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老朋 文档编号:9419969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1目 次 1 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34 钢筋锈蚀修复与防护44.1 一般规定44.2 材料54.3 钢筋阻锈修复施工64.4 电化学保护施工与安装64.5 质量检验65 延缓碱骨料反应方法85.1 一般规定85.2 材料85.3 延缓碱-骨料反应施工85.4 质量检验96 冻融损伤修复106.1 一般规定106.2材料106.3 冻融损伤修复施工106.4 质量检验117 裂缝修补127.1 一般规定127.2材料127.3 裂缝修补施工137.4 质量检验138 混凝土表面修复与防护158.1 一般规定158.2材料158.3 表面修复与防护施工15

2、8.4 质量检验16本规程用词说明17引用标准名录181Contents121 General Provisions2 Terms Basic Requirements 3Repair and Protection of Corrosion of Reinforcement 44.1 General Requirements 44.2 Materials 54.3Construction for Corrosion Inhibition 64.4 Construc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Protection and Installation 64.5 Quality

3、Inspection 6Method of Delaying Alkali-aggregate Reaction Damage 85.1 General Requirements85.2 Materials 85.3 Construction 85.4 Quality Inspection 9Repair of Freeze-thaw Damage 10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06.2 Materials 106.3 Construction 6.4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11 11Repairing Cracks 127.1 Gene

4、ral Requirements7.2 Materials 12 127.3 Construction 137.4 Quality Inspection Repair and Protection of Concrete Surface 13 158.1 General Requirements 158.2 Materials 8.3 Construction 15 158.4 Quality Inspection 16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7 1834567831 总则1.0

5、.1 为使既有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检验,本规程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特种混凝土结构。1.0.3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的设计、施工及检验,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2 术语2.0.1 耐久性修复durability rehabilitation使耐久性损伤的结构或其构件恢复到修复设计要求的技术手段。2.0.2 耐久性防护durability protection维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达到期望水平的技术手段。2.0.3 钢筋阻锈

6、剂corrosion inhibitor for steel bar加入混凝土或砂浆中或涂刷在混凝土或砂浆表面,能够阻止或减缓钢筋锈蚀的化学物质。2.0.4 混凝土防护面层surface coating涂抹或喷涂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并与之牢固粘结的防护层。2.0.5 界面处理材料interfacial bonding agent用于混凝土修复区域界面处增强相互粘结力的材料。2.0.6 电化学保护electrochemical protection对被保护钢筋施加一定的阴极电流,通过改变钢筋的电位或钢筋所处的腐蚀环境,使其不再腐蚀的保护方法。阴极保护、电化学脱盐和电化学再碱化统称为电化学保护的技术措

7、施。2.0.7 阴极保护cathodic protection给钢筋持续施加一定密度的阴极电流,抑制钢筋发生阳极反应的电化学保护技术措施。2.0.8 电化学脱盐electrochemical chloride extraction通过给钢筋短期施加阴极电流,依靠电迁移作用降低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使钢筋再钝化的电化学保护技术措施。2.0.9 电化学再碱化electrochemical realkalization给钢筋短期施加密度较大的阴极电流,使钢筋周围已中性化(包括碳化)的混凝土PH 值提高,使钢筋再钝化的技术措施。193 基本规定3.0.1 混凝土结构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耐久性修复与防护:1

8、 已出现耐久性损伤的结构;2 耐久性评定不满足要求的结构;3 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拟继续使用的结构;4 使用年限较长的结构或对结构耐久性要求较高的重要建构筑物;5 结构进行维修改造、用途及使用环境改变时。3.0.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应在耐久性调查、检测与评定的基础上根据损伤原因和程度、工作环境、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等因素,按下列基本工作程序进行:1 修复与防护设计;2 修复与防护施工;3 质量检验。3.0.3 结构环境分类、作用等级的划分及耐久性调查、检测与评定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GB/T51355 进行。3.0.4 修复与防护设计应根据不同结构类型及其环境

9、作用等级、耐久性损伤原因及类型、预期修复效果、目标使用年限等,制定相应的修复与防护设计方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 目的、范围;2 设计依据;3 修复与防护技术要求或图纸;4 材料性能及要求;5 施工工艺要求;6 质量检验要求。3.0.5 修复与防护施工应制订严格的施工方案,宜按基层处理、界面处理、修复处理、表面处理四个工序进行。修复防护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的制定应根据所选择材料的性能、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修复防护方法进行。3.0.6 质量检验宜包括材料检验和实体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材料检验应提供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报告,关键材料应进行进场复验。2 修复与防护工程完工后,应进行外观质量检验。

10、3 对重要结构、重要部位及关键工序,可在施工现场进行粘结强度等实体检验。3.0.7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应由具有相应能力的单位承担。4 钢筋锈蚀修复与防护4.1 一般规定4.1.1 钢筋锈蚀修复与防护适用于无涂层或包覆层的普通碳钢钢筋。4.1.2 钢筋锈蚀状态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分级:1 对适用于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GB/T 51355 的既有结构,按该标准进行钢筋锈蚀状态评级。2 对不适用于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GB/T 51355 的既有结构,按以下规定进行分级:1) 一般锈蚀:钢筋锈蚀电位小于-350mV;钢筋电位介于-200-350mV(CSE),且

11、采用其他有效检测方法,确认钢筋已局部锈蚀;2) 严重锈蚀:混凝土表面有锈斑、顺筋开裂、混凝土保护层剥落、钢筋出现锈皮或浅锈坑、钢筋截面开始减小现象之一者。4.1.3 钢筋锈蚀修复与防护技术措施宜在考虑目标使用年限、技术措施的可行性、维护管理要求、经济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应按环境类别、耐久性或锈蚀状态等级,选用表 4.1.3 中的一种方案或同时采用多种方案:1 按 4.1.2 评定为b 级或一般锈蚀的构件可仅进行防护或局部修复处理。2 按 4.1.2 评定为 c 级或严重锈蚀的构件应进行整体修复及防护处理。表 4.1.3 修复与防护技术措施环境类别耐久性或锈蚀状态等级修复方案Ib 级或一般锈蚀表面

12、防护处理钢筋阻锈处理c 级或严重锈蚀钢筋阻锈处理电化学再碱化表面防护处理III/IVb 级或一般锈蚀表面防护处理钢筋阻锈处理c 级或严重锈蚀电化学脱盐阴极保护表面防护处理钢筋阻锈处理注:1 当环境作用等级为 I-C 或 I-D 时,表面防护处理时应具有较强的憎水能力。2 当环境作用等级为 III 或 IV 时,宜采用电化学防护或保护处理,对环境作用等级为 III-E 或 IV-E 的, 宜采取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处理;当进行表面防护处理时应具有较强的抗氯离子扩散能力。3 对于掺入型氯盐引起的钢筋锈蚀,参照 III/IV 环境类别下c 级或严重锈蚀状态等级选择修复方案。4.1.4 钢筋锈蚀修复处理,

13、一般情况下应进行钢筋阻锈处理及混凝土表面防护处理。对严重盐污染大气环境下的重要结构,宜在钢筋开始腐蚀尚未引起混凝土顺筋胀裂的早期,采用阴极保护、电化学脱盐等技术进行修复防护处理。当采用电化学保护方法进行钢筋锈蚀修复时应经专门论证。4.1.5 电化学修复或保护技术,宜满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电化学技术规程T/CECS 565、海港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电化学防腐蚀技术规范JTS 153-2 的相关规定。4.1.6 对处于严酷腐蚀环境中的重要构件,在钢筋锈蚀修复后应进行定期检查或耐久性在线监测。4.2 材料4.2.1 修复用材料可选用水泥基材料、聚合物改性材料,并符合下列规定:1 修复用混凝土性能宜满足混

14、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 中相应环境作用等级下的耐久性要求;修复用聚合物砂浆性能宜满足混凝土结构修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JG/T 336 的相关要求;灌浆料性能宜满足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 的相关要求。2 物理力学性能不低于基体材料性能。4.2.2 表面防护材料可选用防护涂料、防护砂浆或护套材料,并符合下列规定:1 防护涂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碱性、附着性和耐蚀性,底层涂料尚应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表层涂料尚应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2 防护砂浆应具有良好抗渗性、附着性及与基体具有良好的匹配性。3 护套材料宜为表皮耐蚀金属或非金属与填充材料的复合。表皮非金属材料可为纤维

15、增强塑料(FRP)或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等;填充材料可为不收缩水泥基材料或其它有机、无机填料。4.2.3 钢筋阻锈材料可选用修复材料、掺入型钢筋阻锈剂、钢筋表面钝化剂和表面迁移型阻锈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修补材料性能应符合 4.2.1 的相关要求,宜掺入适量的掺入型阻锈剂,在起到良好阻锈作用的同时不能影响修补材料的各项性能。2 掺入型钢筋阻锈剂基本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JGJ/T 192 的规定;3 钢筋表面钝化剂宜修复已锈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表面钝化剂应涂刷在钢筋表面并应与钢筋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4 表面迁移型阻锈剂宜用于防护与修复工程,应涂刷在混凝土结构

16、表面,并应渗透到钢筋周围,其基本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JGJ/T 192 的规定。4.2.4 电化学保护材料宜符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电化学技术规程T/CECS 565、海港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电化学防腐蚀技术规范JTS 153-2 中的相关规定。4.3 钢筋阻锈修复施工4.3.1 钢筋阻锈处理修复施工工艺除应按基层处理、界面处理、修复处理和表面防护处理进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空鼓、开裂、松动等破损基层材料应彻底清除,已锈蚀的钢筋应进行完全暴露除锈处理;2 在钢筋表面应均匀涂刷钢筋表面钝化剂;3 在露出钢筋的断面周围应涂刷迁移型阻锈剂或阻锈型界面剂;4 凿除部位应采用掺有

17、阻锈剂的修补材料修复至原断面,当对承载能力有影响时, 应对其进行加固处理。5 表面存在明显缺陷时,应进行平整修补处理;6 构件保护层修复后,在表面宜涂刷迁移型阻锈剂。4.3.2 混凝土表面迁移阻锈处理修复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表面基层应清理,并应保持干燥;2 在混凝土表面应喷涂表面迁移型阻锈剂;3 表面防护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4.4 电化学保护施工与安装4.4.1 当采用电化学保护时,应根据环境差异及所选用阳极类型,把所需保护的混凝土结构分为彼此独立的、区域面积为 50 m2100m2 的保护区域。4.4.2 电化学保护施工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电化学技术规程T/CECS 565、海港

18、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电化学防腐蚀技术规范JTS 153-2 的相关规定。4.4.3 电化学保护的可行性论证、设计、施工、检测、管理应由有工程经验的单位实施。4.5 质量检验4.5.1 钢筋阻锈修复检验应满足下列规定:1 修复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查。表面应平整,修复材料与基层间粘接应牢靠、无裂缝、脱层、起鼓、脱落等现象;2 当对抗压强度与物理化学性能有要求时,可对修复材料留置试块检测其相应性能;3 对修补质量有怀疑时,可采用钻芯取样、超声波或金属敲击法进行检验;4 当对粘结强度有要求时,现场应进行拉拔试验确定粘结强度,修复用材料与基体的粘结强度不低于 1.5MPa 和基体材料抗拉强度标准值的较大值

19、。5 阻锈修复后的钢筋电位应大于-200mV。4.5.2 电化学保护检验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电化学技术规程T/CECS 565、海港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电化学防腐蚀技术规范JTS 153-2 的相关规定。5 延缓碱骨料反应方法5.1 一般规定5.1.1 应在对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检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工程结构的损伤程度,并应综合考虑工程重要性及修复费用按下列规定确定修复方案:1 对判断已发生碱-骨料反应的结构,应在对未来碱活性和膨胀发展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延缓碱-骨料反应损伤的措施;2 工程检测如果发现混凝土尚未发生碱骨料反应破坏,但存在发生碱-骨料反应条件时,宜采取预防和防护措施;3 当碱骨料反应

20、破坏严重或者是对结构安全性有影响时,宜考虑更换或者拆除相应的构件或者结构。5.1.2 延缓碱骨料反应可采用封堵裂缝、涂刷表面憎水防护材料等技术措施。5.1.3 防护或延缓碱骨料反应措施实施后应进行定期检查,记录和测量裂缝的发展情况。5.2 材料5.2.1 碱-骨料反应损伤修补材料应与混凝土基体紧密结合、耐久性好,在修复后应防止外部环境中潮湿水分侵入混凝土。5.2.2 封堵裂缝可采用填充密封材料或灌浆。对于活动性裂缝,应采用极限变形较大的延性材料修补,灌浆材料应具有可灌性。5.2.3 表面憎水防护材料应满足透气防水的要求,应保护混凝土结构抵抗外界气候环境影响。5.2.4 裂缝修复灌浆材料、表面防

21、护材料等关键材料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裂缝修复灌浆树脂JG/T264 和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渗透型涂料JG/T337 等相关标准和设计的规定。5.3 延缓碱-骨料反应施工5.3.1 对于存在发生碱骨料反应条件,尚未出现碱骨料反应破坏的混凝土结构,宜对结构混凝土表面进行防护处理,混凝土表面防护施工应按本规程第 8.3.2 条的规定进行。5.3.2 对于已发生碱骨料反应外观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施工:1 基层处理:应清除裂缝表面松散物及混凝土表面反应物等物质,并应干燥表面;2 裂缝封堵:应根据裂缝的宽度、深度、分布及特征,选择表面处理法、压力灌浆法、填充密封法进行裂缝封堵,裂缝封

22、堵应按本规程第 7.3 节的规定进行。3 涂刷表面防护材料:应根据选择的材料按本规程第 8.3.2 条的规定进行。5.4 质量检验5.4.1 裂缝封堵的质量检验应按本规程第 7.4 节的规定进行。5.4.2 涂刷表面防护材料的质量检验应按本规程第 8.4 节的规定进行。6 冻融损伤修复6.1 一般规定6.1.1 应在对混凝土冻融损伤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结构冻融损伤程度,并应综合考虑工程重要性按下列规定确定修复方案:1 已出现冻融损伤的结构,应按冻融损伤程度的不同分为下列两种类型进行修复:1) 结构混凝土表面未出现剥落,但出现开裂;2) 结构混凝土表面出现剥落或酥松。2 当冻融破坏严重或对结构安

23、全性有影响时,宜更换或拆除相应的构件或结构。6.2 材料6.2.1 选择冻融损伤修复材料时,应综合考虑冻融损伤性质、影响因素、损伤区域大小、特征和剥落程度、影响因素、表面局部气候和水分饱和程度,修复材料可选用防护涂料、灌浆材料、修补砂浆和高性能混凝土及界面处理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结构混凝土表面未出现剥落但出现开裂时,宜用灌浆材料、修补砂浆和表面防护材料进行修复;2 当结构混凝土表面出现了剥落或酥松时,宜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修补砂浆、灌浆材料、表面防护及界面处理材料进行修复。6.2.2 修补砂浆、灌浆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界面处理材料、引气剂等关键材料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泥基灌浆料应用

24、技术规程GB5044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 以及混凝土结构修复用聚合物砂浆JG/T336、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907 的规定。6.2.3 修复材料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泥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 应掺用引气剂,修复混凝土的含气量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 的规定,修复砂浆中含气量宜为 4%6%;3 修复材料的强度不应低于修复结构中原混凝土的设计强度;4 修复材料的抗冻等级不应低于原混凝土抗冻等级。6.3 冻融损伤修复施工6.3.1 对结构混凝土表面未出现剥落但出

25、现开裂的情况,宜先清除冻伤混凝土,再应按本规程第 7.3 节规定注入灌浆材料,修补裂缝。清洗干净混凝土基面后,用修补砂浆进行表面修补。对处于严酷环境时,宜按本规程第 8.3.2 条规在修补砂浆表面涂刷防护涂料。6.3.2 对结构混凝土表面出现剥落或酥松的情况,修复宜按基层处理、界面处理、修复处理和表面防护处理四步进行,除应满足本规程第 8.3.1 条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基层处理,应剔除受冻伤的混凝土并露出基层未损伤混凝土;2 对界面处理,基层混凝土和修复材料之间应涂刷界面处理材料,当剥蚀深度大于30mm 时,尚宜采用锚筋或插筋增强界面粘结能力;3 对修复施工,当剥蚀层深度小于 30mm

26、 时,宜采用修补砂浆进行修复;当剥蚀深度不小于 30mm 时,宜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或灌浆材料进行修复。4 对表面防护,按本规程第 8.3.2 条规定进行表面防护处理。6.3.3 修复后,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被修复部分砂浆或混凝土不得遭受冻害。6.4 质量检验6.4.1 冻融损伤修复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有混凝土中气泡间距系数有要求时,应现场取样修复砂浆或混凝土成型试件, 养护至设计龄期后,采用直线导线法测定和计算气泡间距系数,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 和设计的规定;2 当对抗压强度、抗冻等级、抗渗等级有要求时,可对修复材料留置试块检测其相应性能。3 当

27、对粘接强度有要求时,现场应进行拉拔试验确定粘结强度。7 裂缝修补7.1 一般规定7.1.1 裂缝修补前应对裂缝进行调查和检测,内容可包括裂缝长度、宽度、深度、分布、裂缝状态及特征、裂缝所处环境、是否稳定、是否渗水冒浆及产生原因等,并应根据调查和检测结果确定裂缝修补方法。7.1.2 裂缝修补方法可分为表面处理法、填充密封法、压力灌浆法等。当环境作用等级为类时,按表 7.1.1 选择裂缝修补方法;当为其他环境作用等级时,除按表 7.1.1 进行裂缝修补处理外,还应采取特殊防护处理。表 7.1.2类环境作用等级下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裂缝宽度(mm)裂缝性状活动裂缝渗水裂缝表面裂缝稳定裂缝0.3表面处理

28、法压力灌浆法填充密封法表面处理法压力灌浆法表面处理法表面处理法压力灌浆法0.3压力灌浆法填充密封法压力灌浆法填充密封法表面处理法填充密封法压力灌浆法填充密封法7.1.3 由于钢筋锈蚀、碱-骨料反应、冻融损伤引起的裂缝,其处理应分别按本规程第 4、5、6 章的规定进行修复。7.2 材料7.2.1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材料可分为表面处理材料、填充密封材料、压力灌浆材料三大类。裂缝修补材料应能与混凝土基体紧密结合且耐久性好。7.2.2 混凝土结构裂缝表面处理材料可采用环氧胶泥、成膜涂料、渗透性防水剂等材料, 其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环氧胶泥宜用于稳定、干燥裂缝的表面封闭,裂缝封闭后应能抵抗灌浆的压力

29、。2 成膜涂料宜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大面积表面裂缝和微细活动裂缝的表面封闭。3 渗透性防水剂遇水后能化合结晶为稳定的不透水结构,宜用于微细渗水裂缝迎水面的表面处理。7.2.3 混凝土结构裂缝填充密封材料可采用环氧胶泥、聚合物水泥砂浆以及沥青油膏等材料。对于活动性裂缝,应采用柔性材料修补。1 聚合物水泥砂浆应具有施工性能好、粘结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其性能应符合混凝土结构修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JG/T 336 等的规定。2 沥青油膏应具有较好的黏结性、耐热性、低柔性、低挥发性和便于施工的特点。3 柔性材料可采用无流动性的有机硅酮、聚硫橡胶、改性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嵌缝密封胶,其性能指标应满足国家相应行

30、业及产品标准的要求。7.2.4 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灌浆材料可采用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胺脂类等材料, 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裂缝修复灌浆树脂JG/T264 的规定;也可采用水泥基灌材料,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48 的规定。有补强加固要求的浆液,固化后的抗压、抗拉强度应高于被修补的混凝土基材。7.3 裂缝修补施工7.3.1 表面处理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清除裂缝表面松散物,裂缝表面应清洁干燥。2 材料应均匀涂抹在裂缝表面。3 涂覆厚度、方法及范围应符合设计及材料使用规定。7.3.2 填充密封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沿裂缝将混凝土

31、开凿成宽 2 cm 3cm、深 2 cm 3cm 的“V”形槽。2 应清除缝内松散物。3 对于活动裂缝,也可沿裂缝长度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跨缝钉入扒钉来限制裂缝发展。4 选择材料嵌填裂缝,直至与原结构表面持平。7.3.3 压力灌浆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裂缝灌浆前,应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和松散混凝土,且应保持清洁干燥。2 根据裂缝宽度和裂缝深度综合确定灌浆嘴间距。3 封闭裂缝,并形成一个密闭空腔,并预留浆液进出口。4 裂缝封闭后应进行压气试漏,检查密封效果,直至不漏为止。5 灌注施工采用专用的灌注器具进行灌浆。6 等灌浆材料凝固后,拆除灌缝器具,并进行表面处理。7.3.4 裂缝修补处理后,可

32、根据设计需要进行表面防护处理。7.4 质量检验7.4.1 表面处理材料、填充密封材料和压力灌浆材料等关键材料应进行进场复验,其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混凝土裂缝灌浆树脂JG/T264 等相关标准和设计的要求。7.4.2 裂缝修补检验应满足下列规定:1 检验裂缝修补表观质量,表面应平整,无空鼓现象。2 检查灌浆是否密实,优先采用无损检测手段检查,条件允许时可采用钻芯取样方法。8 混凝土表面修复与防护8.1 一般规定8.1.1 混凝土表面修复前,应对缺陷和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修复方案应根据缺陷和损伤的程度和原因制定。8.1.2 混凝土表面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表面防护,应在完成结构缺陷与损

33、伤的修复之后进行;2 根据防护设计的不同要求,表面防护可采用憎水浸渍、防护涂层、表面覆盖、保护层替换等方法进行,并应满足渗透性、抗侵蚀性、钢筋防锈性、裂缝桥接能力及外观等性能要求。8.2 材料8.2.1 混凝土表面修复材料可采用界面处理材料和修补材料,修补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不应低于基材混凝土。8.2.2 混凝土表面防护材料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择,可采用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及织物增强混凝土等复合材料,并应满足下列规定:1 在环境介质侵蚀作用下,防护材料不得发生鼓胀、溶解、脆化和开裂现象;2 防护材料应满足结构耐久性防护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耐久性损伤类型宜分别具有抗碳

34、化、抗渗透、抗氯离子和硫酸盐侵蚀、保护钢筋性能;3 用于抗磨作用的防护面层应在其使用寿命内,不被磨损而脱离结构表面;4 防护面层应与混凝土表面粘结牢固,在其使用寿命内,不应出现开裂、空鼓、剥落现象。8.3 表面修复与防护施工8.3.1 混凝土表面修复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结构表面修复的工艺可分为基层处理、界面处理、修复施工。2 基层处理:剔除表面区域内已经污染或损伤的混凝土,深度不应小于 10mm;修复区边缘混凝土应进行凿毛处理,对混凝土和露出的钢筋表面应进行彻底清洁,对遭受化学腐蚀的部分,应采用高压水进行冲洗,并应彻底清除腐蚀物。3 界面处理:采用清水对混凝土基面彻底润湿,然后喷涂或

35、刷涂界面处理材料。4 修复施工: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施工部位及现场状况可采用涂抹、机械喷涂及支模浇筑方法进行施工。修补材料施工后宜进行养护。8.3.2 混凝土表面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表面防护前应进行表层清洁处理。2 混凝土表面防护材料应按其配比要求进行配制或调制。3 采用渗透型保护涂料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憎水浸渍时,宜采用喷涂或刷涂法施工, 且施工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内部充分干燥。当采用其它有机材料时,底层宜干燥。4 采用无机或复合材料进行混凝土表面防护时,宜抹涂施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无机砂浆类材料面层施工时,应充分润湿混凝土基底部位,不得空鼓和脱落。2) 复合类材料面层施工时,应

36、保证混凝土表面及内部充分干燥,不得起鼓和剥落。3) 当混凝土表面整体施工时,分隔缝应错缝设置。4) 当混凝土立面或顶面的防护面层厚度大于 10mm 时,宜分层施工。每层抹面厚度宜为 5 mm 10mm,应待前一层触干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5) 施工完毕后,表面触干即应进行喷雾(水或养护剂)养护或覆盖塑料薄膜、麻袋。潮湿养护期间如遇寒潮或下雨,应加以覆盖,养护温度不应低于 5。5 当混凝土表面需多层防护时,应先等第一层防护材料施工完毕,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第二层的防护材料施工。8.4 质量检验8.4.1 表面修复检验应满足下列规定:1 修复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查。表面应平整,修复材料与基层间粘

37、接应牢靠、无裂缝、脱层、起鼓、脱落等现象;2 当对粘结强度有要求时,现场应进行拉拔试验确定粘结强度,修复用材料与基体的粘结强度不低于 1.5MPa 和基体材料抗拉强度标准值的较大值。8.4.2 表面防护检验应满足下列规定:1 修复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查。表面应平整均匀,防护材料与基层间粘接应牢靠、无裂缝、脱层、起鼓、脱落等现象;2 当对透水性、透气性有要求时,现场应进行渗透性检测。本规程用词说明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 “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 501192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4483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4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GB/T 51355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766海港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