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X市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推进乡 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为扎实做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示 范工作,强化共同缔造统领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结合XX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逐步 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以乡村建设评价结果 应用为导向,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 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尊重农民意愿,变政府“端菜” 为群众“点菜”。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 农民参与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以改善群众身边、 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发动群众决策共谋、 发展共建、建设共管、
2、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着力缩小城乡 差距,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县乡村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乡村建设新格局,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到2025年,全 市创建3个乡村建设示范县、20个乡村建设示范乡镇、500 个乡村建设不范村和20万户美丽庭院不范户。二、基本原则 谋划一批要求,科学制定任务清单,创新一批共同缔造促乡 村建设行动载体,建立工作台账。主要负责同志对目标任务 落实领导责任、监督责任,要定期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 工作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对关键性目标任务务必亲自研究、 亲自督办,做到既挂帅、又出征。分管负责同志对目标任务 落实负直接责任、具
3、体责任,要及时研究解读目标任务,组 织推进落实。(三)抓实项目载体。要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建立项目 库管理制度,完善项目奖惩制度,强化项目审核和绩效评估。 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共同缔造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的全过程,勇于创新工作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手段举措, 激发社会、基层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善于把工作中形成的 好经验转化为工作机制和制度成果。要建好用好信息监测系 统,定期评价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绩效,为开展乡村建设评价 考核提供依据。(四)凝聚共建合力。要以共同缔造统领乡村建设,坚 持为农民而建,尊重农民意愿,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 菜”。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广泛依靠农民、教育 引导
4、农民、组织带动农民参与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 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 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持续优化村“两委”班子特别是 带头人队伍,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充分发挥基 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五)强化政策供给。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 强化对乡村建设政策供给。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将乡村建设 作为地方政府支出的重点领域,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 振兴基金,多元投入乡村建设。创新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 行扩大乡村建设行动领域贷款投放、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加 大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
5、款支持。(六)确保取得实效。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将乡 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作为乡村振兴督查、考核、评比的重要 内容,适时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及时发现乡村建设取得的新 进展新成效,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 用。各地各部门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主动作为, 担当善为,奋发有为,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让农业成为 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 业的美丽家园。(一)尊重规律、稳步推进。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合理 安排村庄建设时序,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优化布局乡村 生活空间,因地制宜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保持足够的
6、历史耐 心,久久为功、从容建设。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保障和改善 民生建立在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承受的基础之上,防止刮风 搞运动,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牢 牢守住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底线。(二)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 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作用,坚持为农民而建,尊重农民 意愿,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通过提供资源、搭建 平台,建立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让广大群众主动参与乡 村建设行动,增强基层互动,实现各项事务的决策共谋、发 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农民群众实际需 要,以群众自主选择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公共服务
7、等项 目和文体娱乐、志愿服务、村级互动等活动为载体,统筹发 挥群众主体作用与部门规划、协调、服务职能,分区分类明 确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 准,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避免在“空心村”无效投入、 造成浪费。(四)注重培育、体现特色。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 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 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通 过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实践,培育以“勤勉自立、互信互 助、开放包容、共建共享”为基本内涵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 向,从根本上激发农村社会发展进步的内生动力。(五)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 优化
8、项目实施流程,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小型建设项目,按规 定施行简易审批。统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 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责任、方式、 经费来源等,确保乡村建设项目长期稳定发挥效用,防止重 建轻管、重建轻用。三、主要任务(一)决策共谋聚集民意。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 拓宽民意联络通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多渠道了解 群众需求,广泛发动群众,共议共商,集思广益,广接地气, 广纳群言,广聚民智,广汇民力。加强组织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 力度,及时发现、总结和推介乡村建设行动中鲜活经验以及 村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带头人的典型,形成群众关心、支 持和参与的良
9、好氛围。充分发挥好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 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通过各类组织把农民凝聚起来, 引导到乡村建设行动中。创新参与内容。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到乡村建设的村 庄规划、项目谋划、工程建设、成果管护全过程全链条中, 激发农民的参与意愿,丰富农民的参与方法、搭建便捷的议 事决策平台。强化公开公示。严格落实乡村建设行动项目计划、 资金安排、政策支持、推进落实等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事项 公开程序,做到全流程管理、全过程公开,让群众“挑刺”、 受群众监督。合理保障权益。通过“四议两公开”、村民代表大 会等制度,俣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农民 从参与乡村建设中能获益、不受损。注重示范引领。
10、注重乡贤能人作用,用好乡情纽带, 引导乡贤和外出村民投身建设,从物质、精神等方面加强对 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的激励和支持,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建设中有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二)发展共建聚集民力。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调动各 方面力量资源,探索建立“政府引导、村级主导、群众主体、 各方支持”的多元化合作机制,不断提升共建质效。探索共建方式。探索建立劳动投入(无偿或抵偿)、 土地投入(废弃空间再利用)、资金投入、技术投入等方式,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11、性, 切实增强群众参与感。搭建共建平台。鼓励群众通过公益性服务、投工投 劳、捐资出物、让地让利、资源链接等形式,推广以工代赈、 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搭建合作平台,让广大农 民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益项目 建设等行动中,形成群策群力、共推共建的良好氛围。提升共建内涵。加强农村村庄建设风貌管控,注重 文化传承和保护,充分挖掘乡村红色资源、生态资源、特色 资源,积极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提升乡村文化内涵,让群众 感知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凝聚集体认同感。增强共建实效。以促进群众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 济为抓手,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大 力发展村级合作社,
12、因地制宜创办集体经济。培育乡村文化、 旅游、休闲、民宿、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构建联农 带动富农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群众致富、集体增收。凝聚共建合力。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培 育改厕专家、护路员等农村实用人才和管理人才。探索建立 乡村建设工匠培养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一村一匠”。对经 营性建设项目,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激 发市场活力,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建设共管聚集民智。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 立全过程管理流程、发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加强共建成果的 维护和管理。完善村规民约。把共同缔造活动纳入村规民约内容,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
13、动村民自 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建立激励机制。将群众参与度纳入积分制范畴,对 房前屋后、又力所能及的事项,通过积分奖励、先干后补等 方式,鼓励群众先动手、后伸手,变政府大包大揽为政府、 社会、群众共建共管,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培育自治组织。鼓励离退休干部、教师、在外能人 等新乡贤回乡和村老党员、老干部、复退军人牵头领办协会、 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把群众办得了、办得好的事项交 给群众,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围绕乡村治理重点任务 和突出问题,确定符合实际的积分项目,采取合理的评价标 准和激励约束措施,发动群众参与,广泛推广应用积分制。 依法依规、因地制宜编制村级
14、小微权力、村级事务、公共服 务事项等清单,建立群众评价机制,把群众评价作为清单运 行效果的重要依据。强化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健全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 理常态化机制,对登记确权的扶贫项目资产,逐个逐项落实 后续管护措施,明确管护责任人,签订管护协议,确保管护 运营高效、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实效。搭建数字化治理平台。积极探索运用乡村建设和规 划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开展乡村“雪亮工程”,探索运用 “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推动涉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 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提高乡村数字治理服务水平,充分运用 应急广播开展预警宣传、疫情防控等,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四)效果共评凝聚民声。坚持效果导向,按照“服务
15、谁、谁评价”的原则,组织群众制定乡村建设全过程评价标 准和评价机制,对实事项目进行全面客观评价。聚焦建设意 愿共同征集、建设内容共同商议、建设方案共同研究、建设 过程共同参与、建设效果共同评议,做到“建设效果好不好、 群众评议说了算”。积极开展共评活动。对村级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 实行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定期评议,让群众当“评委”、 干部来“答题”;对垸组事务和小微型项目,实行垸组评议。落实奖惩办法。建立健全积分评比机制,对党员群 众参与共同缔造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推行农村党员分类 管理考评机制,针对在职、无职、流动、年老四类党员,出 台正、反向评价清单,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实行考
16、评,落实量化管理,奖优惩劣。强化政策资金支持。用好四级衔接资金,优先支持 联农带农效果好的产业项目和群众认可度、参与度高的乡村 建设项目。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就业、 光伏帮扶电站收益分配、经营性资产收益分配、积分制等“以 奖代补”项目,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产生活 条件稳步改善、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农民内生动力进一步激 发,打造宜居村庄空间环境,营造持久稳定的村庄归属感、 认同感,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五)成果共享聚集民心。注重从制度机制层面打破居 民户籍、收入、职业、阶层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和隔阂,以 党建为统领,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以原
17、 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以造场景、造邻里、造 产业为建设途径,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 共同缔造“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 村”建设,引导群众通过入股、就业、创业、管理、参与等 方式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享环境改善成果。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改, 引导水冲式厕所入院入室。采用小型化、生态化、分散化等 成本低、易维护的污水处理模式和工艺,推动农村生活污水 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完善“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 运转、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让农民共享 现代化生活条件。共享设施建设成果。扎实推进以普惠性、基础性、 兜
18、底性民生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县乡村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享共治 乡村建设新格局。共享共同富裕成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建立紧密型“农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让农民分 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既让乡村“提颜值”,也让农民“富 口袋”建。共享精神文明成果。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治理 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共 同建设平安法治、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要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持续 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建设过硬的队伍,夯实基层基础,为 推进共同缔造促乡村建设行动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市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指挥部负责统筹实施全市乡村建设,协调推进重 点任务。各县(市、区)要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迅速明确牵头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压 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地落实。(二)细化目标任务。要对照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和部门 职责分工,认真研究,精心组织,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