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课后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和7的认识课后教学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6和7的认识课后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一开头,教师出示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情境,学生立刻联想到要用钱,产生学习动机,并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熟悉1元以内的人民币后,又创设买价值6角的本子和价值1元的笔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沟通,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学生有剧烈的尝试欲望。在学习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后,教师创设1元钱能买哪些东西的购物情境,学生的学习心情到了高潮,人人参加简洁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验1元钱的价值,培育思维的敏捷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敬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能怎样付款。这些
2、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分类中自主熟悉。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拿一拿自己最喜爱的人民币,并通过相互间的沟通,熟悉面值在1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教师敬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观看图象、汉字、拼音、数字、颜色等特征,初步知道熟悉人民币的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付款活动,买6角的本子、1元的笔,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激发,自主探究出了多种付币方法,并理解了1元=10角,为进一步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根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阅历领悟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胜利的喜悦。 3亲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
3、到处有数学 买东西要付钱,1元以内的人民币可以买些什么,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特殊是怎样付2元4角钱快,使学生领悟在购物中会依据实际状况而打算付款方式,既注意了算法多样化,又表达算法优化。为学生供应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时机,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会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和7的熟悉课后教学反思2 “1000以内数的熟悉“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熟悉的根底之上,对数的熟悉的进一步学习。怎么样把学生原有的熟悉根底、熟悉规律与“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数感。学生数
4、感的建立不是一时半伙就培育得起来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收集数据,先估算,再动手数1000个小正方体等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在现实背景下充分感受与体验,把数感的培育表达在教学过程中。 2、供应空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本课假如再简洁地教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已不再能满意学生进展的需要了。因此,这节课上,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建立1000的数感上,让学生自己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整个过程是:估数-验证-沟通-再验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仆人。只有教师放手,让学生操作和探究,才能有学生的自主建构的可能,才能有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机,才能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
5、会有主动的体验。 缺乏:数学与现实生活是严密联系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蕴涵着很多数学教学资源。这节课中我应当本着数学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设计一些如“看看身边的数“;还可以仿照幸运52猜一猜吸尘器、羽绒服、消毒柜等,这样,既让学生进展了练习,又渗透了交通安全学问,将数学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他们就会自觉参加学习的过程,品尝到学习带来的愉悦!这比单纯的课堂练习更有效。 6和7的熟悉课后教学反思3 二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初步接触了根本的几何图形,而这节课也是在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后进展教学的,可以说学生具备肯
6、定的认知阅历和生活阅历。但是孩子们对角的熟悉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经过对教材的反复讨论,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的侧重点放在帮忙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两个层面上。对于本节课设计分成了3局部:课前的微课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画一个一般角,在画角的过程中体会角的特征,为抽象角的模型奠定根底。);课上在活动中感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角的大小;课下拓展提升(找一找家里的角,并摸一摸、说一说)。有了这样的整体构思,使得这节课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课后的感悟也有些许。 1、从生活中找角,在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 教学中从
7、学生熟识的五角星引入,在学生初步讲解角的根本特征之后,让学生指角,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学问“盲点”(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结合角的特征,不断反复的指角,最终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在过渡到生活中找角、指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学问的过程,精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表达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布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在学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之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做的活动角进展体会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由2个大小一样,边的长短不同的角,课件演示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觉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引发学生的思索探究,究竟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小鸭嘴巴大”的活动,更是帮忙
8、学生突破了难点,明确的角的大小与角开口的大小有关,得出结论顺其自然。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3、每一节课都不是完善的,留有缺憾才让我不断反思进取。 (1)学生已经进展了微课学习画角,但是课堂我在这个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后面探究活动比拟紧急。 (2)学生建立了角的根本表象,但是指角的练习较少,不够扎实。 (3)对于活动角的利用还比拟局限性,个别学生的活动角做的不够标准,没有提前整改。 一次备课、一节课、一次反思、一次提升,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不断丰实我的臂膀,让我的教学之路走的更长。 6和7的熟悉课后教学反思4 1000以内数的熟悉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熟悉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的,是学生对100
9、以内数的熟悉的延长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熟悉做好铺垫。 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本节课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喜爱动画片这点,以羊羊村建运动场的方式贯穿教学始终,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布满童趣的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开心又积极主动。 2、注意培育学生对数感的建立。 新课的教学中,每次课件依次出示凌乱的1000个小正方体后,都要让学生来估一估,然后再数一数,通过数的结果来校正自己估数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更强的数感。 3、通过形象操作来突破本课的难点。 首先让学生通过数数,从一个一个的数小正方体,10个一是十,到十个十个
10、的数,10个十是一百,再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让学生明白数数的规律,同时熟悉新的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把握数数的方法,当物体数量更多时,学生能够体会到一百一百地数更快、更简洁。 4、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本节课我留意了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让学生猜一猜学校会议室能坐多少人和二年级学生有多少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5、培育学生制造性思维。 在练习当中我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开放题,让学生在800的前面和后面各填出两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特别活泼,讲出
11、了很多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感觉学习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兴趣比拟深厚,表现得比拟积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还是比拟抱负。 6和7的熟悉课后教学反思5 (一)、情景导入,学读、写分数。 课始从本班学生人数入手(48),以增加的一点(4和8之间加上小数点)为突破口,明确新产生的数与以前学的整数的区分,问学生认不熟悉这样的数,以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感知。 让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小数,以及读情景图,不但使学习素材变得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读数和写数的教学时,充分敬重学生的认知根底,充分挖掘学
12、生的潜能,从而到达教学目的。本着学生已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的原则,顺当完成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教学。 (二)、操作感知,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尽管学生在此前讨论的数学学问中的数据均为整数,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0.5已经有了肯定的感受:1米的一半就是0.5或0.5米是50厘米。 在讨论一位小数时,就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以平均分成10份的1米长的纸条为工具,以0.5米的理解为基点和突破口,再去解决0.3米、0.4米等多长,从而使整个探究过程显得顺畅、自然、扎实、有效。 熟悉一位小数之后,让学生连续利用纸条进展实际测量两根毛线的长度(一根长0.2米,另一根长0.7米),方式是
13、先估后量,然后再来测量课本的宽度(0.17米,用纸条不能直接量出)。这样做既稳固了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和运用,还培育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又为两位小数的探究埋下伏笔,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切实感受探究两位小数甚至多位小数的必要性。 本环节的教学注意了实践操作,学生的手、口、耳、脑、眼等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使他们在“经受、体验、探究”过程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在,备课时我细心设计,授课时敏捷运用,使学生在思索、争论、观看、操作、沟通活动中自然而然的收获学问。 (三)、实践应用,稳固熟悉 教育学认为,适度的练习是稳固学生学问,培育学生技能,进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检测
14、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节课的练习设计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对新学问的稳固和练习,二是突出本节课内容设计的完整性和层次性(从开头的信息图引入到完毕的进一步理解信息数据的意义),三是通过开放的题目的训练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制造的时机,使其敏捷把握学问。但由于我没能精确地把握时间,课堂调控力量差导致开放题没能得到训练。 (四)、课外调查,拓展延长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本节的学习已经完毕,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没有完毕,课外调查的布置,将学生的探究领域从课内延长到了课外,从学校延长到社会,丰富学生的课外学问,拓宽学生的探究视野,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15、,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为下一节课的小数大小的比拟的学习供应了讨论素材。 6和7的熟悉课后教学反思6 ?小数的初步熟悉这局部内容是通过借助“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初步熟悉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肯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 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根底,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1、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根底,促进学问阅历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根底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
16、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识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学问点都布满生活的气息。 2、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鼓舞学生自主探究出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在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中,我直接抛出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价格看阅历,运用原有的长度单位的学问根底,鼓舞学生独立思索,将学生感觉抽象的学问详细化,从而自然流畅地帮忙学生建立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3、教学能面对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开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小数王国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6和7的熟悉课后教学反思7 记得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会遗忘,
17、看过了,就会记住,做过了,就会理解”,所以在这节课,我们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一)联系生活,抽象出角的图形 首先给学生供应各种实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观看、感知,摸一摸、看一看它们上面的角。这个活动旨在唤起他们已有的学问阅历,激起参加学习的热忱与积极性。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从剪刀、吸管和扇面上抽象出角的过程,使学生逐步摆脱实物,抓住角的本质属性,初步感知角的特点。通过上面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这时我准时组织学生观看、比照、争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局部的名称顶点、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
18、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然后设计一组“推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熟悉。本环节的最终,引导学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安排了“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的体验活动,让他们查找四周物体上的角,在全班沟通的过程中,使学生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熟悉,准时对某些错误的”熟悉进展订正与弥补,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学问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学问实践化,真正表达数学的魅力。固然这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努力,信任只要我们努力,就肯定会有收获! (二)动手做角,感悟角有大小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知,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19、让学生用预备好的小棒,用自己的方法来做一个角,同桌相互说一说,摆的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什么地方,他利用两根小棒摆出了四个角,说明这个孩子的空间思维力量是比拟好的,我在课堂中是抓住了这个生成的,让他将自己摆的角介绍给了全班同学听,我觉得在这一点上还是做的比拟好的。其后在教师示范后,让生用纸片动手折出一个角,并标出角,指出顶点和边,展现学生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通过直观的详细实物,使学生在操作中积存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了解更加深刻。 6和7的熟悉课后教学反思8 ?熟悉人民币是新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主要是引导小学生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1元=10角、
20、1角10分简洁的换算,下面是我对熟悉人民币的几点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的教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阅历,见得多用得少,特殊是大面额的币种,可以说他们对人民币只有最初步的熟悉,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个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对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不熟识。 我在充分了解学情的根底上,调整教材,因需设教。 一、课堂教学中,制造性地利用教材。 书上教学的是如今已过时的第四版人民币,而现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的大多是最新版的第五套人民币只有极少量的第四套人民币。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既然学是为了用,我坚决地打算将第五套人民币作
21、为重点主要教学。固然考虑到目前市场上仍有少 量第四版人民币流通,我也将它们在新课导入时做了简洁介绍,促进学生自主迁移、敏捷应用。 二、这节课以“学问竞答”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把熟悉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分一分换一换填一填的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供应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如熟悉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采纳相互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阅历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看与思索,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学生的自主探
22、究,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穿插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加时机,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现。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胜利的欢乐。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进展的目的。 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 学生在学会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根底上,自然地进入了对人民币单位的熟悉的学习。一个颁奖活动奇妙地将学生的留意力牢牢地吸引着。通过4个装有同样多人民币的特别奖品的派送,得出“1元=10角”这一结论,同时也学会了元、角之间的兑换。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
23、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望。分币虽然已停顿流通,但作为人民币的又一单位同样有教学的必要,尤其是角与分的进率。考虑到学生刚刚经受了探求元与角的进率的过程,具有此认知根底及阅历根底。因此,我让学生猜想。学生很顺当地进展了迁移,大胆提出“1角=10分”。在最终揭晓学问竞答竞赛结果时,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下思维无比活泼,自然地引到下一节课关于人民币的计算,又一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我时刻关注学生,鼓励评价。 本节课我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情感的体验、方法的指导层面。如:当学生自主认出并介绍如何熟悉1元以后,我适时评价:“你观看真认真,说的也很清晰。”为其他学生的认币、汇报做了示范性指向。还不断的变换语言:真聪慧、太了不起了、答复得真精彩等等。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赞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的数学学习从生活中来,要回到到生活中去。在实际生活中,只熟悉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熟悉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表达它的社会价值。这节课缺乏的是,没有安排购物的实践活动。为了弥补缺乏,我还要联系家长协作我们的教学,通过课后生活的实践,到达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