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西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山西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pdf(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62016 山西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山西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第卷卷(选择题共 126 分)本卷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313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 DNA 和 RNA 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 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 ATP【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A 核糖体无膜结构,故 A 选项错误。B 酵母菌细胞核内存在遗传物质 DNA,且存在 DNA 转录过程,即存在转录产物 RNA,故 B 选项正确。C 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膜上完成,故 C 选项错误。D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进行 CO2的固定,光反应过程产生 ATP 和H,故 D 选项错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高中生物
3、基本知识。本题在强化提高班 理科综合生物 第一章分子与细胞中有过比较系统的讲解。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 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离子泵通过消耗 ATP 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过程。一般为逆浓度进行。故 A、B 选项错误。主动运输速率受 ATP 供应和具有活性的载体数量的限制,C 选项中,CO 中毒会导致供氧不足
4、,进而导致细胞呼吸作用速率下降,ATP 供应减少,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故 C 选项正确。D 选项中,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具有活性的载体数量,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故 D 选项错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的有关概念比较多,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在寒假特训班 理科综合生物 第一章细胞代谢 中有非常全面的讲授,这个知识点也是本章重点强调的一个知识点。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
5、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测定酶活性实验操作中,体积最大的物质一般最先加入;对反应条件最敏感的试剂一般最后加入。故先加入缓冲液,再加入底物,最后加入酶,然后立即混匀保温,并开始计时。故 C 选项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综合性内容。该题目在生物-寒假特训班 第一章细胞代谢部分做了专题讲解,讲解非常详细,练习题目与真题考查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完全相同。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 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 ATPC.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 A
6、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 ATP【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A 神经元细胞可进行有氧呼吸,其中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并产生大量ATP,故 A选项正确。B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消耗 ATP,故 B 选项错误。C 蛋白质的合成均需消耗 ATP,故 C 选项正确。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将 Na+排出细胞,同时将 K+摄入细胞,此过程为逆浓度的主动运输,消耗 ATP。故 D 选项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本题在强化提高班 理科综合生物 第一章分子与细胞中有过比较系统的讲解。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
7、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A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可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二者均具有各自的规律,故 A 选项正确。B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可反复利用,故 B
8、选项错误。C“退耕还林、还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D 人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其相对稳定,故 D 选项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群落等相关内容。该题目在生物-寒假特训班 第三章生态学中有详细的讲解,练习题目与真题考查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完全相同。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
9、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 Hardy-Weinberg 定律,满足一定条件的种群中,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 A 的频率为 p,基因 a 的频率为 q,则基因频率 p+q=1,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p2、2pq、q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关系满足(p+q)2=p2+2pq+q2本题中,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发病率与性别无关。结合前述内容,A 选项中,发病率为 aa 的基因型频率,即 q2,故 A 选项错误。B 选项中,发病率为 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之和,即 p2+2pq,故 B 选项错误。若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发
10、病率与性别有关。女性的发病率计算方法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情况相同。C 选项中,女性的发病率为 p2+2pq,故 C 选项错误。D 选项中,因男性只有一条 X 染色体,故男性的发病率即为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 选项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遗传定律有关概念,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在生物-寒假特训班 第二章遗传基本规律 中有非常全面的讲授,这个知识点也是本章重点强调的一个知识点。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95%【参
11、考答案】D【答案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改性得到,灼烧时有刺激性气味,可由此区分二者,故 A 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碳链会变成环状,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故 B 正确。C、加热、强酸碱、重金属盐均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加热可杀死流感病毒,故 C 正确。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75%,工业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95%,故 D 错误。因此,本题选 D。【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有机合成和化学实验原理等知识点。本题在强化提高班 理科综合化学有机化学复习和百日冲刺班 第二章有机合成与推断中有详细的讲解,练习题目与真题考查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12、。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2NAB.1 molN2与 4 molH2反应生成的 NH3分子数为 2NAC.1 mol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 2NA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4N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是 CH2,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14214AN 2NA,正确;B、N2与 H2反应生成的 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1 molN2与 4 molH2反应生成的 NH3分子数小于 2NA,B 错误;C.1
13、 molFe 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 3NA,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错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高中生物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的关系判断的有关内容。本题在高一化学同步课堂中有过比较系统的讲解。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 有 3 中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A.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正确;C.C4H9Cl 有 4 种同分异构体,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试题
14、点评】题考查有机合成和化学实验原理等知识点。本题在强化提高班 理科综合化学有机化学复习和百日冲刺班 第二章有机合成与推断中有详细的讲解,练习题目与真题考查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完全相同。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 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 Cl2与 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 Cl2【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A、乙酸和乙醇反应的产物为乙酸乙酯,分离乙酸乙酯应该用分液漏斗,长颈漏斗不带有活塞,无法用于分离操作,故 A 错误。B、NO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
15、应生成2NO,且 NO 密度与空气相近,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 B 错误。C、氯化铁易发生水解,所以配制时应在较浓的盐酸中溶解,抑制其水解,防止生成沉淀,再加水稀释,故C 正确。D、将2Cl与HCl的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其中的HCl,但是得到的2Cl未干燥,会含有水蒸气,故D 错误。因此,本题选 C。【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本题知识点在化学-百日冲刺班 第一章无机推断题解题策略中有非常详细的讲解内容,相关的原理解释讲义中都有提到。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 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 Na+和24SO
16、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24SO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 pH 增大B.该法在处理含 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 NaOH 和 H2SO4产品C.负极反应为 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 pH 降低D.当电路中通过 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 0.5mol 的 O2生成【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直流电作用下电解硫酸钠溶液,由于钠离子与硫酸根在水溶液中均不放电,因此其本质为电解水。A、电流从正极流出,负极流入,24SO为阴离子,其移动方向应与电流相反,因此24SO向正极区(阳极)移动。正极区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
17、为222H O4O4He,则正极附近酸性增强,pH 下降。故 A项错误。B、负极区(阴极)的电极反应为222H O2=H2OHe,剩余OH,中间区域的Na迁移到负极区,得到NaOH;正极区的电极反应为222H O4O4He,余下H,中间区域的24SO迁移到正极区,得到24H SO,故 B 项正确。C、负极区发生还原反应:222H O2H2OHe,负极附近碱性增强,pH 升高,故 C 错误。D、由正极区的电极反应可知,转移电子与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因此转移1mol电子时会有0.25 mol氧气生成,故 D 项错误。因此,本题选 B。【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本题知识点在化学-百
18、日冲刺班 第一章无机推断题解题策略中有非常详细的讲解内容,相关的原理解释讲义中都有提到。12.298K 时,在 20.0mL 0.10mol1L氨水中滴入 0.10mol1L的盐酸,溶液的 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0.10mol1L氨水的电离度为 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 20.0mLC.M 点处的溶液中4(NH)(CL)(H)=(OH)ccccD.N 点处的溶液中 pH12【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A、向氨水当中滴加稀盐酸,两者等物质的量反应则达到滴定终点,产物为4NH Cl,其溶液显酸性,应选择在酸性范
19、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如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 3.14.4。而酚酞的变色范围是 8.210.0,在碱性范围内变色,不能作为该滴定的指示剂,故 A 项错误。B、盐酸体积为20 mL时恰好反应生成4NH Cl,4232NHH ONHH OH导致其溶液 pH 小于 7,而 M点处 pH=7,故 B 项错误。C、因为溶液 pH=7,所以71(H)=(OH)=10 mol Lcc,又由于电荷守恒4(H)(NH)=(OH)(Cl)cccc,可得4(NH)=(Cl)cc,二者浓度约为10.05mol L,远大于7110 mol L,故 C 错误。D、若开始时 pH 为 12,则21(OH)10mol Lc,此时对
20、应氨水的电离度为 10%,由于题中给出氨水电离度为 1.32%,远低于 10%,则 pH 应小于 12,故 D 正确。因此,本题选 D。【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本题知识点在化学-百日冲刺班 第一章无机推断题解题策略中有非常详细的讲解内容,相关的原理解释讲义中都有提到。13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 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液的 pH 为 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 WXXYCY 的氧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X
21、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Z 的单质n为黄绿色气体,n为2Cl,因此 Z 为氯元素。10.01mol Lr的水溶液 pH 值为 2,说明r为一元强酸。2Cl与p在光的条件下反应得到r以及难溶于水的混合物s,因此p为烷烃(如4CH),r为HCl,s为发生取代反应后的有机混合物。2Cl与m反应可得HCl以及具有漂白性的q,可知m为2H O,q为HClO。综上,W、X、Y、Z 分别为H、C、O、Cl。A、原子半径大小排序为HOC,即 WYC,即 YX,故 B 错误。C、Y 为氧元素,其氢化物为2H O或22H O,常温下均为液态,故 C 正确。D、X 为碳元素,其最高价
22、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碳酸,是弱酸,故 D 错误。因此,本题选 C。【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短周期元素的相关性质。本知识点在强化提高班 理科综合化学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一)和(二)这些章节都有非常详细的讲解。二、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 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1417 7 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目要求,第 1 18 821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得 3 3 分。有选错的得分。有选错的
23、得 0 0 分。分。14.一平行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由4rSCkd可知,当云母介质抽出时,r变小,电容器的电容C变小;因为电容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故U不变,根据QCU可知,当C减小时,Q减小。再由UEd,由于U与d都不变,故电场强度E不变,答案为 D【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电容器相关知识,难度中等。本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在寒假特训班 理科综合物理
24、电场和磁场专题中有详细的讲解内容。15.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 12 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A.11B.12C.121D.144【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设质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1m、1q,一价正离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为2m、2q,对于任意粒子,在加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得:2102qUmv得2qUvm在磁场中应满足2vqvBmr由题意,由于两
25、种粒子从同一入口垂直进入磁场,从同一出口垂直离开磁场,故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应相同由式联立求解得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12mUrBq,由于加速电压不变,故1212212111rBmqrBmq其中211212BBqq,可得121144mm故一价正离子与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144【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相关知识,难度中等。本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在寒假特训班 理科综合物理电场和磁场专题中有详细的讲解内容。讲义中的习题与真题类似。16.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为 3,1,4,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
26、 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 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A.2B.3C.4D.5【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法一:解法一:当 S 断开时,电路如右图所示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原线圈两端电压11UUIR得13UUI根据变压器原副边电压关系:1122UnUn副线圈中的电流:222235UUIRR联立得:21235nUInI当 S 闭合时,电路如右图所示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原线圈两端电压114UUI R=得112UUI=根据变压器原副边电压关系:1122UnUn副线圈中的电流得:22221UUIR=联立得212124nUInI联立解得123nn解法二:解法二:设开
27、关S断开前后,变压器的等效电阻为R和R,由于变压器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相同,S闭合前:2223()()IIRRRn,得232RRRnS闭合后:2224(4)()IIRRn,得22RRn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S闭合前:1UIRRS闭合后:14UIRR根据以上各式得:212223122131=543RRnnRRRnn解得,3n【试题点评】本题在强化提高班 理科综合物理电学中有详细的讲解,练习题目与真题考查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完全相同。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 6.6 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
28、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A.1hB.4hC.8hD.16h【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地球自转周期变小,卫星要与地球保持同步,则卫星的公转周期也应随之变小,由2224MmGmrrT可得234 rTGM,则卫星离地球的高度应变小,要实现三颗卫星覆盖全球的目的,则卫星周期最小时,由数学几何关系可作出右图。由几何关系得,卫星的轨道半径为2sin30RrR由开普勒第三定律33122212rrTT,代入题中数据,得33222(6.6)24RrT由解得24Th【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周期相关知识。这个知识点在强化提高班 理科综合物理曲线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中有详细总结性内容。18.一
29、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参考答案】BC【答案解析】质点一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施加恒力后,则该质点的合外力为该恒力若该恒力方向与质点原运动方向不共线,则质点做曲线运动,质点速度方向时刻与恒力方向不同,故 A 错;若F的方向某一时刻与质点运动方向垂直,之后质点作曲线运动,力与运动方向夹角会发生变化,例如平抛运动,故 B 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质点加速度方向与其所受合
30、外力方向相同;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速率变化量不一定相同,故 D 错。【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线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处理的能力。这个知识点在强化提高班 理科综合物理直线运动和寒假特训班 第一章运动与力学专题中有详细总结性内容。19.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
31、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参考答案】BD【答案解析】由题意,在F保持方向不变,大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物体a、b均保持静止,各绳角度保持不变;选a受力分析得,绳的拉力aTm g,所以物体a受到绳的拉力保持不变。由滑轮性质,滑轮两侧绳的拉力相等,所以b受到绳的拉力大小、方向均保持不变,C 选项错误;a、b受到绳的拉力大小方向均不变,所以OO的张力不变,A 选项错误;对b进行受力分析,并将各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如上图所示。由受力平衡得:xxTfF,yybFNTm g。T和bm g始终不变,当F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支持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 选项正确;
32、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D 选项正确;故答案选 BD。【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滑轮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处理的能力。这个知识点在寒假特训班 第一章运动与力学专题中有详细总结性内容。20.如图,一带负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A.Q点的电势比P点高B.油滴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C.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D.油滴在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参考答案】AB【答案解析】由于匀强电场中的电场力和重力都是恒力,所以合外力为恒力,加速度恒定不变,所以 D 选项错。由于油滴轨迹
33、相对于过P的竖直线对称且合外力总是指向轨迹弯曲内侧,所以油滴所受合外力沿竖直方向,电场力竖直向上。当油滴得从P点运动到Q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C 选项错误;油滴带负电,电势能减小,电势增加,所以Q点电势高于P点电势,A 选项正确;在油滴从P点运动到Q的过程中,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所以Q点动能大于P点,B 选项正确;所以选 AB。【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电场、动能定理相综合知识。本题相关知识点在寒假特训班 第三章电场和磁场专题和百日冲刺班 第二章电和磁专题中都有详细讲解,相关的例题考查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非常相近。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34、s 时并排行驶,则A.在 t=1s 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 t=0 时,甲车在乙车前 7.5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 40m【参考答案】BD【答案解析】根据vt图,甲、乙都沿正方向运动。3st 时,甲、乙相遇,=30m/sv甲,=25m/sv乙,由位移和vt图面积对应关系,0-3s内位移1=3 30m=45m2x 甲,1=310+25 m=52.5m2x 乙。故0t 时,甲乙相距1-=7.5mxxx乙甲,即甲在乙前方7.5m,B 选项正确。0-1s内,1=1 10m=5m2x 甲,1=110+15 m=12.5m2x 乙,2=
35、7.5mxxx乙甲,说明甲、乙第一次相遇。A、C 错误。乙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为=45m5m=40mxxx甲甲,所以 D 选项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线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处理的能力。这个知识点在强化提高班 理科综合物理直线运动和寒假特训班 第一章运动与力学专题中有详细总结性内容。第第 IIII 卷卷(非选择题共 174 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22 题题 第第 3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33 题题 第第 4040 题为选考题
36、,考生根据要求做答。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 129 分)22.(5 分)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 220Hz、30Hz 和 40Hz,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条件进行推算。(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 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打出 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2)已测得1s=8.89cm,2s=9.5.cm,3s=10.
37、10cm;当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9.80m/2s,试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 1%。由此推算出f为_Hz。【参考答案】12()2fSS,21()2fSS,231()2fSS;40【答案解析】由于重物匀加速下落,ABCD、各相邻点之间时间间隔相同,因此B点应是从A运动到C的过程的中间时刻,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得:B点的速度Bv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即122BSSvt由于1tf,故12()2BfvSS同理可得23()2CfvS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vat故2231231()()2()12CBfSSSSvvfaSStf重物下落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F=ma阻由已知条件0
38、.01 gF=m阻由得0.99ga 代入得:31()2faSS,代入数据得40Hzf【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匀变速运动相关内容。本题在强化提高班 理科综合物理 直线运动 寒假特训班 第一章运动与力专题和百日冲刺班 第一章力学专题中有详细的讲解内容。讲义中的例题考查的知识点完全相同。23.(10 分)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当要求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 60C 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报警器(内阻很小,流过的电流超过cI时就会报警),电阻箱(最大阻值为 999.9),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U,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1R(最大阻值为 1000),滑动变阻器2R(最大阻值为
39、2000),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已知U约为 18V,cI约为 10mA;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 20mA 时,报警器可能损坏;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 60C 时阻值为 650.0。(1)在答题卡上完成待调节的报警系统原理电路图的连线。(2)在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填“1R”或“2R”)。(3)按照下列步骤调节此报警系统:1电路接通前,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定的阻值,根据实验要求,这一阻值为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填“a”或“b”)端附近,不能置于另一端的原因是_。2将开关向_(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_。(4)保
40、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参考答案】(1)如下图(2)2R(3)650.0,b,接通电源后,流过报警器的电流会超过 20mA,报警器可能损坏c,报警器开始报警【答案解析】热敏电阻工作温度达到60 C时,报警器报警。故需通过调节电阻箱使其电阻为60 C时的热敏电阻的阻值,即调节到阻值 650.0,光使报警器能正常报警,电路图如上图18VU,当通过报警器的电流10mA20mAcI,故电路中总电阻cURI,9001800R,故滑动变阻器选2R。热敏电阻为650.0时,报警器开始报警,模拟热敏电阻的电阻器阻值也应为650.0为防止通过报警器电流过大,造成报
41、警器烧坏,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 b 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电学实验,恒定电流相关内容。本题在强化提高班 理科综合物理稳恒电流中给出的练习题非常相近。24.(14 分)如图,两固定的绝缘斜面倾角均为,上沿相连。两细金属棒 ab(仅标出 a 端)和 cd(仅标出 c 端)长度均为L,质量分别为2m和m;用两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 abdca,并通过固定在斜面上沿的两光滑绝缘小定滑轮跨放在斜面上,使两金属棒水平。右斜面上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已知两根导线刚好不在磁场中,回路电阻为R,两金属棒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已知金属棒
42、ab匀速下滑。求(1)作用在金属棒ab上的安培力的大小;(2)金属棒运动速度的大小。【参考答案】(1)由ab、cd棒被平行于斜面的导线相连,故ab、cd速度时时刻刻相等,cd也做匀速直线运动;选cd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由于cd匀速,其受力平衡,沿斜面方向受力平衡方程:coscdcdNG垂直于斜面方向受力平衡方程:sincdcdfGT且cdcdfN,联立可得:cossinTmgmg选a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其沿斜面方向受力平衡:sinababTfFG安垂直于斜面方向受力平衡:cosababNG且ababfN,T与T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TT,联立可得:sin3cosFmgmg安(2)设
43、感应电动势为E,由电磁感应定律:EBLv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回路中电流:EBLvIRR棒中所受的安培力:22B L vFBILR安与联立可得:22(sin3 cos)mgRvB L【试题点评】本题在强化提高班 理科综合物理电学中有详细的讲解,第一章力学专题中有详细的讲解内容。练习题目与真题考查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完全相同。1.25.(18 分)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 A 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 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56R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7ACRABCD,、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
44、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到达F点,4AF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1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3sin375,4cos375)(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2)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3)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G点在C点的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72R、竖直相距R,求P运动到D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参考答案】(1)选P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设P加速度为a,其垂直于斜面方向受力平衡:cosGN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sinGfma且fN,可得:2si
45、ncos5aggg对CB段过程,由2202tvvas代入数据得B点速度:2BvgR(2)P从C点出发,最终静止在F,分析整段过程;由C到F,重力势能变化量:3 sinPEmgR 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设E点离B点的距离为xR,从C到F,产热:cos(72)QmgRxR由PQE,联立、解得:1x;研究P从C点运动到E点过程重力做功:sin(5)GWmgRxR摩擦力做功:cos(5)fWmgRxR 动能变化量:0JkE由动能定理:GfkWWWE 弹代入得:125mgRW 弹由EW 弹弹,到E点时弹性势能E弹为125mgR。(3)其几何关系如下图可知:23OQR,12CQR由几何关系可得,G
46、点在D左下方,竖直高度差为52R,水平距离为3R。设P从D点抛出时速度为0v,到G点时间为t其水平位移:03Rv t竖直位移:25122Rgt解得:03 55gRv 研究P从E点到D点过程,设P此时质量为m,此过程中:重力做功:351(6 sin)210GWm gRRm gR 摩擦力做功:66 cos5fWm gRm gR 弹力做功:125WEmgR弹弹 动能变化量:2010J2kEm v910m gR由动能定理:GfkWWWE弹 将代入,可得:13mm【试题点评】本题在强化提高班 高二物理下第七章机械振动中有详细的讲解.26(14 分)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
47、催化剂条件下用 NH3将 NOx还原生成 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3与 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 NH3充入注射器 X 中,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 NO2(两端用夹子 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 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 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 Y 管中Y 管中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
48、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 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 K2_【参考答案】(1)A;24232Ca(OH)2NH ClCaCl2NH2H O=;dcfei(2)气体红棕色逐渐变浅;32228NH6NO7N12H O催化剂;NaOH溶液倒吸入 Y 管;当产物中的2H O为液体时,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恢复原体积后装置中气压小于大气压。【答案解析】(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常用方法是2Ca(OH)与4NH Cl混合加热,或者CaO中滴入浓氨水(不需要加热)。这里提供的装置只有 A 适合第一种方法。要收集干燥的氨气应用碱石灰进行干燥,干燥管应“大进小出”,即 d 进 c 出;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
49、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即 f 进 e 出;最后应进行尾气处理,并要防止倒吸,应接 i。(2):3NH和2NO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生成2N,反应方程式为32228NH6NO7N12H O催化剂,产物均无色,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2NO的红棕色会逐渐变浅。:当产物中的2H O为液体时,反应过程中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恢复原体积后装置中气压小于大气压,因此NaOH溶液会倒吸。【试题点评】本题在百日冲刺班 理科综合化学有机合成与推断中有详细的讲解。27.(15 分)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 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
50、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Cr3+与 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 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2)CrO42和 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 1.0 mol L1的 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 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升高温度,溶液中 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H_(填“大于”“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