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范文3篇.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420006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范文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范文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范文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范文3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范文3篇篇一:武夷山导游词 -小西瓜 武夷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风景秀丽的武夷山旅游。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小张。在中国这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家庭中,小张我能与你们相遇,为你们服务实在是一种荣幸。现在我们距离武夷山还有一段距路程,就让我在车上为大家简洁介绍一下今日的行程和目的地武夷山吧。 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的南平武夷山市,东连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临光泽县,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是一个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自然爱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4批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以及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华侨经

2、济开发区等。 武夷的美感在于山。由于远古时期地壳运动,加之重力倒塌、雨水侵蚀、风化剥落的综合作用,使山体发生奇妙改变:峰岩上升,沟谷下陷;山色因地热氧化而显红褐,山形因挤压而倾东。它是全国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为典型者。地壳运动使这里的奇峰怪石千姿一百零一态,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横亘数里,有的如屏垂挂,有的傲立雄踞,有的亭亭玉立 好,经过几非常钟的车程,我们最终来到了武夷山。请大家有序的下车,带好随身物品留意平安。 请大家随我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被称为“华东大陆屋脊”的黄岗山了。黄岗山山巅是一块约一平方公里的平坦草甸,看不到一棵树木,生长的野草一尺多厚,松软如毯。站在这华东屋脊上远眺四野,

3、远处的峰峦似岛屿般隐没在缥缈的云海之中,白云似轻纱般在山峰之间飘来拂去,茫茫沧海,尽收眼底。“尺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这里是登高望远的绝妙境地。秋末冬初漫山遍野开满了黄花,此时为登黄岗山的最佳时机。 绕过了黄岗山,就是曲折萦回的九曲溪。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森林茂密的西部,水量充足,水质澄澈,全长62.8公里,贯穿于丹崖群峰之间,如玉带串珍宝,将36峰、101岩连为一体。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峰岩凹凸、河床宽窄、曲率大小、水流急缓、视域大小、视角仰俯等都达到绝妙的程度,构成“一溪贯群山,两岩列仙岫”的独特美景,溪光山色中溶注了中国传统的诗情画意和美学意境。 漂亮的玉女峰也位于此玉女的神话传闻,

4、激发了古今多少诗人的诗情与灵感,闻名作家刘白羽就为此写了一篇武夷颂。同样,让人感到无比奇妙的武夷山一线也在九曲溪,它岩倾斜而出,覆盖三个毗邻的山洞,其顶有裂隙101余丈,宽不及1米。探身洞中,仰观崖顶裂隙,可见天光一线奇景,此即“一线天”。 我们到达的第五个景点是天游峰。天游峰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五曲隐屏峰后,海拔408.8米,它独出群峰,云雾充满,山巅四周有诸名峰拱卫,三面有九曲溪环绕,武夷全景尽收眼底。该峰东接仙游岩,南续清隐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于群峰之上。每当雨后天晴、晨曦初露之时,可在此观赏云海大观。 各位挚友们,现在在你们眼前的是武夷宫。他前临溪流,

5、背倚秀峰,沃野碧 川,巧构林立。其内部也有很多闻名景点,如仿宋古街,三清殿等等。 说道武夷山就不得不提他的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那颗生长在峭壁上的大红袍了。大红袍景区位于武夷山风景区的中心部位,景区闻名大峡谷 九龙窠内。久负盛名的武夷茶王大红袍就根植在峡谷的最深底部。而且大红袍所处的谷地中、丹崖峭壁的上下,劲松青翠,修竹扶陈,绿意葱葱。 现在的我们处于西游记中的水帘洞哦,大家是不是有种穿越的感觉呢?水帘洞不仅以风景取胜,又是武夷山道教胜地,古来道观多择此构建,为山中闻名的洞天仙府,又称唐曜洞天。洞室轩宇光明,洞底岩叠数层,呈长条形,设有石桌石凳,供人休憩。全洞面积约101平方米,洞沿设石栏护卫,

6、凭栏可尽赏洞外飘洒飞散的水帘。透过光明的水晶珠幔,还可欣赏山中盆景式茶园胜景。 时间真是如流星般转瞬即逝啊,我们的武夷之旅即将结束,不知大家对小张的服务是否满足,假如我有什么不周之处,还请你们多多谅解。再次,小张祝大家每天快欢乐乐,心想事成。 篇二:福建武夷山九曲溪漂流导游词 导游内容武夷山简介>九曲溪概况>九曲>八曲>七曲>六曲>五曲>四曲>三曲>二曲>一曲 各位挚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从度假区到星村码头约需20分钟的行程。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

7、。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2米,长约9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会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角清流。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这样同流合污,飘然前行,更加轻快、迅疾。 各位挚友,左边的图片是九曲溪码头。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留意事项

8、: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留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挚友,竹筏现飘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与云齐,叫齐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称火焰山。民间传闻,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乡民们一次次遭灾毁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这个村庄便有“新村”的称号。后上天为挽救生灵,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术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从今村庄安静,日渐旺盛,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点点繁星。从今村庄改名为“星村”。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

9、,巍然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半腰飘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岩。白云岩上现遗有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就曾在此修养,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帮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夜游神”。岩的北面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肯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我国古代闻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

10、:“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南宋闻名理学家朱熹的“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的诗句,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 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请大家留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如同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

11、曲。白云岩在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称鼓子峰。峰前这座山岩因形似乌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又形似笔架,继而又见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称品石岩。品石岩左边是环佩岩,岩上有一巨石像不像头小猫,正伸出头扑食面前那块“猪肝”。浅滩将尽,大家看左岸边这块巨石,像不像水牛把头栽进水中,仅露出一角一眼,俗称“牛牯石”,石下深潭称牛牯潭。过牛牯潭,岸右边这两块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称磨墩岩。南宋宰相李纲游九曲溪时,称其为大小廪石。磨墩岩对岸对岸这块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楚可见,左边眼睛睁着,右边眼睛闭着,俗称人面石。人面石右边这两块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顶上光秃像

12、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当地一百零一姓戏称为“和尚背尼姑”。相传武夷山有个好心的和尚,见尼姑要过溪到磨墩岩磨豆浆给“童子”吃有困难,就主动提出背尼姑过溪。这虽说有 违佛教戒律,但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感动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见此情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筏过浅滩,拐个弯便进入八曲。 八曲,夹溪两岸,奇峰环拱,怪石嶙峋,状如动物,素有“水上动物园”之称。溪左有卧狮笑猴、上下水龟石、猫儿石、鱼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岩、骆驼峰等,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关于上、下水龟石,还流传这么一段动人的故事:传闻南宋淳熙10年(1184年),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隐

13、岩下的茶洞旁著书讲学。一天黄昏,朱熹正对着满天的晚霞吟诗作赋,忽听门外传来:“先生,先生。”的呼喊。朱熹出门一看,只见茶洞外正笑吟吟走来一位相貌端庄的姑娘,便问:“你是何人,家住哪里,为何来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丽娘,家住五曲河对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特来拜您为师。”朱熹见女子端庄识礼,又求学心切,就收留了她。从今,丽娘风雨无阻,每天晚上都来到朱熹的书房。她读遍了四书五经,替朱熹眷写了大量的诗文。丽娘的才学、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暖和与快乐。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摆渡的乌老头两口子。乌老头对朱熹说:“看你气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书房的女子是谁吗?她就是武夷山的狐

14、狸精。想谋你的才学,夺你祖传的玉碗!”“啊!”朱熹不禁大吃一惊,心里直纳闷:好端端一个正经女子,怎会是狐妖?“假如你不信,不妨待她睡着时,看看有没有双玉筷从她的鼻孔里伸出。”回家以后,朱熹心如乱麻,一连两个夜晚不能入眠,丽娘温存地相陪着。到了第三个夜晚,丽娘实在困极了,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四更天时,朱熹打个瞌睡醒来,忽然被眼前一片光亮惊呆了。果真,一双碧绿透亮的玉筷从丽娘的鼻孔伸了出来。他慌张之中,碰落了玉筷,闪出了一只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丽娘醒来,顿觉天悬地转,苦痛地说:“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知道先生孤独,才每晚渡河来陪伴。不料平林摆渡佬,那一对害人的乌

15、龟精,想谋先生玉碗和丽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输了,被贬在那儿摆渡。他们就恶语中伤,拨弄是非,迫使我俩分别。先生啊!如今丽娘玉筷离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该到南螟靖里长眠去了。”说完,泪水涟涟,与朱熹难舍难分。突然空中轰隆滚过一阵闷雷,在一阵旋风里闪过一对黑影,丽娘忙指着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们毁了丽娘,拆散我们之间的情意呀!”朱熹气得咬牙切齿,浑身打打颤,抄起朱笔就往窗外扔去,只见朱笔就像一只燃烧的箭直向这一对黑影刺去。两个摆渡佬立时现出乌龟原形,慌张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狮旁,就再也爬不动了,变成了一对石龟。请大家留意看,左岸边这座横亘的巨岩,称鼓楼岩,岩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岩后有紫

16、芝峰。在峰的半腰有一座岩石像观世音菩萨,这一景叫“童子拜观音”。前面跟大家说,尼姑磨豆浆,就是给这位童子吃。位于紫芝峰后的并列两峰像不像一对硕大的乳房,俗称“双乳峰”。有一外国小挚友欣赏双乳峰后天真地说:假如妈妈的乳房也有这么大,那天下的小孩子就不愁没有奶吃了。 舟过湍急的芙蓉滩,是为七曲。溪右边的这座山峰,四面峭壁,犹如屹立于水中的雄伟的石城,俗称“城高岩”。其半腰有门可见,那是攀登城高岩的唯一石径。岩上松竹环簇,满坡滴绿。在始建于明代的城高庵旧址。岩下的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节,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设坛祈祷,放生鱼潭内。从那时起九曲溪禁止捕鱼,相沿成为习俗。 筏下獭控滩

17、,便进入了六曲,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武夷第一胜地”。南宋闻名理学家朱熹题诗赞道:“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筏至六曲,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块如刀切斧劈的岩壁,就是晒布岩。神话传闻是赤脚大仙晾晒帛绵的,晒布岩又高又阔,又平又险,宽约800米,高200米,似一张巨大的屏风,把武夷山景区隔为溪南山北。岩壁上有宋、元、明、清历代名士留下的题刻二十余处,其中朱熹的“逝者如斯”题刻,是迄今武夷山景区内所能分辨的400多处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由于此处题刻又多又雅,故而经常引来诸多凡夫俗子到此评头论足,欣赏一番。他们高一声,低一声,闹闹哄哄有时还加上过往竹

18、筏工的山歌和号子,既给游人助兴,又给评论众士添烦。时间久了,那些生长在九曲溪的筏工,都惊异的发觉,无论山歌还是号子,对唱还是呼喊,都能引发出阵阵空谷回声,招至从近至远此起彼伏的声浪,真是唯妙唯肖。一些文人墨客便给这块本不起眼的巨岩取了个“响声岩”的雅名。响声岩前这块巨石叫目鱼石,大家看其形,像不像个簇新饱满的目鱼。 筏过老雅滩,是为五曲。诸曲唯五曲地势宽旷。左侧这座山峰是隐屏峰,峰下有宋代大儒朱熹亲自创建的武夷精舍。右侧这座山峰是晚对峰,峰的石壁上镌刻有出自清乾隆状元马易斋之手的“道南理窟”四个足有三米见方的大字。据专家、学者的探讨结果,道南理窟大意是:宋元丰四年(1081年),闽学鼻祖游酢和

19、杨时一道前往河南颖昌(今许昌)拜大理学家程颢为师。二人到程家时,恰遇老先生正闭目养神,两人不敢惊扰,恭立门外。时值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待老先生醒来时,门外积雪已达尽余,故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二人诚意拜师求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老先生,老先生便全力以赴训诲这二位学生。时至学成,程颢送至大路口,望着他们慢慢远去的背影,兴奋地说:“吾道南矣”。游酢和杨时回闽后极力传播程氏理学,相继涌现出罗从彦、李侗、朱熹等闽学先贤。尤其是朱熹,这位理学集大成者,在武夷山亲自创建武夷精舍聚众讲学达十年之久,培育出了大批理学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黄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代表作论语集注和孟子集

20、注。南宋时期,武夷山五曲一带书院林立,除武夷精舍外,相继还有游九言的“水支寮”。蔡沈的“南山书堂”,蔡沅的“咏归堂”,徐几的“静可书堂”,熊禾的“洪源书堂”等等。武夷山俨然成为祖国南方理学探讨的中心,因而把武夷山称为“道南理窟”是恰如其分的。 大家请看,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迹岩。前者因颇像传闻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得名;后者山岩上有两个圆石窝,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故又名“仙膝岩”。溪边的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走,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称“酒坛峰”。传闻在一次瑶池的蟠桃会上,李铁拐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赐的“仙酒”,却端出一坛从武夷山山

21、民家里讨来的家酿米酒,咕嘟咕嘟大喝起来。不料想,醇郁的酒香四处飘溢,众仙们便纷纷丢弃“仙酒”,来抢喝铁拐李的武夷米酒。铁拐李眼看酒被指抢光了,一气之下,便举起拐杖向酒坛击去,酒巴坛便不偏不倚地落在更衣台旁的九曲溪边。请大家留意看,它的半腰有遭击的杖痕。连着天柱峰这座山岩是更衣台。相传武夷仙人魏王子骞是在此更衣登天柱峰成仙,故名。登上更衣台,五曲山水一览列遗。 与御茶园隔岸相对的这个渡口,就是平林渡。这是古时候上云窝、天游峰的必经渡口。渡口石壁上镌刻有“庞公吃茶处”和“应接无暇”这两段好玩的题刻。庞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守,即现在的地区专员。一天这位闽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微服私访到此,见僧人正忙着以茶

22、待客,顾不上招呼他。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于是写了“宠公吃茶处”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觉怠慢了太守,连忙将“庞公吃茶处”刻在石壁上,旁边加上“应接无暇”表明歉意。太守没有摆架子唬人整人,和尚不卑不亢,彼此心照不宣了。渡口边斜倚一石,石上裂开一罅,犹如利剑所劈。相传是武夷控鹤仙人试剑之处,故名“试剑石”。溪流穿过试剑石,可见石上有峭壁、穹崖、裂罅、洞窟,几竿翠竹低垂于水面,乘筏洄洑其中,好像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样,故人称“小九曲”。 过小九曲,经题诗岩,前面这座壁立万仞的山峰为大藏峰。后面那座是鸣鹤峰,相传曾有白鹤翔集,仰天长唳而得名。大藏峰横亘数一百零一丈。山巅耸拔如檐,岩溜滴落水中,叮叮咚咚敲击水面

23、,大家是否感觉到有如悦耳好听的琴声。筏过其下,但觉“日午吹阴风,昼气暗若夕”,不知大家有否这种感觉。请大家抬头看,大藏峰半壁有两个洞窟,一上一下,相去不甚远。上为鸡窠岩,洞内一团稻草,不知何时搁此,至今录腐不朽;下为金鸡洞。峰顶有超真亭、仙史馆,今已废圯。请大家坐稳,现在我们筏下的这个潭,名卧龙潭,深达30多米,是九曲溪内最深的水潭。关于这个深潭的来历,有着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传闻。相传在很早以前,这潭里曾潜藏着一条恶龙,它时常带领八条小龙张牙舞爪,追逐游戏,搅得天昏地暗,溪水泛滥。有一天,一位仙人途径此地,见恶龙作怪,便拔出宝剑,将8条恶龙斩死在潭中,唯有一条小龙摇尾乞怜,苦苦求情,情愿改邪归

24、正,仙人便留下它,命它在此护佑武夷山。从今,这潭便有了“卧龙潭”之称。假如有缘,大家到武夷山观光时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小龙出游的情景。西游记中小白龙腾出水面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与大藏峰相对的这座山岩叫仙钓台。请大家留意看,岩壁半腰相距不远的两个石隙里,插着三根不朽的木器厂杆,相传是姜太公的钓竿。 从卧龙潭前行,过仙游岩,便进入了三曲。仙钓台旁边这座山峰是仙游岩。紧挨着仙游岩的是上升峰。三曲的这个滩叫雷磕滩,滩前这个山岩名车线岩。车线岩背后这座独立的峰岩,叫升日峰。每天早晨峰顶映日,色调明丽,故名“升日”。竹筏前移,大家再回头看这座山峰,像不像个猿人,故又称“猿人石”。 溪右边这座陡峭的山峰,是

25、小藏峰,又名仙船岩、船场岩。请大家留意看,小藏峰的千寻绝壁隙间犬牙交错地插了很多木板,木板上搁着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内,半悬于空中,风雨不毁。当地人称之为“虹桥板”和“架壑船棺”。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谓“架壑船棺”是古代聚居在这一带的闽越族葬俗的遗物。船棺外形分为两类:一类为两头翘起如般形;一类方形其状如盒,俗称“函”。所谓“虹板桥”,也就是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经碳14测定,架壑船棺历时已在3800多年。按史籍记载,闽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间,习于水斗,擅长用舟。因此反映到思想意识上,船被认为是最宝贵的的东西;用“船”作葬具,是非常隆重的。而利用悬崖绝壁上岩穴来藏棺起先很可能是为避开遭

26、到野兽的侵袭和外人的损害,久而相沿成习,形成一种葬制,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在家或许会问,三千多年前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生产工具又很落后的状况下,闽越人是怎样把一具具船棺放安放在悬崖绝壁的岩洞中?是啊!这个问题有过很多说明,但至今仍未解开,仍旧是个迷。篇三:福建武夷山九曲溪漂流导游词 福建武夷山九曲溪漂流导游词 各位挚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从度假区到星村码头约需20分钟的行程。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

27、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2米,长约9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会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角清流。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这样同流合污,飘然前行,更加轻快、迅疾。 各位挚友,左边的图片是九曲溪码头。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留意事项: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留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三、竹筏行

28、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挚友,竹筏现飘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与云齐,叫齐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称火焰山。民间传闻,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乡民们一次次遭灾毁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这个村庄便有新村的称号。后上天为挽救生灵,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术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从今村庄安静,日渐旺盛,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点点繁星。从今村庄改名为星村。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巍然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半腰飘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岩。白云岩上现遗有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

29、。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就曾在此修养,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帮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夜游神。岩的北面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肯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我国古代闻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

30、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南宋闻名理学家朱熹的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的诗句,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 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图,请大家留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如同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白云岩在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称鼓子峰。峰前这座山岩因形似乌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又形似笔架,继而又见三石分立,象

31、品字,故又称品石岩。品石岩左边是环佩岩,岩上有一巨石像不像头小 猫,正伸出头扑食面前那块猪肝。浅滩将尽,大家看左岸边这块巨石,像不像水牛把头栽进水中,仅露出一角一眼,俗称牛牯石,石下深潭称牛牯潭。过牛牯潭,岸右边这两块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称磨墩岩。南宋宰相李纲游九曲溪时,称其为大小廪石。磨墩岩对岸对岸这块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楚可见,左边眼睛睁着,右边眼睛闭着,俗称人面石。人面石右边这两块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顶上光秃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当地一百零一姓戏称为和尚背尼姑。相传武夷山有个好心的和尚,见尼姑要过溪到磨墩岩磨豆浆给童子吃有困难,就主动提出背尼姑过溪。这

32、虽说有违佛教戒律,但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感动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见此情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筏过浅滩,拐个弯便进入八曲。 八曲,夹溪两岸,奇峰环拱,怪石嶙峋,状如动物,素有水上动物园之称。溪左有卧狮笑猴、上下水龟石、猫儿石、鱼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岩、骆驼峰等,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关于上、下水龟石,还流传这么一段动人的故事:传闻南宋淳熙10年(1184年),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隐岩下的茶洞旁著书讲学。一天黄昏,朱熹正对着满天的晚霞吟诗作赋,忽听门外传来:先生,先生。的呼喊。朱熹出门一看,只见茶洞外正笑吟吟走来一位相貌端庄的姑娘,便问:你是何人,家住哪

33、里,为何来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丽娘,家住五曲河对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特来拜您为师。朱熹见女子端庄识礼,又求学心切,就收留了她。从今,丽娘风雨无阻,每天晚上都来到朱熹的书房。她读遍了四书五经,替朱熹眷写了大量的诗文。丽娘的才学、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暖和与快乐。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摆渡的乌老头两口子。乌老头对朱熹说:看你气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书房的女子是谁吗?她就是武夷山的狐狸精。想谋你的才学,夺你祖传的玉碗!啊!朱熹不禁大吃一惊,心里直纳闷:好端端一个正经女子,怎会是狐妖?假如你不信,不妨待她睡着时,看看有没有双玉筷从她的鼻孔里伸出。回家以后,朱熹心如乱麻,

34、一连两个夜晚不能入眠,丽娘温存地相陪着。到了第三个夜晚,丽娘实在困极了,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四更天时,朱熹打个瞌睡醒来,忽然被眼前一片光亮惊呆了。果真,一双碧绿透亮的玉筷从丽娘的鼻孔伸了出来。他慌张之中,碰落了玉筷,闪出了一只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丽娘醒来,顿觉天悬地转,苦痛地说: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知道先生孤独,才每晚渡河来陪伴。不料平林摆渡佬,那一对害人的乌龟精,想谋先生玉碗和丽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输了,被贬在那儿摆渡。他们就恶语中伤,拨弄是非,迫使我俩分别。先生啊!如今丽娘玉筷离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该到南螟靖里长眠去了。说完,泪水涟涟,与朱熹难舍难分。

35、突然空中轰隆滚过一阵闷雷,在一阵旋风里闪过一对黑影,丽娘忙指着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们毁了丽娘,拆散我们之间的情意呀!朱熹气得咬牙切齿,浑身打打颤,抄起朱笔就往窗外扔去,只见朱笔就像一只燃烧的箭直向这一对黑影刺去。两个摆渡佬立时现出乌龟原形,慌张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狮旁,就再也爬不动了,变成了一对石龟。请大家留意看,左岸边这座横亘的巨岩,称鼓楼岩,岩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岩后有紫芝峰。在峰的半腰有一座岩石像观世音菩萨,这一景叫童子拜观音。前面跟大家说,尼姑磨豆浆,就是给这位童子吃。位于紫芝峰后的并列两峰像不像一对硕大的乳房,俗称双乳峰。有一外国小挚友欣赏双乳峰后天真地说:假如妈妈的

36、乳房也有这么大,那天下的小孩子就不愁没有奶吃了。 舟过湍急的芙蓉滩,是为七曲。溪右边的这座山峰,四面峭壁,犹如屹立于水中的雄伟的石城,俗称城高岩。其半腰有门可见,那是攀登城高岩的唯一石径。岩上松竹环簇,满坡滴绿。在始建于明代的城高庵旧址。岩下的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节,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设坛祈祷,放生鱼潭内。从那时起九曲溪禁止捕鱼,相沿成为习俗。 筏下獭控滩,便进入了六曲,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武夷第一胜地。南宋闻名理学家朱熹题诗赞道: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筏至六曲,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块如刀切斧劈的岩壁,就是晒布岩。神话

37、传闻是赤脚大仙晾晒帛绵的,晒布岩又高又阔,又平又险,宽约800米,高200米,似一张巨大的屏风,把武夷山景区隔为溪南山北。岩壁上有宋、元、明、清历代名士留下的题刻二十余处,其中朱熹的 逝者如斯图题刻,是迄今武夷山景区内所能分辨的400多处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由于此处题刻又多又雅,故而经常引来诸多凡夫俗子到此评头论足,欣赏一番。他们高一声,低一声,闹闹哄哄有时还加上过往竹筏工的山歌和号子,既给游人助兴,又给评论众士添烦。时间久了,那些生长在九曲溪的筏工,都惊异的发觉,无论山歌还是号子,对唱还是呼喊,都能引发出阵阵空谷回声,招至从近至远此起彼伏的声浪,真是唯妙唯肖。一些文人墨客便给这块本不起眼的

38、巨岩取了个响声岩的雅名。响声岩前这块巨石叫目鱼石,大家看其形,像不像个簇新饱满的目鱼。 筏过老雅滩,是为五曲。诸曲唯五曲地势宽旷。左侧这座山峰是隐屏峰,峰下有宋代大儒朱熹亲自创建的武夷精舍。右侧这座山峰是晚对峰,峰的石壁上镌刻有出自清乾隆状元马易斋之手的道南理窟四个足有三米见方的大字。据专家、学者的探讨结果,道南理窟大意是:宋元丰四年(1081年),闽学鼻祖游酢和杨时一道前往河南颖昌(今许昌)拜大理学家程颢为师。二人到程家时,恰遇老先生正闭目养神,两人不敢惊扰,恭立门外。时值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待老先生醒来时,门外积雪已达尽余,故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二人诚意拜师求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老先生,老

39、先生便全力以赴训诲这二位学生。时至学成,程颢送至大路口,望着他们慢慢远去的背影,兴奋地说:吾道南矣。游酢和杨时回闽后极力传播程氏理学,相继涌现出罗从彦、李侗、朱熹等闽学先贤。尤其是朱熹,这位理学集大成者,在武夷山亲自创建武夷精舍聚众讲学达十年之久,培育出了大批理学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黄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代表作mdash;mdash;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南宋时期,武夷山五曲一带书院林立,除武夷精舍外,相继还有游九言的水支寮。蔡沈的南山书堂,蔡沅的咏归堂,徐几的静可书堂,熊禾的洪源书堂等等。武夷山俨然成为祖国南方理学探讨的中心,因而把武夷山称为道南理窟是恰如其分的。

40、 大家请看,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迹岩。前者因颇像传闻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得名;后者山岩上有两个圆石窝,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故又名仙膝岩。溪边的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走,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称酒坛峰。传闻在一次瑶池的蟠桃会上,李铁拐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赐的仙酒,却端出一坛从武夷山山民家里讨来的家酿米酒,咕嘟咕嘟大喝起来。不料想,醇郁的酒香四处飘溢,众仙们便纷纷丢弃仙酒,来抢喝铁拐李的武夷米酒。铁拐李眼看酒被指抢光了,一气之下,便举起拐杖向酒坛击去,酒巴坛便不偏不倚地落在更衣台旁的九曲溪边。请大家留意看,它的半腰有遭击的杖痕。连着天

41、柱峰这座山岩是更衣台。相传武夷仙人魏王子骞是在此更衣登天柱峰成仙,故名。登上更衣台,五曲山水一览列遗。 过五曲大桥,右折,便进入四曲。溪南这一片空旷的平地,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园的遗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785-805年)武夷山一带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团状的研膏茶制造,这便是最早的武夷岩茶。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咏茶诗中赞道: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武夷岩茶的入贡,始于宋代。色、香、味俱全的武夷岩茶入贡,马上受到朝庭上下的宠爱。为极大地享用武夷岩茶。元大德六年(1302 年) 便下令创办武夷御茶园。据武夷山志记载,御茶园初创时,曾盛极一时。园内建筑布局是前在仁凤

42、门,中有拜发殿、清神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还有碧天桥和通仙井。御茶园设场官2名负责管理,每年交贡茶360斤。泰定五年(1328年),崇安县(现为武夷山市,下同)县令张端本于园之左右各建一个茶场。至顺三年(1332年),建宁总管暗都刺又在通仙井旁筑一高台,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为喊山台。台上有亭,名为喊泉亭。所据说每年惊蛰这天,崇安县令都要在此实行隆重的开山仪式。当县令拈香跪拜,念罢祭文后,隶卒就鸣金击鼓,同时高喊:茶发芽了!茶发芽人!实行过仪式,尔后开山采茶。武夷岩茶的入贡,给武夷山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茶园官吏为完成上交贡额,便对茶农进行敲榨勒索。茶农不堪其

43、苦,被迫四处逃亡。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这个有着250多年的历史的御茶园便被子废弃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与御茶园隔岸相对的这个渡口,就是平林渡。这是古时候上云窝、天游峰的必经渡口。渡口石壁上镌刻有庞公吃茶处和应接无暇这两段好玩的题刻。庞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守,即现在的地区专员。一天这位闽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微服私访到此,见僧人正忙着以茶待客,顾不上招呼他。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于是写了宠公吃茶处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觉怠慢了太守,连忙将庞公吃茶处刻在石壁上,旁边加上应接无暇表明歉意。太守没有摆架子唬人整人,和尚不卑不亢,彼此心照不宣了。渡口边斜倚一石,石上裂开一罅,犹如利剑所劈。

44、相传是武夷控鹤仙人试剑之处,故名试剑石。溪流穿过试剑石,可见石上有峭壁、穹崖、裂罅、洞窟,几竿翠竹低垂于水面,乘筏洄洑其中,好像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样,故人称小九曲。 过小九曲,经题诗岩,前面这座壁立万仞的山峰为大藏峰。后面那座是鸣鹤峰,相传曾有白鹤翔集,仰天长唳而得名。大藏峰横亘数一百零一丈。山巅耸拔如檐,岩溜滴落水中,叮叮咚咚敲击水面,大家是否感觉到有如悦耳好听的琴声。筏过其下,但觉日午吹阴风,昼气暗若夕,不知大家有否这种感觉。请大家抬头看,大藏峰半壁有两个洞窟,一上一下,相去不甚远。上为鸡窠岩,洞内一团稻草,不知何时搁此,至今录腐不朽;下为金鸡洞。峰顶有超真亭、仙史馆,今已废圯。请大家坐稳,

45、现在我们筏下的这个潭,名卧龙潭,深达30多米,是九曲溪内最深的水潭。关于这个深潭的来历,有着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传闻。相传在很早以前,这潭里曾潜藏着一条恶龙,它时常带领八条小龙张牙舞爪,追逐游戏,搅得天昏地暗,溪水泛滥。有一天,一位仙人途径此地,见恶龙作怪,便拔出宝剑,将8条恶龙斩死在潭中,唯有一条小龙摇尾乞怜,苦苦求情,情愿改邪归正,仙人便留下它,命它在此护佑武夷山。从今,这潭便有了卧龙潭之称。假如有缘,大家到武夷山观光时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小龙出游的情景。西游记中小白龙腾出水面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与大藏峰相对的这座山岩叫仙钓台。请大家留意看,岩壁半腰相距不远的两个石隙里,插着三根不朽的木器厂

46、杆,相传是姜太公的钓竿。 从卧龙潭前行,过仙游岩,便进入了三曲。仙钓台旁边这座山峰是仙游岩。紧挨着仙游岩的是上升峰。三曲的这个滩叫雷磕滩,滩前这个山岩名车线岩。车线岩背后这座独立的峰岩,叫升日峰。每天早晨峰顶映日,色调明丽,故名升日。竹筏前移,大家再回头看这座山峰,像不像个猿人,故又称猿人石。 溪右边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岩、船场岩。请大家留意看,小藏峰的千寻绝壁隙间犬牙交错地插了很多木板,木板上搁着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内,半悬于空中,风雨不毁。当地人称之为虹桥板和架壑船棺。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谓架壑船棺是古代聚居在这一带的闽越族葬俗的遗物。船棺外形分为两类:一类为两头翘起如般形

47、;一类方形其状如 盒,俗称函。所谓虹板桥,也就是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经碳14测定,架壑船棺历时已在3800多年。按史籍记载,闽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间,习于水斗,擅长用舟。因此反映到思想意识上,船被认为是最宝贵的的东西;用船作葬具,是非常隆重的。而利用悬崖绝壁上岩穴来藏棺起先很可能是为避开遭到野兽的侵袭和外人的损害,久而相沿成习,形成一种葬制,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在家或许会问,三千多年前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生产工具又很落后的状况下,闽越人是怎样把一具具船棺放安放在悬崖绝壁的岩洞中?是啊!这个问题有过很多说明,但至今仍未解开,仍旧是个迷。 筏下雷磕滩,是为三曲。前面这座形态如柱,兀立挺立数

48、丈的山峰,就是玉女峰图。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区最闻名的景观,是福建旅游的标记。闻名作家刘白羽在武夷颂中写道:我曾仰视长江上的神女峰而惆怅,我曾凝眸石林中的阿诗玛而慨叹,但我以为武夷山东的玉女峰的确是美得惊人,它不但婀娜多姿,而且神情飘逸,当我们的竹筏已浮游而过,我还屡屡回顾,它使想到我在巴黎罗浮宫中静默欣赏维纳斯那一时刻我心中所升起的亲切、喜悦、完善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庄重的憧憬。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玉女峰与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似乎一对恋人。左边这座山峰称铁板嶂,横亘两峰之间,似乎有意遮断作梗。或许是寓情于景,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民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

49、的地方。一百零一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个小伙子,目睹这一惨境,便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日的九曲溪,挖出来的砂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一一百零一零一零一岩。有一次,天上玉女出游路经武夷山时,被武夷山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她便偷偷下凡留在人间,并爱上了这个勤劳英勇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他就从中作梗,将此事密告发玉皇。玉皇大怒,便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肯定要与这小伙子结为夫妻。玉皇无奈,只好将他们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一块大石,插在他们中间,日夜监视他们的行动,他们只好凭籍镜台,彼此泪眼相望。 玉女峰下,是碧绿清沏的浴香潭,相传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有一方正巨石,上有印石二字,相传这是大王送给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峰右侧这座山岩称勒马岩。上有镜台二字,五丈见方。字体工整俊秀,数里之外都望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