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面对逆境第6课《生命之线》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面对逆境第6课《生命之线》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命之线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质疑、圈划、朗读等方法,理解“生命之线”的含义能力目标了解本文中插叙、对比的表达效果情感目标领会、学习勇于挑战、团结互助的精神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还不够好,作业比较拖拉,上课注意 力容易分散,不能做到认真听讲。首先,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 好,可大多数学生懒惰成性,不愿多动脑、动手、动口,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其次,仍有部 分学生学语文只盲目地学“课本”,课外阅读极少甚至没有,积累太少,不能见多识广,使课内外知识不能很 好结合.再次,少数学生性格太胆小、
2、内向,整天闷坐着,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有的甚至可以整天坐着不说不 动,更不必说上课答问,沟通很是艰难,这样的学生语文能力自然就极不如人意。学困原因:1、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不会听讲,注意力不集中2、未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平时积累不够3、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欠佳4、家庭因素,缺乏必要的辅导3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内涵领会、学习勇于挑战、团结互助的精神理解“生命之线”的含义4教学过程4A第一学时4. 1. 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质疑导入课前预习,很多同学都提到这三个问题:1、“生命之线”的题目含义?2、插叙“我”和西蒙的登山经历,有何作用?3、文章最后一段与前文有何关联
3、?说明:本课篇幅较长,从学生课前的质疑入手,让学生很快进入有目的 的学习状态。同时,尊重学生的第一阅读体验,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课 堂上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活动2【讲授】讲授带着问题,分析文本从解题入手,分析解决学生质疑题目中的关键词一一线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明确:表层一一物质之线一一维系登山运动员生命的绳索2、“线”在词典中的一种解释一一比喻所接近的某种边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明确:生命之线指生命所接近的某种边际,即生死绝境3、“生命之线”在词典中的解释一一比喻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因素能让“我”和马尔逃离生死绝境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理解7、8节插
4、叙的内容明确:面对绝境时,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生死与共(深层一一精神之线)插叙的作用:将西蒙与马尔的行为作对比,突出马尔团结互助的品质为下文“我”急切地就马尔作铺垫更体现登山运动的艰辛、危险(意近即可)说明:从“生命之线”含义这一核心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分析文本,解决学生预习中的问题。挖掘内涵,深入思考作者为何写第15、16节?(第15、16节和前文有何联系?)说说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思考?说明:引导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深入思考活动3【活动】活动活动:讨论交流:文中哪些内容表明马尔和“我”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心里牵挂着对方并鼓励、帮助对方的?马尔也受了伤,他脸上全是血,但他用沉着的声调说:“别胡思乱
5、想了,你会没事的。”马尔喘息着说:“我去铲一块平台,搭个小帐篷。”他抚慰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不必担心,我马上回来。” “好了,我已经搭好了帐篷马尔劝慰我说。马尔把我拖进帐篷里,我渐渐苏醒过来,他不停地跟我说着话,调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经验使我保持生命火 焰不过早的熄灭。马尔做着下山的准备工作。6、秘鲁之行的遭遇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写这件事?“我”和西蒙在攀登秘鲁安第斯山脉时,同伴西蒙在“我”身陷绝境的情况下放弃对“我”的救助,砍断了绳索,“我” 一下子栽入40米深的冰隙里,三天后,我爬进了帐篷。插叙:文章用对比的手法使马尔的形象更高大,他的精神更让敬佩活动4【练习】练习1.课文写了那个事件?写了几
6、次?这几次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有哪些人物?登山运动两次第一次:1985年“我”与西蒙第二次:1992年“我”与马尔2重点是写哪一次?另一次是以怎样的写作方式来交待?第二次插叙3讨论马尔的形象真正的英雄(高尚的人格)一一团结助人的精神4结合全文及第15节,理解生命之线的内在含义答案:生命之线有两层意义:1,连结登山人身体的绳索,是物质之线;登山任保定的生死与共,团结互助的信 念,是精神之线活动5【作业】作业1、积累生字词2、积累“面对逆境”的名言警句3、(二选一):1).课外查找、阅读以“面对逆境”为主题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300字左右)2).现实生活 中,你或周围的人处于逆境时,你们是怎样面对的?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