产 生 新 的 底 因.为 进 化 提 供 了 最 初 的原 材 料 是 生 物 变 异 的 根 本 来 源;基 因 突 变 为
24、基 因 重 组岂,提 供 大 量 可 供 自 由 组 合 的 新 基 因.基 因 突 变 是 基 因 重 组联 系、的 底 础;基 因 重 组 的 变 异 频 率 高.为 进 化 提 供 了 广 泛的 选 择 材 料.是 形 成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一;基因 乘 组 和 基 因 突 变 均 产 生 新 的 底 因 型,可 能 产 生 新 的 表现型七、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在 杂 交 育 种 中 应 用 最 为 普 遍 的 是 品 种 间 杂 交(两 个 或 多 个品 种 间 的 杂 交).其 次 是 远 缘 杂 交(种 间 以 上 的 杂 交)。在一 杂 交 育 种 时.
25、应 采 用 基 因 纯 合 体 作 亲 本,正 顼 识 别 表 现 型华交育种 和 基 因 型 的 区 别。对 杂 种 来 说 表 现 型 相 同 的 个 体.基 因型 却 不 一 定 相 同。纯 合 体 不 再 分 离.而 杂 合 体 后 代 继 续 出现 分 离.掌 握 了 这 个 原 理,就 能 有 效 地 指 导 育 种 工 作诱 变 育 种指 用 物 理、化 学 因 素 诱 导 植 物 的 遗 传 特 性 发 生 变 异.再 从变 异 群 体 中 选 择 符 合 人 们 某 种 要 求 的 植 秣 进 而 培 育 成 新的 品 种 或 种 子 的 育 种 方 法多倍体育种目 前 人
26、工 诱 导 产 生 多 倍 体 的 方 法 有 物 理 及 化 学 两 奥 办 法,物 理 方 法 包 括 温 度 骤 变、离 心 力 处 理、机 械 创 伤 刺 激 及X射 线 处 理 等;化 学 方 法 为 利 用 化 学 物 质 处 理.例 如 秋 水 仙索、咖 啡 碱、茶 并 乙 烷 及 三 氯 甲 炕 等.其 中 以 秋 水 仙 素 效 果较 好、采用较多单倍体育种先 选 择 亲 本.迸 行 有 性 杂 交.再 用 人 工 方 法 获 得 单 倍 体.常用 方 法 是 花 药 禹 体 培 泰(花 药 离 体 培 恭 法 就 是 取F,代的花 药 直 于 转 定 的 培 养 基 上 培
27、 粮.利 用 细 胞 的 全 能 性.诱 导花 粉 长 成 植 株)然 后 经 过 人 工 诱 导(秋 水 仙 素 处 理)使 其 染色 体 数 目 加 倍.加 倍 后 的 植 株 不 仅 正 常 可 育.而 凡 完 全 纯合.最 后 选 择 所 需 要 的 类 型利用根 据 人 契 所 需.选 择 某 些 生 物 特 定 晨 因 或D N A片段用转“基因基 因 的 手 段 导 入 其 他 生 物 细 胞 中.定 向 改 变 生 物 体 的 遗 传工程”物 质(基 因 型).使 其 在 性 状、营 养 品 质 等 方 面 向 人 类 所 需育种1 1的目标转变1 1 1利用“细胞工程”育种植
28、物体细胞杂交用 来 自 两 个 不 同 植 物 的 体 细 胞 融 合 成 一 个 杂 种 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方法细胞椽移橇把 一 种 生 物 的 细 胞 核 移 植 到 另 一 种 生 物 的 去 核 卵细胞中,再把该细胞培育成一个新的生物个体八、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比较(1)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2)不同点: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进化论克服了这个缺点。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进化论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在达尔文学说中,自然选择来自过
29、度繁殖和生存斗争,而现代进化论中,则将自然选择归结于不同基因型差异的延续,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在进行。2.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1)突变对基因频率的影响从进化的角度看,基因突变是新基因的唯一来源,是自然选择的原始材料;即使没有选择作用的存在,突变对基因频率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研究突变对遗传结构的影响时,仍然假定是一个无限大的随机婚配群体,除了突变以外没有其他因素的作用。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比较适应环境的个体生育率高,可以留下较多的后代,这样下一代群体中这一类基因型及相关基因的频率就会增加;反之,生育率低的个体留下的后代较少,下一代中有关的基因频率就会降低。因此,自然选择的结果总是使群体向着更加
30、适应于环境的方向发展。完全淘汰显性基因的选择效应若不利基因为显性,淘汰显性性状改变基因频率的速度很快。水稻育种中,人们总是选择半矮秆品种,淘汰高杆个体,而高秆基因对半矮秆基因是显性。某一群体中高秆基因和半矮秆基因的频率均为0.5,若只选留矮秆个体,淘汰高秆个体,下一代将全部为半矮秆,半矮秆基因的频率由0迅速上升为b高秆基因的频率下降为0。若淘汰隐性性状,改变基因频率的速度就慢得多了。完全淘汰隐性基因的选择效应在二倍体中,一对等位基因A、a可以有3种基因型:AA、Aa和aa。如果显性完全,AA和Aa的表现型相同,即性状相同,均不受选择的作用,选择只对aa起作用。这样的选择效率是比较慢的,即使隐性
31、基因是致死的,而且也没有新产生的突变基因来补偿,在自然选择压力下,隐性有害基因仍然可以在群体中保持很多世代。3.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比较区别:(1)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所以生物发生进化的标志为基因频率改变,无论变化大小,都属于进化的范围。(2)物种形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至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的物种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联系:生物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物进化过程。基因频率的算法主要有三种:1.利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各基因型个体数求解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X 100%种群中某基因型
32、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的个体数X 100%2.利用基因型频率求解基因频率种群中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控制的性状纯合体频率+1/2义杂合体频率3.利用遗传平衡定律求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D遗传平衡指在一个极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在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保持不变。遗传平衡的种群中,某一基因位点上各种不同的基因频率之和以及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都等于1。(2)遗传平衡定律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遗传平衡群体中一对等位基因A、a的遗传平衡定律公式:设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p,a 的基因频率为q。由于种群中个体的交配是随机的,而且又没有自然选择,每个个体都为下一代提供了
33、同样数目的配子,所以两性个体之间的随机交配可以归结为两性配子的随机结合,而且各种配子的频率就是基因频率。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A频率为p、a 配子频率为q,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频率A为 p、a 配子频率为q。根据基因的随机结合,用下列式子可求出子代的基因型频率:&(p A+q a)X 辛(p A+q a)=p2A A+2 p q A a+q2aa=1,即 A A 的基因频率为 p2,A 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 p q,aa的基因型频率为q 2。这一种群如果连续自交多代,它的进化趋势是没有发生变化,从基因频率上看是没有改变,而从基因型上看是杂合体所占比例愈来愈小,纯合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高频考点突破高
34、频考点一生物的变异例 1.(2 0 1 7 年江苏卷,2 7)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育种方法育种方法育种方法(1)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 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使早熟基因逐渐,培育成新品种1。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2,这种方法称为 育种。(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产生染
35、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选择育种方法,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制备,成本较高。(4)新品种1 与新品种3均具有早熟性状,但其他性状有差异,这是因为新品种1 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多次,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下来。【答案】(1)遗传(2)纯合 花药 单倍体(3)染色体分离 配子 组培苗(4)重组【解析】(D具有育种价值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需先确定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2)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利用杂交肓种,通过连续自交、选育,使早熟基因逐渐纯合,培育成新品种。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
36、限,则采用单倍体育种,即采集变异株的花药进行处理,获得单倍体,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合子。(3)染色体组变异株中染色体组发生了变化,则减额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染色体分离时不规则,就会形成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配子,结果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得不到足量的种子。育种是植物组织培养,需不断制备组培苗,成本较高。(4 新 品 种 1 的形成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形成,属干有性生殖,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新品种3 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结果,属于无性繁殖,基因没有重组,所以前者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保留下来,后者全部保留下来。【变式探究】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
37、异见下表:枯草杆菌核糖体S1 2 蛋白第5 5-5 8 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闾野生型-P-回 K-P-能0突变型-P-回-K-P-不能1 0 0注 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 2 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解析】据表可知,核 糖 体 S12蛋白结构改变后,突变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不能与琏霉素结合,而在含琏毒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为100%,说明突变型枯草杆菌对链毒素具有抗性,A 项正确
38、;道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建功能,B 项错误;突变型是因为S12蛋白第56位的赖氨酸替换为精氨酸所致,该基因突变属于碱基对的替换,C 项错误;遭毒素不能诱发基因突变,只是对枯草杆菌起选择作用,D 项错误。【变式探究】下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 :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个体甲的变异是缺失,个体乙的变异是倒位,均会导致表型异常,A和D选项错误。个体甲自交,后代可能出现缺失染色体纯合个体致死现
39、象,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是3 :1,C项错误。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项正确。高频考点二生物的育种例2.(2 0 1 7年北京卷,3 0)玉 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 _ _ _ _ _ _,因此在一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 C R 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
40、来源,结果见图2。图IM I 2 3 4M:标准D NA片段I:突变体S(父本)2:普通玉米(母本)3:F,单倍体胚4:巳二倍体胚图2从图2 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 发育而来。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 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 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 现 性 状 分 离 的 原 因 是。推测白 粒 亲 本 的 基 因 型 是。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P 9 普通玉米 x J 突变体S白粒 aan-(紫粒 A ARR)F1 二倍体籽粒 单倍体籽粒请根据F
4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_ _ _ _ _ _ _。(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 品 种 结 合(2)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答案】(D 1 0 减数 染色体组(2)卵细胞紫粒亲本是杂合子 a a R r/A a r r单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白色,基因型为a r;二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 a R r;二者籽粒胚乳的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 a a R r r。(3)用 G和 H杂交,将所得付为母本与
42、S杂交;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解析】(D 单倍体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为 20/2=1 0。单倍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染色体随机分配,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染色体组。(2)由图可以看出,单倍体子代P C R 结果与母本完全相同,说明单倍体的胚由母本的卵细胞发育而来。A、a 与R、工独立遗传,共同控制籽粒的颜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出现性状分高的原因是紫粒亲本是杂合子,两对等位基因各自相互分离后,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根据紫:白=3 :5的性状分禽比,紫粒占3/8,由“3/8=3/4 X l/2”可推出亲本中紫粒玉米的基因型为双杂合,白
43、粒玉米的基因型为单杂合+隐形基因,即a a R r/A a r r o 根据图中的亲本的基因型可知,二倍体籽粒的颜色应为紫色,基因型为A a R r;单倍体籽粒由母本的配子发育而来,所以其基因型为a x o 胚乳都是由一个精子(基因组成A A R R)和两个极核(基因组成都 为 a r)结合后发育而来,基因型为A a a R r r o (3)按 照(2)中的方法,可 将 G和 H杂交,得 到 F:,再以 F:为母本授以突变体S的花粉,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变式探究】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
44、育种均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从而产生新的物种C.秋水仙素可应用于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且作用的细胞分裂时期相同D.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可获得杂种优势的个体【答案】D【解析】多倍体育种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 A错误;杂交育种只能获得新品种,不能获得新物种,故 B错误;秋水仙素在诱变育种中诱发细胞发生突变,作用于分裂间期,在多倍体育种中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故 C错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除得到重组类型纯合子外,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个体,故 D正确。【变式探究】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种子,再
45、进一步做如图所示处理,则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幼苗她-植株幽 幼 苗 秋水仙素.植株A.由至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多数是不利的B.由到的过程涉及减数分裂和细胞全能性的表现C.若的基因型为Aa B b D 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由到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C【解析】至过程为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少数有利,故 A 正确;花粉的形成过程需进行减数分裂,而由花粉形成幼苗需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其原理为细胞的全能性,故 B 正确;若的基因型为 AaBbDd,则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为纯合子,所占的比例=(1 2)x(1 2)x(1 2)=1 8
46、,故 C 错误;由到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 D 正确。高频考点三生物的进化例 3.(2 0 1 8 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群体中的近亲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A 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大量的选择材料,B 错误;某种群生物产
47、生新基因后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说明生物进化了,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错误;虽然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D 错误。【变式探究】(2 0 1 7 年江苏卷,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答案】A【解析】种群中不同个体含有的基因可能不同,每个个体不会含有该物种的全部
48、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二者婚配后可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的特点为由简单到复杂,即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正确。【变式探究】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 0世 纪9 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 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1).豹种群的致病
49、基因频率不变【答案】A【解析】因地理隔离形成的F区和T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将T区的豹引入F区后,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由于T区和F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未产生生殖隔离,仍为同物种,所以T区的豹迁到F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项错误;F区在引入健康豹繁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D项错误。【变式探究】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
50、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答案】C【解析】A项,病毒感染对野兔种群的抗性进行选择,抗性较强的个体保留下来,抗性弱的个体被淘汰;B项,若病毒毒性过强,兔被感染后会死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则病毒也失去了宿主,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项,兔病毒对野兔具有选择作用,抗病毒能力强的野兔数量增多,低毒性病毒被兔体内的免疫物质杀死,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因此中毒性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