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范文.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424602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曲》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光曲》教学设计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教学设计范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月光曲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怜悯、喜爱人民的音乐家。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奇妙。 2、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感动、安详、沉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连续练习标画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 4、认字8个,写字7个,连续练习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教学重点: 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怜悯、喜爱人民的音乐家。 2、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奇妙。 教学难点: 1、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感动、安详、沉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怜悯、喜

2、爱人民的音乐家。 教学预备: 1、贝多芬的资料。 2、奏鸣曲月光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瞧,你们一个个坐得多有精神呀!教师信任,今日的你们,肯定是最棒的!对自己有信念吗? 特别好! 俗话说:水是家乡甜,月是家乡明。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那皎洁的月光总能引起人们无限的情思。唐代闻名诗人李白就曾写下一首和月光有关的古诗-静夜思,你们能把它朗读出来吗? 听了你们的诵读,我的眼前仿佛消失了一幅这样的画面:月光如水,轻轻地洒在床前;诗人站在窗前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今日,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和月光有关的课文-月光曲(教师板书,学生答复)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步感知,学习新

3、课 在二百多年前,德国有位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过很多闻名的乐曲,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那么,这首月光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91页,齐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从第一自然段当中你知道了什么讯息。 学生沟通有关贝多芬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并进展小结。 贝多芬资料: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是宏大的德国作曲家、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十岁进行首次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头作曲,毕生追求“自由、公平、博爱”的抱负。主要作品有交响曲9部、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1部,弦乐四重奏16部。 贝多芬曾说过:“我们的艺术

4、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幸福!”那么,他是不是真的这样做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其次、三自然段。 1、学习2-3自然段 请同学们用喜爱的方式朗读段落,并拿起你们的笔,写出你们的问题。(教师提示朗读要求:一是把音读准;二是读得流利;三是不断地诵读,直到明白为止。)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察指导。 学生沟通问题,教师补充说明。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当时的环境怎么样?(结合上下文理解“幽静”的意思) (2)抓住“断断续续”来理解:你从这个词语中了解到什么? (3)“断断续续”的琴声吸引了贝多芬“驻足倾听”,却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有没有同学情愿扮演两个兄妹进展分角色朗读? 其

5、余学生思索:你从两兄妹的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4)驻足倾听的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心中会有什么想法? (5)教师板书:听曲 2、学习第4-6自然段 (1)听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是怎样做的呢?(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2)贝多芬要做什么?(教师板书:演奏) (3)他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奏一曲呢? (4)盲姑娘听完以后,心情怎样?(感动) 她是如何评价贝多芬的演奏的?(指导朗读。) 为什么她能如此地断定演奏者就是贝多芬本人?(弹奏纯熟,感情深厚)这说明白什么? (5)贝多芬听到盲姑娘这样说,心情起了什么变化?(深深打动如大海的波涛)(与穷人的心愿相通,对生活和音乐的喜爱,使他与兄妹间产生剧

6、烈的感情共鸣) 于是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指导学生朗读) 3、学习第7-10自然段 正在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风光发生了什么变化?(月光照进窗子来,屋子里的一切似乎披上了银纱,显得非常的清幽。)(教师指导朗读) 这一切使贝多芬觉得心中布满了温馨和祝愿,也激起了他创作的热忱。(教师板书:创作) 那么贝多芬创作了什么曲子?毕竟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语句。 学生扫瞄课文查找有关内容。 汇报查找结果,教师出示相应语段。 (1)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明确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月光下大海的风光。) (2)你是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从

7、第九、十自然段中找出有关语句: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突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漂亮。) (3)教师出示上面两段文字,提问:这两段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几幅画面? (4)学生自读这两段话后进展四人小组争论。 (5)师生沟通找出如下四个画面: 画面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引导学生简要概括后教师板书:月亮升起) 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教师板

8、书:月亮上升) 画面三:突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教师板书:风起浪涌) 画面四: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漂亮。(教师板书:风平浪静) (6)随着乐曲的旋律,月光照射下的海面这样变化着。你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这个变化表现出来呢?放开声音,各自练一遍,把海面上的四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开头。 (7)学生各自读练习读课文。 (8)指名学生分画面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课文的体会,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评议朗读,体会句意。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9、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 突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指名读,提问: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此处描写的是波涛汹涌的海面,曲子的旋律是激扬的,所以语调应当快速而有力。“突然”说明时间很快,所以应读得快,“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也要读得快,而且有劲。教师板书:激扬) 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漂亮。 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此时海面已经风平浪静,乐曲将要完毕,所以语调要严厉、缓慢。教师板书:舒缓) (9)教师:月光曲的旋律真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再一次去观赏这首曲子。 (10)配乐朗读这两段文字。学生小声地练习自读

10、。 (11)教师:月光下的大海千变万化,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不是,是联想)谁的联想?(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 (12)教师: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他们的联想? (13)出示句子比拟: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她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句多了一个“仿佛也看到了”,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 为什么要加上“仿佛也看到了”?(由于景象不是真实的,是妹妹的想像,同时妹妹是个盲人,她看不见。) 教师与学生采纳接读的方式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师)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生)在月光照射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破折号后面的局部是对前

11、面局部绽开的联想和想象) 练习用“仿佛”造句。 看着那一轮明月,我仿佛 。 (14)全班朗读。 4、学习第11自然段 这奇妙的月光曲使兄妹俩深深地“沉醉”了,(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以致于贝多芬已静静地离开了,他们还不知道。贝多芬为什么不辞而别?(教师板书:谱曲) 当兄妹俩从音乐中糊涂过来后,会交谈些什么?(请两个学生扮演兄妹进展角色会话) 最终一个自然段的“传奇”与第一自然段的“传奇”起了什么作用?(首尾照应) 全班齐读最终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月光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出示句子:假设贝多芬 ,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 假设贝多芬不会作曲,音乐记忆力不强,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

12、 假设贝多芬没有丰富的想像力,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 总结:从听兄妹俩的对话,听盲姑娘弹琴,激发了贝多芬创作灵感,非凡的音乐天赋和才能使他创作出了月光曲。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个宏大的艺术家。 四、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 2、和同学一起朗读第九自然段,再次感受月光曲,直到成诵。 五、板书设计 月光曲 谱曲(11) 创作(7-10)(完毕) 弹奏(4-6)(高潮)月亮升起月亮上升风起浪涌风平浪静 听曲(2-3)(进展)安静稍快激扬舒缓 (发生) 月光曲教学设计范文篇2 教材分析: 课文叙述了德国闻名音乐家贝多芬因怜悯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

13、光曲的传奇故事。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忱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让读者感动。课文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听钢琴曲时的感受,为学生学习现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供应了很好的范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相关生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重点段落,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育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 3.学习贝多芬怜悯劳动人民的和善、美妙的心灵;并通过观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陶冶情趣。 教学重点: 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初步尝试在音乐中联想并进展练笔。 教学难点: 通过对贝多芬情感变化的体验

14、,探究其创作的缘由。 教学过程: 一、谈话简介,激趣导入 1.同学们,知道今日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吗? 是的,月光曲。请和教师一起书写课题。谁听过这支曲子?既然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我们想一想,月光曲,该是什么样的.旋律呢?从音乐声中仿佛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呢?请你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生自由答复。 【点评】相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月光曲是生疏的。他们或许在课前预习时知道了这个传奇,但未必有时机领会到曲子的妙处。这里设计了猜想、设想的教学环节,引出学生学习任务,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根底。 二、自读课文,感知传奇 1.现在请同学翻开书,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留意

15、: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索:这毕竟是怎样的一个动人的传奇呢? 2.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把握状况: 莱茵河盲姑娘蜡烛琴键谱成幽静 请大家从上面的词语中找出一个形容环境的词语,那就是“幽静”。通过对“幽”字查字典和不同语境的意义选择理解词语的意思,想想此处使用这个“幽静”的妙处。 3.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了解了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把握状况,重点进展了“幽静”一词的学习,为下文贝多芬听见琴声埋下了伏笔。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动 (一)走近茅屋后的感动 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笔画出贝多芬走近茅屋后被哪些话所感动,从中你听出了什么? 学生反应: 1.“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

16、到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这句话流露出盲姑娘内心梦寐以求的愿望,听出了那份对音乐执着的追求与喜爱。 指导朗读:想听贝多芬弹琴,对于盲姑娘来讲,不是愿望,不是盼望,而是渴望!来,把这位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和追求读出来。 2.画出的句子是.太贵了,.又太穷,从这句话里看出了哥哥的难过和内疚。 指导朗读:哥哥由于家境贫寒没有方法实现妹妹的心愿而内疚、难过,把哥哥这份难过和内疚读出来。 3.画出的句子是“哥哥,你别难受,我不过任凭说说罢了。”看出来盲姑娘的和善、爱护、善解人意。 (二)弹完一曲后的感动 就由于这样的感动,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

17、首曲子。弹过之后,双目失明的盲姑娘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仅凭一首曲子就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 学生反应:盲姑娘有一颗对音乐特殊敏感的心;由于喜爱音乐,所以对贝多芬来小镇演出的事非常关注,猜想出此琴艺超群的人是贝多芬。 知音难求啊!贝多芬弹琴是被兄妹俩喜爱音乐的真情所感动,产生了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和灵感。 指导朗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 【点评】此处属于难点突破,借用兄妹的谈话一步步把高潮推动,为了使学生对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有更深刻的体验,从而探究其创作的缘由,教师设计了“读、画、想、说、读”的环节,使学生的情感与文中的仆人公实现共鸣,从而对盲姑娘的追求、哥哥的内疚、兄妹间相互理解爱

18、护的真情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能明白贝多芬弹曲子的初衷。 四、想象曲境,读读写写 如此清幽的环境,如此热爱音乐的盲姑娘,此情此景让贝多芬想了很多,于是他想把心中这份情感借助于这清幽的月光用音乐释放出来。面对清幽的月光,他按起来琴键听!(观赏月光曲) 在这样美丽的音乐声中,每个人的头脑中都缓缓翻开了一幅画。兄妹俩身处这奇妙的旋律中,更是心驰神往。他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来学习第9自然段。 1.教师出示相应语段: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要求:读一读,你们发觉其中的变化了吗?你觉得这几句话应当怎么读? 3.沟通:月亮的变化(升起-上升-穿行) 大海的变化(微波粼粼-

19、汹涌澎湃)朗读时语气应当由轻到重,速度由慢到快,语调由轻柔徐缓到激扬。 4.采纳分层读、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皮鞋匠波涛汹涌的大海”,最终让学生当配音演员,结合大屏幕上消失的画面给月光曲配上文字。 【点评】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让他们获得整体的感知,形成“通感”,获得的印象较为深刻,使学生对月光曲的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意境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同时,教师带着学生分析了想象的画面随音乐的旋律而变化,既对朗读进展了指导,又为下文“听曲子写画面”的小练笔进展了有效的铺垫。 5.同学们还记得刚上课时对月光曲的想象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独特的月光世界。在本文关于曲子的想象中,哥哥的想象画面是依据什么来变化的呢?是旋律的凹凸快慢。下面,还要请你听一首曲子,闭上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在音乐声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播放牧童短笛)请睁开眼睛,把刚刚你看到的画面写下来,一会咱们沟通。 【点评】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让学生知道音乐和文字之间是可以相通的,借用这篇文章让孩子学习“如何联想”的写作方法、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触发学生的情感情验。 【月光曲教学设计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