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涉江采芙蓉》教案(7篇).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426462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之《涉江采芙蓉》教案(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诗》之《涉江采芙蓉》教案(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之《涉江采芙蓉》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之《涉江采芙蓉》教案(7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诗之涉江采芙蓉教案(7篇)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育诗歌鉴赏力量。 三、教学方法: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育诗歌鉴赏力量。 四、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到达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日,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会一下这

2、“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 “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危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模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尝 1、诗歌中的抒情仆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明确:中

3、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严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妙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心、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予了对亲朋的美妙祝福。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衬托仆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净和美妙。 3、三、四句

4、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构造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仆人公的心情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假如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假如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进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进展临时作一完毕,一方面为下文的进展作一伏线,所以按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楚地表现了仆人公孤独

5、、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仆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仆人公极度苦痛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仆人公的苦痛,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终两句除了表达仆人公黯然苦痛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期才有“终老”之“悲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四)、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仆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

6、有人认为抒情仆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诗之涉江采芙蓉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问方面 (1) 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 背诵全诗。 2、力量方面 (1)领悟诗歌的思想内涵。 (2)培育学生朗读诗歌的力量; (3)培育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力量。 (4)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方面 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诗歌的朗读 ;(2)诗歌的赏析; (3)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 导读

7、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以有关芙蓉的名句引入课题。 二、通过导学案学习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其中一篇。古诗十九首包括了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汲取了汉乐府的养分,所以不但擅长运用比兴,而且制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

8、导赏析 (一)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读,初步感知作品) 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学生划分,师生共同明确)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悲伤以终老。 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的情感?(学生思索答复,教师明确)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悲伤。是“思”字浓缩了的情感。 3、诗歌中的抒情仆人公表达“思”的举动是什么?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吗?可否举例? 明确:是采摘芙蓉。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 4、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芙蓉,即荷花,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二

9、)再读,争论沟通(请学生个别朗读,之后小组争论作答,教师明确) 1、三、四句一问一答,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这两句在构造上是暗转过渡,为仆人公的心情由欢欣洋溢转变为黯然销魂作铺垫。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对塑造抒情仆人公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从侧面衬托了仆人公形象的高雅,感情的纯净、美妙。 3、你认为这首诗的抒情仆人公是一个男子还是女子? 提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 (三)精读,合作探究(教师教导精读个别诗句,学生争论沟通作答) 诗歌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2、白描手法 3、对写手法 (四)速背训练(教师指导方法,学生自由背诵几分钟,教师抽查

10、) 涉江采芙蓉 涉江,兰泽。采之?所思。 还顾,长路。同心,悲伤。 【拓展延长】 课堂练笔:扩写诗句 请同学们选取涉江采芙蓉中自己最喜爱的两句诗歌,扩写成一幅100字左右的语段。 要求: (1)可加小标题,要突出心理描写。 (2)先说明诗意,再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3)要表达出情景交融的特点。 (4)要表达自己对诗句的共性化解读。 例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扩写。 夏秋之交,家乡江南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妙季节。身处异地的我,设想我的爱人在风和日丽中,正荡着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参加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一大乐事呀!采莲之际,她们

11、摘几枝红莹得意的莲花,回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挚意。在湖岸泽畔,还生长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被采莲的女子们摘置袖中、插上发际,暗香袭人,简直令人心醉!倾耳细听,我仿佛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她们阵阵银铃般的欢乐声! 【课后作业】 1、比照阅读: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解释: 奇树:美树。 华:同“花”。 滋:繁盛。 荣:即上句的华。 贵:一作“贡”,献的意思。 思索:诗歌主要通过什么意象来抒情的?仆人公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涉江采芙蓉是否有一样之处? 2、请完成赢在课堂的相关习题。 高

12、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把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体悟“悬想”(对写法)的手法,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悟“悬想”,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育诗歌鉴赏力量。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吟诵赏析法探究与争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到达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日,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会一下这“一字千金

13、”的语言魅力。 二、组织学生,了解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文人五言诗。 三、吟诵本诗,整体感知本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诗歌鉴赏品尝 提示:诗歌鉴赏方法与步骤: (一)读顺畅,通大意。 (二)找意象,品意境。 (三)找诗眼,抓主旨。 (四)依景情,析手法。 1、听读诗歌,诵读指导。 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诗歌采纳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2、学生齐读,感知大意。 3、学生齐读译文,再次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4、思索: (1)诗中主要借助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2)找出本诗的“诗眼”,并概括主旨。 五、问题探究 关

14、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仆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仆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六、拓展与稳固 对写法(悬想的写法) 七、作业 1、背诵诗歌。 2、类诗比拟阅读:课时作业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教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问方面 (1) 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 背诵全诗。 2、力量方面 (1)领悟诗歌的思想内涵;(2)培育学生朗读诗歌的力量;(3)培育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力量;(4)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方面 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

15、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诗歌的朗读;(2)诗歌的赏析;(3)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以有关芙蓉的名句引入课题。 二、通过导学案学习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汲取了汉乐府的养分,所以不但擅长运用比兴,而且制造出一种独特的

16、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导赏析 (一)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读,初步感知作品) 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学生划分,师生共同明确) 涉江采芙蓉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悲伤以终老。 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的情感?(学生思索答复,教师明确)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悲伤。是“思”字浓缩了的情感。 3、诗歌中的抒情仆人公表达“思”的举动是什么?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吗?

17、可否举例 明确:是采摘芙蓉。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 4、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芙蓉,即荷花,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二)再读,争论沟通(请学生个别朗读,之后小组争论作答,教师明确) 1、三、四句一问一答,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这两句在构造上是暗转过渡,为仆人公的心情由欢欣洋溢转变为黯然销魂作铺垫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对塑造抒情仆人公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从侧面衬托了仆人公形象的高雅,感情的纯净、美妙。 3、你认为这首诗的抒情仆人公是一个男子还是女子? ?提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 (三)精读,合作

18、探究(教师教导精读个别诗句,学生争论沟通作答) 诗歌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教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一、感知层次: 1、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二、感受层次: 诗歌的思想内涵。 三、感悟层次: 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情感,培育诗歌鉴赏力量。 教学设想: 1、教具:多媒体。 2、教法:诵读法、争论法、赏析法。 3、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远离故土的游子是孤寂的,爱人远在天际难以相守的人是苦痛悲伤的。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人们彼此相爱,

19、却不能够在一起。 今日,让我们跨越时空,来到东汉末年,跟随涉江采芙蓉中的仆人公,一同去感受这种质朴真挚的情感。(板书标题) 二、教师点明本节课教学目标 三、文学常识积存(学生介绍)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它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之情。古诗十九首惯常以诗的第一句为题。 由于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汲取了汉乐府的养分,所以不但擅长运用比兴,而且制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有“千古五言之祖”之誉。 它是我国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怨而不怒”,是我国感伤主义文学最早和最集中

20、的表达。钟嵘诗品评价道:“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四、诵读感知,步入文本。(教师范读) 1、目的:第一遍诵读,初步感知内容,疏通文意。 2、要求:师生快速协作,完本钱诗文意的串译整理。 沟通结果展现学生展现,教师补正。 译文:(我)坐船来到湖上采摘荷花,胡岸边有数不清的兰蕙芳草。 采来的荷花要送给谁呢?送给我思念的远方的那个人。 (我)回望思念之人所在的家乡,归家的路是那样的漫长。 我们感情深厚却要分别,只有忧愁伤感到终老。 教师:在感知文意的根底上,我们步入下一个环节。 五、诵读感受,创设情境。(学生齐读)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其次遍诵读,使得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情感,发挥联

21、想想象,勾画画面。 教师展现自主赏析诗歌流程图: 诗歌内容(高度概括)(所运用)艺术手法(传达)思想情感 教师分解自学任务:详细到组,根据自主赏析流程进展自主研讨学习。(教师板书收束) 1、赏析第1、2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分析:内容:涉江郊游,采摘芙蓉。 手法:这一句是环境描写,以众多美妙的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形象及相思之情。为以乐景衬哀情。 思想情感:表达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 教师总结:从侧面衬托仆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净和美妙。 这一句塑造了一个清爽淡雅、高洁美妙的抒情仆人公形象。 2、赏析第3、4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分析:内容:人在远方,心愿难遂。

22、艺术手法:为自问自答的设问。 思想情感: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 教师总结:情感可谓含蓄蕴藉,余味悠长。 3、赏析第5、6句:“第三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分析:内容:回望家乡,长路漫漫。 手法:运用细节描写, “还顾、望”等动作描写。 思想情感:抒发了游子孤寂、伤感,思乡怀人的深切情感。 4、赏析第7、8句:“同心而离居,悲伤以终老。” 分析:内容:天各一方,悲伤终老。 诗之涉江采芙蓉教案 篇六 学问与力量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提高诗歌鉴赏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23、,品尝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承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 2重点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育诗歌鉴赏力量。 3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活动 【导入】 “花自飘落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李清照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诗句。是啊,分别让人思念、悲伤。今日让我们走进涉江采芙蓉,共同感受诗中挥之不去的思念与悲伤。 【讲授】介绍文学常识 PPT展现: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

24、深厚的感情,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统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活动】朗读,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一遍诗。 2、PPT展现,疏通字词。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兰草。泽:潮湿的凹地。 遗(wi):赠。 远道:犹言“远方”。 旧乡:家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终点。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25、 终老:终生。 3、听范读一遍,跟读一遍,教师做朗读指导。(2分钟)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留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4、下面来练习朗读,朗读时想象诗句的画面,感悟诗句的情感。 接下来在熟读的根底上背诵全诗,课上检查。 【活动】品读鉴赏 学生齐背全诗。 逐句解读鉴赏诗歌,师生沟通,争论。 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提问:a.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板书) b.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仆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气氛。 c.表达了抒情仆人公怎样的感情?

26、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净、美妙。对眼前美景布满爱恋。(板书) 鉴赏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提问:这两句的语气如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心情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妙、欢快的采莲背景上,写单独思念(板书)爱人的悲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剧烈效果。 鉴赏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提问:“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奇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仆人公孤独、忧愁、怅惘地往家乡的那个方向张望。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

27、无尽的感觉。抒情仆人公迷茫(板书)苦痛到极点。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仆人公的苦痛,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对写法”的“悬想”方式:“对写法”又谓之“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别的表现手法。简洁的说,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独想家,却说是对方希望团聚;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 鉴赏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悲伤以终老。 “同心而离居”是他无尽哀愁的根源,是他终日悲伤(板书)以至老的根本缘由! 3、学生再次轻读课文,回忆抒情仆人公情感的变化。 爱恋思念迷茫悲伤(板书) 【活动】研读探究问题 问题1.诗歌中的抒情仆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

28、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问题2.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传达了对亲朋的关心、思念和美妙祝福。 问题3.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妙的品质。因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

29、,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板书) 问题4.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爱人之间因分别而思念悲伤的思想感情。 【练习】拓展延长 请同学们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一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诗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盛的花朵,显得非常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仆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

30、论如何也不行能送到亲人的手中。这花有什么希奇呢?只是由于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参考: 异:所选意象不同,涉江采芙蓉借“芙蓉”“兰泽”“芳草”等美妙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庭中有奇树以树为寄予物。另外,涉江采芙蓉结句哀伤不止,而庭中有奇树则自我宽慰。 同:都采纳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六句诗人对于花、树的珍奇漂亮竭力赞扬,最终点明白全诗的主题。 【讲授】总结 诗的境地,就是爱的境地。一首诗,就是一段情。吟罢涉江采芙蓉,心中便充溢着太多的祈盼,盼游子早归,盼亲人团聚。但愿时间荏苒,那份爱恋与思念早已把迷茫与悲伤冲淡。我们祝福天下有情人终能心相伴、手相牵。 【作业】课堂课下作业 化入为出

31、 以“涉江”情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随笔,发挥想象,注意自己的感受。 作业 整理并抄写随笔,下一节课进展展现。 背诵并默写全诗两遍。 【活动】反思及板书 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解读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如:看标题,抓题眼。看,学会知人论世。看解释,抓示意有效信息。看意象意境,缘景明情。把握“情感关键字”。了解诗歌主旨类型。分析表达技巧。并用这些方法自己赏析一首诗歌。 板书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意境:清幽高洁 感情:爱恋思念迷茫悲伤 诗之涉江采芙蓉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目标: (1)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 提

32、高诗歌鉴赏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多角度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尝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2)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承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 (2) 树立学生安康的人生观,尤其是其中的爱情观和苦难观。 教学重、难点: (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育诗歌鉴赏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这条有着五千年历史浩荡诗歌长河中,既有像唐诗这样的波澜壮阔的河段,也有像宋词这样的风光万千的河段,

33、然而在它的上游有一条漂亮而清亮的小溪,她虽然流量不大,却永久散发着隽秀夺目的光芒,她就是古诗十九首。 我们刚刚观赏的这首歌就是依据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改编而成的。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6页,我们来学习涉江采芙蓉。(板书)(幻灯片1)二、 文学常识介绍 大家看一下课下解释,涉江采芙蓉选自哪部作品? 幻灯片2:介绍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 幻灯片3:对其评价。 三、诵读品尝(幻灯片4) 1、咱们学习诗文,“多读”是特别重要的,朗读能进展你的思维,激发你的情感,加深理解。那么首先我们齐读一遍这首古诗。(读后正音) 2、我们听一遍朗读录音,初步品尝本诗语言和思想感情。(评价录音。要咬字清楚。速度宜慢不宜快

34、。) 3、个人自由诵读,并读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 4、点名感情朗读。 5、请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自主整体感知 : 1、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仆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仆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幻灯片5) 明确:诗歌的两种可能:你可以把抒情仆人公想象成异地他乡,吟哦着乡愁的游子,也可以想象成闺中怀人的思妇。 (板书)一是游人思乡怀人。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对仕宦与富贵的追求,以及那个时代文人士子所共有的建功立业的抱负,把他们从家乡、亲人的怀抱中拉了出来,使他们踏上了漫长的、前途未卜的征程。志在四方的男人就像

35、是一只留鸟,不停地飞行就是他们的命运,家产然是暖和的窠巢,但归期不能由他们的意志所左右。游子在旅途上采集了一束芙蓉花,突然意识到自己形孤影单,欲赠无人,不禁触发了思念家乡、亲人的苦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游子的形象从诗中站了起来。这个很好理解。(幻灯片6) 二是女子思夫。(幻灯片7) 【理由】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2、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随水而居不伴妾身,独飘摇于江心活水之上。 3、另外,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由此

36、推想说话人应是女子。 下面咱们就从女子为抒情仆人公的角度鉴赏一下这首古诗。 五、合作鉴赏 中心电视台有“电视散文”,需要用许多场景、画面来处理情节和情感。假如将这首涉江采芙蓉改编成“电视诗”,你准备设置哪些场景,怎样处理画面呢?下面咱们就先在大脑里一起来尝试一下“情景再现”。“情景再现”就是用诗歌供应的材料为原型, 通过合理的想像和联想进展再制造,使其中的人物、大事、情节、场面、景物等在脑海里不断出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心情等感受。 现在我就为同学们再现一下前两句的情景,算是抛砖引玉了。由于四周环境中的颜色、声音、事物极简单限制大家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所以我要求大家

37、都闭目凝神,用你的大脑去看,发挥你的想象力,在脑海里再现诗中情境。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设想】(幻灯片8,闭眼想象,画面)正值盛夏,荷花盛开的”美妙季节。那潭中的荷啊,一朵朵开得妩媚。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的湖泽之上,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开头了,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呢!采摘几枝柔嫩得意的莲花,送给各自的心上人,这正是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也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暗香袭人,让人心醉。在这如画的风景里,如果你倾耳细听,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玩耍、欢乐声呢。(你看到芙蓉朵朵,莲叶田田了吗?你听到姑娘们的嬉

38、笑声了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喧闹。其实对于一二两句,你能体会出这样的气氛就足够了。) 那么,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一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予了什么呢?(幻灯片9) 明确:鲜花香草柔嫩漂亮,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经常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热闹的爱情。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自然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严密地联系在一起。 庭中有奇树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幻灯片10)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

39、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在传统文化中,不送金银,而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心、思念、珍惜等感情,又寄予了对亲朋的美妙祝福。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而美妙的。现实生活中母亲节送康乃馨,也是同样的道理。 学生分组描绘其他的三句。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幻灯片11) 【设想】刚刚那一幕美妙欢快的采莲情景,刹那间被充满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转变了。镜头缓慢摇近,你才发觉,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然独立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闹不同,她却凝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这就是她苦苦思念的丈夫的容颜啊。哎!我徒然采摘了这美妙的芙蓉,而你啊,却远在天际,此刻我又能如何

40、遥寄相思呢?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的作用在构造上是暗转过渡。这一声长长的吁叹,点明白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愿。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法实现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苦痛与惆怅可想而知了。这一句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仆人公的心情消失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留意这里的诗歌表达手法: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孤独、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境况,由于那最能衬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妙、欢快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仆人公单独思夫的悲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

41、剧烈效果,使哀之更哀(写作)。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设想】这时消失在画面上的,好像已不是拈花深思的女仆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值女仆人公单独思夫的时候,远方的丈夫,他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家乡。他是多么盼望能够望见家乡的山水、望见那莲花映照下的妻子啊!可是,没有。此刻呈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旧乡”是遥远而不行即的,“道路”是漫长曲折的,这两句诗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而含蓄。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大家留意这两句在写法上,采纳了“对写法”的“悬想”方式。“对写法”又谓之“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