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乳房炎预防技术(T-CVMA 127—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乳房炎预防技术(T-CVMA 127—2023).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65.020.30CCS B 41团体标准T/CVMA 127-2023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乳房炎预防技术Prevention technology of mastitis in dairy cows in large-scale farms2023-7-14 发布2023-7-14 实施中国兽医协会发 布T/CVMA 127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本文件由中国兽医协会归口。本文件
2、起草单位: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博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青岛农业大学、济南深蓝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平度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彦、赵永达、段笑笑、曲志娜、郭莉莉、刘蒙达、邴啟政、王洪波、杨宏军、马帅、杨胜男、尹斐斐、刘枢清、江强世、王志文、栾正庆、田丽华、方杰、高斌、盛健、孙友德、张亮、王琳。T/CVMA 12720231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乳房炎预防技术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奶牛乳房炎的流行特点、诊断、预防原则、养殖场卫生管理、预防管理、检测管理和个体档案记录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奶牛在健康养殖中的乳房炎预防。2规
3、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8635动物防疫 基本术语NY/T 14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NY/T 2692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诊断技术NY/T 2962奶牛乳房炎乳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分离鉴定方法NY/T 5027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30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2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
4、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5049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管理准则3术语和定义GB/T 18635确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奶牛健康养殖 cow healthy rearing根据奶牛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为奶牛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快速、健康生长的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全价营养饲料,使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使个体健康,生产的食用产品无污染、品质优良、营养丰富。3.2干乳期dry period经产奶牛从停止泌乳之日起到分娩后重新泌乳之间的一段时期。3.3泌乳期 lactation period奶牛从分娩后开始泌乳之日起到停止泌乳(人
5、工停乳或自然停乳)之间的一段时间。T/CVMA 127202323.4抗生素antibiotic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4流行特点4.1 病原体4.1.1 主要分为传染性病原体和环境病原体:传染性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支原体等;环境病原体包括环境性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气肠杆菌、沙雷氏菌、变形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4.1.2 其他病原菌包括化脓放线菌、牛棒状杆菌、分支杆菌、巴氏杆
6、菌、布鲁氏菌。不同病原菌的介绍见附录 A。4.2 传播途径4.2.1 奶牛乳房炎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接触感染。接触传播的途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牛舍环境尘埃多,不清洁、消毒工作不到位;牛粪堆积门外或堆积在排尿沟内;牛床潮湿,挤奶时随意将头几把奶挤在牛床上,又不及时冲洗、消毒;没有运动场,或运动场泥泞,排水不良,浊水积聚;用一块毛巾擦洗很多牛,或用于擦洗手臂上的牛粪,挤奶机真空泵调节器不清洁,或挤奶杯的内套在挤奶头次数达到 2500 头次后进行更换,或未按厂商说明书按时更换,或挤奶设备清洗消毒不到位等。4.2.2 泌尿生殖道、消化道、乳房及损伤的皮肤、黏膜等均可传播。4.3 发病特点4.3.1
7、 奶牛乳房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但饲养管理、环境因素、营养、奶牛自身状况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因干乳期及饲养地区的不同,易发病的时间不同,北方地区在春季易发生,南方地区在夏季易发生。4.3.2 奶牛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高达 40%65%,其中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为 2%3%,隐性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为 38%62%。5诊断5.1 临床诊断5.1.1 临床型乳房炎5.1.1.1 奶牛感染临床型乳房炎在临床中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呈现出红、肿、热、痛等症状,表现出拒绝人工挤奶。5.1.1.2 乳汁中可见絮状物,乳汁分泌不畅且明显减少;严重者乳房局部变硬,显现出肿胀疼痛
8、反应,且乳汁中带血及絮状物结块等现象。T/CVMA 127202335.1.2 隐性乳房炎按照 NY/T 2692 规定进行判定,也可采用商品化的隐性乳房炎诊断试剂进行检验判定,乳汁中的体细胞数量异常升高,一般以每毫升牛奶中含 20 万个细胞为亚临床乳房炎的临界值();超过该值为阳性,低于该值则正常。5.2 实验室诊断5.2.1 乳汁采集及细菌分离鉴定按照 NY/T 2692、NY/T 2962 的规定进行检验和判定。常见病原菌的培养条件及菌落特点见附录 B。5.2.2 细菌种属鉴定参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进行生化鉴定,或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或采用16S rRNA 基因序列测定分析法。6预防
9、原则6.1 制定严格的奶牛饲养管理制度,从管理、饲养、环境卫生、饲养设备、挤奶设备、人员制定等加强管理,并加强环境卫生的消毒工作。6.2 根据挤奶设备的操作规程,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严格执行消毒频次,做好设备维护。6.3 每个月定期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评估养牛场的防空措施。6.4 依据奶牛主要病原菌的流行规律,如发生临床型乳房炎,应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采取药物防治为主,重点防治泌乳期奶牛乳房炎,并结合其他切断乳房炎传播的综合防治措施。针对干乳期奶牛,实施定期乳房给药,重点进行预防和治疗干乳期奶牛乳房炎。6.5 选择符合无公害食品的防治方法与药物,具体按照 NY 5
10、030、NY 5032 规定进行管理。7预防管理7.1 养殖场卫生管理7.1.1 养殖场应对奶牛场的奶牛进行建档,记录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因,包括病原菌感染、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挤奶设备,奶牛自身机体免疫力、年龄和胎次等信息。7.1.2 养殖场的环境卫生质量应满足 NY/T 14、NY/T5049 的要求,饮用水应符合 NY/T 5027 要求,污水、污物处理应满足 GB 8978、GB 18596 规定。7.1.3 饲养人员应定期查体,建立健康档案。患有慢性疾病,尤其是患有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患者,不应从事奶牛饲养工作。7.1.4 饲养过程中应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合理饲喂,并
11、进行卫生防疫。7.1.5 限制除奶牛厂工作人员外的其他人员进入养殖区进行参观、推销等活动。7.1.6 挤奶设备应能满足牛场挤奶需求,按挤奶操作规定进行,并定期对挤奶设备做好维护。7.2 乳房保健7.2.1 乳房炎检测兽医工作人员每天应定期进行检测,是否存在红、肿、热、痛等症状,观察乳汁的颜色、性状,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应及时了解牛群乳房健康状况,按照 NY/T 2692 规定进行判定,或按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alifornia Mastitis Test,CMT)进行检测。对乳汁 pH 偏高、氯化物含量超标、体细胞数偏高的奶牛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T/CVMA 127202347.2.2 乳房清洗
12、乳头周围无污物,用专用消毒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除乳头表面的灰尘和污物。若整个乳房较脏时,用小水流或消毒毛巾沾水清洗乳头基部即可。不宜用水对全部乳房冲洗。清洁乳头后马上擦干。7.2.3 乳房防护牛舍一般分封闭式和完全敞开式两种。封闭式的牛舍,应注意通风问题。完全敞开式的牧场,尤其应关注乳头健康情况,冬季应注意防风防止乳头冻伤。采用避风保温防冻等措施,重点做好乳头的保护。7.2.4 药敏实验后乳房药浴牧场应定期更换不同类型的乳头药浴液,选择或更换药浴液时使用常见乳腺炎病原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克雷伯氏菌、芽孢杆菌等)或推荐使用本场当前乳腺炎病原菌进行药浴液评价,根据
13、评价结果选用合适有效的乳头药浴液。冬季天气寒冷气温较低,牧场应选用防冻型的药浴液。7.2.5 乳头清洗清洗乳头分为淋洗、擦干、按摩。淋洗后用干净毛巾或纸巾擦干。7.3 设备维护挤奶设备应按照操作规定进行,使用前检查挤奶设备的压力及频率,做好消毒和消耗品的更换工作。挤奶员应提高卫生标准,坚持消毒后进行作业。另外挤奶器械定期彻底消毒,确保运转功能正常。7.4 饲养管理饲喂的草料不应过于单一,搭配应合理,饮用水应清洁。有条件的地方,保证让奶牛每天运动不少于 4 h,增强奶牛体质。牛舍应符合兽医卫生标准,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定期消毒,圈舍内应经常打扫。牛体表面应经常刷拭、清洁。奶牛干乳期、泌乳期的预防
14、措施参考附录 C。7.5 检测管理奶牛场应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及相关规程要求,结合奶牛场的管理规定,定期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并按照 CLSI1进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给药。同时结合养牛场的奶牛治疗管理规定,针对不同的致病菌引起的乳房炎,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并制定奶牛乳房炎诊断与防治记录,记录表格见附录 D。8 档案记录8.1 对每头奶牛建立档案,及时记录每头奶牛的来源、品种、年龄、胎次,产奶量、免疫等信息。8.2 建立发病和防治档案,并记录用药品种、用药数量、给药次数、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等信息,统计发病率、治愈率、有效率、死亡率等。T/CVMA 12720235附录A(资料性)奶
15、牛常见病原菌A.1传染性病原菌A.1.1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属于微球菌科,葡萄球菌属,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本属细菌分布于自然界及动物的饲料及环境中,也存在人和动物的皮肤、黏膜。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生寄生菌,仅少数引起人和动物的局部炎症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能引起奶牛、羊及其他动物乳房炎的葡萄球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猪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其余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牛体的常在菌群。A.1.2无乳
16、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成双、单个或短链排列。链球菌种类很多,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常分布在水、乳、尘埃、动植物的表面以及呼吸道、消化道与泌尿生殖道黏膜。由链球菌所致的奶牛传染性乳房炎,主要是无乳链球菌,该菌常通过挤乳或用具传播而引发乳房炎。停乳链球菌一般归为环境链球菌类。A.1.3支原体支原体又称霉形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大小为0.1 m0.3 m,也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革兰氏染色阴性。A.2环境性病原菌A.2.1环境性链球菌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环境性链球菌有乳房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兽疫链球菌、牛链球菌和犬链球菌,临床上常见的主要为乳房链球菌,其他的较少见。乳房链球菌
17、呈长链状,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A.2.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葡萄球菌属的一类细菌,由多种凝固酶反应阴性的葡萄球菌所组成,约有20余种,其中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猪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6种菌与奶牛乳房炎有关。它们是牛体的常在菌群。A.2.3肠球菌肠球菌为圆形或椭圆形,呈单个、成双,有时呈短链状排列,生长在固体琼脂上的菌呈短球状,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A.2.4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为无芽孢的直杆菌,大小为(0.4m0.7 m)(2m3 m),两端钝圆,散在或成对。大多数菌株有周生鞭毛,有些菌株还有性纤毛。除少数具有A型
18、K抗原的菌株外。菌体两端偶尔略深染,T/CVMA 12720236革兰氏染色阴性。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菌毛、K抗原、内毒素,能产生外毒素、溶血素、血管渗透因子、细胞毒素、神经毒素等,当病菌感染机体后,这些毒性因子就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导致动物疾病。A.2.5肺炎克雷伯氏菌革兰氏阴性肠杆菌,除大肠杆菌外,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导致奶牛乳房炎的最重要的革兰氏阴性菌。A.2.6产气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肠杆菌,黏质沙雷氏菌和液化沙雷氏菌引起的乳房炎多呈慢性经过。A.2.7沙雷氏菌革兰氏阴性肠杆菌,黏质沙雷氏菌和液化沙雷氏菌引起的乳房炎多呈慢性经过,也可发生没有特异性症状的临床性乳房炎。A.2.8变形杆菌肠细菌科中
19、的一属革兰阴性运动细菌。细菌杆状;约(0.3m1.0m)(1m6m)。但也产生不规则形状的细菌(包括丝状体)。为兼性厌氧菌。A.2.9志贺氏菌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志贺菌属有菌毛,能粘附于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所有菌株都有强烈的内毒素,A群志贺菌能产生一种引起Vero细胞病变的外毒素。A.2.10沙门氏菌革兰氏阴性肠杆菌,都柏林沙门氏菌是适应牛体的细菌,本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多因感染牛的粪便污染乳房,引起牛的亚临床型乳房炎和持续感染。A.2.11绿脓杆菌革兰氏阴性肠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其致病性与该菌产生大量的内外毒素有关。A.3其他微生物A.3.1化脓放线菌可产生致死毒素和溶血毒素。A.3.2牛棒
20、状杆菌本菌可以定植在乳头皮肤和乳头管内,可引起乳汁体细胞数中度升高,可致轻度乳房炎。A.3.3分支杆菌分支杆菌多不发酵糖类,生化特性主要有烟酸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过氧化氢酶和尿素酶试验。人型和牛型菌株能产生尿素酶。人型能还原硝酸盐,产生烟酸,牛型则不能。A.3.4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性奶牛乳房炎虽不多见,但所致奶牛乳房炎发病急,所有病例几乎都有全身症状和乳房局部病灶,病牛呈明显急性败血症。T/CVMA 12720237A.3.5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引起奶牛流产,临床上常发生关节炎、乳房炎、淋巴结炎等。流产布鲁氏菌侵害乳房引起乳房炎,轻者无明显的肉眼变化,重者体温升高,乳房坚硬、皮温增高、疼
21、痛、乳汁变质,呈黄色水样或絮状,乳量减少,甚至丧失泌乳能力。T/CVMA 12720238附录B(资料性)常见病原菌的培养条件及菌落特点表B.1给出了常见病原菌的培养条件及菌落特点。表B.1常见病原菌的培养条件及菌落特点病原菌培养条件菌落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 7.4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 mm2 mm。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无乳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35C培养18 h24 h形成灰白色、表面光滑、有乳光、圆形、溶血的菌落。部分菌株无溶血环停乳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35C培养18 h24 h形成圆形、光滑、凸
22、起、有溶血环的菌落支原体需马血清,培养基pH7.9最佳,生长缓慢,CO2条件培养57 d呈“油煎蛋”样,边缘整齐圆滑,四周较薄、中央较厚,瑞氏染色呈淡紫色,吉姆萨染色呈蓝色乳房链球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在含有绵羊血的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平板上呈淡灰白色、隆起、闪光的小菌落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直接接种血平板,35C培养18 h24 h,部分延长至48 h72 h产生刚果红肠球菌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血平板经37C培养18 h即可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直径0.5 mm1 mm大小的圆形菌落大肠埃希氏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其呈圆形,边缘整齐,半透明
23、状,表面光滑,有的呈凸起状。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基上,特征表现为深紫黑色、光滑,带有金属光泽的圆形菌落肺炎克雷伯氏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较大的灰白色粘液菌落,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产气肠杆菌在血琼脂平板上35C培养18 h24 h形成圆形、凸起、灰白色、不溶血的菌落。在麦康凯等培养基上形成粉红色(乳糖发酵)、较大菌落沙雷氏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体球状,菌落呈红色,不透明,边缘圆整,表面光滑、隆起变形杆菌在基础培养基(和含氰化钾的培养基)上生长,在20C40C之间繁殖旺盛一般单个菌落。在SS平板上可以形成圆形、扁薄、半透明的菌落志贺氏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24 h,形成
24、直径达2 mm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沙门氏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T/CVMA 12720239表B.1(续)病原菌培养条件菌落特点绿脓杆菌普通琼脂或肉汤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5C,pH7.2普通琼脂形成光滑,微隆起,边缘整齐波状的中等大菌落;在肉汤培养物中可以看到长丝状形态化脓放线菌最适生长温度37C,20C40C生长。血或血清所促进,5%10%CO2有助于生长在血清斜面上,菌落周围有液化坑,有时整个斜面液化牛棒状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C,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为圆形、灰白色、光滑湿润的小菌落,异染颗粒明显。排列不规则,球杆状,成
25、排或成簇排列,常呈栅栏状或V字状等分支杆菌固体培养法,以鸡蛋为基础,使用高温凝固形成固体培养基两个,23周可见细菌生长;液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是鸡,营养丰富细菌可以在液体中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利于结核分支支杆菌迅速生长12周可见细菌生长菌落呈黄色,不透明,边缘圆整,表面有光泽,粘带巴氏杆菌普通肉汤即可生长菌落呈现橘红色,边缘稍带狭窄的黄绿光的FO菌落型布鲁氏菌20C40C,最适生长温度 35C,最适pH 6.67.4。初代培养时对营养要求较高,生长繁殖时需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可在布氏琼脂、血琼脂、巧克力琼脂和胰蛋白大豆琼脂(TSA)培养基上生长在血平板上经5 d7 d的培养,可形成微小、灰色(久
26、置可呈黄色)、圆形、凸起的光滑型(S)菌落T/CVMA 127202310附录C(规范性)泌乳期、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措施表C.1 给出了泌乳期、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措施。表C.1 泌乳期、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措施序号预防措施干乳期泌乳期1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妊娠干乳期饲养管理泌乳期饲养初期控制挤奶量2做好干乳期的药物预防治疗工作泌乳期饲养中期要引导饲养3确保牛舍宽尚明亮,空气新鲜泌乳期后期要及时供给能量4夏季防暑,冬季防寒注意乳房卫生,加强乳房护理5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严格执行消毒制度6保持牛体卫生清洁保持牛体卫生清洁7保证清洁饮水充足保证清洁饮水充足8禁喂霜冻霉变饲料禁喂霜冻霉变饲料9观察
27、奶牛食欲、运动、反刍及乳房有无异常变化观察奶牛食欲、运动、反刍及乳房有无异常变化10定期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定期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T/CVMA 127202311附录D(资料性)奶牛个体档案记录表表D.1给出了奶牛个体档案记录表。表D.1 奶牛个体档案记录表填表人:日期农场主姓名品种来源年龄胎次产奶量免疫情况疫病感染及用药情况治疗情况无害化处理情况感染情况用药品种用药数量用药次数发病率治疗结果治愈率有效率死亡率T/CVMA 127202312参考文献1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 伯杰细菌鉴定手册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