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 0 页)2 0 1 8 年内 蒙古 包头 市中 考化 学试 卷一、选择 题(本题 包括 6 个小 题,每小 题 2 分,共 1 2 分每小 题只 有一个 选项符合 题意,请将 答题 卡上对 应题目 的答 案标号 涂黑)1(2 分)物质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液氧(支持燃烧)B 金属铜(制电线)C 活性炭(做防毒面具的吸附剂)D 不锈钢(做水壶)2(2 分)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 生铁、黄金、金刚石合金B 纯碱、烧碱、熟石灰碱C 氮气、红磷、铝单质D 水、干冰、氯酸钾氧化物3(2 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气、二氧
2、化碳和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分子B 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C 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D 硝酸钾、氯化钠和硫酸铵三种物质在 p H=1 0 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4(2 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分离 Z n 和 F e 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的 F e S O4溶液后过滤B 除去 C O2气体中混有的 H C l 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 N a O H 溶液和浓硫酸第 2 页(共 2 0 页)C 配制 5 0 g 质量分数为 6%的 N a O H 溶液,将 N a O H 固体放到纸上称量,再用5 0 m L 量简量取水D 鉴别 N a O H 溶液、C a(O
3、H)2溶液和稀硫酸,可用一种试剂一次鉴别5(2 分)有 一 不 纯 的 N a2C O3样 品,杂 质 可 能 是 K2C O3、C a C O3、F e C l3和 N a C 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 1 0.6 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得到无色容液,同时产生 4.4 g 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杂质一定有 F e C l3和 C a C O3B 杂质一定没有 N a C lC 杂质可能是 K2C O3、C a C O3、N a C l 组成的D 杂质可能是 K2C O3和 N a C l 组成的6(2 分)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
4、段时间 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中加入稀盐酸C D向一定质量 A g N O3和 C u(N 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Z n 粉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A A B B C C D D二、填空 题(本题 包括 4 个小 题,化学 方程 式 2 分,其余 的每 空 1 分,共 2 1 分 请将答 案写 在答题 卡的 对应位 置)第 3 页(共 2 0 页)7(8 分)(1)用化学式填空:石墨;改良酸性土壤的碱。(2)火箭 推进 器中 装有 液态 肼(N2H4)和过 氧化 氢,当它 们混 合 反应 时,放出大 量 的 热 量,同 时 产 生 一 种 气 态单 质 和 一 种 常 见 的
5、 液 体,写 出 有 关 反 应 的 化学方程式。(3)在 一 定 条 件 下,A 和 B 两 种 物 质 发 生 反 应 生 成 C 和 D 如 图 为 该 反 应 的 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该反应中,生成 C 和 D 的质量比是。(4)在 托盘天平(灵敏 度极高)两边各 放盛有 等质量、等质量 分数足 量稀硫酸的 烧杯,天平 平衡。向左 烧 杯中 加 入一 定质 量 的金 属 M,同时 向 右烧 杯中 加入相同质量的金属 N,观察到从反应开始至结束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边(注:反应中都生成十 2 价的硫酸盐)。则:M、N 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N 两种金属的
6、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8(5 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第 4 页(共 2 0 页)(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发生装置 A 或 G,G与 A 相比较,其优点是;若用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如果要证明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废液呈酸性,可选用的试剂是(填字母)。a 紫色石蕊溶液 b 石灰石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e 铜9(4 分)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 N a C l、N a O H、N a2C O3、N a2S O
7、4、M g C l2中的一种 或几 种。为 确定 其 组成,取少 量 固体 加足 量 水溶 解 得到 无 色溶 液 M,进行如图实验。试推断:(1)白色沉淀 B 是(填化学式)。(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3)无色滤液 2 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4)通 过上述实 验可知 还有一 种物质不 能确定 是否存在,为进 一步确 定,应采用的方法是。1 0(4 分)为探究 C u O 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1)取少量 C u O 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粉末全部溶解,得到溶液 A。(2)向步 骤(1)的试 管 中 滴加 B a C l2溶
8、液,有 白 色沉 淀 生 成。得 出 结论:A 中溶质只有 C u S O4有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合理,继续进行实验。(3)向步骤(2)的试管中滴加 N a O H 溶液,产生沉淀质量随加入 N a O H 溶液质量的変化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A 中的溶质有(填化学式),b c 之间的沉淀是。c 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有(填化学式)。第 5 页(共 2 0 页)由以上实验总结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三、计算 题(共 7 分、请将 解题过 程写 在答题 卡的对 应位 置)1 1(7 分)某 兴 趣 小 组 为 测 定 石 灰 石 中 碳 酸 钙 的
9、 质 量 分 数,取 1 2 g 石 灰 石 样 品加入烧杯中,将 1 2 0 g 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 0 3 0 3 0 3 0剩余固体的质量/g 9 6 3 2分析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 0.1%):(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3)1 2 g 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第 6 页(共 2 0 页)2 0 1 8 年 内 蒙 古 包 头 市 中 考 化 学 试 卷参 考 答 案 与 试 题 解 析一、选
10、择 题(本题 包括 6 个小 题,每小 题 2 分,共 1 2 分每小 题只 有一个 选项符合 题意,请将 答题 卡上对 应题目 的答 案标号 涂黑)1(2 分)物质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B C DA 液氧(支持燃烧)B 金属铜(制电线)C 活性炭(做防毒面具的吸附剂)D 不锈钢(做水壶)【考点】E 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5 1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 性、还 原 性、酸 碱 性 等;物 质不 需 要 发 生 化 学 变 化 就 表 现 出 来 的 性 质,叫物 理 性 质;物 理 性
11、质 经 常 表 现 为:颜 色、状 态、气 味、密 度、硬 度、熔 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解答】解:A 液氧支持燃 烧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这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B 铜制 导线是利用了 铜的导电性 和延展性,不 需要发生化 学变化就表 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 活性 炭的吸附 性不需要发 生化学变 化就表现出 来的性质,属于物质 的物理性质;D 不锈钢做水壶是利用了不锈钢的导热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第 7 页(共 2 0 页)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
12、物质的性质,并能 够 在 比 较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应 用,本 考 点 的 基 础 性 比 较 强,主 要 出 现 在 选 择 题和填空题中。2(2 分)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 生铁、黄金、金刚石合金B 纯碱、烧碱、熟石灰碱C 氮气、红磷、铝单质D 水、干冰、氯酸钾氧化物【考 点】8 3:合 金 与 合 金 的 性 质;A 7:单 质 和 化 合 物 的 判 别;A 9:常 见 的 氧 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5 1 6:物质的分类【分析】A 根据合金的概念来分析;B 根据碱的概念来分析;C 根据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来分析;D 根据物质的结构以
13、及碱的概念来分析。【解答】解:A 黄金、金刚石都不属于合金,故错误;B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错误;C 氮气、红磷、铝都属于单质,故正确;D 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组成进行。3(2 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气、二氧化碳和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分子B 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第 8 页(共 2 0 页)C 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D 硝酸钾、氯化钠和硫酸铵三种物质在 p H=1 0 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考 点】9 2:酸 的 物 理 性 质 及 用 途;9
14、 R:离 子 或 物 质 的 共 存 问 题;B 2:分 子、原 子、离 子、元 素与 物 质 之 间的 关 系;B 8:原 子结 构 示 意 图与 离 子 结 构示 意图【专题】5 1 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5 1 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5 2 5: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5 3 3: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A、根据迕的微观构成分析;B、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你吸水性分析;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解答】解:A、氧气中含有氧分子、二氧化碳和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氧原子,故A 说法不正确;B、表示粒子的质子数小
15、于电子数,都是阴离子,故 B 说法正确;C、打开盛有 浓盐酸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浓硫酸的无现象,故 C 说法不正确;D、硫酸铵遇碱易放出氨气,在 p H=1 0 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D 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解答本类题。4(2 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分离 Z n 和 F e 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的 F e S O4溶液后过滤B 除去 C O2气体中混有的 H C l 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 N a O H 溶液和浓硫酸C 配制 5 0 g 质量分数为 6%的 N a O H 溶液,将 N a O H 固
16、体放到纸上称量,再用5 0 m L 量简量取水第 9 页(共 2 0 页)D 鉴别 N a O H 溶液、C a(O H)2溶液和稀硫酸,可用一种试剂一次鉴别【考 点】4 E:一 定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的 溶 液 的 配 制;4 Q:常 见 气 体 的 检 验 与 除 杂 方法;8 5:金属的化学性质;9 U:酸、碱、盐的鉴别【专题】1 6 7:物质的 分离和提纯;1 8 2:物质的 鉴别题;5 1 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5 2 4: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除杂 质题至少要满 足两个条件:加入的 试剂只能与杂 质反应,不 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
17、能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D、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A、Z n 能与适量的 F e S 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铁,无法分离出锌,故选项说法错误。B、C O2和 H C l 气体均能与 N a O H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D、碳酸钠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18、,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碱盐的鉴别方法、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 分)有 一 不 纯 的 N a2C O3样 品,杂 质 可 能 是 K2C O3、C a C O3、F e C l3和 N a C 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 1 0.6 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得到无色容液,同时产生 4.4 g 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杂质一定有 F e C l3和 C a C O3B 杂质一定没有 N a C lC 杂质可能是 K2C O3、C a C O3、N a C l 组成的D
19、杂质可能是 K2C O3和 N a C l 组成的【考点】9 H:盐的化学性质;G 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第 1 0 页(共 2 0 页)【专题】5 2 7: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氯化铁溶液为棕黄色,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无氯化铁,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可求得所需碳酸钠的质量,然后推测其他的成分。【解答】解:氯化铁溶液为棕黄色,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无氯化铁,设生成 4.4 g 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 x,则有N a2C O3+2 H C l=2 N a C l+C O2+H2O1 0 6 4 4x 4.4 g=解得:x=1 0.6 gN a2C O3固 体 样
20、品 不 纯,根 据 近 似 平 均 值 法,其 中 混 有 的 杂 质 一 种 产 生 二 氧 化 碳的 能 力 比 碳 酸 钠 强,另 一 种 产 生二 氧 化 碳 的 能 力 比 碳 酸 钠 弱,可 以 通 过 比 较碳酸根的含量来进行确定,在碳酸钠中,含碳酸根为 1 0 0%=5 6.6%,在碳酸钾中,含碳酸根为 1 0 0%=4 3.5%,在碳酸钙中,含碳酸根为 1 0 0%=6 0%,说明碳酸钾中含碳酸根量比碳酸钠低,碳酸钙含碳酸根量比碳酸钠中高,氯化钠中无碳酸根,因此杂质中一定含 C a C O3,可能含 K2C O3和 N a C l中的一种或两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混
21、合物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来判断混合物的组成问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近似平均值法。6(2 分)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 B C D第 1 1 页(共 2 0 页)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中加入稀盐酸向一定质量A g N O3和 C u(N 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Z n 粉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A A B B C C D D【考点】6 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8 5:金属的化学性质;9 2: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9 3:酸的化学性质【专题】1 3 D: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B、根据氧化铁与盐酸
22、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C、根据 金属与盐 溶液的反应 进行分析,在金属活 动性顺序 中,位置在 前的金属能 将 位 于 其 后 的 金 属 从 其 盐 溶 液中 置 换 出 来,且 置 换 时 先 把 最 弱 的 金 属 置 换出来,并通过各反应的关系进行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分析。D、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 吸水性,吸收水分后,溶液 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质量分数将会变小,故错误。B、氧化 铁与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铁 和水,根据质 量守恒,反 应时溶液增 加的质量为 加 入 稀 盐 酸 的 质 量 与 氧 化 铁 质量 之 和,当 反 应 停 止 后,溶 液 增 加
23、的 质 量 等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故正确;C、在 金 属 活 动 性 顺 序 中,Z n C u A g,向 一 定 质 量 A g N O3和 C u(N O3)2的 混合溶液中加入 Z 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Z n+2 A g N O3=Z n(N O3)2+2 A g6 5 2 1 6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析出固体的质量大于加入新的质量;Z n+C u(N O3)2=Z n(N O3)2+C u6 5 6 4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析出固体的质量小于加入新的质量,当反应停止后不再有固体析出,但是反应开始前没有固体析出,曲线应从 0 开始,故错误;第 1 2 页(共 2 0 页)D、二氧化锰在过氧化
24、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所以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氧气会不断增加,故错误;故选:B。【点评】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二、填空 题(本题 包括 4 个小 题,化学 方程 式 2 分,其余 的每 空 1 分,共 2 1 分 请将答 案写 在答题 卡的 对应位 置)7(8 分)(1)用化学式填空:石墨 C;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C a(O H)2。(2)火箭 推进 器中 装有 液态 肼(N2H4)和过 氧化 氢,当它 们混 合 反应 时,放出大 量 的 热 量,同 时 产 生 一 种 气 态单
25、 质 和 一 种 常 见 的 液 体,写 出 有 关 反 应 的 化学方程式 N2H4+2 H2O2=N2+4 H2O。(3)在 一 定 条 件 下,A 和 B 两 种 物 质 发 生 反 应 生 成 C 和 D 如 图 为 该 反 应 的 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该反应中,生成 C 和 D 的质量比是 1 4:3。(4)在 托盘天平(灵敏 度极高)两边各 放盛有 等质量、等质量 分数足 量稀硫酸的 烧杯,天平 平衡。向左 烧 杯中 加 入一 定质 量 的金 属 M,同时 向 右烧 杯中 加入相同质量的金属 N,观察到从反应开始至结束天平指针始终偏向
26、右边(注:反应中都生成十 2 价的硫酸盐)。则:M、N 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M N。M、N 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 M。【考 点】8 6:金 属 活 动 性 顺 序 及 其 应 用;B 3:微 粒 观 点 及 模 型 图 的 应 用;D 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G 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1 3 2:化学反 应模拟图型;5 1 3:化学用 语和质量守恒定 律;5 2 4:金属与金属材料第 1 3 页(共 2 0 页)【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2)根据肼(N2H4)和过氧化氢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根
27、据反应的 微观示 意图,分析反应 物生成 无写出反 应的化 学方程 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4)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分析判断。【解答】解:(1)石墨 是由碳元素 组成的单质,化学式是:C;改良 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化学式是:C a(O H)2。(2)火箭 推进 器中 装有 液态 肼(N2H4)和过 氧化 氢,当它 们混 合 反应 时,放出大 量 的 热 量,同 时 产 生 一 种 气 态单 质 和 一 种 常 见 的 液 体,由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可知,该单质是氮气,液体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2H4+2 H2O2=N2+4 H2O。(3)由 反应的微 观示意 图可知,该
28、反应 是甲烷 和水在一 定条件 下反应 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 H4+H2O C O+3 H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该反应中,生成 C 和 D 的质量比是 2 8:(2 3)=1 4:3。(1)开始时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左边,说明天平左边质量减少地较慢,即 M 与酸反应比 N 剧烈,金属 M 活动性比 N 的活动性强;(2)最 后偏向右 边,说 明到反 应结束时 左边产 生气体较 多即等 质量金 属完全反应 N 产 生 氢 气 的 量 小 于 M,根 据 放 出 氢 气 的 质 量=金属 质 量,金 属 的 质 量 相 等、化 合价 也
29、 相 同,则 产 生 氢 气 质 量 与 相 对 原 子 质 量成反比,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 N 产生氢气的量小于 M,所以金属 N 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金属 M 的相对原子质量。(3)故答 为:(1)C;C a(O H)2;(2)N2H4+2 H2O2=N2+4 H2O;(3)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1 4:3;(4)M N;N M。【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加强化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解答本类题。8(5 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第 1 4 页(共 2 0 页)(1)实验 室用高锰 酸钾制取并 收集较纯净 的氧气,应选用的装 置是 B E(填字 母)。向 气 体 发 生
30、装 置 内 加 入 药 品 前 应 进 行 的 操 作 是 检 查 装 置 的 气 密性。(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发生装置 A 或 G,G与 A 相比较,其优点是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 与停止;若用 F 装置收集二氧化 碳,检 验二 氧 化 碳 已 收 集 满 的方 法 是 将 燃 着 的 木条 放 在 b 导 管 处,若木条熄火,证明巳收集满。如果要证明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废液呈酸性,可选用的试剂是 a b(填字母)。a 紫色石蕊溶液 b 石灰石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e 铜【考点】4 O:常用 气体的发 生装置和 收集装置 与选取方 法;6 M:二氧
31、化碳的检验和验满;9 A:溶液的酸碱性测定【专题】5 3 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 取 装 置 包 括 加 热 和 不 需 加 热 两种,如 果 用 双 氧 水 和 二 氧 化 锰 制 氧 气 就 不 需要 加 热,如 果 用 高 锰 酸 钾 或 氯 酸钾 制 氧 气 就 需 要 加 热。氧 气 的 密 度 比 空 气 的密 度 大,不 易 溶 于 水,因 此 能 用向 上 排 空 气 法 和 排 水 法 收 集,排 水 法 收 集 的氧气比较纯净;(2)装置 G 与 A 相比较,其优点是:可控制反应
32、的发生与停止;若用 F 装置收集 二 氧 化 碳,检 验 二 氧 化 碳 已 收集 满 的 方 法 是:将燃 着 的 木 条 放 在 b 导 管 处,若 木 条 熄 火,证 明 巳 收 集 满;如 果 要 证 明 制 取 二 氧 化 碳 实 验 后 的 废 液 呈酸性,可选用的试剂是:紫色石蕊溶液、石灰石。【解答】解:(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 易 溶 于 水,因 此 能 用 向 上排 空 气 法 和 排 水 法 收 集,排 水 法 收 集 的 氧 气比 较 纯 净;向 气 体 发 生 装 置 内 加入 药 品 前 应 进 行 的 操 作 是:检 查 装
33、 置 的 气 密第 1 5 页(共 2 0 页)性;故答案为:B 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置 G 与 A 相比较,其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用 F 装置收集 二 氧 化 碳,检 验 二 氧 化 碳 已 收集 满 的 方 法 是:将燃 着 的 木 条 放 在 b 导 管 处,若 木 条 熄 火,证 明 巳 收 集 满;如 果 要 证 明 制 取 二 氧 化 碳 实 验 后 的 废 液 呈酸 性,可 选 用 的 试 剂 是:紫 色 石蕊 溶 液、石 灰 石;故 答 案 为:可 控 制 反 应 的发 生 与 停 止;将 燃 着 的 木 条 放 在 b 导 管 处,若 木 条 熄 火,
34、证 明 巳收 集 满;a b;【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 时 也 考 查 了 气 体 的 验 满 等,综 合 性 比 较 强。气 体 的 制 取 装 置 的 选 择 与反 应 物 的 状 态 和 反 应 的 条 件 有 关;气 体 的 收 集 装 置 的 选 择 与 气 体 的 密 度 和 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9(4 分)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 N a C l、N a O H、N a2C O3、N a2S O4、M g C l2中的一种 或几 种。为 确定 其 组成,取少 量 固体 加足 量 水溶 解 得到
35、 无 色溶 液 M,进行如图实验。试推断:(1)白色沉淀 B 是 A g C l(填化学式)。(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N a O H、N a2S O4。(3)无色滤液 2 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N a+、H+、B a2+(填离子符号)。(4)通 过上述实 验可知 还有一 种物质不 能确定 是否存在,为进 一步确 定,应采用的方法是 方法一:将上述实验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硝酸;方法二:取原固体少量加足量水溶解,先加过量的稀硝酸,再加过量的 B a(N O3)2溶 液,过 滤,取 滤 液 滴 加 适 量 的 A g N O3溶 液,如 果 产 生 白 色 沉 淀,证 明 有N a C l。【考
36、点】9 5:碱的化学性质;9 H:盐的化学性质;A E: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1 1 4: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第 1 6 页(共 2 0 页)【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溶液中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酸反 应 会 生 成 二 氧 化 碳,氢 氧 化 钠和 氯 化 镁 会 生 成 氢 氧 化 镁 沉 淀,硫 酸 根 离 子和 钡 离 子 会 生 成 硫 酸 钡 沉 淀,氯离 子 和 银 离 子 会 生 成 氯 化 银 沉 淀 等 知 识 进 行分析。【解答】解: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溶液中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酸反 应 会 生 成 二 氧 化 碳,氢 氧 化 钠和 氯 化 镁 会
37、 生 成 氢 氧 化 镁 沉 淀,硫 酸 根 离 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M 中 滴 加 酚 酞,溶 液 变 红 色,M 中 可 能 含 有 氢 氧 化 钠、碳 酸 钠,滴 加 稀 盐 酸,无气泡产生,说明 M 中不含碳酸钠,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不能共存,所 以 M 中不 含氯 化镁,无色 溶液中 滴加硝 酸钡 会生成 白色 沉淀 A,所以 M 中 含 有 硫 酸 钠,无 色 滤 液 I 滴 加 硝 酸 银 会 生 成 白 色 沉 淀 B,说 明 无 色 滤液 I 中含有氯离子,所以 B 是氯化银沉淀(1)白色沉淀 B 是 A g C l;(2
38、)通过推导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 a O H、N a2S O4;(3)无色滤液 2 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N a+、H+、B a2+;(4)通 过上述实 验可知 还有一 种物质不 能确定 是否存在,盐酸 会引入 氯离子,对 氯 化 钠 的 检 验 造 成 干 扰,所 以为 进 一 步 确 定,应 采 用 的 方 法 是:方 法 一:将上述实验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硝酸;方法二:取原固体少量加足量水溶解,先加过量的稀硝酸,再加过量的 B a(N O3)2溶 液,过 滤,取 滤 液 滴 加 适 量 的 A g N O3溶 液,如 果 产 生 白 色 沉 淀,证 明 有N a C l。故答案为
39、:(1)A g C l;(2)N a O H、N a2S O4;(3)N a+、H+、B a2+;(4)方法一:将上述实验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硝酸;方法二:取原固体少量加足量水溶解,先加过量的稀硝酸,再加过量的 B a(N O3)2溶 液,过 滤,取 滤 液 滴 加 适 量 的 A g N O3溶 液,如 果 产 生 白 色 沉 淀,证 明 有N a C l。【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第 1 7 页(共 2 0 页)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1 0(4 分)为探究 C u O 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步
40、骤如下:(1)取少量 C u O 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粉末全部溶解,得到溶液 A。(2)向步 骤(1)的试 管 中 滴加 B a C l2溶 液,有 白 色沉 淀 生 成。得 出 结论:A 中溶质只有 C u S O4有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合理,继续进行实验。(3)向步骤(2)的试管中滴加 N a O H 溶液,产生沉淀质量随加入 N a O H 溶液质量的変化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A 中的溶质有 C u S O4、H2S O4(填化学式),b c 之间的沉淀是 B a S O4、C u(O H)2。c 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有 N a C l 或 N a C l、N a2S O4或
41、N a C l、B a C l2(填化学式)。由以上实验总结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过量。【考 点】2 G:实 验 探 究 物 质 的 组 成 成 分 以 及 含 量;9 3:酸 的 化 学 性 质;9 H:盐的化学性质【专题】5 3 7:科学探究【分析】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铜离子和氢氧化钙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解答】解: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先 和硫 酸 反 应,后 和硫 酸 铜 反应,因此 A 中 的
42、溶 质 有 氧化 铜 和硫 酸 反 应生 成的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第 1 8 页(共 2 0 页)b c 之 间 的 沉 淀 是 硫 酸 根 离 子 和 钡 离 子 结 合 生 成 的 硫 酸 钡 和 氢 氧 根 离 子 和 铜 离子结合生成的氢氧化铜。故填:C u S O4、H2S O4;B a S O4、C u(O H)2。c 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有: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硫酸 钠 和 氯 化 钡 反 应 生 成 的 氯 化 钠、氯 化 钡 和 硫 酸 铜 恰 好 完 全 反 应 时 生 成 的 氯化 铜 恰 好 和 氢 氧 化 钠 完 全 反 应 生成 的 氯 化 钠;
43、硫 酸 钠 过 量 时 溶 质 是 氯 化 钠 和硫酸钠;氯化钡过量时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故填:N a C l 或 N a C l、N a2S O4或 N a C l、B a C l2。由以上实验总结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故填:反应物是否过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三、计算 题(共 7 分、请将 解题过 程写 在答题 卡的对 应位 置)1 1(7 分)某 兴 趣 小 组 为 测 定 石 灰 石 中 碳 酸 钙 的 质 量 分 数,取 1 2 g
44、 石 灰 石 样 品加入烧杯中,将 1 2 0 g 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 0 3 0 3 0 3 0剩余固体的质量/g 9 6 3 2分析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 0.1%):(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3)1 2 g 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考点】7 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G 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1 9 4: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 析】(1)根 据 图 表 数
45、 据 可 知,完 全 反 应 后,剩 余 固 体 物 质 的 质 量 为 2 g,石灰 石 样 品 的 质 量 减 去 剩 余 固 体 物质 的 质 量 就 是 样 品 中 碳 酸 钙 的 质 量,然 后 根第 1 9 页(共 2 0 页)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2)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一三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 3 g,说明3 0 g 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 3 克碳酸钙完全反应。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 化 学 方 程 式 和 第 1 次 完 全 反 应 中 碳 酸钙 的 质 量,即 可 计 算 出 第 一 次 参 与 反应的 H C l 质量,然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46、;(3)1 2 g 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1 2 g 2 g=1 0 g,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钙、水 和 二 氧 化 碳,依 据 题 中的 数 据 计 算 氯 化 钙 和 二 氧 化 碳 的 质 量,及 一步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解:(1)碳酸钙的质量为 1 2 g 2 g=1 0 g,质量分数为:1 0 0%=8 3.3%;(2)由分析可知 3 0 g 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 3 g 碳酸钙完全反应,溶液具有均一性设第一次参与反应的 H C l 质量为 x,C a C O3+2 H C l=C a C l2+H2O+C O21 0 0 7 33 g xx=2.1
47、9 g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 0 0%=7.3%;(3)3 0 g 盐酸消耗 3 克碳酸钙,1 0 0 克盐酸消耗 1 0 克碳酸钙,设 1 0 克碳酸钙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钙质量为 y,二氧化碳质量为 z,C a C O3+2 H C l=C a C l2+H2O+C O21 0 0 7 3 1 1 1 4 41 0 g y zy=1 1.1 g,z=4.4 g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 0 0%1 0.5%故答案为:(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 3.3%。(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第 2 0 页(共 2 0 页)(3)1 2 g 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 0.5%。【点评】把握住记录数据中发生变化的数据,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或变化的规律,这是分析实验数据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这类题的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