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老朋 文档编号:9420771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0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3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目 次1总 则62术语和符号72.1 术 语72.2 符 号73基本规定84材料要求94.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94.2 配套材料要求95建筑构造设计115.1 一般规定115.2基本构造116热工设计156.1 一般规定156.2 隔热设计156.3 节能设计167施工177.1 一般规定177.2 施工准备177.3 施工工序177.4 基层准备187.5 腻子施工197.6 反射隔热涂料施工197.7 成品保护208工程质量验收218.1 一般规定218.2 主控项目228.3 一般项目22附录A 与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配套的材料相容性试验方法24附录B 外墙及屋面使

2、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等效热阻25附录C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污染修正后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计算26本规程用词说明27引用标准28条文说明29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62Terms and Symbols72.1 Terms72.2 Symbols.73Basic Requirements.84Materials Requirements94.1 Architectural Solar Control Coating.94.2 Auxiliary Materials Requirements.95Architectural Structure Design.115.1

3、General Requirements.115.2 Basic Structure.116Thermal Performance Design.156.1 General Requirements.156.2 Thermal Insulation Design156.3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167Construction.177.1 General Requirements.177.2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s177.3 Construction Steps.177.4 Base Preparations.187.5 Putty Con

4、struction197.6 Solar Control Coating Construction197.7 Product Protection.208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218.1 General Requirements.218.2 Master Control Items228.3 General Items.22Appendix A Building Solar Control Coating Based Material Compatibility Test Method24Appendix B Equivalent Thermal

5、 Resistance of External Walls and Roofing with Building Solar Control Coating25Appendix C Calculation of Po1lution Corrected so1ar Radiation Absorption Coefficient26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27List of Quoted Standards28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291 总 则1.0.1 为推广建筑反射隔热技术,规范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

6、工程应用,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物外墙、屋面和构筑物使用建筑反射隔热的工程设计、施工及工程质量验收。1.0.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8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building solar control coating 以合成树脂为基料,与功能性颜填料及助剂等配制而成,施涂于建筑物外表面,具有较高太阳光反射比、近红外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的涂料。2.1.2 太阳光反射比 solar reflectance在300nm2500nm可见光和近红外

7、波段反射与同波段入射的太阳辐射通量的比值。2.1.3 太阳光吸收比 solar absorptance在300nm2500nm波段内吸收与入射的太阳辐射通量的比值。2.1.4 半球发射率 hemispherical emissivity热辐射体在半球方向上的辐射出射度与处于相同温度的全辐射体(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之比值。2.1.5 近红外反射比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在780nm2500nm波段内反射与入射的太阳辐射通量的比值。2.1.6 相容性compatibility建筑反射隔热涂料与配套材料使用时,涂层不出现起泡、起皱、开裂、掉粉、脱落、无明显变色等现象的性能。

8、2.1.7 基层 base course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饰面所依附的建筑墙体或屋面的构造层实体。2.1.8 饰面层 finish coat由腻子、底漆、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组成的构造层。2.2 符 号U外墙或屋面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传热系数W/(m2K);U外墙或屋面未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传热系数W/(m2K);Req外墙或屋面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的等效热阻(m2K/W);自然老化后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污染前涂料饰面实验室检测的太阳光反射比;c 污染后涂料饰面实验室检测的太阳光反射比;污染前太阳辐射吸收系数;c 污染修正后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a 污染修正系数。3 基本规定3.0.1 建筑反射

9、隔热涂料应耐老化、耐沾污,曲面宜具有自洁功能。3.0.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具有防渗性能。3.0.3 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建筑物,其外墙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和本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3.0.4 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使用年限不应小于10年。当系统的隔热性能、装饰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及时维修。3.0.5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和墙体专用腻子的厚度,不应低于设计厚度。4 材料要求4.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4.1.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反射隔热涂料JG/T235的有关规定,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1.1的规定。表 4.1.1 建筑反射

10、隔热涂料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技术指标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外墙屋面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反射隔热涂料JG/T 2350.500.604.1.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面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GB/T 25261和团体标准建筑反射隔热涂料CECS*的规定。4.1.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面漆的耐老化性能和耐沾污性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其自然老化三年后太阳光反射比与初始值变化不宜过大,且涂层经5次温变循环后应无明显异常。4.1.4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面漆在建筑外表面的粘结强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2 配套材料要求4.2.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涂饰中配套使用

11、的底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内外墙用底漆JG/T 210的有关规定。4.2.2 与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配套使用的柔性腻子必须与选用的饰面涂料面漆性能相适应,柔性腻子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墙柔性腻子GB/T 23455的有关规定。4.2.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涂饰中配套使用的材料应与选用的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相容,其相容性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3的规定。表 4.2.3 与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配套的材料相容性技术指标涂层类型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复合涂层(腻子底漆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耐水性(96h)无起泡、无起皱、无开裂、无掉粉、无脱落、无明显变色本规程附录A耐冻融性(5次)无起泡、无起皱、无开裂、无掉粉、无

12、脱落、无明显变色4.2.4 反射隔热涂料用密封胶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密封胶分级及要求GB/T 22083的要求。4.2.5 反射隔热金属板基材的性能应符合团体标准反射隔热金属板CECS*的要求。5 建筑构造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应选择适宜的反射隔热涂料,工业区不宜选用水性反射隔热涂料。5.1.2 根据工程的技术要求、区域自然条件、建筑结构特点、使用寿命、维修管理等因素,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优的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工程设计方案。5.1.3 当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在屋面使用时,应结合建筑造型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宜为凹缝且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5米,并应做防水处

13、理。5.1.4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使用在建筑外墙,宜结合建筑造型设置分格缝,间距根据层高线和窗框来确定,并应采用下列构造措施防止雨水沾污墙面:1 檐口、窗台、线脚等构造应设置滴水线(槽);2 女儿墙、阳台栏杆压顶的顶面应有指向内侧的泛水坡;3 坡屋面檐口应超出外墙面。5.1.5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构造宜包覆门窗外侧洞口、女儿墙、凸窗以及封闭阳台等热桥部位。5.1.6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用于隔热工程应做好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以及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应做防水处理。5.1.7 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屋面,其防排水设计、保温系统性能和构造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

14、5的有关规定。5.1.8 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外墙,其防水设计可根据当地年降水量、基本风压以及有无外保温措施等情况确定做法,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JGJ/T 235的有关规定。5.1.9 建筑反射金属板基材的构造应满足团体标准反射隔热金属板CECS*的要求。5.2基本构造5.2.1 非金属材料基层(包括钢筋混凝土、砌块墙体等)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饰面的基本构造应包括基层、找平层(或柔性腻子层)、底漆层、防水中漆层(如有)和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图5.2.1)。5.2.2 非金属材料基层(包括钢筋混凝土、砌块墙体等)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饰面的基本构造应包括

15、基层、界面层、保温层、抗裂层、柔性腻子层、底漆及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图5.2.2)。 37图5.2.1 非金属材料基层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饰面的基本构造1-基层;2-找平层(或柔性腻子层);3-底漆层及防水中漆层;4-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图5.2.2 非金属材料基层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饰面的基本构造1-基层;2-界面层;3-保温层;4-抗裂层;5-柔性腻子层;6-底漆层及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5.2.3 金属材料基层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饰面的基本构造应包括基层、防锈漆层、底漆层和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图5.2.3)。图5.2.3 金属材料基层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饰面的基本构造1-基层;

16、2-防锈漆层;3-底漆层;4-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5.2.4 非金属屋面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饰面的基本构造应包括屋面板、找平层、防水保温层、保护层、底漆层、中漆层和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图5.2.4)。图5.2.4 非金属屋面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饰面的基本构造1-屋面板;2-找平层;3-防水保温层;4-保护层;5-底漆层;6-中漆层;7-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5.2.5 金属屋面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饰面的基本构造应包括屋面板、防锈漆层、底漆层、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图5.2.5)。图5.2.5金属屋面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饰面的基本构造1-屋面板;2-防锈漆层;3-底漆层;4-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6 热工设

17、计6.1 一般规定6.1.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和反射隔热饰面的热工设计应包括隔热设计和节能设计。6.1.2 建筑外墙和屋面外饰面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进行隔热设计、节能设计时,应采用自然老化后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进行计算。6.1.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宜选择高明度(浅色)产品。6.1.4 屋面隔热涂料有防水要求时,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规定的技术要求。且耐人工气候老化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GB/T 9755中优等品的要求。6.1.5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反射隔热性能分类:按照使用区域应分为:居民区、工业区;按照使用部位应分为:屋面、墙面。6.2 隔热设计

18、6.2.1 夏季炎热的地区,应在建筑的轻质外墙及屋面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宜在重质的东、西外墙及屋面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6.2.2 当重质外墙和屋面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时,其自然老化后的太阳光反射系数宜大于0.5。当轻质外墙和屋面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时,其自然老化后的太阳光反射系数宜大于0.6。6.2.3 隔热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有关规定。6.2.4 隔热设计过程中,不考虑涂料反射隔热效果的情况下,墙体和屋面的热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中冬季保温的有关规定。6.2.5 金属屋面应采用反射隔热技术,并应满足热反射金属屋

19、面板JG/T 402的性能要求。金属屋面宜采用工厂成型的反射隔热板,不宜采用现场施涂的金属隔热板,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除外。6.3 节能设计6.3.1 夏热冬暖地区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时,节能设计应重点考虑夏季的空调节能,可不考虑冬季的采暖能耗,外墙的自然老化后的太阳光反射系数宜大于0.5,屋面的自然老化后的太阳光反射系数宜大于0.6。6.3.2 其他气候区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时,不考虑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效果的情况下,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满足节能设计要求。6.3.3 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外墙或屋面,可采用规定性的围护结构热工限值指标或节能综合指标方法进行节能设计。6.3.4 当采用规定性的围护

20、结构热工限值指标进行节能设计时,外墙或屋面的传热系数应采用等效热阻,并应按下式计算:U=1Req+1U (6.3.1) 式中:U外墙或屋面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传热系数W/(m2K);U外墙或屋面未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传热系数W/(m2K);Req外墙或屋面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等效热阻(m2K/W),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北区按本规程附录B表B.0.1、表B.0.2取值,夏热冬暖地区南区按照公式6.3.1计算。6.3.5 当采用节能综合指标方法进行节能设计时,应采用3年自然老化后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进行建筑能耗指标计算。7 施工7.1 一般规定7.1.1 施工单位应按施工图及现行相关标准

21、施工规定组织涂饰施工。7.1.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涂饰施工外表面温度不宜低于5且不宜高于35,且施工温度范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施工时,空气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当遇大雾、6级以上风力、雨天时,应停止户外施工。7.1.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涂饰施工的安全防护、劳动保护、防火措施等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7.1.4 涂料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半成品、成品的保护。7.2 施工准备7.2.1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情况、基层条件、设计选定样式、色彩、光泽、材料种类、涂饰遍数、单位用量、作业平台及涂装机械等编制涂饰工程施工方案。7.2.3 建筑涂饰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种类、颜色、生产日期

22、、保质期、生产企业地址、使用说明和产品合格证,并具有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7.2.4 涂饰材料施工现场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 涂饰材料应存放于阴凉干燥且通风的环境内,贮存温度宜为535。存放地点应防止阳光直射,并应符合可燃品国家有关消防现行标准的规定。2 涂饰材料应按品种、批号、颜色分别堆放。7.2.5 涂饰施工前应根据工艺要求配备涂饰机具及计量器具。7.2.6 大面积涂饰施工前应按工序要求做好样板工程。7.3 施工工序7.3.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涂饰施工宜根据不同基层情况按下列施工工序进行:1 非金属材料基层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时,涂饰施工的工序为基层处理、刮涂柔性腻子、涂饰底漆、涂饰

23、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 金属材料基层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时,涂饰施工的工序为基层处理、涂饰底漆、涂饰建筑反射隔热涂料。7.3.2 涂刮腻子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刮涂腻子应分层进行,刮涂层数宜为2道-3道。每道腻子厚度不应大于2mm,腻子与基层间及腻子层间应粘结牢固。2 两道腻子施工间隔时间应根据环境温湿度确定,且不宜少于24h。3 每道腻子打磨后应扫除粉尘,最后一道腻子应打磨至平整。7.3.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涂饰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施工前,应涂饰底漆,底漆应涂布均匀;2 后道涂料施工应在前道涂料实干后进行;3 每道涂料应涂饰均匀;4 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增加涂层次数。7.4 基

24、层准备7.4.1 非金属材料基层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时,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层应牢固、无开裂、掉粉、起砂、空鼓、剥离、爆裂点和附着力不良的旧涂层等。2 基层应表面平整、立面垂直、阴阳角垂直、方正和无缺棱掉角,分格缝深浅一致。且横平竖直,表面应平而不光。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5的水泥砂浆找平。3 基层应清洁、表面无灰尘、浮浆、锈斑、霉点和析出盐类等杂物。4 基层含水率宜保持在10%左右。5 基层pH值不得大于10,当基层面pH值大于10时,宜用耐水耐碱腻子刮涂封闭。7.4.2 金属材料基层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时,表面应清洁、干燥并应进行防锈处理。7.4.3 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

25、造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时,应对基层进行处理,并应符合本规程第7.4.1、7.4.2条的规定。7.4.4 基层应通过验收,并应符合本规程第4.3节的规定。7.5 腻子施工7.5.1 配制腻子应按配合比例进行。以一道分隔缝为一作业面,作业时,第一遍应用胶皮刮板横向满刮,干燥后磨砂,应将浮腻子及斑迹磨平磨光,再将墙面清扫干净。第二遍应用胶皮刮板竖向满刮,所用材料及方法同第一遍腻子,干燥后应用砂纸磨平并扫干净。第三遍应用胶皮刮板找补腻子,等待干燥后应用细砂纸磨平并扫干净。7.5.2 腻子墙面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应打扫干净,准备进行面层涂料施工。7.6 反射隔热涂料施工7.6.1 底漆施工1 底漆施工前,

26、应检查腻子层,确认符合要求,方可进行基层封底。2 底漆应严格按照桶包装标注的稀释比例稀释,稀释剂宜采用洁净的清水,稀释时应充分搅匀。3 施工时,用滚筒或排笔蘸取底漆,刷于墙上。4 基层封底先小面后大面、从上到下施工。底涂饰确保无漏底、流挂。5 工程进行中出现局部修补时,修补处应待墙体干燥后,重上底漆,不能直接在漏刷底漆的位置涂刷面漆。7.6.2 中漆层施工1 中途若采用滚涂方法时,涂刷完成后应自下而上再滚涂一遍(或刷一遍)以理顺刷问,使墙面或屋面看上去基本一致。2 中途刷完成后,应进行及时检查,发现有遗漏或未遮盖完全地方,应再补涂一遍。7.6.3 面漆施工1 在上好底漆或中漆层(若有)的干燥墙

27、面,除去浮尘,可直接施工面漆。施工前应对面漆进行充分搅拌。2 面漆施工时应根据施工方法、施工季节、温度、湿度等条件严格控制,应有专人按说明书负责调配,稀释剂宜采用洁净的清水并充分搅拌均匀。3 采用传统的施工辊筒和毛刷进行涂饰时,每次蘸料后宜在匀料板上来回滚匀或在桶边舔料。涂饰时涂膜不应过厚或过薄,应充分盖底,不透虚影,表面应均匀。采用喷涂时应控制涂料黏度和喷枪的压力,保持涂层厚薄均匀,不漏底、不流坠、色泽均匀,确保涂层的厚度。4 大面积涂饰时,应由多人配合操作,流水作业,应顺同一方向涂饰,处理好接茬部位。5 外墙涂饰施工应由建筑物自上而下进行;材料的涂饰施工分段应以墙面分格缝、墙面阴阳角或落水

28、管为分界线。6 同一面墙体应施工同一批号的面漆,施工后应达到色泽一致,无流挂、不漏底,阴角处无积料。7 面漆宜施工两遍,待第一遍干透后方可施工第二遍。7.6.4 涂饰材料施工黏度应根据施工方法、施工季节、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控制。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宜用同一批号涂料,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调配,不应随意添加稀释剂或水。7.6.5 外墙涂饰施工应自上而下进行,外墙、屋面施工应顺同一方向涂饰。施工间歇段的划分应以分格缝、阴阳角为分界线,并应做好接茬部位的处理。7.7 成品保护7.7.1 室外饰面在涂饰前,为避免风雨及烈日,有条件时宜做适当的遮盖保护。7.7.2 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夏季施工有

29、条件时宜搭设防晒布等避免阳光暴晒。施工后应根据产品特点或双方事先约定,采取工程保护措施。7.7.3 对涂层材料被污染的部分,应及时清除并修复。7.7.4 金属板应注意勿将表面划伤。8 工程质量验收8.1 一般规定8.1.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工程质量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有关规定执行。8.1.2 材料或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应附有中文标识的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8.1.3 检验批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

30、1的有关规定进行划分。8.1.4 检验批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2 一般项目应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至少应有90%以上的检查点合格,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严重缺陷;3 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查记录。8.1.5 隐蔽工程验收应对下列部位或内容进行,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 基层及其表面处理;2 腻子层的施工;3 墙体脚手架眼、孔洞处理。8.1.6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分项工程竣工验收应提供下列资料,并应纳入竣工技术档案:1 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和节能专项审查文件;2 设计与施工执行标准、文件以及通过审批的施工方案;3 材料产品质量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31、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及进场验收记录等;4 材料进场抽检复验报告;5 涂料与配套材料的相容性报告;6 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7 检验批验收记录;8 质量问题处理记录;9 现场抽样检测报告;10 其他必需的资料。8.2 主控项目8.2.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所使用的材料、配料应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对于无自然曝晒结果的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用于金属饰面时宜补充三年现场跟踪测试结果,用于混凝土材料饰面时宜补充一年现场跟踪测试结果。8.2.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进场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品种和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复验

32、报告、进场验收记录。现场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抽样复验,复验项目为初始的太阳光反射比、半球发射率、近红外反射比;与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配套的材料的抽样复验,复验项目为相容性,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检查数量:每一栋楼的同类涂料涂饰的墙面宜每500m2l000m2面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2的划分为一个检验批;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屋面,宜每1000m2面积划分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也作为一个检验批。8.2.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饰面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太阳光反射比的检测,并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和团体标准建筑反射隔热饰面层现场检

33、测规程CECS*的要求对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饰面太阳光反射比进行现场抽样检测。检查数量:单位工程各向外墙(屋面)现场检测抽取不应少于3处进行检测。8.2.4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饰面的颜色、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验数量:全数检查。8.3 一般项目8.3.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基层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检验方法: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数量:全数检查。8.3.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饰面应无漏涂、沾污、透底、起皮和掉粉。检验方法:观察。检验数量:全数检查。8.3.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涂层涂刷质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8.3.3的规定,且每个检验批中每100m2应至少检查一次,每次不得

34、小于10m2。表 8.3.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涂层涂刷质量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涂刷质量检验方法1色差均匀一致观察2泛碱、咬色允许少量轻微观察3砂眼、刷纹允许少量轻微砂眼, 刷纹通顺观察4接茬处明显涂刷接痕无观察5流坠,疙瘩允许少量轻微观察6装饰线、分色线直线度允许偏差(mm)2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8.3.4 涂饰施工产生的墙体缺陷,如脚手架眼、孔洞等,应按照施工方案采取反射隔热涂料进行涂饰,不得影响墙体热工性能。检查方法:对照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8.3.5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涂层与其他装修材料和构件衔接处应吻合,界面应清晰。检验方法:观察。检验数量:全数检查。附录

35、A 与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配套的材料相容性试验方法A.0.l 标准试验条件的试验温度应为(23士2),相对湿度应为(505)%。A.0.2 试验基材应为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符合行业标准纤维水泥平板第1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JC/T 412.1中NAF H V级的技术要求;2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色漆和清漆 标准试板GB/T9271的有关规定进行表面处理;3 尺寸规格应为150mm70mm(46)mm。A.0.3 试板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试验样品及基材应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至少24h;2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外墙柔性腻子GB/T 23455的有关规定在试验基材上刮涂1mm厚的腻

36、子,并应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5h;3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内外墙用底漆JG/T 210的有关规定在腻子层上涂刷底漆,并应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6h;4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反射隔热涂料JG/T 235的有关规定在底漆层上涂刷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并应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7d;5 漆膜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气泡、裂纹等缺陷。A.0.4 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复合涂层的耐水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 1733中第9.1条的规定执行;2 复合涂层的耐冻融性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涂料涂层耐冻融循环性测定法JG/T 25的规定执行,并应做5次循环;3 当每个试验三块试板中有两块的试验结果符

37、合本规程表3.0.4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附录B 外墙及屋面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等效热阻B.0.1 夏热冬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外墙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等效热阻值应按表B.0.1取值。表B.0.1 夏热冬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外墙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等效热阻值污染修正后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c0.30.3c0.40.4c0.50.5c0.6夏热冬冷地区等效热阻值Req(m2K/W)1.2U1.50.190.160.120.071.0U1.20.240.200.150.090.7U1.00.280.230.180.11U0.70.400.340.250.16夏热冬暖地区(北区)等效热阻值Req(m

38、2K/W)2.0U2.50.170.130.070.041.5U2.00.210.170.090.06U1.50.290.220.120.07U0.70.610.480.250.16注:U为外墙或屋面未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传热系数,单位W/(m2K)。B.0.2 夏热冬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屋面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等效热阻值应按表B.0.2取值。表B.0.2 夏热冬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屋面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等效热阻值污染修正后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c0.30.3c0.40.4c0.50.5c0.6夏热冬冷地区等效热阻值Req(m2K/W)0.8U1.00.430.330.250.180.6U

39、0.80.540.420.310.220.4U0.60.710.560.420.29U0.41.070.830.630.44夏热冬暖地区(北区)等效热阻值Req(m2K/W)0.8U1.00.670.430.250.180.6U0.80.830.540.310.220.4U0.61.110.710.420.29U0.41.671.070.630.44注:U为外墙或屋面未使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传热系数,单位W/(m2K)。附录C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污染修正后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计算C.0.1 当采用污染修正系数计算时,污染修正后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c = a (C.0.1-1) =

40、 1 (C.0.1-2)a = 11.384 ( 100)-0.6241 (C.0.1-2)式中:c 污染修正后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污染前涂料饰面实验室检测的太阳光反射比; 污染前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a 污染修正系数。C.0.2 当采用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计算时,污染修正后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c =1 c (C.0.2)式中:c 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按本规程第4.1.1条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条文说明目 次1总 则332术语和符号342.1 术语343基本规定354材料要求364.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364.2 配套材料要求365建筑构造设计375.1 一般规定375.2基本构造376热工设计386.1 一般规定386.2 隔热设计386.3 节能设计387施工407.1 一般规定407.2 施工准备407.3 施工工序407.4 基层准备408工程质量验收428.1 一般规定428.2 主控项目428.3 一般项目42Contents1Gen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