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二)在整体感知的根底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三)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资料片,让学生对白杨树有些感性熟悉。 2、释题:“礼”,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3、了解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阅读课文解释,教师补充: 茅盾,现代闻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诞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半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
2、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斗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阔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全都,进展了艰难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稳固和进展了敌后的抗日依据地。从抗日依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盼望,精神兴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生活在国民党的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纳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忱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勇敢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整体感知,初步把握课文根本内容 1、教师范读全文。
3、要求学生在听读时,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详见“字词积存”)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抒情线索。 明确: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文中五次提到白杨树的不平凡,把有关的语句一一找出来。 争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学生争论后明确:要划分段落层次,肯定要留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的段落层次划分如下:第一局部(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其次局部(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风光,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局部(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局部(第78段):提醒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局部(
4、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比照,再次赞美白杨树。 (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第一、二局部 1、学生朗读第一、二局部。 2、思索: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3、自由朗读23段,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心情的变化。 明确: 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感觉:雄壮,宏大,单调。 心情:恹恹欲睡,惊异地叫了一声。 4、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宏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作铺垫。 (四)完毕语 白杨礼赞是一篇“美文”,到处渗透着高尚的审美情趣。文章开头描绘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美”,宏伟壮阔的黄土高原,犹如并肩的远山的连峰,给人一种壮丽之情。但西北之行所见的白杨树毕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借赞美白杨树究竟要赞美什么?让我们下节课连续争论,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美。 (五)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情感。 2、把握“字词积存”中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