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pdf(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 3 页)2 0 1 8 年陕 西省 中考 化学 试卷一、选择 题1(2.0 0 分)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A 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C 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D 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 2 0 2 5”提供有力支撑2(2.0 0 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 2 0 g 1 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A 称氯化钠B 量水C 溶解D 装瓶第 2 页(共 2 3 页)3(2.0 0 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
2、解释正确的是()A 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C 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D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4(2.0 0 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 下 列 图 示 信 息 的 分 析 不 正 确 的 是()A 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 图 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 图 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D 若图中 x 的值为 8,则其粒子符号为 O25(2.0 0 分)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2 C+O22 C
3、O C+O2C O22 C O+O22 C O2A 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B 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C 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D C C O C 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 O2反应来实现6(2.0 0 分)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B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第 3 页(共 2 3 页)C 制备氢氧化亚铁 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
4、过量,过滤D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A A B B C C D D7(2.0 0 分)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B n 点和 m 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C n 点和 m 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D 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二、填空 及简答 题(共 5 小题,计 1 9 分)8(3.0 0 分)橄榄油营养丰富、滋润度高、在餐饮、美容及制皂领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1)橄榄油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2)工 厂 可 用 活
5、性 炭 对 初 榨 橄 榄 油 进 行 脱 色 处 理,这 是 利 用 了 活 性 炭 的性。(3)用橄榄油制成的肥皂在洗涤油污的过程中起 作用。9(3.0 0 分)合理使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如图是生产尿素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第 4 页(共 2 3 页)(1)A 物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D 物质的化学式是。(2)下列与尿素不属于同类肥料的是。A N H4H C O3B N H4C l C K2S O41 0(4.0 0 分)下表是 K N 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温度/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0溶解度/g4 5.8 6 3.9 8 5.5 1 1
6、 0 1 3 8 1 6 9 2 0 2(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填一种)。(2)3 0 时 K N 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只列出表达式)。(3)9 0 时,将一定质量的 K N 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9 0 时 的 K N O3溶 液 是(填“饱 和”或“不 饱 和”)溶 液。图 中 n 的 数 值为。1 1(4.0 0 分)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1)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高铁等这是因为铝合金具有、质量轻、耐腐蚀等特性。(2)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鉴别某黄色金属是黄金还是黄铜(铜锌合金),设计了如下方案:取样,在空气中加热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取样,
7、加入硫酸锌溶液其中不合理的是(填序号)。某同学提出还可以用稀硫酸鉴别他所依据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2(5.0 0 分)现 有一包白 色粉末,可 能是由氯化 钾、氢氧 化钠、硝酸 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 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 A g2S O4微溶于水)第 5 页(共 2 3 页)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加入过量 B a(N O3)2溶
8、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三、实验 及探究 题(共 2 小题,计 1 2 分)1 3(5.0 0 分)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1)图 一装置可 测定空 气中氧 气的含量,实验 过程中需 反复推 拉两端 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2)若 要 制 取 并 收 集 大 量 较 纯 净 的 氧 气,可 从 图 二 中 选 择 的 装 置 组 合 是(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若 要回收反 应后溶 液中剩 余的固体,需要 用到的玻 璃仪器 有烧杯、玻璃棒和。1 4(7.0 0 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 A
9、中的锥形瓶。打开 K1,观察到 C 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溶液吸入 A,片刻后回流停止。打开 K2,观察到 B 中溶液倒吸入 A、C 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 A 中溶液仍为第 6 页(共 2 3 页)红色,C 中溶液变为无色。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探究环节甲组的探究 乙组的探究【提出问题】A 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C 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做出猜想】猜想二:N a2C O3猜想三:N a2C O3和 N a O H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猜想二:溶液中的 N a O H反应完了【实验验证】小鹏取少量 A 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 B a C l2溶液,若观察到,证
10、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 B a(O 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1)取少量 C 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N a O 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2)用 p H 试纸测定 C 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 H,证明猜想二成立。【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 验证明了 N a O H 能与稀盐酸、C O2发生反应;A 中 溶 液 里 一 定 还 存 在 N a C l 写 出 N a O H 与 C O2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式。(2)【实验步骤】中的现象(填“能”或“不能”)证明 N a O H 与 C O2发生了反应。【拓
11、展 迁 移】对 于 无 明 显 现 象 的 化 学 反 应,可 通 过 检 验 有 新 物 质 生 成 或 检 验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第 7 页(共 2 3 页)四、计算 与分析 题(5 分)1 5(5.0 0 分)某 补钙剂的 主要成分是 碳酸钙。欲 测定该补 钙剂中碳酸 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影响。(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第 8 页(共 2 3 页)2 0 1 8 年 陕 西 省 中 考 化 学 试 卷参 考 答 案 与 试 题 解 析一、选择 题1(2.0
12、0 分)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A 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C 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D 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 2 0 2 5”提供有力支撑【分析】A 根据垃圾分 类存放、回收和处理,有利 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进行分析;B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 根据化学的用途来分析;D 根据化学的用途来分析。【解答】解:A 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故正确;B 化石 燃 烧会 产 生大 量 的二 氧 化碳,大 量 使用 不 符合“低 碳生 活”的 理念,故错误;C 通过化学手段研
13、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故正确;D 利用化学方法研制新材料,为实现“中国制造 2 0 2 5”提供有力支撑,故正确。故选:B。【点评】环境、能源、材料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就成为经常考查的内容。2(2.0 0 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 2 0 g 1 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A 称氯化钠第 9 页(共 2 3 页)B 量水C 溶解D 装瓶【分析】A、根据 固体 药品 的取 用方 法、托 盘天 平的 使用 要遵 循“左 物右 码”的 原则进行分析判断。B、量筒 量程选择的依 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 一次,二是 量程与液体 的取用量最接近。C、根据溶
14、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装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 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量筒 量程选择的依 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 一次,二是 量程与液体 的取用量最 接 近,量 取 1 8 m L 水,5 0 m L 量 筒 能 保 证 量 取 一 次,且 量 程 与 液 体 的 取 用 量 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 1 0 0 m L 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配制 溶液时,溶解操作应 在烧杯中 进行,用玻 璃棒不断 搅拌,图中 所示操作正确。D、装瓶时,瓶塞倒放,可用玻璃棒进行引流
15、,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第 1 0 页(共 2 3 页)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步骤、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2.0 0 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 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C 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D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分析】A 根据已有的 知识进行分析,铁在与水和 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据此解答;B 可燃 物 的着 火 点一
16、般 情况 下 不能 改变,结合“众 人拾 柴 火焰 高”的 含义 进 行分析判断;C 根据用明矾净水的原理解答;D 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解答】解:A 金属表面镀 上一层抗腐蚀性的金属或化 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阻止铁与空气和水接触,并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错误;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故错误;C 用明矾净水的原理是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故错误;D 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防锈的措施与原理、促进燃料的方法、净水的原理以及分子的性质,难度不大。4(2.0 0 分)在“宏观微
17、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 下 列 图 示 信 息 的 分 析 不 正 确 的 是()第 1 1 页(共 2 3 页)A 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 图 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 图 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D 若图中 x 的值为 8,则其粒子符号为 O2【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分子、离子和原子;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6,反应中容易得到 2 个电子变成带 2 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解答】解:A、硅单质是制 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 是硅原子的结 构示意图,该选项说法正确;B、图 对应的元素是钠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C
18、、是钠元 素,是氧元 素,钠元 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化 合物是氧化 钠,氧化 钠是由离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若图中 x 的值为 8,则其粒子是氧离子,符号为 O2,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5(2.0 0 分)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2 C+O22 C O C+O2C O22 C O+O22 C O2A 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B 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C 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D C C O C 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 O2反应来实现【分析】A 根据反
19、应原理来分析;B 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第 1 2 页(共 2 3 页)C 根据反应的特点以及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D 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 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 时,生成物不同,如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B 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都具有可燃性,都可用作燃料,故正确;C 上述 反 应都 符 合“多 变一”的 特征,属于 化 合反 应,且 生 成物 一 氧 化碳 与 二氧化碳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含氧元素,即都是氧化物,故正确;D C C O 还 可 以 通 过 碳 与 二 氧 化 碳 在 高 温 下 反 应 实 现;C
20、 O C O2还 可 以 通 过 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来实现,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生成物的种类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氧化物的概念、化合反应的判断以及物质间的转化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6(2.0 0 分)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B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C 制备氢氧化亚铁 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过滤D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将一枚光
21、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A A B B C C D D【分析】A、除杂质题至 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 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B、根据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第 1 3 页(共 2 3 页)D、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分别能除去氯化氢气体、水蒸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
22、离,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向盛 有一定量 硫酸铁溶液 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氢氧化钾 溶液至过量,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钾,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无法确定铁锈蚀的条件,应设计对比实验,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7(2.0 0 分)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实验是将氧化
23、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B n 点和 m 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C n 点和 m 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D 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根据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依据图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解:A、溶液的总质 量从零开始,所以该实验是 将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故 A 错误;B、n 点 表示 氧 化铜 和盐 酸 恰好 完 全反 应,m 点 表示 加 入的 盐酸 过 量,所 以 n 点第 1 4 页(共 2 3 页)和 m 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故 B 错误;C、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 n 点和 m 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24、,故 C 正确;D、该曲线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二、填空 及简答 题(共 5 小题,计 1 9 分)8(3.0 0 分)橄榄油营养丰富、滋润度高、在餐饮、美容及制皂领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1)橄榄油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 油脂。(2)工 厂可用活 性炭对 初榨橄 榄油进行 脱色处 理,这是 利用了 活性炭 的 吸附性。(3)用橄榄油制成的肥皂在洗涤油污的过程中起 乳化 作用。【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25、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肥皂的乳化作用来分析。【解答】解:(1)橄榄油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油脂;故填:油脂;(2)活性他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初榨橄榄油的色素;故填:吸附;(3)肥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用来除去油污;故填:乳化。【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9(3.0 0 分)合理使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如图是生产尿素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第 1 5 页(共 2 3 页)(1)A 物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D 物质的化学式是 H2O。(2)下列与尿素不属于同类肥料的是 C。A N H4H C O3B N H4C l C K2S O4【分
26、析】(1)根据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的分析解答。(2)根据化肥的分类解答。【解答】解:(1)根据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B、C、D 分 别 为 N H3、C O2、C O(N H2)2、H2O,反 应 的 方 程 式 是:2 N H3+C O2C O(N H2)2+H2O,由此可知:A 物质是 N H3,N 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D 物质的化学式是 H2O;(2)A N H4H C 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B N H4C l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 K2S O4中含有钾
27、元素属于钾肥;答案:(1)+1;H2O;(2)C【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1 0(4.0 0 分)下表是 K N 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温度/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0溶解度/g4 5.8 6 3.9 8 5.5 1 1 0 1 3 8 1 6 9 2 0 2(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温度(填一种)。(2)3 0 时 K N 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 1 0 0%(只列出表达式)。(3)9 0 时,将一定质量的 K N 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28、:第 1 6 页(共 2 3 页)9 0 时 的 K N O3溶 液 是 不 饱 和(填“饱 和”或“不 饱 和”)溶 液。图 中 n 的 数 值为 9 3.5。【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温度;(2)3 0 时,硝酸钾的 溶解度是 4 5.8 g,所以 K N O3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的最大值是:1 0 0%;(3)
29、9 0 时 的 K N O3溶 液 中 没有 固 体 剩 余,降温 到 8 0,有 晶 体析 出,所 以 原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的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所以=x=2 8.7 g,共析出晶体的质量为:n=2 8.7 g+1 0 g+4 5.8 g=9 3.5 g。故答案为:(1)温度;(2)1 0 0%;(3)9 3.5。【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对溶解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有一定的帮助。1 1(4.0 0 分)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1)铝 合金被广 泛应用 于制造 飞机、高 铁等这 是因为铝 合金具 有 强度
30、 高、质量轻、耐腐蚀等特性。(2)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鉴别某黄色金属是黄金还是黄铜(铜锌合金),设计了如下方案:第 1 7 页(共 2 3 页)取样,在空气中加热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取样,加入硫酸锌溶液其中 不合理 的是(填 序号)。某 同学提 出还可 以用稀 硫酸鉴别 他所依 据的反应原理是 Z n+H2S O4Z n S O4+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分析】(1)根据铝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高铁等,这是因为铝合金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等特性。(2)取样,在空气 中加热,黄铜 中的铜在 加热条 件下生
31、成 黑色的 氧化铜,黄金则不能,可以鉴别。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锌和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置换出银白色的银,黄金则不能,可以鉴别。取样,加入硫酸锌溶液,锌、铜、金均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不能鉴别。某同学提出还可以用稀硫酸鉴别,是因为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 n+H2S O4Z n S O4+H2。故答案为:(1)强度高;(2);Z n+H2S O4Z n S O4+H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铝合金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 2(5.0 0 分)现 有一包白 色粉末,可 能是由氯化 钾、氢氧 化钠、硝酸 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
32、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 物理 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 A g2S O4微溶于水)第 1 8 页(共 2 3 页)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 N a O H+C u S O4=C u(O H)2+N a2S O4。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硝酸钠。加 入过 量 B a(N O3)2溶 液和 稀 硝酸 的 目的 是 排 除硫 酸 根离 子 的干 扰或 排 除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分析】根据题目给
33、出的流程图和信息:(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2)白 色粉末加 足量水 生成蓝 色沉淀,是因为 氢氧化钠 和硫酸 铜反应 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配平即可;在滤液 B 中加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说 明一 定 有氯 化 钾,硝酸 钠 可能 有 也可 能 没有;加入 过量 B a(N O3)2溶 液和 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或排除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解答】解:(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学认为甲
34、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故答案为:物理;(2)白 色粉末加 足量水 生成蓝 色沉淀,是因为 氢氧化钠 和硫酸 铜反应 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配平即可;在滤液 B 中加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说 明一 定 有氯 化 钾,硝酸 钠 可能 有 也可 能 没有;加入 过量 B a(N O3)2溶 液和 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或排除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故 答 案 为:2 N a O H+C u S O4=C u(O H)2+N a2S O4;硝 酸 钠;排 除 硫 酸 根 离子的干扰或排除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合理即可)【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
35、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三、实验 及探究 题(共 2 小题,计 1 2 分)1 3(5.0 0 分)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第 1 9 页(共 2 3 页)(1)图 一装置可 测定空 气中氧 气的含量,实验 过程中需 反复推 拉两端 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 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2)若 要 制 取 并 收 集 大 量 较 纯 净
36、的 氧 气,可 从 图 二 中 选 择 的 装 置 组 合 是 B D(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H2O22 H2O+O2。(3)若 要回收反 应后溶 液中剩 余的固体,需要 用到的玻 璃仪器 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分析】(1)氧气反应越充分,实验结果越准确;(2)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确定反应的原理,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来分析解答;(3)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轮流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故填: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2)制取 大量的氧气就 需要用反应容 器较大的装置,即 B 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较为纯净
37、的氧气;该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氧气,即 过 氧 化 氢 在 二 氧 化 锰 的 催 化 作 用 下 分 解 为 水 和 氧 气;故 填:B D;2 H2O22 H2O+O2;(3)二 氧化锰是 一种难 溶水的 固体粉末,若要 将其从液 体中分 离出来 需要采用过滤的方法,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漏斗。【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第 2 0 页(共 2 3 页)1 4(7.0 0 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
38、入 A 中的锥形瓶。打开 K1,观察到 C 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溶液吸入 A,片刻后回流停止。打开 K2,观察到 B 中溶液倒吸入 A、C 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 A 中溶液仍为红色,C 中溶液变为无色。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探究环节甲组的探究 乙组的探究【提出问题】A 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C 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做出猜想】猜想二:N a2C O3猜想三:N a2C O3和 N a O H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猜想二:溶液中的N a O H 反应完了【实验验证】小鹏取少量 A 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 B a C l2溶液,若观察到 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猜
39、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 B a(O 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1)取少量 C 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N a O H 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2)用 p H 试纸测 定C 中溶液的酸碱度,若 p H 7,证明猜想二成立。【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 验证明了 N a O H 能与稀盐酸、C O2发生反应;A 中 溶 液 里 一 定 还 存 在 N a C l 写 出 N a O H 与 C O2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C O2+2 N a O H=N a2C O3+H2O。(2)
40、【实 验步骤】中的 现象 不能(填“能”或“不能”)证 明 N a O H 与 C O2发生了反应。第 2 1 页(共 2 3 页)【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 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 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实验验证】甲组,小鹏取少量 A 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 中滴加过 量 B a C l2溶液,若观察 到有白色 沉淀生成,证明猜 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 B a(O 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乙组,(2)用 p H 试纸测定 C 中溶液的酸碱度,若 p H 7
41、,证明猜想二成立;【反思交流】(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2)【实验步骤】中的现象不能证明 N a O H 与 C O2发生了反应;【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解答】解:【实验验证】甲组,小鹏取少量 A 中溶液于试管 中,向其中滴加过量 B a C 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 B a(O H)2溶液 也可证 明猜想 二成 立,小 鹏认为 小丽的 方案不 合理,理由 是:碳 酸钠和 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乙组,(2)用 p H 试纸测定 C 中溶液
42、的酸碱度,若 p H7,证 明猜想二 成立;故答案 为:有白 色沉淀 生成;碳 酸钠和 氢氧化 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7;【反思交流】(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 O2+2 N a O H=N a2C O3+H2O;(2)【实验步骤】中的现象不能证明 N a O H 与 C O2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不能;【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故答案为: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第 2 2 页(共 2 3 页)【点评】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
43、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四、计算 与分析 题(5 分)1 5(5.0 0 分)某 补钙剂的 主要成分是 碳酸钙。欲 测定该补 钙剂中碳酸 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无(填“有”或“无”)影响。(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解答】解:由于是让生成的二氧化碳跑掉,借助质量变化求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没有影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 7 0 g 3 6 3.4 g=6.6 g设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xC a C O3+2 H C l C a C l2+H2O+C O21 0 0 4 42 0 g x 6.6 g=x=7 5%答:(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无影响。(2)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 5%。第 2 3 页(共 2 3 页)【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