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器》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计算器教案 教学内容:课标苏教版第八册83-84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借助计算器,探究并把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让同学体验“猜想-验证”这一探究数学规律的根本过程和方法,从而进展同学思维,培育科学的探究素养。 3使同学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因数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数 2 4 20 400 2 40 200 积 指名口答,并说说怎么想的。 二、猜想 已知3630=1080,假设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有会什么变化
2、? 同学猜想。师引导说出需举例验证。 三、验证 1师引导运用表格来举例验证。 因数 因数 积 积的变化 36 30 1080 指名举例,师板书,在此过程中指导填表:积怎样算,积的变化是什么,又怎么表示。 师:观看整张表格,你发觉了什么?符合猜想吗? 小结:在3630=1080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 积也会乘这个数。 2在其他乘法算式中是否也存在这样一个结论呢?再次猜想、验证。 同学任意举例填表。 因数 因数 积 积的变化 展现作业纸,你发觉了什么?符合猜想吗? 小结:没有一个人举的例子不符合这个发觉,说明在任何一个乘法算式中,存在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 四、应用 1用规律解
3、释: (1)口算:2430=?你是怎么算的?你能用刚刚的规律解释吗? (2)笔算:25015=?(简便算法) 2用规律计算:“想想做做”1、2。 3数学日记。 4自然界的计算专家。 五、总结 师:你能总结一下今日学习的内容或学习的感受,为这节课定个题目吗? 六、拓展(导入中的口算题) 因数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数 2 4 20 400 2 40 200 积 24 48 240 4800 2400 4800 24000 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大家的表示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仅仅拥有学问的人从石头里只能看到石头,拥有才智的人就能从石头里看到风景,从沙子里看到灵
4、魂”。 其次篇:计算器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问目标 信息技术学问目标:学会电脑中日历时钟窗口的翻开,日期、时间的设置;能翻开计算器并进展简洁的计算。 数学学问目标: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及探究简洁的数学规律。 2. 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自学的力量和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培育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将所把握的学问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设置电脑中的日期、时间,会利用计算器进展简洁计算。 教学难点 时间的设置,学问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预备 预备申奥专题片(4分钟)、申奥胜利一
5、瞬全国各地庆祝的录像片段(半分钟)、趣味数学题(课前写在纸上,藏在学生的电脑键盘下)、奥运小学问,并了解哪些学生已会在电脑上使用“计算器”和设置日期、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课始播放申奥专题片。激情导入:同学们肯定不会遗忘这一段难忘的时间,全中国都在为申奥而努力。2023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时,在莫斯科,萨马兰奇一声雄浑的宣告声“Beijing”,北京成为2023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全中国立即成了欢跃的海洋,全球华人都沉醉在巨大的狂喜中,这一天因此成为中国人记忆中美妙的一天。 有谁还记得这一天是星期几吗?(有同学会说是星期几,也有同学会说不知道。)究竟是星期几教师也不知
6、道,谁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有学生会说可以上网查找、查看日历等。) 二、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任务一:翻开日历和时钟窗口,查看2023年7月13日是星期几。 你们身边有日历吗?(学生答复。)其实现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身边都有日历,在哪里呢?在电脑里。如何翻开? 让会的学生当小教师,在教师机上作示范操作,介绍翻开日期/时间窗口的几种方法。然后让全体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方式翻开日期/时间窗口,并查看申奥胜利那一天是星期几。教师巡察发觉学生存在的问题,准时帮忙解决。(学生调整年份为2023年,月份为7月,日期为13日,结果是星期五。) 学生练习:1.查看2023年的2月份有几天。2.查看2023年的儿
7、童节是星期几。3.查看2023年的母亲节是几号(每年五月份的其次个星期天为母亲节)。 任务二:将电脑的日期和时间设置为2023年7月13日220800点。 2023年7月13日22点08分,正是北京申奥胜利的时刻,我们再现这一感动人心的时刻好不好? 学生尝试将电脑的日期设置为2023年7月13日,时间设置为220800。(有些学生会,也有些学生不会,可能有学生想到用“帮忙”,有学生会找同学请教)。 教师确定学生尝试中的成绩和好的学习方法,并进展操作演示,提示需留意的问题,同时复习删除键、退格键的使用,强调两者的区分。 时间设置完后,计算机系统的时钟就根据新修改的日期和时间运行了,你们去瞧瞧,是
8、这样吗?北京申奥胜利的时刻是北京时间220800,大家猜猜:为什么会是在晚上? 学生自由发言。 大家知道吗?申奥会议是在莫斯科召开的。(引出时区的概念)莫斯科时间和北京时间的时差是4小时,当时的莫斯科时间应是180800。对时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上网查资料或查找有关书籍阅读。 学生练习:设置计算机系统的日期、时间为当前时间。 任务三:翻开计算器。 北京申奥胜利离现在(2023年11月)已经几年了?(两年多。)离现在几个月了?(28个月。)离现在几天了?几个小时了?(学生一时难以答复。)假如一个月按30天计算,我们可以列出算式,3028=?天,243028=?小时计算。可是口算一下子算不出来,
9、怎么办? 在电脑里有位好帮手计算器,它可以帮忙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它在哪里呢? 学生尝试练习:翻开计算器。 任务四:练习计算器的使用。 现在同学们能算出北京申奥胜利已过去多少天、多少小时了吗?3028=?243028=?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请算得最快的同学说说是多少天、多少小时,其他同学也是这个结果吗? 三、自我反思,小结延长。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呢? 学生小结本堂课学到的学问和技能:日期/时间窗口的翻开,日期、时间的调整,计算器的使用。 教师补充:我们还懂得了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不会时可寻求帮忙,并要把所学的学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最终送大家一句话:“我听了就遗忘,我看了就记住,我做了就理解。”
10、盼望小朋友们在实际生活中多动手、多动脑! 第三篇:数学教学规划 目标预设 1、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熟悉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究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在探究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加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 探究有序的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设计理念】 “因数与倍数”这节课的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学问的规律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根底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提醒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受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
11、冰冷的。而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展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阅历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索的结果。 【设计思路】 例1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根底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例2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接着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再找出两个数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看这三个例子,发觉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数、最大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例3教学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过程和例2根本一样。“想想做做”利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阐述两个数的关系。最终的嬉戏既检验
12、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并熟悉因数和倍数 1、拼长方形导入 (课件演示12个小正方形) 这里有12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你用它们摆出一个长方形,行吗?提出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着在脑子里摆一下,不能想象的就在本子上画一画。 2、谁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学生答复) 3、依据学生答复,提问:请大家想象一下他可能是怎样摆的?还可能是怎么摆的? 4、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学生答复) 他有可能是怎样摆的?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依次让学生答复,教师课件演示,并在屏幕上显示这三种摆法) 5、叙述: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发觉
13、,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3412为例,34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还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日要讨论的“因数和倍数”。(板书:因数和倍数) 6、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7、说明:为了讨论的便利,在讨论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设计意图:“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学问的规律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根底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
14、这种概念的提醒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受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展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阅历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索的结果。 二、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从刚刚沟通的过程中,我们知道12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呢?你还能找出一个来吗? 把3的倍数用你认为合理的方式写在纸上(师巡察) 2、展现一个学生的作业纸让其说出找3的倍数的方法,在取得学生统一的意见之后师归纳小结方法。 总结:我们可以依据想3()()的方法来有挨次的找3的倍数。
15、 3、试一试:2的倍数、5的倍数 4、引导学生观看3、2、5的倍数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书上的结论。 三、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你能找出36的全部因数吗? 2、试一试,看谁能挑战胜利。(学生独立找36的因数) 3、沟通找的方法。沟通时留意:(1)你是怎么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2)你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3)找到什么时候完毕? 4、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提问:你喜爱用哪一种方法? 5、完成试一试:找出15、16全部的因数。 6、观看上面的例子,说说有什么发觉吗?(学生小组争论后全班沟通,得出书上的结论。) 强调:找
16、一个数的因数要按挨次成对地找。 三、稳固、提升练习 1、想想做做2 学生填表。 提问:“应付元数”分别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其实都是4的倍数,你能还能举出一些4的倍数吗?写的完么? 2、想想做做3 学生填表 排数都是24的因数吗?每排的人数呢? 3、提高练习 (课件显示:下面哪些数肯定是的因数。 1、2、3、4、5、6、7、8、9、10) (1)方框后面藏着个两位数,看谁能很快说出下面10个数中,哪些是它的因数? (课件单击一下,出示“21”。) (2)接着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要使这个数肯定有因数2,那么个位上还可以是哪些数字? (3)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还有
17、哪些数也是它的因数? (4)最终出示“”。这一次,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看不清了,你还能找到答案吗?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组变式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把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奇妙渗透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表达了数学学习的综合性、连贯性。 四、“对号入座”嬉戏 嬉戏规章: 1、每个人记住自己的学号。 2、教师喊一个数字(例如:18),被叫到号码的同学则出列到讲台前。 3、教师喊“全部因数集合”,此时只要是讲台前同学学号数的因数的同学,就必需立刻出列排成一排。 4、排错者(非18的因数者却出列,或者是18的因数者却没出列)该组扣一分。 5、以此类推重复步骤24。 五、组织学生下课 1、
18、完毕语: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很多的学问等着我们去学习,去讨论,去探究 2、组织学生分批下课。 (1)请学号数不少于三个因数的同学先下课; (2)请学号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下课; (3)请学号数只有一个因数的同学跟我一起下课。 第四篇:计算器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及练习四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展简洁的计算。 2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的挨次和笔算挨次是一样的。 3让学生擅长观看发觉数学的隐秘,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展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展简洁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看发觉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
19、我们已经熟悉了有关计算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来,今日我们用计算器来进展计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3 86179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去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去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留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 99993_ 99994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觉了什么规律吗?
20、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好玩。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师总结:遇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5)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展验证。 三、应用反应 1用计算
21、器计算,练习四第1、4、9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沟通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展验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学问,把握了什么新的本事? 五、变式练习 先用简便方法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297298299300301302303 2401402403404405 第五篇:计算器教案 课题 (一)用计算器计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简洁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进展进程中所消失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洁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
22、方法,承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 熟悉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展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究简洁的规律。 3、 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育学生节省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悉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展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究一些简洁的规律。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计算器一个,作业纸一张。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二、引导探究,争论讨论 三、展现胜利 四、全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大润发吧?那里每天都有很多的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却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知他应当付多少钱。你知道营业员为什
23、么会算得这么快吗?(让学生自由答复)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 “用计算器计算”。 (出示课题) 1、熟悉计算器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计算器呢?(让学生自由说) 你对计算器有哪些熟悉呢?同桌相互指指说说。再请学生上台沟通。 说明:虽然我们手中的计算器各不一样,但有些按钮是大致一样的。 课件出示:计算器图。 师生一起熟悉计算器:上面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键盘中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功能键中有常用的开机键、关机键、去除键和等号键。 2、用计算器计算 (1)让我们一起来用计算器试着算算这些题目吧。 多媒体出示: 75+47= 247.6= 62.8-0.95= (让学生将答案写在作业
24、纸上) 学生完成后,请三个学生上台边演示边表达操作过程。 假如有学生在计算62.8-0.95时是先按“6、2、8”,接着按“-”,再按“0,、9、5”,最终按“=”,结果是61.85。 教师就问: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62.8-0.95,也可以在按0.95时,只按、9、5。 说明:小数的整数局部是0的,这个0可以不按。 (2)多媒体出示:0.0921.1525= 3.72-2.05+0.18= 让我们比一比谁算的最快。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操作的? 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但小数的整数局部是0的,不按0速度更快。 小结:像这样只含同一级运算的,可以从左往右依次按键。 3、
25、介绍计算工具的进展史 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怎么样啊?(让学生说) 你知道在人类没有创造计算器之前,我们的祖先都用过哪些计算工具吗? 教师:先请大家自学P66-67页的内容,再联系你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沟通后再全班沟通) 依据学生的答复,多媒体一一出示:石子、结绳、刻痕算筹算盘的历史过程。 (1) 什么是算筹呢? 多媒体出示:算筹图。 结合图例说明:算筹就是一种象筷子一样的小棒,算筹有两种不同摆法横式和竖式,用算筹摆出不同的外形,可以表示不同的数。 多媒体出示两个用算筹表示的数(9和173),让学生答复是几? (2) 谁来介绍一下算盘呢? 让学生试着说出上珠表示5,下珠表示1。 多
26、媒体出示算盘上的一个数(406及4060),让学生试读,从而说明要先定个位后才能读数。 1、用计算器探究规律 多媒体出示: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11112222222233333334= 教师问: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让学生说出计算器已经不能显示这些数了。 教师再问:那该怎么办?赶快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啊?(小组合作查找规律) 小结:计算器还可以帮忙我们探究规律,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 (2)多媒体播放水龙头滴水的动画。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小时大约滴水3.6千克。 对此你想
27、说什么? 多媒体依次出示: (1) 照这样计算,一天会铺张多少千克水? (2) 一年(按365天计算)会铺张多少千克水? (3) 我们学校有45个水龙头,一年会铺张多少千克水? (4) 假如一个3口之家,每月用水20吨,这些水可供他们用多少时间? 学生完成后,再让他们估量大约是多少年? 看着这么惊人的数据,你有何感想?(生自由说) 小结:所以,孩子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向全人类呼吁:请节省用水 珍爱生命。(多媒体打出大字)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这样解决的? 据资料显示,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每年用于教育的投资是300元。 (1)统计你每年用于教育的投资又是多少呢? (2)用计算器计算你们小组平均每人用于教育的投资大约是多少? (3)与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你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