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的教学设计(12篇).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426455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1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1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的教学设计(12篇).docx(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12篇) 一、情景导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我们去年背过,这首诗的是谁?这首诗是被贬后的作品,从诗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积极、乐观、豁达、高扬),那么今日我们共同学习他的陋室铭(出示课题),看看我们从中又可以读出一个什么样的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加个人的魅力。 三、检查预习 1、简介陋室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2、。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简介“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教师补充:通过预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押韵的字是:名、灵、青、丁、经、形、亭;那么,韵脚就是ing 3、简介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政治改革,最终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四、初读

3、课文 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留意停顿。 五、合作学习,走进陋室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组合作依据课文解释疏通文意,在理解的过程中标注意点字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C生解释重点字词,B生翻译句子。) 五、合作探究,品读陋室 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开头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其目的是什么? 3、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陋

4、室不陋”的? 4、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文章最终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6、写陋室用意何在?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 明确: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从山水写起,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不高、不深”喻“陋”,以“仙”、龙”喻“德”,以“名”、“灵”喻“馨”,从而奇妙地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种写法叫比兴。 3、居住环境、交往朋友、生活情趣 4、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说明自己与诸葛亮、杨子云一样,身居陋室而品德高尚。进一步深化主题。 5、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照应,更有力地证明只要仆人“德馨”,陋室就不显其陋的.道理。 6、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5、贫乐道的情趣。 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仆人的日常生活进展描写,表达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六、拓展延长,感受陋室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日,我们该如何对待所说的“惟吾德馨”? 小结语:盼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修身养性、笑对人生,做像刘禹锡那样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佳人! 七、当堂检测 (一)、解释以下句中划线的词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翻译以下语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填空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说明仆

6、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说明了仆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八、沟通感受,总结陋室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收获。现在,就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吧! 2、生自由谈 陋室不陋,精神永久年轻!陋室不陋,经典永久不朽!最终送大家一句话: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行潦倒。 篇2: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 内容提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也即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注意积存、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观赏品位。”本课所属单元的教学要求则是:“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致的语言,并积存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为达成

7、以上目标与要求,本课教学设计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围绕“铭”的文体特征开展教学活动:初读,感受铭的形制特征;再读,理解铭的根本内容;三读,读懂铭的志趣追求。在教学活动的自然推动中,借助方法的引领,积存文言词语;借助背景的界入,以及相关诗歌的延长与阅读,熟悉其人,体会高洁傲岸的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本课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由言及文,披文入情,言文兼顾,引导学生读懂文字,丰富积存,提升文言阅读力量;读出深度,读出宽度,体会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做官期间居住的简易房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8、戒备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了一种文体。 文章采纳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竭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短小精致,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育学生的文言阅读力量,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了解“铭”的特点,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3、体会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存文言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

9、程: 一、导入 常言安居乐业,其实居亦有别。有人住轩敞华屋,楼阁台榭,丹楹刻桷;也有人身居斗方之室,蓬门荜户,茅茨土阶。人生在世,若得前者,不免令人欣喜;偶遇后者,又将如何自处?今日,让我们一起赏读经典铭文陋室铭,品尝隐藏于文字背后的哲理情韵、志士情怀。 二、解题 1、齐读: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2、铭,是一种文体。古人作铭,常以身边的物件为题,如鼎、镜、钺、剑、枕、杖、笥奁、漏刻等,并把它们刻在器物上。依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颂美追思,叫“墓志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的,时时提示,以自

10、警自戒,叫“座右铭”;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山川风物铭”。 不过,它们虽内容不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却并无二致。不仅文辞简约美丽,像本文,尽管只9句81字,但却是铭文中的长篇;而且全文押韵,如诗如词,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出韵脚词,用红笔勾画出来。 三、初读,感受铭的形制特征 1、读准字音 朗读,最起码的要求是读准字音。哪位同学朗读一遍,帮忙大家一起来正一下音。 吾(w) 德馨(xn) 苔(ti)痕 鸿儒(r) 调素琴(tio) 案牍(d) 2、留意押韵 韵脚词,也即“句末韵母一样或相近的词语”,你找出来了吗?哪位同学明确一下。 本文韵脚

11、词:名ing,灵ing,馨in,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3、读出节奏 一韵究竟,让文章回环往复,琅琅上口;韵脚词均在偶数句,又让句子两两照应, 形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请大家依据这一句式特点,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朗读节奏,即依据音节或意义进展的有规律停顿。 请一位同学明确一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固然,在朗读时,不仅要留意这些,还要依据内容、情感调整语调、语速、重音等。 同桌互

12、读,倾听并订正。 全班齐声朗读,感受铭文的特点。 篇3: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领悟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疏通文意以学生运用辅导资料自己把握为主,教师适当指导。解读课文时,学生理解课文与教师点拨结合: 3.体会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 :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三、教学难点 : 1.理解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这座破旧简陋的房子,虽然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金碧辉

13、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是它却成就了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正如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共同感受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怀。出示课题 (二)、简介:刘禹锡,当时他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的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之内让他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终让他住进了一所特别简陋的小房子。他在愤激之中,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出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刻写在碑上,竖在门外,以明心志。 (三)、板题并解题: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子。“铭”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称述功德的

14、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四)、朗读并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熟识生字读音,揣摩停顿、语速、语调,感知文章内容。 2、检查学生把握生字状况。:以下生字怎么读? 德馨(xin) 苔痕(ti) 鸿儒(r)案牍(d) 调素琴(tio) 3、让一名学生试读全文,师生评价优劣(评价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处理是否得当)。 4、听名家朗读课文,师生观赏评价。这篇铭文不仅押韵而且运用了很多对偶句,请找出韵脚和对偶句。 5、学生同桌结合练习朗读,把握好停顿、语速和语调。 6、再让一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指导。 7、全班齐读。(师:这篇铭文,由于多数句子押韵,读来琅琅上口,现在我们

15、全班同学一起带着感情再读一遍,好吗?) (五)、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1、学生先自个默读课文,结合解释理解文意,把重点字词和不理解的词句做上不同的标记。 2、让学生把小组内没有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3、通过练习,检查学生理解程度。(让学生不看书答复) 惟吾德馨:惟,只;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 没什么学问的人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4、由一名学生口头翻译全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著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然)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由于我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

16、陋了)。苔藓的痕迹扩散到台阶上,现出碧绿,芳草的颜色映入帘内,显得青葱。(在这里)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无知的庸人。可以弹奏朴实的古琴,扫瞄宝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鼓,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 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草亭。(正如)孔子所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这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六)、整体感知 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详细比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方、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17、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方,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奇,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华丽堂皇,而在于仆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淡忘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陋室不陋详细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A、“苔痕上阶绿,草

18、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景。反映出室仆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上、入”采纳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纳拟人的手法,给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仆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仆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凉,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气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的喜悦之情。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仆人高洁傲岸的情怀。除了对偶,还有衬托。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

19、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仆人必是高雅之士。仆人德才兼备,说明仆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仆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仆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比,虚实相生,说明了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好玩。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照应开头。正由于仆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4、文章

20、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好像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说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理想。 、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5.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准备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答复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由于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

21、样更突出了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理想。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的思想推到了顶峰。 6、赏析诵读观赏形式美 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一样、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一样的字。 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7、“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予、传达的某种感情、理想和志趣。马上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详细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

22、的志趣、意愿或抱负的寄予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8、仿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嬉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谈,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的快,漫画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可以睡大觉,作鼾声。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篮球场,好像嬉戏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七)、总结: 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

23、,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篇4: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了解“铭 ”这种体裁和简介 2.积存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取消句子独立性、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使动、宾语前置) 3.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4.学习类比手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比拟探究文言词语句式的用法 2.在比拟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的特点 3.联系诗歌、散文名句比拟探究文本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运用类比的作用 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一、导入

24、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有一座房子,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是它却成就了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共同感受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怀 二、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0),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晚期闻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进步思想家著有刘梦得文集,又称刘中山集 2、写作背景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与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按王朝规定,他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

25、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给他小鞋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三间小房居住对此,他毫无怨言刘禹锡是个文人,于是就依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论”的对联贴在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立刻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刘禹锡见此风光,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闻讯后,下令撵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三次他在愤激之中,有话如鲠在喉,倾吐为快,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柳公权碑刻竖于门外 3、解题 陋室:简洁而狭小的房屋 铭:本是古代

26、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戒备自己的文字,后来进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三、疏通字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名:名词作动词,成名知名 灵:名词作动词,灵异,有灵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n):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t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

27、,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鸿(hng)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的是用构造助词“之”嵌在主谓构造中间,使得原来可以独立成句的.话变得语意未完,比方“父母爱子”,主语是“父母”,谓语局部是“爱子”,可以成为完整的句子,但中间加上个“之”,变成“父母之爱子”以后,语意就不完整了,变成一个偏正词组不能离开上下文而独立成句了,语法学界管这种现象叫“取消句

28、子独立性” 乱:形容词使动,使烦乱 形容词使动:主语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无丝竹之乱耳:没有奏乐的声音(主语)使耳朵(宾语)烦乱 案牍(d):官府的公文 劳:动词使动,使劳累 动词使动: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由于居住的人很出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闻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简陋的呢?

29、之,提宾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说明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成了有灵气的水了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学问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装饰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声音扰乱耳朵,也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由于居住的人出名,所以受到人们的仰慕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四、研读课文 1.提问: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

30、起?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有灵气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用这两个简洁浅显的例子让读者明白一个道理:地方本身不好没有关系,关键在于什么人住在里面,由此推理,即便是间陋室也没关系,只要仆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的目的是写陋室,却从山水写起,让读者通过把陋室与山水比拟推理,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叫做类比 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一样或相像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一样或相像的一种推理形式(比拟类推) 举例:妙玉笑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红楼

31、梦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根底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制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华丽堂皇,而在于仆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板书:类比 起兴 引陋室 2.提问:陋室毕竟是如何的简陋?是从哪几方面来表

32、现其简陋的?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可见居住的环境是多么荒芜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 教师点拨:还有拟人的修辞方法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给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仆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仆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得陋室的环境凄凉、荒凉,反而觉得春意正浓,生气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仆人喜悦之情 板书:对偶 拟人 描环境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构造形式一样、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

33、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主要是从构造形式上说的,它要求构造相称,字数相等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说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这是写陋室的人物,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 教师点拨:除了对偶,还有衬托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仆人必是高雅之士仆人德才兼备,说明仆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板书:对偶 衬托 夸朋友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是写仆人的生活情趣 教师点拨:这两句中,有

34、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比,虚实相生,说明了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板书:虚实 正反 话生活 学生质疑:既然喜爱“调素琴”,又如何理解“无丝竹之乱耳”的那份轻松? 教师点拨:古人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诗人有志不得伸展,实行消极的方法,避而不与庸俗官僚来往“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厌恶 教师总结:是从三方面表现陋室之陋的: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好玩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

35、“惟吾德馨”,照应开头正由于仆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4.提问: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好像已写尽了,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庐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 教师点拨:采纳了类比的表现手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示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它们的仆人德才兼备而著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如此吗?除此之外,好像还隐含着自己的远大志向,要做

36、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板书:类比 隐含 立志向 5.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学生明确:引孔子的话,再次说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准备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答复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由于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理想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的思想推到了顶峰 教师板书:引经据典 表态度 五、写作观赏 1、赏析诵读观赏形式美 本文是一篇骈文

37、字数一样、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一样的字 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2、“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予、传达的某种感情、理想和志趣马上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详细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的志趣、意愿或抱负的寄予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篇5:课文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

38、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体会精妙新奇的构思。 过程与方法:朗读背诵全文,领悟文章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奇构思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1)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2)往来无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3)可以调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4)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2、翻译句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二)合作探究,文

39、句品析 1、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句?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惟吾德馨”的? 绘景:环境清幽 交友:交往高雅 生活:怡然得意 3、短文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对偶、比方、类比、比兴。 (2)这两句话的作用在于,一方面说明陋室不陋,一方面引出短文主旨。 4、短文最终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5、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1 借对陋室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这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三)稳固学习,拓展训练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40、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解释】 箪:音d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乐:乐于学。 1、翻译加点字词。 或曰 ( ) 贤哉回也 ( ) 2、请翻译以下句子。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这两段文字说明白什么道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弄明白了陋室为何不陋,赏析了它美丽的语言。但是一篇如此美的文章,是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解读,去品尝,去实践的。那样我们的精神才会永久富足。 (五)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板书设计 设喻引题 山、水 喻陋室 仙、龙 喻德馨 高洁傲岸 陋室铭 绘景:环境清幽安贫乐道 陋室不陋 交友:交往高雅

41、 生活:怡然得意 古贤自喻 篇6: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把握重点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3.体会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环节一:引入(此环节2分钟) (一)安排课前2分钟学生演讲 要求:学生提前做好演讲预备,演讲的内容为“我眼中的郑板桥”。重点介绍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精神品质,尤其是他所说的“花香不在多,

42、室雅何须大”这句话。 (二) 教师依据学生的演讲引出今日所学的课文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 环节二:走近及文本(此环节3分钟) (一) 学生相互沟通预习的心得。(学生相互交换预习学案,针对预习题相互评改,请一个小组派代表读一读有关刘禹锡介绍及本文写作背景。 简介: 刘禹锡,彭城人,祖籍洛阳,唐代中晚期闻名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见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我们已经学过他的诗词有竹枝词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 当时他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之内让他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终让他住进了一所特别简陋的小房子。他在愤激之中,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出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刻写在碑上,竖在门外,以明心志。 文章体裁: “铭” 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环节三:朗读并感知课文。(此环节5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熟识生字读音,揣摩停顿、语速、语调,感知文章内容。 2、检查学生把握生字状况。 以下生字怎么读? 德馨(xin) 苔痕(ti) 鸿儒(r) 案牍(d) 调素琴(ti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