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橡胶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老朋 文档编号:94199244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橡胶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3橡胶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橡胶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橡胶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橡胶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体要求25 安全监测设计26 安全监测施工57 安全观测88 安全监测设施维护129 安全监测资料整编与分析13附录 A(规范性)橡胶坝安全监测项目分类15附录 B(资料性)橡胶坝安全监测项目测次16附录 C(资料性)橡胶坝巡视检查表17附录 D(资料性)坝袋内压力观测记录表式样18附录 E(资料性)环境量观测记录表式样19附录 F(资料性)变形观测记录表式样21附录 G(资料性)应力应变观测记录表式样22参考文献23I橡胶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橡胶坝安全监测的总体要求、安全监测设计、安全监测

2、施工、安全监测运行。本文件适用于坝高5 m及以下袋式橡胶坝工程的安全监测,其它橡胶坝的安全监测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21431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51416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SL 725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规范SL 768 水闸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T 782 水利水电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3、文件。橡胶坝安全监测 rubber dam safety monitoring从掌握橡胶坝运行性态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监测,并运用监测资料评价结构运行安全性,提示橡胶坝安全风险的工作。观测 observation通过各种仪器设备或人工完成一次数据采集、记录的过程。来源:GB/T 514162020,2.0.1监测 monitoring在橡胶坝建设与运行全生命周期,按一定测次,采用各种仪器设备或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观测、记录,并对成果变化进行分析的过程。来源:GB/T 514162020,2.0.2巡视检查 perambulation inspection凭借感官及必要的工器具对橡胶坝进行检查、记

4、录的过程。来源:GB/T 514162020,2.0.06监测仪器设备 monitoring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基于各种原理的传感器、监测装置及其相应的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供电设备。来源:GB/T 514162020,2.0.12监测设施 monitoring facilities各类监测仪器设备及其保护装置、观测房、观测便道等辅助设施。来源:GB/T 514162020,2.0.13监测系统 monitoring system1各类监测设施和监测信息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来源:GB/T 514162020,2.0.14施工期监测 construction peri

5、od monitoring从监测设施施工开始到首次蓄水(或通水)期间的监测。试运行期监测 commission period monitoring从工程首次蓄水(或通水)到竣工验收期间的监测。运行期监测 operation period monitoring 试运行期之后的监测。基准点 datum point从国家控制网引出的作为工程观测基准的控制点。基准值 baseline value作为计算起点的测值。来源:SL 7682018,2.0.8初始值 initial value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后开始正常工作的测值。来源:SL 7252016,2.0.64 总体要求安全监测工作应贯穿于橡胶坝设计

6、、施工、运行各个阶段。安全监测范围应包括坝袋、锚固结构、控制系统、安全与观测设备、土建工程以及与橡胶坝安全有关的其他建筑物和设施。安全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和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安全监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级别、工程施工和运行条件,并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设置。具备条件的宜采用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 安全监测项目应与主体工程设计、施工、投入使用同步进行。 橡胶坝运行管理单位宜配备安全监测专业人员,制定安全监测运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对监测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安全监测物理量正负号应遵守下列规定:a) 水平位移:向下游为正,向左岸为正,反之为负。向临空面为正,背临空面为负。b) 垂直位

7、移:下沉为正,上升为负。c) 结构缝开合度:张开为正,闭合为负d) 应力应变:拉为正,压为负。5 安全监测设计 通则5.1.1 安全监测设计应包括监测项目设置、监测仪器设备选型、监测系统布置图、监测施工技术要求、巡视检查内容与要求、监测设施运行、维护、监测资料整编与分析要求及投资预算等。5.1.2 安全监测项目设置应能反映工程重要部位和薄弱环节的变化情况,且技术可行,施工及运行维护便利。5.1.3 安全监测项目应按附录 A 中的表 A.1 执行,监测项目测次参照附录 B 中的表 B.1。5.1.4 安全监测仪器设备选型应稳定可靠、实用耐久、经济合理,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 并满足工程监测

8、需要。25.1.5 安全监测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监测仪器的检验、监测设施安装埋设方法、验收及移交。5.1.6 巡视检查应包括各阶段的检查部位、内容要求和记录格式。5.1.7 安全监测运行应包括监测项目及观测频次、重要监测仪器设备维护、监测资料整编与分析。5.1.8 安全监测设施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识。 坝袋内压力监测布置5.2.1 坝袋内压力监测应结合充坝介质进行布置。5.2.2 充水式橡胶坝宜设置坝内连通管,采用测压管或渗压计监测。5.2.3 充气式橡胶坝宜设置压力表进行监测。 环境量监测布置5.3.1 水位监测布置5.3.1.1 水位监测宜在上、下游分别设置水位监测点。5.3.1.2 水位

9、监测点宜设在稳固的墩墙等永久建筑物或混凝土基座上。5.3.1.3 水位监测设施宜选用直立式水尺,有条件时宜设自记水位计。5.3.1.4 水尺可读水位应高于设计最高水位和低于最低水位。5.3.2 流量监测布置5.3.2.1 流量监测宜采用流速面积法。5.3.2.2 测流断面应设在水流平顺和水面平稳处。5.3.2.3 流速监测设备宜选用流速仪或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5.3.2.4 流速仪法宜根据测流断面宽度,合理布置垂线。5.3.3 气温气压、降水量监测布置5.3.3.1 气温、气压、降水量监测数据宜优先采用当地水文站或气象站监测资料。5.3.3.2 气温、气压、降水量不具备可用监测资料的宜自设气

10、温、气压、降水量监测点。5.3.3.3 气温、气压、降水量监测宜采用常规温度计、气压计、雨量器,具备条件的宜采用小型集成自动气象站。5.3.4 冰凌监测布置5.3.4.1 严寒地区,可根据橡胶坝的运用条件,设置冰凌监测项目及必要的除冰设施。5.3.4.2 冰凌监测项目宜包括静冰压力、冰厚、冰温度等。5.3.4.3 结冰前可在墩墙前缘,自水面至最大结冰厚度以下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温度计,监测静冰压力、冰厚及冰温度。5.3.5 推移质监测布置5.3.5.1 泥沙对橡胶坝运行影响较大时,宜设置推移质监测项目。5.3.5.2 推移质监测宜采用推移质采样器,推移质采样器宜根据测验河段的床沙粒径和断面的水流条

11、件等选定。 变形监测布置5.4.1 坝袋变形监测布置5.4.1.1 坝袋变形监测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设置。5.4.1.2 坝袋变形监测包括坝袋性能指标监测和坝袋外观变形监测。5.4.1.3 坝袋性能指标监测包括厚度、强度及老化情况等指标。5.4.1.4 坝袋外观变形监测包括整体径向变形和局部突变。5.4.1.5 坝袋变形监测宜采取巡视检查方式,根据需要可委托有关单位进行破坏性试验。5.4.2 河床变形监测布置5.4.2.1 河床变形监测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设置。35.4.2.2 河床变形监测包括上下游河床淤积和冲刷监测。5.4.2.3 坝前淤积和坝后冲刷监测断面应根据工程规模、工程布置、河道土质和

12、冲刷、淤积情况设置。5.4.2.4 监测范围应以上游铺盖和下游消力池末端为起点,分别向上、下游延伸。5.4.2.5 监测断面的间隔应以能反映上下游河床的冲刷、淤积变化为原则,靠近工程处宜密,远离工程处可适当放宽。5.4.2.6 河床变形监测宜采用 RTK 坐标数据采集法。5.4.3 土建工程变形监测布置5.4.3.1 土建工程变形监测包括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结构缝开合度等。5.4.3.2 基准点应布置在橡胶坝附近的稳定区域,数量应不少于 2 个。5.4.3.3 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同体布置。5.4.3.4 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底板及墩墙、岸墙、翼墙的顶面。5.4.3.5 结构缝监测点宜布置

13、在多孔连续橡胶坝建筑物顶部、跨度较大或应力较复杂的结构缝处。5.4.3.6 垂直位移监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法。5.4.3.7 水平位移监测宜采用视准线法。5.4.3.8 结构缝开合度监测采用游标卡尺,当地质条件复杂,现场条件较差时,宜设置测缝计监测。5.4.3.9 变形监测布置设计应按 SL 768 的相关规定执行。渗流监测布置5.5.1 基底扬压力监测布置5.5.1.1 基底扬压力监测应根据工程规模、结构型式、基底轮廓线、地质条件、渗流控制措施等进行布置,并应以能测出基底扬压力及其变化为原则。5.5.1.2 渗透性较好的地基宜釆用测压管监测,渗透性较小的地基宜釆用渗压计监测,水位变化频繁或渗透性

14、非常小的黏土地基应釆用渗压计监测。5.5.1.3 垂直水流向和顺水流向监测断面应结合布置。5.5.1.4 承受双向水头的橡胶坝,监测断面应合理选择双向布置形式。5.5.2 侧向绕渗监测布置5.5.2.1 侧向绕渗监测应根据坝址地形、总体布置、渗流控制措施及侧向绕渗区域的地质条件合理布置监测点。5.5.2.2 侧向绕渗监测点宜布置在岸坡、边墩、岸墙、上下游翼墙填土侧及其结合部,可沿不同高程布设测点。5.5.2.3 顺水流向监测点不应少于 3 个。对于两侧土质渗透性较好的橡胶坝监测点应适当加密。5.5.2.4 岸坡渗流宜采用测压管监测,结合部宜采用渗压计监测。 应力、应变监测布置5.6.1 应力、

15、应变监测包括结构应力应变及钢筋应力等。5.6.2 应力、应变监测布置宜结合变形监测和渗流监测布置。5.6.3 受力复杂、应力集中和结构薄弱的部位宜布置应变计、无应力计、钢筋计,监测不同工作条件下结构应力应变和钢筋应力分布和变化规律。5.6.4 钢筋计应布置在主受力构件的受力方向,与直径相同的受力钢筋焊接于同一轴线,距受力钢筋之间的焊接位置在 1.2 m 以上。5.6.5 应变计数量和方向应根据应力状态而定。5.6.6 应根据实际,每一应变计(组)旁 1.0 m1.5 m 处可布置一支无应力计。无应力计与相应的应变计组距结构面的距离应相同。5.6.7 设置有锚杆的橡胶坝,宜布置锚杆应力监测项目。

16、5.6.8 设置有抗滑桩、锚固洞的橡胶坝,宜布置钢筋应力、结构应力应变等监测项目。5.6.9 设置桩基加固的橡胶坝,宜布置压应力计或钢筋计监测桩基受力情况。监测观测点宜沿桩底至桩顶分层布置,以监测混凝土桩不同高程的压应力分布。4专项监测布置5.7.1 专项监测项目包括水力学、水质监测和地震反应监测。5.7.2 水力学专项监测项目的布置应按 SL 768 的相关规定执行。5.7.3 橡胶坝运行的水环境出现明显水质改变时,应结合工程需要,进行水质监测。水质监测项目及标准值应按GB3838 的相关规定执行。5.7.4 对在烈度 VII 度以上的 1 级橡胶坝,应进行地震反应监测。5.7.5 地震反应

17、监测项目布置应按 SL 768 的相关规定执行。 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5.8.1 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性能优越、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扩展性好、易于升级。5.8.2 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及特点,结合工程需要合理确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且具备与便携式读数仪、其他自动化系统、局域网或广域网连接的接口。5.8.3 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宜结合智慧水利的需求,将安全监测纳入智慧水利建设整体方案。5.8.4 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宜包括监测仪器、数据采集装置、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网络通信设备、电源及防护设备、釆集软件与安全监测管理软件等。5.8.5 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总体结构包括远

18、程集中测控系统、现地测控系统、数据采集与执行机构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等。5.8.6 纳入自动化系统的监测点,应根据监测部位重要性、监测项目关键性及仪器可靠性确定。5.8.7 安全监测自动化监测点宜具备现场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备份、数据分析及信息发布等功能,并配置有效的人工观测比测设施或手段。5.8.8 安全监测自动化网络拓扑可釆用星形、环形和总线结构。通信介质可釆用光纤、双绞线和无线等。5.8.9 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电源容量应根据系统功率确定,电源宜采用双回路专线供电,无可靠市电供应时,可采用太阳能或风能等现地电源供电。5.8.10 安全监测数据采集装置的测量范围应满足被测对象的有效工作范

19、围,测量精度不应低于测量对象的精度。5.8.11 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掉电保护、自诊断功能、数据异常报警及故障显示、数据存储及管理、通信及网络安全防护、防雷及抗干扰等功能。5.8.12 安全监测管理软件具有监测数据存储、编辑、查询、导出与备份、数据可靠性检验、报表与曲线分析、预警提醒及信息推送、工程文档及影像资料管理、输出等功能。6 安全监测施工 通则6.1.1 安全监测施工应包括监测仪器设施的施工准备和安装埋设。6.1.2 安全监测施工应遵循“位置合理、安装准确、观测连续、参数完整、资料齐全”的原则。6.1.3 安全监测施工过程中应釆取措施保护人员与仪器设施安全。6.1.4 仪

20、器设备安装埋设前应按有关规定检测校准。6.1.5 仪器安装埋设前应测读监测仪器自由状态数据并记录;安装过程中应根据需要测读数据、监控仪器状态并记录;安装埋设后应复核安装埋设位置,及时做好保护、初始值测读,并填写考证表、绘制竣工图,存档备查。 安全监测施工准备6.2.1 安全监测施工前应编制满足安全监测设计文件及现场施工环境要求的安装细则。6.2.2 施工前应组织安全监测施工人员熟悉安全监测设计文件及施工安装细则。6.2.3 监测仪器设备到货后,应进行开箱验收,验收要求如下:a) 包装应完整紧固,标志齐全,无外力引起的破损,无非结构性弯折扭曲,出厂合格证、说明书、出厂前检验检测报告、技术条件规定

21、、零配件等随机物品齐全完整;5b) 外观应光洁无划痕、无外力破坏现象,铭牌标志齐全,组装件安装牢固,焊缝平整、涂层牢固均匀,刻度盘清晰可辨,无影响操作缺陷;c) 监测仪器按照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检验。6.2.4 安装埋设前应核查监测仪器设备及其保护装置,准备相应的施工机械、工器具和材料,必要时进行预安装。 坝袋监测设施安装6.3.1 充水式橡胶坝测压管或渗压计与管路安装连接时,连接处要连接稳固、密封良好,并设置防止冰冻、强风及外力破坏的保护装置。6.3.2 充气式橡胶坝压力表与管路安装连接时,连接处要连接稳固、密封良好,并设置防止冰冻、强风及外力破坏的保护装置。6.3.3 自动监测的远传线路应采用

22、保护管内安装,并能满足检修和更换要求。 环境量监测设施施工6.4.1 水位监测设施施工6.4.1.1 边墙水尺安装宜在墙身预埋水尺固定底盘(带有垂直调节缝),尺身铅直后用固定螺丝固定牢固。6.4.1.2 岸坡水尺宜固定在基座上垂直河道中心线沿岸坡分段埋设。6.4.1.3 自记水位计宜使用螺丝固定在钢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太阳能面板、天线安装方向准确,位置牢固。6.4.2 流量监测设施安装6.4.2.1 流量监测宜在监测断面处安装渡河缆道或利用附近交通桥梁。6.4.2.2 缆道支架应安装在预先埋设的混凝土基础上或钢结构基础上,并设防雷设施。6.4.3 气温、气压、量雨器监测设施安装6.

23、4.3.1 常规温度计、气压计宜安装在室外院内专用的百叶箱内。6.4.3.2 量雨器宜安装在室外院内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6.4.3.3 小型集成自动气象站应安装在室外空旷处,集成箱、太阳能板安装稳固,传输线缆采用专用保护管敷设;主杆及避雷设施、混凝土基础、接地装置连接可靠,满足防雷要求。 变形监测设施安装6.5.1 基准点安装埋设6.5.1.1 基准点基座宜在橡胶坝两端对称埋设,基座底面应埋入冻土层以下,顶面宜高出地面 1.2 m 左右,中心连线在墙、墩上方应当通视,基座埋设保持体身铅直、顶面基本水平。6.5.1.2 基准点强制对中基座安装埋设应采用二期混凝土预埋安装,

24、安装时一二期混凝土应结合牢固。6.5.1.3 基准点安装完成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意外破坏。6.5.2 位移监测点安装埋设6.5.2.1 临时位移监测点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施工进度安装,安装时应与混凝土结合牢固。6.5.2.2 墩墙顶位移监测点应采用二期混凝土预埋安装,安装时一二期混凝土应结合牢固。6.5.2.3 位移监测点底盘的水平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墩墙顶的位移监测点中心应与基准点强制对中基座中心在同一条视准线上。6.5.2.4 位移监测点安装埋设完成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意外破坏。6.5.3 结构缝开合度监测设施安装埋设6.5.3.1 在需要进行结构缝监测的部位预埋地脚螺栓,将测缝计的固定

25、支架与地脚螺丝连接牢固, 支架面板平行于建筑物表面,测缝计垂直于接缝。66.5.3.2 测缝计安装后应及时调节接杆位置,打开测缝计,预留 1/3 量程1/2 量程的开合距离后及时安装仪器保护罩。 渗流监测设施安装埋设6.6.1 测压管安装埋设6.6.1.1 测压管应包括进水管、导管与管口保护装置。当有可能塌孔或产生管涌时,应加设反滤箱装置。6.6.1.2 测压管宜采用施工期预埋方式,帷幕附近的测压管应在灌浆完成后安装。6.6.1.3 进水管安装:a) 橡胶坝上下游建基面施工完成后预留反滤箱位置,进水管口端宜用无纺土工布包裹后埋置反滤箱中心;b) 建基面为基岩的采用直接钻孔至测压高程并清孔,同心

26、放置进水管,按设计要求对管壁和孔壁之间的空隙进行回填。6.6.1.4 导管安装应在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管身横向水平,坚向铅直,管道接头密封良好,并与钢筋骨架固定牢固。管道及附件周围的混凝土浇筑采用人工布料振捣,防止管道偏移。6.6.1.5 管口保护盒安装宜采用预埋固定钢板方式。测压管内安装渗压计监测时管口出线应密封, 同时侧向开通气孔;无压测压管采用测尺观测时,管口安装密封装置。6.6.1.6 测压管安装后,应做抽、注水实验,其灵敏度应满足要求。6.6.2 渗压计安装埋设6.6.2.1 渗压计宜釆用施工期预埋方式。帷幕或固结灌浆带附近埋设安装的渗压计应在灌浆后钻孔安装。6.6.2.2 在基岩面

27、预埋渗压计时,应采取措施,避免下一工序混凝土浆液堵塞渗压计滤头。6.6.2.3 测压管内安装渗压计时,在测压管管口设置固定支架连接渗压计钢丝吊绳,待渗压计吊放至设计高程后,固定钢丝吊绳并将管口封堵。 应力、应变监测设施安装埋设6.7.1 混凝土应变计、无应力计安装埋设6.7.1.1 混凝土应变计、无应力计安装时应采用人工固定在钢筋骨架的主筋或钢筋支架上,绑扎固定过程中应保证纵向不受张拉或压力影响。6.7.1.2 应变计、无应力计周围混凝土浇筑时应人工布料振捣。6.7.2 钢筋计安装埋设6.7.2.1 钢筋计宜采用螺纹连接法安装,安装时保持位置及方向正确,并按要求做好安装前的仪器检测。6.7.2

28、.2 钢筋计宜安装在直径相同的受力钢筋上并保持在同一轴线上,距受力钢筋的焊接位置在1.2m 以上。6.7.2.3 钢筋计安装时应截取长度不小于 1m 的钢筋与钢筋计的一端加工成内外同心螺纹连接紧固, 按照指定位置绑扎,钢筋计位置 1.0m 范围内混凝土浇筑采用人工布料振捣的方式施工。 监测线缆敷设6.8.1 监测线缆线路应按设计要求和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布设,并根据需要设置颜色差异明显的标识标志区分。6.8.2 监测线缆跨缝、转弯时应采取措施使线缆有伸缩余地,垂直敷设时应设置线缆固定拉线,避免线缆垂直受力。6.8.3 监测线缆宜用外套带有长度标记的信号专用线缆,单个仪器连接段尽量避免接头,如果不能

29、避免接头时,接头连接宜采用专用接头法连接,并做常态及耐水压状态下的电阻、绝缘试验检测。6.8.4 监测线缆敷设不应裸线牵引,宜釆用桥架、线槽、保护管或挖槽回填保护;采用桥架、线槽、保护管敷设时,安装应牢固、接地可靠,材质应具备防腐、防霉、抗干扰功能,内表面应光滑洁净,7内部空间应满足线缆固定的要求。6.8.5 对有抗干扰要求的线缆线路,不应设置在具有强电磁干扰设备的附近,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抗干扰措施。 监测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6.9.1 监测自动化系统安装过程中,应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检验、试验、参数标定,并做好详细记录。6.9.2 对于监测设施自动化更新改造的工程,在监测仪器设备安装时,

30、不宜破坏原有可用的监测设施。6.9.3 监测自动化系统调试时,应与人工观测数据进行同步比测。6.9.4 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应提交系统安装与调试报告。7 安全观测通则7.1.1 安全观测应满足设计要求,相关观测项目应同步进行。7.1.2 橡胶坝运行过程中应由安全监测专业人员对橡胶坝进行巡视检查及仪器观测。7.1.3 巡视检查与仪器观测成果应相互印证,做到资料连续,发现测值异常应立即复测并分析原因。巡视检查7.2.1 巡视检查分类7.2.1.1 巡视检查包括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7.2.1.2 经常检查是由安全监测专业人员,经常对橡胶坝工程各部位及各项设施等进行的检查。7.2.1.3 定

31、期检查是每年汛前、汛后、冬季封冻时或在橡胶坝运用前后,对橡胶坝工程各部位及各项设施进行的全面检查。重点对工程年度维修养护完成情况、工程变化和损坏情况、防冻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的检查。7.2.1.4 特别检查是每当发生特大洪水、暴雨、暴风、强烈地震和重大工程事故时,对橡胶坝工程进行的特别检查,重点对工程坝基、坝体及控制系统等有无损坏等进行检查。7.2.2 巡视检查方法7.2.2.1 经常检查主要依靠目视、耳听、手摸、鼻嗅等直观方法,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望远镜、照相摄像设备等工(器)具,对工程表面和异常现象进行检查。对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的也可利用视频监视系统或智能巡检系统辅助巡视检査。7.2

32、.2.2 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除采用经常检查方法外,还应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检测与探测,可采用钻孔取样、注水或抽水试验,声呐成像或水下电视摄像等手段。7.2.3 巡视检查内容7.2.3.1 坝袋检查内容如下:a) 坝袋的褶皱、刮破、机械损伤、磨损及修补情况;b) 橡胶袋布有无起泡、膨胀、脱层、龟裂、粉化和生物蛀蚀等老化情况;c) 帆布层有无发生永久性变形、脆化、霉烂等现象;d) 坝袋挡水(溢流)状态下的坝高、坝肩振动或拍打等情况;e) 坝袋的密封性及内压力变化情况。7.2.3.2 锚固结构检查内容如下:a) 锚固构件的密封性;b) 锚固构件的磨损、松动、锈蚀及缺失情况;c) 楔块有无松动、上拔、

33、翘曲、劈裂、生物蛀蚀和腐烂、化学浸蚀等情况;d) 锚固槽有无破损。7.2.3.3 控制系统检查内容如下:8a) 坝袋充胀与排放所需时间是否满足工程运行要求;b) 充排动力设备、充排设备是否正常,管路有无堵塞和漏水(气)现象,阀门是否灵活;管道接头是否牢固,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动作准确可靠,指示仪表是否指示正确、接地可靠、管道、闸阀等易锈蚀件是否锈蚀;c) 电气设备运行状况是否正常;设备外表是否整洁,有无涂层脱落、锈蚀;电线、电缆布置是否规范,有无龟裂、绝缘层脱落、折断等现象;柜体内线路接头、元器件插接有无松动、烧灼粘连等现象;设备接地是否可靠,防雷设施是否完好;控制柜的按钮、指示仪表及指示灯是否完

34、好;集中控制系统中各个接口、通信模块是否正常;计算机网络的防火墙是否有效工作;视频监控画面是否清晰稳定;d) 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否满足运行条件。7.2.3.4 安全与观测设备检查内容如下:a) 充水式橡胶坝充排水口和安全溢流管(孔)有无破损、腐蚀,是否淤堵,排气阀及其配套检修阀操作是否灵活,有无破损;b) 充气式橡胶坝安全阀、水封等有无破损、腐蚀,是否淤堵;c) 安全监测仪器设备、传输线缆、通信设施、自动监控设备或远程监控装置等是否正常工作;d) 保护坝袋融冰、防冻设备运行情况;e) 安全防护设施及信号标志是否存在缺失、腐蚀、破损等问题。7.2.3.5 土建工程检查内容如下:a) 坝底

35、板、边墩(岸墙)、中墩(多跨式)、上下游翼墙。检查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永久缝的开合、错动和分缝止水工作状况;混凝土建筑物有无破损、裂缝、剥蚀、冻胀、钢筋出露及钢筋锈蚀情况;下游翼墙排水管有无堵塞,排水量及浑浊度有无变化;b) 上游防渗铺盖或截渗墙。是否完整;黏土铺盖有无沉陷、塌坑、裂缝;c) 上下游护坡。混凝土结构有无破损、裂缝、剥蚀、冻胀、钢筋出露及钢筋锈蚀情况;砌石结构有无破损、塌陷、松动、隆起、底部掏空、垫层散失、勾缝脱落等情况;d) 河床及岸坡。上下游河床及岸坡是否有冲刷或淤积;岸坡尤其是土石结合部有无塌滑、松动、开裂迹象,土工建筑物有无雨淋沟、塌陷、裂缝、渗漏、滑坡和白蚁兽害等情况;

36、e) 下游消力池(护坦)、海漫及防冲槽。有无磨损、冲蚀;排水孔是否淤堵;排水量、浑浊度有无变化;f) 堤防。堤岸顶面有无塌陷、裂缝;背水坡及堤脚有无渗漏、破坏;堤顶已硬化的路面有无破损;g) 河道水质污染与水面漂浮物情况。7.2.3.6 其他管理与保障设施检查内容如下:a) 与橡胶坝安全有关的供电系统(含输电线路)、应急备用电源、预警设施、照明、通信、交通、安全标示与应急设施是否损坏,工作是否正常;b)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否正常;c) 橡胶坝工程管理范围内是否存在爆破、采砂、游泳、捕鱼、排污等不利于橡胶坝安全的活动,是否有影响橡胶坝工程安全运行的障碍物。7.2.4 巡视检查成果7.2.4.1 经

37、常检査应填写巡视检査表,其格式及内容参照附录 C 中的表 C.1。7.2.4.2 经常检查后将本次检査结果与上次或历次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同时结合相关仪器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异常,应立即对该检查项目进行复查。重点缺陷部位和重要设备,应设立专项记录。7.2.4.3 定期或特别检査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提交检査报告;如发现异常,应分析原因,并立即报告。7.2.4.4 经常检查报告内容应简明扼要地说明问题,必要时附上影像资料。7.2.4.5 检查报告应包括:a) 检查日期;b) 检查的目的和任务;c) 检查环境条件及结果(包括文字记录、略图、影像资料);9d) 历次检査结果的对比、分析和判断;e)

38、异常情况发现、分析及判断;f) 检查结论(包括对某些检查结论的不一致意见);g) 检查组的建议;h) 检查组成员的签名。7.2.4.6 检查报告及其电子文档应存档备查。7.2.4.7 巡视检查监测项目测次,施工期无需观测,试运行期宜 2 次/月,运行期宜 1 次/月。仪器观测7.3.1 通则7.3.1.1 仪器观测应满足设计要求,同一建筑物的各类监测项目宜在同一观测时段观测,监测仪器成组布置的观测点应同步观测,观测时应记录环境量及可能引起测值变化的相关情况。7.3.1.2 仪器观测宜固定观测人员、测量仪表和观测时间,更换测量仪表应及时检验其是否具有互换性。7.3.1.3 测量仪表应与监测精度要

39、求匹配,观测前应检查监测设施的工作状态,确认正常后方可测读。测量仪表应定期检定或校准。7.3.1.4 测读时如发生测值不稳、无测值或测值异常等情况,应对测量方法、测读仪表及仪器等进行检查、评价、分析并记录。7.3.1.5 观测数据应及时甄别,测值异常时应检查、复测、确认并记录。当确认测值异常时,应对监测数据及时分析;若工程状态异常时,应增加测次,必要时应及时上报。7.3.1.6 监测基准点布设完成后应定期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评判,如有对监测基准点造成扰动的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密校核次数。7.3.1.7 观测记录应采用统一、规范的表格,信息填写应真实、 准确、齐全并署名。7.3.1.8 观测后应

40、恢复各类监测仪器保护设施,观测记录应及时整理归档。7.3.2 坝袋内压力观测7.3.2.1 应根据上下游河流水位,掌握坝袋内压力变化情况。7.3.2.2 施工期、试运行期、运行期宜 1 次/天。工程控制运用发生较大变化时,应根据需要随时增加观测次数。7.3.2.3 坝袋内压力观测记录表,其格式及内容参照附录 D 中的表 D.1D.3。7.3.3 环境量观测7.3.3.1 水位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 水位观测点应在运行前完成设置;b) 水位水尺的零点高程每年应校测 1 次,水尺零点有变化时,应进行校正。水位计应在每年汛前进行检验;c) 上、下游水位应同步观测,施工期无需观测,试运行期、运行期宜

41、 1 次/天。工程控制运用发生较大变化时,应根据需要随时增加观测次数;d) 观测与水位相关的监测项目应同时观测水位;e) 水位观测记录表,其格式及内容参照附录 E 中的表 E.1。7.3.3.2 流量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 在工程控制运用发生变化时,根据有关情况,按需要进行流量观测;b) 流量观测记录表,其格式及内容参照附录 E 中的表 E.2。7.3.3.3 气温、气压和降水量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 气温、气压、降水量观测点应在运行前完成测点设置;b) 施工期无需观测,试运行期、运行期,气温、气压 1 次/天、降水量宜按需要观测;c) 气压观测应与需要修正的监测仪器同步观测;d) 气温、

42、气压、降水量观测记录表,其格式及内容参照附录 E 中的表 E.3E.5。7.3.3.4 冰凌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根据工程运行实际,进行冰凌监测;10b) 冰凌观测自结冰之日起开始,施工期无需观测、试运行期、运行期宜 2 次/天。在冰层胀缩变化剧烈时期,应加密测次;c) 冰凌观测记录表,其格式及内容参照附录 E 中的表 E.6。7.3.3.5 推移质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 推移质根据工程运行和河道泥沙影响情况进行监测;b) 施工期无需观测,试运行期、运行期每年汛前、汛后各观测一次,遇沙情变化较大时加测。7.3.4 变形观测7.3.4.1 变形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a) 观测前,应使光学机

43、械仪器的温度与大气温度趋于一致,观测过程不应受到日光直接照射;b) 变形观测作业宜采用电子记录,不适宜电子记录的也可采用手薄记录。7.3.4.2 坝袋变形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 坝袋变形观测包括坝袋出厂检测与设计、第一次充胀试验与设计、实体抽样试验与设计进行对比;b) 坝袋整体径向变形和局部变化宜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进行破坏性试验;c) 施工期观测宜 1 次/天、试运行期、运行期宜 1 次/周。7.3.4.3 河床变形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 上、下游河床淤积和冲刷监测宜采用人工巡视检查和地形测量结合的方式;b) 施工期无需观测,试运行期、运行期宜 1 次/年;c) 河床冲刷和淤积较严重时需

44、加密监测;d) 河床变形观测记录宜采用电子记录。7.3.4.4 土建工程变形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 基准点的应用规定如下:1) 基准点应尽早建成投入使用,并在首次运行前取得初始值;2) 应定期分析评判基准点的稳定性;3) 基准点观测施工期、试运行期、运行期宜每年校验 1 次,必要时应及时校测。b) 位移观测规定如下:1) 水平、垂直位移观测,施工期、试运行期 1 次/月,运行期宜 4 次/年。根据水位变化, 可加密测次。位移量中误差限制应为2 mm;2) 结构缝开合度观测时应同时观测上下游水位、气温和水温。如发现结构缝上、下缝宽差别较大,还应配合进行垂直位移观测。结构缝开合度误差限值为0.2

45、 mm;3) 测缝针安装完成后每日观测 1 次,每次平行测读 2 次,直至接缝两侧的运行工况、结构受力等环境量基本稳定且测缝针测值稳定不变后,施工期、试运行期 1 次/月,运行期宜 4 次/年;4) 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观测记录表,其格式及内容参照附录 F 中的表 F.1F.2。7.3.5 渗流观测7.3.5.1 渗压计埋设后应及时观测,确定初始值,埋设初期 1 个月内不少于 1 次/周,施工期、试运行期、运行期宜 1 次/月。7.3.5.2 采用测尺测量测压管水位时,应平行测定 2 次,其读数差应不大于 2cm。7.3.5.3 基底扬压力和侧向绕渗观测,应同时观测上下游水位,并注意观测渗透的滞

46、后现象。7.3.5.4 测压管管口高程宜每年校核 1 次。测压管灵敏度检查可 3 年5 年进行 1 次。7.3.5.5 渗流观测记录表,其格式及内容参照附录 D 中的表 D.1D.2。7.3.6 应力、应变观测7.3.6.1 应变计、无应力计、钢筋计埋设 1 个月内,观测次数不少于 1 次/天,施工期宜按设计要求观测,试运行期宜 2 次/月,运行期宜 4 次/年。7.3.6.2 锚杆(锚索)应力施工期按设计要求,试运行期宜 2 次/月,运行期宜 4 次/年。7.3.6.3 应力应变观测记录表,其格式及内容参照附录 G 中的表 G.1。7.3.7 专项监测117.3.7.1 水力学专项监测施工期按设计观测,试运行期、运行期宜 1 次/月。7.3.7.2 水质专项监测施工期按设计观测、试运行期、运行期按需要观测。7.3.7.3 地震反应专项监测施工期按设计观测、试运行期、运行期按需要观测。7.3.8 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